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做到什麼程度算是成功?成為特定風格的代名詞,該算得上一種。深棕琥珀瓶、物件大量重複的陳列、木質草本香、都市裡的禪意空間……,當感官接收到這些,你會不會不自覺形容「這很Aesop」?這些符號得以深植人心,Aesop散落於世界各地的店鋪功不可沒。
不做沒靈魂的零售店
「想到Aesop會變成一間沒有靈魂的連鎖店,我就感到非常害怕!」——Aesop共同創辦人Dennis Paphitis
Aesop每家門市各異其趣,總能順應所在街廓的風情,長出貼合地方的樣子,感性得各有姿態,而非蠻橫地闖入街景;更厲害的地方在於,它們同時保留了品牌自身的符號與風格,具備實驗室般的理性,即便門口不掛Logo,也能一眼認出。這是怎麼辦到的?我們請Aesop全球銷售設計總監Marianne Lardilleux來聊聊,Aesop的空間風格如何煉成?作為一座城市的「新訪客」,又是怎麼透過空間設計轉譯地方文化?
建築師的空間設計之道
Marianne的背景養成多元,出身法國的她是名建築師,生涯始於Louis Vuitton,後轉往Phoebe Philo時代的Céline,參與其重返英國市場的倫敦蒙特街(Mount Street)旗艦店設計。2016年,她離開時尚界轉向Aesop,搬到紐約為品牌重整美洲的店鋪設計團隊,也提升顧客體驗、環境永續在店鋪中的份量;2023年被任命為全球銷售設計總監,目前定居巴黎。
雖生涯遊走於建築、設計與時尚之間,影響Marianne最深的始終是象徵初心的建築。聊到創意路上的啟蒙,她提到了幾位20世紀建築大師,如功能主義建築巨擘柯比意(Le Corbusier)、取法自然為北歐風格奠基的Alvar Aalto、將義大利建築傳統揉入巴西風土的Lina Bo Bardi等,「他們以非常清晰的參數創造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為現代建築打下基礎。隨著經驗的累積,我對他們的作品有了更多理解,看見我在學生時期無法體會的細節和複雜性,也越能欣賞他們的成就。好比說我每次重返柯比意的拉圖雷特修道院(Sainte Marie de La Tourette),都會發現新的、令人讚嘆的東西。」
形隨機能、永續有機,認真聽地方的故事
恰巧的是,這三位建築師的特質,似乎都反映於Aesop的店鋪美學:柯比意屏除多餘裝飾重功能的思維、Alvar Aalto引入自然的有機美學、Lina Bo Bardi對地方故事的細微觀察;近年讓Marianne印象最深刻的案例——日本吉祥寺店,正揉合了三者。
2023年,Aesop邀請長坂常(Jo Nagasaka)率領的Schemata建築事務所,一同打造東京吉祥寺店,這是雙方繼Aesop日本首店——青山店,睽違13年再次合作。從青山到吉祥寺,他們用回收木材串起過去與現在。
「2010年,我們(為青山店)選用了回收木材,透過木質的美感,為感官帶來美好感受;2023年,我們再次選擇回收木材,對環境影響較小,也保留了社區的故事。」Marianne回憶,「當時長坂常向社區詢問,吉祥寺方圓五公里內有沒有房屋計劃拆除,剛好有間60年歷史的木屋要打掉重建,這正好符合我們的需求:房子離店只有2.7公里,還有品質完好、可以回收利用的大量木材。」
正式動工後,Aesop與Schemata團隊帶著明治大學建築系學生到拆屋現場,從木屋結構中救出可以用的木樑、柱子,接著用人力車運送到店內,才進行鋸木和加工,避免另外的運輸需求,「那趟經過吉祥寺街道和公園的路程,就像是一場盛大的遊行,」彷彿歡迎Aesop進駐社區,也慶祝老屋重獲新生。
順應環境,請在地團隊做「文化譯者」
再望向Aesop今年6月剛在北京開的第一家店——王府中環19號府店,同樣體現與在地團隊和環境的緊密關係。這間店坐落於中國明、清時代滿是皇家貴族宅邸的王府井街區,改建自一棟舊王府,由於這是Aesop首次落地北京,Marianne認為有在地團隊的加入是必要,「我們要尋找具有豐富零售設計經驗,而且對中國文化充滿熱情的建築師,能用現代技術重新詮釋傳統的中國美學。」而最終滿足Aesop所願擔綱「文化譯者」重任的是刷刷建築(Atelier suasua)。
籌備初期,Aesop邀請刷刷團隊到日本參訪多家門店,加深對品牌文化和零售營運的理解。為什麼是日本?主要是日本市場已發展成熟,能清晰、全面展現Aesop的核心理念和美學。
回到北京著手設計的第一步,雙方先梳理舊王府的建築形式,其格局為傳統四合院——正房、東廂房、西廂房等繞著庭院而建——這一切看在Marianne眼裡是這樣的:「每個建築物獨立存在,層次分明,而且在親密和隱私之間達到平衡。」且她認為,四合院作為中國北方的住宅形式,長時間經居民根據生活需求逐步改良,早已將地理氣候、地域文化、使用者習慣等融會貫通,擁有熟悉在地、也為在地熟悉的優勢。
既然如此,大幅更動顯得多餘。於是,Aesop選擇順應在地人的生活智慧,大量保留四合院原始結構,遵循佈局,將正房、東西廂房在傳統住家擔綱的任務,對應至現代Aesop門店所需要的營運功能,比如過去常用來接待客人的正房,現在是Aesop夥伴帶著訪客洗手、體驗產品的地方;昔日是主人起居空間的東西廂房,則是較為私密的香氛體驗、個人諮詢水槽區。
這樣的設計串連了昔與今,讓訪客在今時與Aesop接觸的當下,也能有夢回舊時王府的感受。
店裡家具的靈感也來自北京:庭院裡,老北京用來遮蔭的「涼棚」化為香雲紗點綴的半戶外空間,一旁的茶臺模擬舊時市場的餛飩攤,一對青石水槽令人聯想中國古建築常見的金魚池,共築一片安謐靈動的風景;屋內的私密體驗座席,造型發想自中國明、清宮廷常見的「拔步床」,而周圍滿佈的琥珀色玻璃磚,則致敬北京引以為傲的磚瓦工藝。
Aesop在台灣,茶街、糖廠、海岸線都成靈感
從上面兩個案例,不難看出Aesop在梳理在地文化時的「誠懇」,讓我們把視線拉回台灣的門店,或許會更有共鳴。在台北,永康概念店靈感來自永康街曾盛行的茶館,以綠色調呼應茶葉色彩;新光三越A8店把米棕色調、整齊排列的磁磚組隊,重現20世紀末台灣圖書館建築,致敬「台灣圖書館之母」王秋華建築師。
在台中,LaLaport店從鄰近商場的製糖廠尋得靈感,以金屬材質呼應工廠意象,利用甘蔗渣製成可再生建材致敬製糖歷史。
在高雄,先有鄰近港區的漢神百貨店,牆面覆上用水庫淤泥加工製成的水泥砂,創造如旗津海岸線的自然紋理;後有義享天地店汲取在地的鋼鐵工業意象,用鍍鋅鋼管、棘輪綁帶……等常在工業運輸過程中用於固定貨物的材料,創造出洗鍊帶點粗獷的視覺效果,再搭配天鵝絨平衡畫風,讓空間保持Aesop一貫的寧謐。
店內的一切是如此講究,看上去卻不造作、反倒像渾然天成,背後究竟靠什麼心法成就?Marianne說懷著尊重和場域培養感情不會錯:
「在設計過程中仔細觀察、順應環境和場地,往往會帶來自然無縫的結果。」
Aesop團隊眼中「最Aesop」的元素
大聊在地感、差異化後,我們也好奇店鋪之間的「一致性」,到底那份「Aesop感」是從哪來的?創造出這些空間體驗的設計師,有沒有約定成俗的慣用語彙?在他們眼中,又有哪些元素是「很Aesop」的?這些原本預期會得到關於色彩、線條、材質等答案的提問,Marianne卻答:「我們的產品就是我們的象徵,它們的氣味、外觀和展示方式都代表著Aesop。」
Marianne所言,除了直觀的玻璃琥珀瓶、店鋪裡的草本木質香氣,還有個你可能不曾注意的細節,那就是Aesop對「奇數」的執著——店內陳列的產品,全都只放1、3、5、7、9……奇數件,好讓視覺落在中心,兩邊呈現平衡的美感;甚至有傳聞品牌創辦人Dennis Paphitis對奇數尤其著迷,曾經因為某間Aesop店鋪的階梯數目是偶數而不願踏入,就是這麼執著。
做自己的客人
面對Aesop,Marianne不只是店鋪的幕後推手,也熱愛當個客人。經常旅行的她,特別喜歡都市景象與大自然完美交融的城市,像是里約熱內盧、雪梨、香港、洛杉磯等,但無論身處何處,「不管是工作或度假,每到有Aesop店鋪的城市一定會拜訪,我知道店鋪會在一個有趣的街區,它會向我展示當地的樣貌,我可以用熟悉的產品洗個手,夥伴還會推薦我厲害的餐廳,」Marianne自信說道。
在網購當道的時代,Marianne仍然喜歡走進實體店的體驗,不過大眾也是如此嗎?這題也曾在2021年疫情肆虐期間困擾著Aesop——解封之後,人們是否會回到實體零售空間?幾年後答案揭曉:「我們真是多想了。」Marianne說,「大量的人流為了Aesop店內的感官體驗回歸——嗅覺享受的香氣、激發靈感的室內設計、真誠的顧客服務,當然還有Aesop tea。就像我不想在網路上買麵包,因為想聞到烘焙坊麵包剛出爐的香味,或許烘焙師還會推薦我好吃的。」
Marianne為Aesop設計店鋪近9年,工作版圖從美加到世界,從全球不知COVID-19為何物到與之共存,無論世界怎麼變,她始終相信Aesop所提供的體驗價值:「這不是一個冷冰冰的交易,而是一場五感的邂逅,也往往是令人愉快的人際互動。」其實不只別出心裁的空間,以真誠和美學串起的場域體驗才是Aesop店鋪最迷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