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艸食祭」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登場!集結北中南80間餐飲品牌,打造蔬食主題慶典

2024「艸食祭」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登場!集結北中南80間餐飲品牌,打造蔬食主題慶典

2024艸食祭於4月20日、21日在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登場!本次艸食祭集結北中南80間艸牌餐飲+80家植感手作,同時規劃如蔬食料理展演、環保餐具租借、親子共讀共玩和嘉義款友善地圖等活動,讓全年齡層都可以參與。

從2021年開始的「艸食祭」以「美味不分葷素,好吃就是我的菜」為訴求核心,每場都邀請不同葷食品牌嘗試蔬食料理,而延續去年「PLUS+菜」超高人氣,今年在世界地球日前夕,於嘉義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的艸食祭,橫跨各式異國料理與期間限定料理,從早午餐、甜點、冰品、飲品到晚餐,讓你飽足一整天。

除了各知名蔬食品牌,艸食祭特邀葷食餐飲品牌設計一道道經驗的無肉料理,總共集結北中南80間艸牌餐飲+80家植感手作。(圖片提供:LA RUE 文創設計)
除了各知名蔬食品牌,艸食祭特邀葷食餐飲品牌設計一道道經驗的無肉料理,總共集結北中南80間艸牌餐飲+80家植感手作。(圖片提供:LA RUE 文創設計)

2024艸食祭亮點一次看

全台「艸牌」料理大集合

今年共有80間風格餐飲 x 80家設計手作參與活動,跨越北中南各城市囊括各式風味,從日、韓、東南亞到美、歐、墨等,打造異國料理,讓你品嚐不一樣的蔬食。

艸牌陣容包括翻轉道地馬來西亞美食成蔬食料理的「大馬日常」;從西班牙流浪到嘉義,大膽嘗試素食西班牙燉飯的「Yen的廚房」;法國老闆混搭台式脆瓜仔肉的「LeFrenchQuiche 法式鹹派」;印度街頭小吃PANIPURI「印度脆球-帕尼布尼」;來自阿根廷目前停泊於嘉義的「阿根廷別為我哭泣」;可愛的三角形墨西哥餡餅「浪頭叔叔」;日系大阪燒混搭義式紅醬的「樂咖大阪燒」;台味代表是沒有「肉」的梅肉生煎包「樹巢Tree Nest」、沒有「蛋」的蛋餅「Mine專賣蛋餅」;結合嘉義火雞飯意象新創料理菇雞菇雞油飯的「小森蔬」等排隊名店。

印度脆球-帕尼布尼(圖片提供:LA RUE 文創設計)
印度脆球-帕尼布尼(圖片提供:LA RUE 文創設計)
樂咖大阪燒(圖片提供:LA RUE 文創設計)
樂咖大阪燒(圖片提供:LA RUE 文創設計)

飽足之後的點心,推薦來自日本九州的小判燒「米弎豆お茶処」、匈牙利的純素馬卡龍「青鳥原味甜點」、北港全植物食材甜點「澤澤稱奇植物甜點」、登上國宴料理的「明宏拔絲地瓜」、以及每次都大排長龍的「H&H現炸吉拿棒」,能滿足你第二個甜點胃。

今年也有許多知名素食大廠參戰,包含:NO MEATING 一植肉、松珍、HOYA弘陽、vEGGs植物蛋,還有7-11旗下的天素地蔬共同響應,準備帶給大家耳目一新的素鮪魚、燒賣、胡椒餅和鮮食料理。

明宏拔絲地瓜(圖片提供:LA RUE 文創設計)
明宏拔絲地瓜(圖片提供:LA RUE 文創設計)
NO MEATING 一植肉(圖片提供:LA RUE 文創設計)
NO MEATING 一植肉(圖片提供:LA RUE 文創設計)

素食款「林聰明沙鍋魚頭」降臨

傳承三代,飄香躍上國際Netflix「世界小吃」的嘉義小吃「林聰明沙鍋魚頭」,這次推出期間限定素食版的沙鍋魚頭,採用近10種蔬果熬製多時的濃郁湯底,並以素沙茶呈現林聰明靈魂底蘊,以及經典沙鍋菜中的蔬食食材,打造出醇厚韻味的新派餐食。

林聰明沙鍋魚頭(圖片提供:LA RUE 文創設計)
林聰明沙鍋魚頭(圖片提供:LA RUE 文創設計)

80家植感手作和艸系週邊

除了無肉餐飲,此次艸食祭也邀請天然有機、環保食器、無動物性實驗等綠色品牌參與,並邀集手作主理人以「自然、動植物、花」為意象設計限定產品與毛小孩週邊。另外,艸食祭這次也從嘉義城市意象推出3款可愛又值得收藏週邊,包含「嗨!嘉義你好  潮T」、「老屋 棒球 還有阿里山貼紙組」、「帥氣黑桃色水洗老帽」。

艸食祭也邀請天然有機、環保食器、無動物性實驗等綠色品牌參與。(圖片提供:LA RUE 文創設計)
艸食祭也邀請天然有機、環保食器、無動物性實驗等綠色品牌參與。(圖片提供:LA RUE 文創設計)
2024艸食祭總共集結北中南80間艸牌餐飲+80家植感手作。(圖片提供:LA RUE 文創設計)
2024艸食祭總共集結北中南80間艸牌餐飲+80家植感手作。(圖片提供:LA RUE 文創設計)

週日限定料理展演

料理展演邀請到台南擅長翻轉亞洲經典料理的「毛蔬 亞洲料理」,帶來肉食控也愛的「塔香脆腸」,主廚將杏鮑菇透過手撕、成串、川燙與煎烤等繁複程序製作出仿真的脆腸口感,加入獨家秘製醬料以穩健火侯爆炒,鹹香滋味立馬加入美食口袋名單。

料理展演邀請到台南擅長翻轉亞洲經典料理的「毛蔬 亞洲料理」。(圖片提供:LA RUE 文創設計)
料理展演邀請到台南擅長翻轉亞洲經典料理的「毛蔬 亞洲料理」。(圖片提供:LA RUE 文創設計)

嘉大的讀讀蔬小屋

艸食祭和嘉義大學新民溫室策劃了一個「讀讀蔬小木屋」,以「食農教育、友善浪浪、環境永續」為選書主題,除了童書繪本外,也有提供文學讀物,市集逛累了,歡迎來小木屋歇腳「讀蔬」。

艸食祭和嘉義大學新民溫室策劃了一個「讀讀蔬小木屋」。(圖片提供:LA RUE 文創設計)
艸食祭和嘉義大學新民溫室策劃了一個「讀讀蔬小木屋」。(圖片提供:LA RUE 文創設計)

騎步走!嘉義款友善地圖 

嘉義是全台灣最適合騎腳踏車的城市之一,艸食祭將艸食精神從會場延伸到城市裡的「餐飲品牌」、「設計小店」、「寵物友善空間」,邀請大家用散步或騎腳踏車踏尋嘉義友善好店。

艸食祭將艸食精神從會場延伸到城市裡的「餐飲品牌」、「設計小店」、「寵物友善空間」,推出嘉義款友善地圖。(圖片提供:LA RUE 文創設計)
艸食祭將艸食精神從會場延伸到城市裡的「餐飲品牌」、「設計小店」、「寵物友善空間」,推出嘉義款友善地圖。(圖片提供:LA RUE 文創設計)

與循環容器品牌合作

艸食祭與循環容器品牌「ZERO BOTTLE」合作,限量免費提供「ZERO CUP循環食器組」,輕鬆拿直接開吃,使用完畢歸還到服務台即可完成循環過程;也鼓勵民眾自備餐具消費,可享優惠或餐點加大,一起實踐無塑飲食,用行動改變「一次性」消費模式。

艸食祭鼓勵民眾自備餐具消費,可享優惠或餐點加大。(圖片提供:LA RUE 文創設計)
艸食祭鼓勵民眾自備餐具消費,可享優惠或餐點加大。(圖片提供:LA RUE 文創設計)

✸ 2024 開嘉x艸食祭!是我的菜 My Cup Of Tea

日期|04.20 Sat. - 04.21 Sun. 
時間|14:00 - 20:00
地點|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 林蔭大道

資料提供|LA RUE 文創設計
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目目非營利首檔展覽《尋常之外》華山登場:看見框架外的教育需求,以「目光魔法」翻越偏見與限制的邊界

目目非營利首檔展覽《尋常之外》華山登場:看見框架外的教育需求,以「目光魔法」翻越偏見與限制的邊界

當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動作,對某些人而言卻是艱鉅挑戰,當一句問候、一場溝通都需要透過「眼神」才能實現——你是否能想像這樣的世界?由目目非營利團隊策劃的展覽《尋常之外——以目光翻越日常邊界》,於 2025 年 4 月 18 日(五)至 5 月 4 日(日)在華山 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中 4A 館舉行,邀請觀眾一同走進目光的世界,翻越偏見與限制的邊界,看見更多生命的可能。

目目非營利團隊前身為專注於眼動科技應用的科技公司,起初開發輔具協助重度肢體障礙者以眼動控制電腦,滿足他們在溝通、學習與日常生活上的需求。長期投入後,團隊深知僅有科技並不足以支撐改變——還需要教育、陪伴與制度支撐。於是進一步成立非營利組織,投入眼動師資培訓與教育資源開發,並致力於推動融合教育與社會倡議,期望打造一個對所有人都更友善的環境。

(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本次展覽共分為三大展區:「尋常,之外」、「目光魔法」與「目光所向」。第一展區「尋常,之外」以雨幕與孤島意象打造沉浸氛圍,帶領觀眾抽離日常,進入重度肢體障礙者所經歷的迷宮世界。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動作,對他們而言卻可能充滿阻力與掙扎。透過空間氛圍與敘事的設計,邀請觀眾從他們的視角出發,理解在尋常之外所藏的勇氣與韌性。

(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孤島象徵著重度肢體障礙者所經歷的迷宮世界,孤立的頭罩希望讓觀眾從他們的視角出發,嘗試理解他們的世界。(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第二展區「目光魔法」則以奇幻森林為靈感,透過光線與色彩營造出如魔法世界般的場景,象徵科技突破生理限制的力量。觀眾可以親身體驗「眼控互動」的多媒體技術,深入了解目目團隊如何協助孩子透過眼動進行溝通與學習。展區內設有以懷舊Game Boy為靈感的遊戲面板,讓觀眾透過眼動裝置操作視知覺遊戲以及眼動童書,體驗學習歷程,欣賞這群身體受限、目光卻自由的孩子及青年們,共同創作的日常影像故事與眼動作品,並展出目目團隊推出的實體童書與教學教材,感受科技轉化生命的溫柔力量。

(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運用炫光壓克力營造繽紛的魔法氛圍,傳達透過眼動裝置,目光彷彿擁有魔法的意義。(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第三展區「目光所向」回到現實,聚焦目目非營利組織的工作實踐與推動歷程。從眼動科技的教學應用到師資培訓與議題推廣,展現當目光成為語言,每一次凝視都能跨越沉默,串連出理解與陪伴的力量,為社會注入更多溫度與可能。

《尋常之外——以目光翻越日常邊界》是一場從視線出發的旅程,也是一場通往理解與包容的邀請。我們誠摯邀請您前來參與,一同見證科技如何成為溝通的橋梁、教育的支持與生命的希望。在這裡,每一道目光,都通往一個更加多元與溫柔的世界。

(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城市上有一顆顆透明圓球,每一顆圓球象徵一位重度肢體障礙者,期望以目光打造共融社會。(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在「目光所向」展區旁有目目的歷年歷程,和眼動師資培訓旅程。(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展覽期間特別策劃多場跨界活動,邀請黃瑽寧醫師、諮商心理師及Podcaster海苔熊、變裝藝術家UG、主持人黃豪平、「維多叔叔的故事歡樂車」與「叮噹媽咪的故事花園」Podcast 團隊、法律白話文運動營運長徐書磊、國立臺北大學張恒豪教授與多位眼動老師,從醫學、心理、教育、影像、故事到法律等不同角度,共同探討障礙、溝通與融合教育的多重面向。活動形式涵蓋跨域講座、親子共讀、紀錄片放映與映後座談。此外,活動期間也將由KAIBEAUTY特別贊助「目光」主題的神秘小禮物,讓我們一同透過目光,重新思考「障礙」與「融合」的意義,感受那道視線所能照見的希望與可能。

(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展區互動裝置以復古Game Boy的按鈕形式呈現遊戲氛圍。(圖片提供:目目非營利)

「尋常之外——以目光翻越日常邊界」特展

展覽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中4A館

展覽日期|2025.4.18(五)-2025.5.4(日)

展覽時間|平日 11:00~20:00(最後入場時間 19:30)

     假日 11:00~21:00(最後入場時間 20:30)

更多活動與講座資訊請關注「目目非營利」官方社群,或造訪展覽網站

資料提供|目目非營利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兩年一度的纖維盛會!第2屆「島作」纖維主題市集《交織之間》,攜 41 組纖維工藝品牌交織創作和生活

兩年一度的纖維盛會!第2屆「島作」纖維主題市集《交織之間》,攜 41 組纖維工藝品牌交織創作和生活

生活工藝市集「島作」,二度舉辦聚焦纖維工藝主題市集《交織之間》,歷時9個月籌備,引領 41 組纖維工藝品牌,與精選陶藝、花藝、攝影、選品及飲食等生活品牌,將於 4/18~20登場台北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

生活工藝市集「島作」創立於2017年,多年來,為生活工藝創作者及愛好者們搭建交流平台,也創造交換生活經驗與交流情感的場域。成立初3年,市集著眼廣泛的工藝門類,2020年起,發展聚焦「陶藝」的專門主題市集「陶作集」。

2024島作陶作集現場。(攝影:林昶志)
2024島作陶作集現場。(攝影:林昶志)
2024島作陶作集現場。(攝影:林昶志)
2024島作陶作集現場。(攝影:林昶志)

而「纖維集」的誕生,則源於島作主辦人孫明華和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纖維組吳佩珊老師的一場聊天,聊到學生畢業後就業的困擾,主辦人孫明華思索,「那我們大人可以做什麼?即使不是給條很明確的路,但能不能給讓孩子們對於自己的未來,有更多的想像?」

於是2023年起,島作更進一步以「纖維」為主題,邀請台灣的纖維作者們染色、編織、成型,展演纖維的各種可能。

探詢材質&手法,藝術&實用

那市集會如何定義「纖維」?其實除了材質,手法上也納入考量。島作在選擇作品時有兩大方向,一是從材質出發,棉、麻、紗、竹、藤;此外,無論使用什麼材料,只要用到傳統的「鉤、織、編」技法亦可。

一直以來,島作的報名評選核心價值之一,是販售作品的藝術價值與實用性間的平衡。如今纖維集來到第二回,孫明華比較陶作集的三回經驗,直言纖維集的評審過程更加困難。纖維創作的基本材料超乎想像得多,工法涵納染、繡、編織,每個環節都是創作者的選擇與決定。「纖維是很特別的材質,從材料選擇開始就會有作者的意識。」孫明華說。

2025島作纖維集參展品牌一隅。(圖片提供:島作 實心裡)
2025島作纖維集參展品牌一隅。(圖片提供:島作 實心裡)

今年評審團組成包含纖維專門家楊偉林、異材質觀點的金工創作者陳郁君、以使用角度切入的菩薩寺監寺葉本殊,最後加入島作觀點設計師王進明,讓每個邀請與入選品牌皆是一時之選。 

主題定為「交織之間」,則是期待各種關係,不只有淺淺的表面之交,還能有重疊融合的織,產生更多的互相理解,邀集 41 組纖維工藝品牌,與精選邀請陶藝、花藝、攝影、選品及飲食等生活品牌齊聚。

擴展格局,進化的展會場景

島作一直期許能以更加多元的方式,向大家介紹器物在生活中的各種樣態。孫明華思索,隨著時代變遷,溝通管道與創作方式日新月異,現下求效率的快速消費之下,市集作為載體,還能為創作者與使用者創造出什麼新的火花?

於是,島作進一步嘗試跳脫市集的框架,將格局從market(市集)拓展到fair(展會),在空間場域中與多位創作者合作裝置藝術。自去年起,島作的入口意象由被喻為「叛逆建築師」的陳冠華設計製作,他從主題延伸設計的入口意象裝置,不僅為年度主題拉出另一條思考線,更讓入場觀眾感受到島作對於展會呈現的敬意與慎重。

2024島作現場,陳冠華裝置作品《春雨》。(攝影:林昶志)
2024島作現場,陳冠華裝置作品《春雨》。(攝影:林昶志)
2024島作現場,陳冠華裝置作品《春雨》。(攝影:林昶志)
2024島作現場,陳冠華裝置作品《春雨》。(攝影:林昶志)

今年則考量纖維的材質特殊性,將以整個展場為視覺畫面,汰換既定塑膠衣架帶來的夜市感,特別請陳冠華打造木製吊架從天而降,為參展品牌提供大塊面呈現纖維工藝的最佳展演。 

編輯出身的孫明華,也習慣想像進入場地就是翻開一本書,以編輯思考安排現場攤位的排列,「誰的隔壁是誰,對我們來講非常重要,而且安排都是有原因的。」每個人在哪個位子?這點也值得到訪者觀察、感受。

目前,島作的陶作集和纖維集都是以兩年一度為單位在進行,「我們始終希望台灣的好作品都可以被看到,台灣有更具有在地性的作家可以提供你的需求。」孫明華分享,「這是我個人很主觀的感受,一個好的作品一定透過不斷的磨練,給朋友用、給自己用、自己不斷地思考,絕對不會是在短時間有很大的改變,即使是同一位作者,再見時就可以有跟兩年前不太一樣的呈現。」

探索展中展

除了經過嚴格評選脫穎而出的 41 組參展品牌,及受島作之邀的品牌之外,今年團隊特別在展場內規劃了3個「展中展」,讓所有來場者不僅僅是在每個攤位間往返,更是在探尋步移中,發現不同視野觀點的纖維表述。

Dodoer 物物者

剛結束在慕尼黑的展覽《嘟嘟好平安 pin pin an an》,聚集 25 位金工作者,再次從「台灣人的首飾」出發,問了一題:「如果銀樓是台灣人第一件首飾的來源,那台灣人身上還配戴什麼?」就此得到「護身物的配戴」這個答案。歡迎大家透過這個展看見護身符的新詮釋。 

南藝纖維

在島作第一回纖維集得到無數好評的南藝纖維,此次再度加入。經過數個月的徵件準備,在校生及畢業生徵件,經過校內評審老師評選選出18位校生及畢業生一同加入 2025 島作纖維集。 帶著青春與創意前來的作品們,相信能帶來另一番島作風景。本次師生團隊以「型糊染」(作型紙後,塗抹黃豆糊作紡染,是一項很傳統的工藝),經歷無數個日夜,經七次藍染染出完美的藍,在現場不要忘記抬頭欣賞一下這件作品!

實心裡

原定4月於實心裡開展的「RIRI TEXTILE」,將展覽首日訂在島作與更多朋友分享, RIRI TEXTILE 的風格著重自然與手工之間的對話,透過草木染呈現季節流轉的色彩與質地層次。 織物設計簡潔內斂,強調節奏、觸感與空間感,展現克制且細膩的美學語言。

「透過歷年創作者與消費者的回饋:島作不只是個市集, 而是以作品為中介點,提供豐沛的生活經驗交換與情感交流。 」 ——孫明華說。 

(圖片提供:島作 實心裡)
(圖片提供:島作 實心裡)

2025 島作 2nd.纖維集

展期|2025.04.18-04.20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紅磚區 西一西二西五館

完整參展品牌名單&更多資訊 請見島作官方平台|WEBIGFB

購票請點

資料提供|島作 實心裡、文字整理|李尤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