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甲美術館特展《浪濤之下亦有皇都》即日起至6月30日登場,聚焦台日糖業發展、戰時記憶及現代化史,串起虎尾與門司兩座市鎮,並以台灣傳統布袋戲與日本傳統藝術「淨瑠璃」呈現,透過操偶師與偶之間的互動,思考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關係與歷史。
兩件影像作品追溯台日現代化記憶
《浪濤之下亦有皇都》為藝術家許家維、張碩尹、鄭先喻自2020年起共同推動的計畫,聚焦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時期的製糖產業發展,並以當代影像創作、台灣與日本兩地傳統偶戲表演等,追溯台日之間的歷史與現代化記憶,藉此思考殖民者與被殖民者、操縱者與被操縱者的複雜關係。
橫跨藝術家、導演及策展人等多領域的許家維,其作品融合了當代藝術與電影語彙,特別著力於影像創作背後的行動性,並連結正史未記載的人事物;擅於創造戲劇性作品與沉浸性裝置的張碩尹,藉由科學和生物知識探索個人、科技及社會的關係,凸顯當代社會的不同層次;身兼藝術家與軟體開發者的鄭先喻,創作則結合電子設備的實驗性生物力學裝置,聚焦人類行為、情感、軟體與機械之間的關係,並透過幽默的方式表達出他對社會與環境的獨特觀點。
本次於鳳甲美術館的展覽,依序為觀眾放映計畫中的《等晶播種》和《浪濤之下亦有皇都》兩件作品。
《等晶播種》:以糖業為中心的歷史轉譯
1909年,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在虎尾興建糖廠,進而帶動虎尾市鎮的繁榮。然而,虎尾亦在二戰期間作為神風特攻隊飛機場的基地,因此成為美軍攻擊目標;太平洋戰爭尾聲時,虎尾糖廠開始生產高濃度酒精供給戰時所需。《等晶播種》藉由音樂家於糖廠的演奏、台灣傳統布袋戲演繹皇民化戲碼《鞍馬天狗》,描繪虎尾圍繞糖業而生的現代化記憶。
《浪濤之下亦有皇都》:日本古典文學與傳統藝術交織
日本福岡縣北九州市的「門司」曾為大日本製糖糖廠所在地,而門司港不僅位在當時運輸台製粗糖至日本的海運航線上,亦是外國船舶前往神戶和橫濱途中必經的停靠港,是日本首要的國際港口之一。
《浪濤之下亦有皇都》源於日本古典文學《平家物語》中的〈幼帝投海〉章節,敘述平安時代末期陷入絕境的平時子抱著幼帝安德天皇投海自盡,並安慰他「浪濤之下亦有皇都」,而壇之浦戰場即位在門司對岸,隔著關門海峽相望。本作以日本傳統藝術「淨瑠璃」回望門司及門司港的戰爭與現代化記憶,並於展覽中透過影像裝置呈現。
【 浪濤之下亦有皇都 】
展期|2024年5月4日至6月30日
時間|週二至週日10:30–17:30,周一休館
地點|鳳甲美術館(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166號11樓)
參觀方式|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