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美館《瞬間》特展開展!飽覽畢卡索、大衛・霍克尼、安迪.沃荷等大師名作,展開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

高美館《瞬間》特展開展!飽覽畢卡索、大衛・霍克尼、安迪.沃荷等大師名作,展開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

高雄市立美術館年度特展《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展出英國泰德現代美術館與國巨基金會的精選藏品,包含畢卡索、安迪.沃荷、杉本博司、大衛・霍克尼等大師名作,引領人們探索繪畫與鏡頭之間的關係。本次展期到今(2024)年11月17日,可別錯過一次飽覽巨作的機會。

飽覽55幅經典之作

先前在英國泰德現代美術館展出的《瞬間》(Capturing the Moment),不僅是其歷年展期最長的展覽,同時創下30萬人次觀展紀錄。而此次《瞬間》特展海外唯一展出站就在高美館,透過6大展區,精選的34件泰德美術館藏品,與國巨基金會收藏的21件現當代作品,審視近百年來繪畫與攝影的交織發展,一窺藝術家如何用鏡頭與畫筆來記錄瞬間,帶領觀者一同踏上穿越繪畫與攝影的旅程。

➯ 追蹤國際大展在南國!專訪奇美博物館 ✕ 高雄市立美術館策展團隊

《瞬間》特展呈現20世紀最關鍵繪畫與影像作品,展覽從繪畫與攝影的互動關係,穿梭百年攝影與繪畫間的探問,交織出不同時期的創作瞬間。(圖片提供:高美館)
《瞬間》特展呈現20世紀最關鍵繪畫與影像作品,展覽從繪畫與攝影的互動關係,穿梭百年攝影與繪畫間的探問,交織出不同時期的創作瞬間。(圖片提供:高美館)

在6大展區穿越繪畫與攝影的旅程

第一展區|攝影時代的繪畫
綜觀20世紀,藝術家陸續透過攝影來創作,使得過去常以繪畫映照世界樣貌的概念,趨向複雜,於是畫家們也開始發展新的風格與視角,來回應攝影帶來的挑戰。本區除展出畢卡索(Pablo Picasso)〈水手〉、〈女子半身像〉及畢生代表作之一〈哭泣的女人〉,也能看到愛麗絲.尼爾(Alice Neel)以畫筆刻畫紐約工人階級的生活常態,寫實呈現芸芸眾生的樣貌;首次在台灣展出的多蘿西亞.蘭格(Dorothea Lange)〈移工母親〉作品,則呈現了鏡頭下的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的生活。

畢卡索真跡現身高美館《瞬間》特展,一次展出畢卡索〈水手〉、〈女子半身像〉及經典代表作〈哭泣的女人〉。(圖片提供:高美館)
畢卡索真跡現身高美館《瞬間》特展,一次展出畢卡索〈水手〉、〈女子半身像〉及經典代表作〈哭泣的女人〉。(圖片提供:高美館)
高美館《瞬間》展場一隅(圖片提供:高美館)
高美館《瞬間》展場一隅(圖片提供:高美館)

第二展區|拉鋸
當攝影師們忙於摸索相機的機械原理時,畫家們也持續處理著畫布表面的肌理與顏料的質地,讓媒材潛能能夠最大化發輝。而本區呈現藝術家們利用繪畫素材與技巧表現力,創造出層層交疊的構圖,像是在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作品中,可見每一道筆觸中,所抒發的滿腔情感。

《瞬間》特展第二展區「拉鋸」,展現藝術家利用繪畫素材與技巧表現層層交疊的構圖。(圖片提供:高美館)
《瞬間》特展第二展區「拉鋸」,展現藝術家利用繪畫素材與技巧表現層層交疊的構圖。(圖片提供:高美館)
高美館《瞬間》特展展區中,以藝術家的經典名句呈現攝影與繪畫的對話交融。(圖片提供:高美館)
高美館《瞬間》特展展區中,以藝術家的經典名句呈現攝影與繪畫的對話交融。(圖片提供:高美館)

第三展區|如畫的場景
當攝影與繪畫的界線逐漸模糊,傑夫.沃爾(Jeff Wall)也透過創作來對「攝影如實記錄真實世界」的概念提出質問,而在這件〈突如其來的一陣風〉作品,看似捕捉了凍結了一剎那,實則經過縝密的編排,其在構圖上擬仿了日本畫家葛飾北齋的作品,前後拍攝超過百張照片,之後將照片中的各式元素拼接,並透過數位技術疊加在一起,呈現出這幅創作。

傑夫.沃爾(Jeff Wall)《突如其來的一陣風》拍攝超過百張照片,擬仿日本畫家葛飾北齋的作品,以巨幅燈箱形式呈現觀眾眼前。(圖片提供:高美館)
傑夫.沃爾(Jeff Wall)《突如其來的一陣風》拍攝超過百張照片,擬仿日本畫家葛飾北齋的作品,以巨幅燈箱形式呈現觀眾眼前。(圖片提供:高美館)

第四展區|凝視的詩意
如同藝術家在畫作中回應攝影帶來的影響,在攝影領域的新一代藝術家,也從傳統繪畫汲取養分,並提出新的觀看方式;以壯觀的大尺幅照片、工整構圖,觸發人們對觀看行為的反思。比如在托馬斯.施特魯斯(Thomas Struth)的攝影作品中,畫面裡的參觀者凝視著畫作,而畫作中的人們卻也反過來注視著你我;安德烈亞斯.古爾斯基(Andreas Gursky)以攝影探索影像製作的結構本質;杉本博司的《海景》系列作品,以長時間曝光技術來呈現各地的大海影像,顯現出攝影既是瞬間,同時也是時間積累的作品。

「凝視的詩意」展區表現新一代攝影藝術家從傳統繪畫汲取養分,打造新的觀看方式,壯觀的大尺幅照片、工整構圖,觸發對觀看行為的反思。(攝影:Adela Cheng)
「凝視的詩意」展區表現新一代攝影藝術家從傳統繪畫汲取養分,打造新的觀看方式,壯觀的大尺幅照片、工整構圖,觸發對觀看行為的反思。(攝影:Adela Cheng)
高美館《瞬間》展場一隅(圖片提供:高美館)
高美館《瞬間》展場一隅(圖片提供:高美館)
高美館《瞬間》展場中呈現衫本博司《海景》系列(圖片提供:高美館)
高美館《瞬間》展場中呈現衫本博司《海景》系列(圖片提供:高美館)

第五展區|歷史取鏡 
在本展區中,展現出繪畫創作賦予攝影真實存在的意義,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以拍攝的照片繪出〈兩支蠟燭〉;威爾漢姆.薩斯奈爾(Wilhelm Sasnal)的攝像繪畫中飽含歷史、新聞和記憶元素,顛覆傳統攝影與繪畫既定印象。

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以拍攝的照片作畫出〈兩支蠟燭〉,展現繪畫創作賦予攝影真實存在的意義。(圖片提供:高美館)
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以拍攝的照片作畫出〈兩支蠟燭〉,展現繪畫創作賦予攝影真實存在的意義。(圖片提供:高美館)
高美館《瞬間》展場一隅,帶給觀眾近代藝術史的「經典」時代作品。(圖片提供:高美館)
高美館《瞬間》展場一隅,帶給觀眾近代藝術史的「經典」時代作品。(圖片提供:高美館)

第六展區|融合新境
本展區匯聚了藝術家們多方探索繪畫的創新嘗試,推翻繪畫至上的觀念,比如本區的名作安迪.沃荷(Andy Warhol)〈自肖像〉,便是透過絹版印刷工藝打破自畫像真實性的神話,呈現出最具代表性的普普藝術;約翰.柯林(John Currin)、恩吉德卡.阿庫尼利.克羅斯比(Njideka Akunyili Crosby)、麗莎.布萊斯(Lisa Brice)等藝術家從流行文化挪用攝影圖像,讓女性身體重新獲得應有的中心地位;麥可 · 阿米泰吉(Michael Armitage)、米里亞姆.卡恩(Miriam Cahn)透過畫作呈現肯亞的後殖民動盪與地中海地區的難民船難,以藝術來回應社會議題。

高美館《瞬間》展場「融合新境」,展出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自肖像〉,是藝術家創新嘗試的代表作。(圖片提供:高美館)
高美館《瞬間》展場「融合新境」,展出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自肖像〉,是藝術家創新嘗試的代表作。(圖片提供:高美館)
高美館展場一隅,呈現大衛.霍克尼〈藝術家肖像(泳池與兩個人像)〉(圖片提供:高美館)
高美館展場一隅,呈現大衛.霍克尼〈藝術家肖像(泳池與兩個人像)〉。(圖片提供:高美館)
高美館《瞬間》展場一隅(攝影:Adela Cheng)
高美館《瞬間》展場一隅(攝影:Adela Cheng)
高美館《瞬間》展場一隅(攝影:Adela Cheng)
高美館《瞬間》展場一隅(攝影:Adela Cheng)

同場加映:《瞬間》特展系列活動
另外,高美館也推出一系列活動,6月至11月開展特展系列高美講堂,將引領觀者穿梭英倫博物館、藝術史、收藏拍賣、攝影聚焦等跨域主題;由高美館策展人講解的「專家導覽」場次,將於7月19日、7月26日登場;首度打造的「特展必修課」,8月11日由謝哲青深入解析泰德美術館與特展作品。

不只是藝術的課程,更是藝術體驗的旅程,高美館也推出一系列豐富活動讓民眾深入感受《瞬間》特展。(圖片提供:高美館)
不只是藝術的課程,更是藝術體驗的旅程,高美館也推出一系列豐富活動讓民眾深入感受《瞬間》特展。(圖片提供:高美館)

《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特展
展覽期間|2024.06.29-11.17
展覽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101-103展覽室(高雄市鼓山區美術館路80號)
全票|300元( ibon售票系統、高美館售票中心現場、Kkday、Klook、Trip.com、易遊網同步販售)
高美館✕奇美博物館 雙美聯票700元(ibon獨家限量販售)
更多關於《瞬間》導覽/講座、教育推廣活動、小週末音樂會資訊,請見官網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香港M+登場!建築巨擘首個全面回顧展,六大主題完整呈現一生貢獻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香港M+登場!建築巨擘首個全面回顧展,六大主題完整呈現一生貢獻

建築大師貝聿銘的首個全面回顧展《貝聿銘:人生如建築》於香港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M+登場,展期自2024年6月29日至2025年1月5日止,從六大面向展現貝聿銘的建築手法與一生經歷,除了重新體會其對世界的重大貢獻,也顯示了建築和生活的密不可分。

貝聿銘首個全面回顧展

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的職業生涯縱貫七十載,其作品橫跨全球,包括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羅浮宮玻璃金字塔、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香港中銀大廈等,塑造了二十世紀至二十一世紀的建築面貌,也奠定了他在建築史的地位,以及對後世的深遠影響。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香港M+登場!建築巨擘首個全面回顧展,六大主題完整呈現一生貢獻
貝聿銘站於麻薩諸塞州多切斯特的甘迺迪總統圖書館暨博物館外。© Ted Dully/The Boston Globe via Getty Images

貝聿銘不僅以推動全球文化交流為抱負,其人生與事業,亦由權力關係、複雜的地緣政治、文化傳統和世界各地千姿百態的城市風格互相交織。《貝聿銘:人生如建築》由M+設計及建築策展人王蕾、荷蘭鹿特丹Nieuwe Instituut館長兼藝術總監陳伯康共同策展,前後共籌備七年,展出逾400件展品,包括來自機構或私人收藏的繪圖手稿、建築模型、相片、錄像等文物,當中不少展品將首次公開亮相,為當代觀眾重新介紹貝聿銘及其貢獻,並展示他職業生涯中長期被忽略的重要部分。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香港M+登場!建築巨擘首個全面回顧展,六大主題完整呈現一生貢獻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展覽現場。(圖片提供:M+)

「貝聿銘是世界上享負盛名的建築師,儘管如此,人們對他及其貢獻的了解卻相對少,」聯合策展人王蕾和陳伯康表示:「我們很榮幸能夠首次從貝考弗及合夥人事務所、美國國會圖書館、貝聿銘的家人和客戶,以及在他職業生涯各個階段的合作夥伴的檔案中,首次彙集大量未曾面世的資料。」

貝聿銘的兒子貝禮中也認為:「這個全面回顧展透過多年蒐集而成的資料,仔細描述出色的個人故事,揭示他漫長而樂觀的一生中所經歷的複雜性、挑戰和成就。」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香港M+登場!建築巨擘首個全面回顧展,六大主題完整呈現一生貢獻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彙集展出大量未曾面世的資料。(圖片提供:M+)

六大主題切入貝聿銘的一生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以六大主題切入貝聿銘的生活和工作:他的成長軌跡、城市空間的設計手法、對藝術的投入、與客戶的關係、對幾何形態與建築物料與結構的運用,以及對歷史的省思。這些主題不但充分展示貝聿銘獨特的建築手法,更將其作品與社會、文化及其人生軌跡交相對照,顯示建築和生活的密不可分。

⭔ 貝聿銘的跨文化底蘊

貝聿銘的成長過程正逢世界局勢動盪不安,經濟大蕭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等事件,對他的人生、價值觀和建築設計都帶來了重大影響。貝聿銘早期的建築學養,汲取自他多個成長地的城市風貌,留學美國期間更接觸到現代主義設計的革新思想,使貝聿銘採用跨文化手法,擅長將一個地方的歷史和地理特徵,與傳統和當代建築實踐融會一體。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香港M+登場!建築巨擘首個全面回顧展,六大主題完整呈現一生貢獻
「貝聿銘的跨文化底蘊」展場一隅。(圖片提供:M+)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香港M+登場!建築巨擘首個全面回顧展,六大主題完整呈現一生貢獻
「貝聿銘的跨文化底蘊」展場一隅。(圖片提供:M+)

⭔ 房地產和都市重建

貝聿銘因設計了多個重要文化地標而聲名大噪,但他在商業建築的貢獻卻鮮為人知。第二個主題展示了貝聿銘曾任職於紐約房地產商齊氏威奈公司的經歷,以及1960年代在美各地參與過的房地產與都市活化計畫。

1948年,貝聿銘加入齊氏威奈,參與許多混合用途的規劃,期望為公共房屋和低收入社區改善環境;而後他自立門戶,持續運用都市設計、經濟學和城市規劃的知識,並周旋於市政府領導層、政府法規和資源限制之間。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香港M+登場!建築巨擘首個全面回顧展,六大主題完整呈現一生貢獻
「房地產和都市重建」展場一隅。(圖片提供:M+)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香港M+登場!建築巨擘首個全面回顧展,六大主題完整呈現一生貢獻
「房地產和都市重建」展場一隅。(圖片提供:M+)

⭔ 藝術與公共建築

本區聚焦貝聿銘所設計的博物館,以及他與亨利・摩爾和趙無極等藝術家的緊密合作。貝聿銘以設計博物館最廣為人知,但出自他手的博物館,不僅限於獨特的外觀。他敏銳洞察人們如何體驗藝術,深信藝術與建築之間的對話十分重要,並視博物館為公共空間。另外,貝聿銘也積極邀請藝術家創作,並將藝術品融入到他所設計的博物館、銀行和住宅中,體現他對同時代藝術家的鍾愛。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香港M+登場!建築巨擘首個全面回顧展,六大主題完整呈現一生貢獻
貝聿銘以設計博物館最廣為人知,但出自他手的博物館,不僅限於獨特的外觀。(圖片提供:M+)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香港M+登場!建築巨擘首個全面回顧展,六大主題完整呈現一生貢獻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展場一隅。(圖片提供:M+)

⭔ 權力、政治與賞識青睞

貝聿銘職業生涯的成就,不只源自高超的建築技藝,還要歸功於其解決問題的手腕高明,還有在面對重要客戶和重大項目時的不懈堅持。從市長到博物館館長,他不僅能夠真切體察客戶的需求、處理與客戶想法有落差的情況,也能妥善面對大眾的批判與輿論。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香港M+登場!建築巨擘首個全面回顧展,六大主題完整呈現一生貢獻
貝聿銘不僅能夠真切體察客戶的需求、處理與客戶想法有落差的情況,也能妥善面對大眾的批判與輿論。(圖片提供:M+)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香港M+登場!建築巨擘首個全面回顧展,六大主題完整呈現一生貢獻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展場一隅。(圖片提供:M+)

⭔ 物料改良與結構創新

貝聿銘認為造型、物料和技術三者密不可分,並不斷在建築方法上推陳出新。他與團隊進行過廣泛研究,挖掘混凝土、石材、玻璃和鋼鐵的多種用途,而且能兼顧結構完整性和經濟效益,從中也可見他為工作專案所付出的心力。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香港M+登場!建築巨擘首個全面回顧展,六大主題完整呈現一生貢獻
台中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模型。(圖片提供:M+)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香港M+登場!建築巨擘首個全面回顧展,六大主題完整呈現一生貢獻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M+)

⭔ 以設計重新解讀歷史

在其職業生涯中,貝聿銘一直致力尋找方法,將不同文化、歷史融入現代建築的技術發展。在1980年代,許多建築師與文化評論者認為貝聿銘只是參考舊有建築方式、手法膚淺。然而,貝聿銘從文化和歷史原型中去蕪存菁,構思出切合當地需求和建築物用途的造型和空間設計策略。他靈活借採傳統元素,與當代現狀保持一種富有成果的張力。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香港M+登場!建築巨擘首個全面回顧展,六大主題完整呈現一生貢獻
貝聿銘畢生一直致力尋找方法,將不同文化、歷史融入現代建築的技術發展。(圖片提供:M+)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用字體探索台灣地景!《島:字體設計百景》展覽從日常取樣,匯集100+件年輕設計師創作

用字體探索台灣地景!《島:字體設計百景》展覽從日常取樣,匯集100+年輕設計師創作

《島:字體設計百景》展覽由台灣設計研究院主辦、不只是圖書館與justfont聯合策劃,於2024年6月28日至8月18日展出,匯集了來自「What’z ur type?字字字設計串連」字體設計社群中,上百件台灣年輕字體設計師的創作,從日常街頭採集字樣,成為充滿故事與情感的在地文化景觀。

累積兩年、逾百件在地字體作品

「What’z ur type?字字字設計串連」是justfont發起的字體設計社群,為了鼓勵「字體研修所」系列課程的學員們持續保持創作能量,justfont以「每月一詞」形式,邀請學員們在計畫結束後,仍能彼此交流、切磋,挑戰自我極限。

用字體探索台灣地景!《島:字體設計百景》展覽從日常取樣,匯集100+年輕設計師創作
這次展出的作品來自「What’z ur type?字字字設計串連」計畫。(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用字體探索台灣地景!《島:字體設計百景》展覽從日常取樣,匯集100+年輕設計師創作
《島:字體設計百景》匯集上百件年輕字體設計師的創作,展示台灣特有的文化與景觀。(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自發起的兩年以來,「What’z ur type?字字字設計串連」累積了百件作品,激發出無數獨一無二的字體風景,本次《島:字體設計百景》展出作品即全數來自活動的參與設計師們。展覽現場呈現設計師們合作完成的接力設計挑戰,一窺台灣年輕設計師的創意與才華。

用字體探索台灣地景!《島:字體設計百景》展覽從日常取樣,匯集100+年輕設計師創作
展覽現場呈現設計師們合作完成的接力設計挑戰,一窺台灣年輕設計師的創意與才華。(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以日常生活為啟發,用字體探尋地景歷史

《島:字體設計百景》以台灣地景為靈感,生活為本,展示台灣日常生活中的招牌、地景、土產、車站等元素。設計師們透過採集街頭字樣、探尋台灣歷史和地景脈絡,創作出充滿故事和情感的字體設計。這些作品不僅展示了文字造形的多樣性,也反映出設計師們對台灣文化的深刻理解與熱愛。

此外,展覽還設置互動設計區域,邀請觀眾共同參與創作,親身體驗字體設計的樂趣,共同打造台灣在地的美學風景,還有機會獲選成為展覽中的一份子!

用字體探索台灣地景!《島:字體設計百景》展覽從日常取樣,匯集100+年輕設計師創作
設計師們透過採集街頭字樣、探尋台灣歷史和地景脈絡,創作出充滿故事和情感的字體設計。(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用字體探索台灣地景!《島:字體設計百景》展覽從日常取樣,匯集100+年輕設計師創作
以火車站名為元素進行的字體創作。(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字體設計迷請筆記:講座、工作坊場次整理

《島:字體設計百景》不僅展出豐富的字體設計創作,還策劃了多場講座與工作坊,包含標準字設計、手寫字創作及字型設計等多個面向,從初學者到專業設計師都很適合參與,更是體驗台灣文化與設計力量的一場盛宴!

用字體探索台灣地景!《島:字體設計百景》展覽從日常取樣,匯集100+年輕設計師創作
《島:字體設計百景》不僅展出豐富的字體設計創作,還策劃了多場講座與工作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 字戀小聚 #100—創作百景:標準字、手寫字、字型創作的100問

時間|2024/6/28(五)19:00-21:00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2F創意劇場
報名連結|https://www.accupass.com/go/itd1

⭔ 造字造島工作坊——字體怎麼來的?

由設計師主講的文字設計方法,認識造形之外,也可以創作自己的文字,並有機會在「島:字體設計百景」中展出!
時間|2024/7/13(六)14:00-16:00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2F創意劇場
費用|300 元
報名連結|https://www.accupass.com/go/itd2

⭔ What’z ur type? 特別版:字體創作挑戰賽

時間|2024/8/3(六)14:00-17:00
地點|松菸創意劇場
費用|150 元
報名連結|https://www.accupass.com/go/itd3

用字體探索台灣地景!《島:字體設計百景》展覽從日常取樣,匯集100+年輕設計師創作
設計師們以台灣地景為靈感,展現文字設計之於生活的無限可能。(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用字體探索台灣地景!《島:字體設計百景》展覽從日常取樣,匯集100+年輕設計師創作
即日起在《島:字體設計百景》現場填寫問卷,就贈送限量設計海報。(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島:字體設計百景展》

展覽地點|不只是圖書館

展覽期間|2024/6/28–8/18(每週一休館)

開放時間|10:00–18:00(最後售票時間17:30)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