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啊想啊起⋯⋯啊喂⋯⋯噯唷喂⋯⋯」說起國境之南,除了四季如夏的明媚風光,許多人腦海中更會想起這首恆春民謠的悠長旋律。近日,外型如船隻般的「恆春文化中心民謠館」也正式開幕,乘載著恆春半島溫暖的旋律,向世界啟航。
帶著「文化港灣」的自我期許,以「聲」為波航向世界
事實上,恆春半島本就有著悠久的民謠文化,1970年代,音樂學家史惟亮、許常惠到恆春採集民謠時,更發掘了音樂人陳達,並邀請陳達到台北燒錄專輯、演唱,進而掀起風靡全台的恆春民謠熱潮。
然而,隨著陳達逝世,恆春民謠傳承也面臨斷層。在此之際,屏東縣政府除了透過「民謠傳習計畫」、「半島世界歌謠祭」、「民謠大賽」等傳承地方文化,在2021年於恆春東門及古城牆邊興建全台最南端的文化地標——「恆春文化中心」時,更將「民謠館」與「劇場館」並列為兩大館舍。由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獎得主王銘顯、日本知名建築師團紀彥聯手操刀的「恆春文化中心」特意以「文化港灣」為隱喻,透過曲牆地景式的建築外觀,呼應刻有時光紋理的古城牆;民謠館外部也以船隻為建築外型呼應港灣概念,為南台灣增加一抹優雅的文化風景。
歷時一年現地採集,述說恆春六大鄉鎮的聲音記憶
當人們拾步走進「恆春文化中心民謠館」,不難發現整體館舍分為「聲音博物館」、「民謠展示空間」、「傳藝教室」與「圖書閱覽空間」四大區域。其中「聲音博物館」以抵禦落山風的「風剪樹」為精神地標,在「聲風景廊道」、「聲音之樹」、「故事收音機」、「聲波指路站」及「半島旋律音箱」六大展區中以聲景、口述故事、影像、物件、音樂勾勒恆春生活現場。開幕首檔常設展《恆春半島聲音百事-關於半島文化的一百個聽覺線索》更由以設計師方序中為首的策展團隊操刀,歷時一年走訪恆春半島枋山鄉、獅子鄉、車城鄉、牡丹鄉、恆春鎮、滿州鄉六大鄉鎮,現地採集民眾從南國共同情感、自然生態、飲食風土、多元族群出發,創造出的聲音記憶。
值得一提的是,在首檔常設展開幕之際,策展團隊也邀請作家蔣勳老師以導聆形式現身說法,特意在「半島旋律音箱」展區限定的《聆聽恆春》特輯裡,細數南排灣族吟唱古謠、民謠曲調伴月琴、落山風颯颯作響、海浪拍打礁石、山林間的蟲鳴鳥叫等恆春半島獨有聲響,讓人「聲」歷其境地感受到聲音與大地的連結,堪稱到訪觀眾不可錯過的彩蛋。
在聲響音律與字裡行間,建構出屬於自己的「恆春學」
接著,當人們走進「民謠展示區域」,則可見其以「風土生歌 育民謠」為題,分為「發現恆春民謠」、「歌在生活裡」、「聽他們唱歌」、「月琴與民謠的關係」、「讓我們繼續傳唱」五大子題,循序漸進地述說由民謠詩詞所構成的「恆春學」。
而在另一頭的「民謠展演空間與傳藝教室」則將作為民謠藝師、表演團隊的練習與表演場域,為培育民謠新世代盡一份心力。
此後,當人們走上階梯,二、三樓圖書館藏書以恆春在地文化為主題,娓娓述說恆春半島的民謠、文史、音樂、生態、旅遊、劇場、地方風俗等,其中更有不少兒童繪本,邀請大人、小孩人浸淫其中,從聲響音律與字裡行間,感受到恆春生活況味。無論你是想在孩子暑假時,安排文化旅遊的爸媽,又或是熱愛南國這片溫煦沃土,想進一步感受恆春魅力的旅人,都歡迎循聲走進「恆春文化中心民謠館」裡,在勾動心弦的聲音裡,感受南國土地的溫柔力量!
文 | 郭 慧 圖片提供 | 屏東縣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