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DY CHAO 二十週年系列藝術珠寶巡迴展 台灣全球首站

享譽全球的博物館典藏級珠寶品牌 CINDY CHAO The Art Jewel 在今年邁向 20 週年的重要里程碑,特別以台灣為全球首站,隆重推出二十週年系列藝術珠寶巡迴展,巡迴展地點特別選在晶華酒店總統套房中展出,爲慶賀此次的開展盛會,更力邀演而優則導的馮德倫及永遠的女神林熙蕾,為 CINDY CHAO 二十週年巡迴展的啟程獻上滿滿祝福。

CINDY CHAO 二十週年系列的藝術珠寶創作,以品牌最經典的「四季」系列與「蜻蜓」系列為主軸,刻劃出季節的流轉和生命的律動,結合 Cindy Chao 二十年時光的宏觀與精粹, 以生命出發、從有形到無形、在光影之間與虛實交錯之際、激發珠寶藝術家的無限想像。入口處特別以象徵生命喜悅與律動的綠色系打造出靈動有機、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主展區的藝術珠寶作品則在有如大自然深淺層次的綠茵氛圍中,在光影之間,展現出最自然真實的生命律動與豐沛的生命力!

本次巡迴展展出作品皆為胸針創作,完成珠寶藝術家 Cindy Chao 多年來打造一場胸針展的心願,也是品牌對其雕塑性、藝術性與工藝最自豪的詮釋。除此之外,也特別展出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美國演員工會三料影后楊紫瓊於本屆奧斯卡頒獎典禮會後派對配戴的「2023 大師系列光之羽翼胸針」,與另一件曾配戴過的「2023 大師系列帕米爾胸針」,帶領藏家們一睹閃耀奧斯卡的璀璨魅力。

 

晉身導演後更見細膩 馮德倫讚嘆 CINDY CHAO 創作顛覆珠寶藝術

CC20240417

身穿一襲深色西裝,馮德倫低調現身 CINDY CHAO 二十週年系列藝術珠寶巡迴展, 身上配戴的是 CINDY CHAO 二十週年系列蜻蜓胸針,與馮德倫一向以來的無拘無束、自在灑脫氣息相互輝映。如同 CINDY CHAO 一樣出道二十多年,從早期的演員到近年來置身幕後成為導演,馮德倫在表演藝術與電影藝術的領域上,也如同 CINDY CHAO 經歷無數四季的流轉, 進而淬鍊出獨有的韻味與純熟歷練。特別近幾年身份的轉換,從演員到導演,他培養出既細膩又透澈的眼光,也讓他不禁讚嘆 CINDY CHAO 在藝術珠寶創作的領域上每每帶來的創新與顛覆,都超乎他的想像!

馮德倫表示,這次配戴的 CINDY CHAO 二十週年系列蜻蜓胸針,雙翅上由蜻蜓身體延伸至翅膀邊緣的翅脈,讓人感受到由內而外延展而出的力量感,且此作品看似體量很大,卻非常輕盈,歸功於品牌標誌性的「鈦金屬工藝」,但鈦金屬工藝非常困難,要打造出如此靈動柔動得線條與曲線並非易事。對於 Cindy Chao 勇於挑戰不可能、將珠寶工藝推向極致的精神,他表示這是他最敬佩 Cindy 之處。

雖然身處不同的藝術領域,同樣身為藝術創作者,馮德倫就如同 Cindy Chao 一樣,在自然與真實中綻放出生命的歷練與擴充,揮灑出讓人耳目一新的別緻景色!彼此間的好默契,也在這次出席 CINDY CHAO 二十週年系列藝術珠寶巡迴展的過程中真誠流露。

 

永遠的女神林熙蕾 與四季系列相互輝映、完美演繹

CC20240417

上週日才剛配戴 CINDY CHAO 四季系列藍寶石楓葉耳環與戒指、出席第 42 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女星林熙蕾,這次也閃耀出席記者會。林熙蕾在香港金像獎與馮德倫同台,回台北後今日兩人又再度同框。永遠的女神林熙蕾身著一襲簡單典雅黑色長禮服,側面美背的設計,低調中又不失性感巧思,搭配 CINDY CHAO 二十週年系列長葉胸針與葉片耳環,一出場就成為目光焦點,從香港紅毯一路美回台北!

此次林熙蕾所配戴的二十週年系列長葉胸針,是以四季中的夏季為靈感,一顆5.27克拉水滴形黃鑽作為主石,透過大量橢圓形白鑽、橘色藍寶石及粉紅藍寶石,展現出夏天暖陽映照於葉片上散發金光的景象。搭配上四季系列葉片耳環,在林熙蕾的演繹下更顯靈動姿態。 

林熙蕾與珠寶藝術家 Cindy Chao 相知相惜十多年,每個重要的時刻林熙蕾從不缺席,總是能完美演繹 CINDY CHAO 的藝術珠寶作品。看著好友 Cindy Chao 從品牌創立之初一路走來進入二十週年,歷經無數個四季更迭,而成達成今日的非凡成就,成為享譽國際的珠寶藝術家,林熙蕾更是打從心底為 Cindy 感到喜悅、也為她感到驕傲!

林熙蕾表示,CINDY CHAO 的胸針一直以來都是她很喜歡的藝術珠寶,因為 Cindy 的胸針作品皆採用精湛的鈦金屬工藝,每次戴上都感覺非常輕盈,如這次搭配的這件栩栩如生的長葉片胸針,只有 21 公克,輕盈到真的好像一片葉子!對於此次二十週年全新展出的四季系列長葉胸針,細緻地雕塑刻畫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不同時期的葉片風貌, 訴說著不同時期的生命景況,也讓林熙蕾讚嘆自己每一次看到 Cindy Chao 新作品的展現, 就不得不對 Cindy 在珠寶藝術工藝上一次又一次超越自己、更臻完美的蛻變感到不可思議!

此次配戴的另一款四季系列葉片耳環,也讓林熙蕾愛不釋手,不論是胸針或耳環,都可以在配戴的過程中感受到在光影下所呈現出的多樣變化,不同的時間地點下, 都會隨之變化呈現出不同的情境,就彷彿正置身在那個季節當中般地感受變化的氣息, 讓人忍不住沈浸在這些藝術珠寶的氛圍中為之著迷。林熙蕾也笑稱自己對於 Cindy 的新創作總是充滿期待, 因為每一次的全新作品都是讓人進入全新領域的藝術視野,這次地 20 週年系列更是集合 Cindy 多年來的美學與工藝精華,幾天前就已經迫不及待想趕快看到這次的新作發表!

 

馮德倫 於 CINDY CHAO 二十週年系列作品巡迴展配戴作品

CINDY CHAO The Art Jewel  二十週年系列蜻蜓胸針

CC20240417

此件作品以 5.06 克拉欖尖形白鑽為主石,搭配鈦金屬、黑金及黑色光活化樹脂打造出翅膀、翅脈及蜻蜓的身體。翅膀以全白鑽緊密鋪鑲,上層點綴大大小小的花式切割白鑽。增加立體感與層次;橢圓形切割藍寶眼睛的火彩以新的包邊鑲工藝鑲嵌,在黑金包裹下發亮。身體上的 5 克拉欖尖形白鑽在黑色光活化樹脂襯托下突出閃耀。

 

林熙蕾 於 CINDY CHAO 二十週年系列作品巡迴展配戴作品

CINDY CHAO The Art Jewel  二十週年四季系列長葉胸針 與 葉片耳環

二十週年四季系列長葉胸針

CC20240417

5.27 克拉的水滴形濃彩黃鑽為主石, 搭配鈦金屬葉片及光化樹脂為主脈, 以四季中的夏季為靈感,鑲嵌大量橢圓形白鑽,光活化樹脂葉脈隨葉片起伏蔓延而上,將視覺聚焦於黃鑽主石。

 

二十週年四季系列長葉胸針

CC20240417c

以總計 86 顆共 23.16 克拉的白鑽、祖母綠、沙弗萊石、紫色藍寶石、帕拉伊巴碧璽等多樣寶石, 搭配葉片主枝幹的肖楠木, 展現異材質的完美配搭。

 

關於珠寶藝術家 CINDY CHAO

Cindy Chao 成長於藝術世家,自小受家學薰陶,開啟博采東西的世界美學視野。她的藝術創作以珠寶作為載體,傳承建築師外祖父的建築思維與雕塑家父親的雕塑手藝。多年以來 Cindy Chao 懷抱超越時間的創作理念,以其匠心獨運的卓越創意與獨門工藝, 昇華珠寶創作思維,打破藝術疆界,以猶如印象派大師畫作的作品,推動珠寶藝術的發展,被國際藝術評論人譽為開啟全新「新新藝術時代 (Nouveau Art Nouveau)」的珠寶藝術家。2021 年 11 月法國文化部為表彰 Cindy Chao 對珠寶工藝傳承與創新做出的貢獻,為其獲頒「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 2024 年 2 月受全球頂尖珠寶人才培養搖籃 ⸺ La Haute Ecole de Joaillerie 法國巴黎高等珠寶學院之邀,擔任建校近 160 年首位來自亞洲的大師班客座導師,傳授精湛的蠟雕技藝,並指導優秀學生完成羅浮宮蠟雕藝術展出項目 .

關於 CINDY CHAO THE ART JEWEL

CINDY CHAO The Art Jewel 由珠寶藝術家 Cindy Chao 於 2004 年創立,以獨具“建築感、雕塑性與生命力” 的珠寶創作聞名國際,深獲海內外藝術珠寶藏家喜愛。作品中的藝術美學創意與精湛工藝,打破珠寶與藝術的疆界,被國際權威學術機構譽為「21 世紀頂尖珠寶的創作典範」。品牌多次受邀參加巴黎古董雙年展(Biennale des Antiquaires)、歐洲藝術與古董博覽會(TEFAF)和倫敦巨匠臻藏博覽會(Masterpiece London)等國際權威藝博會,作品在國際拍賣會上屢創佳績,亦是唯一被美國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 (Smithsonian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法國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 (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 、英國國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三大國際權威博物館納館典藏作品的華人藝術珠寶品牌, 奠定其“博物館典藏級藝術珠寶”的品牌地位。

大樹成木材後,仍有回歸自然的可能?《耿傑生:回到自然捲》藉木工技法重構材料的「生命時間序」

伊日藝術計劃展覽《耿傑生:回到自然捲》!藉木工技法重構植物與木材的「生命時間序」

木板取自大樹,事實不需爭辯;以木雕為雕塑創作起始、長期與木頭為伍的藝術家耿傑生,卻延伸思考:「那一塊木板和一株植物的差別是什麼?」於是他在伊日藝術計劃YIRI ARTS展覽《耿傑生:回到自然捲》中,將木板、植物放上「時間軸」重新看待,將它們視為同一種物質,但分屬無生命、有生命的兩端,並透過木工技法的介入,探討木材(物質)回歸自然性狀態的可能。

伊日藝術計劃展覽《耿傑生:回到自然捲》!藉木工技法重構植物與木材的「生命時間序」
伊日藝術計劃YIRI ARTS《耿傑生:回到自然捲》展覽現場。(圖片提供:伊日藝術計劃)

用技藝與材料交涉,拓展對木材的感知

成立於2014年的伊日藝術計劃YIRI ARTS,以「日常美術館」為藍圖,策展聚焦社會文學、生態環境、電影藝術等貼近日常生活的議題。而藝術作品以雕塑、裝置為主的耿傑生,創作視角的落點正在生態環境主題,他對雕塑的學習與實踐始於木雕,隨後逐漸擴展和融入對空間與感知的理解,本次個展《回到自然捲》延續對木頭的探索和實驗,利用多樣的技藝與材料交涉,試圖突破原有的理解框架。

伊日藝術計劃展覽《耿傑生:回到自然捲》!藉木工技法重構植物與木材的「生命時間序」
耿傑生《跟著你起床》。(圖片提供:伊日藝術計劃)
伊日藝術計劃展覽《耿傑生:回到自然捲》!藉木工技法重構植物與木材的「生命時間序」
耿傑生《太熱了快進來》/耿傑生《起床總是很渴》。(圖片提供:伊日藝術計劃)

藉木工技法重構材料的「生命時間序」

耿傑生如何以木雕技藝重構材料,並讓它擁有重回自然性狀態的可能?他認為,將木板雕刻成一株植物,似乎只能滿足形象的輪廓,於是轉而將材料(木板)本身視為植物原來的身體,透過將木板鉋成薄片,逆向地將它一層層生長出的身體分割,這段過程就像是對其「生命時間序」的拆解——存在於一層層木頭薄片間的時間序,獲得了挪動的空間,木板也得以復甦成柔軟、可重塑的狀態。

伊日藝術計劃展覽《耿傑生:回到自然捲》!藉木工技法重構植物與木材的「生命時間序」
耿傑生《太熱了快進來》。(圖片提供:伊日藝術計劃)
伊日藝術計劃展覽《耿傑生:回到自然捲》!藉木工技法重構植物與木材的「生命時間序」
耿傑生《起床總是很渴》/耿傑生《跟著你起床》。(圖片提供:伊日藝術計劃)

感受人類與植物共享的環境氣息

創作時,耿傑生面對成堆而陌生的植物殘軀,他進一步思索,該如何還原、接近它呢?為了植物重生所需的養分,耿傑生開始思考人們與植物共享的環境——陽光、空氣、水和大地,是如何在人類的身體上作用,在這相互了解的過程中,他像是重新接上了地氣,無法說真理解了自然的真理,卻實在感受到了與之共存的聯繫。

伊日藝術計劃展覽《耿傑生:回到自然捲》!藉木工技法重構植物與木材的「生命時間序」
伊日藝術計劃YIRI ARTS《耿傑生:回到自然捲》展覽現場。(圖片提供:伊日藝術計劃)

《耿傑生:回到自然捲》

展期|-2025.01.25

地點|伊日藝術計劃 YIRI ARTS B1F(台北市內湖區新明路861號)

開放|週二至週六 14:0019:00

陳澄波百三特展臺博館登場!展出8件原件畫作,從藝術和自然力解讀臺灣島嶼的身世

陳澄波百三特展臺博館登場!展出8件原件畫作,從藝術和自然力解讀臺灣島嶼的身世

2025年為臺灣畫家陳澄波誕辰130週年紀念,國立臺灣博物館與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共同策展,以陳澄波8件原件畫作與臺博館的自然史典藏進行對話,從早期知識份子視野與臺博館作為博物學關懷的對話下,呈現臺灣差異、多樣性的人文與自然發展,帶大眾重新發現臺灣的獨特之處。

國立臺灣博物館即日起至2025年5月11日止,於鐵道部園區推出「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從早期知識份子的視野下與臺博館作為博物學關懷的對話下,呈現臺灣差異、多樣性的人文與自然發展,匯集而成今日島嶼之貌,所擁有的幸福的一切。(編註:走揣 tsáu-tshuē,到處尋找之意)

今年適逢臺灣畫家陳澄波誕辰130週年紀念,國立臺灣博物館即日起至2025年5月11日止,於鐵道部園區推出「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圖片來源:臺博館)
今年適逢臺灣畫家陳澄波誕辰130週年紀念,國立臺灣博物館即日起至2025年5月11日止,於鐵道部園區推出「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圖片來源:臺博館)

陳澄波畫作與臺博館自然史典藏進行對話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陳立柏表示,在陳澄波百二紀念展之後,他一直思考陳澄波的畫除了藝術史、藝術界之外,有沒有與大眾接觸的其他面向,最終選擇與博物館進行對話。在討論的過程中,他發現過去旅外30年,想著如何介紹自己的故鄉、表達屬於臺灣的精神,最後竟然在自己家的阿公畫作中找到答案,「自然」就是臺灣宜居的答案。

展場ㄧ隅「北回歸線與季風的交匯」。(圖片來源:臺博館)
展場ㄧ隅「北回歸線與季風的交匯」。(圖片來源:臺博館)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從陳澄波的作品如〈北回歸線地標〉、〈農家〉、〈東台灣臨海道路〉、〈濤聲〉、〈玉山積雪〉等油畫畫作破題,結合臺博館館藏及新採集的魚類、植物等標本,討論與臺灣相遇而影響臺灣的自然現象,如洋流(黑潮)、季風(西南氣流、霧林帶)、氣候區(北回歸線、亞熱帶)等的獨特性,以及這些自然現象和所造成的物種高歧異性,交織成北半球生態系的縮影,進而孕育出豐富的文化多樣性,包含漁業發展及經濟交換等,闡述這塊土地上因這些現象匯集而擁有的一切。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以陳澄波的畫作結合臺博館館藏及植物標本。(圖片來源:臺博館)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以陳澄波的畫作結合臺博館館藏及植物標本。(圖片來源:臺博館)

重新發現臺灣的獨特之處

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陳登欽說明,很多人第一時間很難將博物館與藝術連結在一起,此次陳澄波百三特展,不僅是對陳澄波藝術成就的回顧,更是一次探索臺灣文化與自然的機會,展覽從藝術畫作著眼,結合「北回歸線」、「季風」與「黑潮」3個匯聚在臺灣的自然力,深入探討這些自然現象如何共同塑造了臺灣的生態環境和文化特色,是一次很特別的嘗試。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展出陳澄波8件原作。(圖片來源:臺博館)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展出陳澄波8件原作。(圖片來源:臺博館)

陳澄波透過畫筆記錄臺灣,為這塊土地留下了一幅幅動人的風景,他的畫作不僅是個人情感的抒發,更是一種對自然的讚美與思索,透過其作品,彷彿搭上時光機,可以更加貼近這片土地,感受其中蘊含生生不息的力量。

策展團隊也表示,「走揣・咱的所在」與其說是特展名稱,不如將它看成是一則討論公共議題的邀請卡,邀約大眾藉著陳澄波的油畫作品,觀見我們腳下的母土,這個自然力、地理性永續祝福的「所在」。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結合臺博館新採集的魚類標本。(圖片來源:臺博館)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結合臺博館新採集的魚類標本。(圖片來源:臺博館)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
地點:臺博館鐵道部園區一樓特展室(臺北市延平北路一段2號)
日期:即日起至2025年5月11日
時間: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週一公休,遇國定假日或活動另行公告)

資料來源|臺博館、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