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2021臺灣文博會總策展人林昆穎、設研院副院長艾淑婷!每個微小相信,匯聚成島嶼向上的力量

從2010年開始,每年四月舉辦的臺灣文化創意設計博覽會(簡稱臺灣文博會),總能以緊扣時代精神的命題,匯聚島嶼上的文化創意能量。在2020年因疫情暫緩一年後,今年四月,臺灣文博會將以年度主題「Supermicros數據廟-匯聚相信的力量」,帶我們重新認識這座我們身處的「從微小相信機制所匯聚的島」。微小機制如何匯聚成島?臺灣文博會葫蘆裡賣的又是什麼藥?讓總策展人林昆穎、執行單位台灣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艾淑婷來說分曉!

【清楚描述自己,便是自信的開始!總策展人林昆穎】

相較於過去幾屆臺灣文博會的濃厚人文色彩,今年臺灣文博會年度主題「Supermicros數據廟-匯聚相信的力量」則結合理性「數據」與感性的「廟」,以充滿衝突感的文字組合讓人耳目一新,也更加好奇:究竟什麼是「數據廟」?

當微小的相信,匯聚成豐沛能量

「其實『數據』就是人類行為被記錄下來的痕跡;『廟』則是信仰具象的載體。」本屆臺灣文博會總策展人,也是藝術團隊豪華朗機工共同創辦人的昆穎認為,在數位時代中,每個人都是一座資料庫。「信仰其實是一個個數據匯聚起來的結果。這一個個數據可以匯聚成一股力量,就像一間廟宇有很多信眾,每個信眾祈求的不一樣,但可以匯聚成共識。」


也因此,「Supermicros數據廟-匯聚相信的力量」主張,台灣是由微小的相信機制所匯聚的島,這些「相信」以不同的行動來表現,像是疫情下眾志成城的防疫成績,便是最佳註解。「防疫這件事,其實就是每個人好好洗手、戴口罩,透過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達成防疫的終極目標。」

清楚描述自己,是自信的開始

微小的相信機制可以匯聚成共識,而當我們將共識形成的過程反向拆解成「數據資料庫彙整」、「主題式分析」、「達成階段性共識」、「創造形象與價值」的數據流程,更能幫助我們清楚描述自己。對於昆穎而言,「能夠清楚描述自己,就是自信的開始。」而了解自己、產生自信,更是當代台灣的當務之急。

1J6A6910

「過去台灣的製造色彩很強,我們做事都以服務他人為主。但是當我們開始自己談品牌時,必須去討論品牌是什麼,去了解從原料、製造到行銷企劃的流程是什麼。這些東西統合起來,就是一個品牌的形象。而這整個過程要被更多人理解,我們才能好好評論、好好相信我們正在做的事。」昆穎說道。

拆解日常行為,用數據匯聚共識

也因此,今年臺灣文博會邀請所有觀眾,一同走進華山文創園區的年度精神主題館「相信律」,藉由實體動態表演和聊天機器人(Chatbot)進行虛擬問答,一起重新拆解、認識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承諾」、「評論」、「練習」、「分享」四種微小行為,調配出相信的配方,體驗這場認識自己的數據流程。


「承諾、評論、練習、分享是我們每天都會做的事,看似簡單,卻會一直累積。」昆穎解釋,「我將這四種微小行為稱為成四個『相信的瞬間』,帶領大家重新去體驗。這樣的體驗包含理性流程觀看和感性展演,理性、感性不斷對照,觀眾更可以透過聊天機器人進行互動與體驗。」

正如年度主題開宗明義地說道,台灣是一座從微小相信機制所匯聚的島。當我們以數據流程重新拆解自己的每項微小行為,正是洞見自身本質的起點。如今年臺灣文博會主視覺,以細小的點線匯聚成希望與相信的光芒,我們也相信,當每個微小相信不斷匯聚,將足以推動文化演進,而這正是屬於台灣,蘊藏於你我身上的超級力量!

Profile|林昆穎

豪華朗機工共同創辦人,華麗邏輯有限公司創意總監。以跨域藝術家、文化導演與策展人身份,專注於當代議題論述、藝術產業與科技表演編導中,實踐社會共創的跨域呈現。

【不只防疫第一,更讓世界看見台灣設計原創力!台灣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艾淑婷】

臺灣文博會分為「華山1914文創園區」、「松山文創園區」、「花博公園爭艷館」三大展區,除了華山展區的文化策展外,松山文創園區、花博公園爭艷館每年也都以設計品牌商展、IP圖像授權吸引洶湧人潮。歷屆參展品牌中更有榮獲德國iF設計獎、日本紅點設計獎的咖啡道具品牌[bi.du.haev]、展現阿美族工藝設計美感的Kamaro'an、攜手工廠老職人與新銳設計師的日常器具品牌ANTOU岸頭等,以多元豐沛的設計力,收服國內外買家的心。到了今年,2021臺灣文博會更強調商策合一,結合華山的「數據廟」、松山文創的「匯聚宮」、花博爭艷的「萬神殿」,緊緊扣合國家級文化論述力與蓬勃的文創設計產業,為島嶼的文化設計力再推一把!


商策合一!以國家級文化論述力帶動設計產業

事實上,臺灣文博會在2010年首次舉辦時,便是以大型商展平台為定位,到了2016年逐步引進概念策展,今年則強調商策合一。談及這些年的轉變,台灣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艾淑婷認為,這跟台灣的產業發展大有關聯。

「台灣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沉浸在製造業的環境中,對於如何透過品牌引領生活風格相對陌生。我們希望透過臺灣文博會這樣一個在國內的國際平台,以國家論述文化的形式,為台灣開拓一條生路。」艾淑婷表示,「這幾年臺灣文博會在國際上都有很亮眼的表現,各國也看到我們的文化論述力和原創力。也因為這樣,我們更覺得要在這個時候,將文化策展與商業扣連地更緊。」


也因此,今年在三大展區將呼應年度主題「Supermicros數據廟-匯聚相信的力量」,結合消費者數據與品牌、IP圖像授權展覽。像是主辦單位將在「萬神殿」蒐集觀展期間造訪的民眾數據,分析他們喜歡怎樣的IP,最終將分析結果回饋給參展品牌,讓品牌進一步了解自己的粉絲輪廓。與此同時,華山各大館區的策展也將結合線上選品,讓體驗文化主題的觀眾,也可以接觸到更多台灣設計品牌。

市場沒有消失!後疫情時代推動情境式線上展

對於國內買家,臺灣文博會以數據蒐集,讓品牌與消費者靠得更緊;然而,對於疫情下無法來台的國際買家,我們又該如何拉近台灣品牌與他們的關係?對此,其實台灣設計研究院早有對策。「國外買家進不來,但我們可以線上交易。線上交易最簡單的模式就是直接視訊,但我們更想趁這個機會,讓本土品牌和國外買家做演說。所以我們蓋了一個Film Studio,讓本土品牌透過迷人的表演,引起買家興趣、吸引對方發問,同時也要準備好Buyer Sheet,讓國際買家清楚了解報價。」不只如此,有別於實體展覽依商品種類做功能性劃分,線上展覽則將選品分為Stay Home、Outdoor Lifestyle、Working Anywhere三大主題,希望以呼應後疫情時代的情境式策展,讓本土品牌設計更切中國際買家需求。


「其實在疫情之後,市場沒有消失,只是轉變而已。像是線上、線下交易金額改變,或是買家購入的品項改變。」多年來帶領台灣品牌進軍國際的艾淑婷如此分析,「至於『買家出不去』的情形,其實全世界都一樣,所以當台灣有這樣的國家平台,就要更努力去找出帶動交易市場的各種可能。」

不只防疫NO.1,更讓世界看到台灣文化實力

在台灣設計研究院透過線上邀請超前部署下,今年買家人數並未因疫情受到太大影響,反而以疫情為契機,讓台灣的文化設計產業,發展出數位行銷的生路。「我們過去常覺得台灣人缺乏自信,認為我們是小國,」艾淑婷說道,「但是在疫情時期,我們優秀的防疫能力,讓全世界看到台灣。我們也希望世界除了看見我們的防疫力,更透過臺灣文博會看到我們的文化、設計能力。」


正如過去臺灣文博會,試圖為台灣在製造導向的歷史脈絡上另闢蹊徑;2021臺灣文博會更化疫情危機為轉機,結合島上引以為傲的科技數據和文化論述力,為設計品牌的未來奠基,更讓世界看見不一樣的台灣軟實力!

Profile|艾淑婷

台灣設計研究院副院長,主持學美美學計畫導入設計思考創新校園改造模式,2020獲得日本Good Design Best 100、金獎及全場大獎。此外,亦推動公共服務創新和地方及社會創新,如衛生所再設計、T22鶯歌產地復興計畫等。

文|郭慧

攝影|蔡耀徵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更多設計風格解析與精彩內容,皆在La Vie 2021/4月號《設計風格怎麼來?》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4屏東落山風藝術季開展!日本插畫家打造街道藝術作品、海口沙灘集結10件戶外藝術裝置等亮點整理

2024屏東落山風藝術季開展!日本插畫家打造街道藝術裝置、沙灘展區集結10件戶外藝術裝置等亮點整理

2024落山風藝術季以「在海邊的人」為題,邀請來自台、日、印尼、美國共19個藝術團隊,推出26組作品,從海口港、看海美術館到海口村落,打造5大展區,展期自2024年12月20日起至2025年3月2日止。

冬日強勁的落山風為屏東車城帶來特殊的景緻,也吹起海口人面對大自然的韌性與勇氣。此次落山風藝術季以「在海邊的人」為題,呈現村落「柔韌」的生活哲學,同時帶人們發現生活與藝術在此共生。

2024落山風藝術季邀集各國藝術家從海口村落的生活、飲食、環境中汲取靈感,創造出與這片土地共鳴的藝術創作;同時,居民和遊客也受邀參與這場生活的體驗和旅程,無論在沙灘上、美術館內、村落巷弄中,甚至踏進旅店空間,將能體驗到海口村落與落山風、與海共生的生活態度,沉浸於悠閒的藝術光景之中。

5大展區亮點

① 看海美術館:《海湧之境》打造2個沈浸式光影主題

《海湧之境》是一場沉浸式的視聽體驗,帶領觀眾穿越風沙與巨浪的情境。展覽分為兩個章節,第一章節以強勁的風捲起細沙,展現自然的洗禮與力量;第二章節則轉向海洋的無邊深處,鯨魚躍動、飛魚穿梭、巨浪洶湧,透過光影與聲音演繹人與海的共生關係。

看海美術館 黑川媒體互動藝術|海湧之境(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看海美術館 黑川媒體互動藝術|海湧之境(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看海美術館 黑川媒體互動藝術|海湧之境(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看海美術館 黑川媒體互動藝術|海湧之境(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② 沙灘展區:集結10件戶外藝術裝置

此展區邀集世界各地藝術家,以其獨到視角,將對海洋的無限想像與深厚情感,透過多元媒材與形式,打造出10座獨具風格的藝術裝置,將海濱轉化為一座充滿詩意的藝術殿堂,在落山風的季節裡於海口海濱交相輝映。

沙灘展區  詹維欣|有海的夢(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詹維欣|有海的夢(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禹禹藝術工作室|逐浪而居的人們(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禹禹藝術工作室|逐浪而居的人們(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周柏慶|20bpm(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周柏慶|20bpm(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陳豪毅|望-穿-海(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陳豪毅|望-穿-海(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木子一十一|漂浮的岩層(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木子一十一|漂浮的岩層(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景區  吉井宏|浜辺を渡る風(穿越海灘的風)(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景區 吉井宏|浜辺を渡る風(穿越海灘的風)(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鄭元東|風的種子(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鄭元東|風的種子(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大岩奧斯卡|巨大章魚家族(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大岩奧斯卡|巨大章魚家族(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陳廷晉|流放(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陳廷晉|流放(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③ 街道展區:《海口50人貨櫃展》匯集4組街道藝術裝置

由日本插畫家山內庸資策劃的展覽,捕捉50位海口村民的微笑,透過貨櫃展、咖啡舖FACE SHOP Cafe與巨型雕塑,呈現這座漁村的樸實人情與生活故事。每一抹笑容背後都是一段動人的生命故事,讓觀眾感受到海口獨特的文化魅力。

街道展區  山內庸資|風の町の女の子と(風城的女孩和貓)(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街道展區 山內庸資|風の町の女の子と(風城的女孩和貓)(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街道展區 山內庸資|海口50人貨櫃展(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街道展區 山內庸資|海口50人貨櫃展(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街道展區 山內庸資|風の町の人々 (風城的人們)(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街道展區 山內庸資|風の町の人々 (風城的人們)(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街道展區  山內庸資|風の町の猫(風城的貓)(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街道展區 山內庸資|風の町の猫(風城的貓)(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街道展區 山內庸資|小黃(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街道展區 山內庸資|小黃(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④ 村落展區:《反響定位展》4件藝術裝置

在廢棄的漁村廢墟中,捕捉記憶與當下的交織瞬間。角文平、市川平等藝術家運用聲光裝置與影像,讓廢墟的每一面牆壁、地板與窗戶都成為作品的一部分。這裡,時間彷彿凝滯,過往的聲音重新浮現,廢墟成為記憶與情感交匯的舞台。

村落展區  角文平|人工湖(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村落展區 角文平|人工湖(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村落展區  市川平|バオバブ プランテーション (倒立的樹)(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村落展區 市川平|バオバブ プランテーション (倒立的樹)(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⑤ 兩大藝術旅店:墾丁長灘休閒飯店與Hayata 紅柴。居打造6個藝術房空間

兩大藝術旅店以「藝術融入生活」為理念,將每間房間打造為私人藝術展館。從青山夢的《巴冷公主的故事:百步蛇與首長的女兒》、到峇岦嵐偲的《蔚藍之森》,旅人不僅能欣賞藝術,更能融入其中,將每一次停留都轉化為深刻的文化體驗。

藝術旅店  角文平|登攀と漂流(攀登與漂流)(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藝術旅店 角文平|登攀と漂流(攀登與漂流)(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藝術旅店  青山夢|バレンの物語:百歩蛇と首長の娘(巴冷公主的故事:百步蛇與首長的女兒)(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藝術旅店 青山夢|バレンの物語:百歩蛇と首長の娘(巴冷公主的故事:百步蛇與首長的女兒)(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藝術旅店  Eko Nugroho (埃科·努格羅)|SPACE OF LOVE, CARE AND SHARE (愛與分享的空間)(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藝術旅店 Eko Nugroho (埃科·努格羅)|SPACE OF LOVE, CARE AND SHARE (愛與分享的空間)(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藝術旅店  Abeyuka. (阿部有加)|The Wonderland of Underwater (不思議海世界)(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藝術旅店 Abeyuka. (阿部有加)|The Wonderland of Underwater (不思議海世界)(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藝術旅店  吳騏57|海被窩(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藝術旅店 吳騏57|海被窩(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藝術旅店  峇岦嵐偲・旮札涅蘫|蔚藍之森(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藝術旅店 峇岦嵐偲・旮札涅蘫|蔚藍之森(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2024 屏東落山風藝術季
展出時間|2024.12.20-2025.03.2 
五大展區|看海美術館、村落展區、街道展區、沙灘展區、藝術旅店(長灘、紅柴居)
導航地址|屏東縣車城鄉海口路1-12號
室內展館|10:00-18:00
戶外亮燈|17:00-20:00
更多詳情,可至藝術季官網查詢

資料提供|原物創意、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20年前的紐約中央公園,佇立著綿延數十公里的橘紅色門框,透著光的布幔在雪地中飄揚。這個在當時為市民帶來震撼感受的作品,出自藝術家組合克里斯多和珍妮克勞德(Christo and Jeanne-Claude);如今,壯觀的七千多座大門雖不復見,卻在即將開展的《The Gates與紐約未竟之作》(The Gates and Unrealized Projects for New York City)中能夠身歷其境體驗!

「包裹」世界的藝術家夫妻檔

藝術家夫妻檔克里斯多珍妮克勞德有著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巧合背景,克里斯多出生於保加利亞、珍妮克勞德則出生於摩洛哥,兩人於1964年遷居至美國紐約。

克里斯多在求學時期學習繪畫、雕塑、建築與裝飾藝術,認識珍妮克勞德後,兩人於1961年首次合作,於德國科隆港打造戶外臨時藝術作品《Stacked Oil Barrels and Dockside Packages》。自此之後,兩人便一直合作無間,持續創作各項公共藝術與室內裝置作品。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克里斯多和珍妮克勞德(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兩人在世期間,於全世界各地進行許多宏大的藝術計畫,最著名的便是以帆布「包裹」著名地標的系列作品,巴黎凱旋門、巴黎新橋、雪梨海岸、柏林國會大廈都曾參與其中。除此之外,還有大型地景藝術作品如《Running Fence》、《Surrounded Islands》、《The Umbrellas》、《The Floating Piers》、《The London Mastaba》等。

延伸閱讀:2021被包裹的凱旋門!盤點藝術家Christo and Jeanne-Claude遍佈全球的8件地景藝術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L'Arc de Triomphe, Wrapped》,2021,巴黎(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Surrounded Islands》,1983,邁阿密(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The Umbrellas》,1991,美國與日本(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20年後,重現中央公園的7500道門

《The Gates》為克里斯多與珍妮克勞德於2005年為紐約中央公園所創作的公共藝術作品,該作品在全長37公里的步道兩側,架起多達7,503個橘紅色門框,並覆蓋上同樣色調的布料,為這座地標性的公園帶來嶄新意象。適逢《The Gates》創作20週年,紐約藝術中心​​The Shed策劃《克里斯多與珍妮克勞德:The Gates與紐約未竟之作》展覽,以新世代的技術與媒介,為觀眾重現二十年前在中央公園的感受。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The Gates》,2005,紐約(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該作品在全長37公里的步道兩側,架起多達7,503個橘紅色門框(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展覽的第一部分聚焦於《The Gates》本身,展出克里斯多的一系列相關作品,包括素描、模型、如今尚存的部分零件、照片與影片等。展覽還攜手XR工作室Dirt Empire與Pixels Pixels,運用虛擬動畫模型重現壯觀的《The Gates》,並帶領觀眾認識作品背後的故事,理解藝術家歷經25年的協商,終於得以將創作計畫付諸實現的過程。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展覽展出克里斯多的一系列相關作品,包括素描、模型、如今尚存的部分零件、照片與影片等(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克里斯多為《The Gates》繪製的素描(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展覽運用虛擬動畫模型重現壯觀的《The Gates》(圖片來源:The Shed)

展覽的第二部分,則揭開克里斯多與珍妮克勞德生前未完成的多個創作計畫。這些計畫凸顯了兩位藝術家與紐約的深厚情感連結,以及他們的雄心壯志與創新精神。觀眾將能從素描、模型等展品中想像這些未竟之作,也能一窺平時少見的、大型公共藝術背後的創作思考。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藝術家原先在東京進行《The Daiba Project》,然後來和參與團隊產生意見分歧,並取消計畫(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再現中央公園7500座橘紅色大門!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經典之作《The Gates》20週年特展
藝術家曾於1969年提出將《Wrapped Tree》計畫實踐於巴黎香榭麗舍大道(圖片來源: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克里斯多與珍妮克勞德:The Gates與紐約未實踐之作》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The Gates and Unrealized Projects for New York City)

展覽日期|February 12 – March 23, 2025
展覽地點|The Shed(545 W 30th St, New York, NY 10001美國)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