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大師Álvaro Siza重塑千年修道院!以花園連結新舊建築,打造朝聖之路上的文化新地標

建築大師Álvaro Siza重塑千年修道院!以花園連結新舊建築,打造朝聖之路上的文化新地標

由葡萄牙建築大師暨普利茲克獎得主Álvaro Siza與景觀設計師Sidónio Pardal聯手修復、擴建的「Leça do Balio」修道院,自14世紀哥德式建築中重生,以當地藝文中心的身份推廣文化歷史的傳承,成為「朝聖之路」上的嶄新地標。

兩千年歷史古蹟轉型重生

Leça do Balio修道院的歷史可追溯至羅馬時期,其擁有一座14世紀的祭壇與哥德式建築。自1910年起,這座修道院被葡萄牙政府設立為國家紀念碑,後於2016年被Lionesa集團收購,委由建築師Álvaro Siza和景觀設計師Sidónio Pardal負責修復與擴建工作。

建築大師Álvaro Siza重塑千年修道院!以花園連結新舊建築,打造朝聖之路上的文化新地標
Leça do Balio修道院擁有一座14世紀的祭壇與哥德式建築。(攝影: Alexandre Delmar)

如今,Leça do Balio修道院成為Livraria Lello基金會的總部,設有展覽空間、禮堂、餐廳和花園。基金會以被譽為「世界最美書店」的葡萄牙萊羅書店(Livraria Lello)命名,致力於推廣書籍和知識,並強調文化歷史的傳承。

建築大師Álvaro Siza重塑千年修道院!以花園連結新舊建築,打造朝聖之路上的文化新地標
修道院的修復與擴建工作由建築師Álvaro Siza和景觀設計師Sidónio Pardal負責。(攝影: Alexandre Delmar)

「朝聖之路」上的新地標

這是Álvaro Siza和Sidónio Pardal首次合作,而團隊希望擴建的新建築能與既有修道院緊密連結,並成為「朝聖之路」(Camino de Santiago)上的重要地標。Álvaro Siza以白色混凝土建造了分別高40英尺與46英尺的塔樓,內外人行道採用可滲透的礫石鋪設。塔樓內部規劃為展覽空間,展示修道院多年來收藏的畫作與藝術品,向大眾講述該組織與「朝聖之路」的歷史故事,並藉此與舊有的歷史建物進行對話。

建築大師Álvaro Siza重塑千年修道院!以花園連結新舊建築,打造朝聖之路上的文化新地標
Álvaro Siza以白色混凝土建造了分別高40英尺與46英尺的塔樓。(攝影: Alexandre Delmar)
建築大師Álvaro Siza重塑千年修道院!以花園連結新舊建築,打造朝聖之路上的文化新地標
擴建的修道院建築外觀。(攝影: Alexandre Delmar)
建築大師Álvaro Siza重塑千年修道院!以花園連結新舊建築,打造朝聖之路上的文化新地標
團隊希望新建築能與既有修道院緊密連結、產生對話。(攝影: Alexandre Delmar)

以花園串連新舊建築

在室外,Sidónio Pardal設計了一座佔地4公頃的花園,將新舊建築融合在一起,加強園區的整體性,並融入周圍道路景觀。花園共分為14個區塊,還設有一座高6英尺的獨立式雕塑「Wayfarer」,用詩意的語言向朝聖者們致敬,並提供一個寧靜的休憩場所。

建築大師Álvaro Siza重塑千年修道院!以花園連結新舊建築,打造朝聖之路上的文化新地標
在室外,Sidónio Pardal設計了一座佔地4公頃的花園,分為14個區塊。(攝影: Alexandre Delmar)
建築大師Álvaro Siza重塑千年修道院!以花園連結新舊建築,打造朝聖之路上的文化新地標
Sidónio Pardal以戶外空間融合新舊建築,加強園區的整體性。(攝影: Alexandre Delmar)
建築大師Álvaro Siza重塑千年修道院!以花園連結新舊建築,打造朝聖之路上的文化新地標
以可滲透礫石鋪設的人行道。(攝影: Alexandre Delmar)
建築大師Álvaro Siza重塑千年修道院!以花園連結新舊建築,打造朝聖之路上的文化新地標
Leça do Balio修道院的半戶外空間。(攝影: Alexandre Delmar)

一系列藝術展覽即將登場

「Livraria Lello」基金會入駐後,將推出一系列公共計畫,包括提倡媒體識讀素養的展覽《Act The Thought》、法國藝術家JR的全球藝術計畫《Inside Out Project》等,將當代思維融入藝術表達中,也讓曾被遺忘的修道院轉型重生為一座文化中心。

建築大師Álvaro Siza重塑千年修道院!以花園連結新舊建築,打造朝聖之路上的文化新地標
「Livraria Lello」基金會入駐後,將推出一系列展覽。(攝影: Alexandre Delmar)
建築大師Álvaro Siza重塑千年修道院!以花園連結新舊建築,打造朝聖之路上的文化新地標
Leça do Balio修道院內部實景。(攝影: Alexandre Delmar)
建築大師Álvaro Siza重塑千年修道院!以花園連結新舊建築,打造朝聖之路上的文化新地標
擴建部分的內部實景。(攝影: Alexandre Delmar)
建築大師Álvaro Siza重塑千年修道院!以花園連結新舊建築,打造朝聖之路上的文化新地標
重新開放的Leça do Balio修道院,成為「朝聖之路」上的嶄新地標。(攝影: Alexandre Delmar)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巴黎「龐畢度中心」翻修設計圖公開!保留現有建築結構、活化閒置空間,聚焦當代多元需求

巴黎「龐畢度中心」翻修設計圖揭曉!保留現有建築結構、活化閒置空間,聚焦當代多元需求

巴黎著名的現代藝術美術館「龐畢度中心」將於2025年夏末閉館,進行長達五年的整修。

當年,這座美術館以管線外露的反傳統結構,引起建築界一陣熱議,有人說它和浪漫之都格格不入,還有人戲稱它是「市中心的煉油廠」。無論如何,龐畢度中心成為了顛覆性的地標,更是歐洲數一數二的當代藝術收藏館。

為什麼要整修?

竣工於1977年的龐畢度中心,由「建築詩人」Renzo Piano和已逝世的英國建築大師Richard Rogers共同設計。雖然相較其他歷史悠久的博物館年輕許多,但龐畢度中心仍然面臨著建築老化問題,也遠遠不符合時下的衛生和能源標準規範。這項整修工程將能解決龐畢度中心在安全、可持續發展和無障礙使用上的問題,也將重新規劃空間的使用,以滿足現今社會的不同需求。

巴黎「龐畢度中心」翻修設計圖揭曉!保留現有建築結構、活化閒置空間,聚焦當代多元需求
龐畢度中心由「建築詩人」Renzo Piano和已逝世的英國建築大師Richard Rogers共同設計。(圖片來源:龐畢度中心)

這場大型整修計畫,在經過競圖評比後由法國建築事務所「Moreau Kusunoki」勝出,並由墨西哥建築師Frida Escobedo的團隊共同參與。Moreau Kusunoki分享:「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與城市完美融合的文化中心、一個為人們而設計的開放場域。」

原建築師Renzo Piano也表示:「獲勝團隊非常了解龐畢度中心的精神。他們提出的設計計畫既能尊重原先的建築風格,同時也為未來注入新活力。我向團隊致以衷心的祝賀和鼓勵。」

巴黎「龐畢度中心」翻修設計圖揭曉!保留現有建築結構、活化閒置空間,聚焦當代多元需求
龐畢度中心的整修計畫,經過競圖評比後由法國建築事務所「Moreau Kusunoki」勝出。(圖片來源:Moreau Kusunoki)

維持現有建築結構

龐畢度中心主席Laurent Le Bon表示:「人們對Renzo Piano和Richard Rogers設計的這座地標建築懷有深厚感情,因此,保持原始設計的DNA是首要考量。在尊重現有建築結構的前提下,我們不會進行任何擴建。」在這次的大型翻修計畫中,Moreau Kusunoki團隊聚焦在不同群眾的使用需求與期望,重新利用閒置空間成為多樣化的設施,同時也小心保留既有的建築語彙。

巴黎「龐畢度中心」翻修設計圖揭曉!保留現有建築結構、活化閒置空間,聚焦當代多元需求
Moreau Kusunoki團隊重新利用閒置空間成為多樣化的設施,同時也小心保留既有的建築語彙。(圖片來源:龐畢度中心)

重拾與城市、與人的連結

整修計畫中,也特別強調了龐畢度中心與城市周圍環境的連結,大量使用透明材質與打通空間的設計工法,讓自然光線延伸至室內。此外,也重新梳理空間中的動線,改善訪客、員工等所有使用者的體驗。Moreau Kusunoki團隊認為,面對資訊超載、注意力碎片化、手機孤獨的世代,龐畢度中心能提供一個暫緩步伐、與人互動的實質體驗。

巴黎「龐畢度中心」翻修設計圖揭曉!保留現有建築結構、活化閒置空間,聚焦當代多元需求
建築團隊大量使用透明材質與打通空間的設計工法,讓自然光線延伸至室內。(圖片來源:龐畢度中心)

龐畢度中心翻修亮點

⬬ 戶外廣場

先從戶外空間看起,翻修後龐畢度中心周圍的閒置區域將被充分活化,像是設置台階供民眾休憩、增設輪椅專用斜坡道,以及將廣場設計成舞台般的形式,鼓勵城市中的舞者、街頭藝術家、詩人等表演者,都能在這裡自由展現。

巴黎「龐畢度中心」翻修設計圖揭曉!保留現有建築結構、活化閒置空間,聚焦當代多元需求
戶外廣場將設置台階供民眾休憩,並設計一座天然舞台。(圖片來源:龐畢度中心)

⬬ 一樓大廳

一樓大廳作為所有館內體驗的起點,也將有重大的翻新改造。建築團隊計畫打造一個三層樓的全新空間,大幅擴展中央區域以舉辦各式活動,並以大片玻璃取代原先的牆面,為空間注入更多光線,與城市景觀交互融合。舊有的地下停車場將改建為影廳、表演廳、會議室和排練室,其餘空間以機動性的隔板相互串接、分隔,可根據節目安排提供不同的空間配置。

巴黎「龐畢度中心」翻修設計圖揭曉!保留現有建築結構、活化閒置空間,聚焦當代多元需求
中央區域大幅擴展,並以大片玻璃取代原先的牆面。(圖片來源:龐畢度中心)
巴黎「龐畢度中心」翻修設計圖揭曉!保留現有建築結構、活化閒置空間,聚焦當代多元需求
通透的室內空間,與城市景觀交互融合。(圖片來源:龐畢度中心)

⬬ 商店區

餐廳、咖啡館、書店和紀念品商店將被遷移至龐畢度中心南側,並在此面設置出入口,希望藉由不同形式的造訪,讓更多民眾踏入美術館。其他休息區域、輕食攤位等也將設立於此,並依據檔期輪替展示藝術作品。

巴黎「龐畢度中心」翻修設計圖揭曉!保留現有建築結構、活化閒置空間,聚焦當代多元需求
(圖片來源:龐畢度中心)

⬬ 新世代中心

另外,一樓也將增設兒童專屬的「新世代中心」,以放鬆、遊戲的方式體驗藝術。具有穿透性的寬闊空間讓孩子自由探索,觀察周遭環境;專為幼兒設計的地下層,採開放式的簡約佈局,讓小小孩玩耍不受限;兩側略為升高的兒童圖書館,則分隔出安靜的閱讀場所。

巴黎「龐畢度中心」翻修設計圖揭曉!保留現有建築結構、活化閒置空間,聚焦當代多元需求
兒童專屬的「新世代中心」,讓孩子以放鬆、遊戲的方式體驗藝術。(圖片來源:龐畢度中心)
巴黎「龐畢度中心」翻修設計圖揭曉!保留現有建築結構、活化閒置空間,聚焦當代多元需求
專為幼兒設計的地下層,採開放式的簡約佈局,讓小小孩玩耍不受限。(圖片來源:龐畢度中心)

⬬ 公共資訊圖書館

從「新世代中心」一樓的階梯拾級而上,就會抵達龐畢度中心的公共資訊圖書館。在這個佔地兩層樓的圖書館中,藏書與戶外景觀交錯呼應,空間的界線變得模糊。圖書館中還設有一些獨立小空間,可供展示、會議等功能使用。

巴黎「龐畢度中心」翻修設計圖揭曉!保留現有建築結構、活化閒置空間,聚焦當代多元需求
佔地兩層樓的公共資訊圖書館。(圖片來源:龐畢度中心)
巴黎「龐畢度中心」翻修設計圖揭曉!保留現有建築結構、活化閒置空間,聚焦當代多元需求
藏書與戶外景觀交錯呼應,空間的界線變得模糊。(圖片來源:龐畢度中心)

⬬ 頂樓露台

龐畢度中心的屋頂露台也將在整修後對外開放,可以從7樓眺望巴黎城市景觀。在設計上,團隊盡可能保持彈性、簡約,以供各種活動使用。

資料、圖片來源|Centre Pompidou

延伸閱讀

RECOMMEND

開箱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城市現有建築再利用,造一座柔和色彩的永續社區

開箱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城市現有建築再利用,造一座柔和色彩的永續社區

2024巴黎奧運即將於下個月正式揭幕,各國好手們也將於7月18日起陸續入住。本屆,建築團隊充分利用城市中的既有建築,更在設計過程中兼具選手需求與未來用途考量,讓建築達到永續、與自然並存,成為巴黎的一道永久風景。

奧運選手村裡有什麼?

2024巴黎奧運共有三座選手村,此外在法國境內其他比賽場地周圍也設有衛星選手村。在奧運與帕運期間,這些選手村將接待超過22,000名運動員和隨行人員。主要選手村位於巴黎北部的塞納河岸,除了居住設施外,選手村餐廳每日供應高達六萬頓餐點,提供來自世界各地的口味菜色,並定期更換菜單,以滿足所有運動員的飲食和營養需求。選手村內也設有24小時健身房、醫療診所、社交俱樂部、信仰中心、美髮沙龍、郵局及各式商店。

開箱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城市現有建築再利用,造一座柔和色彩的永續社區
2024巴黎奧運主要選手村位於巴黎北部的塞納河岸。(圖片來源:Paris 2024)
開箱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城市現有建築再利用,造一座柔和色彩的永續社區
除了居住設施外,村內生活機能一應俱全。(圖片來源:Paris 2024)
開箱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城市現有建築再利用,造一座柔和色彩的永續社區
在奧運與帕運期間,選手村將接待超過22,000名運動員和隨行人員。(圖片來源:Paris 2024)

利用城市現有建築

本屆選手村大量運用城市中的既有建築,像是由法國導演盧貝松所創立的「Cité du Cinéma」製片廠,就被改造成24小時營業的超大餐廳;附近幾個導演工作室和大型閒置空間,則作為選手訓練室使用。

開箱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城市現有建築再利用,造一座柔和色彩的永續社區
「Cité du Cinéma」製片廠在奧運期間化為24小時餐廳。(圖片來源:Paris 2024)
開箱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城市現有建築再利用,造一座柔和色彩的永續社區
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內部。(圖片來源:uapS)
開箱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城市現有建築再利用,造一座柔和色彩的永續社區
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內部。(圖片來源:uapS)

「我們的目標是利用現有的資源,盡可能控制和減少碳足跡,」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主任Laurent Michaud表示,「因此大部分的服務將在既有的建築物中進行。」

同時考量奧運需求與未來發展

往屆奧運通常在賽事結束後,才開始思考如何處置奧運會留下的建築。不過,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從規劃初期便已考慮未來用途,將其設定為住宅社區及商辦空間。

奧運期間的需求與未來發展都在設計過程中被納入考量。現階段因應選手住宿需求,建築團隊在某些公寓內增建臨時隔間以增加臥室數量。未來,社區內每戶都將擁有溫馨的廚房與客廳區域,配備完善的廚房設備,管線、電力配置等都無需再做更動;房內鋪有鑲木或磁磚地板,牆壁粉刷成白色,還有可欣賞景觀的小陽台;選手村內的健身房、綠地,甚至當地商店等設施,將來也都能沿用。

開箱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城市現有建築再利用,造一座柔和色彩的永續社區
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未來將作為住宅社區及商辦空間使用。(圖片來源:uapS)
開箱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城市現有建築再利用,造一座柔和色彩的永續社區
奧運期間的需求與未來發展都在設計過程中被納入考量。(圖片來源:uapS)
開箱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城市現有建築再利用,造一座柔和色彩的永續社區
未來,社區內每戶都將擁有溫馨的廚房與客廳區域,配備完善的廚房設備。(圖片來源:uapS)
開箱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城市現有建築再利用,造一座柔和色彩的永續社區
每戶皆有可欣賞景觀的小陽台。(圖片來源:uapS)
開箱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城市現有建築再利用,造一座柔和色彩的永續社區
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以柔和的春日色系打造。(圖片來源:uapS)

採用永續材料,與自然共生

建造過程的永續性,也是2024巴黎奧運團隊的關注重點之一。建築頂樓設置了昆蟲和鳥類棲息的空間,向大自然生態開放;建材多選用木材和其他有機來源的材料,幫助適應並減輕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家具部分也精心挑選,提供給奧運選手的床架以紙板製成、床墊則由回收漁網打造,賽事結束後都能再被回收利用。

開箱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城市現有建築再利用,造一座柔和色彩的永續社區
建造過程的永續性,也是2024巴黎奧運團隊的關注重點之一。(圖片來源:uapS)
開箱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城市現有建築再利用,造一座柔和色彩的永續社區
建築團隊多選用木材和其他有機來源的材料,幫助適應並減輕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圖片來源:uapS)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