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說陽明山是台北人的後花園,但除了人們熟知的文化大學後山夜景、擎天岡大草原之外,這座以火山地景著稱的國家公園,還有更多值得探索。繼「陽明實驗山屋」後,格式設計展策(以下稱格式)持續以設計為方法耕耘陽明山,並為其操刀3大設計,包含:陽明山原有的標誌識別規範統整建置、東西大縱走活動形象優化改造,以及塑造屬於陽明山的吉祥物「陽明桑」,開啟國家公園品牌化的諸多可能性。
格式策劃「陽明實驗山屋」,打開探索陽明的多元方式
格式與陽明山的聯繫,可從2021年說起。當時,台灣設計研究院(設研院)發起「公共服務創新專業服務協力計畫 Open Call」計畫,企圖將設計導入陽明山,並由格式設計展策進駐坐落陽金公路制高點、荒廢20餘年的「小觀音房舍」,開展出整合休憩、生態教育、品牌力的「陽明實驗山屋」。
山屋一樓呈現「VOLCANICAFÉ」,格式以火山群地質發展出3種不同焙度與口感的咖啡;二樓則集結探索陽明山的各種紀錄,包含蕨類、生物、山徑、森林選書等,同時透過多檔展覽為訪客打開探索陽明的方式,比如第二檔特展《陽明奈奈》不僅探討現代光污染議題,也帶觀者了解陽明山夜晚的知性與樂趣——國家公園中的地底生態廊道、草山夜幕低垂後的野性聲響⋯⋯,原來山林的夜晚和白天一樣熱鬧。
為什麼國家公園需要品牌化?
陽明實驗山屋之後,格式在2022年12月公布「陽明山公共服務創新計畫」成果,不僅為陽明山設計全新的山系吉祥物「陽明桑」,也為國家公園內的標誌、識別建置規範,並優化陽明山東西大縱走的活動形象,為這堪稱是「北部百岳練功場」的登山路徑賦予形象新貌。
在切入設計細節之前,或許可以先了解,為什麼國家公園需要品牌化?格式引用「國家公園之父」John Muir的名言:「成千上萬疲憊的、不安的、虛弱的人,感覺到山上去就像回到家一樣,曠野是人生所必需,國家公園及保留區不僅是森林及河流的泉源,更是生命的泉源。」國家公園不僅僅是大一點的公園,其承載著生態、文化、保育及教育等多元功能,更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國際形象。在這樣的脈絡之下,品牌化值得發展,未來陽明山或將不只是在地人心中的城市地標,更是外地遊客談起台北的直接聯想。
「陽明山公共服務創新計畫」3大設計亮點
⭔ 系統化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品牌視覺
格式嘗試從陽明山國家公園既有的標誌識別著手進行規範統整,思考如何在保有原標誌識別帶給大眾的印象中,透過細節微調,使其兼具更符合現況應用需求的延伸性;於是從LOGO與中英文打字體排列組合、大小比例、標誌既有的顏色等面向適切調整,延伸設定系統性的規範及應用方式,逐步系統化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品牌視覺。
⭔ 東西大縱走形象優化:以拓印、腳印為視覺主軸,整合10座山峰
始於2000年的陽明山東西大縱走,鄰近城市且路線具挑戰性,是登山愛好者登百岳前的耐力試煉場,其連接東、西兩條路線各5座山峰,每座山頂皆佇立木樁,讓挑戰者搜集10枚拓章,儼然是活動代表性的傳統。然而,以往的活動宣傳識別未有一致的對外形象,格式從整體視覺形象基礎設定,至DM文宣、紀念品、拓印木樁等大眾介面應用著手,為東西大縱走描繪新的活動形象與氣象。
象徵登頂的「拓印」與登高攀爬的「腳印」作為視覺主軸,轉化步伐成「雙橢圓」符號貫串整體,東西二字以及10座山峰運用文字造型整合;未來,民眾每抵達一座木樁,便能將每座山峰的「山名」收進海報當作紀念。
而東西大縱走作為登山入門、山林教育的定位,如何讓更多人知道?格式重新梳整宣導層面,結合東西段路線地圖、基礎登山知識,延續傳統的拓印集章視覺海報摺成封面,讓這輕巧易攜的載體,成為民眾認識台北群山的全新介面。
⭔ 陽明桑:結合陽明山山形與霧氣,塑造山系吉祥物
格式以陽明山山形與霧氣識別作為基礎,塑造專屬陽明山品牌的全新吉祥物,結合簡易趣味的線條、鮮明的性格,設計出可親且易於引導理解山林知識的虛擬角色。至於未來將如何應用?格式以「大眾推廣、宣導任務」作為思考點進行延伸,發展出實體戶外標牌、周邊商品、環境教育文宣、社群媒體、互動多媒體等多元可能性,讓「陽明桑」成為登山遊客與自然山野間的最佳溝通媒介。
資料、圖片|格式設計展策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