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上海商銀總行大樓」華麗重生!潘冀建築事務所打造鑲嵌於都市的鑽石高樓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大樓」華麗重生!潘冀建築事務所打造鑲嵌於都市中的鑽石高樓

座落於台北市民權東路與中山北路交叉口的「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新總行大樓」,由JJP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打造,從藝術、建築、自然、文化等元素汲取設計靈感,發展出鑽石造型的外觀與結構,成為周邊地區的一座璀璨地標。

危老大樓的華麗重生

上海商銀總行大樓原屬「危老重建案」,於2014年啟動重建專案,歷經七家國內外建築師事務所競圖、三階段評選後,最後由JJP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獲選,以大樓「如鑽石般鑲於繁忙路口」為概念,將永續綠能、科技意象及人文理念,整合至設計規劃之中。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大樓」華麗重生!潘冀建築事務所打造鑲嵌於都市中的鑽石高樓
夜幕低垂時,大樓內部簡約低調的照明光線,綻放鑚石般的璀璨光芒。(攝影:JJP)

▎亮點01:扇形設計凸顯磅礴氣勢

佔地約2,333平方公尺,地上16層、地下4層的上海商銀總行大樓,坐擁聚財之象「大周天」,建築設計上也因應這樣的風水條件,將正對交叉路口的銀行入口(開口角度4.9度)和挑高三層的營業大廳,採扇形設計搭配弧形窗,營造匯集人流的氣勢;位於民權東路的大門,則藉由明快的動線設計,將造訪者引入辦公梯廳和南側花園。

上海商銀總行大樓樓層分別規劃為:1F-4F銀行營業單位、5F-12F總行部處單位、13F行史館及行員教育訓練中心、14F員工餐廳、15F-16F層峰辦公室;高樓層坐擁舒暢宏闊的視野,能飽覽中山北路上,樟樹及楓香所營造出櫛比鱗次的林蔭大道景緻。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大樓」華麗重生!潘冀建築事務所打造鑲嵌於都市中的鑽石高樓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新總行大樓位於交叉路口,坐擁聚財之象「大周天」。(攝影:YHLAA)

▎亮點02:開創性鑽石結構外牆

鑽石型斜交鋼柱結構的開創性外牆,具備超耐震規格,搭配各層樓板調諧質量阻尼器(TMD)與結構健康監測系統(SHM),耐震係數是法規的1.5倍;網膜玻璃外牆延續鑽石的建築語彙,質地中隱含金屬光澤,隔熱的同時也兼顧室內採光,賦予建築外觀晶瑩剔透的視覺感。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大樓」華麗重生!潘冀建築事務所打造鑲嵌於都市中的鑽石高樓
外牆工藝不僅體現出結構的創新,更達到耐震、節能、減碳、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設計目標。(攝影:JJP)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大樓」華麗重生!潘冀建築事務所打造鑲嵌於都市中的鑽石高樓
創新的外牆框架體現工藝之美,亦烘托出位於高樓層的員工餐廳及空中花園。(攝影:YHLAA)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大樓」華麗重生!潘冀建築事務所打造鑲嵌於都市中的鑽石高樓
「上海商銀總行大樓」鑽石型斜交鋼柱結構的開創性外牆,具備超耐震規格。(攝影:YHLAA)

▎亮點03:引入自然,營造開放式無柱空間

位於地面層的景觀中庭,特別設計一面水濂牆,不僅遮飾後方鄰舍,水瀑飛瀉時的嘩嘩聲,也劃開了都市嘈嚷,為中庭注入靜逸氣息,成為大樓中的心靈憩所。在辦公樓層,建築團隊將大樓內部結構柱分散與幕牆框架整合,形成室內跨距近27米無柱的開放空間,不僅提升空間效率與使用彈性,也引入自然採光,辦公時享受最佳景觀視野。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大樓」華麗重生!潘冀建築事務所打造鑲嵌於都市中的鑽石高樓
鑽石斜交的圖騰語彙自建築立面延伸入室內天花。(攝影:YHLAA)

另外,多樣化綠植也被安排在空間中,打造成活潑多元的都市生態棲地。為善用有限的空間,東側陽台及南側活力梯陽台處均設有垂直立體綠化,既與建築語彙和鳴,亦為都市增添一抹綠意。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大樓」華麗重生!潘冀建築事務所打造鑲嵌於都市中的鑽石高樓
東側陽台及南側活力梯陽台處,均設有垂直立體綠化,善用有限的空間。(攝影:JJP)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大樓」華麗重生!潘冀建築事務所打造鑲嵌於都市中的鑽石高樓
如空間藝術品般的鋼構回旋梯,為營業大廳增色。(攝影:YHLAA)

▎亮點04:從材質展現沉穩大器氛圍

上海商銀總行大樓大廳採用淺米色義大利洞石牆面與灰麻色天然崗石的地坪,傳遞大器沉穩的空間氣質,辦公室門廳的天花,則延伸建築立面鑽石斜交的圖騰語彙,嵌合了LED線型燈為整體照明。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大樓」華麗重生!潘冀建築事務所打造鑲嵌於都市中的鑽石高樓
淺米色義大利洞石的牆面與灰麻色天然崗石的地坪,散發大器沉穩的空間氣質。攝影:YHLAA(攝影:YHLAA)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大樓」華麗重生!潘冀建築事務所打造鑲嵌於都市中的鑽石高樓
鑽石斜交的圖騰語彙自建築立面延伸入騎樓天花。(攝影:YHLAA)

除此之外,建築外的公共人行空間也被納入整體設計考量,人行道、車道出入口均有順平設計,騎樓地坪及公共人行道舖面則採天然崗石,並以線型分割與建築立面的鑽石斜交結構呼應,為整體空間增添序列性及引導功能。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大樓」華麗重生!潘冀建築事務所打造鑲嵌於都市中的鑽石高樓
建築外的公共人行空間也被納入整體設計考量。(攝影:YHLAA)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大樓」華麗重生!潘冀建築事務所打造鑲嵌於都市中的鑽石高樓
挑高三層的營業大廳。(攝影:YHLAA)

延伸閱讀

RECOMMEND

遠雄泱玥,入住一座忘卻時間的悠然家園 與自然永續共生,打造新時代的居住願景

隨著全球對環境永續性的正視與實踐浪潮崛起,2025年遠雄建設呼應這股全球趨勢,提出邁向未來50年的全新品牌主張——美好共生。以人的需求為起點,透過好的建築、連結環境、活絡社群,提供豐富愉悅的生活體驗,喚醒美好居住本質;並以「永續」與「共享」作為核心價值,從更加友善土地、友善生命的角度,建設美好城市和社區型態的未來。

遠雄泱玥

「遠雄泱玥」作為新品牌首發設計案,基地位於陽明山、關渡平原交會處,洲美溼地與基隆河畔間,為台北市難得一見的「無堤水岸」,順應其優異的地理自然環境條件,以黃金級綠建築、被動式設計理念,依循土地紋理、打造出融合風、光、水、綠,一座會呼吸的永續建築體,提供與山水共生、與鄰里共享的悠然水岸生活。

層板式結構融入自然地景, 從城市過渡到開闊的水岸

操刀「遠雄泱玥」接待中心設計的 gapa associates 建築設計師陳威誌,為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上海辦公室的前設計經理,他說道:「此基地自然生態豐富,位於城市與自然交界點,如何喚醒人們的內在情感與環境對話是我們在思考設計時的原點。」陳威誌依循永續設計的原則,觀察地理位置群山與水流的走向,並同時考量與周遭道路、鄰里之間的關係,將人們心中對於基隆河出海口的意象——具有留白空間的大河水面轉譯為層疊式的屋頂設計,「我們希望打破傳統的箱型式建築,以水平式的層板建築構建融入地景。」從遠處望去層層向河岸傾斜屋頂宛如一座小山坡,陳威誌說明這樣的角度有其更深遠的目的性,「讓屋頂壓低的那一側,是為了以更友善的尺度與鄰里連結,同時也能阻隔冬季的東北季風;再往前進,面向河岸側屋頂高度上升,讓空間從內斂變化至全然的開放,不僅過渡了城市喧囂,眼前無邊的泱泱水色,也將人們的目光帶回周遭的萬坪綠地公園與自然水景。」

遠雄泱玥
遠雄泱玥

褪去塵囂,讓回家就是一種享受

從接待中心的停車場步入室內之前,需先經過一段曲徑通幽的竹林廊徑,風吹竹葉的沙沙聲讓人不自覺地放慢步調,這樣的動線設計安排也呼應著未來「遠雄泱玥」整體的建築空間規劃,此處距離士林天母不過五分鐘的路程,如何讓人放下忘卻都會的紛擾塵囂?「遠雄泱玥」將長型基地的左右兩側保留為充滿綠植的花園與步道,以綠意為人們洗滌外界的喧囂疲憊,讓每一次回家的路徑都是一趟療癒的過程。

遠雄泱玥
遠雄泱玥

永續節能的被動式設計, 忘卻時間的永續家園、與水天一色同頻

步入接待中心的一樓,在溫暖沉穩的木質空間,不見傳統的銷售桌椅,而是作為城市客廳與品牌沙龍,既是社區的一部分,也成為訪客與鄰里交流的共融空間。緩步至二樓,長桌後方開闊的天光水色景觀,令人眼前為之一亮,從外看似山脈的傾斜屋簷,在室內成為了視覺的指引,不僅強化了河畔的眺望意象,同時也達到具有建築節能減碳的被動式設計功效——良好的自然通風、採光與遮陽(西面不開窗)。

遠雄泱玥
遠雄泱玥
遠雄泱玥

長而深的水平式屋簷,從室內過渡到半室外的露臺設計提供了最完美的水岸生活體驗,當來訪者置身於這片無邊界的大河流水景色中,望著夕陽餘暉的金黃照映在河面時,時間彷彿凝聚此刻,獨自靜坐其中,如同進入一個不存在任何一個時區裡的世外桃源,未來的每一天,隨四季流轉,在與大山大河悠然共生的慢活歲月中,忘卻世俗的所有煩惱,回到內在安靜傾聽心靈的聲音。

遠雄泱玥
遠雄泱玥

【遠雄泱玥】預約水岸新奢華

0800-502-555

https://www.fgrealty.tw/6ymba3

文 | 黃阡卉  圖片提供 | 遠雄泱玥

高雄新車站「綠之丘天棚」、「空中花園」啟用!荷蘭團隊Mecanoo打造城市新地標

高雄新車站「綠之丘天棚」、「空中花園」啟用!荷蘭團隊Mecanoo歷時15年打造城市新地標

耗時15年建造的「高雄新車站」,由荷蘭建築團隊Mecanoo操刀,其中名為「綠之丘」的天棚圓頂與其上方的空中花園,終於在2024年底正式完工啟用。

保留帝冠式舊站建築

高雄新車站以「擁抱高雄歷史」為理念,將歷史傳承與創新設計融合,保留舊有元素並重新詮釋,定位為「串聯過去與未來的城市地標」。有著超過八十年歷史的高雄車站舊站,屬於日式帝冠式建築,在新站興建過程中被保留下來,期間經歷二次遷移等創舉,展現團隊的工程技術。此外,施工的同時也必須維持鐵路運作,並確保乘客往來順暢、安全,於團隊而言充滿挑戰。

高雄新車站「綠之丘天棚」、「空中花園」啟用!荷蘭團隊Mecanoo歷時15年打造城市新地標
高雄新車站以「擁抱高雄歷史」為理念,將歷史傳承與創新設計融合(圖片來源:Mecanoo)

兼具通勤與休閒的自行車道

除了鐵路部分的工程外,高雄新車站還彙整了捷運、公車、客運等運輸系統,並打造一條全長15.3公里的自行車道,為全台唯一一條可「飛越」鐵路的自行車道,兼具通勤與休閒功能,為市民帶來嶄新體驗。

高雄新車站「綠之丘天棚」、「空中花園」啟用!荷蘭團隊Mecanoo歷時15年打造城市新地標
高雄新車站彙整了捷運、公車、客運等運輸系統(圖片來源:Mecanoo)

2,700片幾何雲朵打造天棚

這次正式啟用的天棚,不僅僅是高雄新車站的入口,也像一座城市舞台般。其圓頂佈滿2,700片潔白雲朵,由近80支造型各異的榕樹花柱支撐、挑高6公尺,展現高雄晴朗天空的意象,通透視野營造出寬闊的感受。

高雄新車站「綠之丘天棚」、「空中花園」啟用!荷蘭團隊Mecanoo歷時15年打造城市新地標
天棚不僅僅是高雄新車站的入口,也像一座城市舞台般(圖片來源:行政院)
高雄新車站「綠之丘天棚」、「空中花園」啟用!荷蘭團隊Mecanoo歷時15年打造城市新地標
天棚圓頂佈滿2,700片潔白雲朵(圖片來源:Mecanoo)

台灣原生種空中花園

天棚的上方,是佔地17,500平方公尺的空中花園,全數採用台灣原生種植物,共有超過三十萬株植栽灌木,並分為五大景觀區,為高雄新車站塑造綠意盎然的環境,也讓這座熱帶城市擁有可呼吸、充滿生機的空間。未來,這裡將舉辦各種市集、展演活動,更計畫設置流動圖書館,迎接更多可能。

高雄新車站「綠之丘天棚」、「空中花園」啟用!荷蘭團隊Mecanoo歷時15年打造城市新地標
空中花園全數採用台灣原生種植物,共有超過三十萬株植栽灌木(圖片來源:Mecanoo)

集飯店與商業空間於一地

目前高雄新車站施工分成南、北區塊兩階段施工,南區塊已經大致完成,剩下北區塊以及四棟大樓。除車站本體外,也將結合飯店與商業空間,打造複合式的大型公共區域,成為高雄與外部接軌的樞紐。

高雄新車站「綠之丘天棚」、「空中花園」啟用!荷蘭團隊Mecanoo歷時15年打造城市新地標
高雄新車站將結合飯店與商業空間(圖片來源:Mecanoo)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