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LOEWE工藝獎4件亮點作品!可自由拼組的樂高咖啡桌、如3D列印的手工陶瓷雕塑等

2024 LOEWE工藝獎4件亮點作品

致力挖掘全球新銳工藝家的「LOEWE Craft Prize」(LOEWE 工藝獎),宣布2024年首獎由墨西哥工藝家Andrés Anza陶瓷雕塑《I only know what I have seen》拿下,其遊走於古今、虛實邊緣的形貌反映出這個時代的文化樣貌,因而獲得評審團青睞。隨之公布的還有3位優異獎得主,分別為emmanuel boos的瓷磚咖啡桌、朝井美樹(Miki Asai)的漆器戒環,以及金熙燦(Heechan Kim)結合造船技術打造的雕塑。本篇帶你深入認識。

2024 LOEWE工藝獎4件亮點作品
2024 LOEWE Craft Prize巴黎東京宮展覽現場。(圖片提供:LOEWE)

Andrés Anza|以上萬陶瓷尖刺構築「意識的紀念碑」

這件與人同高的陶瓷雕塑,有著如3D列印作品般的數位感外觀,但它並非出自機器,而是由Andrés Anza以耐火黏土(fire clay)手工打造而成。他先是將5個迷你的陶瓷零件組成「尖刺」狀,再一步步將上萬個小陶瓷尖刺建構成人體大小的雕塑。

2024 LOEWE工藝獎4件亮點作品
Andrés Anza《I only know what I have seen》。(圖片提供:LOEWE)

《I only know what I have seen》既具象、又抽象的曖昧形態,兼具考古感與後數位美學,巧妙呼應了現下遊走於虛實之間、既面向未來又渴望回到過去的文化場景。一道道手工紋理,記載了材料與Andrés Anza交流的過程,最終堆砌成一座高大的「意識紀念碑」。

2024 LOEWE工藝獎4件亮點作品
Andrés Anza《I only know what I have seen》創作過程紀錄。(圖片提供:LOEWE)

emmanuel boos|樂高積木般的瓷磚咖啡桌,為家具注入互動樂趣

法國陶藝家emmanuel boos這次也施展拿手好戲,帶來一張充滿「矛盾趣味」的陶瓷咖啡桌《Comme un lego》。這張桌子被取名為「像樂高一樣」,形式上也真如樂高積木!

2024 LOEWE工藝獎4件亮點作品
emmanuel boos《Comme un lego》。(圖片提供:LOEWE)

emmanuel boos利用石膏模具手工打造98個呈現漂亮深棕色澤的空心瓷磚,再將它們分層疊上結構更穩固的陶瓷底座上,瓷磚之間不需要任何膠、只靠拼組就能固定到位。更有趣的是,這些瓷磚就像是一塊塊大型積木,隨時都能單獨從桌面上被取出,為咖啡桌帶來多變的樣貌。

2024 LOEWE工藝獎4件亮點作品
emmanuel boos《Comme un lego》細節。(圖片提供:LOEWE)

評審團認為《Comme un lego》是張非常「調皮」的桌子,其中空心瓷磚的製法精密,組構成桌子的程序充滿紀律,完成後瓷磚卻又和桌子形成穩定、同時脆弱的關係(因為瓷磚隨時可以被取出),令使用上充滿互動的樂趣,也讓家具跳脫靜態擺件的定義。

2024 LOEWE工藝獎4件亮點作品
(圖片提供:LOEWE)

朝井美樹|戒指或雕塑?以漆器、蛋殼鑲嵌賦予珠寶新意

專攻珠寶設計與金工的日本工藝家朝井美樹(Miki Asai),帶來一系列可穿戴的「戒環」,它們可以是工藝雕塑、也可以是為日常穿搭增添亮點的飾品,為當代珠寶注入了新的意義與形式。

2024 LOEWE工藝獎4件亮點作品
朝井美樹《Still Life》系列作品。(圖片提供:LOEWE)

朝井美樹以日本傳統「漆器」的手法創作,先利用木頭包住鏤空紙材,作為環的基底,接著在木頭表面鋪上蛋殼、貝殼與礦物顏料的碎片,創造出鱷魚紋般的紋理。每只環的頂部還配有微型器皿——或以精細的蛋殼鑲嵌包裹、或呈現彩虹色澤的銅綠,古典與夢幻氣息交織,更乘載著極為精細的手工藝。

2024 LOEWE工藝獎4件亮點作品
朝井美樹《Still Life》系列作品與創作過程紀錄。(圖片提供:LOEWE)

金熙燦|結合木工、造船等技術,重現微型生命的形態

從雕塑《#16》不對稱的前後面、不規則的形體和表面的編織紋理,就能看出它是一件複雜的作品。出身韓國的金熙燦(Heechan Kim),結合傳統木材彎曲、造船、木桶製造、編織、皮革工藝與技術,以白蠟木和銅絲為材料,打造出狀似巨大耳蝸的球狀雕塑,它一面渾圓飽滿、另一面如隨時在吸收能量的體腔,就像是微型生命的濃縮。

2024 LOEWE工藝獎4件亮點作品
金熙燦《#16》。(圖片提供:LOEWE)

觀眾的目光得以穿越雕塑內外,看見其結構形態、手工細節,也閱讀金熙燦結合幾何學、建築概念、傳統工藝所創造的藝術語言。

2024 LOEWE工藝獎4件亮點作品
金熙燦《#16》創作過程紀錄。(圖片提供:LOEWE)

巴黎東京宮、線上展間同步開展

攤開2024 LOEWE Craft Prize入選名單,可見多件以有機和生物形態為特徵、極盡利用材料至其極限的工藝品,當中包含許多重新利用與回收的媒材,透過創作者的巧思轉化了生活風景及個人思想,蘊藏著深厚工藝價值及哲思。

2024 LOEWE工藝獎4件亮點作品
2024 LOEWE Craft Prize巴黎東京宮展覽現場。(圖片提供:LOEWE)
2024 LOEWE工藝獎4件亮點作品
2024 LOEWE Craft Prize巴黎東京宮展覽現場。(圖片提供:LOEWE)

想要親眼欣賞30件入選之作,人又正好在巴黎,今天起到2024年6月9日不妨到東京宮(Palais de Tokyo)看展;沒能親臨現場也無妨,可以到LOEWE數位平台「The Room」線上觀展,展間收錄了LOEWE Craft Prize自2016年創立以來的入選工藝品。

2024 LOEWE工藝獎4件亮點作品
2024 LOEWE Craft Prize巴黎東京宮展覽現場。(圖片提供:LOEWE)
2024 LOEWE工藝獎4件亮點作品
2024 LOEWE Craft Prize巴黎東京宮展覽現場。(圖片提供:LOEWE)

2024 LOEWE Craft Prize 評審團

曹敏碩(Minsuk Cho)— 建築師兼2014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金獅獎得主

深澤直人(Naoto Fukasawa)— 設計師兼東京日本民藝館館長

Olivier Gabet — 巴黎羅浮宮博物館藝術部總監

稻崎榮利子(Eriko Inazaki) — 2023年LOEWE工藝獎得主

Sheila Loewe — LOEWE基金會總裁

瑪格達琳 奧丹多(Magdalene Odundo)——陶瓷藝術家

王澍 — 建築師兼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

Deyan Sudjic — 評論家兼倫敦設計博物館榮休館長

Abraham Thomas —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現代建築、設計及裝飾藝術部館長

Patricia Urquiola — 建築師兼工業設計師

Anatxu Zabalbeascoa — 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 建築及設計專欄記者

南投工藝設計館《造物星圖》特展!集結23位新世代創作者,描繪當代工藝的群星圖景

南投工藝設計館《造物星圖》特展!集結23位新世代創作者,描繪當代工藝的群星圖景

工藝中心舉辦的台灣工藝青年特展《造物星圖:工藝青年朝向自我實現的職人軌道》,即日起於南投「工藝設計館」開展,展覽集結6大主題、23位工藝青年、53件作品,完整呈現新世代工藝職人的創作樣貌,勾勒出台灣當代工藝群像。

《造物星圖》以宇宙繁星比喻工藝能量

面對台灣工藝人才世代銜接的尷尬期,工藝中心致力透過展覽、競賽、駐村計畫等多元途徑支持新世代創作者,搭起舞台讓在地工藝能量被更多人看見。本次《造物星圖》以「星圖」為隱喻,聚焦青年工藝創作者的多元實踐,並挖掘作品背後的文化意涵與創作者群像,展現他們在技藝與思想上的探索之路,凸顯新世代對未來工藝發展的重要性。

南投工藝設計館《造物星圖》特展!集結23位新世代創作者,描繪當代工藝的群星圖景
《造物星圖:工藝青年朝向自我實現的職人軌道》展覽涵蓋六大主題區、23位工藝青年、53件作品,完整呈現臺灣工藝青年的創作樣貌(圖片提供:工藝中心)

工藝中心主任陳殿禮形容,工藝宇宙如同水面上擴散的漣漪:「每個波紋都是一顆星球,緩緩向外延伸,將自身的能量與引力傳遞到更遙遠的空間。這些星球彼此互相影響,形塑出宇宙的結構與秩序,彷彿一場永不停歇的共振交響曲。」

策展人方敘潔也指出,此次展覽關注的不僅是工藝技藝的傳承,更在於探討當代創作者如何以技藝為媒介,將工藝從「造物」延伸為自我表達與社會回應的工具。工藝青年在科技進步與社會變遷中,將個人特質融入創作、與文化對話,透過創作探索內外平衡,重新定義工藝於現代生活中的角色。

南投工藝設計館《造物星圖》特展!集結23位新世代創作者,描繪當代工藝的群星圖景
小孩畫畫媽媽制器「Those on my shoulder」(圖片提供:工藝中心)

6大展區認識工藝新世代

展覽分為六大主題區域,包括「日常造物照起工」、「開工就是要開市」、「光環自造者」、「人人有功練的多重邊界」、「放光照耀著的恆星」,以及「一座藍海星圖的誕生」,帶領觀眾探索工藝青年如何結合地域文化、創意科技與實驗精神,從日常素材出發,創作出與地方深度聯結的作品,突破傳統技藝。

除了創新思維外,展覽同時亦揭示工藝青年在經濟創新、技藝精進與社會責任上的多面實踐,不僅以多元形式開創個人經濟軌跡,也以作品回應社會需求,推動文化傳承與地方工藝復興。《造物星圖》運用開放視角引領觀眾,從作品出發探索材質、技術與創作背後的故事,見證工藝青年如何透過創作點亮屬於自己的星軌,最終描繪出一幅廣闊且充滿未來可能性的圖景。

⭔ 日常造物照起工

從日常生活出發,本展區聚焦於工藝青年如何透過時間、空間與情感,探索地域環境並運用在地素材,創作出反映地方文化的作品。這些充滿在地情感的創作,不僅展現人與物的深厚連結,也呼應了工藝與日常生活的緊密關係。作品涵蓋以功能性為訴求的實用器物,透過設計反映工藝家對生活需求的細緻觀察,呈現工藝對人類生活的本源意義。

南投工藝設計館《造物星圖》特展!集結23位新世代創作者,描繪當代工藝的群星圖景
「日常造物照起工」展區現場(圖片提供:工藝中心)
南投工藝設計館《造物星圖》特展!集結23位新世代創作者,描繪當代工藝的群星圖景
土星工作室「原土計劃」、里爾家具「泉邊几」、黑色特工隊「留白蒔光」(圖片提供:工藝中心)

⭔ 開工就是要開市

工藝作為志業亦是職業,當代工藝青年在創作之餘,也探索著多元經濟模式。本展區展現他們如何突破框架,利用主題性市集、跨國線上平臺、材料包與手作課程等創新方式直面消費者,更結合藝廊代理與訂製服務,拓展工藝的經濟價值。這些模式不僅推廣工藝文化,也讓工藝青年成為創新經濟的重要力量。

南投工藝設計館《造物星圖》特展!集結23位新世代創作者,描繪當代工藝的群星圖景
「開工就是要開市」展區現場(圖片提供:工藝中心)
南投工藝設計館《造物星圖》特展!集結23位新世代創作者,描繪當代工藝的群星圖景
臍加厝手路金工「迷你職業工具組」、土星工作室「日常漸變」、丁右尉「菱格紋玻璃訂製燈罩」(圖片提供:工藝中心)

⭔ 光環自造者

本展區聚焦工藝青年在技術與身份上的多重角色。創作層面,他們運用科技、數位工具及新型態素材,展現實驗精神與創新力;身份層面,他們透過品牌經營與社群展現個人特質,開拓另一種與社會溝通的介面。這種自我形塑與角色轉換,反映了當代工藝青年的反身性思考與個人化特質。

南投工藝設計館《造物星圖》特展!集結23位新世代創作者,描繪當代工藝的群星圖景
「光環自造者」展區現場(圖片提供:工藝中心)
南投工藝設計館《造物星圖》特展!集結23位新世代創作者,描繪當代工藝的群星圖景
易佑安「群山之島」、王怡方「Corset between Frida & me」、闞凱宇「位元陶」(圖片提供:工藝中心)

⭔ 人人有功練的多重邊界

工藝技藝的精進是工藝青年最核心的要務。當代工藝青年拓展學習管道,從師徒傳承、數位平台到社群自學,跳脫既有學科框架與領域界線。另外,當代工藝青年更積極跨越國界、參與國際交流,也透過異文化的刺激與視角的切換,取得對於當代工藝的新詮釋空間。

南投工藝設計館《造物星圖》特展!集結23位新世代創作者,描繪當代工藝的群星圖景
「人人有功練的多重邊界」展區現場(圖片提供:工藝中心)
南投工藝設計館《造物星圖》特展!集結23位新世代創作者,描繪當代工藝的群星圖景
蔡旻翰「庇護儀軌」、王怡方「茶具組」、里爾家具「熱蘭遮層架」(圖片提供:工藝中心)

⭔ 放光照耀著的恆星

工藝志業如同星體運行,是一場長期的能量積累與釋放;創作者為自己充滿發光能量,也將光芒向外傳遞。展區強調工藝青年以分享技藝和經驗連結後繼者,並透過回應社會議題,賦予工藝更深層的意義。他們的行動不僅強化工藝的社會影響力,也為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南投工藝設計館《造物星圖》特展!集結23位新世代創作者,描繪當代工藝的群星圖景
「放光照耀著的恆星」展區現場(圖片提供:工藝中心)
南投工藝設計館《造物星圖》特展!集結23位新世代創作者,描繪當代工藝的群星圖景
吳其錚「風獅爺系列」、康雅筑「北方資源」(圖片提供:工藝中心)

⭔ 一座藍海星圖的誕生

當代工藝場域因每一位工藝青年自成星軌的開展,撐開一面藍海、打開一片星圖,我們循著星軌,看見屬於當代的工藝新象。本展區藉由藍海星圖意象裝置,呼應這一座藍海星圖的誕生。

南投工藝設計館《造物星圖》特展!集結23位新世代創作者,描繪當代工藝的群星圖景
《造物星圖》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工藝中心)

造物星圖-工藝青年朝向自我實現的職人軌道

展覽日期|2025年1月15日至5月11日
展覽時間|每週二至週日09:00-17:00
展覽地點|工藝設計館(南投縣草屯鎮中正路572號)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日式宿舍群「0km山物所」全面開放!《Woodⁿ 木的N次方》展覽解鎖台灣國產木材的可能性

日式宿舍群「0km山物所」全面開放!《Woodⁿ 木的N次方》展覽解鎖台灣國產木材的可能性

由百年歷史日式町屋活化而成的山系概念園區「0km」全區開放,推出以國產木材為題的《Woodⁿ木的N次方》免費入場展覽,期待透過生活化、易親近的策展敘事,將木材美學以嶄新姿態融入日常。

《Woodⁿ木的N次方》展覽由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主辦,與勤美0km山物所協力合作,並邀集藝術策展團隊孩在Hi!Kidult、空間設計團隊工二建築共同策劃。本展融合設計、木藝與生活,以「研討、製作、體驗、成品」四重維度,探討使用國產材對環境減碳、森林永續、產業傳承的重要性,也藉由生產者說故事的方式,重構臺灣國產材在當代生活中的意義,賦予它重新被看見的可能性。

日式宿舍群「0km山物所」全面開放!《Woodⁿ 木的N次方》展覽解鎖台灣國產木材的可能性
《Woodⁿ 木的N次方》於日式百年宿舍正式開展,展覽免費參觀(圖片提供:勤美0km山物所)

四大展區全面認識國產木材

《Woodⁿ木的N次方》展覽空間位於0km山物所園區的國產材推廣展示館,全區建物為日治時期總督府山林課的宿舍群,展場設計也巧妙運用原有建築結構,將每個房間打造成主題式展間,透過空間傳達木育推廣、職人傳承、木竹美學與國產材優良產品等多元內容,打造一座微型的產業聚落。

日式宿舍群「0km山物所」全面開放!《Woodⁿ 木的N次方》展覽解鎖台灣國產木材的可能性
《Woodⁿ木的N次方》展覽空間位於0km山物所園區的國產材推廣展示館,為日治時期總督府山林課的宿舍群(圖片提供:勤美0km山物所)

#01 木的博物學|趣味生活化的木材知識

展覽以「木的博物學」為起點,孩在Hi!Kidult團隊以深入淺出的博物學轉譯,引領民眾了解永續森林、探索樹木的特性,並認識木材在產業中的多元應用。

日式宿舍群「0km山物所」全面開放!《Woodⁿ 木的N次方》展覽解鎖台灣國產木材的可能性
「木的博物學」以生活化與有趣的方式串起木料知識(圖片提供:勤美0km山物所)
日式宿舍群「0km山物所」全面開放!《Woodⁿ 木的N次方》展覽解鎖台灣國產木材的可能性
「木的博物學」以樹的擂台概念,親身探索樹木的特性(圖片提供:勤美0km山物所)

#02 職人工作室|在地品牌解密創作歷程

「職人工作室」展區邀請在地木材職人與品牌進駐,透過展示創作歷程,向觀眾分享作品背後的故事。首批進駐品牌包括以幽默語彙結合藝術與功能的even studio、展現相思木多元可能的蛋牌The Egg,以及致力於選用國產樹種與異材質融合、開發設計家具與生活用品的家具設計品牌Tomood/土與木之間

日式宿舍群「0km山物所」全面開放!《Woodⁿ 木的N次方》展覽解鎖台灣國產木材的可能性
木藝品牌even studio以幽默語彙結合藝術與功能(圖片提供:勤美0km山物所)
日式宿舍群「0km山物所」全面開放!《Woodⁿ 木的N次方》展覽解鎖台灣國產木材的可能性
蛋牌 The Egg展現相思木多元可能的全材應用(圖片提供:勤美0km山物所)

#03 研討體驗區|動手玩木材、聽講座  

「研討體驗區」舉辦一系列互動體驗、手作教學與講座,以日常生活為起點,邀請觀眾共同探索國產材與生活的深度連結,像是免預約也能動手玩的「國產材DIY材料包」、週末限定的沙龍講座、職人展演、手作體驗與產地旅行等。

日式宿舍群「0km山物所」全面開放!《Woodⁿ 木的N次方》展覽解鎖台灣國產木材的可能性
「研討體驗區」舉辦一系列互動體驗、手作教學與講座(圖片提供:勤美0km山物所)

#04 品牌展示區|工藝巧思化為美感生活物件

最後的「品牌展示區」以創新的設計語言重塑木竹材形象,展示從家具到生活小物等各種物件,既保有木質的自然溫暖,也同時傳遞現代生活美學價值。

日式宿舍群「0km山物所」全面開放!《Woodⁿ 木的N次方》展覽解鎖台灣國產木材的可能性
「品牌展示區」匯集超過21家臺灣木竹品牌,於家具選品牆陳列(圖片提供:勤美0km山物所)
日式宿舍群「0km山物所」全面開放!《Woodⁿ 木的N次方》展覽解鎖台灣國產木材的可能性
「品牌展示區」展區現場(圖片提供:勤美0km山物所)

《Woodⁿ木的N次方》 Woodⁿ: Endless Possibilities

展覽日期|即日起至2025年12月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1:00-18:00(週一公休,除夕至初二休館)
展覽地點|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國產材推廣展示館(臺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二段203巷28/30號)

更多展覽與系列活動資訊請見0km粉絲專頁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