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巴黎市政府邀請,Bito與駐法國台灣文化中心(巴文中心)合作,把台灣文化扎根的作品帶到 Nuit Blanche 白晝之夜的發源地——巴黎。而Bito以代表台灣的「醮」文化驚艷全場,獲巴黎市政府青睞選列為10大看點之一,也列為身障人士Culture Tour的觀賞點。
Nuit Blanche 白晝之夜於2002年由巴黎創辦,藉由一晚徹夜的各式展演饗宴,提供民眾親近藝術及城市的機會,舉辦理念已擴展至全球包括臺北等17個城市響應。而巴黎白晝之夜往年都在秋天舉辦,今年配合奧運期程而提前至6月1日舉行,由出生法國瓜德羅普島的克雷爾.坦康斯(Claire Tancons)擔任策展人,並以「海的彼端」(ultramarins)為主題。


為全世界眾人祈福的一場台灣慶典
近年疫情蔓延、戰爭衝突、天災及地緣政治等國際動盪,巴文中心以「醮」為提案申請參加白晝之夜,希望為世界送上祈願與祝福。而由劉耕名及其團隊Bito打造的「醮」,設計轉譯自台灣廟宇、線香、轎子、光明燈、擲筊及燈籠等元素特色,也有八仙彩流蘇垂飾的觸覺裝置,藉此引領觀眾融入繞境人群與廟中沉思冥想,並沉浸體驗鹽水蜂炮及燒王船等台灣傳統慶典的風華景象。

「TSIÒ 醮」是台灣民間常見,最受重視的大型廟宇祭典活動,俗稱「建醮」、「做醮」,目的是為地方信眾祈福、消災或還願,表達台灣常民文化中深切的心靈寄託;Bito借用做醮的形式,保留當中的藝術性和喧鬧歡騰,把各種醮典儀式濃縮為一個面向世界的精華版本。

將廟會元素、祈福慶典帶到巴黎
台灣是廟宇密度最高的國家,人們為求平安會舉辦大大小小的廟會,這些聲音、氣味、顏色已經成為生活記憶的一部份。Bito把台灣的廟會元素、祈福慶典帶到巴黎舞台,讓來自世界異文化的觀眾融入其中;此次挑戰是讓體驗感知大於對畫面的理解:觀眾不需太深入理解複雜的內容,而是沈浸在光影和聲音,最直接地感受台灣熱鬧的日常景象。

打造具人情溫度的數位祈福慶典
而擅長轉譯文化語言的Bito,以多感官設計手法轉譯代表台灣的元素,將在地體驗延伸至空間環境。展演於夜幕低垂之際放映,為了展現最佳投影效果,團隊採用鮮明亮眼的色系,揉和台灣廟宇與在地顏色,以現代手法傳達傳統祈福的意象。這場近4分鐘的展演,從令人熟悉的廟會窗景、繞境人群的廟中沉思冥想、鹽水蜂炮及燒王船等傳統慶典、到眾人起伏的翻騰情緒,用有溫度的視覺語言,營造充滿祝福的聲光饗宴。
資料提供|Bito、文化部
文字整理|Adela 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