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大師Álvaro Siza重塑千年修道院!以花園連結新舊建築,打造朝聖之路上的文化新地標

建築大師Álvaro Siza重塑千年修道院!以花園連結新舊建築,打造朝聖之路上的文化新地標

由葡萄牙建築大師暨普利茲克獎得主Álvaro Siza與景觀設計師Sidónio Pardal聯手修復、擴建的「Leça do Balio」修道院,自14世紀哥德式建築中重生,以當地藝文中心的身份推廣文化歷史的傳承,成為「朝聖之路」上的嶄新地標。

兩千年歷史古蹟轉型重生

Leça do Balio修道院的歷史可追溯至羅馬時期,其擁有一座14世紀的祭壇與哥德式建築。自1910年起,這座修道院被葡萄牙政府設立為國家紀念碑,後於2016年被Lionesa集團收購,委由建築師Álvaro Siza和景觀設計師Sidónio Pardal負責修復與擴建工作。

建築大師Álvaro Siza重塑千年修道院!以花園連結新舊建築,打造朝聖之路上的文化新地標
Leça do Balio修道院擁有一座14世紀的祭壇與哥德式建築。(攝影: Alexandre Delmar)

如今,Leça do Balio修道院成為Livraria Lello基金會的總部,設有展覽空間、禮堂、餐廳和花園。基金會以被譽為「世界最美書店」的葡萄牙萊羅書店(Livraria Lello)命名,致力於推廣書籍和知識,並強調文化歷史的傳承。

建築大師Álvaro Siza重塑千年修道院!以花園連結新舊建築,打造朝聖之路上的文化新地標
修道院的修復與擴建工作由建築師Álvaro Siza和景觀設計師Sidónio Pardal負責。(攝影: Alexandre Delmar)

「朝聖之路」上的新地標

這是Álvaro Siza和Sidónio Pardal首次合作,而團隊希望擴建的新建築能與既有修道院緊密連結,並成為「朝聖之路」(Camino de Santiago)上的重要地標。Álvaro Siza以白色混凝土建造了分別高40英尺與46英尺的塔樓,內外人行道採用可滲透的礫石鋪設。塔樓內部規劃為展覽空間,展示修道院多年來收藏的畫作與藝術品,向大眾講述該組織與「朝聖之路」的歷史故事,並藉此與舊有的歷史建物進行對話。

建築大師Álvaro Siza重塑千年修道院!以花園連結新舊建築,打造朝聖之路上的文化新地標
Álvaro Siza以白色混凝土建造了分別高40英尺與46英尺的塔樓。(攝影: Alexandre Delmar)
建築大師Álvaro Siza重塑千年修道院!以花園連結新舊建築,打造朝聖之路上的文化新地標
擴建的修道院建築外觀。(攝影: Alexandre Delmar)
建築大師Álvaro Siza重塑千年修道院!以花園連結新舊建築,打造朝聖之路上的文化新地標
團隊希望新建築能與既有修道院緊密連結、產生對話。(攝影: Alexandre Delmar)

以花園串連新舊建築

在室外,Sidónio Pardal設計了一座佔地4公頃的花園,將新舊建築融合在一起,加強園區的整體性,並融入周圍道路景觀。花園共分為14個區塊,還設有一座高6英尺的獨立式雕塑「Wayfarer」,用詩意的語言向朝聖者們致敬,並提供一個寧靜的休憩場所。

建築大師Álvaro Siza重塑千年修道院!以花園連結新舊建築,打造朝聖之路上的文化新地標
在室外,Sidónio Pardal設計了一座佔地4公頃的花園,分為14個區塊。(攝影: Alexandre Delmar)
建築大師Álvaro Siza重塑千年修道院!以花園連結新舊建築,打造朝聖之路上的文化新地標
Sidónio Pardal以戶外空間融合新舊建築,加強園區的整體性。(攝影: Alexandre Delmar)
建築大師Álvaro Siza重塑千年修道院!以花園連結新舊建築,打造朝聖之路上的文化新地標
以可滲透礫石鋪設的人行道。(攝影: Alexandre Delmar)
建築大師Álvaro Siza重塑千年修道院!以花園連結新舊建築,打造朝聖之路上的文化新地標
Leça do Balio修道院的半戶外空間。(攝影: Alexandre Delmar)

一系列藝術展覽即將登場

「Livraria Lello」基金會入駐後,將推出一系列公共計畫,包括提倡媒體識讀素養的展覽《Act The Thought》、法國藝術家JR的全球藝術計畫《Inside Out Project》等,將當代思維融入藝術表達中,也讓曾被遺忘的修道院轉型重生為一座文化中心。

建築大師Álvaro Siza重塑千年修道院!以花園連結新舊建築,打造朝聖之路上的文化新地標
「Livraria Lello」基金會入駐後,將推出一系列展覽。(攝影: Alexandre Delmar)
建築大師Álvaro Siza重塑千年修道院!以花園連結新舊建築,打造朝聖之路上的文化新地標
Leça do Balio修道院內部實景。(攝影: Alexandre Delmar)
建築大師Álvaro Siza重塑千年修道院!以花園連結新舊建築,打造朝聖之路上的文化新地標
擴建部分的內部實景。(攝影: Alexandre Delmar)
建築大師Álvaro Siza重塑千年修道院!以花園連結新舊建築,打造朝聖之路上的文化新地標
重新開放的Leça do Balio修道院,成為「朝聖之路」上的嶄新地標。(攝影: Alexandre Delmar)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2025大阪世博將於4月13日至10月13日舉行,主題為「讓生命更光輝的未來社會藍圖」,展會現場的重點環形建築「大屋根」邀請到建築師藤本壯介設計,希望成為團結161個參展國的團結象徵。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2025大阪世博將於4月13日開幕,展會現場的重點環形建築「大屋根」邀請到建築師藤本壯介設計(圖片來源:Expo 2025 Osaka)

「大屋根」展場交流的中心

佔地6萬平方公尺的木結構建築「大屋根」,是本次世博會的中心活動場域與主要通道,不僅將為遊客提供流暢的動線體驗,還能遮擋烈陽與雨水,創造舒適的休息空間。「大屋根」的內部設計以和諧的空間規劃滿足展覽、互動體驗及大型活動的需求,遊客也能登上建築頂部休憩,成為遊客與參展國之間交流的重要樞紐。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大屋根」是本次世博會的中心活動場域與主要通道(圖片來源:Expo 2025 Osaka)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遊客也能登上「大屋根」頂部休憩(圖片來源:Expo 2025 Osaka)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遊客也能登上「大屋根」頂部休憩(圖片來源:Expo 2025 Osaka)

藤本壯介的設計理念以「在多元中追求的統一性」為核心,建築靈感來自日本傳統木造建築,如京都著名的清水寺舞台等,融合傳統工藝概念與現代工程技術,並採用接合技法「nuki」讓結構更穩定。整體環形結構直徑達675公尺,高度介於12至22公尺間,步道周長超過2公里,將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木造建築之一。擁有壯觀視覺效果的「大屋根」不僅展現了日本傳統建築精神,亦象徵了全球文化交融的未來願景。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建築靈感來自日本傳統木造建築,如京都著名的清水寺舞台等,融合傳統工藝概念與現代工程技術(圖片來源:Sou Fujimoto)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採用接合技法「nuki」讓建築結構更穩定(圖片來源:Sou Fujimoto)

為避免世博會結束後資源浪費,主辦方也向公共組織與私人企業開放提案,針對「大屋根」的未來提出創意解方,期望將其轉化為永久性建築。未來,「大屋根」或將改建為城市公共空間、社區中心或創意文化園區等多種可能,也十分令人期待。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大阪世博開放各界為「大屋根」的未來提出創意解方(圖片來源:Expo 2025 Osaka)

延伸閱讀

RECOMMEND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隈研吾建築團隊的最新力作,位於日本岡山縣的公園內,是一座承載著災後重建意涵的竹造建築。在重創當地的「西日本豪雨」後,團隊特別選用當地特產——竹子,透過竹材的自然曲線與透明玻璃窗構成的空間,將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巧妙融合,重新定義社區與自然的連結。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這座竹造建築位於岡山縣倉敷市的防災重建公園內(圖片來源:KKAA)

這座竹造建築位於岡山縣倉敷市的防災重建公園內,該地區在2018年7月「西日本豪雨」水災中受到嚴重破壞,而這座公園的基地,正是豪雨造成堤防潰決的地點。日本政府攜手隈研吾建築團隊與當地居民共同設計,重建起這座結合防災、社區活動功能的公園。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這座公園的基地,正是2018年「西日本豪雨」造成堤防潰決的地點(圖片來源:KKAA)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日本政府攜手隈研吾建築團隊與當地居民共同設計,重建起這座結合防災、社區活動功能的公園(圖片來源:KKAA)

隈研吾團隊在公園裡設計了兩座設施,分別作為社區活動中心和緊急儲存倉庫使用,兩者以巨大的竹結構連接,就像一座大門般。其中,社區活動中心僅由玻璃窗組成,帶來通透、開放的感受,歡迎居民們入內。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團隊在公園裡設計了兩座設施,分別作為社區活動中心和緊急儲存倉庫使用(圖片來源:KKAA)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社區活動中心僅由玻璃窗組成,帶來通透、開放的感受(圖片來源:KKAA)

橫向向外延伸的竹構造,原料來自於當地特產的竹子,增強居民對於建築的共感。而具有自然曲線的屋簷,通風之餘也為訪客遮擋烈陽和雨水,不僅呼應了日本傳統建築技術,同時也擁抱當代創新概念,展現公園熱情好客的姿態。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具有自然曲線的屋簷,通風之餘也為訪客遮擋烈陽和雨水(圖片來源:KKAA)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竹構造原料來自於當地特產的竹子,呼應日本傳統工法(圖片來源:KKAA)

從建築之間的留白看出去,一面能看見城市熱鬧的氛圍,另一面則能看見周圍山脈的自然美景,兩者彷彿透過這座建築相互串連,成為完整的一體。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從建築之間的留白看出去,一面能看見城市熱鬧的氛圍(圖片來源:KKAA)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另一面則是周圍山脈的自然美景(圖片來源:KKAA)

資料來源|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