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在泰國的安西拉漁村,在海洋污染與人口外移的雙重壓力下,漁村的養殖漁業逐漸走向沒落。然而,善於挖掘泰國在地設計脈絡的建築事務所 CHAT Architects 和村民們,共創海上餐桌——牡蠣養殖竹鷹架廊亭 (Angsila Oyster Scaffolding Pavilion) ,重新為這個傳統漁村注入新的生命力。打造從海洋到餐桌的生態旅行、帶動在地觀光收入之外,也建立了下一代村民的在地文化認同,甚至獲得 2023 年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讓安西村與海洋環境議題站上世界的舞台。

距離曼谷一個半小時車程的春武里府安西拉漁村,村民普遍以漁撈、養魚漁業為生。然而,面對全球暖化,以及村落附近工廠與家用廢水直接排入河道、匯聚到安西拉海灣的海洋生態污染問題,使得漁獲量減少,漁民賴以為生的收入也逐年下降。同時,傳統漁村也面臨青壯年人口外移,因為他們看不見漁業與自己在家鄉的未來,而選擇離開。

這些都是 CHAT Architects 主持建築師 Chat Chuenrudeemol 在漁村裡聽見居民的擔憂。從一開始,Chat 接到春武里府地產開發商的邀請,到當地做國土計畫的前期研究,在 2018 年他便搬去安西拉村駐地研究。即使最後計畫並未實際推行,但他和村長的家人、村民一起生活、用餐,認識漁民、養殖戶,學習在海上討生活、體驗他們的生活型態,更了解開發商業主與村民的家鄉「安西拉」。

他發現,漁村除了面臨到環境生態、人口外移的問題之外,還有產業議題。漁民一早捕撈的漁獲,經由中盤商賣到市區消費者手中,卻因為中盤商的儲藏不當、海產變質,當消費者吃到口中的劣質海鮮後,反過頭來怪罪漁民欺騙。Chat 想著「有沒有機會改變漁業的供應鏈制度?如何讓消費者買到新鮮的海產?甚至是有機會讓他們最新鮮的牡蠣?」。
看著安西拉外海上像牙籤一般的牡蠣養殖架,Chat 想到可以在地取材,運用漁民平時搭建蚵架的技藝,在海上打造餐桌,邀請消費者直接來享用最新鮮的海產。安西拉牡蠣棚架有兩層的設計,下層牡蠣養殖棚、垂掛著蚵串,上層則是開放廚房與餐桌,遊客搭著小船離岸、來到這裡享用最新鮮的產地直送牡蠣,又或是作為當地漁民的釣魚平台或是休憩平台。

Chat 表示,「安西拉牡蠣廊亭的搭建,不是來自建築師精妙的設計,而是採用村民既有的在地智慧」。以當地居民為首,建築師作為溝通與潤滑的角色,並讓朱拉隆功大學設計與建築國際學程學生一起協助,從鄰近地區訂來的竹子,以人力踩跳的方式將竹子插入海床裡,無需使用電鑽等現代器材。而竹子之間的結構連接,則用附近汽車製造廠淘汰的座椅安全帶,既防水防鹽、又堅韌。

在竹子搭成的平台,還會看見用於綑綁與固定蚵串的紅線。最後,用電商平台及可買到的農業資材塑膠布,搭成遮陽的簡易屋頂,並選用與墨綠色海洋形成對比的紅色,讓遠觀的人一看就能產生鮮明的印象。而遮陽棚隨著微風的陣陣吹拂,與海面的波光粼粼相應,夕陽落下時,漁民和遊客一起坐在棚架上看著落日餘暉,享受當前美景。

在這個海洋餐桌裡,有開放廚房、但沒有儲藏食材的冰箱,而是漁民直接到海裡去補撈最新鮮的牡蠣。當漁民親自講解捕魚與養殖經歷時,遊客能更了解牡蠣與漁業產業的現狀,也因為要吃下肚的牡蠣正是孕育自眼前這片海洋,讓人們享受美食的同時,更加意識到海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在去年金點設計獎頒獎典禮上,Chat 的頒獎致謝辭裡說到,「安西拉牡蠣養殖竹鷹架廊亭,代表建築不一定只是『建築』——其實也可以是崇尚生態和漁業生活的生活基礎設施,並且這項作品獲得台灣金點獎的同時,讓全世界看見更多的重要在地議題」。

產地直送的海洋餐桌的生態旅遊體驗,Chat 將在地漁業、工藝與生活文化,以及大環境的海洋與產業議題結合,將消費者轉換成在第一線的參與者,並且讓漁民成為敘事的主體,甚至重新讓村民對於自己的漁村產生認同。

過去安西拉的村長常常覺得漁業會在這一代結束,也不希望自己的女兒來從事漁業,然而在安西拉牡蠣廊亭計畫後,村長女兒也成為行動者,去思考要怎麼讓自己的家鄉、漁業產業鏈變得更好,未來他們還計畫紀錄安西拉漁村的在地食譜,並且開發相關應用程式解決漁貨產銷的問題。

撰文|王賢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