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時間軸的平面設計!專訪日本設計師岡崎智弘,從火柴逐格動畫到品牌視覺的實驗性創作

加入時間軸的平面設計!專訪日本設計師岡崎智弘,從火柴逐格動畫到品牌視覺的實驗性創作

多數設計師將社群媒體視為設計案的宣傳平台,但岡崎智弘並沒有這麼做。這位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新科會員,合作對象包括NHK、ISSEY MIYAKE、Uniqlo、無印良品等知名品牌,點開其Instagram,映入眼簾卻是一字排開以火柴為媒材的逐格動畫。這些充滿奇想的創意從何而來?又如何裝配成駕馭商業案的技能?

數秒之間,火柴棒突然無限增值,又捲成橡皮筋、瞬間融化成紅黃摻雜的顏料。岡崎智弘透過Instagram發表的逐格動畫,乍看畫面構圖大同小異,但只要點開其一觀看,就會著迷於他在火柴此一結構單純的媒材上所施加的「拆解」魔法。儘管許多人因為火柴系列動畫認識了岡崎智弘,但對他而言,並不是打從一開始就有意識地選用火柴這個主題。

變化萬千的火柴棒是一場以10年為單位的實驗

2020年新冠疫情開始蔓延時,岡崎智弘開始了名為「STUDY」的實驗性創作。一開始使用像是文具等隨處可見的道具,觀察、拆解其結構後做出一個個短篇動畫,而現在之所以把焦點放在火柴,他解釋是因為火柴的形體帶有許多可以抽象解釋的空間。「把火柴棒拆解成細長的棒狀物和紅色的圓體後,很自然地可以發想出各式點子。此外,火柴棒本身也具備一種原始的美感。」

「STUDY」逐格動畫創作。(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STUDY」逐格動畫創作。(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除了天馬行空的發想讓人折服,他4年來持續不懈地上傳動畫,近乎每天發布,累積的數量也令人嘆為觀止。岡崎智弘每天早上10點開始設計工作,先於7點左右抵達辦公室,並在大約2、3小時的時間限制之內完成火柴動畫的物件製作、拍攝以及影片編輯。對他而言,因為所有動畫都只做一遍,需要集中注意力在唯一一次的製作之上,每天早上的動腦時間無形中成為了工作前的適度暖身。

岡崎智弘將「持續地發布火柴動畫」這件事本身,定義為一種研究與實驗的行為。他說:「STUDY這項實驗計畫,對我而言就像是在『散步』。沒有目的地出走,發現有趣的事就停下腳步觀察,有時無形中會走到自己預期之外的地方。」也因此,除了火柴,偶爾出現在畫面中的「手指」或「紙片」,就像是散步時臨時起意的「繞路」一般。這些子題,就是在這漫長實驗過程中的小小挑戰,這也體現了STUDY這個計畫的理念之一——每天有一點點的進步就可以。

他補充,雖然並不是一開始就規劃好,但他希望研究火柴這件事可以持續10年。因為若是把時間軸拉長,就不用急著在創作中加入轉折或變化。「重要的是每天持續地埋頭創作。就像一張張連續拍攝的照片串聯起逐格動畫,我也很好奇,最終這一部部短篇動畫會發酵成什麼模樣。」

岡崎智弘個展 《STUDY》展示火柴棒逐格動畫的歷程。(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岡崎智弘個展 《STUDY》展示火柴棒逐格動畫的歷程。(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從熱愛觀察昆蟲的男孩到獨當一面的設計師

從短短的火柴動畫裡,可以窺探他對設計與創作的獨到哲學。而這樣的設計思維,或許奠基於岡崎智弘自幼對「觀察昆蟲」的熱愛。其設計師事務所網站的個人簡歷,開宗明義地寫著:「小時候每天都在抓昆蟲。翻看路邊石頭的背面、在森林或草叢裡尋找昆蟲蹤影、心無旁騖地觀察抓到的昆蟲,這些經驗都成為現今創作活動的基底。」

問到為什麼對於昆蟲如此執著,他解釋,捕蟲時除了事先得調查昆蟲的習性外,在野外也必須感知環境中所有微小動靜,加上昆蟲並不依照人類的邏輯而行動,充滿未知的部分讓年幼的他深深著迷。他說,「耐心觀察、集中精神、傾聽感受,這和我長大成人後面對設計工作時的心態並無不同。」

21_21 DESIGN SIGHT舉辦的展覽《虫展》主視覺由岡崎智弘擔綱。(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21_21 DESIGN SIGHT舉辦的展覽《虫展》主視覺由岡崎智弘擔綱。(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自東京造形大學設計系畢業後,他首先進入廣告代理公司工作,學習到如何以俯瞰的角度審視設計工作及社會產業的結構。但由於比起製作人,他注意到自己更傾向於動手進行創作,於是在日後轉換跑道,進入平面設計師事務所。

工作之餘,他會在休假時自主性地進行各種設計實驗,無意之中萌生出「如果在平面設計中加入時間軸,會變成什麼樣子?」的念頭,便開始探索以逐格動畫詮釋平面設計的可能性,並在個人網站上傳一部部作品。幸運的是,他的個人創作獲得NHK美學教育節目《Design Ah!》(デザインあ)製作人的青睞,受邀擔任該節目「解散!」篇的設計師。

NHK節目《Design Ah!》「解散!」篇的逐格動畫。(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NHK節目《Design Ah!》「解散!」篇的逐格動畫。(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透過逐格動畫思考「原來設計是這麼一回事」

在節目播映的10年間,岡崎智弘一共製作了110篇逐格動畫,將生活中常見的水果、食物、文具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拆解、排列再重組,包含讓壽司的生魚片與飯粒排排站、讓電路板和數字鍵從計算機「脫逃」,用視覺效果呈現,讓人們更直觀地對物體的構造、維度有更深的認識,並進一步思考「原來設計是這麼一回事」。

他提到「解散!」篇的每個創作,會先賦予物體一個概念,再自由地發想該如何「呈現分解」。大致拍板定案後,才開始著手實際拆解與拍攝。拍攝的難處在於物體很容易受到自然現象與重力影響,而發生意料外的狀況。

以飯粒排排站畫面為例,一般或許會認為切去最下方的一小部分後就可以立起飯粒,但當內含的水分蒸發後,米飯很快就會失去重力倒下。但對他而言,因為設計往往不會照著人們的腳本走,再度觀察、思考如何應變,正是設計工作的有趣之處。

「幾乎所有的拆解與拍攝都是我親自經手,現在我可以充滿自信地說:這世上大概沒有我拍不出逐格動畫的東西。」而《Design Ah!》也成為岡崎智弘獨立的契機,他在2011年成立了個人設計師事務所「SWIMMIMG」,對當時平面設計與動態影像的二元對立拋出疑問,並試圖賦予兩者對等價值。

岡崎智弘參與21_21 DESIGN SIGHT的《Design Ah!展》(デザインあ展)展場空間策劃,他認為如果把重點放在「設計都是在詮釋各個素材的內部構造、機能」之上,平面和動態、空間設計其實擁有共通的設計語言。(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岡崎智弘參與21_21 DESIGN SIGHT的《Design Ah!展》(デザインあ展)展場空間策劃,他認為如果把重點放在「設計都是在詮釋各個素材的內部構造、機能」之上,平面和動態、空間設計其實擁有共通的設計語言。(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以培育出的觀察眼,設計萬物內部的構造

SWIMMIMG」所經手的商業案件包含品牌識別、商品包裝、書籍裝幀、展覽視覺、廣告影像,甚至亦參與展場設計規劃,橫跨平面、動態到立體空間。合作對象也從在地的小型商家,擴大到UniqloISSEY MIYAKE、無印良品等知名 品牌。貫徹其中不變的是,從各個作品中都可以看出岡崎智弘以平面設計為本的心態,以及在動與靜之間的取捨。

HOMME PLISSE ISSEY MIYAKE的前導宣傳視覺,正是其中一例。他提到,最初收到委託時,客戶提出了「希望能同時呈現紙本邀請函與影片投影兩種效果,傳達出兩者具備同等價值」的要求。最終在他的提案中,以逐格動畫非常直觀而簡潔地呈現了紙本印刷品舞動時的效果,在短短數秒之間,同時傳遞了平面設計的力度及動態設計的可能性。

HOMME PLISSE ISSEY MIYAKE前導宣傳視覺,岡崎智弘以逐格動畫呈現紙本印刷品舞動的效果。(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HOMME PLISSE ISSEY MIYAKE前導宣傳視覺,岡崎智弘以逐格動畫呈現紙本印刷品舞動的效果。(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而在品牌識別設計上,岡崎智弘十分重視設計的「目的」,並心繫於如何捕捉設計對象的「構造」。如他為日本平面設計協會(JAGDA)的會員交流平台「設計到此」(ここまでデザイン)所製作的logo中,轉換了「で」和「デ」這兩個日文讀音相同的文字,營造出趣味巧思。

JAGDA會員交流平台「ここまでデザイン」logo,岡崎智弘轉換日文讀音相同的「で」和「デ」營造趣味。(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JAGDA會員交流平台「ここまでデザイン」logo,岡崎智弘轉換日文讀音相同的「で」和「デ」營造趣味。(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他說,自己並不只是設計logo在視覺上的呈現,更希望能傳達出設計對象內部的構造和機能,讓觀者能在瞬間理解品牌主體。「另外有趣的是,因為是以實體物件設計而成的logo,不僅在印刷品、動態影像上,更可以實際被放到現實生活空間之中,發展各種可能性。」

Panasonic旗下的創意博物館「AkeruE」品牌識別由岡崎智弘操刀,1個大圓和5個小圓組成的旋轉結構,以抽象表現驅動孩子的創造力,圖為館內空間的延伸視覺設計。(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Panasonic旗下的創意博物館「AkeruE」品牌識別由岡崎智弘操刀,1個大圓和5個小圓組成的旋轉結構,以抽象表現驅動孩子的創造力,圖為館內空間的延伸視覺設計。(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不斷穿梭於不同領域並帶來驚喜的他,談及近期關注的設計作品,又帶我們進入了另一個驚奇。他笑說,不知道稱不稱得上設計,但最近對一個名為「neguse_art」的Instagram帳號產生了興趣,該帳號從2018年開始,每天持續上傳一張睡醒後一頭亂髮的照片,某種程度和自己的火柴棒創作一樣,都是每日持續的「晨間活動」。「雖然是有意地每天拍一張照片上傳,但當累積到某種程度時,這些刻意看起來就像是一種再自然不過的行為。因此每每看到類似的行動,都會讓我內心雀躍不已。」

岡崎智弘和福永紙工合作「紙工視点」企劃。(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岡崎智弘和福永紙工合作「紙工視点」企劃。(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岡崎智弘以紙為媒材翻玩其結構與設計。(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岡崎智弘以紙為媒材翻玩其結構與設計。(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而投入設計至今,岡崎智弘的作品也如動畫般逐格積累,不禁好奇他是如何看待自我風格?「我所經手的設計,基本上不是在探求我個人內心的創作靈感,而是透過觀察外部的世界,從中尋找設計的線索。並不是我有很多有趣的點子,我的設計都是為了讓人們能夠重新認識世界上既存的各種要素、現象,以及背後的構造。畢竟光是觀察這個世界,就充滿了各種樂趣。」這個回答,讓人彷彿看見了當年蹲坐在路邊,心無旁騖地觀察昆蟲的那個男孩。

(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岡崎智弘(Tomohiro Okazaki)

平面設計師。1981年出生,畢業於東京造形大學設計系,主修視覺傳達。曾任職於廣告代理公司、平面設計師事務所,於20119月成立個人設計師事務所「SWIMMING」。以平面設計為基底,彈性遊走於印刷品、動態影像、展覽等視覺傳達領域,在文化價值與經濟發展的平衡之間從事設計活動。

企劃|張以潔 文|廖怡鈞
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4/3月號《建築自然系》

延伸閱讀

RECOMMEND

OpenAI進行品牌重塑!Logo線條更細緻、推出動態視覺與專屬字體,而且還很「人性化」

OpenAI進行品牌重塑!Logo線條更細緻、推出動態視覺與專屬字體,而且還很「人性化」

ChatGPT母公司OpenAI近期進行識別系統重塑,由設計團隊與AI工具共創,在視覺中引入人本思考,將舊有Logo拆解重組、訂製品牌專屬字體「OpenAI Sans」,還推出動態元素與全新網格系統。這套全新識別系統已同步應用於ChatGPT的瀏覽器與App介面。

OpenAI首度建立完整識別系統

相信大家對ChatGPT都十分熟悉,其開發商OpenAI成立於2015年,於2022年首次推出ChatGPT,近期又發布新模型o3-mini與「Deep Research」深度研究功能。縱使市值數十億美元,OpenAI卻從來沒有一個完整的識別系統,其視覺風格十分混亂,從Logo、字體到用色皆沒有統一標準。

2025年初,OpenAI終於進行品牌重塑,攜手柏林字體設計公司ABC Dinamo及荷蘭動態設計團隊Studio Dumbar,打造充滿人性化美學的視覺元素與相關規範。

OpenAI進行品牌重塑!Logo線條更細緻、推出動態視覺與專屬字體,而且還很「人性化」
OpenAI首度建立完整識別系統(圖片來源:OpenAI)
OpenAI進行品牌重塑!Logo線條更細緻、推出動態視覺與專屬字體,而且還很「人性化」
OpenAI首度建立完整識別系統(圖片來源:OpenAI)

人工智慧品牌的人性化展現

有趣的是,作為一個領先全球的人工智慧團隊,OpenAI的品牌重塑卻以「有機與人性化」為核心目標。雖然設計過程應用了DALL·E、ChatGPT和Sora等人工智慧工具,然而專屬於人類的直覺思考,仍是這次品牌重塑的關鍵角色——像是除了大量使用自然主義的色調,OpenAI還委託攝影師拍攝風景與靜物照,打造更具創新性與親和力的視覺。

OpenAI進行品牌重塑!Logo線條更細緻、推出動態視覺與專屬字體,而且還很「人性化」
OpenAI的品牌重塑以「有機與人性化」為核心目標(圖片來源:OpenAI)
OpenAI進行品牌重塑!Logo線條更細緻、推出動態視覺與專屬字體,而且還很「人性化」
除了大量使用自然主義的色調,OpenAI還委託攝影師拍攝風景與靜物照(圖片來源:OpenAI)

團隊表示,人類的影像管理能力在創作過程中仍然至關重要:「我們試圖不對人工智慧的創作制定太多規則,將人工智慧視作工具和合作夥伴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OpenAI品牌重塑亮點有哪些?

#01 Logo線條比例更簡扼

被稱為「花朵」(Blossom)的Logo,由三個相互交織的三角形組成,外觀如同一朵綻放的花。過去,Logo的設計並不完全對稱、線條粗細也不一;經過升級改版後,團隊以圓弧線傳遞人本思維的溫暖與流動性,直角細節則象徵技術所需的結構與精密度,Logo線條變得更精緻、比例也更精準。

OpenAI進行品牌重塑!Logo線條更細緻、推出動態視覺與專屬字體,而且還很「人性化」
OpenAI Logo的前後對比(圖片來源:OpenAI)

新版Logo不僅代表著品牌的成長與演進,也強調了4大核心價值「簡化、留白、不完美和生動」(simplification, space, imperfection and liveliness)。

#02 品牌字體OpenAI Sans

OpenAI Sans由OpenAI團隊與ABC Dinamo合作開發,從一個簡單的黑色圓圈出發,將幾何圓形引入字母與標點符號中,讓設計更圓潤,也更平易近人。為了在精準的幾何排列中展現人性化特質,OpenAI Sans故意保留許多「不完美」的細節。以字母「O」為例,雖然外圈是完美的正圓形線條,但內部比例卻不是。

OpenAI進行品牌重塑!Logo線條更細緻、推出動態視覺與專屬字體,而且還很「人性化」
OpenAI Sans將幾何圓形引入字母與標點符號中,讓設計更圓潤,也更平易近人(圖片來源:OpenAI)
OpenAI進行品牌重塑!Logo線條更細緻、推出動態視覺與專屬字體,而且還很「人性化」
OpenAI Sans(圖片來源:OpenAI)

至於品牌文字商標「OpenAI」,則是由六個相互連接的圓圈組成架構,其象徵著「生命的種子」,未來也將會更廣泛的應用於各處。

OpenAI進行品牌重塑!Logo線條更細緻、推出動態視覺與專屬字體,而且還很「人性化」
文字商標「OpenAI」由六個相互連接的圓圈組成架構,象徵著「生命的種子」(圖片來源:OpenAI)

#03 與使用者互動的動態元件「Emotive Point」

本次品牌重塑中,OpenAI攜手Studio Dumbar打造了全新的動態視覺元素「Emotive Point」,它是一個充滿動能、如水晶球一般的藍色抽象圖形,並根據輸入的程式碼變換不同面貌。團隊表示,「Emotive Point」的設計靈感來自水彩繪畫,卻又故意呈現好似沒有性格、沒有情感的外觀,作為人工智慧與使用者互動的介面物件。

OpenAI進行品牌重塑!Logo線條更細緻、推出動態視覺與專屬字體,而且還很「人性化」
動態視覺元素「Emotive Point」(圖片來源:OpenAI)

「Emotive Point」將以不同形式應用於OpenAI的產品中,包含ChatGPT「聲音」的視覺表現,並隨著使用者輸入的回應,呈現不一樣的律動。

#04 全新藍灰配色與網格系統

最後,OpenAI也推出全新配色與網格系統,作為未來品牌出版品的設計指南。配色上以灰色與藍色為主調,令人聯想到廣闊的天空與地平線,代表著深遠的視野與科技成長;而網格系統則融入新配色、新Logo、新字體OpenAI Sans等規範,提升設計排版的視覺效果。

OpenAI進行品牌重塑!Logo線條更細緻、推出動態視覺與專屬字體,而且還很「人性化」
OpenAI也推出全新配色與網格系統,作為未來品牌出版品的設計指南(圖片來源:OpenAI)
OpenAI進行品牌重塑!Logo線條更細緻、推出動態視覺與專屬字體,而且還很「人性化」
OpenAI也推出全新配色與網格系統,作為未來品牌出版品的設計指南(圖片來源:OpenAI)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方序中 X 董十行操刀《風之谷》台灣限定海報!素描王蟲、破損邊緣等細節呈現「古昆蟲圖鑑」

宮﨑駿《風之谷》台灣限定海報!方序中、董十行聯手設計「古代昆蟲圖鑑」

宮﨑駿經典作品《風之谷》將於3月6日首登全台大銀幕,台灣限定海報特邀設計師方序中率領的究方社團隊、插畫家董十行聯手呈現,結合刀模設計、呈玻璃質感的獨特印刷,營造古昆蟲圖鑑般的視覺風格;片名標準字也藏有巧思,仔細看「谷」字便能看見王蟲的樣貌,彩蛋滿滿。

宮﨑駿《風之谷》台灣限定海報!方序中、董十行聯手設計「古代昆蟲圖鑑」
(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用奇想包裹環境與人類關係的省思

《風之谷》名列「影史百大動畫」,更是「吉卜力三巨頭」宮﨑駿、高畑勳、鈴木敏夫、日本配樂大師久石讓夢幻聯動的合作起點。以往吉卜力經典作品如《神隱少女》、《魔法公主》、《霍爾的移動城堡》等在台重映時,皆由方序中操刀台灣限定海報,這次為《風之谷》設計,他也分享對劇情及角色象徵意義的細膩觀察:

「巨神兵代表對未來的追求與科技濫用,王蟲與腐海象徵自然界的力量與無窮生命,人們自私的行爲正在破壞這樣的平衡狀態,但娜烏西卡對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展現出非凡的勇氣與智慧,以及在面對戰爭和環境破壞時所展現的堅定態度,讓人類有了希望與前進的力量。」

宮﨑駿《風之谷》台灣限定海報!方序中、董十行聯手設計「古代昆蟲圖鑑」
(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素描筆觸、破損邊緣等細節呈現「古昆蟲圖鑑」

從《風之谷》敘事中對環境與人類關係的省思、及各角色象徵意涵出發,方序中與董十行一同梳理呈現海報的觀點與可能性,更深入研究《風之谷》漫畫原作的細節,最後決定以「古代昆蟲圖鑑」的表現風格呈現海報。作為主體的王蟲,透過素描線條描繪出古代書籍的視覺風格,其比例、姿態、質地都經長時間琢磨,兩人更特別向設計師張志祺借來巨型王蟲模型,以賦予王蟲最接近原作的狀態。

宮﨑駿《風之谷》台灣限定海報!方序中、董十行聯手設計「古代昆蟲圖鑑」
(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此外,王蟲的眼睛做了局部亮面處理,表現出象徵和平的藍色玻璃質感;一旁則是娜烏西卡帶著狐松鼠迪多,像風一樣自由翱翔天際;海報的破損邊緣特別採刀模設計,象徵時間的無情流逝,每一細節無不呼應《風之谷》劇情所乘載的訊息。

宮﨑駿《風之谷》台灣限定海報!方序中、董十行聯手設計「古代昆蟲圖鑑」
(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王蟲形象融入標準字

片名標準字設計也藏有小彩蛋,方序中以日版字體為原型,加入更多圓角表現古代機械的結構感,更將王蟲的正面藏入「谷」字上方,增添趣味性。這款台灣限定海報無論視覺或概念,都展現了對《風之谷》的致敬與獨特詮釋。

宮﨑駿《風之谷》台灣限定海報!方序中、董十行聯手設計「古代昆蟲圖鑑」
(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如何獲得《風之谷》台灣限定版海報?

全球僅限量6萬張,只送不賣,每張海報皆印有專屬流水編號,以防盜版。凡於《風之谷》上映首周(36日~313日)至全台戲院購買2張電影票,就有機會獲得「限量版王蟲圖鑑」海報1張,數量有限,錯過不再。若有興趣收藏,不妨持續鎖定官方消息

宮﨑駿《風之谷》台灣限定海報!方序中、董十行聯手設計「古代昆蟲圖鑑」
(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資料來源|甲上娛樂、方序中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