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藍調時光》「英希」鄭恩惠畫展登台!多彩肖像畫、詩歌與日記隨筆交織為療癒風景

《我們的藍調時光》「英希」鄭恩惠畫展登台!多彩肖像畫、詩歌交織為療癒風景

在《我們的藍調時光》中飾演英玉(韓志旼 飾)雙胞胎姊姊英希的鄭恩惠(정은혜),不只是名演員,更擁有藝術家、作家身份。2013年,她開始在京畿道市集裡為人繪製「誇飾畫(Caricature)」,至今已為超過5,000人留下肖像。

今(2024)年6月,鄭恩惠帶著近10年的精選繪畫作品、首本圖文著作《你的臉》來到台灣舉辦〈Amazing Grace 展 ; Around the globe〉。展覽集結鄭恩惠的鉛筆誇飾畫、壓克力彩繪肖像畫代表作,與她親自寫的詩穿插呈現,帶人們探索藝術家與畫中主角們的生命故事。

《我們的藍調時光》「英希」鄭恩惠畫展登台!多彩肖像畫、詩歌交織為療癒風景
(圖片提供:KEI ART COMPANY)

無懼限制,活躍於繪畫、影劇的創作人生

在認識「畫家」鄭恩惠之前,許多人早已認識「演員」鄭恩惠——身為唐氏症患者,她在韓劇《我們的藍調時光》中飾演英希一角;並本色出演紀錄片電影《你的臉》,以真摯演技觸動觀眾的心。

《我們的藍調時光》「英希」鄭恩惠畫展登台!多彩肖像畫、詩歌交織為療癒風景
(圖片來源:tvN《我們的藍調時光》劇照)

活躍於銀幕的同時,鄭恩惠也持續作畫,並透過YouTube頻道「니얼굴 은혜씨」分享日常生活和創作過程,目前已累積16萬人次訂閱;更善用自身的影響力,積極參與身心障礙者人權運動。

《我們的藍調時光》「英希」鄭恩惠畫展登台!多彩肖像畫、詩歌交織為療癒風景
(圖片提供:KEI ART COMPANY)

究竟,原本沒有歸屬感、過著邊緣生活的鄭恩惠,如何成長為一名活躍於藝術、影劇領域的創作者?在畫展揭幕之前,先透過以下5則小故事認識她。

01/從清潔工變畫家?

今年33歲的鄭恩惠,大約十年前在畫家母親不經意的安排下,開啟了繪畫生涯。當時患有唐氏症的鄭恩惠剛成年,離開教育機制後無處可去,長時間待在家中,導致各項認知發展漸漸退步;她的母親擔心狀況持續惡化,就帶著女兒到自己開的美術教室協助清潔工作,意外發現她對繪畫的天賦和熱忱,從此改變了鄭恩惠的人生——她成為了一名畫家,過去曾經困擾她的視線恐懼症、強迫症、思覺失調症也幾乎消失。

《我們的藍調時光》「英希」鄭恩惠畫展登台!多彩肖像畫、詩歌交織為療癒風景
(圖片提供:KEI ART COMPANY)

02/為超過5,000人留下肖像畫

2016年夏天,鄭恩惠第一次前往京畿道的汶湖里河邊市集,與遊客們面對面,為他們量身繪製誇飾畫(Caricature),至今已累積超過5,000幅作品。鄭恩惠曾說,自己喜歡畫「臉」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每個人的臉孔和長相都不一樣,所以我一直畫著。每個人都是漂亮、帥氣並且值得驕傲的!」

《我們的藍調時光》「英希」鄭恩惠畫展登台!多彩肖像畫、詩歌交織為療癒風景
(圖片提供:KEI ART COMPANY)

這些肖像畫被集結為《你的臉》系列,其中有質樸的黑白鉛筆版本,以及線條明快、色彩飽滿的壓克力彩色畫作,兩者都散發著毫無距離感的純真、療癒氣息,也體現鄭恩惠內心世界的豐富與多彩。

《我們的藍調時光》「英希」鄭恩惠畫展登台!多彩肖像畫、詩歌交織為療癒風景
(圖片提供:KEI ART COMPANY)

03/為《我們的藍調時光》角色「英希」注入靈魂

作畫之餘,鄭恩惠也透過自媒體分享創作歷程,更吸引編劇廬熙京注意,獲邀出演《我們的藍調時光》。劇中的英希喜歡拍照、編織、跳舞,都是源自鄭恩惠本人的日常愛好;那些讓妹妹英玉(韓志旼 飾)在房車內哭得泣不成聲,終於說出:「這些年的孤獨究竟有多深,才讓唐氏症的姊姊變成這樣的畫家?」的療癒畫作,也都出自她手。鄭恩惠的演出,無疑讓觀眾看見了唐氏症患者的另一面。

《我們的藍調時光》「英希」鄭恩惠畫展登台!多彩肖像畫、詩歌交織為療癒風景
(圖片來源:tvN《我們的藍調時光》劇照)

04/不只是畫家、演員,也是新生代作家

繼成為畫家、演員後,鄭恩惠又在2023年迎來新身份——作家,首本圖文著作《你的臉》集結其素描誇飾畫、彩繪壓克力等肖像畫作,書中文字則摘自她的日記、詩作與寫給家人的信,全由她親自撰寫,滿載純真、溫暖的能量。目前《你的臉》繁體中文版(日出出版)已在台灣出版上市。

《我們的藍調時光》「英希」鄭恩惠畫展登台!多彩肖像畫、詩歌交織為療癒風景
(圖片提供:KEI ART COMPANY)

05/長期投入身心障礙者人權運動

鄭恩惠來說,繪畫不僅是創作的載體,更是一種對生活和愛的表達,因此她長期善用自身的影響力與創作才華,投身身心障礙者人權運動與慈善義賣。

《我們的藍調時光》「英希」鄭恩惠畫展登台!多彩肖像畫、詩歌交織為療癒風景
(圖片提供:KEI ART COMPANY)

這次來到台灣,鄭恩惠也與台灣「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合作,進行線上展覽;更將與基金會憨寶貝們共同創作,彩繪法國髮妝品牌「髮妝之鑰」瓶身,並於基金會官網上義賣

Amazing Grace 展 ; Around the globe》

展期|2024.06.08(六)-07.07(日)

展場|誠品生活新店(裕隆城)2F、3F紅廳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三段70號

大樹成木材後,仍有回歸自然的可能?《耿傑生:回到自然捲》藉木工技法重構材料的「生命時間序」

伊日藝術計劃展覽《耿傑生:回到自然捲》!藉木工技法重構植物與木材的「生命時間序」

木板取自大樹,事實不需爭辯;以木雕為雕塑創作起始、長期與木頭為伍的藝術家耿傑生,卻延伸思考:「那一塊木板和一株植物的差別是什麼?」於是他在伊日藝術計劃YIRI ARTS展覽《耿傑生:回到自然捲》中,將木板、植物放上「時間軸」重新看待,將它們視為同一種物質,但分屬無生命、有生命的兩端,並透過木工技法的介入,探討木材(物質)回歸自然性狀態的可能。

伊日藝術計劃展覽《耿傑生:回到自然捲》!藉木工技法重構植物與木材的「生命時間序」
伊日藝術計劃YIRI ARTS《耿傑生:回到自然捲》展覽現場。(圖片提供:伊日藝術計劃)

用技藝與材料交涉,拓展對木材的感知

成立於2014年的伊日藝術計劃YIRI ARTS,以「日常美術館」為藍圖,策展聚焦社會文學、生態環境、電影藝術等貼近日常生活的議題。而藝術作品以雕塑、裝置為主的耿傑生,創作視角的落點正在生態環境主題,他對雕塑的學習與實踐始於木雕,隨後逐漸擴展和融入對空間與感知的理解,本次個展《回到自然捲》延續對木頭的探索和實驗,利用多樣的技藝與材料交涉,試圖突破原有的理解框架。

伊日藝術計劃展覽《耿傑生:回到自然捲》!藉木工技法重構植物與木材的「生命時間序」
耿傑生《跟著你起床》。(圖片提供:伊日藝術計劃)
伊日藝術計劃展覽《耿傑生:回到自然捲》!藉木工技法重構植物與木材的「生命時間序」
耿傑生《太熱了快進來》/耿傑生《起床總是很渴》。(圖片提供:伊日藝術計劃)

藉木工技法重構材料的「生命時間序」

耿傑生如何以木雕技藝重構材料,並讓它擁有重回自然性狀態的可能?他認為,將木板雕刻成一株植物,似乎只能滿足形象的輪廓,於是轉而將材料(木板)本身視為植物原來的身體,透過將木板鉋成薄片,逆向地將它一層層生長出的身體分割,這段過程就像是對其「生命時間序」的拆解——存在於一層層木頭薄片間的時間序,獲得了挪動的空間,木板也得以復甦成柔軟、可重塑的狀態。

伊日藝術計劃展覽《耿傑生:回到自然捲》!藉木工技法重構植物與木材的「生命時間序」
耿傑生《太熱了快進來》。(圖片提供:伊日藝術計劃)
伊日藝術計劃展覽《耿傑生:回到自然捲》!藉木工技法重構植物與木材的「生命時間序」
耿傑生《起床總是很渴》/耿傑生《跟著你起床》。(圖片提供:伊日藝術計劃)

感受人類與植物共享的環境氣息

創作時,耿傑生面對成堆而陌生的植物殘軀,他進一步思索,該如何還原、接近它呢?為了植物重生所需的養分,耿傑生開始思考人們與植物共享的環境——陽光、空氣、水和大地,是如何在人類的身體上作用,在這相互了解的過程中,他像是重新接上了地氣,無法說真理解了自然的真理,卻實在感受到了與之共存的聯繫。

伊日藝術計劃展覽《耿傑生:回到自然捲》!藉木工技法重構植物與木材的「生命時間序」
伊日藝術計劃YIRI ARTS《耿傑生:回到自然捲》展覽現場。(圖片提供:伊日藝術計劃)

《耿傑生:回到自然捲》

展期|-2025.01.25

地點|伊日藝術計劃 YIRI ARTS B1F(台北市內湖區新明路861號)

開放|週二至週六 14:0019:00

陳澄波百三特展臺博館登場!展出8件原件畫作,從藝術和自然力解讀臺灣島嶼的身世

陳澄波百三特展臺博館登場!展出8件原件畫作,從藝術和自然力解讀臺灣島嶼的身世

2025年為臺灣畫家陳澄波誕辰130週年紀念,國立臺灣博物館與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共同策展,以陳澄波8件原件畫作與臺博館的自然史典藏進行對話,從早期知識份子視野與臺博館作為博物學關懷的對話下,呈現臺灣差異、多樣性的人文與自然發展,帶大眾重新發現臺灣的獨特之處。

國立臺灣博物館即日起至2025年5月11日止,於鐵道部園區推出「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從早期知識份子的視野下與臺博館作為博物學關懷的對話下,呈現臺灣差異、多樣性的人文與自然發展,匯集而成今日島嶼之貌,所擁有的幸福的一切。(編註:走揣 tsáu-tshuē,到處尋找之意)

今年適逢臺灣畫家陳澄波誕辰130週年紀念,國立臺灣博物館即日起至2025年5月11日止,於鐵道部園區推出「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圖片來源:臺博館)
今年適逢臺灣畫家陳澄波誕辰130週年紀念,國立臺灣博物館即日起至2025年5月11日止,於鐵道部園區推出「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圖片來源:臺博館)

陳澄波畫作與臺博館自然史典藏進行對話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陳立柏表示,在陳澄波百二紀念展之後,他一直思考陳澄波的畫除了藝術史、藝術界之外,有沒有與大眾接觸的其他面向,最終選擇與博物館進行對話。在討論的過程中,他發現過去旅外30年,想著如何介紹自己的故鄉、表達屬於臺灣的精神,最後竟然在自己家的阿公畫作中找到答案,「自然」就是臺灣宜居的答案。

展場ㄧ隅「北回歸線與季風的交匯」。(圖片來源:臺博館)
展場ㄧ隅「北回歸線與季風的交匯」。(圖片來源:臺博館)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從陳澄波的作品如〈北回歸線地標〉、〈農家〉、〈東台灣臨海道路〉、〈濤聲〉、〈玉山積雪〉等油畫畫作破題,結合臺博館館藏及新採集的魚類、植物等標本,討論與臺灣相遇而影響臺灣的自然現象,如洋流(黑潮)、季風(西南氣流、霧林帶)、氣候區(北回歸線、亞熱帶)等的獨特性,以及這些自然現象和所造成的物種高歧異性,交織成北半球生態系的縮影,進而孕育出豐富的文化多樣性,包含漁業發展及經濟交換等,闡述這塊土地上因這些現象匯集而擁有的一切。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以陳澄波的畫作結合臺博館館藏及植物標本。(圖片來源:臺博館)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以陳澄波的畫作結合臺博館館藏及植物標本。(圖片來源:臺博館)

重新發現臺灣的獨特之處

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陳登欽說明,很多人第一時間很難將博物館與藝術連結在一起,此次陳澄波百三特展,不僅是對陳澄波藝術成就的回顧,更是一次探索臺灣文化與自然的機會,展覽從藝術畫作著眼,結合「北回歸線」、「季風」與「黑潮」3個匯聚在臺灣的自然力,深入探討這些自然現象如何共同塑造了臺灣的生態環境和文化特色,是一次很特別的嘗試。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展出陳澄波8件原作。(圖片來源:臺博館)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展出陳澄波8件原作。(圖片來源:臺博館)

陳澄波透過畫筆記錄臺灣,為這塊土地留下了一幅幅動人的風景,他的畫作不僅是個人情感的抒發,更是一種對自然的讚美與思索,透過其作品,彷彿搭上時光機,可以更加貼近這片土地,感受其中蘊含生生不息的力量。

策展團隊也表示,「走揣・咱的所在」與其說是特展名稱,不如將它看成是一則討論公共議題的邀請卡,邀約大眾藉著陳澄波的油畫作品,觀見我們腳下的母土,這個自然力、地理性永續祝福的「所在」。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結合臺博館新採集的魚類標本。(圖片來源:臺博館)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結合臺博館新採集的魚類標本。(圖片來源:臺博館)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
地點:臺博館鐵道部園區一樓特展室(臺北市延平北路一段2號)
日期:即日起至2025年5月11日
時間: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週一公休,遇國定假日或活動另行公告)

資料來源|臺博館、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