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ART Taipei 2024藝術台北 X Voices雙展會隆重揭幕!「Voices」四大策展主題、新賞獎亮點作品介紹

ONE ART Taipei 2024 藝術台北 X Voices 雙展會隆重揭幕!藝術新銳能量來襲,新賞獎亮點作品介紹

作為亞太地區最具指標性的飯店型藝術博覽會之一,「ONE ART Taipei 藝術台北」沿襲過去三大主題展區,集結國內外精銳藝廊與當代頂尖作品;並結合首屆以學術策展為基石的全新展會「Voices」,帶來全新藝術新銳能量。

本屆「ONE ART Taipei 藝術台北」將於2024年1月26日至28日在「JR 東日本大飯店 台北」(Hotel Metropolitan Premier Taipei)盛大展開,包括42家國內畫廊、及來自日本、韓國、香港、馬來西亞、法國等國的31家國外畫廊,攜手推動藝術產業價值。

(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與過去五年不同的是,在「ONE ART Taipei 2024」展會期間,也同步於文史意義重大的南港「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登場的首屆「Voices」,作為專設無展板、無間隔的展會;焦點將匯聚在「大型雕塑」、「裝置藝術」、「聲音表演」、「跨域整合」等面向的呈現,再以作品概念為經、學術論述為緯,整合、擺設一場從日到夜的藝術盛宴,感受空間與作品交互作用下的共振,進而展開全新面貌的跨時空藝術對談。

(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集結國際精銳藝廊與當代頂尖作品的「藝術無限」、挖掘 35 歲以下潛力藝術新星的「發現藝術」與打破框架,展露藝術無限可能的「媒體藝術」(Media Art),匯集多媒體與媒材創作,全方位展現跨界領域與藝術創作共融,並頒發最受矚目的兩大獎項「新賞獎」、「最佳空間呈現獎」。

(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2024新賞獎:亞洲新秀各自表述時代中的大小我關係

有鑒於年輕藝術家的創作歷程多自學院起家,畢業後至 35 歲這段時間,是自我探究與創作蛻變的重要里程碑。自 2019 年起舉辦的「新賞獎」,鎖定 35 歲以下藝術家作品,找來「學術、收藏、策展、媒體」四大面向的專家擔任評審,協助藝術新秀藉藝博會打開知名度之餘,亦期望挖掘兼具當代藝術性、市場性與潛力的年輕作品,以下為本屆入選的五位得獎名單介紹。

 日帝藝術 〈如果你想說,我會聽〉——王昱翔

帶有神祕學色彩的作品 〈如果你想說,我會聽〉,藝術家王昱翔以原子筆巧妙地勾勒蜥蜴人卻若有似無的存在,觀者似乎被引領進入一個無盡迷宮,感受到深層次的聯繫,仿佛蜥蜴人的靈魂與畫面融為一體。畫作色彩並非出於藝術家的意志,而是受到神秘能量的引導,引人反思神秘之存在意義與可能。

王昱翔〈如果你想說,我會聽〉,原子筆、金箔、銀箔、銅箔、黑箔、赤貝箔、紙本,78x110 cm,2023。(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王昱翔〈如果你想說,我會聽〉,原子筆、金箔、銀箔、銅箔、黑箔、赤貝箔、紙本,78x110 cm,2023。(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澍林 Be OK〉——張意

張意的雕塑作品〈Be OK〉,靈感來自藝術家於2021年前往蘇澳參與的一次鯨豚的擱淺救援行動。他選擇一塊帶有巨大裂痕的木材製作偽虎鯨,並使用硬木製作OK繃形狀的榫修補偽虎鯨身上的裂痕,不僅表達對海洋動物處境的關懷、人類活動涉及動物生命的擔憂,亦是對動保議題實踐者的致敬。他盼望,無論海中或是陸上的生命,都能Be OK

藝術家張意與其作品〈Be OK〉。(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藝術家張意與其作品〈Be OK〉。(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EQUAL = 等號™︎ © 〈優良的靜物畫〉——傅琬婷

傅琬婷的〈優良的靜物畫〉系列創作,源於藝術家留法求學過程中的文化差異體悟。本次入圍新賞獎的作品〈優良的靜物畫石膏像與靜物〉,更以台灣美術教育基礎作為切入點,以令人會心一笑的幽默感討論嚴肅的教育結構問題:「靜物畫」經由大量重複練習,如何轉變成為一種集體想像?

藝術家傅琬婷與其作品〈優良的靜物畫—石膏像與靜物〉。(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藝術家傅琬婷與其作品〈優良的靜物畫—石膏像與靜物〉。(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觀止堂(ADMIRA Gallery〈像日常一樣〉——蔡旻芸

藝術家蔡旻芸的〈像日常一樣〉透過人為建物與自然景物並存的畫面,偽造那些熱鬧過後的冷清風景,試圖表現自身與世界的香近乎離,並開起一連串的喃喃自語:今天的我是嶄新的自己,抑或昨天的殘餘?在每一個相似的片刻中,什麼會昇華成記憶,或是被遺忘?人們是否只是刻意記得自己所願意記得之事?

蔡旻芸〈像日常一樣Ⅲ〉,水墨紙本,78x110 cm,2022。(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蔡旻芸〈像日常一樣Ⅲ〉,水墨紙本,78x110 cm,2022。(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四季彩舎 〈しらないあなた You Who Don't Know〉——小林繭乃

來自東京的藝廊「四季彩舎」(SHIKISAISHA GALLERY)帶出小林繭乃 (Mayuno Kobayashi)的創作〈しらないあなた You Who Don't Know〉。運用日本繪畫技巧,透過動物、怪獸等生物表現內心情感的流動意象。在她的創作中,從普通動物到奇幻生物,無一不是反映人類面臨的情感和問題。

小林繭乃〈You Who Don't Know〉,紙本着彩、銀泥,50.0 × 65.2 × 2 cm,2023。(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小林繭乃〈You Who Don't Know〉,紙本着彩、銀泥,50.0 × 65.2 × 2 cm,2023。(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今年新賞獎評審團邀請到備受肯定的藝術先進們擔任,包括學術代表「國立成功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專任副教授陳明惠,收藏代表盧文章,策展代表「超維度」創意總監 蔡宏賢、「王艾莉設計有限公司」負責人王艾莉,媒體代表則為「CANS當代藝術新聞雜誌」總編輯 鄭乃銘,結合學術界、經營者、媒體與藏家的綜合專業角度,評選年度代表作品,嚴選出最具潛力的藝術新銳,期待這股新興的藝術能量猶如活水,持續為亞洲藝術愛好者帶來嶄新的面貌。

(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Voices」展會重磅登場!體現創作者的精神與思想

眾聲齊鳴,各自表述,是當代多元生活的趨勢;其中,藝術則應以更直覺、深刻、與美感兼具的方式,自由探索與展現多元。然而,多數時候,藝博會與美術館的展覽,總座落在兩條全無交集的平行線上。商業與學術之間的鴻溝,直接造成藝術收藏與欣賞,受限於不完善的體制架構而難以產生共振,各自努力卻無加成之效。

(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因此,ONE ART Taipei團隊盼能透過「Voices」的策畫,翻開台灣藝術產業的下一個可能篇章。全新增設的首屆「Voices」,精心選址於深具文史意涵的南港「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全區,其中包含五個展館與戶外空間,主打無展板、無間隔,並呼應空間結合職人、新創及會展三大面向的永續精神,是ONE ART Taipei 2024針對大型項目專設的展會,提供展示大型裝置、錄像投映和新媒體藝術。「Voices」的特色,不只呈現於大型作品的選擇上,更是強調欣賞藝術不能只是觀看單一作品的美學價值,還包括創作者的精神與思想如何被再現。

林書楷,陽台城市文明系列——承載的重量(The Balcony City Civilization Series-Carrying capacity),複合媒材Mixed Media。(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林書楷,陽台城市文明系列——承載的重量(The Balcony City Civilization Series-Carrying capacity),複合媒材Mixed Media。(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為開啟藝術展會與畫廊、藝術家的合作新模式,「Voices」特此與曾旅居歐陸近十五年、具歐洲現代與當代藝術史背景的資深策展人王焜生(Emerson Wang)合作,並透過策展人居中協調場地與作品的展出方式,以及整體空間的觀賞效果,佐以透過清晰論述脈絡,標示出藝術展陳的新方向,亦期待藝術家以對空間的思考,呈現更完整的創作概念。

地景切片〈伐光〉。(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地景切片〈伐光〉。(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首屆「Voices」採邀請制,參展畫廊共計9間,包含「也趣藝廊」(AKI Gallery)、「Avocado」、「德鴻畫廊」(Der-Horng Art Gallery)、「朝代畫廊」(Dynasty Gallery)、「琢璞藝術中心」(J. P. ART CENTER)、「就在藝術空間」(Project Fulfill Art Space)、「伊日藝術計劃」(YIRI ARTS),以及來自日本大阪的「帝塚山画廊」(TEZUKAYAMA GALLERY)與美國紐約的「前波畫廊」(CHAMBERS FINE ART)。

董承濂〈吉祥88 - 成就之旗〉,40個手工黃銅鈴鐺、鋁結構、互動式電子與動力元件搭載微型電腦,275 cm x 330 cm x 275 cm,2021-2023。(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董承濂〈吉祥88 - 成就之旗〉,40個手工黃銅鈴鐺、鋁結構、互動式電子與動力元件搭載微型電腦,275 cm x 330 cm x 275 cm,2021-2023。(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策展人帶你看策展四大主題

當代知識體系在進入21世紀之後,從過度發展的工業與科技,人類開始反思環境與生態、經濟與社會、人文與科學之間的關係,人類世(Anthropocene)成為舉足輕重的角色,不僅止於對智性認識論的重新建構,也不只是對於全球暖化、臭氧層破裂、海洋酸化等環境危機的重視,從學界到實務界開始省思現代工業發展的對於地球的影響,我們再次回到本質的提問:何謂「人類」與「存活」,如何關懷所有物種與地球的未來。

黃贊倫〈搖搖馬〉。(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黃贊倫〈搖搖馬〉。(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美國作家史克蘭頓(Roy Scranton)在其著作《在人類世學習死亡:反思文明的終結》(Learning to Die in the Anthropocene: Reflections on the End of a civilization)指出人類存活的關鍵是必須體認人類的文明已瀕臨終結,人類的界限和無常是根本的真理。

史提格勒(Bernard Stiegler)則提出「負人類世」(the Neganthropocene),著眼於生態危機宏觀和微觀的思考,如同其器官學的不同面向,同時涵蓋心智與精神、社會與環境。尤其COVID-19的出現,開啟了「病毒世」(Virocene)的現實。從以人為中心的論點中,我們必須將眼光放在更廣義的生態系統,從植物、生態或自然所驅動的情動反應理解生命的各種樣態,並認知道德和行動的困境。

TEZUKAYAMA GALLERY藝術家加藤智大(Tomohiro Kato)作品iron-oxide painting “C.B./w****56”。(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TEZUKAYAMA GALLERY藝術家加藤智大(Tomohiro Kato)作品iron-oxide painting “C.B./w****56”。(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本次展出的藝術家雖然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與環境區域,從原生家庭到進入社會體系的經驗,都感受到比過去藝術家更深刻的地球危機。

 主題一:地球生活(The Planetary Living

由人類處境與環境議題相關議題為旨的「地球生活」揭開序幕,包括義大利雕塑家Willy Verginer 深具人文永續關懷的人間實相;黃贊倫大型裝置雕塑人獸之間的界線跨越,生物科技的衝擊,引領觀眾思考人類生存的意義;水谷篤司透過特殊地域木質創作出起伏的山脈,暗喻人類對於自然奧秘的未知所產生的疑惑與探索;加籐智大以紅氧化鐵製造出人像繪畫以及身體雕塑,重新探討社會的既定觀點,打破既有框架,反省人在環境中的意義。

Willy VERGINER〈La notte di San Lorenzo〉,青銅、金箔,140 x 85 x 30 cm,2021。(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Willy VERGINER〈La notte di San Lorenzo〉,青銅、金箔,140 x 85 x 30 cm,2021。(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主題二:人內人外(Intrapersonal and Interpersonal

「人內人外」是心靈與外在的探索:董承濂的裝置作品,將帶領觀眾回歸內在,透過頌缽以及聲響,在純粹內在與科技外在之間,洞見人類的位階;陳昱榮藉由探索場域的內部時間性,在自然物與人造物之間創造模糊邊界,以聲波、物理震動透過自動化演算轉化為聲光視覺影像,改變我們眼界對環境的認知。

水谷篤司〈幻影風景〉,木、水性日本畫顔料、壓克力顔料,70 x 280 x 380 cm,2022。(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水谷篤司〈幻影風景〉,木、水性日本畫顔料、壓克力顔料,70 x 280 x 380 cm,2022。(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主題三:隱現之間(Between Visible and Invisible

「隱現之間」針對見與不見之間的邊緣展開討論:王仲堃從觀看氣象的風向圖,組織為視覺化的統計,密集的箭頭作為裝置的焦點,一個風場的機械裝置,敲起風的鈴聲;謝榕蔚在平面繪畫裡創造出屬於場域特性的裝置空間,挪用現場自然光源,製造出我們極常忽略的光與繪畫交會的剎那;洪郁雯將傳統編織幻化為繽紛雕塑,打破材質的限制,創造出有機性的雕塑,此次將是對藝術家的空間挑戰,如何在一個現實的物理性空間,展現虛幻抽象的心理狀態。

陳昱榮〈跨越虛幻之海〉,雙頻道影像,現地裝置、現場演出,2023。(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陳昱榮〈跨越虛幻之海〉,雙頻道影像,現地裝置、現場演出,2023。(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主題四:生生滅滅(Generation and Destruction

「生生滅滅」圍繞在生命的延續與沒落:吳建興關注自家修車業的成長與沒落,展開藝術家與黑手父親的合作生產關係,在實用有價以及藝術無從論價的詰問裡,將家族生命史提煉成可能的藝術雕塑與裝置;林書楷的家族事業在面臨傳統手工的式微也走到結束的日子,他早將這些記憶以及餘留的模型交織為生命片段的元素,在重新召喚與重鑄的過程中,進入有機的個體認知與情境的再現;張騰遠創造的鸚鵡人角色與地球末日背景,將時間軸拉到未來,他所創造的世界雖然不存在卻又如此真實,在似有若無的誤解與辯解中,反思當代現象。

王仲堃〈場〉,不銹鋼、黃銅、電子設備、合成紙,高63-103cm、數量依場地而定, 2022。(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王仲堃〈場〉,不銹鋼、黃銅、電子設備、合成紙,高63-103cm、數量依場地而定, 2022。(圖片提供:ONE ART Taipei)

展會期間,「藝旅接駁車」服務將同步啟動,串聯南港「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的Voices,與「 JR 東日本大飯店 台北」的ONE ART Taipei 2024雙場地,邀請觀眾利用週休二日,一次體驗跨國際、跨世代、跨領域、跨媒材的兩場藝術盛會。

 ONE ART Taipei 2024藝術台北 X Voices 雙展場資訊 

「ONE ART Taipei 2024」

日期|2024年1月26日(五)至1月28日(日)

地點|JR東日本大飯店 台北Hotel Metropolitan Premier Taipei(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三段133號)

貴賓預展2024年1月26日(五)14:00 - 19:00

公眾展覽2024年1月27日(六)11:00 - 19:00、2024年1月28日(日)11:00 - 19:00

「Voices」

日期|2024年1月26日(五)至1月29日(一)

地點|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全區: A2、B、F、G、M棟(台北市南港區南港路二段13號,高鐵南港站旁)

購票資訊請點此  

資料提供|ONE ART Taipei 2024
文字整理|Sunnie Wang

日本「teamLab共創!未來園」再現高雄!6月科學工藝博物館登場,盡情沉浸奇幻炫麗世界

日本「teamLab共創!未來園」再現高雄!6月科學工藝博物館登場,盡情沉浸奇幻炫麗世界

「teamLab共創!未來園」在全世界已有超過1500萬人體驗,繼2024年台北站展出獲得廣大好評,teamLab與台灣主辦方聯合數位文創公布,2025年6月7日起即將登陸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teamLab共創!未來園」6月即將登陸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teamLab共創!未來園」6月即將登陸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teamLab共創!未來園」以「共同創造:共創」理念,包含多種互動體驗作品,並將自然生態元素融入展覽,帶來綺麗迷幻的視覺,是一個能夠享受與他人一同自由地創造遊樂世界的「未來園」。

teamLab《彩繪環世界》© teamLab
teamLab《彩繪環世界》© teamLab

此次除了台北站作品之外,在台北站大受歡迎的《彩繪飛翔》,將以《彩繪環世界》的形式亮相。作品中「海豚」會在此次展覽中加入了環世界的隊伍,打造互動性十足、色彩繽紛絢麗、共同創造的作品群。

teamLab《彩繪環世界》© teamLab
teamLab《彩繪環世界》© teamLab

 在《彩繪環世界》裡,民眾可以在紙上繪出飛機、海豚、鷹、蝴蝶的畫,這些圖畫就會立體地出現,飛向你面前的世界。還能夠透過智慧手機上,通過你畫的飛機、海豚,鷹或者蝴蝶的視野來進行操作。

teamLab《彩繪環世界》© teamLab
teamLab《彩繪環世界》© teamLab

 更多展覽介紹、售票資訊等,將陸續公布,可持續關注teamLab台灣展覽官方社群

資料提供|聯合數位文創、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安藤忠雄展|青春」大阪3月開展!原尺寸重現「水之教堂」,全面呈現代表性作品的大規模個展

「安藤忠雄展|青春」大阪3月開展!呈現從過去到現在的代表性作品,原尺寸重現「水之教堂」

將於日本大阪舉辦的「安藤忠雄展|青春」,為繼2017年東京國立新美術館「挑戰—安藤忠雄展」之後的大規模個展。本展將全面呈現這位建築大師從過去到現在的創作歷程。

出生於大阪的安藤忠雄,透過自學習得建築知識,並於1969年開始建築設計活動。自此之後,他不斷打破既有概念、接連打造嶄新的建築作品;90年代起,他不僅活躍於全球建築界,還積極投身於環境再生與與震災復興等社會公益項目,影響力早已超越建築家的領域。

真駒内滝野霊園頭大仏(撮影:小川重雄)
真駒内滝野霊園頭大仏(撮影:小川重雄)

睽違16年在大阪的大規模個展

而這場將於3月20日至7月21日在大阪新文化設施「VS.(ヴイエス)」登場的「安藤忠雄展|青春」,更是安藤忠雄睽違16年在大阪舉辦的大規模個展。如同其展覽名稱,半個世紀以來,安藤忠雄始終站在第一線,仍懷抱著「青春」之心,奮戰不懈,而作為一名不斷挑戰的建築家,他所傳遞的人生訊息,也將為觀者帶來極大的啟發。

「安藤忠雄展|青春」將於3月20日至7月21日在大阪新文化設施「VS.」展出。(Photo Kazumi Kurigami)
「安藤忠雄展|青春」將於3月20日至7月21日在大阪新文化設施「VS.」展出。(Photo Kazumi Kurigami)

從挑戰的軌跡到安藤忠雄的現在

本展將分為「挑戰的軌跡(挑戦の軌跡)」與「安藤忠雄的現在(安藤忠雄の現在)」兩大區域,前者將完整介紹安藤忠雄過去的住宅、教堂、美術館等文化設施的代表性作品;後者將呈現其目前的建築作品,包含長期進行的「直島計畫(直島の一連のプロジェクト)」、以「巴黎證券交易所(Bourse de Commerce)」為代表的歷史建築再生項目,以及如「童書之森(こども本の森)」的社會公益項目。

ベネッセハウス ミュージアム + オーバル 撮影:松岡満男
ベネッセハウス ミュージアム + オーバル(撮影:松岡満男)

原尺寸重現「水之教堂」

值得一提的是,本展也將打造高達15公尺的沉浸式影像空間,引領觀者遊覽安藤忠雄的代表作,同時展場也將以原尺寸重現其早期經典之作「水之教堂」,讓人們能以五感體驗這件建築作品。此外,本展也將透過模型、影像與音樂裝置,呈現安藤忠雄與直島共同走過的37年軌跡。

水の教会(撮影:白鳥美雄)
水の教会(撮影:白鳥美雄)

安藤忠雄展|青春
展期:2025年3月20日― 7月21日
展場:VS.(大阪市北区大深町6番86号 グラングリーン大阪 うめきた公園 ノースパーク VS
休館日:毎週一;開館時間:10:00 - 18:00(五・六到 20:00)
票價資訊請點此

資料來源|VS.共同事業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