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即生活的盛夏美好!一同聆聽「土地長出來的音樂」The One南園莊園音樂會正展開

旅行即生活的盛夏美好!一同聆聽「土地長出來的音樂」The One南園莊園音樂會正展開

5位小農、12位職人、16位音樂家的共好創作,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策畫來自法國、土耳其、日本等國際音樂家與台灣優秀青年音樂家的精彩演出,帶著世界各地的美好音樂,傳承給未來的未來。

新東方人文 在藝術中靜謐安住

有「華人世界最美山中園林」之稱的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以「東方款待」為核心理念,傳遞服務美學,並設計五感六覺的生活提案。建築由臺灣建築之父——漢寶德先生操刀設計,動員百名技師,完美融合江南庭園、閩式建築及巴洛克拱廊三種建築風格,鐫花刻鳥的建築群匠心獨運,山中園林的古典場域人傑地靈,許多元首級人物,如柴契爾夫人、戈巴契夫都曾為座上賓。

「The One南園」被山林圍繞的亭台樓閣美景。(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The One南園」被山林圍繞的亭台樓閣美景。(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首席之聲 Young Talents Project

以世代傳承為使命,繼2023年邀請鋼琴王子陳冠宇、NSO 豎琴首席解瑄以及前 NSO 小提琴首席李宜錦等首席後,The One 2024年更擴大格局邀約法國、土耳其、日本等國際首席,攜手國內新銳音樂家,以承先啟後之姿展現「The One 莊園音樂會——首席之聲」,演出時間橫跨6月23日到8月16日,共六場跨國界、跨世代、跨樂器演出,細膩地展現傳承和創新之貌,與賓客們在 The One 南園美好再敘。

The One建築雕梁畫棟、門窗遍布,各處皆有不同寓意,例如太師壁、瓦當、斗拱和門洞等,皆為藝術與文典之結合。(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The One建築雕梁畫棟、門窗遍布,各處皆有不同寓意,例如太師壁、瓦當、斗拱和門洞等,皆為藝術與文典之結合。(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給我Swing!其餘免談

首場「The One莊園音樂會——首席之聲」,由首席小號手魏廣皓、鋼琴家許聰義、蘇莎號鐘凱傑擔綱演出,對魏廣皓還有許聰義而言,去年在充滿東方風情的園林建築演出爵士樂,是十分難得的特殊經驗。今年,兩位音樂家特邀蘇沙號演奏家鐘凱傑,透過鍵盤、彈弦、銅管樂器多元音色與旋律的有趣搭配,現場演繹〈When the Saints Go Marching In〉、〈Entertainer〉等膾炙人口爵士曲目,呈現一場與時光交會的隨興爵妙之音。

首席小號手魏廣皓、鋼琴家許聰義、蘇莎號鐘凱傑。(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首席小號手魏廣皓、鋼琴家許聰義、蘇莎號鐘凱傑。(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希望賓客們一起走出音樂廳,感受國外那親炙大地,沙龍般的莊園音樂會,因此特別將心目中的美好放大,例如由音樂家以分享自身歷程故事,介紹出每首曲目的解說式音樂會,並保留長達40分鐘的中場休息,在午後暖陽小酌,與好友、音樂家們感動餘韻。既來到最美山中園林,不妨隨管家腳步,探訪古典建築移境界景,感受與天地對話之美。

「The One南園」園內藝術作品。(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The One南園」園內藝術作品。。(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The One莊園音樂會——首席之聲」陣容公開

 

8月14日(三)鋼琴首席陳冠宇 X 呂冠樟 
橫跨古典與流行樂的鋼琴王子陳冠宇,除了在演奏方面獲得多國獎項的成就外,也積極推廣音樂教育文化,透過師徒二人在The One的演出,尤其能感受到他對Young Talent的拳拳愛護之心。今年的首席之聲,陳冠宇除教導學生琴藝上的技巧外,更傳承身為一名成熟音樂家上台表演時,所需要關照的方方面面。

8月15日(四)法國大提琴首席Alain Meunier  X 小提琴家應就然 X 鋼琴家李昀陽
大師級的風範搭配兩位年輕優秀的音樂家,將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春〉、德布西/快樂島等曲,以弦樂與鋼琴的精湛融合,呈現細緻織紋般的音樂質感,應就然另以小提琴名曲〈愛之喜〉和〈愛之悲〉,用獨特的作曲家視角量身打造宛如絲緞般滑順的聆聽感受。德國報章就曾評論李昀陽:「擁有一種獨特而與眾不同的風格及表現手法,並且達到一種自由自在且無憂無慮的境界。」

8月16日(五)作曲家石川亮太  X 薩克斯風沈子傑 X 鋼琴家鄭仁萱
以作曲擅長的日本作曲家石川亮太合作,用台灣耳熟能詳的樂音,如〈Taiwanese rhapsody台灣民謠狂想曲〉、世界名曲〈It’s a small world 小小世界〉等作曲改編。與The One長期合作的新銳音樂家-薩克斯風音樂家沈子傑與鋼琴家鄭仁萱,三位不到40歲的音樂家,將用音樂溫暖台灣每一片土地。

 

「The One南園」庭院房。(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The One南園」庭院房。(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以風土之味入菜 盡享舒心與愜意

 

The One餐桌則以「風土」為導演,探討日常餐桌所見米、醬,將北回歸線作 X 軸,中央山脈為 Y 軸,選取有人工建造嘉南大圳的臺南;濁水溪流域帶來豐厚土質的雲林;環山面海多陰雨宜蘭與日夜溫差較大縱谷地形的臺東,四個不同象限當產地,打造出《風土的淨白隱味》盛宴,用高雄147號米、臺南16號米、越光米等米種,透過臺灣人熟悉的米飯、粥、粿、糕等飲食文化,品出獨一無二的風土饗宴。

肉圓在半透明外皮的神秘面紗下,內餡選用來自臺中清水,整頭豬最珍貴的地方—豬頰肉。製作工序費時且繁瑣,從用紅麴醃製到燉煮,需花費近12個小時。燉煮完的湯汁再運用製成醬汁。搭配的筍丁、大頭菜,以及紅黃甜椒,加蒜油去油封,留下鮮甜風味與爽脆口感的燉菜風味。

風土的淨白隱味套餐「肉圓」。(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風土的淨白隱味套餐「肉圓」。(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蘿蔔糕湯以寓意步步高升的蘿蔔糕,是米食文化下的經典料理,惜福惜物客家人更將蘿蔔糕轉換成湯水吃法,融入臺灣小吃愛用辛辣的白胡椒粉,特地在老蘿蔔乾熬煮的澄清雞湯加入,讓湯頭滋味更有層次感。

風土的淨白隱味套餐「蘿蔔糕湯」。(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風土的淨白隱味套餐「蘿蔔糕湯」。(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不讓法式母醬專美於前,臺灣的醬料文化悠久而多元,濃淡鹹甜各具滋味。The One另一套晚餐《食藝的提味之搵》從桔醬、油蔥醬、辣椒醬、沙茶醬和醬油出發,談談台灣的飲食脈絡發展。前兩款(桔醬、油蔥醬)屬於唐山過台灣的代表,後兩款 (辣椒醬、沙茶醬) 是大江大海1949的代表,最後一款醬油代表承先啟後的新滋味,發酵風土感的醬油,與在地的食材結合,走出文化性的新風味。

食藝的提味之揾套餐。(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食藝的提味之揾套餐。(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明蝦 / 粄 / 發酵醬汁」深藏不少客家美食小吃的屏東內埔,不少小吃是內埔獨有,例如「蝦公粄」的點心,可說是內埔人兒時下午的必備點心。主廚用明蝦翻轉此道點心,加上自製的發酵辣椒醬跟鳳梨豆醬。用發酵辣椒明亮的香氣和鳳梨豆醬的鮮,讓醬料的辣、甜、鹹達到完美平衡!

「章魚 / 金桔 / 剝皮辣椒」是主廚用金橘和金桔自製客家文化必備的桔醬出發。概念取自過往桔醬因用鹽、糖與橘皮去醃漬,因此用剝皮辣椒的辣味去中和酸、甜、鹹的味道,又因為昔日無過多添加物加入的原因,桔醬會吃起來有些偏澀的口感,主廚特意用此概念,保留金橘苦味向傳統致敬。

食藝的提味之揾套餐。(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食藝的提味之揾套餐。(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地址:新竹縣新埔鎮九芎湖32號
電話:(02)2562-1777(週一至週六 09:00~18:00)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去(2024)年甫開幕的「漢來日月行館」坐落於日月潭涵碧半島的隱密湖畔,結合頂級旅宿與當代藝術,於飯店空間展出8件來自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家的作品,為藝術愛好者、旅行者和文化探索者開啟無與倫比的心靈饗宴。

日月潭美景結合當代藝術

漢來日月行館以「藝術與生活共融」為核心理念,將當代藝術與自然景觀巧妙結合,為每一位到來的賓客打造一場跨越時間與空間的文化旅程。

延伸閱讀:日月潭旅宿新選「漢來日月行館」!坐落涵碧半島幽謐湖畔,天光湖水揉入空間設計

本次「日影水月」展覽精選國際與台灣在地藝術作品,並策劃一系列藝術展演計畫,包括作品展出、美學講座、學生共創體驗及藝術導覽之旅等,邀請到國際級設計師Daniel Wong聯合策展,將飯店空間化為一座流動的美術館,讓旅客在欣賞日月潭自然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藝術與生活的緊密連結。

飯店內目前共展出八件藝術作品,涵蓋國際當代藝術和台灣在地藝術兩個類別,各自呈現不同創作特色與文化底蘊。當代藝術部分包括草間彌生代表作《南瓜》(中國信託銀行典藏借展)、瑞士藝術家Ugo Rondinone的作品《西北海峽》,還有朱銘《太極系列》張大千齊白石的傑作,充分展現當代藝術多面向的深刻魅力。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草間彌生《南瓜》(圖片提供:漢來日月行館)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Ugo Rondinone《西北海峽》(圖片提供:漢來日月行館)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朱銘《太極系列》(圖片提供:漢來日月行館)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紫藤》、《海棠八哥》(圖片提供:漢來日月行館)

在地藝術部分,由Daniel Wong邀請多位台灣在地藝術家,結合日月潭自然與文化特色,為飯店空間量身進行創作。徐暋盛《日月映輝》以竹子、自然為主題,完美詮釋自然生命律動;林芳仕《蔓蔓日茂》以窯燒琉璃、金箔與不銹鋼為主要材質,透過流動的線條隱喻日月的交融,勾勒出自然的蓬勃生機;王雅蘭與廖曉蓉《四季相映》則以構樹皮與薯榔染料為材質,描繪日月潭四季更迭中的自然律動。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徐暋盛《日月映輝》(圖片提供:漢來日月行館)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林芳仕《蔓蔓日茂》(圖片提供:漢來日月行館)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王雅蘭、廖曉蓉《四季相映》(圖片提供:漢來日月行館)

支持在地藝術,推動藝術教育與文化傳承

同時,漢來日月行館也特別規劃日影水月跨界藝術座談會,並與地方學校規劃合作交流,邀請學校師生參與藝術導覽與工作坊互動體驗,不僅能欣賞大師級的代表作,更能了解台灣藝術家如何結合日月潭的自然特色進行創作。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藝術家徐暋盛老師指導潭南國小學生做竹編風車(圖片提供:漢來日月行館)

漢來日月行館

地址|南投縣魚池鄉中興路139
電話|049-2898889
官網|https://sunmoonlake.grand-hilai.com.tw/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新北市美術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攜手6位藝術家呈現9件作品,勾勒藝術與地景共生的樣態

新北市美術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登場!攜手6位藝術家展出9件作品,勾勒藝術與地景共生的樣態

為迎接新北市美術館(新美館)4月25日正式開館,戶外園區展「穿山而過(Passing Through)」邀請到6位藝術家參展,共展出9件作品,展期至3月30日。

新美館與策展團隊而行計劃工作室攜手莊普、魏柏任、林淑鈴、張文菀、張博智與黎志文6位藝術家,以美術館園區為畫布,藉由不同媒材勾勒藝術與地景共生的樣態。邀請觀眾跟著藝術家的足跡,在群山環繞的園區裡,如同寫生般,一邊觀察、一邊行走,遠眺自然的曲線,於形色各異的作品中自在穿梭,悠然漫步。

「穿山而過」展覽講述作品如何與自然相互依存,藉由其形貌與美術館周遭的地景對焦,想像一種如寫生一般,描摹眼前所見景物的姿態。本圖為林淑鈴〈在彩虹的起點與終點〉。(圖片提供:新美館)
「穿山而過」展覽講述作品如何與自然相互依存,藉由其形貌與美術館周遭的地景對焦,想像一種如寫生一般,描摹眼前所見景物的姿態。本圖為林淑鈴〈在彩虹的起點與終點〉。(圖片提供:新美館)

9件作品一次看

莊普〈臥〉是由鋼材廢料製成,這件「以臂為枕」、橫躺在草地上,遙望著美術館建築的作品,更將在展覽後捐贈給新美館,作為館方的公共藝術藏品留存於園區中。本次亦展出莊普的大型雕塑〈三竹節〉,作品運用鋼骨結構模擬竹節蟲的姿態,三座角鋼靜靜地矗立在園區的草地上,以洗鍊的造型撐起一方天地。

莊普〈臥〉作品(圖片提供:新美館)
莊普〈臥〉作品(圖片提供:新美館)
莊普〈三竹節〉(圖片提供:新美館)
莊普〈三竹節〉(圖片提供:新美館)

魏柏任〈浮沉中片刻寧靜〉為現地製作,藝術家用金屬、陶器與枕木模擬燒陶時的窯火,在風和水氣裡,以金屬的鏽蝕為園區素描,以有機的造型回應鶯歌的產業風景。林淑鈴〈在彩虹的起點與終點〉則利用美術館的特殊造型,將繽紛的線束與光影結合,串聯質地堅硬的鋼管柱身,編織出綿延流動、隨風變化的軟雕塑。

魏柏任〈浮沉中片刻寧靜〉(圖片提供:新美館)
魏柏任〈浮沉中片刻寧靜〉(圖片提供:新美館)
林淑鈴〈在彩虹的起點與終點〉作品局部(圖片提供:新美館)
林淑鈴〈在彩虹的起點與終點〉作品局部(圖片提供:新美館)

張文菀〈彩色筆的野餐〉讓活潑童趣的線條躍出畫紙,搭配繽紛色彩,在草地上恣意舞動,揮灑創作與空間的無限可能。張博智〈流變的光景〉是新美館的公共藝術作品,透過演算法的即時運算,將觀眾在鏡頭前的動作以絢爛的流光波紋呈現在大螢幕上,在數據交錯的流域中,描畫人與環境的互動。

張文菀〈彩色筆的野餐〉作品局部(圖片提供:新美館)
張文菀〈彩色筆的野餐〉作品局部(圖片提供:新美館)
張博智〈流變的光景〉(圖片提供:新美館)
張博智〈流變的光景〉(圖片提供:新美館)

黎志文的三件作品〈從火山變成性感的山〉、〈雕塑家的筆山〉、〈小心火警〉為藝術家在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駐廠時,運用廢料創作而成,透過對鋼材的切割與焊接,結合金屬的延展性,展現如繪畫般的流暢線條。

黎志文〈從火山變成性感的山〉(圖片提供:新美館)
黎志文〈從火山變成性感的山〉(圖片提供:新美館)
黎志文〈雕塑家的筆山〉(圖片提供:新美館)
黎志文〈雕塑家的筆山〉(圖片提供:新美館)
黎志文〈小心火警〉(圖片提供:新美館)
黎志文〈小心火警〉(圖片提供:新美館)

另外,「穿山而過」也將於農曆新年間2月1日至2日(初四、初五)舉辦「沿山而行,景框寫生親子工作坊」,歡迎民眾走入園區,一同在想像的山巒中探索,於藝術曠野裡漫遊。

穿山而過 Passing Through
展期:2025.01.18-03.30 
地點:新北市美術館戶外園區
活動詳見新美館官方網站

資料提供|新美館、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