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不落的夜晚歡慶仲夏節!北歐櫥窗推出花藝工作坊、永續家居選品,還有聯名限定Gelato

在日不落的夜晚歡慶仲夏節!北歐櫥窗推出花藝工作坊、永續家居選品,還有聯名限定冰淇淋

每年,當日照時間來到最長的一天,便是北歐人眾所期待的夏日慶典「仲夏節」。選物品牌「北歐櫥窗」自2024年6月7日起至7月11日止,推出「Glad Midsummer北歐享仲夏」一系列慶祝活動,除了跨界合作的花藝工作坊、聯名義式冰淇淋,更以永續為題選入夏日家居新品,走進北歐人的生活哲學。

北歐各國怎麼過仲夏節?

今年,北歐櫥窗運用「樹屋」的概念打造「北歐享仲夏」主視覺,一次網羅北歐五國歡慶仲夏的活動。北歐各國都有專屬慶祝仲夏的方式,如歡慶日不落的丹麥,會在哥本哈根新港(Nyhavn)運河點燃篝火,並舉辦野餐篝火聚會;挪威人會穿越森林,在極光小鎮特羅姆瑟(Tromso)舉辦午夜陽光馬拉松;生活充滿花意的瑞典人,會戴著花冠圍繞仲夏柱起舞歡慶;芬蘭人則走低調路線,喜歡放長假到鄉下歡慶團聚;連最北邊的冰島人,也會以露營迎接夏至節,開啟夏日的戶外活動序曲。

在日不落的夜晚歡慶仲夏節!北歐櫥窗推出花藝工作坊、永續家居選品,還有聯名限定冰淇淋
今年,北歐櫥窗運用「樹屋」的概念打造「北歐享仲夏」主視覺,一次網羅北歐五國歡慶仲夏的活動。(圖片提供:北歐櫥窗)
在日不落的夜晚歡慶仲夏節!北歐櫥窗推出花藝工作坊、永續家居選品,還有聯名限定冰淇淋
北歐櫥窗「北歐享仲夏」主題空間。(圖片提供:北歐櫥窗)

跨界仲夏盛宴 ⁽ ⁰¹ ⁾ |如露花藝工作坊

響應仲夏節,北歐櫥窗邀請善於觀察植物面貌的花藝品牌「如露」跨界合作,於台北、台中舉辦限量場次的仲夏花藝工作坊,特別選用以再生ABS塑料製成的Vitra經典單品「ToolBox RE提著走小物收納盒」當作花器,由花藝師帶領大家置入鮮花及植栽點綴,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盆花風景。

在日不落的夜晚歡慶仲夏節!北歐櫥窗推出花藝工作坊、永續家居選品,還有聯名限定冰淇淋
「Toolbox RE」提著走小物收納盒,是放置各種物件與植栽插花的最佳工具。(圖片提供:北歐櫥窗)
在日不落的夜晚歡慶仲夏節!北歐櫥窗推出花藝工作坊、永續家居選品,還有聯名限定冰淇淋
北歐櫥窗 x 如露推出仲夏花藝工作坊,將經典的「ToolBox RE」收納盒作為花器。(圖片提供:北歐櫥窗)

如露兩字源於金剛經裡的一段:「如露亦如電」,意指世間萬物如露水於晨光出現後即消散,也如瞬間的閃電稍縱即逝。而把如露成為品牌名的原因是希望貫徹金剛經;把握當下的五感知覺,透過獨特的觀點呈現植物的張力與情緒,以植物作為語言,創造、表達對於大自然的意識覺知和想像。

在日不落的夜晚歡慶仲夏節!北歐櫥窗推出花藝工作坊、永續家居選品,還有聯名限定冰淇淋
擁有七年花藝經驗的陳河。(圖片提供:北歐櫥窗)

跨界仲夏盛宴 ⁽ ⁰² ⁾ |Old Bridge聯名冰淇淋 

羅馬人氣品牌「Old Bridge義式冰淇淋」也參與本次聯名合作,以義大利純正製作手法調和一半義大利一半台灣的口感,選用北歐人日常最愛的黑莓、藍莓、黑醋栗與紅醋栗等4種野生莓果,並加入優格帶出酸甜中富有果香的多層次口感。聯名限定口味「綜合莓果優格」自即日起為期一個月於「Old Bridge義式冰淇淋」門市獨家販售。

在日不落的夜晚歡慶仲夏節!北歐櫥窗推出花藝工作坊、永續家居選品,還有聯名限定冰淇淋
北歐櫥窗攜手「Old Bridge義式冰淇淋」,以北歐當地飲食文化特色為靈感推出仲夏限定口味。(圖片提供:北歐櫥窗)

這些夏季家居選品不能錯過!

夏季的一系列新單品,皆以環境友善、永續共生為靈感,以正向循環的生活模式,開啟日日的美好。像是北歐傳奇女設計師Nanna Ditzel與丹麥家具品牌Mater共同推出的經典作品「Ocean OC2海洋之生休閒椅」,於今年推出一系列新色,將1950年的經典家具「Ocean」重製再生,運用大量海洋廢棄塑料、廢棄木、再生PP等材質組合製成休閒單椅,約莫等同使用了29個寶特瓶。

在日不落的夜晚歡慶仲夏節!北歐櫥窗推出花藝工作坊、永續家居選品,還有聯名限定冰淇淋
「Ocean OC2海洋之生」休閒椅將1950年的經典家具Ocean重製再生,運用大量海洋廢棄塑料組合製成休閒單椅。(圖片提供:北歐櫥窗)

還有Rosedahl於2024春季發表、經全球回收標準(GRS)認證可回收再生材料製成的「Soft Spot Circular柔煦太陽能充電LED提燈」,可以輕巧帶著走,戶外露營、室內角落都能使用。丹麥品牌Kay Bojesen所推出的木頭玩具系列,也是北歐家家戶戶必定有的收藏,品牌第一件作品「Dog木頭臘腸狗」今年邁入90週年,也特別推出採用橡木深色染漆紀念版本及限量托特袋。

在日不落的夜晚歡慶仲夏節!北歐櫥窗推出花藝工作坊、永續家居選品,還有聯名限定冰淇淋
「Soft Spot Circular」柔煦LED提燈不僅可一般插電使用,同步內建高效太陽能充電電池。(圖片提供:北歐櫥窗)
在日不落的夜晚歡慶仲夏節!北歐櫥窗推出花藝工作坊、永續家居選品,還有聯名限定冰淇淋
為了慶祝「Dog木頭臘腸狗」90週年紀念,特別推出限量紀念版托特袋。(圖片提供:北歐櫥窗)

陶瓷品牌Kähler也攜手丹麥插畫藝術家Rikke Jacobsen,以寫實風格的水彩筆觸,描繪出勿忘我花草唯妙唯肖的生機盎然姿態,推出一系列「Hammershøi Summer仲夏馬克杯」;而由芬蘭建築界奇才Juha Leiviskä設計、簡約氣質的「Pendant Light JL341盤型吊燈」,以及Holmegaard的「ARC弧光提燈燭台」,皆為空間增添光影的情緒,展現於北歐設計的浪漫情懷。

在日不落的夜晚歡慶仲夏節!北歐櫥窗推出花藝工作坊、永續家居選品,還有聯名限定冰淇淋
由擅長寫實風格的丹麥插畫藝術家Rikke Jacobsen創作,透過水彩的溫柔筆觸,描繪出唯妙唯肖的生機盎然姿態。(圖片提供:北歐櫥窗)
在日不落的夜晚歡慶仲夏節!北歐櫥窗推出花藝工作坊、永續家居選品,還有聯名限定冰淇淋
丹麥的百年陶器品牌Kähler以古典陶瓷手工藝為標誌,堅守世代沿襲的工藝與傳統。(圖片提供:北歐櫥窗)
在日不落的夜晚歡慶仲夏節!北歐櫥窗推出花藝工作坊、永續家居選品,還有聯名限定冰淇淋
「Pendant Light JL341」盤型吊燈注重光線的方向、強度和變化,以營造豐富的光影效果。(圖片提供:北歐櫥窗)
在日不落的夜晚歡慶仲夏節!北歐櫥窗推出花藝工作坊、永續家居選品,還有聯名限定冰淇淋
「ARC弧光」提燈燭台在戶外也能點起浪漫的燭光,不用擔心被風熄滅,讓浪漫氛圍繚繞不間斷。(圖片提供:北歐櫥窗)

【 北歐享仲夏Glad Midsummer - 仲夏花藝工作坊 】

⁽ ¹ ⁾ 台北
時間|6/15(六)14:00-16:00
地點|台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65巷5號1樓(明日家居MOT CASA)

⁽ ² ⁾ 台中
時間|6/22(六)14:00-16:00
地點|台中市西區臺灣大道二段401號1樓(北歐櫥窗)

⁽ ³ ⁾ 台北
時間|6/29(六)14:00-16:00
地點|台北市中山區樂群三路200號3樓(忠泰樂生活)

活動費用|$3,280/人,包含「如露花藝 x 北歐櫥窗」享仲夏盆花、Vitra「ToolBox RE收納盒」、台北場「Old Bridge x Nordic聯名Gelato」;台中場「北歐式飲品茶點」

報名連結|www.accupass.com/go/NordicGladMidsummer

延伸閱讀

RECOMMEND

開始做燈,才更感受到自然——專訪KIMU柒木設計,如何跟隨光的軌跡設計與生活?

開始做燈,才更感受到自然——專訪KIMU柒木設計,如何跟隨光的軌跡設計與生活?

自2013年創立,柒木設計打造無數盞別緻燈具,近年,從台劇《影后》到各位創意人的家中,都有它們的身影。共同創辦人林宜賢(Kelly)、葉庭瑋(Alex)都住在民生社區,工作室在行天宮,每天上班必經穿行這區的路程。今天就相約在這散一場步,聊聊他們沿途對燈具設計的思考,也捕捉沿路可愛的光影風景,透過他們的眼,看看城市日常裡藏著什麼靈「光」?

會和「光」結下緣分,其實並不在柒木的意料之中。

2013年,3位工業設計系的好友,想著要用設計說故事,創辦了「柒木設計」。最初以設計文具起家,直到有陣子,他們發覺台灣許多咖啡店的燈具,清一色是複刻版的Tom Dixon,不禁思考,「為什麼台灣好像還沒有,應該說可以有自己的燈,那會是什麼呢?」希望為西方的設計注入進東方的詮釋,他們以工業風的金屬燈罩,混搭傳統的燈籠,將古、今、東、西相融,打造出「一盞東西」——一次至德國科隆參展,在20組各國設計團隊之中,不是被問授權,而是不斷被詢問可以直接購買嗎?撤展後,3人在從柯隆回柏林的火車上才畫起圖,認真描摹將之量產、進入市場的可能。

被「光」找回來了

爾後幾年,秉持同樣融合東、西方元素的意念,柒木把玩心轉移到其他家飾,做了花器、屏風,同樣獲M&O亞洲新銳設計師等諸多國際獎項的矚目。可是,他們無法忽視自己穿梭城市各個空間,總還是會一次次忍不住停下觀察其中燈光的運用,笑說是職業病,但也讓他們確信,「原來我們對光真的有感覺跟熱情。」近3年,他們回頭,專注投入拓展品牌燈具系列,幾乎每年都有新燈具作品誕生。

真的潛心,也才讓他們開始更加覺察各地的光線,和背後牽連的奧祕。

Kelly憶起一躺北歐行,長期旅居芬蘭的共同創辦人筱君,帶他們去到一座湖畔,「太陽快要下山,我們坐在湖邊,生營火、烤香腸,看著夕陽,超級夢幻!」在團隊內負責製程與工廠端、更加「理工腦」的Alex接過話,「在北歐拍攝的照片光感也格外美,後來發現,其實是陽光照射角度。歐洲緯度高,太陽總是斜射,台灣靠近北回歸線,即便有陽光也比較單調,因為多數時間都是直線光——除了冬天!所以只要冬天台北有放晴,城市看起來會格外有『高級感』?(笑)」

訪談這天正直難得晴朗的冬日,散步兩人熟悉的民生社區街道,沿途有不少日常光影景象令人駐足。(攝影:蔡耀徵)
訪談這天正直難得晴朗的冬日,散步兩人熟悉的民生社區街道,沿途有不少日常光影景象令人駐足。(攝影:蔡耀徵)
在民生社區能撞見許多可愛的傳統乾洗店。(攝影:蔡耀徵)
在民生社區能撞見許多可愛的傳統乾洗店。(攝影:蔡耀徵)
柒木設計共同創辦人Alex(左)、kelly(右),在被路樹光影包圍的富錦街。(攝影:蔡耀徵)
柒木設計共同創辦人Alex(左)、kelly(右),在被路樹光影包圍的富錦街。(攝影:蔡耀徵)

而自然環境,也直接影響室內照明的邏輯。常要去歐洲參展、住過一間又一間Airbnb,Kelly呼喊,「屋內真的都好黑!(笑)常只有1、2盞燈,還散落在角落。」原來北歐因有永晝、永夜,燈光需能因應季節的變換自由調配,才推動北歐燈具文化持續發展,也影響其照明設計的邏輯,「所以業界有一說,最好的照明是要能『撞到』——燈要掛得低,因為只需照亮那塊就好,以區域區分光源。」

對比台灣,人們更期待空間的光線要統一、均勻,因而習慣把照明做得很滿,回到家也較難有休息的氛圍。所以柒木從桌燈、吊燈、壁燈、地燈全都做,希望大家可以在光源上有不同配置,同時讓使用者自由調節空間亮度——譬如「一盞東西」,可將紙燈籠收入燈罩打直接光,下拉即可切換成柔和的間接光——開展燈具的使用功能,也是拓展人們對光的感知和想像。

浸泡在日常的光與影

柒木最新一款燈具,是去年推出的「糖蔥」,實木的工業風燈管以幾何陣列排列,繁複卻規律,營造出溫潤有層次的光感。其中複數陣列感的元素,提取自東亞文化中常見的抹茶刷、水車、竹簾、扇子、燈籠骨架⋯⋯,靈感仰賴大量日常的觀察。Kelly說,工作中的許多點子,都是在散步、走逛城市和旅行中想到。問起兩人對舒服光線的認知是從何養成?其實也來自日常沐浴戶外光中的體感,「即使太陽很大,也不會是全白,所以人體普遍最適應的光並非純白。」不像台灣常見的、體感冰冷的日光燈,居家最舒適的色溫是稍偏暖黃的3,000K,「所以我們在糖蔥的設定上,先把色溫鎖起來、不能調控,希望大家可以體驗這樣的感覺。」

而做燈到現在,他們也反而開始被暗影觸動。聊起谷崎潤一郎的隨筆《陰翳禮讚》、電影《我的完美日常》中主角著迷捕捉的「木漏」,他們在其中讀出,有黑暗才有光亮,有樹影更能看見陽光。所以,不僅柒木的燈具明度從不過於強烈,日常走逛城市時,兩人也喜歡從不同面向切入,觀察光和建築、自然景觀、空間與人的互動,「光當然可以自己存在,但有了能產生『影』的對象,可以看到的又更不同。」

Kelly母校介壽國中旁的民生公園,冬日正開滿白色的梅花。(攝影:蔡耀徵)
Kelly母校介壽國中旁的民生公園,冬日正開滿白色的梅花。(攝影:蔡耀徵)
(攝影:蔡耀徵)
民生社區一帶街區座落滿滿老公寓與老樹。(攝影:蔡耀徵)
沿途經過家具店「Desifb Butik」,在櫥窗遇見柒木自家燈具「紙飯糰」,紙燈籠拼接木頭異材質,如同把光揉進紙裡裝了起來。(攝影:蔡耀徵)
沿途經過家具店「Desifb Butik」,在櫥窗遇見柒木自家燈具「紙飯糰」,紙燈籠拼接木頭異材質,如同把光揉進紙裡裝了起來。(攝影:蔡耀徵)

回首10年設計路,他們最常說,「好像都是柒木帶著我們在往前走——做了花器,才發現四季的更迭,做了燈,才注意到緯度的變化,更感覺到自然。」Kelly俏皮地從包包掏出偶然發現的小玩具「彩虹製造機」,可以吸在玻璃上,吸收陽光旋轉,只要屋內染上絢爛彩虹,「你就知道,喔!太陽來了!」光雖安靜無形,但無處不在,只要隨時保有玩心,還有太多可以探索。

柒木帶路!民生社區7處光影踩點

#空間 📍the pub.house & Miki Wei Studio

花藝師Miki的住家和工作室,步行相隔10分鐘。前者是棟透天老公寓,樓上是住家及先生阿翔的建築工作室,一樓則定義為「house art gallery」,不定期舉辦花藝課、工作坊、展覽、餐會等各式活動;巧妙地利用開窗,讓自然光灑進本昏暗的地面層,近期擺滿年節訂單的蘭花,柒木送的新居禮「紙飯團桌燈」藏身其中。後者(右)則有從街上就能望見的七彩透光窗簾,和鮮花一起襯托全金屬冷色調的空間,讓室內繽紛得恰恰好。

Miki與先生阿翔的住所一樓空間,為不定期舉辦花藝課程、展覽與各式活動的創意空間the pub.house;今年預計有更多不同型態的活動將發生。(攝影:蔡耀徵)
Miki與先生阿翔的住所一樓空間,為不定期舉辦花藝課程、展覽與各式活動的創意空間the pub.house;今年預計有更多不同型態的活動將發生。(攝影:蔡耀徵)
the pub.house 的二樓是建築師阿翔(右)的工作室,他善長利用建物結構安排自然光線,讓整棟三層房子的不同角落都配置充盈的自然光。(攝影:蔡耀徵)
the pub.house 的二樓是建築師阿翔(右)的工作室,他善長利用建物結構安排自然光線,讓整棟三層房子的不同角落都配置充盈的自然光。(攝影:蔡耀徵)
擁有七彩光暈的花藝工作室Miki Wei Studio。(攝影:蔡耀徵)
擁有七彩光暈的花藝工作室Miki Wei Studio。(攝影:蔡耀徵)

#自然 📍路樹光影

民生社區綠茵滿滿,Kelly也特別觀察到,這區的行道樹都很容易搭在一起,「手牽手,好可愛!」而冬天,陽光照射角度斜,更會將樹影打在建築外牆,印在老公寓古樸的藍綠色磚牆面上,也是美麗獨特的台灣味。

(攝影:蔡耀徵)
(攝影:蔡耀徵)

#文化 📍東社慈福宮

Kelly從小會和家人來拜的土地公廟,藏在街區小巷中、複合在民宅一樓,很神奇的,大家都還是會知道。「我們後來也發現,廟都滿會用燈的?除了要照明建築本身,也會掛燈籠,尤其現在過年前後,更是掛滿滿,而且因為是暖黃光,不是冷白色,總會讓大家覺得滿舒服的。」

(攝影:蔡耀徵)
(攝影:蔡耀徵)

#空間 📍兩冊空間製作所

在兩人的愛店——擁有大片落地窗的早午餐店Woolloomooloo Fujin結束訪談,走幾步便能到這家位於街角的空間設計公司。即使是辦公室,內部也選擇裝色溫3,000K的吊燈加上角落照明(是柒木的「糖蔥」和「時燈籠」地燈!)大片玻璃窗映現完整街區光影。其中還藏有一間瑜伽教室。

(攝影:蔡耀徵)
(攝影:蔡耀徵)

#建築 📍家樂福三民店停車場

一次走在對街,兩人抬頭,發現怎麼好像突然在紐約?「建築在光影不同的變化下,會長得不一樣,本身可能只是一個塊體,多了陰影就多了不同變化和聯想——像這座停車場,弧形彎道在光影明顯時,會覺得很像來到古根漢美術館(笑)!」謝謝大自然的打光。

(攝影:蔡耀徵)
(攝影:蔡耀徵)

#空間 📍fruit hotel taipei

設計選物店,亦策劃展覽,將各國插畫、織品、攝影等各領域創作及品牌帶進城市。店面夾身老花店和咖啡店中間,在入夜後暗暗的民宅巷弄,Kelly 每次路過都會看到其中兩排球型燈泡兀自閃耀著暖黃光,像座令人心安的小屋,「有時店會被發現,真的是因為光線,就算很基本,但就會讓人想走進去,這就是光的吸引力!」

(攝影:蔡耀徵)
(攝影:蔡耀徵)

柒木設計

由林宜賢、葉庭瑋、石筱君於2013年創立,運用自然材質及工藝技術,融合東方底蘊和西方的簡約,創造詩意與實用兼具的當代燈具及生活物件。燈具代表作有一盞東西、紙牛奶燈、糖蔥燈系列等。屢獲德國紅點設計大獎、東京 Design Tokyo首獎、倫敦wallpaper* award、金點設計獎等國際獎項認可。

文|李尤 攝影|蔡耀徵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5/2月號《跟著光,尋找創作靈感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如何解決椅子上的衣服山?瑞典設計師發明「專門掛衣服的旋轉椅」,用巧思解決生活困擾

如何解決椅子上的衣服山?瑞典設計師發明「專門掛衣服的旋轉椅」,用巧思解決生活困擾

你的房間裡一定有這麼一張椅子——上面堆滿了「半髒」的衣服,曾經穿去樓下的便利商店、穿去巷口買午餐,既不能將它們掛回乾淨的衣櫃裡,卻也沒有髒到需要丟進洗衣籃。於是,這些衣服理所當然地「暫放」在椅子上,久而久之「椅子」成為了另類的「衣架」。

雖然多數人對於堆滿衣物的椅子已經習以為常,但偶爾還是會因為椅子太重拉不動、衣服太多無法坐下而感到困擾。瑞典設計師兼發明家Simone Giertz以這樣的日常現象為靈感,設計出了專門解決此一問題的旋轉椅,用巧思將功能與美感結合,重新思考如何讓家具更貼近生活。

如何解決椅子上的衣服山?瑞典設計師發明「專門掛衣服的旋轉椅」,用巧思解決生活困擾
Simone Giertz以日常現象為靈感,設計出專門「堆衣服」的旋轉椅(圖片來源:Simone Giertz)

既然都用來放衣服,就把它做成掛衣架吧

Simone Giertz表示:「如果一張椅子十天有九天都用來放衣服,那麼它應該被設計得更適合這個用途。」她將椅子的扶手設計為可360度旋轉的機關,無論使用者堆上外套、牛仔褲或是毛衣,看起來就像是椅子的一部分。想取用衣物時,就可以將扶手轉到正面,方便挑選;想坐下時,也能將扶手轉至背後,椅墊始終保持完整。這樣巧妙的設計,將堆積成山的衣服重新整理,卻又保持「可以再拿出來穿」的使用彈性,並讓房間恢復整潔秩序。

如何解決椅子上的衣服山?瑞典設計師發明「專門掛衣服的旋轉椅」,用巧思解決生活困擾
想取用衣物時,就可以將扶手轉到正面,方便挑選;想坐下時,也能將扶手轉至背後(圖片來源:Simone Giertz)

整個設計過程從紙板模型開始,到選用不同材料打樣多次,最終決定以橡木製成。Simone Giertz以影片紀錄發想、製作過程,發布在社群平台後獲得廣大的迴響,許多觀眾更許願,希望這張椅子能量產發售。

如何解決椅子上的衣服山?瑞典設計師發明「專門掛衣服的旋轉椅」,用巧思解決生活困擾
Simone Giertz的設計手稿(圖片來源:Simone Giertz)
如何解決椅子上的衣服山?瑞典設計師發明「專門掛衣服的旋轉椅」,用巧思解決生活困擾
整個設計過程從紙板模型開始,到選用不同材料打樣多次,最終決定以橡木製成(圖片來源:Simone Giertz)

她專門發明「你從沒想過會需要」的東西

Simone Giertz自多年前便開始她的創作生涯,並以「無用發明女王」自居活躍於Youtube,前後更參與許多電視節目製作。她擅長洞察日常生活中的細節,結合技術與幽默,製作出趣味十足又富有創意的小發明,如「螺絲起子戒指」、「故意少一片的白色拼圖」「可以對折的衣架」等,令人會心一笑。Simone Giertz的眾多作品,可於她成立的品牌商店「Yetch Store」購買。

如何解決椅子上的衣服山?瑞典設計師發明「專門掛衣服的旋轉椅」,用巧思解決生活困擾
SCREWDRIVER RING(圖片來源:Yetch Store)
如何解決椅子上的衣服山?瑞典設計師發明「專門掛衣服的旋轉椅」,用巧思解決生活困擾
INCOMPLETE WHITE PUZZLE(圖片來源:Yetch Store)
如何解決椅子上的衣服山?瑞典設計師發明「專門掛衣服的旋轉椅」,用巧思解決生活困擾
SMALL COAT HINGER BRACKET KIT(圖片來源:Yetch Store)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