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台北TKG+登場的《半實境:溫室後的溫室》由藝術家吳其育、陳普共同發表,展期從2024年3月2日至4月20日,是去年國美館《串流群落:溫室中的溫室》計畫的延伸創作,將原先封閉生態系的建構技術進一步推向混合實境的裝置運用。
在《串流群落:溫室中的溫室》中,藝術家以19世紀工業革命時代,被用於茶樹移植的生態轉移設備「沃德箱」(Wardian case)為概念,透過360度沉浸式環繞投影的方式,在展場中建構出一個封閉生態系。在這次展覽中,則是以混合實境(MR)將形成於生態、史實與視覺成像的虛實之境鋪展於展覽空間,並和觀眾展開新對話,討論資料庫所產生的微型生態。
與平行歷史展開對話
展名中的「半實境」意指生成式人工智能模糊且充滿雜訊的演算過程,包含時間軸的分岔,讓AI能夠以歷史材料創造出全新的世界圖像。當我們輸入提示詞,與AI進行對話時,就是一種與平行歷史之間的溝通。這也是一段訓練完成後即分叉的時間軸,如同一座網路爬蟲所製造的微型生態。
吳其育和陳普認為,這和「沃德箱」的概念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作為園藝及作物移植的攜帶型溫室設備,「沃德箱」在蓋上箱蓋的那刻起便與外界隔絕,彷彿將移植生態的歷史截斷,自此展開一段平行於原生地的時間軸發展。
看見虛實混雜的平行歷史場景
那麼,藝術家是如何以MR呈現這樣的概念呢?吳其育和陳普利用擴散模型(diffusion model)所生成,輸出寫實的光影、質感,以及從未發生過的過往歷史。
擴散模型:一個自模糊的雜訊中逆轉辨識的過程,透過對數據點在潛空間中的擴散方式進行建模,來學習數據集的潛結構。
與此同時,《半實境:溫室後的溫室》將這些資料庫建立的時間點,視作一種平行時空裡的分岔,不遵循AI所能理解世界的時效。在虛實混雜的展覽空間中,觀者將不斷看到平行歷史的場景,不過這些AI演算出來的場景,並非是對未來生態的想像,而更類似於一個不再完整的現實、遊走在虛實間的另類溫室生態。
吳其育&陳普《半實境:溫室後的溫室》
展期|2024.03.02–2024.04.20
地點|TKG+(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48巷15號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