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即生活的盛夏美好!一同聆聽「土地長出來的音樂」The One南園莊園音樂會正展開

旅行即生活的盛夏美好!一同聆聽「土地長出來的音樂」The One南園莊園音樂會正展開

5位小農、12位職人、16位音樂家的共好創作,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策畫來自法國、土耳其、日本等國際音樂家與台灣優秀青年音樂家的精彩演出,帶著世界各地的美好音樂,傳承給未來的未來。

新東方人文 在藝術中靜謐安住

有「華人世界最美山中園林」之稱的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以「東方款待」為核心理念,傳遞服務美學,並設計五感六覺的生活提案。建築由臺灣建築之父——漢寶德先生操刀設計,動員百名技師,完美融合江南庭園、閩式建築及巴洛克拱廊三種建築風格,鐫花刻鳥的建築群匠心獨運,山中園林的古典場域人傑地靈,許多元首級人物,如柴契爾夫人、戈巴契夫都曾為座上賓。

「The One南園」被山林圍繞的亭台樓閣美景。(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The One南園」被山林圍繞的亭台樓閣美景。(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首席之聲 Young Talents Project

以世代傳承為使命,繼2023年邀請鋼琴王子陳冠宇、NSO 豎琴首席解瑄以及前 NSO 小提琴首席李宜錦等首席後,The One 2024年更擴大格局邀約法國、土耳其、日本等國際首席,攜手國內新銳音樂家,以承先啟後之姿展現「The One 莊園音樂會——首席之聲」,演出時間橫跨6月23日到8月16日,共六場跨國界、跨世代、跨樂器演出,細膩地展現傳承和創新之貌,與賓客們在 The One 南園美好再敘。

The One建築雕梁畫棟、門窗遍布,各處皆有不同寓意,例如太師壁、瓦當、斗拱和門洞等,皆為藝術與文典之結合。(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The One建築雕梁畫棟、門窗遍布,各處皆有不同寓意,例如太師壁、瓦當、斗拱和門洞等,皆為藝術與文典之結合。(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給我Swing!其餘免談

首場「The One莊園音樂會——首席之聲」,由首席小號手魏廣皓、鋼琴家許聰義、蘇莎號鐘凱傑擔綱演出,對魏廣皓還有許聰義而言,去年在充滿東方風情的園林建築演出爵士樂,是十分難得的特殊經驗。今年,兩位音樂家特邀蘇沙號演奏家鐘凱傑,透過鍵盤、彈弦、銅管樂器多元音色與旋律的有趣搭配,現場演繹〈When the Saints Go Marching In〉、〈Entertainer〉等膾炙人口爵士曲目,呈現一場與時光交會的隨興爵妙之音。

首席小號手魏廣皓、鋼琴家許聰義、蘇莎號鐘凱傑。(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首席小號手魏廣皓、鋼琴家許聰義、蘇莎號鐘凱傑。(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希望賓客們一起走出音樂廳,感受國外那親炙大地,沙龍般的莊園音樂會,因此特別將心目中的美好放大,例如由音樂家以分享自身歷程故事,介紹出每首曲目的解說式音樂會,並保留長達40分鐘的中場休息,在午後暖陽小酌,與好友、音樂家們感動餘韻。既來到最美山中園林,不妨隨管家腳步,探訪古典建築移境界景,感受與天地對話之美。

「The One南園」園內藝術作品。(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The One南園」園內藝術作品。。(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The One莊園音樂會——首席之聲」陣容公開

 

8月14日(三)鋼琴首席陳冠宇 X 呂冠樟 
橫跨古典與流行樂的鋼琴王子陳冠宇,除了在演奏方面獲得多國獎項的成就外,也積極推廣音樂教育文化,透過師徒二人在The One的演出,尤其能感受到他對Young Talent的拳拳愛護之心。今年的首席之聲,陳冠宇除教導學生琴藝上的技巧外,更傳承身為一名成熟音樂家上台表演時,所需要關照的方方面面。

8月15日(四)法國大提琴首席Alain Meunier  X 小提琴家應就然 X 鋼琴家李昀陽
大師級的風範搭配兩位年輕優秀的音樂家,將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春〉、德布西/快樂島等曲,以弦樂與鋼琴的精湛融合,呈現細緻織紋般的音樂質感,應就然另以小提琴名曲〈愛之喜〉和〈愛之悲〉,用獨特的作曲家視角量身打造宛如絲緞般滑順的聆聽感受。德國報章就曾評論李昀陽:「擁有一種獨特而與眾不同的風格及表現手法,並且達到一種自由自在且無憂無慮的境界。」

8月16日(五)作曲家石川亮太  X 薩克斯風沈子傑 X 鋼琴家鄭仁萱
以作曲擅長的日本作曲家石川亮太合作,用台灣耳熟能詳的樂音,如〈Taiwanese rhapsody台灣民謠狂想曲〉、世界名曲〈It’s a small world 小小世界〉等作曲改編。與The One長期合作的新銳音樂家-薩克斯風音樂家沈子傑與鋼琴家鄭仁萱,三位不到40歲的音樂家,將用音樂溫暖台灣每一片土地。

 

「The One南園」庭院房。(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The One南園」庭院房。(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以風土之味入菜 盡享舒心與愜意

 

The One餐桌則以「風土」為導演,探討日常餐桌所見米、醬,將北回歸線作 X 軸,中央山脈為 Y 軸,選取有人工建造嘉南大圳的臺南;濁水溪流域帶來豐厚土質的雲林;環山面海多陰雨宜蘭與日夜溫差較大縱谷地形的臺東,四個不同象限當產地,打造出《風土的淨白隱味》盛宴,用高雄147號米、臺南16號米、越光米等米種,透過臺灣人熟悉的米飯、粥、粿、糕等飲食文化,品出獨一無二的風土饗宴。

肉圓在半透明外皮的神秘面紗下,內餡選用來自臺中清水,整頭豬最珍貴的地方—豬頰肉。製作工序費時且繁瑣,從用紅麴醃製到燉煮,需花費近12個小時。燉煮完的湯汁再運用製成醬汁。搭配的筍丁、大頭菜,以及紅黃甜椒,加蒜油去油封,留下鮮甜風味與爽脆口感的燉菜風味。

風土的淨白隱味套餐「肉圓」。(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風土的淨白隱味套餐「肉圓」。(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蘿蔔糕湯以寓意步步高升的蘿蔔糕,是米食文化下的經典料理,惜福惜物客家人更將蘿蔔糕轉換成湯水吃法,融入臺灣小吃愛用辛辣的白胡椒粉,特地在老蘿蔔乾熬煮的澄清雞湯加入,讓湯頭滋味更有層次感。

風土的淨白隱味套餐「蘿蔔糕湯」。(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風土的淨白隱味套餐「蘿蔔糕湯」。(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不讓法式母醬專美於前,臺灣的醬料文化悠久而多元,濃淡鹹甜各具滋味。The One另一套晚餐《食藝的提味之搵》從桔醬、油蔥醬、辣椒醬、沙茶醬和醬油出發,談談台灣的飲食脈絡發展。前兩款(桔醬、油蔥醬)屬於唐山過台灣的代表,後兩款 (辣椒醬、沙茶醬) 是大江大海1949的代表,最後一款醬油代表承先啟後的新滋味,發酵風土感的醬油,與在地的食材結合,走出文化性的新風味。

食藝的提味之揾套餐。(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食藝的提味之揾套餐。(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明蝦 / 粄 / 發酵醬汁」深藏不少客家美食小吃的屏東內埔,不少小吃是內埔獨有,例如「蝦公粄」的點心,可說是內埔人兒時下午的必備點心。主廚用明蝦翻轉此道點心,加上自製的發酵辣椒醬跟鳳梨豆醬。用發酵辣椒明亮的香氣和鳳梨豆醬的鮮,讓醬料的辣、甜、鹹達到完美平衡!

「章魚 / 金桔 / 剝皮辣椒」是主廚用金橘和金桔自製客家文化必備的桔醬出發。概念取自過往桔醬因用鹽、糖與橘皮去醃漬,因此用剝皮辣椒的辣味去中和酸、甜、鹹的味道,又因為昔日無過多添加物加入的原因,桔醬會吃起來有些偏澀的口感,主廚特意用此概念,保留金橘苦味向傳統致敬。

食藝的提味之揾套餐。(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食藝的提味之揾套餐。(圖片提供: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地址:新竹縣新埔鎮九芎湖32號
電話:(02)2562-1777(週一至週六 09:00~18:00)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4鶯歌產地開放日即將登場!深入製陶現場、4日限定陶藝市集、鶯歌桌宴亮點一次看

2024鶯歌產地開放日即將登場!深入製陶現場、4日限定陶藝市集、鶯歌桌宴亮點一次看

2024「 鶯歌產地開放日」以街區導覽、陶藝市集、鶯歌桌宴3大主題活動,串聯陶瓷器物、建材、轉印、彩繪、陶藝體驗、美食、咖啡、台灣茶、蒸餾酒、旅宿等超過40組以上品牌,引領大眾近距離探索最真實的製陶現場,以及感受陶藝的魅力。

2019年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與台灣設計研究院便攜手推動「T22 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以亞洲陶瓷產業重鎮——鶯歌為首,逐年推出不同企劃推動產地繼承者們彼此合作。2022年由安達窯、陶聚、傑作陶藝、新太源、新旺集瓷、臺華窯6個鶯歌陶瓷品牌的繼承者們聯手辦裡第一屆「鶯歌產地開放日」,並於2023年聯手組成「社團法人新北市陶次瓦代代合作會」,獲得國發會地方創生資源挹注,綜合多方的參與協力,才有了第二屆與第三屆的產地開放日。

迎來第三屆的「 鶯歌產地開放日」,策劃3大主題「街區導覽 Yingge Tour」、「陶藝市集 Craft Market」、「鶯歌桌宴 Yingge Table Feast」。(圖片提供:鶯歌產地開放日)
迎來第三屆的「 鶯歌產地開放日」,策劃3大主題「街區導覽 Yingge Tour」、「陶藝市集 Craft Market」、「鶯歌桌宴 Yingge Table Feast」。(圖片提供:鶯歌產地開放日)
2024鶯歌產地開放日10/4~10/13登場,鶯歌老街與地區工廠串連成一個綜合體驗型空間。(圖片提供:鶯歌產地開放日)
2024鶯歌產地開放日10/4~10/13登場,將鶯歌老街與地區工廠串連成一個綜合體驗型空間。(圖片提供:鶯歌產地開放日)

而迎來第三屆的「 鶯歌產地開放日」,策劃3大主題「街區導覽 Yingge Tour」、「陶藝市集 Craft Market」、「鶯歌桌宴 Yingge Table Feast」,邀請觀者了解鶯歌陶瓷產地的技術強項所在,將鶯歌老街與地區工廠串連成一個綜合體驗型空間。

今年更規劃將產業運作邏輯帶進校園。呼應鶯歌產地開放日「打開工廠」的核心理念,讓窯廠導師與在地校園合作孩童陶藝展,分別有傳壺工坊、新旺集瓷、安達窯、辰鼎窯、福器製造所與窩窩陶6間陶藝窯廠,集結二橋國小、建國國小與鶯歌國小3所院校,透過職人帶著自家特色與班級孩童共創,展現創造力與商業化並非二元對立的可行性,將其創作品帶到陶藝市集上與消費者對話,播下鶯歌陶瓷產業持續接棒的種子。

安達窯 X 建國國小 班級孩童實際走訪窯廠,走進製造現場,深度瞭解製器過程。(圖片提供:鶯歌產地開放日)
安達窯 X 建國國小 班級孩童實際走訪窯廠,走進製造現場,深度瞭解製器過程。(圖片提供:鶯歌產地開放日)

2024鶯歌產地開放日3大亮點

5條路線深入陶藝製造現場

「街區導覽 Yingge Tour」今年策劃5條路線,串聯「打開工廠」、「打開工作室」與「限定商店」,以期間限定方式帶領大家揭開神秘面紗,走進最真實的製造現場。從6S的瓷磚工廠、瓷磚銷售總代理商、國寶級許朝宗陶瓷藝術館、巷弄個人工作室,見證鶯歌繁榮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皆同步於10月限定展開。每一條探索路線皆有含金量超高的知識量及手作體驗,今年行程更搭配完善的接駁車服務,輕鬆直抵鶯歌廠區,在3.5~4.5小時裡深度探訪,如同穿越工藝時空,收穫滿載而歸。

一號路線 探訪鶯歌建材產業「裕邦」磁磚工廠。(圖片提供:鶯歌產地開放日)
一號路線 探訪鶯歌建材產業「裕邦」磁磚工廠。(圖片提供:鶯歌產地開放日)
二號路線 福器製造所_用鶯歌陶藝轉化和菓子體驗,享受手作的療癒感。(圖片提供:鶯歌產地開放日)
二號路線 福器製造所_用鶯歌陶藝轉化和菓子體驗,享受手作的療癒感。(圖片提供:鶯歌產地開放日)
三號路線 台灣工藝之家許朝宗老師精湛的手繪創作。(圖片提供:鶯歌產地開放日)
三號路線 台灣工藝之家許朝宗老師精湛的手繪創作。(圖片提供:鶯歌產地開放日)

遊程路線包括了解鶯歌建材產業的一號路線「深度探訪鶯歌建材產業的神祕路線」、接觸釉下彩繪工法與沉浸品茶的二號路線「在地信仰與精巧製陶藝術的傳承與生活」、走進大師秘密場域的三號路線「走進國寶級藝術大師及國家禮品的創造基地」,體會茶、器皿與製造現場之美的四號路線「探訪尖山埔的產業與文化脈絡」以及內容絕對令人意想不到的五號路線「傳說中鶯歌的那條五號路線名字叫永昌」,也推薦可搭配地方特色旅店,為自己設計一套兩天一夜的鶯歌深度之旅。

四號路線 新旺集瓷_從車台、修胚到上釉,實際了解器物製程。(圖片提供:鶯歌產地開放日)
四號路線 新旺集瓷_從車台、修胚到上釉,實際了解器物製程。(圖片提供:鶯歌產地開放日)
五號路線 陶聚工廠:由師傅實際操作機台與灌模,近距離體驗生產過程。(圖片提供:鶯歌產地開放日)
五號路線 陶聚工廠:由師傅實際操作機台與灌模,近距離體驗生產過程。(圖片提供:鶯歌產地開放日)

齊聚台日品牌的4日限定陶藝市集

因應產地開放日,今年「陶藝市集 Craft Market」將於10月10日至10月13日在鶯歌國小古窯旁登場!一共匯聚逾30個優質台日品牌,包含10家在地工藝夥伴、精選9家友好產地美食、合作3間在地小學及日本3處產地朋友一起共襄盛舉,每一個攤位都是一個蘊藏無限可能的靈感源泉,亦同時展現鶯歌工藝實力、為陶藝愛好者提供難得的交流平台。

在地工藝夥伴 「ViREO」以複合材質應用鶯歌陶藝作品,屢獲設計獎項。(圖片提供:鶯歌產地開放日)
在地工藝夥伴 「ViREO」以複合材質應用鶯歌陶藝作品,屢獲設計獎項。(圖片提供:鶯歌產地開放日)
在地工藝夥伴 「臻麟陶藝」共同創辦人邱正霖與其柴燒茶器作品。(圖片提供:鶯歌產地開放日)
在地工藝夥伴 「臻麟陶藝」共同創辦人邱正霖與其柴燒茶器作品。(圖片提供:鶯歌產地開放日)

品牌性質創意多元,從精緻玻璃器皿、實用生活陶、精美茶道具應有盡有,如 Mao’s 樂陶陶、 一次方 It′s fun、ViREO、陶聚 TaoJu、辰鼎窯、傑作陶藝、新太源 Shin Tay Yuan、臺華窯、臻麟陶藝與鶯歌陶瓷博物館。友好產地美食方面涵蓋咖啡甜品、飽足鹹食到小酌,包括 HAN’s Burger 美式手作漢堡、Knightcoffee、紅廚小餐館、禾乃川國產豆製所、綠綠發芽希望工坊、合力酒廠、熹村 XI CUN BAKERY、北投普羅旺斯 BAKERY、嘉芳甜點烘焙坊等。

友好產地美食 「KNIGHT COFFEE」以咖啡香,開啟一日的美好。(圖片提供:鶯歌產地開放日)
友好產地美食 「KNIGHT COFFEE」以咖啡香,開啟一日的美好。(圖片提供:鶯歌產地開放日)
可愛又溫馨的品牌「綠綠發芽」將帶來美味的烘焙點心。(圖片提供:鶯歌產地開放日)
可愛又溫馨的品牌「綠綠發芽」將帶來美味的烘焙點心。(圖片提供:鶯歌產地開放日)

此次更力邀日本可追溯至江戶時代的知名笠間燒、益子燒和波佐見燒代表參與,包含大貫博之、小林哲生、菊地元野、井上耕佑、伊藤高麗子、川島いずみ、伊藤丈浩、岩下宗晶、栗谷昌克、勝田恭司、勝村顕飛、薄田いと多位作家也將跨國展出特製作品,開啟國際友好交流。

日本益子陶器 作家「伊藤丈浩 Ito Takehiro」作品。(圖片提供:鶯歌產地開放日)
日本益子陶器 作家「伊藤丈浩 Ito Takehiro」作品。(圖片提供:鶯歌產地開放日)
日本波佐見燒 Maruhiro充滿潮流設計感的馬克杯。(圖片提供:鶯歌產地開放日)
日本波佐見燒 Maruhiro充滿潮流設計感的馬克杯。(圖片提供:鶯歌產地開放日)

攜手阿發師團隊打造鶯歌桌宴

將陶瓷工藝魅力從窯火裡、貨架上落實於生活場景的「鶯歌桌宴 Yingge Table Feast」,歷來總是深受歡迎。今年桌宴集結多家產地窯廠夥伴,以「你我餐桌上每天都會用到的餐具」為題,匯聚一系列吃飯、喝湯,甚至飯後甜點都能通用的超絕配組合,在老工廠裡展開一場專屬於鶯歌風格的宴席風景。

透過老字號土城「阿發師 X 青青餐廳」重新演繹鶯歌陶瓷工廠各家族私房菜譜。(圖片提供:鶯歌產地開放日)
透過老字號土城「阿發師 X 青青餐廳」重新演繹鶯歌陶瓷工廠各家族私房菜譜。(圖片提供:鶯歌產地開放日)

此次特別邀請近半世紀老字號土城「阿發師 x 青青餐廳」國宴級主廚「阿發師(施建發)」領軍團隊,以鶯歌產地為舞台進行對話,憑藉深厚功力與熟稔傳統辦桌菜,轉譯多家鶯歌工廠的私房菜譜,讓傳統台菜文化訴說鶯歌故事,在一夾一舀之間親身感受鶯歌發展光景,品味歷史、感受文化。

古早台味-五香炸雞卷,以「振興手作藝術」器皿承裝。(圖片提供:鶯歌產地開放日)
古早台味-五香炸雞卷,以「振興手作藝術」器皿承裝。(圖片提供:鶯歌產地開放日)
海納百川-十全佛跳牆 X 臺華窯器皿;團團圓圓-雙色炸湯圓 X 新太源貼花器皿(圖片提供:鶯歌產地開放日)
海納百川-十全佛跳牆 X 臺華窯器皿;團團圓圓-雙色炸湯圓 X 新太源貼花器皿(圖片提供:鶯歌產地開放日)

時間:10/11 (五) 17:30-20:00 
地點:新太源藝術工坊(新北市鶯歌區建國路485號)
費用:$2000 / 位
購票方式:請見「鶯歌產地開放日」官網、社群,電話洽詢 0936-150-116 新北市陶次瓦代代合作會。

鶯歌產地開放日  Yingge Open House
日期:2024/10/04(五)至 2024/10/13(日)
地點:鶯歌老街、街區周邊串聯
活動官網請點此
Facebook請點此
Instagram請點此

資料提供|鶯歌產地開放日  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硬是設計主理人吳透Van Life帶路!車露是一家人的時空轉換器,逃離現實、躲進山海的懷抱

硬是設計主理人吳透Van Life帶路!車露是一家人的時空轉換器,逃離現實、躲進山海的懷抱

從高雄的家出發,吳透駕駛著California Beach露營車,載著一家人沿台24線蜿延前行,直到雲端之上的屏東阿禮部落,在這裡瞭望群山、感受自然的擁抱,也帶著我們一探屬於他們一家的van life。

「因為孩子們在城市的時間太長,有機會我就會想要多帶她們到戶外。」行經險峭山路與大崩壁,大自然的壯偉與無情力道盡收眼底,到了台24線盡頭、阿禮部落的穌木谷山居營地中,吳透將露營車停駐在日治時期的舊警備林道。這裡是西魯凱族最古老的部落,位於海拔1,200公尺的北大武山脈上,2009年八八風災後大部分族人撤離至山下,如今只剩兩戶人家長住,但族人仍不時回來探望、細心維護他們的真正原鄉,也持續推動觀光 導覽,將歷史與故事延續下去。頭目家族後裔所經營的靜謐營地,也成了 吳透一家假日逃離塵囂的祕密基地。

(攝影:Rafael Wu)
吳透時常載著一家人體驗van life。(攝影:Rafael Wu)

2022年末,吳透購入人生首台露營車——Volkswagen T6.1 California Beach。他回憶起剛買那年的跨年夜,他臨時決定帶著孩子夜衝日月潭看煙火,過後就睡在附近的停車場,隔天再繞去丹大林道上的天時農莊。「許多熱愛露營的人到最後選擇露營車,正是因為機動性太好了。」他也分享台灣山區多急雨,休旅車往往要另搭過夜帳篷,收濕帳非常痛苦,含納住宿空間的露營車就免去撤收躲雨的麻煩。在女兒開始上美術班、生活變得忙碌之前,他們經常在週五晚上啟程,整個週末就浸泡在大自然間。

(攝影:Rafael Wu)
將折疊織布升降車頂手動升起,車內格局成為兩房一廳,垂直空間也更加寬敞,連成人都能輕鬆站立其中。(攝影:Rafael Wu)

探索自然的移動堡壘

吳透向來熱愛戶外活動,大學時曾參加登山社,可工作後便少有機會與山友進入山中。兩位女兒出生後,為了讓她們也喜歡上大自然,有時就開著買給「Moozhe木在」、「硬是設計」載貨的Volkswagen T4、T5休旅車,帶著一家人去山中露營,將椅子放平就是寬敞二人車床了。

隨著孩子們越長越大,後座空間逐漸感到狹窄,於是他升級購買了Volkswagen T6.1 California Beach。然而,這並非唯一理由,「那時候兩岸關係有些緊張,我想未來如果真要打起仗,這台車便能在路上維持基本生活需求,裝上儲電電池與太陽能板就能成為一台避難車。」這是他對於政治情勢不明的憂患意識,想要為家人預先準備一個隨時可移動避難、安全的家。

(攝影:Rafael Wu)
吳透(左)與Melody(右)時常共同準備出遊的餐點。(攝影:Rafael Wu)

戰禍是否將近未可知,但露營車確實與孩子們留下許多在山林中玩耍的珍貴回憶。經常是他與妻子Melody在一旁翻著書、煮咖啡或小酌,兩位孩子則會帶上畫筆寫生,或到林地間抓蚱蜢、找蝌蚪,就能玩上好久。

阿禮部落高低錯落的營地正適合奔跑、玩雷射槍生存戰,這在夜間就更刺激了。出遊前,他與Melody都會與孩子們討論、準備每餐要吃什麼,夏季的現在是簡單的煎烤牛排、黑胡椒義大利麵與蔬果,冬季則會帶上薑母鴨,彷彿圍爐一樣。他們也一定要拿出焚火台自己爆爆米花、烤棉花糖,在乾淨明朗的星空之下,玩德國跳棋、打撲克牌,或掛上一台大大的iPad平板,一家人就躺在車裡看電影。

(攝影:Rafael Wu)
這次出遊的午餐是煎牛排。(攝影:Rafael Wu)

找到適應台灣山型的理想車選

談到露營車的選擇,吳透說明市面上主要分為兩類:要由母車牽引、加掛的「拖曳式露營車」,以及能自己開動的「自走式露營車」。自走式露營車又可細分為兩種:一種如Grand California,集衛浴、流理台等功能於一身的豪華all-in-one車型;另一種如California,主要提供睡眠空間,衛浴功能需要外掛或依賴營地設施。他認為後者更適合台灣的地理環境,尤其台灣山型海拔變化急遽,「若要能深入到環景好的地方,四輪驅動、高底盤的露營車就會是必要。」他購入的2023年款T6.1 California Beach正是當前最後 一代四驅車型,之後的型號都改為二驅設計了。

此外,一些車主偏好將普通貨車改裝成露營車。吳透曾與壹式設計製作所創辦人Rick合作,在「旭海-野屋生活計畫」負責前期設計,便是用符合法規的方式改裝Volkswagen Crafter客車,車內部分後座採用可拆卸設計,能靈活應對不同空間與汽車定期檢驗的需求。

(攝影:Rafael Wu)
上層的車頂掀帳升起後是兩個女兒的臥鋪。(攝影:Rafael Wu)

改裝固然能發揮自由度,但吳透卻選擇讓自己的California Beach幾乎維持原裝。「遵循原廠的設定安全性最穩定、妥善率也是最高。」他補充Volkswagen California車系共細分Beach、Coast、Ocean三款式,後兩款在車間多了雙爐瓦斯爐流理台、冷藏冰箱櫥櫃,可相對一家活動的空間也變小了,所以他選擇配置最簡約的Beach,方便的折疊織布升降車頂設計,除了能成為女兒們的臥鋪,讓露營車化身兩房一廳的villa,下雨時人也可以不用彎腰,輕鬆在車內站著伸展;拉開伸縮式車側遮陽棚,擺上摺疊桌椅,瞬間就有了開放向周遭山林的客廳。

吳透一家不追求豪華的戶外生活,「我們反而不是買許多風格裝備的人,大部分是由我的登山裝備延伸,像輕盈的鈦杯、盤子便帶來露營。」輕量化、實用性是他的原則,並盡量採用家居空間能夠支援、通用的設備為主。

(攝影:Rafael Wu)
將露營車第一層座椅打平便能化身臥鋪,2022年去日月潭看跨年煙火那次怕吵到周遭,4人就擠在上面過夜。(攝影:Rafael Wu)

轉換時空躲進山海的懷抱

台灣大多城市幾乎只要一小時左右車程便能看山看海,吳透認為這島嶼正是一個被自然擁抱的環境,「可是我們很少人真正親近山與海,甚至把這視為一種奢侈的行程,其實這不太對,它應該跟我們的生活緊緊結合在一起。」他推測,台灣van life風氣相對於歐美國家還沒那麼盛行跟地形和氣候有關,除了要克服夏季高溫、潮濕的氣候與多蚊蟲的環境,台灣的地理特點也是一大挑戰。

歐美大陸空間遼闊,旅人較容易隨處停下車過夜,可台灣山勢陡峭、空間輻輳,不容易路邊說停就停。因此。多數人選擇到合法的露營區過夜,或是尋找景點附近的停車場,浴廁設施對露營車補給會是重要考量,不過須注意設備不能落地,地面上置放桌椅、伸出車邊帳或搭帳篷通常是被禁止的。

(攝影:Rafael Wu)
吳透期待一家人能有更多機會親近山岳,目前女兒們已經成功造訪石門山跟塔關山兩座百岳。(攝影:Rafael Wu)

這些地方對吳透仍是「太人工」,他渴望在林道間或野溪旁尋覓更貼近自然的棲所。作為替代,他偏愛山林深處、鄰近開闊景緻的營區,如阿禮部落與南橫方向六龜山間,南部夏季過熱時則會躲往中北部與高海拔地區,像是玉山國家公園的塔塔加。他提到台灣的山脈年輕且高聳,常常海拔超過3,000公尺,因此時常面臨山崩碎石的風險。「但同時也因為它的高,帶給人截然不同的視野跟感受。」他認為都市生活中人們面對太多紛擾,正如《湖濱散記》中梭羅所說,唯有回歸自然才能真實地面對自我。

(攝影:Rafael Wu)
(攝影:Rafael Wu)

被問到最喜愛的van life回憶時,吳透顯然仍未滿足,說道希望有天能帶著孩子們一起攀登能高安東軍縱走,沿途在高山湖畔露營、結束後就在登山口車露,可這還沒與孩子們協議成功。他坦承登山確實是耗體力的苦差事,要領略, 其中美好可能要等孩子們長大些。「到一個遠離都市、截然不同的環境住上一兩天,van life可以是逃離現實的時空轉換器。」可以確定的是,孩子們已經愛上自然了。 

(攝影:Rafael Wu)
將California Beach露營車停在隘寮北溪,將車側遮陽棚伸出、擺上桌椅,吳透、妻子Melody坐在這棲居大自然的小客廳,兩個女兒則在附近玩樂。(攝影:Rafael Wu)

吳透的推薦路線!沿著台24線到雲端之上

 ❶ 德萊公園 
在以咖啡聞名的德文部落一旁,能向東北遠眺大母母山、麻留賀山等群山連稜。其中聚居的族人,遠祖是來到排灣族領域尋找耕地的魯凱族,認同上如今也已轉為排灣族。車子可以停在這裡的登山口去爬德文山,後面的獵人學校則是我們野餐的地方。因為山谷有上升氣流,在公園的瞭望台可以看見許多熊鷹與大冠鷲,尤其在傍晚獵食時間牠們會紛紛現身。

(攝影:Rafael Wu)
(攝影:Rafael Wu)

 ❷ 德文山 
海拔1,246公尺的德文山擁有360度的展望,視野開闊,因此又叫作「觀望山」,向東是大母母山、麻留賀山、霧頭山和井步山等群山,西與三地山南峰、三地山稜脈相連,南則有北大武山,天氣好時整個屏東平原一覽無遺。這是條親民、走來舒適的步道,長約3公里、往返約需2.5~3小時,兩位小朋友來過兩次,一次是新年1月1號,當時我們看見了雲海。

(圖片提供:吳透)
(圖片提供:吳透)

  谷川大橋 
跨越隘寮北溪的谷川大橋擁有全台灣最高的橋墩,在裝上護欄前開過去時視野更開闊。橋下的溪床上有適合野營的地方。這座橋的誕生源於八八風災,它摧毀原有的第一號橋,並將河道沖寬達200公尺之廣。站在大橋西端的觀景平台上,可以一覽整個橋樑全景。這裡也是與孩子們討論地形變遷、自然力量的理想地點。

(攝影:Rafael Wu)
(攝影:Rafael Wu)

 伊拉瀑布 
伊拉瀑布有兩段,過谷川大橋不久後的觀景台就能望見一號瀑布,乾季時沒有那麼明顯。再往下沿途可以看到雙層 的二號瀑布,在第二號橋旁有步道可以前往,但目前崩塌半毀了,路況不太適合帶小孩子走 下去,以前是很輕鬆就可以走到的戲水點。

(攝影:Rafael Wu)
(攝影:Rafael Wu)

  阿禮部落 
在台24線公路盡頭,是南台灣海拔最高的部落之一,在八八風災遷村前曾經聚居著300多人,但魯凱族人對這裡很有感情,其實時常回來探望。「阿爸禮握手」(ABARIOSO)是阿禮大頭目的百年石板家屋,屋外的祖靈柱、陶甕、百步蛇等木雕紋飾,及彩繪、高低差的台階設計,都是頭目地位的彰顯。考量衛浴設備不足,目前暫不開放住宿,但能預約文化導覽。平常伊拉若沒有大霧時,也能望見非常壯麗的山景。

(攝影:Rafael Wu)
(攝影:Rafael Wu)

吳透一家的車露必備

EcoFlow Delta 2 戶外儲能電源
單顆電池擁有1,024Wh、約1度多電的容量,再串接擴充3顆就有將近3、4度電,一般家庭一整天也用不到那麼多。接上太陽能板,只需幾小時就能幫電池蓄飽電,不用怕突然斷電。這是露營車戶外出遊必備,也是避難車很重要的準備。

篝火桌
日本品牌UNIFLAME的桌子收折起來輕薄、耐用,可水洗也方便清潔,兩張並排放置擴大了桌面,布置起來非常靈活。不銹鋼桌面有特殊壓紋,折邊設計和木質側板包覆住金屬邊緣,用起來也增添安全感與溫度,與STANLEY不鏽鋼杯具、鍋具很是搭配。

焚火台
露營一定要生火,在戶外烤火真的很棒,我自己做木工有很多木材餘料燒不完,用上焚火台就不會傷害地面、留下燒焦痕跡。放上支架,可以烤肉、烤棉花糖,還有烤年糕後挖一些甜紅豆、撒上點黃豆粉就非常享受。(女兒們:一定要拿魷魚絲在旁邊煙燻!)

野營椅
我自己是帶著經典的美國品牌Kermit Chair克米特椅,採用北美白橡木,都是美國田納西州職人手工製作,設計上在便攜、外觀質感及舒適度間取得很好的平衡。此外也有備著日本露營品牌LOGOS ROSY無扶手休閒椅。

地布
在車旁鋪上地布,方便野餐外也大大增加活動空間。一般來說,地布可以用來防止帳篷底部與地面直接接觸,被弄髒、弄濕或被小石子刺破磨損,臨時要存放物品也非常便利。

吳透 

IIDesign硬是設計、Moozhe木在主理人。文化語彙在其室內設計中是不可或缺的元素。硬是設計操刀精彩空間案例:永心鳳茶、Simple Kaffa興波咖啡旗艦店、AKAMEDraft Land、臺虎精釀大安啜飲室、舊振南等。

文|吳哲夫
攝影|Rafael Wu
圖片提供|吳透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4/8月號《現代遊牧在路上》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