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啟動橋樑上的城市計畫「正念之城」!BIG以傳統建築為靈感,設計永續發展的宜居大橋

BIG在不丹的全新城市計畫「正念之城」

一座在建立在橋樑上的城市,會是什麼樣子?不丹王國宣布將於南部的Gelephu地區啟動全新城市計畫「正念之城(Mindfulness City)」,以不丹文化遺產和國民幸福總值(GNH)原則為基礎,邀請丹麥建築團隊BIG、工程顧問公司Arup與Cistri共同打造,將包含設有機場、大學、寺廟等公共設施的數座「可居住橋樑」,並整合當地農業打造永續發展的宜居城市。

打造一個兼顧自然與人文的城市

選址在不丹與印度邊境的「正念之城」,具備地理位置的優勢,為不丹的對外交通發展奠定基礎,也將投入綠色技術,創造更多當地的經濟、教育機會與基礎設施。「正念之城」總體規劃包括了一座全新的國際機場、鐵路鋪設、水力發電站、公共建築等,並納入居民身心健康、生活水準、時間利用等考量,同時也以兼顧生態多樣性、環境韌性與文化多樣性為目標。

「正念之城」所在的Gelephu,是世界上僅剩的生物多樣性熱點(Biodiversity Hotspots)之一,共有35條河流流經,目前這裡有11個村落。居民生活與周遭生態系統息息相關,發展出帶狀的社區與山巒間的梯田,各種建設也以居民日常活動的公共空間為中心對稱開發。

BIG在不丹的全新城市計畫「正念之城」
Gelephu是世界上僅剩的生物多樣性熱點(Biodiversity Hotspots)之一(圖片來源:BIG)
BIG在不丹的全新城市計畫「正念之城」
共有35條河流流經Gelephu,目前這裡有11個村落(圖片來源:BIG)

BIG創辦人兼創意總監Bjarke Ingels表示,「這座『正念之城』旨在創造一個成長、創新的城市,並同時保有不丹獨有的自然與文化。這裡是一片河流與橋樑之地,我們整合農業、強調自然環境;保存傳統、並將其發揚光大。藉由整體的規劃,『正念之城』得以連結自然與人文、過去與未來、在地與全球。」

BIG在不丹的全新城市計畫「正念之城」
「正念之城」旨在創造一個成長、創新的城市,並同時保有不丹獨有的自然與文化(圖片來源:BIG)
BIG在不丹的全新城市計畫「正念之城」
藉由整體的城市規劃,「正念之城」期望能夠連結自然與人文、過去與未來、在地與全球(圖片來源:BIG)

保留生態廊道、以不丹傳統建築為靈感

為了保護既有的村落以及未來的開發項目不受季風帶來的洪水威脅,不丹「正念之城」將沿著由北到南的河流建立稻田,並發揮生態廊道的作用,維護野生動物的遷徙路線。在建造的選材與工法上,「正念之城」也依據當地人文、自然特色設計,例如以透水的石磚鋪路,讓雨水滲入地下而不是進入污水系統;建築物則採用木材、石頭、竹子等當地材料,並從不丹獨有的裝飾窗「Rabsel」、飛檐等樣式汲取靈感。

BIG在不丹的全新城市計畫「正念之城」
「正念之城」以透水的石磚鋪路,讓雨水滲入地下而不是進入污水系統(圖片來源:BIG)
BIG在不丹的全新城市計畫「正念之城」
「正念之城」採用木材、石頭、竹子等當地材料建造(圖片來源:BIG)

內建機場、寺廟、大學的「可居住橋樑」

「正念之城」將由數個主要的橋樑連接,這些橋樑都是「可居住」的巨型建設,裡面分別設有機場、寺廟、紡織市場、結合東西方醫學的保健中心、一所大學、一座古代與現代農業科學並行的魚菜共生系統,以及一個專門接待遊客、介紹不丹傳統習俗的文化中心。

BIG在不丹的全新城市計畫「正念之城」
不丹「正念之城」將由數個主要的橋樑連接(圖片來源:BIG)
BIG在不丹的全新城市計畫「正念之城」
不丹「正念之城」的橋樑都是「可居住的」(圖片來源:BIG)
BIG在不丹的全新城市計畫「正念之城」
「正念之城」在橋上規劃了各式公共設施(圖片來源:BIG)
BIG在不丹的全新城市計畫「正念之城」
除了機場、寺廟、市場等,「正念之城」還有一所大學、一座魚菜共生系統等(圖片來源:BIG)

其中,桑科什寺大壩(Sankosh Temple-Dam)被建築團隊敘述為「人造懸崖」,由一座壯觀的階梯牆組成,並有觀景台、寺廟供遊客和朝聖者沿著牆面上下行走參訪。Bjarke Ingels形容,「桑科什寺大壩將該城市的核心價值融入層疊的景觀中,像是一座人造紀念碑,將建築工程轉化為藝術、將自然轉化為力量。」

BIG在不丹的全新城市計畫「正念之城」
桑科什寺大壩被建築團隊敘述為「人造懸崖」,由一座壯觀的階梯牆組成(圖片來源:BIG)
BIG在不丹的全新城市計畫「正念之城」
桑科什寺大壩內有觀景台、寺廟供遊客和朝聖者沿著牆面上下行走參訪(圖片來源:BIG)

資料來源|BI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2025大阪世博將於4月13日至10月13日舉行,主題為「讓生命更光輝的未來社會藍圖」,展會現場的重點環形建築「大屋根」邀請到建築師藤本壯介設計,希望成為團結161個參展國的團結象徵。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2025大阪世博將於4月13日開幕,展會現場的重點環形建築「大屋根」邀請到建築師藤本壯介設計(圖片來源:Expo 2025 Osaka)

「大屋根」展場交流的中心

佔地6萬平方公尺的木結構建築「大屋根」,是本次世博會的中心活動場域與主要通道,不僅將為遊客提供流暢的動線體驗,還能遮擋烈陽與雨水,創造舒適的休息空間。「大屋根」的內部設計以和諧的空間規劃滿足展覽、互動體驗及大型活動的需求,遊客也能登上建築頂部休憩,成為遊客與參展國之間交流的重要樞紐。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大屋根」是本次世博會的中心活動場域與主要通道(圖片來源:Expo 2025 Osaka)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遊客也能登上「大屋根」頂部休憩(圖片來源:Expo 2025 Osaka)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遊客也能登上「大屋根」頂部休憩(圖片來源:Expo 2025 Osaka)

藤本壯介的設計理念以「在多元中追求的統一性」為核心,建築靈感來自日本傳統木造建築,如京都著名的清水寺舞台等,融合傳統工藝概念與現代工程技術,並採用接合技法「nuki」讓結構更穩定。整體環形結構直徑達675公尺,高度介於12至22公尺間,步道周長超過2公里,將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木造建築之一。擁有壯觀視覺效果的「大屋根」不僅展現了日本傳統建築精神,亦象徵了全球文化交融的未來願景。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建築靈感來自日本傳統木造建築,如京都著名的清水寺舞台等,融合傳統工藝概念與現代工程技術(圖片來源:Sou Fujimoto)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採用接合技法「nuki」讓建築結構更穩定(圖片來源:Sou Fujimoto)

為避免世博會結束後資源浪費,主辦方也向公共組織與私人企業開放提案,針對「大屋根」的未來提出創意解方,期望將其轉化為永久性建築。未來,「大屋根」或將改建為城市公共空間、社區中心或創意文化園區等多種可能,也十分令人期待。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大阪世博開放各界為「大屋根」的未來提出創意解方(圖片來源:Expo 2025 Osaka)

延伸閱讀

RECOMMEND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隈研吾建築團隊的最新力作,位於日本岡山縣的公園內,是一座承載著災後重建意涵的竹造建築。在重創當地的「西日本豪雨」後,團隊特別選用當地特產——竹子,透過竹材的自然曲線與透明玻璃窗構成的空間,將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巧妙融合,重新定義社區與自然的連結。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這座竹造建築位於岡山縣倉敷市的防災重建公園內(圖片來源:KKAA)

這座竹造建築位於岡山縣倉敷市的防災重建公園內,該地區在2018年7月「西日本豪雨」水災中受到嚴重破壞,而這座公園的基地,正是豪雨造成堤防潰決的地點。日本政府攜手隈研吾建築團隊與當地居民共同設計,重建起這座結合防災、社區活動功能的公園。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這座公園的基地,正是2018年「西日本豪雨」造成堤防潰決的地點(圖片來源:KKAA)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日本政府攜手隈研吾建築團隊與當地居民共同設計,重建起這座結合防災、社區活動功能的公園(圖片來源:KKAA)

隈研吾團隊在公園裡設計了兩座設施,分別作為社區活動中心和緊急儲存倉庫使用,兩者以巨大的竹結構連接,就像一座大門般。其中,社區活動中心僅由玻璃窗組成,帶來通透、開放的感受,歡迎居民們入內。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團隊在公園裡設計了兩座設施,分別作為社區活動中心和緊急儲存倉庫使用(圖片來源:KKAA)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社區活動中心僅由玻璃窗組成,帶來通透、開放的感受(圖片來源:KKAA)

橫向向外延伸的竹構造,原料來自於當地特產的竹子,增強居民對於建築的共感。而具有自然曲線的屋簷,通風之餘也為訪客遮擋烈陽和雨水,不僅呼應了日本傳統建築技術,同時也擁抱當代創新概念,展現公園熱情好客的姿態。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具有自然曲線的屋簷,通風之餘也為訪客遮擋烈陽和雨水(圖片來源:KKAA)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竹構造原料來自於當地特產的竹子,呼應日本傳統工法(圖片來源:KKAA)

從建築之間的留白看出去,一面能看見城市熱鬧的氛圍,另一面則能看見周圍山脈的自然美景,兩者彷彿透過這座建築相互串連,成為完整的一體。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從建築之間的留白看出去,一面能看見城市熱鬧的氛圍(圖片來源:KKAA)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另一面則是周圍山脈的自然美景(圖片來源:KKAA)

資料來源|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