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到「無限」,創新演繹傳世Trinity系列!卡地亞創造屬於當代的經典

從「3」到「無限」,創新演繹傳世Trinity系列!卡地亞創造屬於當代的經典

1924年,路易・卡地亞(Louis Cartier以「3」為密碼,將友誼、忠誠、愛情化為Trinity系列的三環繾綣;而在百年之後,「3」依舊是Trinity系列永恆的幸運符碼,更以愛為動力,逆時針旋轉交連「∞」,承載所有對於愛的表達,綿延出屬於當代的多元包容與自由和諧。

時光迤邐百年,見證塵世間無數變與不變,更看見經典如何自我超越。像是Trinity系列從20世紀誕生至今,依舊以簡約靈動且跨越性別和世代的設計,成為無可比擬的傳奇;其所承載的價值卻早已超越珠寶本身,而是以緊密三環交織所有的愛與關聯,更讓Trinity系列象徵著新世代價值的美好與多元。

(圖片提供:Cartier )
(圖片提供:Cartier )

挑戰鏡花水月,演繹「經典中的經典」

作為不斷超越自我的經典,卡地亞也在Trinity系列百年之際,淋漓展露出大膽破格的「新」。其中最令人屏息之處,在於「化圓為方」的工藝與靈光——2024年初,卡地亞推出Trinity系列全新枕型款式,一方面延續Trinity三原色「白K金」、「黃K金」、「玫瑰金」,另一方面更大膽地將三環化為別具一格的靈動枕型,為「經典中的經典」注入屬於當代的型格態度與摩登氣息。

(圖片提供:Cartier )
(圖片提供:Cartier )

「創新演繹傳世經典——Trinity de Cartier系列,近乎是鏡花水月般的空想。但這激發起我們的挑戰慾。」卡地亞珠寶與鐘錶創意總監瑪麗-洛爾.塞雷德(Marie-Laure Cérède)如此說道。 

為了重新演繹Trinity系列,卡地亞團隊從三環出發,摒棄先繪製設計草圖的傳統流程,而是透過揉捏、滾壓、壓碾材質等手工創作模式摸索方向。而在雙手與靈感的自由捏塑下,出人意表的全新造型「枕形」逐漸幻化成形。

瑪麗-洛爾.塞雷德回憶,「造型確定後,還須確定其理想比例。借助寶石切割師的細膩工藝,我們逐層去除十分之一毫米厚的材質。整個工序精細至極。」 

全新枕形造型,煥發「外方內圓」的前衛魅力

而在設計團隊長年嘗試與發想,工匠無數次敲擊和拋光下,帶有枕形造型的2024年全新Trinity系列於焉誕生。其以三環為核心,透過「外方內圓」的造型與細膩工藝,保持三環的和諧流暢與佩戴時的親膚感,讓三環靈巧依舊,佩戴者也能活動自如,造型上更保有Trinity系列跨越性別、年齡的包容特質,以簡約本質無痕融入各種風格造型,更以前衛又雋永的氣韻為任何穿搭畫龍點睛。

(圖片提供:Cartier )
(圖片提供:Cartier )
(圖片提供:Cartier )
(圖片提供:Cartier )

而系列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款,當屬「Trinity三環手環枕形款」。原來,這款作品前身可追溯至1924年首款Trinity手環,當時其憑藉簡約俐落且態度獨具的設計,甫推出便風靡於美國著名裝飾設計師愛爾絲.德沃芙(Elsie de Wolfe)等無數風格男女間,女演員康達兒.莉(Kendall Lee)更曾在《Vogue》雜誌拍攝中疊戴一對Trinity手環,顯見其難以抗拒的魅力。

(圖片提供:Cartier )
(圖片提供:Cartier )

而今,卡地亞團隊不只向此經典致敬,也為三環增大加厚,並以枕形為主軸,讓「Trinity三環手環枕形款」無論在量體或輪廓上皆表現出俐落風韻與優雅氣勢,也為昔日夢幻作品賦予當代靈魂,重新在21世紀裡閃耀動人風采。

至於另一款「Trinity三環項鍊枕形款」,則讓枕形三環成為胸前最奪目的亮點,從吊墜、環鏈到扣頭的細膩質感,也讓人感受到經典之作中無處不見的精巧細緻;優雅與個性兼具的項鍊造型,更讓其成為或褲裝、或裙裝、或日常佩戴、或盛典出席皆能勝任的傳奇珠寶。

(圖片提供:Cartier )
(圖片提供:Cartier )

以簡約造型為載體,讓「3」成為包款的密語

簡約而大器,經典卻前衛,雍容卻又值得玩味的手環與項鍊,重新演繹了Trinity系列跨世紀的經典,然而關於Trinity的故事卻不止於此。

事實上,從1924年至今,Trinity 系列的魅力不只顯影於珠寶飾品,更曾展現在打火機、鋼筆、包款等珍貴配件上,其中帶有靈動三環設計的Trinity包款,更是風格人士趨之若鶩的極致之作。也因此,在Trinity系列邁向百年的重要里程碑上,卡地亞也推出全新Trinity系列包款,以柔軟小牛皮革為材質,透過黑色與酒紅等對比色系的皮質搭配,表現出低調卻不失亮點的從容氣場。

(圖片提供:Cartier )
(圖片提供:Cartier )

不只如此,卡地亞更從Trinity系列標誌性的簡約造型出發,以純粹線條勾勒出手提包、小矩形包,肩背/斜背包、迷你肩背包的迷人輪廓。至於經典數 字「3」則藏身於包款的各式細節中,像是貼心的三層隔層設計,以及作為手提飾環、 肩背飾圈的三色環圈,讓「3」成為一種內斂的驚喜。當金色、白金、玫瑰金環圈與粒面皮革兩相輝映,更突顯了 Trinity系列包款的精巧與細膩。

(圖片提供:Cartier )
(圖片提供:Cartier )

恰到好處卻又巧思獨具的設計,也讓Trinity系列包款成為卡地亞「簡潔線條」、「精確造型」、「和諧比例」、「堅持細節」四大設計原則的完美證明,更再次印證,恆久之美毋需繁複的裝飾與冗贅,堅守本質的極簡與精確,才是讓設計屹立百年的關鍵。

(圖片提供:Cartier )
(圖片提供:Cartier )

以可變換的佩戴創意,展開珠寶的建築遊戲

從手環到項鍊,從包款皮件到戒指,卡地亞透過一件件令人讚嘆的作品,為引以為傲的Trinity系列揭開百年新篇,也透過屬於當代的多元魅力,收服新世代的風格名流。像是BLACKPINK成員金智秀便表示:「Trinity戒指與我的生活密不可分。它充滿多元魅力,體現著我個性中的不同面貌。」

(圖片提供:Cartier )
(圖片提供:Cartier )

音樂人王嘉爾則認為,Trinity的多元寓意與自己的人生經歷完美呼應,「我在人生中擁有過許多迥然不同的豐富經歷, 因此充分懂得多元的力量,正如Trinity的三枚環圈,經久不息地展現著多元魅力。」英國歌手迷走小子更直言,「我熱愛合作,始終從中獲得豐沛力量和多元交流。從這一意義而言,Trinity系列所蘊含的普世精神令我深感共鳴。」

(圖片提供:Cartier )
(圖片提供:Cartier )

而在手環與包款之外,許多人引頸期盼的「Trinity三環戒指」也有令人驚豔的表現。像是枕形款以自由靈巧且更具時尚個性的方形環圈,成為眾人目光焦點;大型款則放大戒環尺寸,以寬版設計突顯氣勢與美感。

而在三環經典元素「白K金」、「黃K金」、「玫瑰金」之外,更有鋪鑲435顆總重3.50克拉圓形明亮式切割鑽石的款式,讓「Trinity三環戒指」在簡潔優雅之外,更添雍容氣場與熠熠流光。

(圖片提供:Cartier )
(圖片提供:Cartier )

值得一提的是,繼一月份推出全新Trinity系列枕型款後,卡地亞更在三月進一步帶來可變換佩戴方式的「Trinity三環戒指」。佩戴者可根據個人喜好,將戒指組成一枚平滑寬闊的三色環圈,或是三枚環環相扣,鑽石縈繞環圈的Trinity戒指,讓佩戴彷彿一場隨心所欲的建築遊戲。

(圖片提供:Cartier )
(圖片提供:Cartier )

對此,瑪麗-洛爾.塞雷德表示,可變換佩戴方式的Trinity採用「先構建後再解構」的反直覺設計方法,將Trinity戒指設計成環環相扣的環圈組合,以形成整體結構,再將成品逆向解構為三個部分。

「這種解決方案自然而然地形成同一戒指的多種佩戴方式,令這款Trinity戒指散發現代美感,同時適於 所有人。將戒指以三環一體的方式佩戴,打造低調內斂的日間造型;晚間則將環圈一分為三,展現鑽石的璀璨光采。」

從這字字句句中不難發現,在這嶄新的時代裡,「3」的魔法依舊煥發效力,簡潔精確的造型之美仍舊是流淌在系列中的血液,卻又在方圓之中迸發出中性摩登的氣息,在變換層疊中交織出無限的佩戴可能性。以三為始,因愛而聚,輻射出各種自我表達,帶著三位一體的祝福,邁向多元無垠的遠方。

文|郭慧

圖片提供|Cartier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4/4月號《當代設計的雋永想像》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溯源東西方文化,探尋珠寶中的藝術靈魂!專訪梵克雅寶台灣董事總經理劉大玲

由國立故宮博物院、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與梵克雅寶(Van Cleef & Arpels)3方共同呈獻的典藏藝術展《大美不言》,在國立故宮博物院創下50萬人次造訪紀錄,由嘉義故宮南院於近日正式接棒續展。梵克雅寶始終堅守「將藝術融入珠寶」的精神,台灣董事總經理劉大玲接受專訪,闡述世家與《大美不言》特展之間的深刻連結,並分享了梵克雅寶如何在藝術與珠寶之間,搭起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樑。

《大美不言》特展以「無界之美」為核心主題,打破時空與地域的限制,相對過往大型展覽鎖焦台北,由於故宮博物院即將在今年迎來百歲生日,南院也在去年成立屆滿10週年,加以裝飾藝術博覽會亦將在今年歡慶百年紀念,觀眾有機會於嘉義深入領略高達260餘件涵蓋陶瓷、玉石、玻璃、銅器、銀器、金飾、傢飾、服飾、雕塑、平面藝術、珠寶與鐘錶等展件,見證傳統工藝的豐富內蘊。

嘉義新增展品,為南部觀眾帶來美學共鳴

「《大美不言》特展在嘉義,除了少數展品的更動,基本上是原汁原味移師,期待觀眾自己去體會,感受物件間的交流與對話,與策展團隊的精心安排。建議不要受限於既有的評價或想法,花1~2個鐘頭,在博物館裡好好品味每一件展品。」談及「大美不言」這一展覽名稱,劉大玲指出,世家致力於創造超越時間的經典之美,每一件作品皆是以極致工藝、優雅設計和豐富創意為基礎,讓珠寶成為一種不言而喻的藝術對話。

(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
梵克雅寶台灣董事總經理劉大玲。(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

世家作品中常融入大自然的靈感與詩意表達,這種「低調卻深邃」的美學態度,無疑體現了「大美不言」的真諦,此次《大美不言》的策展合作更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最特別之處在於3者的文化背景、歷史底蘊與藝術視野的交融。世家以卓越的珠寶工藝和法式美學聞名,故宮博物院承載著中華文化的深厚歷史,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則象徵著西方設計與裝飾藝術的巔峰。無論是從展品的選擇、策展理念,還是空間設計,都彰顯了中西方藝術和美學的相互輝映。」劉大玲認為,這樣的合作模式將對台灣的藝術及文化圈產生深遠影響,不僅能提升國際間的藝術交流,更能引領台灣民眾重新審視藝術與工藝的價值,啟發在地藝術家與設計師的創作靈感。

(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
CURL百寶匣,1935年,Van Cleef & Arpels Collection。(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

事實上,東西方文化之間的交流始終是互動而非單向的,劉大玲舉例,在「自然萬物」主題展區中,世家的一款琺瑯孔雀造型桌上型菸盒便是最佳例證。「中國文化視孔雀為優雅象徵,並具有強大的權力和影響力,因此經常出現在朝廷官服以及聖物上。梵克雅寶世家的孔雀菸盒,禮讚孔雀開屏的絕代風華。綠色和藍色琺瑯圖案交織在盒蓋之上,生動描繪孔雀獨有千秋的燦亮艷羽。」

賦予珠寶獨特詩意及情感

在談及梵克雅寶如何將藝術融入珠寶設計時,她解釋,梵克雅寶的設計靈感往往來自大自然、文學、音樂、 繪畫等多元藝術形式,其設計風格融合了裝飾藝術與經典美學,強調對稱性、幾何線條和華麗色彩的運用。無論是精美的琺瑯技術還是隱密式鑲嵌工藝,都代表著一段跨越時代的藝術傳承,「梵克雅寶也經常與當代藝術家和文化機構合作,推動藝術與設計的對話,並藉由展示工坊製作過程、舉辦專題講座等形式,向消費者傳達珠寶背後的藝術精神,讓每一件作品成為情感與文化的載體。」

(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
(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

「包括這次《大美不言》特展,梵克雅寶不僅重新認識了自身的藝術根基,也對如何將東西方文化巧妙融合、打造沉浸式觀展體驗有了全新的理解。」在描述策展過程點滴時,劉大玲回憶,從展覽規劃到每一個細節的設計,3方團隊都展現出高度默契和豐富創意,建築師田根剛及策展團隊運用透明水晶展示櫃、懸浮式陳列等創新手法,營造出一種沉浸式的觀展體驗,使觀眾彷彿穿越時空,親歷一場無界限的藝術對話。

工藝、文化、藝術的完美交匯

她也觀察到,台灣消費者對藝術與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和獨到的見解,這為梵克雅寶與本地市場建立更深的品牌連結提供了極大契機,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高水準的審美能力,正符合梵克雅寶追求藝術與珠寶結合的核心價值。隨著展覽移師嘉義故宮南院,為了增強與南部觀眾的互動,梵克雅寶在嘉義展覽期間特別安排了大師講座、專題研討和親子工作坊等活動,並透過官方LINE平台進行報名,為觀眾提供多元參與的機會。

梵克雅寶自2012年創立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以來,便致力於傳播珠寶文化與藝術的最佳實踐,並透過如Dance Reflections by Van Cleef & Arpels等計畫支持當代藝術創作。劉大玲分享, 隨著《大美不言》展覽的成功舉辦,期望未來梵克雅寶將在台灣推出更多富有文化深度和藝術價值的活動,讓更多人能夠從中感受到珠寶背後所蘊藏的歷史與情感。

(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
《大美不言》特展邀請觀者踏上穿越時間的沉浸式旅程,探索裝飾藝術的複雜工藝與創新。(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

《大美不言——國立故宮博物院、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及梵克雅寶典藏精粹特展》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S101展廳
展期|即日起~04.20

文|張瑋涵 圖片提供|Van Cleef & Arpels、《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5/3月號《建築還能怎麼觀看?》

Tiffany亞洲最大旗艦店銀座登場!青木淳打造建築外觀,設有日本首間「Blue Box Café」

Tiffany亞洲最大旗艦店銀座登場!日本建築師青木淳打造外觀,設有日本首間「Blue Box Café」

Tiffany & Co.亞洲最大的旗艦店「Tiffany 銀座」,將於2025年7月11日開幕。而這家旗艦店外觀由日本建築師青木淳打造,搭配當代建築巨匠Peter Marino設計的內部空間,將帶領人們沉浸於Tiffany獨一無二的世界之中。

Tiffany & Co.與日本的緊密連結,可追溯至19世紀以來,日本的藝術與文化為品牌帶來深厚的靈感,並創作出無數的經典之作。而自1972年Tiffany & Co.進入日本市場,已經歷了53年,如今隨著「Tiffany 銀座」全新旗艦店的誕生,也意味著品牌將邁向下一個半世紀、開啟嶄新篇章。

Tiffany & Co.將於7月11日在 東京都中央區銀座六丁目開設全新旗艦店「Tiffany 銀座」。(圖片來源:Tiffany & Co.)
Tiffany & Co.將於7月11日在 東京都中央區銀座六丁目開設全新旗艦店「Tiffany 銀座」。(圖片來源:Tiffany & Co.)

日本建築大師青木淳打造外觀

坐落東京都中央區銀座六丁目的Tiffany & Co.全新旗艦店,由日本建築大師青木淳打造外觀,內部空間則由美國建築師Peter Marino設計,將透過完美融合工藝、藝術與品牌精神,讓每一位來訪者都能深刻感受Tiffany & Co.的獨特世界。這座旗艦店的設計,展現著對日本文化的敬意,除是傳統與創新的交融,同時象徵著Tiffany & Co.與日本之間的深厚情誼。

Tiffany & Co.在銀座的全新旗艦店,將由日本建築師青木淳操刀。(圖片來源:Tiffany & Co.)
Tiffany & Co.在銀座的全新旗艦店外觀,由日本建築師青木淳操刀。(圖片來源:Tiffany & Co.)

設有日本首間「Blue Box Café」

另外,店內也將展出珍稀的歷史典藏系列及豐富的藝術收藏,並將設有日本首間「Blue Box Café」,成為Tiffany & Co.傳遞品牌文化的重要據點。

「Tiffany 銀座」將以亞洲最大旗艦店之姿華麗誕生。(圖片來源:Tiffany & Co.)
「Tiffany 銀座」將以亞洲最大旗艦店之姿華麗誕生。(圖片來源:Tiffany & Co.)

同場加映:路易威登 銀座並木通店

在2021年3月以嶄新風貌再現的Louis Vuitton銀座並木通店,同樣由建築大師青木淳與Peter Marino攜手打造,設計出不論外觀或內部空間都讓人驚豔的建築之作。其以東京是座港灣城市為靈感,同時巧妙融合銀座過去曾是海上沙洲的歷史,透過流動感十足的玻璃帷幕,呈現「水的反射」之美,賦予這座建築詩意與律動感;內部獨特的階梯、內裝,也營造出水波流動般的視覺效果。

路易威登銀座並木通店由建築大師青木淳與Peter Marino攜手打造。(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路易威登銀座並木通店由建築大師青木淳與Peter Marino攜手打造。(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資料來源|Tiffany & Co.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