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聿銘:人生如建築》香港M+登場!建築巨擘首個全面回顧展,六大主題完整呈現一生貢獻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香港M+登場!建築巨擘首個全面回顧展,六大主題完整呈現一生貢獻

建築大師貝聿銘的首個全面回顧展《貝聿銘:人生如建築》於香港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M+登場,展期自2024年6月29日至2025年1月5日止,從六大面向展現貝聿銘的建築手法與一生經歷,除了重新體會其對世界的重大貢獻,也顯示了建築和生活的密不可分。

貝聿銘首個全面回顧展

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的職業生涯縱貫七十載,其作品橫跨全球,包括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羅浮宮玻璃金字塔、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香港中銀大廈等,塑造了二十世紀至二十一世紀的建築面貌,也奠定了他在建築史的地位,以及對後世的深遠影響。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香港M+登場!建築巨擘首個全面回顧展,六大主題完整呈現一生貢獻
貝聿銘站於麻薩諸塞州多切斯特的甘迺迪總統圖書館暨博物館外。© Ted Dully/The Boston Globe via Getty Images

貝聿銘不僅以推動全球文化交流為抱負,其人生與事業,亦由權力關係、複雜的地緣政治、文化傳統和世界各地千姿百態的城市風格互相交織。《貝聿銘:人生如建築》由M+設計及建築策展人王蕾、荷蘭鹿特丹Nieuwe Instituut館長兼藝術總監陳伯康共同策展,前後共籌備七年,展出逾400件展品,包括來自機構或私人收藏的繪圖手稿、建築模型、相片、錄像等文物,當中不少展品將首次公開亮相,為當代觀眾重新介紹貝聿銘及其貢獻,並展示他職業生涯中長期被忽略的重要部分。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香港M+登場!建築巨擘首個全面回顧展,六大主題完整呈現一生貢獻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展覽現場。(圖片提供:M+)

「貝聿銘是世界上享負盛名的建築師,儘管如此,人們對他及其貢獻的了解卻相對少,」聯合策展人王蕾和陳伯康表示:「我們很榮幸能夠首次從貝考弗及合夥人事務所、美國國會圖書館、貝聿銘的家人和客戶,以及在他職業生涯各個階段的合作夥伴的檔案中,首次彙集大量未曾面世的資料。」

貝聿銘的兒子貝禮中也認為:「這個全面回顧展透過多年蒐集而成的資料,仔細描述出色的個人故事,揭示他漫長而樂觀的一生中所經歷的複雜性、挑戰和成就。」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香港M+登場!建築巨擘首個全面回顧展,六大主題完整呈現一生貢獻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彙集展出大量未曾面世的資料。(圖片提供:M+)

六大主題切入貝聿銘的一生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以六大主題切入貝聿銘的生活和工作:他的成長軌跡、城市空間的設計手法、對藝術的投入、與客戶的關係、對幾何形態與建築物料與結構的運用,以及對歷史的省思。這些主題不但充分展示貝聿銘獨特的建築手法,更將其作品與社會、文化及其人生軌跡交相對照,顯示建築和生活的密不可分。

⭔ 貝聿銘的跨文化底蘊

貝聿銘的成長過程正逢世界局勢動盪不安,經濟大蕭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等事件,對他的人生、價值觀和建築設計都帶來了重大影響。貝聿銘早期的建築學養,汲取自他多個成長地的城市風貌,留學美國期間更接觸到現代主義設計的革新思想,使貝聿銘採用跨文化手法,擅長將一個地方的歷史和地理特徵,與傳統和當代建築實踐融會一體。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香港M+登場!建築巨擘首個全面回顧展,六大主題完整呈現一生貢獻
「貝聿銘的跨文化底蘊」展場一隅。(圖片提供:M+)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香港M+登場!建築巨擘首個全面回顧展,六大主題完整呈現一生貢獻
「貝聿銘的跨文化底蘊」展場一隅。(圖片提供:M+)

⭔ 房地產和都市重建

貝聿銘因設計了多個重要文化地標而聲名大噪,但他在商業建築的貢獻卻鮮為人知。第二個主題展示了貝聿銘曾任職於紐約房地產商齊氏威奈公司的經歷,以及1960年代在美各地參與過的房地產與都市活化計畫。

1948年,貝聿銘加入齊氏威奈,參與許多混合用途的規劃,期望為公共房屋和低收入社區改善環境;而後他自立門戶,持續運用都市設計、經濟學和城市規劃的知識,並周旋於市政府領導層、政府法規和資源限制之間。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香港M+登場!建築巨擘首個全面回顧展,六大主題完整呈現一生貢獻
「房地產和都市重建」展場一隅。(圖片提供:M+)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香港M+登場!建築巨擘首個全面回顧展,六大主題完整呈現一生貢獻
「房地產和都市重建」展場一隅。(圖片提供:M+)

⭔ 藝術與公共建築

本區聚焦貝聿銘所設計的博物館,以及他與亨利・摩爾和趙無極等藝術家的緊密合作。貝聿銘以設計博物館最廣為人知,但出自他手的博物館,不僅限於獨特的外觀。他敏銳洞察人們如何體驗藝術,深信藝術與建築之間的對話十分重要,並視博物館為公共空間。另外,貝聿銘也積極邀請藝術家創作,並將藝術品融入到他所設計的博物館、銀行和住宅中,體現他對同時代藝術家的鍾愛。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香港M+登場!建築巨擘首個全面回顧展,六大主題完整呈現一生貢獻
貝聿銘以設計博物館最廣為人知,但出自他手的博物館,不僅限於獨特的外觀。(圖片提供:M+)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香港M+登場!建築巨擘首個全面回顧展,六大主題完整呈現一生貢獻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展場一隅。(圖片提供:M+)

⭔ 權力、政治與賞識青睞

貝聿銘職業生涯的成就,不只源自高超的建築技藝,還要歸功於其解決問題的手腕高明,還有在面對重要客戶和重大項目時的不懈堅持。從市長到博物館館長,他不僅能夠真切體察客戶的需求、處理與客戶想法有落差的情況,也能妥善面對大眾的批判與輿論。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香港M+登場!建築巨擘首個全面回顧展,六大主題完整呈現一生貢獻
貝聿銘不僅能夠真切體察客戶的需求、處理與客戶想法有落差的情況,也能妥善面對大眾的批判與輿論。(圖片提供:M+)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香港M+登場!建築巨擘首個全面回顧展,六大主題完整呈現一生貢獻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展場一隅。(圖片提供:M+)

⭔ 物料改良與結構創新

貝聿銘認為造型、物料和技術三者密不可分,並不斷在建築方法上推陳出新。他與團隊進行過廣泛研究,挖掘混凝土、石材、玻璃和鋼鐵的多種用途,而且能兼顧結構完整性和經濟效益,從中也可見他為工作專案所付出的心力。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香港M+登場!建築巨擘首個全面回顧展,六大主題完整呈現一生貢獻
台中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模型。(圖片提供:M+)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香港M+登場!建築巨擘首個全面回顧展,六大主題完整呈現一生貢獻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M+)

⭔ 以設計重新解讀歷史

在其職業生涯中,貝聿銘一直致力尋找方法,將不同文化、歷史融入現代建築的技術發展。在1980年代,許多建築師與文化評論者認為貝聿銘只是參考舊有建築方式、手法膚淺。然而,貝聿銘從文化和歷史原型中去蕪存菁,構思出切合當地需求和建築物用途的造型和空間設計策略。他靈活借採傳統元素,與當代現狀保持一種富有成果的張力。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香港M+登場!建築巨擘首個全面回顧展,六大主題完整呈現一生貢獻
貝聿銘畢生一直致力尋找方法,將不同文化、歷史融入現代建築的技術發展。(圖片提供:M+)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4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登場!走進大自然裡的美術館,欣賞歷屆經典作品與全新之作

2024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登場!走進大自然裡的美術館,欣賞歷屆經典作品與全新之作

2024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於7月13日至11月10日登場,策展人為北川富朗,而本屆大地藝術祭約有85件全新作品,同時公開經典歷屆作品,將帶來約300件作品。而此次藝術祭特別強調環境保護與再生的主題,透過多媒體裝置、雕塑和互動裝置,深入探討自然、藝術與社會之間的連結。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邁入第9屆

3年舉辦一次、今(2024)年邁入第9屆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不僅是地方藝術祭的先驅,同時為世界最大規模的國際藝術祭典,對於許多台灣人來說,更是必訪的藝術界盛典。而或許有些人不知道的是,「越後妻有」其實是舉辦大地藝術祭時所創造的新詞彙,「越後」指的是新瀉、「妻有」則與「深處」有著相同的日文發音,因此越後妻有著「新瀉深處」的含義。

2012年起藝術祭由佐藤卓擔任創意總監,設計出本屆全新主視覺海報,以越後妻有在地風景、著名作品為主,攝影師由金本凜太朗擔任。(圖片提供: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2012年起藝術祭由佐藤卓擔任創意總監,設計出本屆全新主視覺海報,其以越後妻有在地風景、著名作品為主,攝影師則由金本凜太朗擔任。(圖片提供: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以藝術為橋樑、農田為舞台

而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新潟縣南端的十日町市和津南町為舞台,佔地面積約760平方公里,是處被大自然包圍的里山地區(山間農村聚落)、以農業聞名,冬季時更是日本有名的豪雪地帶,卻也面臨著人口外流、高齡化等問題;2000年時,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出現,為這個地區帶來了轉變,其以「人類就在自然中」為理念、地方再造為目標,以藝術為橋樑、農田為舞台,連繫人與大自然,進而重振當地農村。

2018年第七屆大地藝術祭,MAD Architects在創辦人馬岩松帶領下,重新規畫打造日本三大峽谷之一的清津峽觀光隧道,讓原先老舊隧道,成了絕美的「光之隧道」。(圖片提供: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2018年第七屆大地藝術祭,MAD Architects在創辦人馬岩松帶領下,重新規畫打造日本三大峽谷之一的清津峽觀光隧道,讓原先老舊隧道,成了絕美的「光之隧道」。(圖片來源: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欣賞藝術作品與自然美景

人們在造訪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同時,除能欣賞美麗的梯田、山林等自然景觀,也能藉由體驗當地的飲食、風情文化,更加認識這片土地。另外,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也開放報名參加官方志工「小蛇隊(こへび隊)」,其除能參與作品製作、維護管理藝術品、幫忙農事、鏟雪等,也因為小蛇隊的成員來自日本及海外,並涵蓋10幾歲的學生到80幾歲年齡層的人,屆時彼此也能互相交流、認識新朋友。小蛇隊報名連結英文版請點此日文版請點此

本次新作包含由日本20多名藝術家共創的藝術動物園作品「Nakago Wonderland」。(圖片提供: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本次新作包含由日本20多名藝術家共創的藝術動物園作品「Nakago Wonderland」。(圖片提供: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集結85件新作

而在此次的311件作品中,有85件新作,包含由田中央工作群創作的「大地に抱かれるフィールドミュージアム」(暫譯:大地環抱下的田野博物館)、中國建築師馬岩松領軍的MAD Architects打造的「野泡泡」(暫譯)、土耳其藝術家Ayşe Erkmen的「in and out」,以及由日本20多名藝術家共創的藝術動物園作品「Nakago Wonderland」等。

值得一提的是,未來,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不將僅是每3年舉辦一次的藝術祭,其也規劃每年會有藝術活動,歡迎大家隨時都能造訪這處四季分明的地方,在欣賞藝術作品的同時,也能享受不同時節的獨特風景。

土耳其藝術家Ayşe Erkmen的「in and out」作品(圖片提供: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土耳其藝術家Ayşe Erkmen的「in and out」作品(圖片提供: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本次新作包含由MAD Architects打造的「野泡泡」。(圖片提供: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本次新作包含由MAD Architects打造的「野泡泡」。(圖片提供: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亮點全新作品搶先看

十日町地區 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MonET、明石溫泉

由藝術家原倫太郎與原游擔任策展人的藝術祭期間特別企劃展「MonET船長的87天方形冒險」,在展覽期間,十日町地區的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 MonET的池塘、回廊與明石溫泉將變身成藝術遊樂園,現場將有由多位國內外藝術家帶來數個不同的體驗型藝術裝置、大型雕刻等,讓大小朋友都能與藝術品互動。另外,假日晚間,美術館將開放到晚上九點,作品將以燈的形式登場,讓觀眾可以感受日與夜不同的作品世界觀。

 原倫太郎+原游《阿弥陀渡り》(Amida Crossing)( 圖片提供:寧淨 Ninjin)
原倫太郎+原游《阿弥陀渡り》(Amida Crossing)(圖片提供:寧淨 Ninjin)
NUMEN / FOR USE 《Tape Echigo-Tsumari》( 圖片提供:寧淨 Ninjin)
NUMEN / FOR USE 《Tape Echigo-Tsumari》(圖片提供:寧淨 Ninjin)

松代地區  奴奈川校園 兒童五感體驗美術館

由藝術家松本秋則與松本倫子所帶來的竹編與聲音的作品《惑星トラリスin奴奈川キャンパス》(The Planet TOLARIS in Nunagawa Campus),將昔日的教室轉變為一間又一間令人興奮的藝術空間。另外,大地藝術祭的經典作品《脫皮之家》的藝術家鞍掛純一,本次再度參加大地藝術季,帶來以「錢湯」為靈感的《木湯》,將整間教室用木頭包裹,讓大家沉浸式感受木材的香氣和觸感。

松本秋則+松本倫子《惑星トラリスin奴奈川キャンパス》(The Planet TOLARIS in Nunagawa Campus)(圖片提供: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松本秋則+松本倫子《惑星トラリスin奴奈川キャンパス》(The Planet TOLARIS in Nunagawa Campus)(圖片提供: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津南地區  明山 - 秋山鄉立大赤澤小學校

曾為了解決在地義務教育缺乏而建造的秋山鄉立大赤澤小學校,於2021年廢校後,被改造為大地藝術祭的設施,並開始了一個全新的計畫。而為呼應此地區過去特別的「獵熊文化」,本設施展出秋山鄉的詳細調查,包含歷史資料與紀錄片,同時陳列多位藝術家由不同角度解讀獵人文化與在地的民間信仰,像是藝術家井上唯使用在地草木,並參考前人的搭建技術所製作的大型入口《ヤマノクチ》(Mountains are where it all begins)。

井上唯《ヤマノクチ》(Mountains are where it all begins)( 圖片提供:寧淨 Ninjin)
井上唯《ヤマノクチ》(Mountains are where it all begins)(圖片提供:寧淨 Ninjin)

十日町地區 產土神之家

超過百年歷史的茅草屋頂古民家「產土神之家」(うぶすなの家),本屆展出的新作品為牛島智子的《つキかガみ巡ル月》(The moon revolves around Tsuki Kagami),藝術家將豐富的色彩以及幾何圖形描繪於和紙上,再將和紙變為立體的藝術裝置。除此之外,在產土神之家也能享用由義大利料理主廚有馬幫明所監製、在地媽媽們烹調的在地鄉土料理套餐。

牛島智子《つキかガみ巡ル月》(The moon revolves around Tsuki Kagami)   ( 圖片提供:寧淨 Ninjin)
牛島智子《つキかガみ巡ル月》(The moon revolves around Tsuki Kagami) (圖片提供:寧淨 Ninjin)
 產土神定食套餐( 圖片提供:寧淨 Ninjin)
產土神定食套餐(圖片提供:寧淨 Ninjin)

津南地區   東京電力信濃川發電所連絡水槽

曾多次參與國際展的烏克蘭藝術家Nikita Kadan,本次選擇以廢棄的發電廠水槽作為展場,使用鏡面金屬製作而成的藝術裝置《別の場所から来た物》(The objects from Another Place)。作品本身看似是兒童公園中的攀爬設施,實際上無法進入,只能從遠處觀賞,象徵著觸不可及的幸福空間。

Nikita Kadan《別の場所から来た物》(The objects from Another Place)(圖片提供:寧淨 Ninjin)
Nikita Kadan《別の場所から来た物》(The objects from Another Place)(圖片提供:寧淨 Ninjin)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官方藝術祭鑑賞護照售價為一般:4500日幣、 6~18歲:2000日幣、6歲以下:免費。展期間,藝術祭鑑賞護照可在新幹線「越後湯澤站案內所」等地購買,詳情請見官網。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官方藝術祭鑑賞護照售價為一般:4500日幣、 6~18歲:2000日幣、6歲以下:免費。展期間,藝術祭鑑賞護照可在新幹線「越後湯澤站案內所」等地購買,詳情請見官網。

2024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日期:2024年7月13日~11月10日,共87日(展期中,星期二、三休館,部分作品設施照常營業)
地點:日本新潟縣十日町市、津南町 越後妻有地區 共約760平方公里
作品:共311件,其中新作約85件
更多資訊可點此至中文官網查詢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做一場夏日清醒夢!《銀洸掠羽》LUPA X Monika Marchewka雙人展,服裝刺繡、電影分鏡意象融入畫中

台北Hiro Hiro Art Spcae《銀洸掠羽》雙人展!Lupa X Monika Marchewka共織夏日夢境

炎炎盛夏,到Hiro Hiro Art Space看《銀洸掠羽》雙人展就像浸入清涼的清醒夢裡,展間裡出自兩位藝術家——Crystal LUPA(呂紹瑜)、首次在亞洲展出的Monika Marchewka(莫妮卡.馬爾喬卡),一系列如夢似幻、透著銀波和星光的畫作交織,讓白盒子彷彿化身神話或夢境現場,當中還蘊藏著兩人分別受服裝設計、電影背景影響的創作細節。

台北Hiro Hiro Art Spcae《銀洸掠羽》雙人展!Lupa X Monika Marchewka共織夏日夢境
《銀洸掠羽》展覽現場。(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cae)

充滿誘惑的夏日神話

朦朧、超現實、神話感,是LUPAMarchewka作品中相通的特質,她們將個人感性轉化為詩意語言,作畫像是創造夢境,帶觀眾神遊至白孔雀、美人魚等神秘意象不只是傳說的世界——那裡如夢,卻不是單純的天真,倒像是充滿誘惑的伊甸園,歡迎在這探索各種情感隱喻。

台北Hiro Hiro Art Spcae《銀洸掠羽》雙人展!Lupa X Monika Marchewka共織夏日夢境
《銀洸掠羽》展覽現場。(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cae)

LUPA帶你拋開時間和空間感,穿梭現實與夢之間

LUPA的創作靈感來自夢境、文學或記憶片段,她將現實或夢中的生命體驗場景化,視覺語彙總是帶著東方神秘主義、流露奇幻的文學氛圍;更以薄紗霧氣般的細膩筆觸,綴上金銀箔碎片,營造畫中獨特的內在光源,形塑一種去時間/空間感的特殊朦朧狀態,引領觀者來回穿梭作品和自身經驗、想像之間,進而產生共感。

台北Hiro Hiro Art Spcae《銀洸掠羽》雙人展!Lupa X Monika Marchewka共織夏日夢境
Crystal LUPA(呂紹瑜)作品。(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cae)

這次她也嘗試使用不同尺度、形狀的畫框,增加作品之間的互動性,像是《伭駒》和《星洲》兩件作品的編排,形成一幅獸望著星空的畫面,彷彿兩者身在同一個宇宙、卻置身不同星球。

台北Hiro Hiro Art Spcae《銀洸掠羽》雙人展!Lupa X Monika Marchewka共織夏日夢境
《銀洸掠羽》展覽現場。(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cae)

Marchewka遊走於虛實邊界,揭露親密關係的浮動

來自波蘭的Marchewka則遊走於具象和超現實之間,善於在黑暗與光明間創造平衡,常以雲、霧、水等元素和女性主角為題材,探索個人旅途的多樣可能性。

台北Hiro Hiro Art Spcae《銀洸掠羽》雙人展!Lupa X Monika Marchewka共織夏日夢境
《銀洸掠羽》展覽現場。(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cae)

畫中的注視、淚水、閃耀、珍珠、寶石等元素,令人聯想到喬治王朝時期情人之間互贈的眼睛肖像畫(eye miniature),這種袖珍畫經常與珠寶結合,做為戀人的紀念信物,具有特殊的親近和私密感;在Marchewka的筆下,則暗示著關係所帶來的種種浮動,像是思念、愛意、脆弱、恐懼、謊言……。

台北Hiro Hiro Art Spcae《銀洸掠羽》雙人展!Lupa X Monika Marchewka共織夏日夢境
Monika Marchewka, Undercover/Monika Marchewka, Rescue(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cae)

初相遇於《Art Maze Mag》紙上

Hiro Hiro Art Space將兩人作品聚在一塊辦展之前,她們就曾在紙上相遇。LUPA分享,2023年曾參與英國獨立藝術雜誌《Art Maze Mag》公開徵件獲選,作品被收錄在〈Double Volume Issue 32-33期數當中,正巧當期封面就是Marchewka描繪美人沈睡於貝殼的夢幻作品。

受服裝設計、電影背景影響,刺繡意象、鏡頭語言揉於畫中

除了同期登上同本雜誌的緣分,兩人在創作背景上也有相呼應之處,都具備藝術以外的創作經驗——LUPA擁有服裝設計背景,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丁學院;Marchewka則曾擔任《梵谷:星夜之謎》(2017)動畫部門主管,其為首部以油畫製作而成的動畫,透過倒敘手法描繪梵谷的生命故事,當年更入圍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長期與服裝、動畫電影交手的經歷,也分別影響著兩人的藝術創作語彙。

台北Hiro Hiro Art Spcae《銀洸掠羽》雙人展!Lupa X Monika Marchewka共織夏日夢境
藝術家Monika Marchewka/藝術家呂紹瑜Crystal LUPA。(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cae/LUPA個人照攝影:Ricor)

LUPA從大學念服裝設計開始,就會收集不同質地的布料、緞帶等,也喜歡刺繡,這些織品多變的紋理,為她在平面繪畫上的質地提供許多聯想。作畫時,她會將局部的顏料堆疊,做出微微的立體感,營造刺繡般的效果,像是這次展出的作品《繡袍》當中,白孔雀像是穿著一件「刺繡長袍」,袍子由LUPA用顏料做「編織」,將黏稠、液態的「絲線」鋪上畫布,在油脂揮發後留下紮實的經緯。

台北Hiro Hiro Art Spcae《銀洸掠羽》雙人展!Lupa X Monika Marchewka共織夏日夢境
《銀洸掠羽》展覽現場。(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cae)

另一邊,Marchewka的作品不只是繪畫手法的展現,也說著「鏡頭語言」,她的畫如同電影分鏡,畫與畫之間彷彿互相串連,雖都是靜止畫面,卻透過主角的眼神、動作等「動態感」細節,引人聯想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劇情會怎麼走?

台北Hiro Hiro Art Spcae《銀洸掠羽》雙人展!Lupa X Monika Marchewka共織夏日夢境
《銀洸掠羽》展覽現場。(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cae)

此外,Marchewka也透過像是「拍特寫」的表現手法,凝結並放大情感,更預設了第三者(觀眾)貼近、觀看的動作介入,藉由巧妙的構圖加強觀者和作品的互動——當我們看著畫中望向海上珍珠的美人魚,彷彿不是分別看著物和人,而是透過美人魚的眼望著珍珠——像這樣邀請觀眾融入畫中的體驗,賦予繪畫敘事更多想像空間,讓每個人都能發展出自己版本的「電影」。

台北Hiro Hiro Art Spcae《銀洸掠羽》雙人展!Lupa X Monika Marchewka共織夏日夢境
Monika Marchewka, Assurance/Monika Marchewka, The final one(圖片提供:Hiro Hiro Art Spcae)

《銀洸掠羽》呂紹瑜 X 莫妮卡.馬爾喬卡

日期|2024.07.06-08.11(週二至週日 11:00 -19:30)

地點|Hiro Hiro Art Space(台北市中正區紹興南街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