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廢棄鍵盤、制服、碎紙打造,賦予回收物新生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辦公室裡不用的鍵盤、滑鼠、信封、公文紙……各種雜物,除了丟掉,還能拿來做什麼?在新落成的「鑽石大樓」上海商銀總行裡,這些廢棄物化為創作媒材,由台灣設計及工藝團隊META再製為「樓層指標」!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總行大樓。(圖片來源:JJP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樓層指標,「鑽石大樓」裡必看的設計巧思

JJP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上海商銀總行大樓,以奪目的鑽石結構立面吸飽目光。可它的設計巧思不只體現於外部,更散落於室內各樓層,負責室內裝修的漢象設計團隊,邀請擅長以回收物創作的META,為2~16樓創作專屬的樓層指標。凡是搭乘電梯,門一開就能看到材質多變、融入永續思維的工藝作品,且每層樓各有特色與含義。

➛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大樓」華麗重生!潘冀建築事務所打造鑲嵌於都市的鑽石高樓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META為何以廢棄物創作?

以廢棄物為材始終是META的創作根本,一直以來他們藉由藝術與工藝的轉化,展現看似無用之物的價值,企圖改變人們看待廢棄物的觀念。這次為上海商銀總行大樓創作,META結合9類回收物、14種工藝手法,詮釋呼應銀行場域、各樓層單位特質的15個創作概念,最終共有22個數字創品誕生。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回收物哪裡來?行員齊力收集

META為上海商銀總行大樓歸納出的15個創作關鍵字,包含行員與顧客之間的真誠「交流」、金融工作必備的「謹慎」特質、順應時代浪潮的「數位」服務、呼應13樓行史館典藏的「無價」企業歷史等等。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而作為創作媒材的所有回收物,都由上海商銀同仁收集而來,包括制服、鈕扣、公文紙、信封、海報、鍵盤、滑鼠、寶特瓶……各式物件。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深入各樓指標亮點,看回收物如何再生

▌寶特瓶

呼應2樓關鍵字「交流」,META以寶特瓶為材料,汲取瓶身透明的特性,營造清新、流動的氣質,象徵企業與訪客之間透明、真誠的交流。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另一件以寶特瓶創作的指標於3樓亮相,META把瓶子抽絲為條狀,編織成疏密有致的平面後層層堆疊,將關鍵字「溝通」的多層次網絡具象化。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碎紙

銀行裡堆得像座山的碎紙,乘載著團隊們齊心協力梳理、統整大量資料的心力。META透過兩種手法再創,一是編織、二是將紙片重組為團塊,營造出資訊無限循環、寬廣無垠的特質,扣合關鍵字「效率」及「流通」。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鍵盤和滑鼠

淘汰的鍵盤、滑鼠被META一一拆解,其中線材用來搭建出一個三維空間,俐落線條呼應著數位時代下,資訊快速流通的意象;按鍵、滾輪等則穿梭其中,營造出機械與未來感十足的微型景觀。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制服、絲巾和領帶

行員們不再需要的布料與織品,也都獲得重生。其中制服被裁剪成統一尺寸的長型布料,以層層堆疊的方式呼應關鍵字「累積」,創造出6字型的暖色波浪。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剩餘的制服與絲巾、領帶等布料,有些被壓縮後捲曲,為數字4指標賦予動感的線條;有些則被撕、剪成條狀,重新編織為新布面,為15樓指標賦予色彩繽紛的紋理。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鈕扣

從制服拆下的鈕扣,在META眼中像是一個又一個的節點,於是將其串聯,在金屬網架上形成緊密的網絡。這些數以百計的鈕扣大小、顏色、材質都不一樣,彼此之間卻密切相連,就像是企業網絡的豐富組成,呼應著12樓的關鍵字「多元」,也帶有向外建立更多連結的想望。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紙箱和塑膠袋

平凡無奇的紙箱,經過精心切割與排列,對外呈現出不同的紋理,並在數字10的金屬框架內形成一座強而有力的堡壘,彷彿捍衛著公司擋下外部風險,回應著樓層關鍵字「堅定」。同樣常見於日常生活的塑膠袋及包裝,META將其相互疊加、交錯,創造出活潑的立體字樣。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信封袋、海報和刊物

各種文具與文宣的材料,分別透過不同的工藝手法重生:信封袋被塑成立體的樣貌,像是一棟又一棟迷你建物,在數字16的框架裡形成一座微型城市,突破紙張平面的限制;海報被切割出線條俐落、角度銳利的孔洞,呼應行員們處事的謹慎。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大量刊物則被分配給13樓指標,這裡是上海商銀行史館的所在地,而書卷即是最好的歷史見證,記載著前人的足跡。META將刊物內頁以不同高度穿插、堆疊,具象化歷史的重量與軌跡,演繹樓層關鍵字「無價」。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攝影:詩懿)

META:「廢棄物是錯置的資源。」

成立於2010年的META,介紹自己是「一群在山上做燈的人」,但他們做的事並不簡單,難用一句話輕描淡寫帶過。

創立近15年以來,META不斷思考創作與地球資源的關係,利用回收材料創作新物件。他們曾與誠品合作,在敦南店結束營業後將建材回收,再製為具書店窗景意象的燈具,象徵敦南店永不熄燈;曾攜手台電文創,將退役的輸電設備「木橫擔」再製為床頭閱讀燈;也曾參與Aesop每年一度的「酷兒圖書館」計畫,利用回收木棧板打造行動書車。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META X 台電文創木橫擔床頭閱讀燈/META X Aesop酷兒圖書館行動書車。(圖片提供:META DESIGN)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META X 誠品敦南店書店窗景燈具。(圖片提供:META DESIGN)

META始終相信,將被丟棄的東西也能變成值得收藏的物件,期待在滿足人類求新的渴望之餘,也尋得和環境永續相處的平衡點。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樓層指標」設計!META以回收材結合企業特質打造
(圖片提供:META DESIGN)

看更多META DESIGN作品

Facebook官方網站

 

台北上海商銀總行大樓樓層指標創作

概念|Yaungo
企劃與設計|Yaungo、品蓉
專案管理|詩懿
執行統籌|品蓉
執行製作|聖加、品蓉、馨琪、小齊、凱鈞、阿詠、品皓、瑞霞、林凌
協力製作|Patrick、峰哥、柏昱、雨琪、佳茵
工藝合作|鐵男Will、晨伃
攝影|詩懿
委託單位|Horizon Design 漢象設計
作品擁有|上海商業儲蓄銀行

延伸閱讀

RECOMMEND

隈研吾設計監修SHARP空氣清淨機:以日本傳統建築為靈感,打造如家具般優雅的家電

隈研吾設計監修SHARP空氣清淨機:以日本傳統建築為靈感,打造如家具般優雅的家電

由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KKAA)設計監修的SHARP空氣清淨機「FU-90KK」,以日本傳統建築中的「簾虫籠」與「障子」為靈感,外殼使用真正的木材,展現出精緻的工藝,也打造出如家具般優雅的家電產品。

不單單是建築,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近年來也有許多精彩的跨界合作案例,比如與ASICS聯名的跑鞋、與安縵室內設計品牌Aman Interiors合作的家具、與FENDI攜手打造的時尚配件等。而此次隈研吾操刀的SHARP空氣清淨機產品,從建築設計的角度出發,採用了真正的橡木為材料,並以日本傳統建築中常用的「障子」與「簾虫籠」為發想,展現出「建築 × 家電」的全新可能性。

由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KKAA)設計監修的SHARP空氣清淨機「FU-90KK」,以日本傳統中的「簾虫籠」與「障子」為靈感。(圖片來源:SHARP)
由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KKAA)設計監修的SHARP空氣清淨機「FU-90KK」,以日本傳統的「簾虫籠」與「障子」為靈感。(圖片來源:SHARP)

以日本傳統建築為靈感

所謂的障子(しょうじ),即是在日式房屋中做為隔間使用的橫拉門,通常由木框與和紙所組成;簾虫籠(すむしこ)則是在日本傳統建築中,以細長竹子編織而成的簾子般窗戶,兩者的設計不僅簡潔優雅,且能巧妙地將自然光線與風引入室內。因此,隈研吾透過空氣清淨機側面覆蓋的垂直格柵設計,營造出猶如自然風輕拂過格柵細縫的自然清新感。

這款空氣清淨機外殼使用真正的木材,側面覆蓋的垂直格柵設計,營造出猶如自然風輕拂過格柵細縫的自然清新感。(圖片來源:SHARP)
這款空氣清淨機外殼使用真正的木材,側面覆蓋的垂直格柵設計,營造出猶如自然風輕拂過格柵細縫的自然清新感。(圖片來源:SHARP)

自然與空間的和諧

關於這次的合作,隈研吾提到,「我們利用木材的特性,創造了一款將自然與空間完美融合的空氣清淨機,且不只是提升日式和風空間的魅力,也能增添其他空間的美感。」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空氣清淨機外殼是由木工匠人手工打造,每件作品都擁有獨特的表情,木材表面也將隨著時間的流逝更顯深邃。

隈研吾利用木材的特性,創造了一款將自然與空間完美融合的空氣清淨機(圖片來源:SHARP)
隈研吾利用木材的特性,創造了一款將自然與空間完美融合的空氣清淨機(圖片來源:SHARP)

售價高達55萬日圓

也因為這款空氣清淨機追求「如家具般」的美感,在設計上,從任何角度看都呈現出平衡的姿態,使其能夠和諧地融入空間之中。此外,由於這款空氣清淨機的外殼為手工打造,每台售價高達55萬日圓,且每月限量生產50台,欲購買者需提前預約。

不僅是日式空間,這款空氣清淨機也能增添其他空間的美感。(圖片來源:SHARP)
不僅是日式空間,這款空氣清淨機也能增添其他空間的美感。(圖片來源:SHARP)

資料來源|SHARP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國內外近30位重量級評審齊聚一堂,2024 「臺北設計獎」入圍名單正式出爐!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秉持著「為不斷提升的城市而設計」的初心,「臺北設計獎」今年正式邁入第17屆!作為全臺灣唯一獲得「世界設計組織」(WDO)、「國際設計社團組織」(ICoD)、「國際室內建築師設計師團體聯盟」(IFI)三大國際設計組織認證的設計競賽,「臺北設計獎」延續獎項的國際化基因,邀請國內外重磅評審齊聚一堂,在激烈討論後,從全球精彩設計中,評選出令人驚豔的入圍作品!

評審團橫跨三大洲,以多元視角精選創意靈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評審團由跨越3洲際,逾10國別的28位重量級評審組成。其中「公共空間設計」類評審包括日本建築大師丹下憲孝、世界最大建築事務所Gensler紐約辦公室設計總監Vivian Lee、前臺灣建築學會理事吳光庭等設計大師,共同找出具有啟發性的公共建築靈感;「視覺傳達設計」則由前國際設計社團組織理事長Johnathon Strebly、土耳其平面設計師協會(GMK)董事會成員兼秘書長Melike Taşcıoğlu Vaughan、角白設計創辦人莊濟寰等設計領域專家共同評選,從多種數位創作、識別設計、海報設計、包裝設計及印刷設計中,找出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創意;「工業設計」評審更有墨西哥官方設計專業機構 El Colegio de Profesionistas en Diseño de México A.C./COLDI.MX 主席Laura Cristina Figueroa Alcocer、前世界設計組織董事會成員Martin Darbyshire、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副理事長楊宙航等設計巨擘,從具市場性的工業產品設計作品中,評選出能解決人類問題的最佳方法。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至於去年首度開辦的「臺北城市設計選拔」則以「永續.共融」為最高準則,邀請世界設計組織區域顧問張光民、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張清華、REnato lab共同創辦人歐陽藹寧、循環台灣基金會執行長陳惠琳等跨領域設計名家,評選出屬於這座城市的美好設計。期待從從多元視角出發,在眾多報名作品中,選出最符合時代與城市需求的作品!

首度舉辦走讀活動,感受城市如何因設計而提升

而在激烈的入圍評選後,最終評審從來自台灣、港澳、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波蘭、荷蘭、德國、美國、法國、丹麥、比利時等多國共4529件優秀作品中,精選出工業設計類33件、視覺傳達設計類37件、公共空間設計類31件作品,並從147件臺北城市設計選拔參賽作品中精挑10組入圍之作,此後更將進入下一階段評選,讓人看見來自世界各個角落的創意靈光!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與此同時,為了讓更多人親身感受到設計力量,「臺北設計獎」今年也特意舉辦「臺北城市設計選拔作品走讀活動」,透過線上、線下串聯手法,鼓勵民眾漫步街角巷弄,從臺北城市設計選拔入圍及獲獎作品中,體驗生活周遭的設計美學,創造生活與設計文化的連結。畢竟,設計本就是一門解決問題的技藝,「臺北設計獎」也歡迎更多人直面所在城市的生活解方,感受到一座城市不斷提升的方法論!

文字 | 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