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o操刀台北藝廊「Artemin」品牌重塑!從DNA雙螺旋造型汲取靈感,以開放態度擁抱碰撞

Bito操刀台北藝廊「Artemin」品牌重塑!從DNA雙螺旋造型汲取靈感,以開放態度擁抱碰撞

位在台北士林的「Artemin Gallery」藝廊實體空間成立一週年,邀請Bito進行品牌重塑,以創辦人之一的生物醫學背景為靈感,打造象徵DNA雙股螺旋結構的完整全新視覺識別,更延伸設計一系列周邊商品,讓藝術自然而然地走入日常生活。

Bito操刀台北藝廊「Artemin」品牌重塑!從DNA雙螺旋造型汲取靈感,以開放態度擁抱碰撞
「Artemin Gallery」藝廊實體空間成立一週年,邀請Bito進行品牌重塑。(圖片提供:Artemin)

從藝術玩具到西方當代,Artemin的誕生歷程 

Artemin Gallery以西方當代藝術為主,致力挖掘新晉藝術家,由背景迥異的Ben和Casper於2020年創立。兩人因藝術玩具收藏相識,逐漸將彼此的愛好和興趣發展成藝術平台「Artemin Store」,也於去年成立藝術交流空間「Artemin Gallery」。

Bito操刀台北藝廊「Artemin」品牌重塑!從DNA雙螺旋造型汲取靈感,以開放態度擁抱碰撞
Artemin共同創辦人Ben(右)、Casper(左)。(圖片提供:Artemin)
Bito操刀台北藝廊「Artemin」品牌重塑!從DNA雙螺旋造型汲取靈感,以開放態度擁抱碰撞
Artemin Gallery以西方當代藝術為主,由背景迥異的Ben和Casper於2020年創立。(圖片提供:Artemin)

「Artemin Store」成立之初,市場僅有非藝術專業導向的電商平台和一年兩季的拍賣會,再加上剛進入藝術市場的收藏家,不容易知道藝廊是否有經營二手交易,有可能會婉拒收藏家的要求。Ben和Casper在收藏初期,擁抱較為大眾面向的日本和韓國的當代藝術,而後逐漸將重心放在起步難度相對比較高的西方當代藝術。

Bito操刀台北藝廊「Artemin」品牌重塑!從DNA雙螺旋造型汲取靈感,以開放態度擁抱碰撞
吳東龍《Beyond the hidden隱外之境》。(圖片提供:Artemin)
Bito操刀台北藝廊「Artemin」品牌重塑!從DNA雙螺旋造型汲取靈感,以開放態度擁抱碰撞
Mirza Cizmic《The Immortal Fairy Tales of Spotless Voices》。(圖片提供:Artemin)

談到西方當代市場,Ben分享:「這對台灣(群眾)較為陌生,所以一開始找藝術家的挫折感非常嚴重,一直到2024年——也就是現在,才有心中理想的雛形。」目前Artemin除了將西方當代藝術帶進台灣,打造風格獨特的每檔展覽,今年也首度代理台灣藝術家陳玉純,預計在明年舉辦個展,另外也將開始參加國外的藝博會,與國外友好藝廊接洽外展事宜。

Bito操刀台北藝廊「Artemin」品牌重塑!從DNA雙螺旋造型汲取靈感,以開放態度擁抱碰撞
Artemin Gallery。(圖片提供:Artemin)
Bito操刀台北藝廊「Artemin」品牌重塑!從DNA雙螺旋造型汲取靈感,以開放態度擁抱碰撞
今年Artemin也首度代理台灣藝術家陳玉純,預計在明年舉辦個展。(圖片提供:Artemin)

Bito以染色體輪廓為概念,設計全新識別系統

在經營空間上有了穩定的方向後,Artemin特別邀請Bito打造屬於新世代跟跨平台的品牌形象。全新標誌以畫廊創辦人之一的生物醫學背景,從DNA雙股螺旋結構汲取靈感,由正反鏡射的「A」字母組成,搭配螺旋動態呈現,象徵Artemin不斷探索生活每刻光景和創造藝術的連結,開啟畫廊嶄新篇章。

Bito創辦人劉耕名表示:「Artemin全新視覺不僅呼應了染色體的輪廓,也以開放的態度,擁抱各種事物之間的碰撞、交流與互動。」

Bito操刀台北藝廊「Artemin」品牌重塑!從DNA雙螺旋造型汲取靈感,以開放態度擁抱碰撞
全新標誌以畫廊創辦人之一的生物醫學背景,從DNA雙股螺旋結構汲取靈感,由正反鏡射的「A」字母組成。(圖片提供:Artemin)
Bito操刀台北藝廊「Artemin」品牌重塑!從DNA雙螺旋造型汲取靈感,以開放態度擁抱碰撞
Artemin全新視覺不僅呼應了染色體的輪廓,也以開放的態度,擁抱各種事物之間的碰撞、交流與互動。(圖片提供:Artemin)

除了動靜態視覺外,Bito也以全新識別設計一系列延伸商品,包含咖啡杯、T-shirt、帽子、托特包等,讓藝廊更輕易走入日常生活。

Bito操刀台北藝廊「Artemin」品牌重塑!從DNA雙螺旋造型汲取靈感,以開放態度擁抱碰撞
除了動靜態視覺外,Bito也以全新識別設計一系列延伸商品。(圖片提供:Artemin)
Bito操刀台北藝廊「Artemin」品牌重塑!從DNA雙螺旋造型汲取靈感,以開放態度擁抱碰撞
除了動靜態視覺外,Bito也以全新識別設計一系列延伸商品。(圖片提供:Artemin)

泰國藝術家Juli Baker and Summer個展即將登場

除了換上嶄新品牌視覺外,Artemin Gallery也即將迎來泰國藝術家Juli Baker and Summer(”Phaan” Chanaradee Chatrakul Na Ayudhya)的個展《I'm not sorry for my bad handwriting》。Juli畢業於朱拉隆功大學時尚和紡織品設計主修,而後發掘自己對於繪畫的熱情,並走上藝術家之路。

對Juli來說,信件既是個人且私密的回顧,也是一種治癒方式;它不僅能傳遞情感,有時也是一個安全的秘密空間,允許自由書寫自己的思緒與感受。本次《I'm not sorry for my bad handwriting》展出的九幅作品,靈感即來自寫信的瞬間與信紙方格之間互動的感受,包含了藝術家寫給自己的信、老朋友的信、情書、在祖母葬禮上朗讀的信、寫給游擊隊女孩(Guerrilla Girls)的信、寫給政治犯的信,以及在泰國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書信等。

Bito操刀台北藝廊「Artemin」品牌重塑!從DNA雙螺旋造型汲取靈感,以開放態度擁抱碰撞
Artemin即將迎來泰國藝術家Juli Baker and Summer的個展《I'm not sorry for my bad handwriting》。(圖片提供:Artemin)

Juli Baker and Summer《I'm not sorry for my bad handwriting》

日期|2024/6/29–8/3

時間|週二到週六11:00–18:00

地點|Artemin Gallery(台北市士林區基河路251巷32號1樓)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4臺北設計獎」徵件中! 不只號召設計人打破常規,全新品牌識別更以「門」為意象,讓世界看見臺北

臺北設計獎全新品牌形象

近年來,各種設計獎項在全世界遍地開花,然而,你知道嗎?其實早在2008年時,臺北市政府便首度舉辦「臺北工業設計獎」,成為如今「臺北設計獎」的前身,也是驅動這座城市設計力發展的關鍵引擎之一。2014年,「臺北設計獎」進一步獲得「世界設計組織」(WDO)、「國際設計社團組織」(ICoD)、「國際室內建築師設計師團體聯盟」(IFI)三大國際設計組織認證,成為全臺灣唯一獲得三項國際認證的設計競賽;近年「臺北設計獎」更與德國iF設計獎跨國合作,共同攜手在國際舞台上,推廣來自台灣這座美麗之島的設計作品。

而在累積了多年能量後,邁入第17屆的「2024臺北設計獎」推出全新品牌形象,讓人看見「臺北設計獎」如何與這座城市同步進化!

從臺北五座城門發想,用設計連結世界

細看「臺北設計獎」全新品牌識別,以五個幾何形狀組成,呼應臺北城獨有的五座老城門——東門、西門、南門、北門及小南門,設計理念結合了「門」的意象及「北」字元素,巧妙呼應這座城市的歷史,更展現臺北設計獎促進創新與跨界探索的精神。

臺北設計獎
臺北設計獎全新品牌識別系統。

除了以設計連結過去與未來、台北與世界,全新「臺北設計獎」也呼喊口號「設計·不設限 『Empower Design, Beyond Limits』 」,讓「門」不是擋住彼此的框限,而是走向開放的起點,希望以此號召設計人勇敢打破常規,淋漓展現個人設計思考,以及獨特的臺北觀點。

臺北設計獎
2023臺北設計獎優選作品,「無制設計」藝術裝置《徑光》,位於松菸光復南路入口。

讓設計走向人群,也讓人看見臺北設計實力

而在推出全新品牌識別與口號之餘,為了讓來自世界的好設計,得以在最適合的項目中嶄露頭角,自2008年競賽開辦以來獎掖無數創新設計的臺北設計獎,今年也持續開出「國際競賽」及「臺北城市設計選拔」兩大項目。

國際競賽類別包含「工業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及「公共空間設計」三大類別,以作品的「商品化」和「市場性」為評選重點,不只希望好設計能實際為市場所用,造福更多人群,也期待發掘更多因應時代需求,或是發揮跨域整合力量的創意作品。至於「臺北城市設計選拔」則期待設計人以創意力解決社會、環境與生活問題,為全球永續、共融發展盡一份心力,更以充滿巧思的好設計連結臺北與世界,發揮臺北的設計影響力。

臺北設計獎
臺北設計獎鼓勵能應用設計創造市民福祉的解決方案。2023臺北設計獎金選作品,《臺北市南港區中南社會住宅》

無論是符合市場需求的優秀設計,又或是以設計之名為臺北發聲的優質作品,都別忘了報名「2024臺北設計獎」與全球好手競逐。2024「臺北設計獎」徵件至7月10日止,讓我們一起在不設限的賽事平台上,展現設計的動人力量!

2024「臺北設計獎」
報名時間:至7月10日截止
官網:
www.taipeidaward.taipei
聯絡:02-2698-2989分機02642吳先生、01814 陳小姐

「日花」字體集資上線!設計師陳冠穎從老字體中找尋靈感,以老派浪漫字型重現深邃時代風味

「日花」字體集資上線!設計師陳冠穎從老字體中找尋靈感,以老派浪漫字型重現深邃時代風味

起源自20世紀早期迷人的美術字,字體設計師陳冠穎從各種詩文集、唱片封面、報章廣告中尋找靈感,博覽現代幾乎消失的字形寫法、整體風格與造型特徵,創造了「日花」字體。而日花字體集資專案已在WaBay挖貝群眾集資平台展開,期盼更多民眾支持並推動台灣文字創作。

從「老字體」中尋找靈感

字體設計師陳冠穎原先為土木工程背景,決定轉攻設計的過程中,著迷於前數位時代的手工創作。在學校工讀時,就對圖書館收藏的《臺灣日日新報》微縮膠卷愛不釋手;從「老字體」中找靈感,也成為他獨樹一幟的創作方式。這也影響了他日後的創作,包含與永真急制合作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園區訂製字體、新版經濟部標準字等。

如果喜歡日治大正時代、大亨小傳電影、慕夏(Mucha)、克林姆(Klimt)畫作中浪漫典雅的時代氛圍,或許「日花」是你下一款該收藏的字體。(圖片提供: justfont )
如果喜歡日治大正時代、大亨小傳電影、慕夏(Mucha)、克林姆(Klimt)畫作中浪漫典雅的時代氛圍,或許「日花」是你下一款該收藏的字體。(圖片提供: justfont )

接近傳統書法與手繪美術字

日花字體的特色之處,是從舊時代的字跡中發展出的非典型特徵。來自特定時代的視覺線索,幫設計師帶出深邃有厚度的氛圍。而陳冠穎取老師傅的手法,在空間佈局與輪廓上,更接近傳統書法與手繪美術字,追求不均勻的、跌宕有層次的美感。另外,陳冠穎也從諸多非標準寫法的「異體」借鏡,創造有依據,且充滿風味的字體特徵,讓日花所經營的版面更令人著迷。

營造老派浪漫感受

不只是漢字取法經典造型,歐文也借鏡相似時代中的風格,讓設計師不必尋找其他字型做搭配;日花字體中也設計了「選擇性連字」讓設計師能以西方經典的文字裝飾方法,營造更逼真的老派浪漫感受。

日花字體的選擇性連字(圖片提供: justfont )
日花字體的選擇性連字(圖片提供: justfont )

日花字體集資上線

事實上,本次日花字體創作與集資,是由推出金萱字型、蘭陽明體的設計團隊「justfont」所輔導。justfont 推出的輔導計畫「字友社」,聯合獨立設計師創作台灣新創字體,迄今所有輔導專案集資累計超過6千萬元,贊助總人次超過2萬人,顯示民眾支持字體創新的意識持續提升。

日花字體的特色(圖片提供: justfont )
日花字體的特色(圖片提供: justfont )

台語、客語羅馬字、漢字等多語支援

而日花字體發展已邁入第3年,從概念草稿漸漸成形為具體風格,預計製作超過9千字,不僅包含歐文字母、注音、數字,更有台語、客語羅馬字、漢字、原住民族語、粵語常用字以及日文假名。期待在民眾持續支持下,推動台灣文字風格進一步推展。

日花字體的台文漢字與羅馬字(圖片提供: justfont )
日花字體的台文漢字與羅馬字(圖片提供: justfont )
日花字體的字樣(圖片提供: justfont )
日花字體的字樣(圖片提供: justfont )

此外,即日起至7月25日,只要民眾贊助集資計畫,便能以集資期間最低41折提前收藏「日花」字型檔案。授權期間為永久,無使用地區限制,並可做各式商用,包含製作社群貼文、Line 貼圖、影片標題、產品包裝設計,且同時可用於手機製作素材,並預計將於集資完成的一年後(2025年7月)正式於 justfont 官方網站發售,贊助者將可於justfont官網下載使用。

日花字體的實際應用(圖片提供: justfont )
使用日花字體於各式設計上,可以帶出素材的深邃感,讓版面更有時代風味。(圖片提供: justfont )

日花字體集資專案官網請點此

資料提供| justfont 
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