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徐展帶逛北美館《威廉.肯特里奇》個展!穿梭邊緣的動畫世界,拼湊屬於你的大師「電影」

藝術家張徐展帶逛臺北市立美術館《威廉.肯特里奇》個展

臺北市立美術館與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RA)共同合作大展《威廉.肯特里奇》,是南非當代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首次來台的大型個展。La Vie邀請曾奪下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獎的張徐展帶路,透過他對這位藝術家的長期關注與獨特洞察,一覽1980年代至今的90餘件代表作,爬梳肯特里奇的創作軌跡與美學維度。

臺北市立美術館
張徐展在觀看肯特里奇的創作痕跡,其手感沒有固有路徑,而是在過程中有機發展,極耗費心神。

張徐展的作品以台灣紙紮工藝和動畫創作為基礎,融合影像裝置、擴延電影、實驗電影、多頻道空間錄像等技術,創造影像形式與觀影經驗的多種可能性而備受注目,其作品《Si So Mi》及《熱帶複眼》,巧妙將民間故事的通則視為一種敘事容器,並以複眼視角觀看各國故事的共通性。做動畫出身的他,透露十年前就讀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研究所時,就是因為威廉.肯特里奇的啟發,才逐漸意識到「原來動畫也可以作為影像藝術創作」。

臺北市立美術館
張徐展在觀看肯特里奇的創作痕跡,其手感沒有固有路徑,而是在過程中有機發展,極耗費心神。

跨越時間與空間 以隨機性解放視野

「也許跟技術的創新發展有關,那個時候用動畫做錄像的藝術家還沒成為主流,當時我會去請教像袁廣鳴、王俊傑這一輩老師,我說我做動畫,但在處理影像藝術方面好像沒有找到太多相關參考,他們就放威廉.肯特里奇的作品給我看。我一看就很驚艷,他甚至創造了一個新的形式—重複畫上去再重複擦掉,讓動畫都在同一張紙上完成,完全有別於平常做動畫一張一張畫的工業流程,讓人覺得非常有意思。」張徐展認為肯特里奇使用了動畫技術,卻以嶄新的視覺藝術觀點來完成創作,即使如今用動畫做成影像的藝術形式已更普及,但時隔多年再觀看他的作品,仍然深受鼓舞和激勵。

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市立美術館
「威廉.肯特里奇」工作室展場照。(圖像由北美館提供)

作為國際備受尊崇的當代藝術家與導演,2009年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為最具影響力之百大名人,亦被譽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2023年,肯特里奇獲得世界四大動畫影展之一的「薩格勒布國際動畫影展」終身成就獎,而張徐展則以《熱帶複眼》同場獲得評審團特別推薦獎,這也是他繼2019年以錄像動畫《Si So Mi》獲頒該影展「評審特別提及獎」後的二度獲獎。「當具指標性的薩格勒布終生成就獎與連兩屆特別獎頒發給一個介於視覺藝術的動畫作品,表示這個時代已經開始改變了,打破界線,加上我自己的作品剛好也在那邊放映和獲獎,成為一個很有趣的交叉點,動畫不再只是大眾既定印象中的卡通,它已毋庸置疑成為一種影像藝術。因此只要是喜歡動畫的人來看這個展覽,必定可以在肯特里奇的世界中發掘層出不窮的魅力。」張徐展分享在電影節現場遇到肯特里奇本人時,發現這位已69歲的藝術家依然朝氣十足,整個人洋溢孩童的玩心,其身上有一股想要打破既有當代藝術框架的企圖,也跟這次北美館展覽現場的布展方式不謀而合。

臺北市立美術館
「威廉.肯特里奇」素描投影展場照。(圖像由北美館提供)

瓶花、樹景、標題拼貼 在邊界內外遊走

為了完整呈現藝術家40年豐沛的創作能量,由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A)策展人艾瑞恩.洛克(Adrian Locke)與北美館策展人吳昭瑩聯手策劃,而薩賓.特尼森(Sabine Theunissen)團隊負責展場設計,策展脈絡著重於肯特里奇的素描創作,並將展區分為10個子題,從早期的炭筆素描到素描投影系列的定格短片,再到實驗影像裝置和編導的舞台劇表演與道具,以及晚近採用水墨炭筆所創作的大幅樹與花……。肯特里奇的所有傑出作品都是孕育自他約翰尼斯堡霍頓區家中花園的繪畫工作室,並以素描為起點,轉化成雕塑、織毯、電影和大型製作等,本次展覽亦特別重現藝術家「工作室」的樣貌,展出日常收藏的物件、短語標題,以及鮮少曝光的素描手稿和實驗性的蝕刻版畫等。

臺北市立美術館
張徐展推薦觀眾可以多聆聽肯特里奇運用音樂的方式,他經常和不同的作曲家合作,和新生代藝術家保持交流。
臺北市立美術館
肯特里奇始終對於被書寫的歷史保持懷疑,是張徐展認為可以信服的藝術家之一,創作背後有很強烈的人文主義,兼具直觀之魅力。

「想像一下,如果北美館的空間是用白盒子漆成灰色,展覽一樣可以成立,但呈現出來相對比較乏味,然而我們看到Sabine選用了很多天然材質:水泥板、炭化軟木塞等,讓影像作品的元素『跳』到空間裡,觀眾走進各展區都有截然不同的體驗,我相信這是肯特里奇對創作的高度要求和自我挑戰,堅持非傳統的、非常態的展示方法,已經很熟悉他的人,一樣能獲得新鮮感和觀展樂趣。」張徐展有感而發,肯特里奇作品的敘事性本身都很曖昧,在這次的展覽現場,正說明了在數位時代,藝術家的作品經過各種方式拼裝、呈現後,變成另一件全新作品,是如何賦予觀者別樣的感官解讀。

臺北市立美術館
張徐展指出肯特里奇是劇場出身再從事視覺藝術創作,完美結合舞台上的道具,這樣多類型及形式的藝術創作,包括表演、歌劇、偶劇和雕塑,因此也有人視其為「總體藝術」(Gesamtkunstwerk)。

張徐展曾在荷蘭國家電影資料館(Eye Film- museum)參觀過肯特里奇《死亡之舞》大型影像作品,他認為,這次北美館的展出對藝術家創作過程的展示,更加具有開放性,除了珍貴的手稿,亦揭露肯特里奇如何生產影像的過程,包括大幅畫作中,隱藏祕密文字或把畫布下方作為色票和調色盤,發票、記帳本、字典都成為他的創作素材,他企圖覆蓋過往的政治歷史或已經被定義的事件,忠實表述藝術家的個人意志。張徐展也分享自己開始做逐格動畫時,肯特里奇促使了他思考在動畫以外、這些拍攝物件還可以怎麼呈現,「展覽《複眼叢林》中,我特別為北美館的長型空間製作了湖景廣場,觀眾會發現在所站的位置只能了解某部分的故事,一旦移動身體,才會更了解這條河流的所有發生,和故事全貌。」張徐展認為,威廉.肯特里奇的創作之所以耐人尋味,「是他期待觀眾去到每個展間,拼湊、組裝你所讀到的訊息,最後離開的時候,那些訊息就是一部完整的『肯特里奇式』電影。」

張徐展帶路觀點

《拒絕時間 素描》

肯特里奇最具代表性的影像作品的手稿,最早是在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展出,是一件十分大型、具包覆性及沉浸式的裝置。這個影像作品大家比較常看到,但原作的素描手稿反而很少曝光,由於很容易被忽略,推薦大家可以留意一下。

臺北市立美術館
威廉.肯特里奇,《拒絕時間 素描》,2010。圖像由藝術家提供。

工作室:《素描課》

這也是肯特里奇滿代表性的作品,我在東歐也有看過,但搭配中文翻譯字幕會更容易理解,觀眾除了可以看到肯特里奇的表演慾,由於他既有劇場經驗也有導戲的經驗,因此自己也很常成為演員。作品裡面有很多自言自語的哲學觀點,他會自嘲,也有一些很old-school的演出,能感受到他老頑童的一面。同時,觀眾可以看到他如何去思考關注的議題,甚至他創作裡面的核心價值。

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市立美術館
「威廉.肯特里奇」工作室展場照,圖像由北美館提供。

工作室:《遊行》

這次北美館有一個很重要的展間,是把肯特里奇工作室搬過來重現,透過這件一整排很像青銅做的小雕塑作品,就可以細細去了解他很多手工的痕跡。很多看似用紙板做出的模型,然後再翻成銅,其實跟他的影像作品裡面的象徵符號都產生很多連結,卻以這樣小的雕塑出現,其實相當少見,至少我在歐洲博物館完全沒有看到這樣類型的作品,期待有興趣的觀眾可以仔細去觀察,感受一下從影像連結到實體空間,他是怎麼想的?作品很像在行進,甚至可以看其中那些擬人化的樣態,手上都扛著各式各樣的物件,跟他後來影像作品所討論的遊行、移民,或者慶典都很有關係。

臺北市立美術館
「威廉.肯特里奇」遊行,1999–2000,圖像由北美館提供。

《約翰尼斯堡,僅次於巴黎之最偉大的城市》

在第一個展間的素描投影系列,是肯特里奇第一部運用此形式的動畫短片作品,北美館這次用比較特別的方式,將他的素描投影系列以多屏方式展出,所以相當於單獨看他最早的作品,同時也可以把它當作一整個新的大型裝置來觀看,也是很值得來到現場去體驗的一件作品。有空可以特別去注意作品使用的投影板,包括這次展場有許多跟自然有直接關係的材料,從投影板到展牆等等,同時也是一種吸音的方法。

臺北市立美術館
威廉.肯特里奇,《約翰尼斯堡,僅次於巴黎之最偉大的城市》(影片截圖),1989。威廉.肯特里奇工作室,約翰尼斯堡,圖像由藝術家提供。

《女先知》

我認為肯特里奇的影像其實很有劇場感,特別是他的布展方法,可以隨意挑選現場的凳子然後坐下來看,彷彿來到野台戲的感覺,對於一般只看短片或者是串流平台影片的觀眾來說,很值得到現場實際體驗、感受,也是為什麼一定要來展覽現場的一個重要理由。

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市立美術館
「威廉.肯特里奇」女先知展場照,圖像由北美館提供。

《媽媽您別擔心》

這一系列的創作都是以花為主題,直觀看起來就是一個非常優雅的圖像,但你可以看到旁邊有很多標語,是有一點反諷式的,在質疑或提問的感覺,這一系列的花作品,都有這樣的特徵。觀眾可以去找一下這朵花跟旁邊的標語,到底產生什麼樣的效果,也許會發現一些有趣的「內梗」。因為一般來說,我們只看圖好不好看,但是肯特里奇其實還隱藏了很多文字在裡面。

臺北市立美術館
威廉.肯特里奇,《媽媽您別擔心》,2022。圖像由藝術家提供。

《船上的午宴》

這是一個跟西洋美術史對話的作品,裡面有很多歐洲和非洲的元素混合在一起,同時也反思殖民的問題。特別的是,這件作品應該是第一次正式對外展出,而且它的顏色其實很不像肯特里奇常運用的藍,甚至有一點藍綠色。如果對肯特里奇很熟悉的觀眾,看這幅畫可能會有一個新鮮感。

臺北市立美術館
威廉.肯特里奇,《船上的午宴》四聯屏,1985。藝術家提供。

 ▍威廉.肯特里奇

日期|20240504日(六)至20240901日(日),週一休館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一樓 1A1B展覽室

展覽簡介連結|https://reurl.cc/Vz6WxR

| 張瑋涵   攝影 | 鄭宏敬  圖片提供 | 臺北市立美術館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4/6月號《逛美術館的多重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