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新給水廠門面「微整形」!彡苗親解改造重點:水藍大門重回視覺焦點,回收淤泥成紅磚休憩區

彡苗改造板新給水廠

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但你知道平時用的、喝的水是從哪來的嗎?如果家住新北,那你很有可能是三峽「板新給水廠」的用水子民。

由於大門受損、線路外露等問題,「板新給水廠」迎來一場由彡苗空間實驗策劃的「微整形」,趁這機會來看這座可能素未謀面、生活卻離不開它的公共建築。

彡苗改造板新給水廠
新北三峽「板新給水廠」近日門面進行改造。(圖片提供:彡苗空間實驗/攝影:丰宇影像)
彡苗改造板新給水廠
門面改造後夜間模樣。(圖片提供:彡苗空間實驗/攝影:丰宇影像)

50年水廠的外貌改造

這次彡苗最主要的任務,是要幫水廠的「門面」進行改造。為何要改?落成於1976年的「板新給水廠」,至今已服役近50年,期間歷經日曬雨淋,大門漆面脫落不少,這是建築面向自然環境肯定會碰上的問題。

彡苗改造板新給水廠
大門正面改造前。(圖片提供:彡苗空間實驗)
彡苗改造板新給水廠
大門背面改造前。(圖片提供:彡苗空間實驗)

此外,門面紊亂也受人為因素影響——從建廠時設施色彩參差;到後期維護遇上的困境,如外牆的植栽疏於照料,還有隨時代與政策變遷所增加的機電、維安管制等設備,線路和機件沒有適當整理規劃,都讓作為水廠對外第一印象的門面,隨著使用時間日趨雜亂。

彡苗改造板新給水廠
大門改造前/改造後。(圖片提供:彡苗空間實驗/攝影:丰宇影像)

彡苗再設計,提升品牌識別度、善用回收材創造新景觀

雖然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但「水廠」本身離日常遙遠,不妨將廠區的門面更生活化地試想成:一個人的打扮、一間餐廳的大門、一場展覽的主視覺⋯⋯就能明白這場門面「手術」之必要。彡苗的首要目標,就是透過再設計強化品牌的視覺辨識性;也把水廠以「回收淤泥」再製的紅磚作為建材,打造新的外牆景觀,讓門面的建築表情更具層次,同時實踐環境友善。

彡苗改造板新給水廠
大門正面改造後。(圖片提供:彡苗空間實驗/攝影:丰宇影像)
空間統籌|彡苗空間實驗
設計主持|羅開、樂美成、鄭又維
設計執行|邱宇平
設計協力|劉尚澤
工程執行|承品景觀、穩旺企業社、湛誠工程、 Sto Taiwan、極立工程行、福豐金屬 、金鋒鋁業、勝昌欣業、佳文廣告招牌設計、承易 - 丞逸照明

改造重點01|從根本改善,為門面重建屏障

彡苗從根本開刀,先處理建築表層基面,在受損嚴重的地方,用抗裂玻璃纖維網做重點補強。如果仔細看,會發現原先從大門到警衛室後方的牆面,不只斑駁,還有明顯的色差,原因在於過去處理漆面脫落的方法——只用油性更強的漆蓋上新色,卻忽略了內部「屏障」已經出了問題,一旦防水功能失效,即使重新上漆後能獲得短暫的美觀,再次遇水之後,水份仍然會不留情往裡滲,漆面也會再因吸水而掉落。因此即使預算有限,彡苗仍決定進行這道工序,為的就是拉長漆面日後的耐受度。

彡苗改造板新給水廠
大門背面改造後。(圖片提供:彡苗空間實驗/攝影:丰宇影像)
彡苗改造板新給水廠
警衛室牆面改造前色差嚴重。(圖片提供:彡苗空間實驗)

改造重點02|簡化視覺,讓水藍大門重回焦點

再來,彡苗著手門面的視覺,透過移除原先橫向、早已黯淡的招牌,讓以前被遮住的ㄇ字型結構跑出來;再把「板新給水廠」字樣改為直式,移到側邊,讓大門中心保持簡潔。新招牌的背景牆面,特別選了呼應周邊植栽的沈穩綠色,把門面的水藍色襯托得更為明亮,也讓建築在視覺上更清爽、更有立體感。

彡苗改造板新給水廠
改造後,橫式招牌被拆除,改以直式設於側邊。(圖片提供:彡苗空間實驗/攝影:丰宇影像)

這次彡苗幫水廠門面穿上的新衣,是來自德國品牌Sto、專門用於戶外建築體的彩色塗裝。受青睞的不只是塗料本身性能,還有其為數眾多的色選——當中能找到符合水廠品牌(自來水公司)識別的水藍色。

彡苗改造板新給水廠
重新鋪上玻璃纖維網、覆上Sto漆面的大門細部。(圖片提供:彡苗空間實驗/攝影:丰宇影像)

改造重點03|悄悄替線路造新家

那原本雜亂的電線收到哪了?彡苗特別為電線們訂製了規格化的蓋板,再將金屬材質漆成跟門面一樣的水藍色,以垂直向度將電線收束於兩側樑柱,既達到了整理門面的效果,也讓新設的蓋板不顯突兀,非常接近建築原本的設計語彙。有多接近?接近到明明發現電線被收起來了,但就是找不到它們究竟跑去哪?不超級仔細看,基本上不會看到新設的垂直金屬蓋板的程度。所以設計師很貼心幫我們用紅框框起示意,請看下圖。

彡苗改造板新給水廠
電線被隱藏於紅線圈起的藍色金屬蓋板下。(圖片提供:彡苗空間實驗/攝影:丰宇影像)

此外,彡苗之所以沒有將管線埋起,而是選擇用蓋板收納明管,是考量到日後維修的便利性。這樣的處理方式乍聽簡單,卻能一舉達到收斂門面、維持管線壽命、方便維修等不同目的。

彡苗改造板新給水廠
大門正面改造後。(圖片提供:彡苗空間實驗/攝影:丰宇影像)

改造重點04|用有限預算,賦予人行道有機質地

過去在外牆叢生的植物們,居所也迎來了新面貌。在這裡,彡苗巧妙化解了預算有限的課題,也將水廠平時與「勝昌欣業」共同以廠區回收淤泥製成的紅磚,做了有趣的應用。

彡苗改造板新給水廠
花台改造後。(圖片提供:彡苗空間實驗/攝影:丰宇影像)
彡苗改造板新給水廠
花台改造前。(圖片提供:彡苗空間實驗)

相較於門面,花台區更接近打掉重練,彡苗用一般PC混凝土重新規劃了人行道鋪面,「但又想做出比較特殊的質地,所以用掃把在上面畫出紋路。」這種工法確實是存在的,不過近年已相當少見,雖然效果說不上精緻,卻透露著別樣的質樸、有機感,彡苗也從中獲得意外的趣味。

彡苗改造板新給水廠
花台人行道鋪上PC刷毛。(圖片提供:彡苗空間實驗/攝影:丰宇影像)

改造重點05|紅磚「立著」砌豐富景觀表情

至於再生的淤泥紅磚,則一路從地面延伸鋪至立面,巧妙利用3層紅磚的進退錯落,搭配地被、灌木、喬木、碎石等自然元素,在地鋪、矮牆、花台、圍牆之間創造視覺層次。

彡苗改造板新給水廠
水廠回收淤泥製成的紅磚,成為戶外座位區的建材。(圖片提供:彡苗空間實驗/攝影:丰宇影像)

有趣的是,平常砌磚會將磚頭「倒著」砌,好將磚上的孔洞藏起來;但這次彡苗反其道而行,特意「立著」砌,就是要將孔洞露出來,為植栽景觀區創造新表情。不過,「立著」砌也代表紅磚與地面(或其他連接表面)的接觸面縮小大半,施工較為費時,成為過程中的挑戰之一;不過,從成果看來確實值得!

彡苗改造板新給水廠
紅磚區施工現場。(圖片提供:彡苗空間實驗)

改造重點06|淤泥再生紅磚化身「懸浮」座椅

紅磚牆圍起新生的小草皮,氛圍變得格外愜意,當中還貼心設有座位,讓人們經過時有個歇息之處。愜意背後,其實蘊藏了不少功夫——原來座位區的紅磚椅面,下方並沒有實心的結構支撐,而是以類似「懸浮」的方式從立面延伸而出。

彡苗改造板新給水廠
紅磚座椅下方無實心結構支撐。(圖片提供:彡苗空間實驗/攝影:丰宇影像)

為了實現這樣的效果,彡苗必須想辦法讓磚頭們像是「懸空站了起來」。解法藏在紅磚底下埋的金屬鐵板,用來加強結構;不過鐵板表面平滑,還必須加入更具摩擦力的擴張網,讓網子的粗糙面與磚頭、水泥互相咬合,最終形成堅固、一體成型的平台。

彡苗改造板新給水廠
埋在紅磚椅面下方的鐵板和鐵絲網/紅磚被「立著」進行堆砌施作。(圖片提供:彡苗空間實驗)

改造重點07|用燈光為水廠塑出柔和氛圍

入夜之後,更能看見彡苗為燈光投注的巧思。他們在大門的ㄇ字結構內裝設投射燈,同時於車道上方設置佈光更均勻的筒燈,讓夜晚的「板新給水廠」樣貌更為清晰、卻不刺眼。紅磚座椅下也安排了間接照明,讓燈光由內向外延伸,襯得整體環境更為柔和。

彡苗改造板新給水廠
彡苗同步改善水廠大門入夜後的照明效果。(圖片提供:彡苗空間實驗/攝影:丰宇影像)

資料來源、口述|彡苗空間實驗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安藤忠雄「童書之森」兒童圖書館落腳台中!預計2026年完工,打造環繞式書牆設計

安藤忠雄「童書之森」兒童圖書館落腳台中!預計2026年完工,打造環繞式書牆設計

安藤忠雄設計的「童書之森」兒童圖書館將落腳台中市秋紅谷旁,並預計於2026年完工。

由建築大師安藤忠雄操刀的童書之森(こども本の森),是為孩子們所打造的圖書館。而從2020年7月開館的首座大阪「童書之森 中之島」、2021年7月揭幕的岩手縣「童書之森 遠野」、2022年3月開幕的「童書之森 神戶」到2024年4月開館的「童書之森 熊本」,皆是期盼走進裡頭的小朋友,能夠發現閱讀的樂趣,進而激發出對世界的好奇心,同時培養無限的創造力。

在台灣蓋一座兒童圖書館

而這次的「童書之森・台中」計畫,源於兩年前「挑戰—安藤忠雄展」台北場的越洋連線記者會上,當時,安藤忠雄便提到希望在台灣建一座兒童圖書館。隨後在台中市政府團隊的積極爭取,以及忠泰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忠義及副董事長李彥良的協助與與促成下,這座圖書館最終確定選址於秋紅谷旁。

➔ 安藤忠雄盼在台灣蓋兒童圖書館!親解「挑戰」的意義,越洋連線精彩回顧一次看

兩年前「挑戰—安藤忠雄展」台北場的越洋連線記者會上,安藤忠雄便提到希望在台灣建一座兒童圖書館。(攝影:Adela Cheng)
兩年前「挑戰—安藤忠雄展」台北場的越洋連線記者會上,安藤忠雄便提到希望在台灣建一座兒童圖書館。(攝影:Adela Cheng)
2022年舉辦的「挑戰—安藤忠雄展」中,也有展出大阪「童書之森 中之島」的設計手稿與建築模型。(攝影:Adela Cheng)
2022年舉辦的「挑戰—安藤忠雄展」中,也有展出大阪「童書之森 中之島」的設計手稿與建築模型。(攝影:Adela Cheng)

安藤忠雄親自設計規劃

童書之森・台中由安藤忠雄親自設計規劃,後續由台中市政府負責用地取得與興建作業。目前土地、設計、興建經費等均已籌備完成、即將開工,並預計於2026年竣工。設計上,這座兒童圖書館將以森林包覆的橢圓形建築為主要特色,並採用安藤忠雄代表性的清水模為主要的工法材料,期盼透過環繞式書牆設計,帶給孩子們豐富的閱讀體驗。

「童書之森・台中」將以森林包覆的橢圓形建築為主要特色。(圖片來源:台中市政府)
「童書之森・台中」將以森林包覆的橢圓形建築為主要特色。(圖片來源:台中市政府)

透過閱讀重新建構新的思考模式

安藤忠雄認為,現今社會大家都過於依賴手機,應該要讓孩子們有更多時間投入閱讀,藉由閱讀重新建構新的思考模式。他期待,未來童書之森・台中的藏書,除有台灣出版的書籍,也能蒐集到來自世界各地、能啟發小朋友思考的書,幫助他們培養面對各種挑戰的能力。

資料來源|台中市政府

延伸閱讀

RECOMMEND

以建築架起歷史與現代的橋樑!2024臺灣建築獎公布,一探「台大人文館」等作品的議題與挑戰

以建築架起歷史與現代的橋樑!2024臺灣建築獎公布,一探「台大人文館」等作品的議題與挑戰

2024臺灣建築獎宣布決選結果,由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臺灣大學人文館」獲得評審高度共識認可,「南竿二六據點」、「台電萬大電廠」和「礁溪國小運動場」則榮獲佳作,而今年也首次設立「建築新人獎」,授予建築師林柏陽的「新竹香山那魯灣集會所」。獲獎專案的背後,各自面對著不同議題,以下就來看看建築師們如何以設計回應挑戰。

2024臺灣建築獎:臺灣大學人文館

臺灣大學人文館位於台大正門旁、鄰接新生南路,由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操刀,歷經19年時間、先後共發展16個方案才完工,展現團隊驚人的意志力。該建築基地於2007年7月經台北市文化資產審議,保留農陳館為歷史建築,拆除其餘兩棟後興建。因融合歷史建築與都市界面整合等複雜議題,在與「歷史」環境諧調的同時,亦必須能夠展現「當代」的精神。

以建築架起歷史與現代的橋樑!2024臺灣建築獎公布,一探「台大人文館」等作品的議題與挑戰
臺灣大學人文館。(圖片來源:建築師雜誌)
以建築架起歷史與現代的橋樑!2024臺灣建築獎公布,一探「台大人文館」等作品的議題與挑戰
臺灣大學人文館。(圖片來源:建築師雜誌)

建築團隊陸續與校方、都審、文資等多方辛苦溝通,尋找能夠容納六個系所師生活動的解方,最終以下挖二層滿足龐大的樓地板面積需求,同時減少視覺阻礙。設計過程中,建築團隊向農業陳列館及其設計者張肇康致敬,並以現代主義的精神為基礎,巧妙配置天橋、走道、樓梯、大小院落、中庭廣場及戶外劇場等多樣公共空間,強調建築與環境的對話,讓人文館成為校園與都市間生動的穿越路徑。

以建築架起歷史與現代的橋樑!2024臺灣建築獎公布,一探「台大人文館」等作品的議題與挑戰
臺灣大學人文館。(圖片來源:建築師雜誌)
以建築架起歷史與現代的橋樑!2024臺灣建築獎公布,一探「台大人文館」等作品的議題與挑戰
臺灣大學人文館。(圖片來源:建築師雜誌)

2024臺灣建築獎佳作:南竿二六據點

海防據點是馬祖最具代表性的戰地景觀,也是一種在特殊時空環境下所產生的獨特建築形態,然而在卸下戰地身分後,該如何處理大量的軍事遺產?歷經多年的踏查與規劃,位於南竿機場右方的「二六據點」成為馬祖戰地「戰地軍事文化轉譯計畫」中首個完成改造的海防據點。

以建築架起歷史與現代的橋樑!2024臺灣建築獎公布,一探「台大人文館」等作品的議題與挑戰
南竿二六據點。(圖片來源:建築師雜誌)

為了保留原先海天一色的地景,建築師張正瑜打開原本封閉的防禦工事,將防禦設施地下化,並創造了半戶外的空間,增添透視空間並提升空間的細緻性,同時注重選材的豐富度與細膩度。設計上則轉譯「機能」、「軍事構工」、「建築」與「場所」等四個面向內涵,引入多變的在地文化與戲劇性,拉近人們與軍事設施之間的距離,讓歷史建築與現代生活需求兼容並存。

以建築架起歷史與現代的橋樑!2024臺灣建築獎公布,一探「台大人文館」等作品的議題與挑戰
南竿二六據點。(圖片來源:建築師雜誌)

2024臺灣建築獎佳作:台電萬大電廠

擊壤設計事務所運用可有效儲存二氧化碳載體的木構造,作為台電萬大電廠辦公大樓結構,展示了木建築在現代公共空間的多樣應用。該大樓所在不僅是台灣歷史悠久的水力發電廠,也與自然環境互動緊密。

以建築架起歷史與現代的橋樑!2024臺灣建築獎公布,一探「台大人文館」等作品的議題與挑戰
台電萬大電廠。(圖片來源:建築師雜誌)

為呼應ESG永續發展指標,建築團隊利用集成材技術,克服了傳統木建築的結構限制,呈現出輕盈、明亮的空間氛圍,有效結合了自然資源和產業需求,體現與自然共生的理念。該專案為木構造建築帶來重要突破,也為公共建築帶來全新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 >>> 隱身山林,台電「萬大發電廠」絕美辦公室啟用!木構建築回應能源產業與大自然的關係

以建築架起歷史與現代的橋樑!2024臺灣建築獎公布,一探「台大人文館」等作品的議題與挑戰
台電萬大電廠。(圖片來源:樸實創意)

2024臺灣建築獎佳作:礁溪國小地下停車場

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打造的礁溪國小地下停車場,不僅是功能導向的基礎設施,更成為了學校與當地生活的交匯點。建築團隊充分融入使用者的需求,利用基地特性設計了一條上學步道,讓學童和家長能在遮雨空間內接送。

以建築架起歷史與現代的橋樑!2024臺灣建築獎公布,一探「台大人文館」等作品的議題與挑戰
礁溪國小地下停車場。(圖片來源:建築師雜誌)

礁溪的溫泉、山景和四稜砂岩,是在地人最深刻的土地記憶。該空間串聯了這些地景,運用輕飄浮起的人工地盤、水藍綠色馬賽克圓磚、不加修飾的清水混凝土長版等,形成一幅與自然相互交融的獨特景觀。

以建築架起歷史與現代的橋樑!2024臺灣建築獎公布,一探「台大人文館」等作品的議題與挑戰
礁溪國小地下停車場。(圖片來源:建築師雜誌)
以建築架起歷史與現代的橋樑!2024臺灣建築獎公布,一探「台大人文館」等作品的議題與挑戰
礁溪國小地下停車場。(圖片來源:建築師雜誌)

2024臺灣建築新人獎:新竹香山那魯灣集會所

那魯灣集會所位於新竹賞蟹濕地及腳踏車步道旁,期望融合居民、遊客等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成為匯聚人群的空間。境衍設計林柏陽建築師事務所以一條水平線為區分,將集會所的所有功能置於水平線下方;並以三個垂直動線,建立起共融的生活型態。

以建築架起歷史與現代的橋樑!2024臺灣建築獎公布,一探「台大人文館」等作品的議題與挑戰
那魯灣集會所。(圖片來源:建築師雜誌)

評審團認為,面對著複雜的案件問題,建築團隊以不複雜的手法處理。集會所沒有正門,而是以低調的空間設計、靈活的內部配置、自然材料的運用、人性化的細節,突破基地周遭堤防的視覺限制,重新建立建築與環境的關係,進而促進居民間的互動與凝聚力。

延伸閱讀 >>> 「那魯灣文化聚落」於新竹17公里海岸線正式啟用!西海岸的地景文化場域

以建築架起歷史與現代的橋樑!2024臺灣建築獎公布,一探「台大人文館」等作品的議題與挑戰
那魯灣集會所。(圖片來源:建築師雜誌)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