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的紅磚古蹟建築空間,建造於日治時期1921年,其融合西洋式樣與紅磚的「和洋折衷」建築風格是來此觀看展覽之外,不可錯過的參觀重點,但很少人知道位於台北當代藝術館(以下簡稱當代館)後方、同樣是紅磚建構的建築物其實是一所中學。身為全台第一座與學校共構的美術館,當代館與建成國中僅以一扇白門相隔,如此獨特的親密關係,在今年1月,讓當代館啟動了為期一年的展覽計劃《川堂》。
這個特別的展覽場域由藝術家賴志盛精心打造,旨在將當代館與學校之間的空間串聯起來,打開古蹟的時空想像,喚醒昔日的青春記憶。賴志盛分享說道:「這個構想來自於建成國中與台北當代館共用日治時期建成小學校古蹟校舍的關係,我想建造一個空間——把美術館的一個展廳打開來與建成國中的同學一起使用,而展廳門外建成國中校地的一角借給美術館做成露台,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新的川堂』。」
在美術館的古蹟空間裡對打乒乓
《川堂》位於當代館入口正中間的一個免費參觀的展廳,打開白門後向校園延伸搭建出一座露台,化身為可以穿梭遊走兩處的新場域。藝術家賴志盛在兩側各放置了一張約150公斤的白色石桌,總重量近500公斤,藝術家說明,「這張石桌,它像是一座帶著記憶的雕塑,也是一半在室內、一半在戶外的兵乓球桌,也許人們能在這裡、透過簡單而平衡的遊戲交流。」現場也設置了乒乓球與球拍,讓觀眾在參觀之餘可以免票體驗,與對面的觀眾在這張合併的石球桌上對打,在一來一往之間,以身體實際感知、重新體驗校園時光的單純快樂,並以另一種方式感受古蹟建築。
《川堂》是展覽,也是串聯學校的當代藝術教育現場
對於當代館這次打開白門及啟動一年計劃,當代館館長駱麗真說明,希望這個全新場域,不僅是提供觀眾與學生親近古蹟、想像過去百年歷史,更是在藝術館與學校之間建立更開放與緊密的當代藝術教育交流。藝術家賴志盛也說道,這個全新的《川堂》場域不僅是當代館展覽計劃的一環,更是美術館與學校共同努力的結晶,他想像這個新的空間,不僅能讓學生的校園時光有著美術館的記憶,同時美術館裡可以不時出現同學的身影與歡笑聲;期待《川堂》能喚起觀眾的回憶與情感共鳴,也希望這種跨界的合作能夠為當代藝術教育帶來新的可能性。
《一年計劃:川堂》將持續至2025年1月5日,除了展覽本身,也推出【川堂限定週邊企劃】,藝術家賴志盛親自設計了展覽主題帆布袋,呼應2024年的天數製作366個限量編號帆布袋,另外還有特製雙色乒乓球與運動毛巾,印刷上MOCA TAIPEI的字樣,搭配活潑乒乓球形圖樣風格,除了於現場參與對打桌球後,還能將一整套設計商品帶回家收藏,以上商品只在MoCA藝術商店現場販售。歡迎大家一同走進這個獨特的展覽空間,在《川堂》中開啟一段特別的邂逅,重溫青春的輕盈與美好。
台北當代藝術館《一年計劃:川堂》
展覽時間:即日起~2025.01.05
展覽場地:台北當代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