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mLab共創!未來園」台北科教館開展!以作品打造小孩大人都能盡情沉浸的奇幻炫麗世界

「teamLab共創!未來園」台北科教館6月開展!以10件作品打造小孩大人都能盡情沉浸的絢爛世界。teamLab《光球管弦樂團》© teamLab

teamLab將日本現正於沖繩展出的作品引進台灣,以「共創」為概念,打造全新「teamLab共創!未來園 台北」展覽。讓小孩到大人都能重拾熾熱童心,自由打開創意腦洞、盡情玩耍。本次teamLab展覽將於6月14日至10月13日在台北科教館展出。

今年台北展除了與沖繩夢幻連動,引進現正展出的作品外,也特別新增《彩繪飛翔》作品,將展場完整打造出海、陸、空三大元素,包含沉浸駐足在百花綻放與動物遷徙的山谷中、操控飛機恣意翱翔天空,或是徜徉在瀑布浪潮之間,在體驗上帶來全新互動與視覺震撼。

本次展覽由teamLab與台灣主辦方聯合數位文創再度攜手合作,以沉浸式互動的形式,讓每一位體驗者都能成為展覽的創作元素之一。(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本次展覽由teamLab與台灣主辦方聯合數位文創再度攜手合作,以沉浸式互動的形式,讓每一位體驗者都能成為展覽的創作元素之一。(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teamLab共創!未來園 台北」亮點作品搶先看

《鼓動山谷中的塗鴉自然 ── 共生的生命,年復一年, 紅色名錄》

由立體地形構成的鼓動山谷,因地面的高低落差,呈現視覺認知與身體認知被分離的概念,作品中的生物在吞食其他生物後會繁殖增生,相反的,如果沒有吞食其他生物,或是被其他生物吞食,就會死亡消逝,體驗者不僅能在此自由嬉戲玩耍、也能體驗遊走山谷的愜意感,近距離凝視萬物的繁衍,並見證生命的消逝,欣賞生物絕美的姿態與輪迴,還可在此作品裡,透過彩繪創作出獨一無二的生物,不僅是「栩栩如生」,更是真的被注入生命,生動出現在眼前。

《鼓動山谷中的塗鴉自然 ── 共生的生命,年復一年, 紅色名錄》”teamLab 共創!未來園”,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台北 © teamLab
《鼓動山谷中的塗鴉自然 ── 共生的生命,年復一年, 紅色名錄》”teamLab 共創!未來園”,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台北 © teamLab

此外,當體驗者在夏季(6月~8月)或秋季(9月~10月13日)走入這個生態之中,可以看見兩種不同季節的景色,在雙腳駐足的地方亦會有不同種類的花朵綻放,不過如果隨意來回踐踏,就會造成花朵凋零殆盡,作品以此呈現眾生物的此消彼長,甚至在特定時刻,觀者將有機會見證生物呈現百花絕美綻放的壯麗。

teamLab《鼓動山谷中的塗鴉自然 ── 共生的生命,年復一年, 紅色名錄》© teamLab
teamLab《鼓動山谷中的塗鴉自然 ── 共生的生命,年復一年, 紅色名錄》© teamLab

《點滴瀑布,小水滴也會形成大浪潮》

眾多水滴落下,會隨著地形順流而下。一顆顆水滴,單獨存在時會像球一樣彈跳,但當用整個身體接住它們時,它們會匯流成水的姿態,當匯集達到一定程度,水會彷彿浪潮一般洗滌生態,直至水滴慢慢散開,再重新表現得像球一般,不斷匯流成水又瓦解成水分子,呈現水的多種型態變化。

《坡道上的點滴瀑布》”teamLab 共創!未來園”,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台北 © teamLab
《坡道上的點滴瀑布》”teamLab 共創!未來園”,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台北 © teamLab

《與花共生的動物們 - A Whole Year per Year》

花朵會隨著季節變化慢慢地變換著它的種類並綻放,而這些綻放的花朵,形成了動物。花朵重復著成長、綻放、凋零的循環中,也持續塑造出動物的形狀。當人們碰觸花朵時,花朵就會凋謝散落,持續觸摸讓動物的花朵散落殆盡以後,動物也會隨之消失。

《與花共生的動物們 - A Whole Year per Year》“teamLab 共創!未來園”,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台北 © teamLab
《與花共生的動物們 - A Whole Year per Year》“teamLab 共創!未來園”,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台北 © teamLab
《與花共生的動物們 - A Whole Year per Year》”teamLab 共創!未來園”,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台北 © teamLab
《與花共生的動物們 - A Whole Year per Year》”teamLab 共創!未來園”,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台北 © teamLab

《彩繪飛翔》

體驗飛機、蝴蝶或老鷹在天空自在翱翔,鳥瞰城市的高空視角!在完成這些圖畫時,圖畫將會立體出現,並飛向體驗者面前的世界。當觸摸飛行的飛機、蝴蝶和老鷹時,它們就會加速或逃跑。在現場更是能將透過展場手機設備上,從不同角度操控自己所繪畫的飛機、蝴蝶或鷹,同時模擬其視野,如體驗蝴蝶有340度的視角,或老鷹即使向前飛也能看見地上的獵物,藉此透過不同角度感知世界。

《彩繪飛翔》“teamLab 共創!未來園”,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台北 © teamLab
《彩繪飛翔》“teamLab 共創!未來園”,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台北 © teamLab

《光球管弦樂團》

當球體滾動,顏色和聲音進而產生變化,這些發光的球體就能演奏一場管弦樂表演。滾動面前的球體,球體的顏色會產生變化還會發出聲音,體驗者們可以在同一個空間裡,用自己的身體去觸碰大小不同的球體,來讓空間發生變化,並自由地演奏音樂。

《光球管弦樂團》”teamLab 共創!未來園”,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台北 © teamLab
《光球管弦樂團》”teamLab 共創!未來園”,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台北 © teamLab
《光球管弦樂團》”teamLab 共創!未來園”,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台北 © teamLab
《光球管弦樂團》”teamLab 共創!未來園”,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台北 © teamLab

《小人兒所居住的音樂牆》、《小人兒所居住的桌子》

牆壁上住著許多小人兒,他們是音樂演奏家,並在牆壁裡來回奔跑,體驗者可以在牆壁上面黏附蘑菇、羊小屋、冰柱等各式各樣的圖章,與小人兒們進行互動,根據圖章種類的不同,小人兒會開始做出溜滑梯,跳高或是攀登等不同的動作。 

《小人兒所居住的音樂牆》“teamLab 共創!未來園”,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台北 © teamLab
《小人兒所居住的音樂牆》“teamLab 共創!未來園”,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台北 © teamLab
《小人兒所居住的桌子》“teamLab 共創!未來園”,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台北 © teamLab
《小人兒所居住的桌子》“teamLab 共創!未來園”,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台北 © teamLab

《滑梯水果園》

滑梯是培育著各種水果的園區,而人會變成太陽光的存在,當你用身體撞上滑梯上的球體時,接受了太陽光能源的球體會氣勢十足地向四周飛去。並與水過碰撞,水果就能因此得到培育,而體驗者滑到地面的瞬間也會綻放出燦爛煙火。

《滑梯水果園》 ” teamLab 共創!未來園”,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台北 © teamLab
《滑梯水果園》 ” teamLab 共創!未來園”,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台北 © teamLab

《水上彈跳的天才跳房子》

這件作品重現許多人的童年經典遊戲跳房子,當連續跳到同樣形狀或者同樣顏色的符號時,通道就會越來越豐富。當碰到牆上的魚兒,蝴蝶和小鳥時,它們就會變成顆粒消失。以特殊的柔軟彈性材質呈現水面觸感,讓體驗者彷彿真的在水上彈跳一般輕盈。

《水上彈跳的天才跳房子》 ”teamLab 共創!未來園”,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台北 © teamLab
《水上彈跳的天才跳房子》 ”teamLab 共創!未來園”,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台北 © teamLab

彩繪工廠

另外,入場除了有多項作品可以互動與創作外,在《鼓動山谷中的塗鴉自然》及《彩繪飛翔》中將所彩繪的圖案,還可以客製成獨一無二的紀念品徽章帶回家。(註:徽章為另外價格;購買時需持有當日入場券。)

teamLab《彩繪工廠》© teamLab
teamLab《彩繪工廠》© teamLab

teamLab共創!未來園 台北
時間:2024年6月14日(五)~2024年10月13日(日) (8/20 星期二休);展覽開放時間:非暑假之平日為09:00-17:00(16:00停止售票及入場),假日及暑假(7/1-8/29)為09:00-18:00(17:00停止售票及入場)
地點: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七樓南側特展區(台北市士林區士商路189號)

更多資訊可至展覽官網查詢

資料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編輯帶逛】北美館《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以紙雕塑、攝影層層重構現實,9件亮點作品意涵解析

「我創作的核心是透過重新打造、去除原有敘事,將世界變成一座模型;此時世界變成寓言,而整個作品計畫就是隱喻。製作模型是一種文化技藝,沒有它我們就無法見證一切。」──托瑪斯.德曼

創作主題涵蓋人文歷史和自然風光,時間軸從二戰到千禧年後,德國藝術家托瑪斯.德曼(Thomas Demand)透過紙雕塑和攝影層層「再製現實」——他以紙材模型精細地重建紀實影像、日常生活中的場景,透過鏡頭拍下模型後再將其摧毀,最終以大尺幅攝影輸出呈現作品。這一道道儀式不僅詰問攝影被認為客觀、真實的既定觀念,也思考當影像乘載著創作者的觀點,現實與重現之間的距離為何?

北美館《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以紙雕塑、攝影層層重構現實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市立美術館 (北美館)現正展出《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展覽由美國策展人道格拉斯.佛格(Douglas Fogle)策劃,匯集藝術家從1990年代至今近70件作品,呈現其30年融合雕塑與攝影的創作實踐。

北美館《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以紙雕塑、攝影層層重構現實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反思德國戰後社會|《專室》、《檔案》

德曼的創作題材多取自知名歷史或社會事件的報導照片,重現影響西方或甚至全球局勢轉折的關鍵時刻。他的早期作品觸及他未曾親身經歷、透過圖像認識的德國歷史,如《專室》重現1944年希特勒險遭暗殺、被炸毀的房間,本作參考的原影像對二戰後的德國學生來說絕不陌生,它時常出現在教科書中,也被視為反抗的象徵。

北美館《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以紙雕塑、攝影層層重構現實
(圖片提供:Izzie Pang)

此階段的代表作還有《檔案》,其靈感來自納粹所支持的電影導演蘭妮.萊芬斯坦(Leni Riefenstahl),他的作品在納粹垮台後全被查禁,只能封存於紙盒當中。德曼藉由重製這段現實,反思歷史上因政權輪替等社會轉變而被噤聲、無法為人所知的種種故事。

北美館《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以紙雕塑、攝影層層重構現實
托瑪斯.德曼,《檔案》,1995,C-Print/水晶裱,183.5 × 233 公分。圖像由藝術家與北美館提供。© Thomas Demand, VG Bild-Kunst, Bonn.

重建國際重要新聞場景|《控制室》、《避難所》

德曼也將視野從德國拓展至世界,重建多起國際重大新聞事件的場景,例如《控制室》重現311大地震後福島核電廠廢棄的控制室 ,原影像是張手機拍下的照片,出自災後東京派遣至福島搶救的小組人員,畫面中垂落的天花板、脫離控制的機器畫面等,都暗示著「控制室」早已成了「失控室」。

北美館《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以紙雕塑、攝影層層重構現實
托瑪斯.德曼,《控制室》,2011,C-Print/水晶裱,200 × 300公分。圖像由藝術家與北美館提供。© Thomas Demand, VG Bild-Kunst, Bonn.

另一系列作品《避難所》,則重現美國國家安全局洩密者艾德華.史諾登(Edward Snowden)逃亡至俄羅斯時曾落腳的飯店房間,當時他在莫斯科尚未啟用的飯店躲藏整整五個星期,期間難以與外界聯繫。策展團隊為本作造了一座外觀如半成品的環形展間,步入其中,會發現作品尺度大到讓人感到空間擁擠、侷促,兩者之間的比例失衡,這並不是失誤、而是藝術家刻意為之,希望讓觀者身歷其境,感受史諾登被揭穿後失去方向、逃亡時極度不安的情緒。

北美館《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以紙雕塑、攝影層層重構現實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北美館《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以紙雕塑、攝影層層重構現實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紙張的多重角色與意義|《文件夾》、《辦公室》

對德曼來說,紙張不只是創作媒材,他也時常在作品中探討紙材在各個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象徵的意義,比如作為展覽主視覺的《文件夾》,重現川普2017年就任美國總統前召開記者會中,為證明他已交出名下企業經營權、不為商業利益左右執政方針而堆疊於現場的文件,當時因記者無法就近查看文件內容,質疑文件夾內全是白紙的質疑聲浪四起,在此紙張成為陰謀論和一場政治大戲的主角。

北美館《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以紙雕塑、攝影層層重構現實
托瑪斯.德曼,《文件夾》,2017,C-Print/水晶裱,125 × 195 公分。圖像由藝術家與北美館提供。© Thomas Demand, VG Bild-Kunst, Bonn.

在另一件作品《辦公室》中,畫面重現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之後,人們闖進東德秘密警察辦公室的場景,這裡存放了大量人民因政治因素被監控、被消失的紀錄,在此紙張不只乘載歷史,更成了執政著監控人民的冷血證據。策展人道格拉斯.佛格導覽時提到,原照片的紙張上寫滿了字,但德曼在重建場景時刻意將字跡抹除,由此更能感受到影像是帶有「個人觀點」的,得以塑造人們看待政治、社會、歷史與世界的看法。

北美館《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以紙雕塑、攝影層層重構現實
(圖片提供:Izzie Pang)

探索人造與自然世界的分界|《花見》、《森中空地》、《石窟》

人類文化如何詮釋與再現「自然」,以及人造和自然世界的分野,一直是德曼感興趣的創作主題。橫跨此次展間出入口牆面的壁紙攝影作品《花見》,為觀者打造沉浸式環境體驗,其中德曼用紙製作出無數的櫻花,以稍縱即逝的花期冥想生命短暫與周而復始的本質。

北美館《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以紙雕塑、攝影層層重構現實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石窟》的場景由36噸的硬紙板製作而成,藝術家收集並研究數百張世界各地禮品店銷售的石窟明信片,建造出真實大小的石窟及其中經過數千年累積而成的鐘乳石,最終落於攝影的圖像便是人們集體對石窟印象的濃縮,這件是德曼作品中唯一被留存下來的模型,現陳列於米蘭Prada基金會。

北美館《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以紙雕塑、攝影層層重構現實
托瑪斯.德曼,《石窟》,2006,C-Print/水晶裱,198 × 440 公分。圖像由藝術家與北美館提供。© Thomas Demand, VG Bild-Kunst, Bonn.

耗時重建日常景象,反思數位時代影像的意義

2008年,德曼開始把關注焦點從宏大的歷史議題轉移到生活題材上,創作「日常」系列作品。創作手法與過往相同,不過這系列作品的影像來自他日常中偶遇、用手機拍攝的一隅即景,如丟在層架上的空優格冰淇淋杯與粉色塑料湯匙、放在水槽邊緣的肥皂塊、門縫下滿出來的信件堆,以及塞在鐵絲圍欄孔洞的咖啡外帶杯等。

北美館《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以紙雕塑、攝影層層重構現實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日常」系列為德曼以尋常視覺元素譜寫的自述,讚頌生活中蘊含無限意趣的平凡細節,同時濃縮他對歷史的理解:歷史不僅是世界各地的恢弘事件,也同樣包含個體生命的凡常絮語。而有鑑於手機拍照功能的普及以及大眾對於在社群媒體分享影像的痴迷,藝術家透過耗時精心重製他生活中詩意而平凡的瞬間,邀請我們反思這些快速生成和傳播、充斥於當代社會的影像。

北美館《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以紙雕塑、攝影層層重構現實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紙雕塑動起來,以嚴謹重構失序的逐格動畫

定格動畫則是德曼對動態影像構成的探索,在展場中一座紅色布幔建構的迷你劇院中播映。《太平洋豔陽號》取材自一段網路上瘋傳的監視錄影機畫面:在紐西蘭海岸遭熱帶風暴巨浪襲擊的郵輪船艙內,桌椅、儲物櫃、紙盤、電腦顯示器等物件輪番向兩側滑動的滑稽景象,德曼花了三年時間,用紙和紙板一絲不苟地逐格重現這些失控混亂的時刻。

北美館《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以紙雕塑、攝影層層重構現實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跨建築、時尚界,演示紙為建構世界的基礎

2011年,德曼在洛杉磯蓋蒂研究所(Getty Research Institute)駐館期間,開始「模型研究」系列創作。他從以往用雕塑重構世界的技法,轉而聚焦在建築與時裝設計師的紙質模型初稿,擷取其中局部與抽象元素:不論是20世紀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現代主義建築師之一John Lautner或當代SANAA建築師事務所等人具現構想的模型,還是以極具雕塑感設計聞名的服裝設計師Azzedine Alaïa的奇特設計紙板,這些影像揭示了紙如何成為構建世界的基礎。

北美館《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以紙雕塑、攝影層層重構現實
托瑪斯.德曼,《椋鳥》,模型研究4,2020,數位版畫框裱,135 × 172 公分。圖像由藝術家與北美館提供。© Thomas Demand, VG Bild-Kunst, Bonn.

德曼的作品乍看近似真實世界的攝像,卻了無人跡,仔細審視更會發覺是用紙張和硬紙板重現;透過在原影像與最終準攝影「分身」之間進行層層重製與轉譯,暗示即使歷史以影像的形式潛伏在大眾的個人與集體記憶中,我們對所謂真相的認知始終存在著斷差。他的創作探討紙張如何以其脆弱的質地承載影像與記憶,無論是關乎人們的日常點滴,或是宏大的歷史事件;更進一步,作品突顯攝影影像與真實世界之間互為表裡的對位關係,同時探問影像文化的慣性與認知悖論。

北美館《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以紙雕塑、攝影層層重構現實

 《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

展期|2025.01.1805.11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一樓1A1B展覽室

2024屏東落山風藝術季開展!日本插畫家打造街道藝術作品、海口沙灘集結10件戶外藝術裝置等亮點整理

2024屏東落山風藝術季開展!日本插畫家打造街道藝術裝置、沙灘展區集結10件戶外藝術裝置等亮點整理

2024落山風藝術季以「在海邊的人」為題,邀請來自台、日、印尼、美國共19個藝術團隊,推出26組作品,從海口港、看海美術館到海口村落,打造5大展區,展期自2024年12月20日起至2025年3月2日止。

冬日強勁的落山風為屏東車城帶來特殊的景緻,也吹起海口人面對大自然的韌性與勇氣。此次落山風藝術季以「在海邊的人」為題,呈現村落「柔韌」的生活哲學,同時帶人們發現生活與藝術在此共生。

2024落山風藝術季邀集各國藝術家從海口村落的生活、飲食、環境中汲取靈感,創造出與這片土地共鳴的藝術創作;同時,居民和遊客也受邀參與這場生活的體驗和旅程,無論在沙灘上、美術館內、村落巷弄中,甚至踏進旅店空間,將能體驗到海口村落與落山風、與海共生的生活態度,沉浸於悠閒的藝術光景之中。

5大展區亮點

① 看海美術館:《海湧之境》打造2個沈浸式光影主題

《海湧之境》是一場沉浸式的視聽體驗,帶領觀眾穿越風沙與巨浪的情境。展覽分為兩個章節,第一章節以強勁的風捲起細沙,展現自然的洗禮與力量;第二章節則轉向海洋的無邊深處,鯨魚躍動、飛魚穿梭、巨浪洶湧,透過光影與聲音演繹人與海的共生關係。

看海美術館 黑川媒體互動藝術|海湧之境(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看海美術館 黑川媒體互動藝術|海湧之境(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看海美術館 黑川媒體互動藝術|海湧之境(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看海美術館 黑川媒體互動藝術|海湧之境(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② 沙灘展區:集結10件戶外藝術裝置

此展區邀集世界各地藝術家,以其獨到視角,將對海洋的無限想像與深厚情感,透過多元媒材與形式,打造出10座獨具風格的藝術裝置,將海濱轉化為一座充滿詩意的藝術殿堂,在落山風的季節裡於海口海濱交相輝映。

沙灘展區  詹維欣|有海的夢(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詹維欣|有海的夢(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禹禹藝術工作室|逐浪而居的人們(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禹禹藝術工作室|逐浪而居的人們(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周柏慶|20bpm(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周柏慶|20bpm(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陳豪毅|望-穿-海(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陳豪毅|望-穿-海(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木子一十一|漂浮的岩層(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木子一十一|漂浮的岩層(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景區  吉井宏|浜辺を渡る風(穿越海灘的風)(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景區 吉井宏|浜辺を渡る風(穿越海灘的風)(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鄭元東|風的種子(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鄭元東|風的種子(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大岩奧斯卡|巨大章魚家族(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大岩奧斯卡|巨大章魚家族(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陳廷晉|流放(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沙灘展區 陳廷晉|流放(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③ 街道展區:《海口50人貨櫃展》匯集4組街道藝術裝置

由日本插畫家山內庸資策劃的展覽,捕捉50位海口村民的微笑,透過貨櫃展、咖啡舖FACE SHOP Cafe與巨型雕塑,呈現這座漁村的樸實人情與生活故事。每一抹笑容背後都是一段動人的生命故事,讓觀眾感受到海口獨特的文化魅力。

街道展區  山內庸資|風の町の女の子と(風城的女孩和貓)(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街道展區 山內庸資|風の町の女の子と(風城的女孩和貓)(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街道展區 山內庸資|海口50人貨櫃展(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街道展區 山內庸資|海口50人貨櫃展(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街道展區 山內庸資|風の町の人々 (風城的人們)(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街道展區 山內庸資|風の町の人々 (風城的人們)(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街道展區  山內庸資|風の町の猫(風城的貓)(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街道展區 山內庸資|風の町の猫(風城的貓)(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街道展區 山內庸資|小黃(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街道展區 山內庸資|小黃(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④ 村落展區:《反響定位展》4件藝術裝置

在廢棄的漁村廢墟中,捕捉記憶與當下的交織瞬間。角文平、市川平等藝術家運用聲光裝置與影像,讓廢墟的每一面牆壁、地板與窗戶都成為作品的一部分。這裡,時間彷彿凝滯,過往的聲音重新浮現,廢墟成為記憶與情感交匯的舞台。

村落展區  角文平|人工湖(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村落展區 角文平|人工湖(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村落展區  市川平|バオバブ プランテーション (倒立的樹)(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村落展區 市川平|バオバブ プランテーション (倒立的樹)(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⑤ 兩大藝術旅店:墾丁長灘休閒飯店與Hayata 紅柴。居打造6個藝術房空間

兩大藝術旅店以「藝術融入生活」為理念,將每間房間打造為私人藝術展館。從青山夢的《巴冷公主的故事:百步蛇與首長的女兒》、到峇岦嵐偲的《蔚藍之森》,旅人不僅能欣賞藝術,更能融入其中,將每一次停留都轉化為深刻的文化體驗。

藝術旅店  角文平|登攀と漂流(攀登與漂流)(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藝術旅店 角文平|登攀と漂流(攀登與漂流)(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藝術旅店  青山夢|バレンの物語:百歩蛇と首長の娘(巴冷公主的故事:百步蛇與首長的女兒)(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藝術旅店 青山夢|バレンの物語:百歩蛇と首長の娘(巴冷公主的故事:百步蛇與首長的女兒)(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藝術旅店  Eko Nugroho (埃科·努格羅)|SPACE OF LOVE, CARE AND SHARE (愛與分享的空間)(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藝術旅店 Eko Nugroho (埃科·努格羅)|SPACE OF LOVE, CARE AND SHARE (愛與分享的空間)(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藝術旅店  Abeyuka. (阿部有加)|The Wonderland of Underwater (不思議海世界)(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藝術旅店 Abeyuka. (阿部有加)|The Wonderland of Underwater (不思議海世界)(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藝術旅店  吳騏57|海被窩(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藝術旅店 吳騏57|海被窩(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藝術旅店  峇岦嵐偲・旮札涅蘫|蔚藍之森(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藝術旅店 峇岦嵐偲・旮札涅蘫|蔚藍之森(圖片提供:原物創意)

2024 屏東落山風藝術季
展出時間|2024.12.20-2025.03.2 
五大展區|看海美術館、村落展區、街道展區、沙灘展區、藝術旅店(長灘、紅柴居)
導航地址|屏東縣車城鄉海口路1-12號
室內展館|10:00-18:00
戶外亮燈|17:00-20:00
更多詳情,可至藝術季官網查詢

資料提供|原物創意、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