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字拓展至私廚!生活飲食作家游惠玲的食器收藏、餐桌擺盤與「家宴計畫」

從文字拓展至私廚!生活飲食作家游惠玲的食器收藏、餐桌擺盤與「家宴計畫」

相較往年,過於溫暖的 12 月天裡,在午後的陽光下走過新北街頭,從大街彎進小巷,空氣裡少了點冬季的氣味,但游惠玲家門前的九重葛依然如期在冬季盛開,燦紅奔放地。走入室內,整理過的老厝散發著清新香氣,走過雅緻的玄關,一張大餐桌與中島廚房在眼前展開,檯面上依序擺著等等料理的食材,兩側老櫃裡則整齊收納著惠玲的各式食器收藏。

食器的樂趣

生活飲食線記者出身的作家游惠玲,只要一談到食材與飲食,便會打開她的話匣子;從人與土地的故事,到為家人料理的三餐、為孩子準備的便當。飲食就是她的生活、工作。正因如此,惠玲也擁有大量的食器,有些是她在日常下廚愛用的好物,有些則是多年寫作歷程中一路陪伴她認識臺灣食材的紀念品,還有一些則是她在今年即將舉行的新計畫「家宴」中會使用到的食器。

游惠玲曾是《商業周刊》的「alive 生活專刊」的資深撰述,累積了十多年的生活飲食經驗。曾經深入訪問主廚,對於食材與料理更是擁有強烈的求知慾。2024 年,惠玲對於飲食的創作,也將從文字拓展到私廚,「家宴」便是她演而優則導的料理新試驗。
游惠玲曾是《商業周刊》的「alive 生活專刊」的資深撰述,累積了十多年的生活飲食經驗。曾經深入訪問主廚,對於食材與料理更是擁有強烈的求知慾。2024 年,惠玲對於飲食的創作,也將從文字拓展到私廚,「家宴」便是她演而優則導的料理新試驗。

「其實我不覺得自己是在『收藏』器物,我不會非買某位工藝家的作品不可,都是剛好看到喜歡才買;所以也沒想過『收藏』一系列的作品,這樣會少了搭配的樂趣。」從小就對「吃」情有獨鍾的游惠玲,有著自己的一套飲食與食器哲學,不確定這份痴迷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但她從小學時就會把民生報副刊上的食譜剪下來收好,想成為廚師的念頭持續到了國中,甚至一度考慮去讀五專的烹飪科,後來雖走上了記者的路,但第一份工作便是旅遊雜誌,就此結下了與飲食的緣分,後來在生活類雜誌工作了十多年,專跑美食線與農業線,更打開了她的味蕾經驗。

食器可以是風味的楔子

假日的晚上,惠玲總會悉心地為家人設計菜單,避開大家不喜愛的食材,與家人們共享一段愉快的「家宴」時光。演而優則導,隨著食譜的不斷精進改良,惠玲對於食材與料理的理解與實踐規模也逐漸提高,當文字已不足以詮釋它對於食物的理解,原只款待親愛家人的「家宴」,在今年也即將以預約制私廚的方式,對外開放。

「家宴計畫」將先從惠玲身邊的好友開始,她希望來訪的客人,都有獨一無二的感受,在似曾相識的料理中,加入從未品嚐過的風味,這樣體驗,才能勾起記憶。譬如在蒸蛋上添一匙自家製的老蘿蔔油,帶點似曾相識的味道,卻又無法一時明說,這樣迷人的曖昧感,就是料理有趣的地方。

味道就像一把涵藏記憶與經驗的鎖頭,而食器則是開啟這把鎖頭的鑰匙。好的食器,可以讓貴賓眼睛為之一亮,甚至可以成為餐桌上的驚喜;像是選用日式重箱、蓋碗等開蓋容器,在開飯前保有一些些神秘感,醞釀之後揭曉的期待。

惠玲也鼓勵讀者,對於食器的運用,其實可以再更勇敢一點打破既定的印象。例如她會用花茶杯製作蒸蛋、把傳統奉茶杯擺放小菜,跳脫食器原本的使用途徑,在宴客上菜時,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相較成套的餐具,惠玲偏愛交錯搭配不同的材質食器,善用木盒、漆盒盛裝飯類主食,結合陶器、瓷器的材質紋理,讓餐桌上的風景看起來具有多樣細節。

「其實餐桌擺放有點像雜誌排版,需要設定主軸、視覺動線,也需要適當留白。」

排版與擺盤

對於擺盤新手,她建議將餐桌看作一個整體,要從大到小,譬如可以準備一塊大型或特殊樣式的餐盤,擺放當天最重點的料理,不一定要擺滿,重點是先在餐桌上拉出視覺焦點,接著再將其他圓形、長型、方形食器一一擺入。

記得適當留白才不會顯得餐桌過於擁擠,成套的簡約個人餐具也是一種喘息留白,另外杯碗類的小食器也很重要,除了帶蓋容器,豬口杯也是很多用途的便利食器,營造或大或小的節奏感。至於擺盤,她則建議可以稍微將菜品堆高,創造立面層次,視覺上才不會顯得過於呆板,透過食器顏色質地差異也能呈現不同感受,像是樸素菜色搭配花盤、素雅盤子盛裝繽紛的食材,相互突顯。

對游惠玲來說,工藝的服務之心,其實與招待賓客心態很類似,體貼來吃自己料理的人,相同的也會服務到自己,讓快樂得以延續。

惠玲以前比較喜歡帶有手作感、簡約樸質的食器,近年更加拓展眼界,欣賞做工細膩精美的日式食器。
隨著飲食書寫的閱歷與累積,不知不覺手邊擁有的器具也愈來愈多,惠玲以前比較喜歡帶有手作感、簡約樸質的食器,近年更加拓展眼界,欣賞做工細膩精美的日式食器。
此件日本作家的陶盤是惠玲在臺灣購入。赭紅的釉色,讓盤面呈現出厚實的金屬鏽感。
此件日本作家的陶盤是惠玲在臺灣購入。赭紅的釉色,讓盤面呈現出厚實的金屬鏽感。這樣的食器,非常適合運用在蔬菜的擺盤,可以很簡單地透過跳色造成視覺對比。
這是光山行的漆碗,惠玲喜歡它握持起來的手感,非常輕盈。
這是光山行的漆碗,惠玲喜歡它握持起來的手感,非常輕盈。漆質特有的色澤與層次變化,總會讓她想到日本文學家谷崎潤一郎曾在他闡述美學的著作《陰翳禮讚》中提到『...... 拿白米飯為例,以黑黝黝的木製飯盒盛裝,再置於暗處,不僅視覺上美觀,亦能刺激食欲 ......』漆碗的黑同樣也會出現幽微曖昧的視覺效果。

「所謂民藝這件事,就是源自大眾生活的工藝,經過思考而被設計出來,料理亦同。」她回想起曾訪問日本米其林三星主廚山本征治,主廚曾告訴她,「料」有著測量、衡量之意,「理」則是事物的道理,所謂「料理」就是要去找出做事的方法;所有烹飪步驟都需要經過思考,理出脈絡邏輯。

機能美也是美

就像曾被游惠玲寫進書裡的柳宗理鋼盆,除了霧面不鏽鋼盆身簡潔耐看,使用的過程「手自然會知道」,這不鏽鋼盆早在設計之初,就已經考量進所有使用情境,不僅好拿、傾倒液體更不會掛汁狼狽,「這就是機能美、實用美。」

而每個人在不同時期都會有不同的審美和追求,早期游惠玲容易被陶器的古樸手感吸引,而隨著年齡漸長,則愈來愈能欣賞工筆畫般的精緻瓷器,懂得品味不同形式的美,瓷器便於清潔亦不沾味,而陶則會隨著歲月留下陪伴的痕跡,眼光的改變代表著品味的開展,「只要擁有的每一個器皿都能讓自己感到怦然心動,自然而然就會很珍惜、好好使用而相遇別離(不小心打破)都是緣分,還好有『金繼』救世,讓食器美麗重生。」

定食版「家宴」: 毛豆蝦仁茶碗蒸佐老蘿蔔油、松子淺漬菜飯,以及酸辣中卷拌木耳。
惠玲的定食版「家宴」: 毛豆蝦仁茶碗蒸佐老蘿蔔油、松子淺漬菜飯,以及酸辣中卷拌木耳。

毛豆蝦仁茶碗蒸佐老蘿蔔油|料理擺盤

1. 茶碗蒸蒸熟後,先在表面澆淋自製的老蘿蔔油。
2. 接著放上滿滿的櫻花蝦乾、蕎麥粒,再加入幾顆毛豆。通通鋪在蘿蔔油的黑色上,翠綠色很簡單地就跳出來了。
3. 闔上蓋子,準備出菜!

毛豆蝦仁茶碗蒸佐老蘿蔔油製作方法

松子淺漬菜飯|料理擺盤

1. 因為松子飯本身的視覺就很輕盈,所以擺盤的時候惠玲選用了偏深色的漆碗,也讓米飯加入一點日式的氣質。
2. 松子淺漬菜飯本身的顏色就很好看,菜飯的綠加上松子的黃,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選擇一個好看的食器。
3. 隨著光線的變化,漆碗的黑也會出現曖昧層次變化,再加上白澄澄的米飯,看著就很香。

松子淺漬菜飯製作方法

酸辣中卷拌木耳|料理擺盤

1. 首先選擇一個造型、質地或色彩足夠強的食器,將菜餚以弧線的方式鋪放。
2. 透過留白,大家在觀看時,其實會更聚焦在料理的食材。如果盤子較小,當然盛放的料理,比例也需要減少。
3. 最後淋上花椒醋汁,這道顏色繽紛,口感也很開胃的料理就完成了!

酸辣中卷拌木耳製作方法

文字:劉亞涵

攝影:李俊賢

延伸閱讀

RECOMMEND

以金工、玻璃定格自然之美!日本工藝家藤森早知 X 志田真菜實《畔》雙人展登陸台中

以金工、玻璃定格自然之美!日本工藝家藤森早知 X 志田真菜實《畔》雙人展登陸台中

台中結合家具家飾、藝術品及香氛的美學空間「Chamber Living」,即日起至128日舉辦工藝特展《畔》,邀請首度來台展出的兩位日本創作者:藉金工將靜謐之美凝鍊於首飾中的藤森早知(Sachi Fujimori)、擅長以玻璃為材捕捉光影變動的志田真菜實(Manami Shida),透過各自愛用的玻璃、珍珠、金屬等為媒材,藉工藝作品探索人與自然間的微妙連結,挖掘存於水與岸、虛與實、現實與幻象等邊界之間的美。

以金工、玻璃定格自然之美!日本工藝家藤森早知 X 志田真菜實《畔》雙人展登陸台中
(圖片提供:Chamber Living)
以金工、玻璃定格自然之美!日本工藝家藤森早知 X 志田真菜實《畔》雙人展登陸台中
(圖片提供:Chamber Living)

可配戴的微型風景

看藤森早知的首飾作品,總會從中感受到細膩而幽微的有機美感。他曾於珠寶製作公司工作5年,累積紮實的實務經驗,後於2021年創立手工藝珠寶品牌「KOHAN」,創作靈感多源自變化萬千的自然景象,無論是季節、時間流逝、天空雲彩變幻等,都被他濃縮於作品之中化為「可配戴的微型風景」,每件首飾都彷彿來自遙遠之畔,閃爍著寧靜的微光,連動著佩戴者與自然之間的共鳴。

以金工、玻璃定格自然之美!日本工藝家藤森早知 X 志田真菜實《畔》雙人展登陸台中
(圖片提供:Chamber Living)
以金工、玻璃定格自然之美!日本工藝家藤森早知 X 志田真菜實《畔》雙人展登陸台中
(圖片提供:Chamber Living)

以玻璃捕捉大自然微妙動態

受兒時在大自然中生活的經驗影響,志田真菜實的創作多以自然景象為靈感,尤其是水景。他從大學時期至今皆專注於玻璃工藝,不斷嘗試吹製、窯作、冷作、鎔製等多元技法,並實驗將其結合融入創作,出自他手的玻璃作品就像是捕捉光與影的雕塑,重現了自然界各種微妙的動態現象。

以金工、玻璃定格自然之美!日本工藝家藤森早知 X 志田真菜實《畔》雙人展登陸台中
(圖片提供:Chamber Living)
以金工、玻璃定格自然之美!日本工藝家藤森早知 X 志田真菜實《畔》雙人展登陸台中
(圖片提供:Chamber Living)

遊走虛實之間的透明感

《畔》兩位參展創作者雖創作媒材大不同,作品卻有共通的特質——靈感常源自自然,視覺上溫柔又帶點遊走於虛實之間的透明感,這也正是Chamber Living將兩人齊聚辦展的關鍵,不妨親臨現場感受流淌於城市展間中的自然之美。

以金工、玻璃定格自然之美!日本工藝家藤森早知 X 志田真菜實《畔》雙人展登陸台中
(圖片提供:Chamber Living)

《畔》日本工藝創作者二人展 - KOHAN 藤森 早知 / 志田 真菜實

展期|2024.11.15-12.08


地點|Chamber Living(台中市西區精誠八街27號⁣)

玻璃藝術家池谷三奈美個展登台!窯燒技法、老屋壓花玻璃為材,人氣「透明感食器」工藝揭秘

玻璃藝術家池谷三奈美個展在新竹春室!透明感食器工藝揭秘,窯燒技法是關鍵

日本藝術家池谷三奈美(Minami Ikeya)以色彩繽紛、形狀多變的玻璃食器作品深受喜愛,她所擅長的「窯燒」技法、不完全融化玻璃的製作技巧,正是賦予這些食器如糖果般可愛外表的關鍵。想窺探其中工藝,別錯過池谷三奈美現於新竹春室 The POOL舉辦的個展,展覽以「玻璃製程」為核心,回顧藝術家十年來的創作軌跡,展示其多年來鮮少介紹的創作過程及靈感來源。

玻璃藝術家池谷三奈美個展在新竹春室!透明感食器工藝揭秘,窯燒技法是關鍵
(圖片提供:W春池計畫/攝影:林祐任)

以「食器」為創作主題,將玻璃工藝帶入日常生活

池谷三奈美在學生時期便對玻璃著迷,從武藏野美術大學工業工藝學科(玻璃專攻)畢業後,便進入硝子企画舎持續創作,2018年自行成立工作室並以玻璃藝術家的持續活躍於工藝及藝術領域,其作品在日本國內外都擁有高人氣與知名度。

玻璃藝術家池谷三奈美個展在新竹春室!透明感食器工藝揭秘,窯燒技法是關鍵
(圖片提供:W春池計畫)

「餐具」是池谷三奈美主要的創作主題,因在日本文化中,餐具不僅是盛放食物的器皿,更是講究細節的生活哲學,如何製作、怎麼使用更反映出各地傳統文化,亦是日本職人精神的體現。對池谷三奈美來說,玻璃創作不只是美感的載體,她更思考玻璃如何融入日常生活、實際為人所用,於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器」成了她對於美好生活的傳聲筒。

玻璃藝術家池谷三奈美個展在新竹春室!透明感食器工藝揭秘,窯燒技法是關鍵
(圖片提供:W春池計畫)

透明感多彩食器的工藝關鍵:「窯燒」技法

我們一般對玻璃工藝的印象多為「吹製玻璃」,其以鐵製空心吹管,從1400的窯爐撈取呈麥芽糖狀的玻璃膏,進行吹氣到塑形,其中的巧勁在於如何維持玻璃膏整體的形狀及塑造;然而,池谷三奈美使用的「窯燒」(Kiln-work)技法,是將切割好的玻璃片放入石膏模型中,讓玻璃在約800燒製時,使玻璃變形並沿著石膏模具成型,這個過程稱之為「烤彎」(slumping),其為窯燒技法生產中的重點,且是一個非常依賴經驗和直覺的困難過程。

玻璃藝術家池谷三奈美個展在新竹春室!透明感食器工藝揭秘,窯燒技法是關鍵
池谷三奈美創作過程:切割玻璃片/烤彎。(圖片提供:W春池計畫)

經由「窯燒」,池谷三奈美為食器賦予清透柔和的色彩、圓潤而流暢的線條,從八角盤、圓盤、冰淇淋匙到甜點勺等,視覺皆帶復古調性。其中擁有圓滑設計的湯匙,靈感來自塑膠湯匙,池谷三奈美將易造成環境負擔的塑膠餐具轉換為玻璃,期望藉工藝讓人們更懂得惜物。

玻璃藝術家池谷三奈美個展在新竹春室!透明感食器工藝揭秘,窯燒技法是關鍵
(圖片提供:W春池計畫/攝影:林祐任)
玻璃藝術家池谷三奈美個展在新竹春室!透明感食器工藝揭秘,窯燒技法是關鍵
池谷三奈美以塑膠湯匙為靈感。(圖片提供:W春池計畫)

此外,池谷三奈美也以日本舊房屋中常見的壓花玻璃為材料,藉由不會完全融化玻璃的製作方式,利用壓花玻璃本身的花紋進行再創,讓老舊、甚至廢棄材料得以重獲新生,期待藉此鼓勵玻璃、木工、金屬等領域的工藝家,一同為市場創造良性循環,這樣的理念也與致力推廣循環經濟的春池玻璃不謀而合,為雙方本次合作展覽更添意義。

玻璃藝術家池谷三奈美個展在新竹春室!透明感食器工藝揭秘,窯燒技法是關鍵
(圖片提供:W春池計畫/攝影:林祐任)

以「表與裏」概念呈現藝術家創作脈絡

池谷三奈美此番於新竹春室舉辦的個展,以象徵創作過程的「010」為主軸,其意指所有作品都從零經由發想、製作後成形,而創作者們也會不斷消化經驗後歸零再出發。策展概念更從01延伸至日語中的「表と裏」,其意味著兩件事緊密相連,就如硬幣的兩面一樣密不可分——如果01,是從零構思誕生作品的過程,象徵「表面」;那當它再從1回到0時,則是藝術家對作品脈絡的反思,即為「裏面」。

玻璃藝術家池谷三奈美個展在新竹春室!透明感食器工藝揭秘,窯燒技法是關鍵
(圖片提供:W春池計畫/攝影:林祐任)

「表、裏」概念也被融入展覽空間,現場劃分出兩大區塊:放置各式成品的「表桌」、使用窯燒技法來呈現製作過程的「裏桌」,引領觀者探索池谷三奈美的創作本源及作品脈絡,期待觀者能透過展覽,了解藝術家如何以周遭物件為靈感,傳達藝術即是日常生活的體現。

玻璃藝術家池谷三奈美個展在新竹春室!透明感食器工藝揭秘,窯燒技法是關鍵
(圖片提供:W春池計畫/攝影:林祐任)

《池谷三奈美 Minami Ikeya|solo exhibition》

展覽期間|2024年11月2日-2025年2月16日

展覽地點|春室 Glass Studio + The POOL

營業時間|每日 10:00-17:30,週一公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