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福森號」7/28首航!踏上移動的檜木美術館,享受林間茶席與五感森林療癒

阿里山「福森號」7/28首航!踏上移動的檜木美術館,享受林間茶席與五感森林療癒

歷經15年重建之路,阿里山林鐵終於在今(2024)年迎來全線通車!

這輛有著「移動美術館」之稱的「福森號Formosensis」將於7月28日正式啟航,除了以國產紅檜打造的獨特木質車廂、與車外自然景觀相呼應的車內美學元素,福森號也將以4大主題路線,結合森林餐桌、五感森林療癒、林間茶席等體驗,帶領遊客深入未曾抵達過的阿里山秘境。

>>> 阿里山林鐵新一代檜木列車「Formosensis 福森號」亮相!寬景觀窗、穹頂車廂串連內外景緻及百年記憶

阿里山「福森號」7/28首航!踏上移動的檜木美術館,享受林間茶席與五感森林療癒
福森號將於7月28日正式啟航。(圖片來源:雄獅旅遊)

不可錯過的設計細節

福森號由煜翔機械負責列車運行及安全性、好立設計操刀車身及內裝設計,再結合林鐵文資處過去營運火車的經驗,在工程功能性與美學體驗中取得平衡。

阿里山「福森號」7/28首航!踏上移動的檜木美術館,享受林間茶席與五感森林療癒
福森號由好立設計操刀車身及內裝設計。(圖片來源:雄獅旅遊)

紅檜木紋打造車廂主視覺

福森號車廂選用國產紅檜及台灣扁柏打造,其中包含曾流浪日本的上世紀台灣檜木;車體捨去精工雕琢,以40cm大片塊木板材搭建,呈現最少的垂直分割,讓天然的檜木紋理成為視覺主角。穿梭於林間的同時,車廂內也充滿木材的特殊香氣,裡外互相呼應。

阿里山「福森號」7/28首航!踏上移動的檜木美術館,享受林間茶席與五感森林療癒
車廂選用國產紅檜及台灣扁柏打造,以40cm大片塊木板材搭建。(圖片來源:雄獅旅遊)
阿里山「福森號」7/28首航!踏上移動的檜木美術館,享受林間茶席與五感森林療癒
天然的檜木紋理,是福森號上的視覺主角。(圖片來源:雄獅旅遊)

加大觀景窗盡覽沿途景致

為了盡可能地呈現沿途景色,福森號擁有165公分寬的加大觀景窗,黑色烤漆窗框綴以林鐵經典的紅色線條,車廂頂部更仿照美術館建築的弧形穹頂,創造沉浸其中的典雅氛圍。此外,車廂內部也設置古典小壁燈、配合多段式情境燈光,可依據不同環境變換光線,交織出復古又柔和的空間。

阿里山「福森號」7/28首航!踏上移動的檜木美術館,享受林間茶席與五感森林療癒
為了盡可能地呈現沿途景色,福森號擁有165公分寬的加大觀景窗。(圖片來源:雄獅旅遊)
阿里山「福森號」7/28首航!踏上移動的檜木美術館,享受林間茶席與五感森林療癒
黑色窗框搭配紅色金屬窗台,從內從外觀看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圖片來源:雄獅旅遊)
阿里山「福森號」7/28首航!踏上移動的檜木美術館,享受林間茶席與五感森林療癒
仿照美術館建築的弧形穹頂,創造典雅的氛圍。(圖片來源:雄獅旅遊)

⬬ 車廂內宛如一座美術館

福森號首創台灣火車上的數位畫框,每節車廂均配置17吋擬真藝術螢幕,輪播阿里山美景及畫家陳澄波作品。為了令旅程更加舒適,列車座椅配備全台唯一英國天然牛皮人體工學座椅,以淺色皮革呈現溫潤觸感與輕盈的視覺感受,從椅背斜度到縫線立體度的各種細節,也經過多次打樣與測試。

阿里山「福森號」7/28首航!踏上移動的檜木美術館,享受林間茶席與五感森林療癒
福森號每節車廂均配置17吋擬真藝術螢幕,輪播阿里山美景及畫家陳澄波作品。(圖片來源:雄獅旅遊)

穿梭於阿里山的「移動美術館」

為實踐「移動美術館」概念,福森號沿途停靠許多特色站點,除了阿里山園區內的「祝山」、「二萬坪」外,在前往十字路的緩行路段,還能欣賞到仙境般的竹林;獨家停靠的「第三觀景台」,能俯瞰最完整的嘉南平原;「樟腦寮站」則安排了阿里山森林鐵路的特殊工法欣賞。遊程中將提供多語言服務,並依需求調派不同語言導遊隨團,讓國內外旅客都能深度享受阿里山鐵道體驗。

阿里山「福森號」7/28首航!踏上移動的檜木美術館,享受林間茶席與五感森林療癒
福森號沿途停靠許多特色站點如「祝山」、「二萬坪」、「第三觀景台」與「樟腦寮站」等。(圖片來源:雄獅旅遊)

福森號4大路線特色介紹

福森號推出4種遊程路線,分別以「森好食」、「森林癒」、「好森音」、「森品茗」為主題進行規劃,列車上配有隨車服務人員,提供專屬桌邊服務,沿途的特色站點也都有導覽介紹。此外,也依據各段體驗主題,邀請薰衣草森林結合自然意象,開發一系列手工獨家餐飲;並與冠軍咖啡鄒築園林聰明沙鍋魚頭第三代傳人林佳慧合作,帶領旅客以全新的視角走讀嘉義、認識蘊藏在阿里山中的文化。

阿里山「福森號」7/28首航!踏上移動的檜木美術館,享受林間茶席與五感森林療癒
列車上配有隨車服務人員,提供專屬桌邊服務,沿途的特色站點也都有導覽介紹。(圖片來源:雄獅旅遊)

➊「森好食」

「森好食」路線自北門站行駛到十字路路段,中間特別停留秘境「多林站」,享用阿里山英迪格酒店特別為福森號客製的「九宮格木質鐵路便當」,以林鐵沿途風景作為菜色主軸,包含還原在地族人烹調特色的「原木燒烤鹽豬肉」、番路鄉高山特產「柳松菇拌龍鬚」等。接著,福森號繼續自多林鐵橋緩行至十字路,旅客可沿途欣賞如仙境般的竹林,遠眺阿里山綿延群峰。

阿里山「福森號」7/28首航!踏上移動的檜木美術館,享受林間茶席與五感森林療癒
十字路秘境車站。(圖片來源:雄獅旅遊)
阿里山「福森號」7/28首航!踏上移動的檜木美術館,享受林間茶席與五感森林療癒
阿里山英迪格森林餐盒。(圖片來源:雄獅旅遊)

➋「森林癒」

「森林癒」路線從十字路開往祝山站、阿里山,讓旅客在高海拔的高山巨木群環繞下,伴隨著現場演奏樂曲,搭配導覽老師解說,透過觸覺、嗅覺、聽覺等五感療癒緩緩進入森林,沉浸在大自然芬多精中。

阿里山「福森號」7/28首航!踏上移動的檜木美術館,享受林間茶席與五感森林療癒
全台最高祝山車站。(圖片來源:雄獅旅遊)
阿里山「福森號」7/28首航!踏上移動的檜木美術館,享受林間茶席與五感森林療癒
專業導覽森林五感體驗。(圖片來源:雄獅旅遊)

➌「好森音」

「好森音」為阿里山往奮起湖路線,沿途特別選在二萬坪的黑森林舉辦小型森林音樂演奏會,邀請到國台交等樂團,以及在地原民歌舞表演等,讓音符和林間蟲鳴完美結合,讓感官與大自然共鳴。

阿里山「福森號」7/28首航!踏上移動的檜木美術館,享受林間茶席與五感森林療癒
森林音樂饗宴。(圖片來源:雄獅旅遊)
阿里山「福森號」7/28首航!踏上移動的檜木美術館,享受林間茶席與五感森林療癒
鄒族迎賓儀式。(圖片來源:雄獅旅遊)

➍「森品茗」

阿里山高山茶優雅清香、甘甜爽口,主要茶區坐落於海拔約1,000~1,600公尺處。以「森品茗」為主題的路線,自奮起湖往北門行駛,特別選在阿里山高山茶海拔起點——水社寮或梨園寮站,設計專屬林間茶席活動,邀請旅客一次品嘗不同高山茶茶種,搭配悠揚琴聲及茶師講解,徜徉茶香文化之中。

阿里山「福森號」7/28首航!踏上移動的檜木美術館,享受林間茶席與五感森林療癒
多層次茶席體驗。(圖片來源:雄獅旅遊)

阿里山林鐵觀光列車「福森號」遊程資訊

▎4大路線

➊【森好食】上行:北門→樟腦寮→第三觀景台→奮起湖→多林(緩行)→十字路

➋【森林癒】上行:十字路→二萬坪→祝山→阿里山

➌【好森音】下行:阿里山→二萬坪→多林(緩行)→奮起湖

➍【森品茶】下行:奮起湖→交力坪→梨園寮→北門

 

▎上行站點特殊活動

⬬ 樟腦寮:車上體驗著名的阿里山森林鐵路工法「折返式進月台」、音樂表演

⬬ 第三觀景台:獨家停靠遺世獨立秘境,俯瞰嘉南平原

⬬ 多林:在無人車站秘境體驗森林午宴

⬬ 十字路:鄒族迎賓歌舞表演

⬬ 祝山:高山植物園森林療癒體驗

 

▎下行站點特殊活動

⬬ 二萬坪:小型森林音樂演奏會

⬬ 交力坪:百年歷史日式雜貨店巡禮

⬬ 水社寮或梨園寮:茶席體驗、音樂表演

詳細遊程資訊、訂購方式請見福森號活動官網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去(2024)年甫開幕的「漢來日月行館」坐落於日月潭涵碧半島的隱密湖畔,結合頂級旅宿與當代藝術,於飯店空間展出8件來自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家的作品,為藝術愛好者、旅行者和文化探索者開啟無與倫比的心靈饗宴。

日月潭美景結合當代藝術

漢來日月行館以「藝術與生活共融」為核心理念,將當代藝術與自然景觀巧妙結合,為每一位到來的賓客打造一場跨越時間與空間的文化旅程。

延伸閱讀:日月潭旅宿新選「漢來日月行館」!坐落涵碧半島幽謐湖畔,天光湖水揉入空間設計

本次「日影水月」展覽精選國際與台灣在地藝術作品,並策劃一系列藝術展演計畫,包括作品展出、美學講座、學生共創體驗及藝術導覽之旅等,邀請到國際級設計師Daniel Wong聯合策展,將飯店空間化為一座流動的美術館,讓旅客在欣賞日月潭自然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藝術與生活的緊密連結。

飯店內目前共展出八件藝術作品,涵蓋國際當代藝術和台灣在地藝術兩個類別,各自呈現不同創作特色與文化底蘊。當代藝術部分包括草間彌生代表作《南瓜》(中國信託銀行典藏借展)、瑞士藝術家Ugo Rondinone的作品《西北海峽》,還有朱銘《太極系列》張大千齊白石的傑作,充分展現當代藝術多面向的深刻魅力。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草間彌生《南瓜》(圖片提供:漢來日月行館)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Ugo Rondinone《西北海峽》(圖片提供:漢來日月行館)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朱銘《太極系列》(圖片提供:漢來日月行館)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紫藤》、《海棠八哥》(圖片提供:漢來日月行館)

在地藝術部分,由Daniel Wong邀請多位台灣在地藝術家,結合日月潭自然與文化特色,為飯店空間量身進行創作。徐暋盛《日月映輝》以竹子、自然為主題,完美詮釋自然生命律動;林芳仕《蔓蔓日茂》以窯燒琉璃、金箔與不銹鋼為主要材質,透過流動的線條隱喻日月的交融,勾勒出自然的蓬勃生機;王雅蘭與廖曉蓉《四季相映》則以構樹皮與薯榔染料為材質,描繪日月潭四季更迭中的自然律動。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徐暋盛《日月映輝》(圖片提供:漢來日月行館)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林芳仕《蔓蔓日茂》(圖片提供:漢來日月行館)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王雅蘭、廖曉蓉《四季相映》(圖片提供:漢來日月行館)

支持在地藝術,推動藝術教育與文化傳承

同時,漢來日月行館也特別規劃日影水月跨界藝術座談會,並與地方學校規劃合作交流,邀請學校師生參與藝術導覽與工作坊互動體驗,不僅能欣賞大師級的代表作,更能了解台灣藝術家如何結合日月潭的自然特色進行創作。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藝術家徐暋盛老師指導潭南國小學生做竹編風車(圖片提供:漢來日月行館)

漢來日月行館

地址|南投縣魚池鄉中興路139
電話|049-2898889
官網|https://sunmoonlake.grand-hilai.com.tw/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新北市美術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攜手6位藝術家呈現9件作品,勾勒藝術與地景共生的樣態

新北市美術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登場!攜手6位藝術家展出9件作品,勾勒藝術與地景共生的樣態

為迎接新北市美術館(新美館)4月25日正式開館,戶外園區展「穿山而過(Passing Through)」邀請到6位藝術家參展,共展出9件作品,展期至3月30日。

新美館與策展團隊而行計劃工作室攜手莊普、魏柏任、林淑鈴、張文菀、張博智與黎志文6位藝術家,以美術館園區為畫布,藉由不同媒材勾勒藝術與地景共生的樣態。邀請觀眾跟著藝術家的足跡,在群山環繞的園區裡,如同寫生般,一邊觀察、一邊行走,遠眺自然的曲線,於形色各異的作品中自在穿梭,悠然漫步。

「穿山而過」展覽講述作品如何與自然相互依存,藉由其形貌與美術館周遭的地景對焦,想像一種如寫生一般,描摹眼前所見景物的姿態。本圖為林淑鈴〈在彩虹的起點與終點〉。(圖片提供:新美館)
「穿山而過」展覽講述作品如何與自然相互依存,藉由其形貌與美術館周遭的地景對焦,想像一種如寫生一般,描摹眼前所見景物的姿態。本圖為林淑鈴〈在彩虹的起點與終點〉。(圖片提供:新美館)

9件作品一次看

莊普〈臥〉是由鋼材廢料製成,這件「以臂為枕」、橫躺在草地上,遙望著美術館建築的作品,更將在展覽後捐贈給新美館,作為館方的公共藝術藏品留存於園區中。本次亦展出莊普的大型雕塑〈三竹節〉,作品運用鋼骨結構模擬竹節蟲的姿態,三座角鋼靜靜地矗立在園區的草地上,以洗鍊的造型撐起一方天地。

莊普〈臥〉作品(圖片提供:新美館)
莊普〈臥〉作品(圖片提供:新美館)
莊普〈三竹節〉(圖片提供:新美館)
莊普〈三竹節〉(圖片提供:新美館)

魏柏任〈浮沉中片刻寧靜〉為現地製作,藝術家用金屬、陶器與枕木模擬燒陶時的窯火,在風和水氣裡,以金屬的鏽蝕為園區素描,以有機的造型回應鶯歌的產業風景。林淑鈴〈在彩虹的起點與終點〉則利用美術館的特殊造型,將繽紛的線束與光影結合,串聯質地堅硬的鋼管柱身,編織出綿延流動、隨風變化的軟雕塑。

魏柏任〈浮沉中片刻寧靜〉(圖片提供:新美館)
魏柏任〈浮沉中片刻寧靜〉(圖片提供:新美館)
林淑鈴〈在彩虹的起點與終點〉作品局部(圖片提供:新美館)
林淑鈴〈在彩虹的起點與終點〉作品局部(圖片提供:新美館)

張文菀〈彩色筆的野餐〉讓活潑童趣的線條躍出畫紙,搭配繽紛色彩,在草地上恣意舞動,揮灑創作與空間的無限可能。張博智〈流變的光景〉是新美館的公共藝術作品,透過演算法的即時運算,將觀眾在鏡頭前的動作以絢爛的流光波紋呈現在大螢幕上,在數據交錯的流域中,描畫人與環境的互動。

張文菀〈彩色筆的野餐〉作品局部(圖片提供:新美館)
張文菀〈彩色筆的野餐〉作品局部(圖片提供:新美館)
張博智〈流變的光景〉(圖片提供:新美館)
張博智〈流變的光景〉(圖片提供:新美館)

黎志文的三件作品〈從火山變成性感的山〉、〈雕塑家的筆山〉、〈小心火警〉為藝術家在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駐廠時,運用廢料創作而成,透過對鋼材的切割與焊接,結合金屬的延展性,展現如繪畫般的流暢線條。

黎志文〈從火山變成性感的山〉(圖片提供:新美館)
黎志文〈從火山變成性感的山〉(圖片提供:新美館)
黎志文〈雕塑家的筆山〉(圖片提供:新美館)
黎志文〈雕塑家的筆山〉(圖片提供:新美館)
黎志文〈小心火警〉(圖片提供:新美館)
黎志文〈小心火警〉(圖片提供:新美館)

另外,「穿山而過」也將於農曆新年間2月1日至2日(初四、初五)舉辦「沿山而行,景框寫生親子工作坊」,歡迎民眾走入園區,一同在想像的山巒中探索,於藝術曠野裡漫遊。

穿山而過 Passing Through
展期:2025.01.18-03.30 
地點:新北市美術館戶外園區
活動詳見新美館官方網站

資料提供|新美館、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