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帶逛】拍立得攝影展《一拍即影》!9大主題集結隨拍隨得的詩意、尺度可大可小的藝術實驗

台北師大美術館《一拍即影》拍立得攝影展

拍立得「即時成像」的魔法,讓找畫面、按快門至相片到手,只需短短一分鐘就能實現。

我們熟悉的拍立得相片,是雙邊不超過10公分的精巧成像、是日常生活的顯影;不過,從1930年代Polaroid(寶麗來公司)開發出這款攝影神器開始,就吸引不少知名攝影師與藝術家將其視為「創作藝術」的工具——他們善用小巧或巨無霸機型的拍立得,試驗底片、顯影劑、移膜技術、相片尺寸等變因,創造令人難忘的藝術,讓人幾乎忘了這是「隨拍隨得」、幾乎不靠後製的影像。

台北師大美術館《一拍即影》拍立得攝影展
Guy Bourdin(蓋伊.伯丁),〈查爾斯.佐敦,1978年〉,1978,富士超光澤感光相紙輸出。(圖片提供:Guy Bourdin、路易絲.亞歷山大藝廊)

攝影迷必看!難得以「拍立得」為主角的影像大展

即日起至67日於台北師大美術館展出的《一拍即影:拍立得國際名家攝影大展》,透過9大主題包裹300多件拍立得藝術創作,集結多位藝術與攝影大師如Andy Warhol(安迪・沃荷)、Ansel Adams(安塞爾・亞當斯)、André Kertész(安德烈・柯提茲)等的教科書等級之作,以及眾多腦洞大開的實驗影像,尺度從小巧到令人意想不到的20 x 24英吋(50.8 x 61公分),讓人看見拍立得不只貼近日常、還能創造大片的多變魅力。

台北師大美術館《一拍即影》拍立得攝影展
《一拍即影》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師大美術館)

《一拍即影:拍立得國際名家攝影大展》夢幻陣容

Andy Warhol(安迪・沃荷)、Ansel Adams(安塞爾・亞當斯)、André Kertész(安德烈・柯提茲)、Guy Bourdin(蓋伊・伯丁)、Chuck Close (查克・克洛斯)、Ellen Carey(艾倫・凱莉)、Lucas Samaras(盧卡斯・薩馬拉斯)、Peter Beard(彼得・比爾德)、Robert Mapplethorpe(羅伯特・梅普爾索普)、William Wegman(威廉・韋格曼)、柴田敏雄、森本洋充等歐美與日本知名創作者。

9大主題呈現拍立得的創作可能

《一拍即影》由師大美術館、美國攝影展覽激進會、麻省理工學院博物館聯合製作。佔據三個樓層的展場,透過9大主題梳理拍立得的不同特質,以及攝影師運用它的各種方式——比如「築構」聚焦於取景與構圖的巧思;「劇場」強調影像的表現張力;「觀察」凸顯掌鏡人對周遭環境的敏銳,因此才能夠在瞬時間捕捉城市、自然風景中稍縱即逝的美好。

台北師大美術館《一拍即影》拍立得攝影展
《一拍即影》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師大美術館)

《一拍即影》展區9大主題

「觀察」、「築構」、「探問」、「印象」、「表現」、「劇場」、「陳設」、「沈思」、「速度/洞察力/即時成像/即逝/創新」。

亮點01/巨無霸機型拍出的超大拍立得

本次必看亮點包含多幅平常難以見到的20 x 24 英吋(50.8 x 61 公分)巨幅相片,這些作品並非用小張拍立得拼接、也不是將底片放大沖洗而成,而是出自Polaroid最巨大的同尺寸相機。這款將近150公分高、重達上百公斤的巨無霸機型,只存在於Polaroid位在紐約、麻州等地的工作室,只有受品牌邀請的藝術家才能使用。

台北師大美術館《一拍即影》拍立得攝影展
《一拍即影》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師大美術館)

✹「拉」出相紙上的色塊|Ellen Carey

美國藝術家Ellen Carey(艾倫・凱莉)就是受邀者之一,利用巨無霸拍立得創作出《拉》(CMY)一作。她刻意在定影前拉出相紙,任由顯影劑漫流其上,製造出上半部青藍、桃紅、銘黃,下半部全黑的4個色塊,還留有被暱稱為「鬱金香」的齒輪壓痕。這幅影像體現了被藝術家稱為「零度攝影」(​​Photography Degree Zero)的創作風格,它抽象、大膽,不指涉具體的地域、人物或物件,反而給人一種純粹、超然的藝術感知。

台北師大美術館《一拍即影》拍立得攝影展
Ellen Carey(艾倫.凱莉),〈CMY〉,1997,拍立得20x24 Polacolor彩色複合媒材,210.8 x 167.6公分。(圖片提供:Ellen Carey、Jayne H. Baum、Baum、M+B)

以繪畫「再製」拍立得|Chuck Close

展場中一張美國前國務卿Hillary Clinton(希拉蕊・柯林頓)的巨大肖像,出自已逝藝術家Chuck Close(查克・克洛斯),他以巨幅網點肖像畫聞名,生前常以20 x 24英吋相機拍攝人像,再於成像後的相紙畫上網格,作為後續繪畫的參考。與希拉蕊肖像比鄰的正是攝影師本人的「自拍」。

台北師大美術館《一拍即影》拍立得攝影展
Chuck Close於《一拍即影》展出作品。(圖片提供:師大美術館)

亮點02/大師也愛拍立得

Polaroid靈魂人物鏡頭下的美西絕景|Ansel Adams

穿行展廳之間,好萊塢驚悚片大師Hitchcock(希區考克)、喜劇天王Jim Carrey(金凱瑞)的身影驚喜映入眼簾;而掌鏡人中,也不乏名留攝影史的大師級人物,當中最具代表性、也與寶麗來連結最深的一位,莫過於已故風景攝影師Ansel Adams(安塞爾・亞當斯)了。

台北師大美術館《一拍即影》拍立得攝影展
左:Andy Warhol,〈Self-Portrait (Fright Wig)〉,1986/右:Timothy White這張照片彷彿金凱瑞的影子,手持著本尊剛被拍下的拍立得。(圖片提供:師大來源,照片來自寶麗來典藏)

打從1948Polaroid推出首款拍立得後不久,Ansel Adams便應創辦人之邀擔任顧問,一路做了35年直到離世。這段期間,他不只協助品牌打下典藏基礎、提供專業的產品測試意見,也持續親自使用拍立得創作。這次我們可以在《一拍即影》看見Ansel Adams用拍立得捕捉的優勝美地半圓丘、瀑布,這是他最廣為人知的拍攝對象。

台北師大美術館《一拍即影》拍立得攝影展
Ansel Adams,〈Yosemite〉,1955,拍立得42型PolaPan 4x5 膠卷 ,8.3 x 10.8公分。(圖片提供:師大美術館;作品出自寶麗來典藏)
台北師大美術館《一拍即影》拍立得攝影展
Ansel Adams〈Thunderstorm, Yosemite Valley〉,(圖片來源:The Ansel Adams Gallery)

獨特構圖玩轉光影|André Kertész

展覽現場的靜物照比起人像、風景也毫不遜色,當中最珍貴的是匈牙利攝影師André Kertész(安德烈・柯提茲)因思念已逝的妻子而用拍立得創作的影像。攝影記者出身的Kertész,以俯瞰、斜角等前衛構圖,為20世紀上半新聞攝影帶來新穎視角,深深啟發Bresson(布列松)、Robert Capa(羅伯特・卡帕)等新聞攝影大師。

台北師大美術館《一拍即影》拍立得攝影展
André Kertész〈Beauborg, Paris〉,1977。(圖片來源:Holden Luntz Gallery © André Kertész)

本次展出之作也看得見他獨特的取景視角——結婚40年的妻子離世後的幾年之間,他以SX-70相機在紐約公寓裡拍下日常即景,相紙中可見心形玻璃、半身人像等物件隨性擱在窗台上,光和影交織、嬉遊於其間,構圖簡潔、韻味綿長,傾訴著對愛妻的惦念之情。

台北師大美術館《一拍即影》拍立得攝影展
André Kertész,〈1979年8月13日〉,1979,拍立得SX-70底片,10.7 x 8.8公分。(圖片提供:André Kertész、Stephen Bulger)

狗狗與故障成就的美好意外|William Wegman

透過一系列以「狗」為主角的影像聞名於世的美國攝影師William Wegman(威廉・韋格曼),這次也帶來最具標誌性的「威瑪犬擬人」作品,只不過畫風與平時不大一樣,因為創作過程中遇上了「意外」。

台北師大美術館《一拍即影》拍立得攝影展
(圖片來源:PBS © William Wegman)

拍立得相紙上,3隻家犬頭戴著部落面具、端坐著看向鏡頭,不過畫面卻只出現狗兒的上半身,讓人好奇為何留白?原因其實很單純——顯影劑由上而下擴散時,不知為何突然停止流動,最終只留下我們所看見的紅色區塊。因為顯影區域的形狀像是盾牌,Wegman索性將作品取名為《盾》(Shield),紀錄下這場有趣的意外。

台北師大美術館《一拍即影》拍立得攝影展
右為William Wegman作品《盾》(Shield)。(圖片提供:師大美術館)

亮點03/加熱、撕扯、刮擦等拍立得藝術實驗

對鬼點子特別多的藝術家們來說,拍立得不僅僅是紀錄實像的畫布,也是畫筆,是顏料,是創作的道具,更可以是創作的本身。他們從成像後的著色、書寫、剪裁、拼貼、即時翻拍,到干預顯影時的加熱、撕扯、刮擦,甚至結合藍曬、鉑鈀等古老印相工藝(如森本洋充),讓拍立得在想像力催化下,已然超越了日常紀錄、廣告試拍的用途,幻化為創造力及實驗精神的載體,讓人大開眼界。

台北師大美術館《一拍即影》拍立得攝影展
《一拍即影》現場展品。(圖片提供:師大美術館)

塗鴉血字|Peter Beard

曾為《Vogue》等雜誌掌鏡的知名時尚攝影師Peter Beard(彼得・比爾德),將拍立得視為「私密日記本」,在相紙標誌性的白色邊框上塗鴉,甚至不惜以血為墨,彷彿要將自我的生命力與記憶一併封存。

台北師大美術館《一拍即影》拍立得攝影展
(圖片來源:Peter Beard official Instagram)

加溫為曖昧|Lucas Samaras

美籍希臘裔攝影師Lucas Samaras(盧卡斯・薩馬拉斯)則刻意塗抹、加熱顯影劑乾燥前的拍立得,讓相片中的顏彩混融,只留下特定的身體部位清晰可辨,形成一張又一張充滿藝術感的「非常自拍」。

台北師大美術館《一拍即影》拍立得攝影展
Lucas Samaras〈Photo-Transformation〉。(圖片來源:THE MET © Lucas Samaras)

亮點04/拍立得上市前珍貴試拍照、古典相機集結

藝術家能夠拿起拍立得,任想像馳騁、顯影於或大或小的相紙上,追根究底必須歸功於Polaroid開創的技術,因此《一拍即影》特別展出上百件古典相機、研發檔案、模型、試拍照等,揭開其70年來鮮為人知的進化軌跡。

台北師大美術館《一拍即影》拍立得攝影展
《一拍即影》展出各個年代的拍立得模型與相機。(圖片提供:師大美術館)

敘事從1945年拍立得上市前的數十張「試拍照」為起點,由影像中的Polaroid創辦人Edwin Land(艾德溫・蘭德)與啟發他踏上「即時成像攝影」研發之路的女兒,作為品牌故事的序言。

台北師大美術館《一拍即影》拍立得攝影展
左:拍立得上市前的測試照/右:寶麗來SX-70相機。(攝影:izzie pang)

接著最令人心動的就是早年的拍立得相機!有別於現在的拍立得為求方便帶出門,而以塑膠等輕量材質製成,上世紀的機型外觀多以金屬、皮革拼接,有著別樣的美感。當中又以1972年問世的「SX-70」最為迷人,它不光有顏值,更是史上第一款折疊式的即時單鏡反光相機,乘載著創辦人Edwin Land研發將近20年、只為做出心中理想相機的心血。

另外,因Andy Warhol(安迪・沃荷)愛用而紅透半邊天的「Big Shot」、千禧年時由Britney Spears(小甜甜布蘭妮)代言的少女愛用款「I-Zone」也都在場。

台北師大美術館《一拍即影》拍立得攝影展
《一拍即影》展出各個年代的拍立得模型與相機。(圖片提供:師大美術館)

科技與藝術合作的結果

Edwin Land曾說,「我認為自己首先是個藝術家,對愛、感情、分享以及讓美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都很感興趣。」一語點破寶麗來除了以精良、平價的消費型拍立得風靡全球外,更與攝影和藝術圈維繫著互惠、共好的夥伴關係,甚至發展出「藝術家支持計畫」,以免費產品和展出機會,交換創作者的使用反饋及拍立得創作。這次《一拍即影》展出的大師作品正是源自此計畫數十年來的積累。

台北師大美術館《一拍即影》拍立得攝影展
(圖片提供:師大美術館)

技術流傳於世,曾經色彩卻難以再現

曾經風光的Polaroid,在2008年不敵數位相機浪潮而宣告破產,象徵著一個時代的結束。雖然拍立得現在依舊流行,但因Polaroid改由荷蘭公司經營,礙於歐洲法規對顯影藥劑相關成份的限制,許多曾在美國時期產品使用的原料目前無法再用,這或多或少影響了拍立得成像的顏色、對比度、飽和度等,也就是說,舊日的色彩已難以被真實復刻,過去就是過去了。

台北師大美術館《一拍即影》拍立得攝影展
大衛.萊文薩爾,〈無題,出自《摩登羅曼史》系列〉,1983-1985,拍立得SX-70底片,10.7 x 8.8公分。(圖片提供:大衛.萊文薩爾)

文章最後,想特別介紹一幅不仔細瞧只會看見一片黑漆、認真看卻會被感動的作品,它出自Polaroid老家——美國麻州——當地攝影師之手。Polaroid破產後,總部人去樓空、招牌被故意塗黑,讓常路過這的攝影師S. B. Walker看了失落惆悵,想做點什麼為大樓、也為Polaroid留下紀錄;於是某天他帶著梯子來到這,上上下下爬梯將Polaroid招牌一格一格地拍下,最後串連成一幅長型黑白影像。畫風看似頹敗慘淡的相片,其實紀錄了攝影界閃閃發光的一代傳奇,也讓人領悟即便品牌易主、總部建築失色,只要攝影仍然存在,總會有人不忘以拍立得顯影生活、實驗藝術。

台北師大美術館《一拍即影》拍立得攝影展
S. B. Walker,〈被塗黑的寶麗來標誌,麻州沃爾瑟姆市寶麗來公司總部, 2011年〉,2011,以拍立得55型正/負4x5底片進行數位列印。(圖片提供:Janet Borden, Inc.)

《一拍即影:拍立得國際名家攝影大展》

時間|即日起至2024年6月7日(五)

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館(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29號)

票價|全票250元

 

師大美術館將在5月份推出「一拍即 IN」系列活動,除了有專家導覽、拍立得走讀街拍、Polaroid快閃店之外,還有非常值得參與的拍立得刮片、移膜工作坊,從中體驗《一拍即影》參展藝術家創作與實驗的過程。詳情請至官方頁面查詢。

南韓藝術家Haydonna台北個展「Gentle Souls」:以愛犬為靈感,捕捉⽇常⽣活中的柔軟時刻

南韓藝術家Haydonna台北個展「Gentle Souls」:以愛犬為靈感,捕捉⽇常⽣活中的柔軟時刻

在現代繁忙與喧囂的⽣活中,我們往往忽略了那些微⼩卻珍貴的瞬間,Contemporary by U畫廊將於2024年年末帶給觀眾⼀個嶄新的展覽 ——「Gentle Souls」。Haydonna 的作品以其愛⽝為靈感,從低視⾓探索寵物眼中的純粹世界,透過簡約⽽多巴胺的⾊彩,捕捉⽇常⽣活中的柔軟時刻。本次展間彷若「家」的延伸,丹麥家具品牌 HAYTaiwan 的家具點綴其間,將藝術與⽣活緊密結合,邀請觀者沉浸於⽣活的純真與美好。

Haydonna Shade of Love 2021(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Haydonna Shade of Love 2021(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Haydonna The Show 2023(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Haydonna The Show 2023(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此次展出多元作品中經常出現稱為「Shadow Friend」的⿊⾊動物形象,它既是狗狗的影⼦,也是作者⾃我倒影的象徵,表達出與愛⽝間深刻的情感羈絆。Haydonna 採⽤寵物的低視⾓進⾏創作,並經常幻想若狗狗們能說話,牠們會說些什麼?⼜是如何看待這個世界? Haydonna 曾說:「我時常將牠們描繪得更⼤,或賦予牠們⼈類特徵。這是我在藝術世界中將牠們當作夥伴的⽅式。」透過擬⼈化⼿法,訴說著⾃⼰想像中的故事,在畫作中留下屬於寵物的真摯情感。

Haydonna Transparent Mind 2023(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Haydonna Transparent Mind 2023(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Haydonna Sunday Afternoon 2021(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Haydonna Sunday Afternoon 2021(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們將原本沒有實質意義的事物賦予意義,⼜或是表⾯看似有意義的事物其實空洞無實。」Haydonna 在展出的作品之中不僅捕捉了⼈與寵物之間純真⽽深厚的情感連結,也引發觀者反思此社會現象。這些作品回歸到⼈事物的本質,讓⼈從動物真誠的視⾓體驗,進⽽引導我們思考簡單⽣活的價值,並喚起對這些珍貴瞬間的感知與視。

Haydonna Picnic 2024(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Haydonna Picnic 2024(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HAYDONNA 遇上 HAY Taiwan

此次展間以「家」的意象為主題,每個區域代表不同的⽣活痕跡:與寵物依偎的沙發上、午後⽇光浴的⾓落,⼜或是能沈浸閱讀的個⼈空間,透過視覺、聽覺、和嗅覺喚起觀者在⽇常中不經意忽略的⼩確幸。展間的佈置品及家具來⾃近期廣受關注的丹麥家具品牌 HAY Taiwan。產品強調實⽤性與藝術性,不僅展現北歐簡約美學,還融入了當代設計風格,這些元素與 Haydonna 的極簡構圖及⼤膽⽤⾊相呼應,實現藝術與⽣活的融合。

Haydonna We Are All Connected (Series 2) 2023(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Haydonna We Are All Connected (Series 2) 2023(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Haydonna Simple Thoughts 2022(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Haydonna Simple Thoughts 2022(圖片提供: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親⾝體驗北歐和南韓當代美學帶來的「⽇常之美」

在「Gentle Souls」展覽中,Contemporary by U 為觀眾呈現南韓藝術家 Haydonna 與 HAY Taiwan 的美學對話,讓 Haydonna 的藝術作品在⽇常⽣活場景中展現出獨特的魅⼒。觀得以深刻體驗藝術如何提升⽣活質,並對抗現代繁忙⽣活所帶來的壓⼒,體現「簡單美好」的理念。

本次展覽中,藝術家 Haydonna 的全部作品和展間的 HAY Taiwan 家具皆有販售。同時,我們與藝術家聯名推出多款展覽限定的⽂創商品,如磁鐵、打火機、⾺克杯、領⼱等等,以及多樣 HAY Taiwan 的相關商品包括「Weekend」托特包、今年四⽉推出的「HAY DOGS」系列商品,該系列包含寵物領⼱、繩結玩具和寵物牽繩等,讓⼤家可以同時收藏 Haydonna 和 Hay Taiwan 的⼩物。

藝術家 Haydonna 個展「Gentle Souls」,將於 2024 年 11 ⽉ 16 ⽇ ⾄ 2025 年 2 ⽉ 9 ⽇於 Contemporary by U藝廊展出,我們將引領⼤家拾那份樸實⽽迷⼈的⽇常,同時展覽期間的每週⽇為寵物⽇,誠摯邀請⼤家攜伴寵物前來觀展,進⾏⼀場純淨靈魂的交流。

展覽⽇期| 2024 年 11 ⽉ 16 ⽇ ⾄ 2025 年 2 ⽉ 9 ⽇

展覽時間| 週⼀⾄週五:10:30-19:00

週⽇⾄週六:09:00-19:00

展覽地點| 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展覽地址| 台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四段553巷42-1號

開幕茶會| 2024 年 11 ⽉ 15 ⽇ 14:00

購票資訊

購票⽅式| ACCUPASS和現場購票

票價| 新台幣 150 元(⾨票可折抵 100 元⽂創商品)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向更好的新北市說聲嗨! HELLO DESIGN以設計產生擾動,讓這座城市更加宜居

新北市設計中心延續「2023台灣設計展」累積的豐碩設計能量,以設計思維導入城市治理,不僅成為創意美學的發散地,更扮演著協作、培力、跨部門交流的重要角色,與政府各單位、設計團隊以及民眾們一起探討如何透過設計應對現代城市面臨的各種挑戰。2024「新北市設計週」,以平易近人「HELLO DESIGN 嗨設計」為題,如同主視覺中不斷變化的線條,和長出雙腳大步向前邁進的「HELLO」,期望大眾能跟隨著「設計」的腳步,一起探索新北的不同樣貌,在這座城市裡認識新的人、新的氣味、新的自己與重新發現更好的新北。

新北市設計中心
再生材質魔法師之稱的「re.O」團隊,展示再生材料成果。
新北市設計中心
展場內設有民眾留言區,邀請市民一起分享。

跟著設計路徑,看到更多面向的新北

以設計中心作為「城市企劃室」的四大任務為核心——城市再造、品牌進化、設計資料庫、Project 365 計畫,展示出近年新北市各項設計案例。展覽中可以看到全台首創的鋼筋自行車道——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時空暗線」,改建設計既保留鐵道歷史,並為了保護當地生態,以人工施工、生態友善的方式完成建造。設計中心與「非常態空間製作所」合作,提出以永續為核心的改造方案,將板橋國光圖書館閱覽室原先單一的閱讀空間打造為涵蓋學習、交流與實踐的多功能公共空間;設計中心也與「好氏研究室」聯手,為十三行博物館設計融合了現代簡約與史前文物有機特質的餐飲空間,為博物館注入新活力。

新北市設計中心
新北市設計中心
全台首創的鋼筋自行車道_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時空暗線」,以人工施工、生態友善的方式完成建造。

永續共好的信念,在地職人與土地的對話

想像如果要「打包」一份新北作為贈禮,應該包含哪些元素、物件甚至是氣味?在「品牌進化」區,設計中心規劃出「新北禮.山林」,以綠色、療癒、永續為選品方向,攜手在地職人與設計品牌合作一系列療癒產品,傳遞新北山林的美麗與富饒,也回應與土地永續共好的信念——有來自三峽的「眠腦」,精萃台灣本土植物,製作出能舒緩壓力的日常清潔產品;還有瑞芳山城的青草店「野事」,透過草本按摩藥草球,將新北山林中的草藥轉化為身體的舒緩工具;新莊經營超過半甲子的「登義」參藥行,將過去的百草藥櫃、熬煮補品等傳統,轉化為符合現代生活需求的中藥漢方茶包。    

新北市設計中心
新北禮以「山林」為題,選品在地品牌三峽的「眠腦」、瑞芳的「野事」及新莊的「登義」,呈現新北山林的內涵與療癒能量。

一起參與城市變革,從這裡開始

Project 365 計畫」則透過地方踏查、議題式工作坊、實驗性方案的落定,導入社會設計概念進行城市政策實驗,如與新北市社會局的合作,為行動不便的長者提供了多樣化藝術接觸途徑的「藝術出走」和「打開博物館」等方案,將藝術育療擴展至長照機構,期望能進一步提升高齡者的文化參與感,並促進其身心健康。

新北市設計中心
展覽限定的「嗨桑茶屋」,提供輕鬆的交流空間,邀請市民們一同分享和討論設計如何影響未來城市的發展。

無論是公共空間改造、改善使用者體驗,還是針對高齡化社會的設計方案,這些案例都充分展現出「設計」如何從一個小小的構想轉化為具體的城市變革,讓新北市變得更加宜居、更友善!展場內還設有超過千冊設計選書城市設計案例的「設計資料庫」展覽限定的「嗨桑茶屋」,提供輕鬆的交流空間,邀請市民們一同分享和討論設計如何影響未來城市的發展,並鼓勵更多人參與其中,共同打造一個更具創意、更包容的新北市!

即日起至12/6前,開放周間預約參觀

Web | https://is.gd/jSiZvZ

FB | https://is.gd/mgEvia

文字 | 黃阡卉、圖片提供 | 新北市設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