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軟雕塑凝練歷史!朋丁新展《柔軟痕跡》:李佳玲以「絎縫」工藝刻畫古老沈船、蘭嶼身世故事

台北朋丁《柔軟痕跡》展覽!李佳玲以「絎縫」軟雕塑重現古老沈船、蘭嶼身世故事

「柔軟,是一種轉瞬即逝、不留痕跡的觸感,但或許在相處的過程裡,會不經意地留下深刻的動容瞬間。」

以織品為主要媒材的台灣創作者李佳玲,擅長透過絎縫工藝(Quilt)轉譯古代雕刻的記事行為,從在地的蘭嶼身世故事,到國際的古老沈船事件,都是她的靈感來源。她以詩意手法穿梭時空、凝練歷史,也試驗著軟雕塑的表現可能。

台北朋丁《柔軟痕跡》展覽!李佳玲以「絎縫」軟雕塑重現古老沈船、蘭嶼身世故事
台灣創作者李佳玲與其作品《石頭的低語》及《軟花瓶》。(圖片提供:小佳碧玉)

今年4月,李佳玲才參與2024米蘭家具展《弦外之音》台灣創作者群展;如今回到台灣,再於台北藝文空間「朋 丁 pon ding」帶來個展《柔軟痕跡》(Traces of Softness)。

台北朋丁《柔軟痕跡》展覽!李佳玲以「絎縫」軟雕塑重現古老沈船、蘭嶼身世故事
2024米蘭家具展《弦外之音》台灣創作者群展。

著迷古物,往藝術全球化的反方向探

在藝術與設計邁向全球化、流行化的過程中,李佳玲反其道而行,從地方的物質文化、自然與人文歷史中得到啟發,萃取並融合東西方文化、新舊樣態,述說人、物和環境之間的故事。

台北朋丁《柔軟痕跡》展覽!李佳玲以「絎縫」軟雕塑重現古老沈船、蘭嶼身世故事
李佳玲《石頭的低語》。(圖片提供:小佳碧玉)

是什麼原因讓她選擇用藝術和工藝「考古」?李佳玲說:我ㄧ直對古物很有興趣,覺得當我們回頭看以前的人喜歡什麼、做什樣的事,經過幾百年還是高度的相似。原來迷人之處在於人類跨越數百年的「默契」

台北朋丁《柔軟痕跡》展覽!李佳玲以「絎縫」軟雕塑重現古老沈船、蘭嶼身世故事
李佳玲《軟花瓶》。(圖片提供:小佳碧玉)

織物是濾鏡,讓萬物回歸質樸

《柔軟痕跡》展覽中,柔軟的織物像是一片濾色鏡,世間的人事物透過李佳玲的眼睛,回到柔軟且質樸的樣態。讓我們分別看向2件主要展品:

《石頭的低語》(The Whisper of the Stones以東南亞海小島層瀕臨絕種的植物「蝴蝶蘭」為題,訴說人類與環境的關係。1879年,白花蝴蝶蘭首度在蘭嶼被採集,卻在短短幾年內因過度採集,其原生種就此消失在這座島嶼,只為島留下了「蘭嶼」這個名字。

台北朋丁《柔軟痕跡》展覽!李佳玲以「絎縫」軟雕塑重現古老沈船、蘭嶼身世故事
李佳玲《石頭的低語》。(圖片提供:小佳碧玉)

李佳玲以傳統絎縫(Quilt)工藝柔軟地刻痕出紋理,模擬原始人類社會的石雕記事行為;並結合拼布、網版印刷、手工刺繡等工藝,靜靜訴說人著迷於自然的美,卻讓其消逝的故事。

台北朋丁《柔軟痕跡》展覽!李佳玲以「絎縫」軟雕塑重現古老沈船、蘭嶼身世故事
李佳玲《石頭的低語》。(圖片提供:小佳碧玉)

另一件《軟花瓶》(Soft Vase靈感則來自1998年的打撈沈船事件「黑石號」,當時漁民在印尼沿海發現一艘從唐代中國航向阿拉伯世界的貿易船隻,上頭載滿了千年前的陶器、金屬工藝品、碗碟等,這些文物被稱為「唐代寶藏」,甚至被認為是當代在中國以外的地方,規模最大、種類最豐富的文物窖藏。

台北朋丁《柔軟痕跡》展覽!李佳玲以「絎縫」軟雕塑重現古老沈船、蘭嶼身世故事
李佳玲《軟花瓶》。(圖片提供:小佳碧玉)

李佳玲以東西方色彩融合的「千年古老瓷器」為題材,為花瓶外觀賦予千年前船隻沉於汪洋、被珊瑚包圍的古老意象,創造出獨特的視覺、觸覺體驗,也搭建起穿梭時空的柔軟世界。

「當時的世界已有國際貿易的概念,中國透過船運將瓷器、絲綢運向西方世界,當時的工匠可說是在一個想像的世界當中,畫出對遙遠國度的想像與圖騰。」李佳玲說道,於是她將這份意念投射在自己的創作當中,透過自我對話的過程,將與外圍世界溝通和理解的心意,轉譯在一件件花瓶軟雕塑之上。

台北朋丁《柔軟痕跡》展覽!李佳玲以「絎縫」軟雕塑重現古老沈船、蘭嶼身世故事
李佳玲《軟花瓶》。(圖片提供:小佳碧玉)

探尋歷史,回歸兒時的澄澈視野

在創作的過程中,李佳玲常以自然與人類歷史、物質文化做為隱喻,藉以回望當下的人類世;並透過柔軟的織品特性,讓人的心靈回到如兒時一般純粹的狀態去感受創作。這次以《柔軟痕跡》為名進行展出,她也希望與觀眾一同向內在探索,找到一些屬於自己的柔軟回憶。

台北朋丁《柔軟痕跡》展覽!李佳玲以「絎縫」軟雕塑重現古老沈船、蘭嶼身世故事
李佳玲《石頭的低語》。(圖片提供:小佳碧玉)

《柔軟痕跡 Traces of Softness 》小佳碧玉 Pieces of Jade 個展

展期|2024.07.27-08.18⁣ 12:00-19:00⁣⁣⁣⁣

地點|朋 丁 pon ding ⁣⁣⁣2樓⁣(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一段53巷6號⁣)⁣

公眾導覽|07.27(六)15:00,報名請點此

【編輯帶逛】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流動意識》特展:預觀未來,人機協作的建築及藝術現場

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流動意識》 特展:預觀未來,人機協作的建築及藝術現場

20世紀至今,無論在影劇與現實生活裡,人們總設想:「與機器人共同生活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如今進入人工智慧已成顯學的時代,機器人不僅融入日常,更深刻影響我們的思維、生活與價值觀,另一方面也掀起人類與機器人究竟是互相依存、或相互對抗的論戰。

對遊走於藝術、建築及設計之間,致力發展人機協作建造的「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來說,他們並不擔心被機器人取代,而期待透過與機器人互動和對話,實驗也實踐多元材料及數位建造的更多可能性。想要探索其中奧妙,就親訪THE 201 ART 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 流 動 意 識 DANCING WITHROBOTS 》特展,看ROSO如何與機器人一同共創藝術畫作、竹構等各種尺度的作品,沈浸於創新技術與媒材堆疊的嶄新體驗之中,想像人類未來生活有可能產生的改變。

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流動意識》 特展:預觀未來,人機協作的建築及藝術現場
(圖片提供:THE 201 ART 順天建築 • 文化 • 藝術中心)

橫跨建築與藝術、結構與材料的精彩實踐

走進 DANCING WITHROBOTS 》展場,見到的並非冷冰冰的科技感場景,更像多彩交織的感官幻境,其中建築、科技與藝術的想法激盪。展覽四大區塊皆以機器人與人類的對話為索引,激發觀者對展覽內容的思考,以下精選全展3大亮點:

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流動意識》 特展:預觀未來,人機協作的建築及藝術現場
(圖片提供:THE 201 ART 順天建築 • 文化 • 藝術中心)

01 自演算與材料展開的結構實驗

觀展動線以ROSO近年於各大展覽的展品及公共作品為開端,直接透過代表作介紹ROSO在做些什麼、所做之事又為何獨特,如曾於2021屏東落山風藝術季展出的《珊瑚・山瑚》利用電腦演算學習珊瑚微小細胞互相推擠、複製、生長、擴張的規則,選用透明材料重現珊瑚的美麗色澤,再層層堆疊出璀璨而複雜的有機曲面,巧妙透過電腦再現自然界的瑰麗風景;初於2022構竹林鐵新銳建築展亮相的《疊舞竹曲》則是一場對竹結構的實驗,ROSO利用竹纖維、玻璃纖維之復合材料的性能,結合運算設計與數位製造工具的輔助,透過曲面薄殼結構展示竹構的新樣貌,跳脫以往竹構多以桿狀材料構築的桁架式結構。

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流動意識》 特展:預觀未來,人機協作的建築及藝術現場
(圖片提供:THE 201 ART 順天建築 • 文化 • 藝術中心)

02 機器人為藝術創作注入的美學可能

接著來到如同科技藝術展眼現場的角落,這裡集結3D列印掛畫、數位互動裝置,邀觀者探索機器人所能帶來的精準效果與美感。牆上的三幅掛畫皆採相同材質列印,卻因ROSO前期運算及製作方式不同,而展現出相異的紋理、色彩及形態,或如玻璃般透明、或如壓克力顏料般重彩、或帶有機的凹凸紋理,彰顯機器人能為藝術創作帶來的美學可能性。

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流動意識》 特展:預觀未來,人機協作的建築及藝術現場
(圖片提供:THE 201 ART 順天建築 • 文化 • 藝術中心)

一旁的數位互動裝置則是另一種藝術形式的體現,平台上以掃地機器人為原型改造的裝置隨機移動,時刻牽動著投影作品的有機變化,也不妨移動上頭置放的水泥柱,主動為畫面帶來更多變換的可能。

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流動意識》 特展:預觀未來,人機協作的建築及藝術現場
(圖片提供:THE 201 ART 順天建築 • 文化 • 藝術中心)

03 竹、金屬、玻璃……材料表現的嶄新樣貌

腳步來到中央圓桌,此處是ROSO多年來對「材料」實驗的濃縮,團隊以材料本身的物理特性切入,結合對建築力學、藝術表現等的思考,歸納出各材料的理想歸處。

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流動意識》 特展:預觀未來,人機協作的建築及藝術現場
(圖片提供:THE 201 ART 順天建築 • 文化 • 藝術中心)

舉例來說,竹子是近年永續建築的潛力股,有別於傳統多用完整竹竿發展結構,ROSO轉而探索更具柔韌性、穩定性的竹片與竹棒,結合機器人技術等發展新時代的竹構;金屬則具備高強度、良好的延展性,ROSO善用此特質發展漸進成形金屬加工,在數位製造過程中對金屬逐漸施加變形力,以形成複雜的曲面和形狀;玻璃在ROSO的實驗之下,也有了新的加工及創作可能,傳統玻璃工藝加工過程複雜、成品優劣十分考驗師傅經驗與功力,ROSO巧妙利用類似3D列印線材的玻璃棒,結合電腦運算、特殊的高溫擠出裝置,開發出3D列印玻璃的新方法;現場更有木材、陶土、水泥、塑料等材料待你探索。

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流動意識》 特展:預觀未來,人機協作的建築及藝術現場
(圖片提供:THE 201 ART 順天建築 • 文化 • 藝術中心)

挑戰建立設計端到製造端的新流程

ROSO是台灣第一座機器人智慧營建實驗室,2019年由逢甲大學成立,並由盛郁庭、王識源老師共同主持,兩人皆具備建築專業背景,目前分別任教於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現帶領橫跨機器人、機器學習、材料、建築、土木等領域的團隊成員,致力探索運算設計、機器人建造技術、材料相互碰撞後所帶來的新設計方法。

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流動意識》 特展:預觀未來,人機協作的建築及藝術現場
(圖片提供:THE 201 ART 順天建築 • 文化 • 藝術中心)

若要用一句話概括ROSO正在做的事,那便是「挑戰建立設計端到製造端的新流程」,團隊認為資訊科技有潛力挑戰傳統的建築設計、建造流程,若以「人類的創造力」加乘「機器人的計算力」,再結合不同材料的特性,將能突破傳統製造方法的限制,提供更多實現設計理念及美學體驗的機會,建築師、設計師與機器人在工作過程中的角色也得以被重新定義,營造業也或有機會從勞力密集翻轉為資訊密集產業。ROSO不只做研究,也讓教學、產學共同滾動,企圖帶動「智慧營建」的新視野,期許多方共同打造當代的數位建造文化。

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流動意識》 特展:預觀未來,人機協作的建築及藝術現場
(圖片提供:THE 201 ART 順天建築 • 文化 • 藝術中心)

《 流 動 意 識 DANCING WITH ROBOTS 》ROSO 機器人建造實驗室特展

展覽日期|2024.09.14-11.16

展覽地點|THE 201 ART 順天建築 • 文化 • 藝術中心(臺中市西屯區文心路二段201號B2F)

營業時間|週二至週六 10:00-17:30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2024台東光祭盛大回歸,於10月25日至12月8日點亮知本地區,本次匯聚10組國內外藝術家,更攜手50名在地學童共創作品,將台東的自然光域:曙光、月光與星光,化為創作靈感與元素,打造一場充滿豐沛感動的光影藝術盛宴。

集曙光、月光、星光和光影藝術的「自然光域」

2024台東光祭以「自然光域」為主題,在知本這片有著耀眼曙光、粼粼月光與浪漫星光的土地上,迎來10件國內外藝術家所創作的巨型燈光藝術裝置,以台東自然元素為靈感,結合創新科技與藝術手法,透過燈光雕塑與光影互動,創造一個融合自然與人文景觀的嶄新地景,為知本溫泉村注入熱情與活水。

2024台東光祭作品介紹

▞ 玖格設計《煥》

跨越知本溪的「勇男橋」在創作巧思下,幻化為巨型光雕藝術作品《煥》,成為本屆台東光祭的亮點主燈。玖格設計提取台東⼭、海、空等⾃然景緻及在地物種,化作絢麗的光影動態:蝴蝶斑斕與⽇出海景相互交融,⼭雲星空的壯闊和橋柱上的圖騰流轉變換,整座橋在夜⾊下呈現煥然⼀新的樣貌。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玖格設計《煥》。(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玖格設計《煥》。(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 VJ Suave《太空漫遊》《星空動物園》

巴西藝術家VJ Suave擅長透過街頭藝術介入地⽅環境,促使⼈們以新的視⾓看待周圍原本了無新意的世界。今年VJ Suave首次參與台東光祭,與台東在地學生共創《太空漫遊》與《星空動物園》兩大作品,鼓勵孩子們發揮創意,創造屬於自己的「太空動物」,在星光下與大地共舞。當夜幕降臨,這些奇幻光影點亮知本的牆壁與樹木,延伸出無限的想像⼒。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VJ Suave《太空漫遊》。(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VJ Suave《星空動物園》。(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 千田泰廣《日行跡》

日本藝術家千田泰廣也是首度到台東,他將白色尼龍線隨機編織於整個空間,在一片黑暗中投影出⼀道⽩⾊光線並連續往上移動,每個光點乍看之下以不同的速度移動著,觀眾像是被數千個移動光點包圍,創造出彷如流星雨般的奇幻體驗。藝術家認為,光線是最純淨的創作材料,當它達到人類感知的極限邊緣時,便會失去其實質性,改變有形的空間。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千田泰廣《日行跡》。(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千田泰廣《日行跡》。(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 404 N.F《2224切片》

台灣藝術家團隊404 N.F《2224切片》試圖捕捉未來地景的樣貌,將每一剎那的動態切片,安穩地置於珍藏櫃中。今日,大量的工業產物已深埋於日常的覆土之中;或許在遙遠的未來,人造物終將取代自然,如隕石般的工業產物環繞我們四周,而這些物質將在地質年代中被重新定義,最終成為人造地景的一部分。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404 N.F《2224切片》。(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404 N.F《2224切片》。(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 x 葉廣工作室《⼭海野台》

拉把椅⼦,坐看一齣知本草原上的野台戲!背景是⼭、是河,畫⾯主⾓是⽇⽉星辰,也是前來作客的觀眾。創作團隊以戲棚下的⾦屬椅凳,堆疊出兩道弧形牆體,如同地殼板塊運動隆起的⼭脈,也如⼀波湧起的海浪,搭起⼀座地景舞台;翻置露出的紅⾊椅腳,是草地中開出的花朵;東西向的藍色燈線,呼應草原下方知本溪⽀流⽔圳;而一旁暗湧的⽔霧,猶若⼭海運動中釋放的溫泉地熱,是野台戲的舞台迷幻效果。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 x 葉廣工作室《⼭海野台》。(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 x 葉廣工作室《⼭海野台》。(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 伊祐葛照《溫暖的⽅向》

⽣物都會往溫暖的⽅向移動:⿂群會向暖流移動、候⿃會往南⽅遷移、⾶蟲總向光源聚集,⽽⼈們則喜愛在天冷時去泡溫泉,溫泉成為溫暖⼈們 ⾝、⼼、靈的所在。作品《溫暖的⽅向》以蜿蜒曲折的樹藤呈現富有南島文化獨特性、如同會呼吸一般的魅力光影,感受大⾃然帶來的溫暖與療癒。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伊祐葛照《溫暖的⽅向》。(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伊祐葛照《溫暖的⽅向》。(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 吳佳勳 x 凡京設計《光浴.光遇》

連綿的森林吹來徐徐微風,人們陷在柔軟的草地上,沐浴在⼤⾃然的擁抱中。⽇光下能感受⾝體上光影交織的變化,跟隨意識流做著暖呼呼的⽩⽇夢;⽉光下像是收到⽉亮溫柔的問候,流連在透徹如銀的光輝中,任由思想漂流;在接受⼤⾃然的洗滌後,清新地迎接下⼀道陽光。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吳佳勳 x 凡京設計《光浴.光遇》。(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吳佳勳 x 凡京設計《光浴.光遇》。(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 禹禹藝術工作室《介隙:向陽之域》

台東日日迎接著太平洋彼端升起的第一道曙光,而《介隙:向陽之域》在山谷間定格了永恆的⽇出,以綻放線條展現出光的樣貌,流動於⽣命萬物的縫隙之間,串連起⼟地與⽣命的各種樣態,成為夜晚才⾒得到的台東曙光。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禹禹藝術工作室《介隙:向陽之域》。(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禹禹藝術工作室《介隙:向陽之域》。(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 原有機製《落雨》

雨滴劃破空氣的瞬間,猶如⽇出時的第⼀道曙光,帶來新的地貌與局⾯;⽽漣漪則象徵變化帶來的影響,醞釀著一次次漫長旅程。《落雨》模擬雨滴落入⽔⾯的畫面,激起⼀圈圈漣漪,這些漣漪在空間中擴散,光線如同水一般流動、浮現、消散,映射出台東⽇⽉星辰的光影變幻。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原有機製《落雨》。(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2024台東光祭點亮知本溫泉村!白鐵椅搭起野台戲、光影流星雨體驗,10組藝術家共創自然光域
原有機製《落雨》。(圖片提供:台東光祭)

2024台東光祭開幕期間,除了有展售在地美食與手作商品的「食光旅人市集」,也將發放限量小提燈,讓來參與的觀眾一起同樂,展期間還將舉辦星空電影院、文化體驗工作坊等活動,更多資訊請見台東光祭官方網站Facebook粉絲專頁

2024台東光祭「自然光域」

展覽日期|2024/10/25–12/8
亮燈時間|17:30–22:00
展區地點|知本溫泉區勇男橋周邊(含東遊季溫泉渡假村及忠義堂周邊)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