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平面設計師,泰國設計雙人組Studio150兩位創辦人皆是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成員,不斷繳出一件件大膽且訊息清晰的作品。但他們更想做的是「主動」的平面設計師,投入獨立出版並共同創辦曼谷藝術書展(BANGKOK ART BOOK FAIR),用職涯質疑和拓展設計師在社會中的角色。
Studio150由Piyakorn Chaiverapundech和Pat Laddaphan共同創立,兩人相識的起點始於大學。同樣就讀朱拉隆功大學美術與應用藝術學院,Piyakorn主修版畫、Pat攻讀平面設計,從求學到畢業後各自成為平面設計師,都經常交流作品、創作過程、概念和技術。2015年,一檔展覽設計案找上門,促使了兩人合作進而成立工作室。至於「150」的名字其實無任何含義,他們笑說,純粹是在籌備曼谷藝術書展時,使用本名實在太長且容易混淆,決定隨機找一個數字命名。
字體設計與概念融合
至今和泰國創意設計中心、音樂平台Fungjai、產品設計工作室THINKK Studio等合作,Studio150的作品有著強烈且一致的作者氣質。不禁好奇他們是風格契合還是經過磨合?「我們看待和回應專案的方式非常一致,聽完客戶簡報後,多數情況下,我們想到的畫面和可能性是一樣的。」不過細究經驗和技巧,兩人各有不同。Pat小時候每年總期待拿到爸爸工作的石油公司年報,翻著這本「和其他常見印刷品很不一樣」的書,在最後的版權頁看到了「平面設計師」這幾個字,從此便成為了她的職業嚮往。Piyakorn自小喜愛鮮豔顏色和精緻印刷的材料,會把糖果包裝、零食標章和卡片小心翼翼收藏在畫冊,對設計的興趣也就在潛意識中養成。
兩人也都有國外留學經歷。Pat在荷蘭恩荷芬設計學院(Design Academy Eindhoven)念資訊設計(Information Design),熱愛字體設計的Piyakorn則赴布拉格建築藝術暨設計學院(UMPRUM)學習,因捷克在字體設計有著獨特且深厚的文化。而字體設計確實是Studio150擅長的手法,但他們的字體並非只是好看,更能與概念或訊息結合。
2021年,泰國年度家居設計新秀獎Design PLANT的展覽以《Domestic》為題,在疫情下聚焦泰國國內自身;Studio150便為「Domestic」設計訂製字體,在不同載體上可調整寬度、高度、對比度或厚度,以字體「多元調整」的特性,回應疫情下資源匱乏的另一種可能。
第12屆挪威當代藝術雙年展《MOMENTUM 12:Together as to gather》,Studio150與Gudskul、Post.Festival合作視覺識別。然而必須具備「統一性」的識別,交由不同背景的創作者們設計,實則是個挑戰。為此Studio150設計了一套「系統」,在既定網格下開放大家以數字「12」做創作,也回應了《Together as to gather》齊聚眾人的策展主題。除了以各種圖像詮釋12,他們很喜歡一張由兩個人影產生的「數字12陰影」。這個點子來自策展團隊成員,對方曾認為「這不是設計」而猶豫是否要提出,但他們認為正是這樣的多元觀點才使得展覽獨特。
思考設計之於社會,發起教育平台與藝術書展
思考設計之於社會,發起教育平台與藝術書展除了從事平面設計,Studio150也自2016年發起「The Rambutan」計畫。契機源於Piyakorn的碩士論文,當初他對泰國平面設計的有限角色提出質疑,調查泰國平面設計歷史後,發現平面設計和廣告經常被連結在一起,導致了其以商業為主軸的教育和論述,在概念與美學上被限縮為工具,而非個人表達。他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是從更早的階段著手,因此他們將The Rambutan作為教育平台,透過工作坊、大學講座、專案合作、書籍出版等途徑和學生交流。
「在我們作為學生或平面設計師的早期職涯中,從未想過『主動性』這個詞。」他們說,因為國外求學的經驗,才進而擴大了設計師在社會扮演的角色與視野。延續The Rambutan的主動能量,他們在2016年與泰國國家級藝術家Chavalit Soemprungsuk合作出版數位作品集《WHETHER IT IS ART OR NOT》,這也是Studio150首本獨立出版。不料在通路上架遇到困難,讓他們意識到主流連鎖書店和獨立出版商的鴻溝,為解決此問題,他們在考察各國藝術書展後,向BANGKOK CITYCITY GALLERY提出舉辦曼谷藝術書展的計畫並獲支持,於2017年啟動首屆至今。
之所以選擇「書」為媒介,Studio150說,「書是一種親民的媒介,它能被普遍理解,人們不會害怕與它互動,而且價格可負擔得起,這種易於接觸的特質使它成為表達思想的理想媒介。」每年舉辦的曼谷藝術書展都有不同主題,但並非用來選擇參展者或出版品,而是要傳達當年策展理念。以2023年主題《本土社群》(Homegrown Community)為例,Studio150解釋,「本土」可以根據不同情境來解讀,關注範圍不限於泰國,而是考量到全球藝術書展社群,因此也邀請印尼藝術團體Gudskul、南韓獨立書店The Book Society參與對談。
顯微鏡的微觀新世界
在穩定產出商業案的同時,Studio150也持續推出創作案,例如經常出現的「日曆」。他們認為日曆和書有著類似的媒介特性,本身具有清楚功能,又允許自由創作。2024年推出的「ORDINARY LIFE NAVIGATOR 2024 CALENDAR」,延伸自Piyakorn的個人藝術計畫,旨在質疑人們因繁忙工作忽視了日常例行活動,大至自我關懷、小至微笑等簡單行為。他便在日曆呈現了每個日常活動的推薦時間,傳達快樂健康的普通生活理念。
有趣的是,Studio150除了Piyakorn和Pat,還有一群來自泰國、法國、英國、韓國、荷蘭等的國際實習生。「這是我們與新鮮思想的人建立聯繫的方式之一,我們尋找的是可以交流的人,不僅僅是以『實習生』來協助工作。」他們私底下也經常參觀藝術展覽和博物館,特別喜愛新媒體藝術展,進而影響了他們不斷嘗試新工具和程序來創造設計,例如使用3D軟體製作出複雜排版。Studio150透露最近買了一台顯微鏡,「它展示了一個未曾見過的微小細節新世界,這些渺小事物竟隱藏著如此多的美麗。這樣的新視角擴展了我們的創造力,推動我們更深入地探究世界。」其實不僅是發起活動,在平面設計的純粹領域,Studio150也一直在主動提問與探索。
Studio150
2015年由Piyakorn Chaiverapundech和Pat Laddaphan創立,位於曼谷。Studio150相信無論媒介為何,平面設計都是實踐各計畫的主要途徑。他們在平面設計與當代藝術之間創作,以觀察、跨學科研究、策展和敘事為工作方法,創作領域包括設計物件、新媒體、公共項目、出版物、展覽和委託製作。2017年起與BANGKOK CITYCITY GALLERY共同創辦曼谷藝術書展。2019年兩位共同創辦人皆成為AGI會員。IG:studio150bkk
文|張以潔 圖片提供|Studio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