《天橋上的魔術師》開播!楊雅喆親解中華商場99樓與小黑人的魔幻敘事

天橋上的魔術師

中華商場流傳一個魔術,在廁所畫出電梯並按下,就能抵達99樓。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2月20日在公視開播,由楊雅喆編導,集結莊凱勛、孫淑媚、楊大正、温貞菱等卡司,童年的幻想與妄想,青春的迷戀與迷惘,都因與魔術師相遇而有了奇蹟。

天橋上的魔術師

看過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小說原著的人,都會知道魔術師有一個拿手把戲:用紙剪成一隻舞動如真的小黑人。楊雅喆沒有看過小黑人,但他心中也有一隻小黑人。

「我有位同學,直到國中都還在跟我說,他在西門町看到有人在變小黑人,沒有用線拉, 也不是用磁鐵,一定是放了小鬼。」同學說得著迷,那張魂被勾走的臉,他到現在都還記得。家裡是透天厝3樓的楊雅喆,可以遙望同學的公寓,窗戶映照出拜神明的亮亮紅燈。「後來他爸爸殺死了他媽媽,我也再也沒有見過他。」同學消失了,但在楊雅喆心中留下了,以後只要聽到小黑人,他就會想起那位同學,想起紅色燈光。

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

大約3年前,公視招標《天橋》製作團隊,楊雅喆立刻拉著公司製片參與,「當時製片叫我去做《返校》影集,我說我要做《天橋》。他問為什麼?我說這故事充滿幻想啊。」老早就看過原著的他,書本到標案時已經泛黃,10則短篇小說、9個中華商場孩子,以一位魔術師貫串全書,當童年的想像、青春的不羈,遇上魔術的神祕技法,註定回憶魔幻又寫實的特性,每個人對故事的解讀、連結到的情感都不一樣。他說,吳明益一開始就表明不干涉劇本,並期待看到一個熟悉又全然陌生的作品,「他這句話給了莫大的空間,但也是莫大的壓力。」

天橋上的魔術師

以電影《冏男孩》、《女朋友。男朋友》、《血觀音》廣為人知的楊雅喆,最早從電視劇發跡,2006年曾改編弘兼憲史的《偵探物語》為連續劇,「年輕時還不懂得改編就是要抓住精髓,那什麼是精髓?就是你反覆看反覆看反覆看,然後把小說放到一邊去,反問自己,讀完後的感覺是什麼?」包含他在內有4個編劇,每人都丟出自己的看法,發現原著從中年人的回憶出發,過去的人事物,甚至自己的記憶,都一點一滴消失,「但我們為什麼要去討論消失呢?」他們最後想通了,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當消失的事物在腦中想起,那個感覺才證明我們曾經愛過。「書中寫了這麼多消失,是為了證明中華商場真的存在,裡面那些人走過的愛恨貪嗔癡,是真的存在。這是我們想要傳達的意思,而不是吳明益的意思,改編者要承擔自己的責任。」

1971年出生的楊雅喆和吳明益同年,但吳明益是中華商場長大的孩子,對成長於板橋、中永和的楊雅喆來說,中華商場就是一個轉車、購物的地方。「但小說寫到青少年的迷惑,成長經驗裡痛苦、成功的感覺,不管你有沒有去過商場,不管你是哪裡人,都會印象深刻。」因此整部戲設定在1980年代的舊時空,但透過愛情、夢想、家庭等選題,連結不同年齡層的觀眾情感。每個角色都因為與魔術師相遇,留下了生命中的魔幻時刻。他透露,由莊凱勛飾演的魔術師每一集形象都不同,一開始是個落魄流浪漢,變的魔術還很落漆,但之後他有時像神明般撫慰人心,有時又像是懲處人類的死神。「魔術師是誰?看到第10集還是不會知道,但隱隱約約,觀眾會給他一個定義。」

天橋上的魔術師

喚回八○年代的集體創作

故事從皮鞋店的小不點、鑰匙行的阿蓋、樂器行的阿卡,這三位被楊雅喆暱稱「三小男孩」的主角出發,延伸出去還有散播自由思想的舊書店、謹遵國家教育體制的老師,接榫當年政治氛圍。「記者常常問我,為什麼會想加入政治?加入的意思是本來沒有,但實際上你在那個年代活著,每一秒都是政治。」他最早看著劇本,覺得在台灣錢淹腳目的社會,劇中一片安和樂利實在太假了,橫跨解嚴前後的八○年代,除了賺錢,還有很多反抗的故事可以講。

FotoJet_23

八○年代的還原,更有由《返校》獲得金馬獎最佳美術設計的王誌成領軍,歷時1年、耗資8,000萬,打造占地2公頃的中華商場片場。楊雅喆說,田調時參考許多老照片,發現日本人和台灣人拍的中華商場完全是兩回事。他說台灣當年的招牌叫「百家爭鳴」,每家都把最大最怪最艷的拿出來,但日本攝影師的取景卻有辦法拍出比較協調的色感。「我那時候就問美術指導,要不要出一個色彩控制圖?他就酸我,阮講遮久,你還在講色彩控制圖?啊八○年代台灣人就無底勒控制。」所以這次美術定調就是沒有控制,唯有髒絕對不允許。

天橋上的魔術師

楊雅喆總說拍戲是集體創作,這次不僅美術,劇中出現的台語台詞「瘋厲害」、「瘋好吃」,就是台南同事提供的流行語,翻譯成現代用語就是「超厲害」、「超好吃」。而吳明益雖然放手劇本創作,但編劇群中只有楊雅喆去過中華商場,為了確認小說細節,總共找吳明益討論兩次,「小說寫算命師會算魚卦,我說,我爸是算命師,我怎麼從來都不知道有什麼東西是用魚來卜卦?他說,沒有啦,那是我編造的,那個魚卦就是一群人看著水族箱的魚怎麼游,然後想出一個數字。」他說得又笑又氣,但後來劇中也出現魚卦,不過換成編劇群的原創版本。

飾演小不點媽媽的孫淑媚也常找他討論,「有一天她問我,小說的封面為什麼是斑馬?我說,可能看伊水水,就給牠合成。」這題他還真的問過吳明益,答案竟是當時學會電腦影像合成,覺得這樣比較有魔術的感覺。但孫淑媚有不同見解,「她說,我想足久,斑馬應該係,中華商場係賣東西的所在,所以要大家『黑白買』。因為斑馬的台語叫黑白馬,所以中華商場必須要有一隻黑白馬的神獸存在,大家才會黑白買、叩叩買、一直買。」第二集開頭魔術師催眠小不點時唸了一段咒語,「黑白買、叩叩買、一直買」就是這麼來的。

他也稱讚孫淑媚的演技大爆發,「她是我在這個劇集裡最想讓觀眾認識的演員。」原本孫淑媚的戲分不多,但拍攝時碰上疫情,原定的場景不能用,只好更改劇本。那集孫淑媚的兒子不見了, 她到處尋找,有一個場景是劇組找到的空廟, 神明都被請到隔壁,「現場拍的時候大家安靜無聲,因為畫面真的太美了,有櫻花雨、很多燈籠。」魔幻的尋子過程,還出現人物性別和形象的變換。這段劇情雖是原創,但靈感來自吳明益和楊雅喆說過的一段話,他認為世界上最厲害最魔幻的東西都在古老神話,因為祂們可以隨意變換性別或變身動物,例如宙斯追求女神時就有各種化身。

天橋上的魔術師2月20日開播  由公視、myVideo提供 (6)修

我們都有自己幻想的99

原創來自原著啟發,原著又衍生新的原創,不斷穿梭真實與虛構,「最後我們都有一種真實跟記憶打架的感覺,有些東西明明原著沒有,可是我們一直覺得有,但那個東西是我們自己編出來的。」不過影集和原著最大的不同,就是拿掉了小說的灰暗調性,「我越來越覺得戲劇讓大家喘口氣、放鬆,是很大的目的,不要說我有能力安慰別人,最起碼不要把人家帶到情緒的漩渦。就算我讓你想起不愉快的事,也要讓你想起跨過了那個不愉快,後來的勇氣。」

魔術師的魔術很多,但「99樓」是貫穿全劇的核心,孩子在商場廁所畫下99樓的電梯,幻想這層樓打開是鹹蛋超人、那層樓打開是恐龍救生隊。但小說裡的孩子長大後沒有跨過人生關卡,當年99樓的美夢瞬間失重墜地。「我們留下每一個人心中幻想的99樓,我可能想回到童年,我可能想快快長大,我可能想到一個同性戀可以結婚的地方。」不同於當年《冏男孩》直接用動畫繪出幻想異次元,這次用特效做出「一半」的99樓,剩下一半讓觀眾自行補上,「我一直覺得腦補是觀眾最美的一部分。」當99樓的電梯門打開,你遇見了沒有結果的初戀,他找回了心愛的貓咪,楊雅喆的同學又看到小黑人,原著裡那個真的到過99樓的孩子,也喚回了當年的傻氣和勇氣。  

天橋上的魔術師

導演 楊雅喆

2002年以《違章天堂》獲得金鐘獎最佳單元劇、導演、編劇、最佳女主角; 2006年推出連續劇《偵探物語》。2008 年首部電影長片《囧男孩》,獲台北電影節最佳導演與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2012年《女朋友。男朋友》讓張孝全與桂綸鎂分別榮獲台北電影獎最佳男主角、金馬獎最佳女主角;2017年《血觀音》獲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與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文|張以潔

圖片提供|公視、myVideo

完整內容以及欲知更多有趣專題,請見La Vie 2021/2月號《創意人的自學關鍵字》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宮﨑駿經典鉅作《風之谷》首登台灣大銀幕!同步推出全球唯一典藏預售電影套票

宮﨑駿經典鉅作《風之谷》首登台灣大銀幕!同步推出全球唯一典藏預售電影套票

日本動畫大師宮﨑駿的經典鉅作《風之谷》,將在3月6日首登全台大銀幕!片商也宣布和Pinkoi合作推出全球唯一的典藏預售電影套票,紀念票卡樣式有「娜烏西卡飛行員」及「究極的王蟲」兩款,另有早鳥禮「腐海植物的實驗室」,極具收藏價值,已於Pinkoi限量開賣。

《風之谷》首度登上台灣大銀幕

名列「影史百大動畫」的吉卜力神作《風之谷》,更是「吉卜力三巨頭」宮﨑駿、高畑勳、鈴木敏夫這三位日本動畫界巨擘「夢幻聯動」的合作起點。當初鈴木敏夫任職動漫雜誌《Animage》副總編輯,因採訪工作結識宮﨑駿、高畑勳,先是促成《風之谷》原作漫畫在雜誌上連載並大獲好評,又說服高畑勳擔任該片監製,讓宮﨑駿無後顧之憂全力衝刺《風之谷》動畫,電影上映後獨特的「腐海」設定敘事風格和深刻的環保哲學,獲得極高人氣及評價,使得吉卜力工作室在隔年1985年成立,陸續誕生同樣膾炙人口的《天空之城》、《龍貓》、《神隱少女》等吉卜力經典之作。

《風之谷》電影中公主娜烏西卡經常乘著噴氣式滑翔翼探險(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電影中公主娜烏西卡經常乘著噴氣式滑翔翼探險。(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久石讓首度操刀宮﨑駿動畫配樂

宮﨑駿執導的動畫電影配樂向來由御用配樂大師久石讓操刀,而40年前慧眼識英雄的就是《風之谷》監製高畑勳,他起用當時還沒沒無聞、年僅30歲出頭的久石讓,兩人邊討論邊製作音樂,最終譜出適合這部磅礡作品的熾熱曲風,特別的是,原聲帶裡令人印象深刻的「啦啦啦」童聲,是由久石讓年僅4歲的愛女藤澤麻衣獻唱的〈娜烏西卡安魂曲〉,搭配藍衣使者降臨在金色原野的動人傳說畫面,引發不少觀眾共鳴感動落淚,蔚為經典。

《風之谷》電影中藍衣使者降臨在金色原野的動人傳說畫面,令不少觀眾感動落淚。(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電影中藍衣使者降臨在金色原野的動人傳說畫面,令不少觀眾感動落淚。(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描述自然資源受嚴重破壞、人類文明毀於一旦的戰後腐化世界,由於地表被劇毒腐海所覆蓋,人類只能在被汙染的大地及巨型昆蟲威脅下求生,唯有「風之谷」因海風吹拂而不受腐海之毒侵擾。擁有獨特溝通能力的風之谷公主娜烏西卡,經常乘著噴氣式滑翔翼到腐海探險,某天,多魯美奇亞帝國的運輸機墜毀於風之谷,上頭載著千年前毀滅世界的生化武器「巨神兵」,讓風之谷頓時捲入爭奪巨神兵的戰爭中,為了人類與世界的存亡,娜烏西卡必須挺身而出。

風之谷的公主娜烏西卡召集子民,對抗狂暴軍隊。(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的公主娜烏西卡召集子民,對抗狂暴軍隊。(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典藏預售電影套票限量開賣

而這部吉卜力經典動畫鉅作《風之谷》,即將在3月6日首度全台盛大上映,片商甲上娛樂和Pinkoi也合作推出全球唯一的典藏預售電影套票,內含2張電影交換券和2張限量復古紀念書卡「娜烏西卡飛行員款」及「究極的王蟲款」,售價760元,已在Pinkoi獨家開賣,2月17日前購買套票再加贈「腐海植物的實驗室」限量早鳥書卡1張,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風之谷》典藏電影套票樣式,場景精選「娜烏西卡飛行員款」及「究極的王蟲款」,另有早鳥禮「腐海植物的實驗室」。(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典藏電影套票樣式,場景精選「娜烏西卡飛行員款」及「究極的王蟲款」,另有早鳥禮「腐海植物的實驗室」。(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資料提供|甲上娛樂、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年假片單提案!6位值得矚目的90後導演,看見新時代的影像語彙

年假片單提案!6位值得矚目的90後導演,看見新時代的影像語彙

提及最喜歡的導演,腦中浮現的名字有哪些?在耳熟能詳的大師外,其實已有不少導演在30代、甚至20代就嶄露頭角,早早攻略3大影展或奧斯卡。趁著年假空檔,循文解鎖6位1990年代出生的導演,看他們如何走出新時代的影像語彙。

奥山大史|橫跨電影與商業的影像全才

影壇常見身兼導演和編劇的「二刀流」,1996年出生的奥山大史,竟是導演、編劇、攝影、剪接的「四刀流」。大學畢業製作《與神同行的小孩》就一舉斬獲多個國際影展獎項,片中帶有奇幻色彩,讓男孩與一尊小小的「耶穌」對話,道出對信仰的困惑與憤怒。面對沉重主題和幽微心理,他下手輕巧,在這部不到50萬台幣的小製作裡,更清晰浮現其創作特質。之後,他在商業領域嶄露頭角,操刀愛馬仕、資生堂廣告,以及米津玄師為宮崎駿《蒼鷺與少年》寫的電影主題曲〈地球儀〉MV,也聯手哥哥攝影師奥山由之拍攝星野源的MV。

《與神同行的小孩》 (圖片提供:CATCHPLAY+)
《與神同行的小孩》 (圖片提供:CATCHPLAY+)

他也獲是枝裕和青睞,《舞伎家的料理人》原本選定奥山大史為攝影指導,但是枝在看過《與神同行的小孩》後,決定將奥山放入編導組。2024年他以第二部長片《我心裡的太陽》入圍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成為入選此項目最年輕的日本導演。電影以花式滑冰為主題,口吃的木訥男孩、想成為選手的女孩、藏有祕密的教練,沒有努力練習開花結果的王道劇情,而在碰觸孤寂後找到各自的「太陽」。滑冰場絕美的光影與運鏡,是童年學過花式溜冰的奥山,在現場邊滑邊拍而成。技能點滿的他,為作品賦予了更深的作者氣質,以及「只有他才能拍」的無可取代。

《我心裡的太陽》(圖片提供:光年映畫)
《我心裡的太陽》(圖片提供:光年映畫)

Pat Boonnitipat|寫下泰國奧斯卡新頁

2025奧斯卡甫公布國際電影15強,泰國以《金孫暴富攻略》躋身名單,這是泰國自1984年起報名奧斯卡後首度入選,寫下影史新頁的正是1990年生的導演帕特・波尼蒂帕特(Pat Boonnitipat)。他自朱拉隆功大學傳播藝術學院畢業後,曾擔任影集《荷爾蒙》攝影指導,也執導《模犯生》影集版。出生於泰國華裔家庭的他,《金孫爆富攻略》以潮州家庭為背景,敘述假意照顧癌末外婆只為繼承房產的孫子,在朝夕相處間有了變化。典型的設定、意料中的轉折,卻以不煽情的拍法,老老實實地打動人,證明套路並非問題,處理得宜才是關鍵。

《金孫爆富攻略》(圖片提供:CATCHPLAY+)
《金孫爆富攻略》(圖片提供:CATCHPLAY+)

Lukas Dhont|殘酷而溫柔的同性電影

首部長片《芭蕾少女夢》入選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奪下坎城新導演最高榮譽「金攝影機獎」,以及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酷兒金棕櫚獎;4年後第二部長片《親密》直闖坎城影展正式競賽,最終抱回評審團大獎,也獲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提名——這串閃耀的影展成績單, 來自1991年的比利時導演盧卡斯・東特 (Lukas Dhont)。身為男同性戀者,他的電影刻畫了人性在性向光譜上的流動與感受。《芭蕾少女夢》以跨性別舞者Nora Monsecour的真實故事為藍本,敘述15歲的主角拉娜,從小就知道自己錯置在男性身體裡,嚮往芭蕾舞的她進入名校學習,在這段準備進行變性手術的期間,她面對自己身體的變化,也面對著家人、同儕、社會的各種眼光。

《芭蕾少女夢》(圖片提供:CATCHPLAY+)
《芭蕾少女夢》(圖片提供:CATCHPLAY+)

首部作品即在國際影壇引起大量迴響,反造成盧卡斯內心慌亂, 一次偶然散步至小學時,想起童年因陰柔特質無法融入群眾,寫下了《親密》。故事敘述一起長大且無話不談的里奧和雷米,兩個男孩過於親密的互動引來班上同學側目,導致彼此漸行漸遠。兩部電影均將主角年齡設定在對情感尚處曖昧不明的狀態,他們的遭遇是殘酷的,但盧卡斯以美麗而溫柔的鏡頭,守護並陪伴著角色們向前走。

《親密》(圖片提供:A24)
《親密》(圖片提供:A24)

王湘聖|移民家庭的多重宇宙

2024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入圍名單,有2部來自台裔導演——江松長《金門》、王湘聖《奶奶跟外婆》。其中,1994年生的王湘聖畢業自南加州大學電影學院,還曾任職於Google創新實驗室。《奶奶跟外婆》為他在疫情期間,拍攝96歲奶奶易揚輝和86歲外婆張麗華的生活影像。她們從台灣移民美國後住在一起,片中又跳舞又運動,放屁也毫無顧忌,呈現凋零與生命力的一體兩面。王湘聖並非只拍紀錄片,首部劇情長片《弟弟》獲2024日舞影展美國劇情片觀眾票選獎、評審團特別獎最佳整體演出。故事聚焦13歲台裔美國男孩的成長故事,母親一角由影后陳沖飾演,交織出移民家庭的淚與笑。

《奶奶跟外婆》(圖片提供:Disney+)
《奶奶跟外婆》(圖片提供:Disney+)

Halfdan Ullmann Tøndel|柏格曼之孫驚艷出道

提及挪威電影,「奧斯陸三部曲」、《世界上最爛的人》導演尤沃金・提爾(Joachim Trier),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中生代導演。至於新生代,甫以 《阿蒙怎麼了?》獲2024坎城影展金攝影機獎的哈夫丹・烏曼・滕德(Halfdan Ullmann Tøndel),絕對值得關注。這位出生於1990年的導演大有來頭,是電影大師柏格曼(Ingmar Bergman)和演員麗芙・烏曼(Liv Ullmann)的孫子。《阿蒙怎麼了?》從一起小學生之間的問題開始,校方找來雙方家長召開會議,真相始終不明。以學校為場景的電影相當「簡單」,卻能營造出觀影的不安氛圍,逐步撥開角色的複雜面向。

《阿蒙怎麼了?》(圖片提供:好威映象)
《阿蒙怎麼了?》(圖片提供:好威映象)

魏書鈞|為華語電影勇敢一回

從短片《延邊少年》到首部長片《野馬分鬃》,接下來的電影《永安鎮故事集》、《河邊的錯誤》,1991年出生的中國導演魏書鈞,4度出手就4度入圍坎城。雖並非正式競賽單元,但有此成績已足夠稱上「怪物級」。要認識這位導演,半自傳性質的《野馬分鬃》是絕佳入門,他稱這部片為「混沌大學生活中的一個小章節」。主角和自己一樣同為影視學院錄音系學生,片場經驗了得卻在學校與社會失意,蔑視世俗想桀驁不馴,卻只能開著老舊吉普車,和自己的傲氣一同報廢。

《野馬分鬃》(圖片提供:前景娛樂)
《野馬分鬃》(圖片提供:前景娛樂)

接下來他帶來《永安鎮故事集》,片名即是片中角色在拍的電影名,三段式手法呈現劇組來到永安鎮拍攝後發生的故事。歷經「太過直男」的處女作,這回他著墨多個女性角色,一幕女明星在車窗畫了一隻眼睛,眼眶下緣隨著濕氣凝結成水,一行淚潸然流下,成為刻畫女性心境的名場面。從《野馬分鬃》到《永安鎮故事集》,他電影裡的角色都在拍電影,前者角色總把「王家衛、洪尚秀、侯孝賢」等名導掛在嘴邊,後者則喊著「為了華語電影,咱們勇敢一回」。後設手法加上他獨特的詼諧,戲裡戲外互文的留白與聯想,是觀影的一大趣味。

《永安鎮故事集》(圖片提供:CATCHPLAY+)
《永安鎮故事集》(圖片提供:CATCHPLAY+)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