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獨立運動文化雜誌連線!專訪《Victory Journal》、《OOF》編輯部,看見不一樣的運動美學

英美獨立運動文化雜誌連線!專訪《Victory Journal》、《OOF》編輯部,看見不一樣的運動美學

不容許lag的live轉播、慷慨激昂的賽事評論,將體育的速度感與刺激傳遞給人們,但除此之外,運動和人類精神文化之間的連結又要如何挖掘並記錄?本次La Vie連線兩本英美運動文化刊物的編輯部,看他們如何以一種更詩意的速度、更值得收藏的質感,帶領人們閱讀一位選手、一場賽事甚至一滴汗水,好好看見並琢磨運動和身處世界的互為映照。

(圖片提供:OOF)
墨西哥攝影師Sergio Dorantes記錄下1986年世界杯,英國對戰阿根廷的四分之一決賽時,場邊兩方球迷的精彩互動。(圖片提供:OOF)

 美國獨立運動雜誌《Victory Journal》

體育是鏡頭,折射世上其他的故事

2019年,Christopher Isenberg和Aaron Amaro共同創辦了創意工作室Doubleday & Cartwright,在紐約和洛杉磯設下辦公室,專注於體育、藝術和文化領域的設計專案,後來的日子將陸續包辦Nike、Apple、Redbull等品牌的形象識別、定位、影片拍攝和原創出版物製作——聽起來已經很不簡單?

然而,兩人內心還抱持著另一個一致的浪漫追求,「我們想創造一些偉大而美麗的(big & beautiful)、完全由自己的熱情定義的事物。」於是同年夏天,與接案工作室一起誕生的,還有第一期獨立出版刊物《Victory Journal》。

Victory Journal》的報導主題聚焦體育和與之相關的一切廣泛文化主題,專注捕捉體育世界裡的戲劇性時刻,和世界各地選手對「榮耀」終其一生的追求。將目前已出版的20期雜誌主題一字排開,除了2期回應「2010世界盃」、「拳王阿里70歲」等時效性的話題,更大多數是帶有抽象哲學性意味的命題:《為愛還是為錢?》、《英雄與反派》、《身體與靈魂》、《血與瀝青》、《冒險與回報》,以及最新一期的《主場和客場》⋯⋯,「體育是我們的選題主軸,但並非限制性的原則,通過體育的鏡頭,可以去觸及其他所有我們感興趣的事物——藝術、旅行、音樂、歷史、物件甚至史詩故事。」

雜誌將鏡頭對準女性美式足球運動員的處境。(圖片提供:Victory Journal)
雜誌將鏡頭對準女性美式足球運動員的處境。(圖片提供:Victory Journal)

至於選題時,團隊的首要考量是故事本身是否有足夠強的敘事性,以及這個人或這件事能否為內容再增加一層有趣的維度?身為主編,Christopher Isenberg列舉往期報導過的一些精彩人物和事件,包括足球史上利物浦(LFC)和艾佛頓(Everton FC)在安菲爾德球場的對戰、美國職棒大聯盟2013年世界大賽第六場的決勝賽、法國柔道選手Teddy Riner,以及在終極格鬥冠軍賽(UFC)不允許太多外部媒體進入時記錄到的Jon “Bones” JonesAlexander Gustafsson的賽事,此外,還有如Nina Chanel AbneyWalter Iooss等知名藝術家和攝影師的創作。

報導日本全國高中棒球錦標賽。(圖片提供:Victory Journal)
報導日本全國高中棒球錦標賽。(圖片提供:Victory Journal)

在內容形式上,《Victory Journal》中則看不見體育報導常見的統計分析數據或專家各執一詞的評論,而是深度報導、發人深省的隨筆、獲獎攝影作品、插畫創作,帶有一股美國老牌雜誌報導較為深度、慢新聞式的敘事美學——Christopher Isenberg分享,或許因為自己讀著《Esquire》、《Playboy》、《Sports Illustrated》、《Interview》和《Eros》等經典雜誌196080年代的期數長大,深受其形塑和滋養。

此外,《Victory Journal》以大規格體育影像為主,強烈的視覺風格,也是使他們收穫關注的主因,並得以在市場中找到立足點並脫穎而出。一反常規的體育攝影和插畫,刊物以大膽的規模呈現畫面,近2842公分的巨大開本,常以跨頁或單頁滿版的篇幅呈現單張圖像,視覺張力飽滿且驚人。特別的是,採視覺優先導向的編排之下,文字的字體比頁碼還要小。團隊更有專門的「攝影編輯」職位,與創意總監Aaron Amaro一起,花費大量時間發掘世界各地的運動攝影師。 

這些年,隨著出版商Stephen Benedek的加入,《Victory Journal》的運營水平和規模持續成長。目前,可在全美75個、其他18國的46個據點購得,包含書店、博物館、服飾店、飯店、畫廊等多樣場域。刊物厚度也一直在擴大,從第二期的40頁散裝報紙,到了第20期的258頁裝訂本。

目前,團隊共有9人,其中7位同時也是Doubleday & Cartwright創意工作室的全職員工,要始終維持半年刊的出版節奏,大家很是忙碌,但總是有些時刻會覺得一切都值得,「譬如以拳王穆罕默德.阿里為主題的第4期雜誌《The Greatest》,被他妻子的侄女在紐約Ace Hotel(雜誌的擺放據點之一)遇到,她寄給穆罕默德後,我們收到了一則訊息,說穆罕默德很喜歡,能不能再多買幾本?——可能再也沒有比這更大的認可了!」

雜誌第4期,以時逢70歲生日的拳王穆罕默德.阿里為主題。(圖片提供:Victory Journal)
雜誌第4期,以時逢70歲生日的拳王穆罕默德.阿里為主題。(圖片提供:Victory Journal)

特別推薦期數

Issue 7《The Main Event》 

恰好在2014年世界盃前發行,首次從散裝改為釘裝的一期雜誌,故事數量和印刷品質均大幅提升。以運動史上足以成就或摧毀一個賽季、職業生涯、生命、時代、歷史的重大場合為主題,以攝影故事的方式,回溯許多傳奇賽事。 

(圖片提供:Victory Journal)
(圖片提供:Victory Journal)

Issue 9《Youth》 

針對這一「簡單淺白」的命題,團隊在世界各地進行採集,有頓涅茨克礦工足球學院的故事,報導中的至少7名孩子現在已經進入歐洲盃上的烏克蘭國家隊;還有探討阿聯酋的獵鷹活動、西點軍校的體育文化、紐約上州雪中的越野滑雪比賽,封面故事則是直擊巴黎擊劍學校的訓練日常。

(圖片提供:Victory Journal)
(圖片提供:Victory Journal)

Issue 19《Halftime》 

開本加大版的10週年紀念特刊,也是創刊以來最快售罄的一期。以「中場休息」為題,探討了在高強度壓力的關鍵時刻之下,運動和藝術表現形式的交融,報導紐約的自行車隊、特技摩托車、日本高中棒球甲子園等等。封面是攝影師Walter Iooss的作品,在不旋轉方向和裁切的前提下,好不容易才找到適合的方式在紙本媒材上呈現。

(圖片提供:Victory Journal)
(圖片提供:Victory Journal)

 英國足球藝術雜誌《OOF

藝術中的足球,和球賽一樣值得一看!

足球和藝術,乍看不相干,但身為《Time Out》雜誌的藝術與文化編輯、暨一名狂熱足球迷,Eddy Frankel卻很難不注意到兩者的交集。不只是身邊有很多和自己一樣同時熱愛藝術的足球迷,他更進一步發現:「幾個世紀以來,藝術家們其實也一直在透過『足球』來表達無數想法——足球是世界上傳播最廣的運動之一,在其中可以找到各種概念的隱喻:社群、偏見、激情、仇恨⋯⋯。足球是社會的縮影,也使得它成為一種完美的藝術素材。」Eddy Frankel也找到了自己的願望,「我想記錄足球在藝術發展中的歷史。」而載體理所當然就是他一直投身、也最熟練操作的紙本雜誌。

2021年發行的第7期雜誌,封面藝術品在畫廊OOF Gallery中有實體展出。(圖片提供:OOF)
2021年發行的第7期雜誌,封面藝術品在畫廊OOF Gallery中有實體展出。(圖片提供:OOF)

20182月,《OOF》在倫敦創刊,維持著半年刊的節奏,至今已出版13期。雜誌的內容定位從一開始就很明確:「我們不是足球雜誌,是報導足球的藝術雜誌。」《OOF》專注報導那些在創作中使用到足球元素的藝術家,從概念新穎的新銳藝術家,到在足球藝術領域有重要歷史代表意義的作品,Eddy Frankel調皮地坦言,「幸運的是,通常也無需由我們再理出藝術和足球之間的聯繫,因為藝術家們已經做到了。」

訪談藝術家Luke Burton,看他童年對足球的喜愛如何延續到他如今的畫作中。(圖片提供:OOF)
訪談藝術家Luke Burton,看他童年對足球的喜愛如何延續到他如今的畫作中。(圖片提供:OOF)

內容選題上,編輯則並不會預設方向,而是隨著當下有緣分遇見的藝術家與隱含作品中的共性,再鋪設出有趣的主題,如第三期探討了足球在世界各地引發的「宗教狂熱」,第五期談足球如何為眾多人提供一張「情感安全網」,第八期則鎖定英國的足球文化,如同「一本寄給英格蘭的情書」。

第5期聚焦足球如何提供人們情感上的認同與依靠,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張「情感安全網」。(圖片提供:OOF)
第5期聚焦足球如何提供人們情感上的認同與依靠,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張「情感安全網」。(圖片提供:OOF)

每期固定有7篇文章、約72頁的篇幅,依故事調性分為以下單元呈現:編輯台重點推薦的FOCUS、由藝術家親自書寫第一人稱創作囈語的FIRST PERSONIN PICTURES展現有視覺張力的藝術攝影圖輯、FEATURE對藝術家或計畫進行長篇幅深度報導,還有INTERVIEW與藝術家進行生動的對談、ART HISTORY介紹藝術史中有重要地位的作品、ARCHIVE呈現一張足球歷史性時刻的照片——總的來說,讀者能一窺這些曾/正在創作中融入足球的藝術家們,背後的創作動機究竟是什麼?透過看見他們和足球相關的童 年記憶、情感糾葛、創作手法,帶出這項運動背後所牽涉到更大的,與人類身體、暴力、張力、情感之間的關係。

藝術家ᴍᴀᴛᴛɪᴀ ɢᴜᴀʀɴᴇʀᴀ ᴍᴀᴄᴄᴀʀᴛʜʏ的作品探討足球運動中的暴力。(圖片提供:OOF)
藝術家ᴍᴀᴛᴛɪᴀ ɢᴜᴀʀɴᴇʀᴀ ᴍᴀᴄᴄᴀʀᴛʜʏ的作品探討足球運動中的暴力。(圖片提供:OOF)

OOF》的訂戶讀者中,絕大多數是對足球感興趣的藝術愛好者,也有小部分是相反的身分:純粹的球迷,但對設計、時尚或文化也有廣泛的好奇。Eddy Frankel最喜歡的是,「每次情人節前後訂閱數都會大增,很多喜歡藝術的女孩會把《OOF》當作送給足球迷男友的禮物——我們確實創造著人們之間的連結!」2021年,連同兩位團隊夥伴Justin HammondJennie Hammond,《OOF》進一步在英國第三大球場托登罕熱刺球場中開了一間實體畫廊OOF Gallery,作為世界上首個專門致力於足球及周邊文化的藝術空間,免費對所有人開放,許多雜誌中報導的作品也得以實際來到大家眼前。

至於在運動傳播的領域,一本漂亮的獨立藝術文化刊物的角色是什麼?Eddy Frankel6年的體驗歸結:「體育是個怪物——它把好的事物(創造力、社群、凝聚力)都變成商品,這是在體育界施展任何創意的悲傷真相,你終究會被一個團體或品牌吞噬、使用。所以做出好東西的最好方法就是保持獨立, 忠於你的願景。」《OOF》顯然是堅持住了自己的風格和精神,如同最新的13期內容簡介欄寫著的英式幽默自嘲:這一期內容又滿載了我們一貫的、關於藝術和足球的一些「胡說八道」(bollocks)。

報導已逝的奧地利藝術家Maria Lassnig,她以自畫像和對「身體意識」的倡導而聞名。(圖片提供:OOF)
報導已逝的奧地利藝術家Maria Lassnig,她以自畫像和對「身體意識」的倡導而聞名。(圖片提供:OOF)

特別推薦期數

Issue Nine

有趣的是,這本介紹的藝術家都不是球迷!有人興趣缺缺,有人討厭這項運動,認為它充滿暴力,卻都還是以足球為核心創作了富含感情的深刻作品,用足球來反映現代生活中的瘋狂、挫折和壓力,可見這一文化的不可忽視。

(圖片提供:OOF)
(圖片提供:OOF)

Issue Ten 

「忘卻個性,忘卻獨立和自我:真正的喜悅只能在人群中找到。」這期以「集體經驗」為主軸,探討人類沉浸在群體中時能獲得的無窮力量,封面則是Robert Davies在截圖還未出現之前,透過電視螢幕艱苦拍攝捕捉到的、世界盃歷史上眾目睽睽之下的微小瞬間。 

(圖片提供:OOF)
(圖片提供:OOF)

Issue Twelve 

OOF》一直倡導,「足球運動本身的專業」和「足球藝術的討論」終究是要分開的兩件事,但是2023/24英超賽季,Nike為托登罕熱刺隊設計的新穎灰褐色系球衣打破了這層膜,足球專家們也罕見地開始討論色彩理論。長久以來早先眾人關注足球與藝術間關聯的編輯,本期撰寫了對此事的獨到評述,令人莞爾。

(圖片提供:OOF)
(圖片提供:OOF)

文|李尤
圖片提供|Victory JournalOOF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4/7月號《運動的設計進行式》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讓商品成為第二焦點的另類溝通!專訪德國廣告公司INGO Hamburg,解密IKEA、漢堡王等廣告創意策略

讓商品成為第二焦點的另類溝通!專訪德國廣告公司INGO Hamburg,解密IKEA、漢堡王等廣告創意策略

行銷守則之一,是將產品包裝成解決問題的方案,不過另闢蹊徑往往能引起更強烈的反響。今年上半年最掀起話題的一則廣告,莫過於德國廣告公司INGO Hamburg,為IKEA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市場製作的「Don’t worry, you can afford it.」。影像中貓咪坐在打破的杯子旁、狗狗趴在散滿枕頭棉絮的沙發上⋯⋯,以「別擔心,你負擔得起」為IKEA的低價商品打了幽默的一仗。

創意廣告公司INGO是隸屬WPP集團和奧美旗下的子公司,最初於2011年在斯德哥爾摩設點。2021年,INGO將觸角伸向德國漢堡,成立INGO Hamburg,並在今年增設蘇黎世據點。自成立以來,INGO一直穩居全球代理公司前十名,每次出手的廣告企劃總贏得多項大獎。

早期斯德哥爾摩團隊最經典的廣告,莫過於2016年幫瑞典旅遊局推廣的「熱線號碼」(The Swedish Number),每一個參與計畫的瑞典國民只要下載App,便會接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電話。這項行銷活動最終收到了來自186個 國家,超過17萬通電話、90億的播放次數,連前總理Stefan Löfven都親身上陣當外交大使。這支廣告不意外地奪下當年坎城直銷類全場大獎。另一經典廣告則是2020年的「發霉華堡」(The Moldy Whopper),拍下華堡34 天中的腐敗過程,反向宣傳漢堡王食品不含人造防腐劑。而2023、2024年接連引起話題的IKEA廣告,則均出自漢堡團隊。

(圖片提供:INGO Hamburg)
IKEA廣告「Don’t worry, you can afford it.」,傳達寵物打破家中物品也沒關係,因為 IKEA的實惠價格絕對負擔得起再買一個。(圖片提供:INGO Hamburg)

「INGO Hamburg是大小兼備的完美結合,我們的團隊非常多元,成員來自世界各個角落。我們跟INGO在其他地區的分支時不時會一起合作,譬如IKEA的『抗通膨產品』(Inflation-Proof Products)廣告活動,就是由漢堡和斯德哥爾摩辦公室合作完成的。我們也會與其他WPP辦公室合作,比如說,目前我們正在與倫敦、紐約、香港以及德國奧美辦公室,共同開展不同的計畫案。」INGO Hamburg 創意總監Fernando Montero González說。

圖片提供|INGO Hamburg
漢堡王廣告「Proper Dining」,名為「正式」的廣告卻展現用餐的輕鬆一 面,也是後疫情時代的新飲食精神。(圖片提供:INGO Hamburg)

換位思考,以直觀易懂的方式向客戶展示服務

成軍短短3年,INGO Hamburg已與眾多客戶品牌合作,更不乏IKEA、Foodpanda、Canon、漢堡王等大品牌。2021年,INGO Hamburg為漢堡王製作了一組以「正式飲食」(Proper Dining)為題的戶外廣告,捕捉疫情後的「飲食時代精神」。影像裡有西裝筆挺、戴著墨鏡,看起來像保鑣的男子群聚一起,以車蓋為桌子,大口咬著漢堡;也有年輕情侶隨意地靠在街道圍欄上吃著快餐,這一股輕鬆、自在的氛圍,跟標題指涉的拘謹用餐方式形成截然反差,並引人會心一笑。INGO Hamburg 以直觀、簡潔的視覺語言,向客戶大聲宣告漢堡王已經走出疫情陰霾,恢復營業。

圖片提供|INGO Hamburg
在國際父親節期間,Canon推出一系列由爸爸拍攝 孩子們照片的宣傳企劃。(圖片提供:INGO Hamburg)

同年為Foodpanda操刀的「移動點餐」(Moving Orders)中,INGO Hamburg製作了腦洞大開的一支廣告:一群男子一邊觀看籃球賽、一邊坐在沙發上點餐,他們滑行在大馬路上,一路被送往餐廳;穿著睡衣或休閒家居服的人們,或坐在塑膠椅上、或躺在浴缸裡,一路滑進賣場買日常用品,以異想天開的情境連結外送服務。在一片競爭激烈的外送服務廣告中,INGO Hamburg幽默直觀的方式,格外吸引客戶眼光。

圖片提供|INGO Hamburg
Foodpanda廣告「Moving Orders」,幽默展現外送服務的便利。(圖片提供:INGO Hamburg)

氛圍優先!突顯實惠價格的溫馨與幽默方法

INGO Hamburg和IKEA的聯手也不可忽視。在「自豪的第二名」(Proudly the Second Best)廣告中,INGO Hamburg大膽地讓產品淪為配角,來襯托出親子之間的緊密關係和共度的家庭時光。3組影像展示了IKEA的暢銷產品——Antilop高腳椅、Bolmen踏腳凳和Smagora嬰兒床,以及它們的價格。

開頭畫面皆先聚焦產品,但隨後鏡頭拉遠,顯示這些物品被束之高閣,影像裡的孩童不坐在高腳椅上吃飯,而是坐在爸爸的膝蓋上;不站在踏腳凳上刷牙,而是被爸爸抱著學習如何刷牙;也不是躺在嬰兒床上睡覺,而是趴在媽媽的胸口上小憩。這些產品一方面呈現家庭真實的育兒情景,喚起每個人皆有的孩兒回憶和共鳴;另一方面巧妙地突顯出IKEA品牌核心價值「謙遜」——低價實惠到足以成為配角。

圖片提供|INGO Hamburg
(圖片提供:INGO Hamburg)
IKEA廣告「Proudly Second Best」讓商品成為配角,透露IKEA的商品「低價實惠到足以成為配角」。(圖片提供:INGO Hamburg)

繼溫馨家庭廣告後,INGO Hamburg今年初為IKEA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市場製作的「別擔心,你負擔得起」(Don’t worry, you can afford it.),以家中的毛小孩弄壞各種家用品為主題:貓咪看著碎了一地的杯子,一臉理直氣壯地舔了一口;狗狗一臉呆萌趴在灑滿棉絮的沙發上⋯⋯。這些廣告在在安撫寵物主人,表明由於這些商品價格實惠,一旦發生與寵物有關的意外損壞後,更換物品不會造成經濟負擔。

圖片提供|INGO Hamburg
(圖片提供:INGO Hamburg)
IKEA廣告「Don’t worry, you can afford it.」,傳達寵物打破家中物品也沒關係,因為 IKEA的實惠價格絕對負擔得起再買一個。(圖片提供:INGO Hamburg)

INGO Hamburg聰明地鎖定這個在全球不斷增長的族群——寵物「父母」——光是在阿聯酋,就估計約有150萬名。 Fernando Montero González分享道,「我們團隊許多人都愛好動物、甚至是『寵物爸媽』,因此這成了靈感來源。 這支廣告呈現出許多寵物主人的真實生活,也是廣告引起這麼廣大迴響的原因。」他也透露,「製作過程中進度總是落後,因為大家都太喜歡那些參與拍攝的動物了。」透過充滿格調品味的場景搭設,INGO Hamburg賦予IKEA優質的品牌形象,巧妙地傳遞出其產品的物超所值。廣告的媒體曝光價值達1,800萬美元、獲得41億次曝光率、社群互動率飆升5,222%,覆蓋至73個國家。

圖片提供|INGO Hamburg
IKEA廣告「Inflation-Proof Products」,宣傳80件經典產品的價格「竟然」維持不變,強化品牌對消費者的平價承諾。(圖片提供:INGO Hamburg)

創意必須建立在真實基礎上

除了創意,如何與各領域客戶維繫關係,也是廣告從業者工作的重要一環。Fernando Montero González表示:「跟客戶的良好關係須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讓他們信任我們的工作、承諾和創意;保持透明度也很重要,無論如何,都要對客戶誠實。」他認為廣告創意的成功來自兩個核心要素:「與時俱進(Up to date)、相關性吸引力(Relevant stopping power)——能夠快速吸引目標受眾的注意力,並讓其停下來關注的能力,我們總是不斷挑戰、發想創新的點子,這些點子必須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

圖片提供|INGO Hamburg
(圖片提供:INGO Hamburg)
漢堡王廣告「Proper Dining」,名為「正式」的廣告卻展現用餐的輕鬆一 面,也是後疫情時代的新飲食精神。(圖片提供:INGO Hamburg)

而對於有志踏入廣告創意產業的後進,他也分享必備的重要素質:「熱情與奉獻。我認為這兩點一直都是關鍵,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創意的誕生與執行都各具挑戰,創意發想需要投入精力,因此我們鼓勵團隊成員尋找專注時刻,拿起筆和紙,深入思考。如果腦袋真的卡住了,或許出門散步是個不錯的選擇。」

圖片提供|INGO Hamburg
Canon在國際父親節推出的「Happy Father’s Day」企劃,呈現爸爸們使用Canon相機捕捉的孩童成長時刻,目的是拓展非專業用戶客群,傳達相機的使用簡便與直覺性。(圖片提供:INGO Hamburg)

INGO Hamburg的創意實踐筆記

  1. 創意必須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才能與觀眾產生共鳴,使他們感受到廣告的真誠與可信性。
  2. 廣告需要快速吸引受眾注意,這種吸引力來自於廣告內容與當下潮流的相關性,以及對受眾生活的影響。
  3. 成功的廣告往往不是直接推銷產品,而是透過情感連結來觸動觀眾。
  4. 無論是鏡頭運動、音效設計,還是情感氛圍的營造,細節決定了廣告最終的質感和效果。
  5. 創意的產生與執行都需要全力專注,INGO Hamburg強調團隊成員保持專注,暫時遠離干擾,以確保最佳創意的誕生。
圖片提供|INGO Hamburg
(圖片提供:INGO Hamburg)

INGO Hamburg|Fernando Montero González

INGO Hamburg創意總監。來自西班牙馬德里,曾在麥肯廣告和奧美馬德里、奧美杜拜擔任要職。經手客戶包括IKEA、可口可樂、漢堡王、Mondelez、聯合利華、肯德基、本田汽車、福斯汽車等國際知名品牌。作品屢獲獎項,包含克里奧國際大獎、坎城創意獎、D&AD鉛筆獎等。

文|姜盈謙 圖片提供|INGO Hamburg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4/11月號《走入藝術的無形脈動》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發電廠也可以是生物棲息地?台電推八大電廠、十個明星物種生態地圖,帶你一窺超乎想像的島嶼動植物

位於高雄興達電廠旁濕地的黑面琵鷺。

環顧日常所需,無處不需用電,也因此全台的發電廠可說是推動社會運轉的重要引擎之一。然而,你知道嗎?這些發電廠不只點亮島嶼,更成為許多動物的歸依——原來,台電深知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在營運發電廠時也關心周遭生態環境, 今年更推出八大電廠、十個明星物種生態地圖,不只展現台電長期投入生態保育的豐碩成果,也讓大眾更進一步認識這些獨特的物種。

台灣電力公司
2024台電環境月推出八大電廠、十大明星物種生態地圖。

近年來,如何提升「生物多樣性」儼然成為全球永續發展的關鍵議題,聯合國官網甚至指出,「生物多樣性資源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礎。魚類為近30億人口提供了20%的動物蛋白。超過80%的人類膳食來自植物⋯⋯而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會威脅到所有生物,包括人類的健康。」在在顯見生物多樣性的重要。

看見八座發電廠,十個物種明星

然而,其實早在2015年時,台電便立下「一廠一特色,一處一綠點」願景,更依據每座發電廠所在地的生態特色推動物種保育。長久以往,如今發電廠周圍已形成許多生物的重要棲息地。

台灣電力公司
(左)鉛色水鶇(屬臺灣特有亞種,常見於大甲溪發電廠馬鞍壩園區,臺中市和平區)(右)霧社血斑天牛(第三類保育類動物,萬大發電廠,南投縣仁愛鄉)
台灣電力公司
台灣大豆(臺灣原生特有種植物,萬大發電廠,南投縣仁愛鄉)

於是,當人們攤開十個明星物種生態地圖,可以看見協和電廠的珊瑚、卓蘭電廠的紫斑蝶、大甲溪電廠的鉛色水鶇與臺灣石賓(魚賓)、萬大電廠的霧社血斑天牛與台灣大豆、興達電廠的黑面琵鷺、核三廠的雀鯛、尖山電廠的荸薺,以及台西風場周遭的東亞家蝠等特色物種。不只如此,台電也聯手曾獲美國全球電影競賽最佳紀錄片、休斯頓影展白金獎等知名大獎肯定的生態導演許鴻龍拍攝《蝙蝠喬遷大計》生態紀錄片,將台西風場蝙蝠搬家計畫完整收錄呈現。

台灣電力公司
第三核能發電廠進水口珊瑚與雀鯛等魚類。
台灣電力公司
(左)紫斑蝶(卓蘭發電廠,苗栗縣卓蘭鎮)(右)臺灣石賓(魚賓),臺灣特有種(大甲溪發電廠,臺中市和平區)
台灣電力公司
(左)珊瑚(協和發電廠,基隆市中山區)(右)澎湖荸薺(澎湖在地特有種作物,尖山發電廠,澎湖縣湖西鄉)

展開蝙蝠喬遷大計,至今住房率高達95%

從影片中不難看見,台西風場實行《蝙蝠喬遷大計》的契機,可以追溯至今年初台電於雲林縣台西海埔新生地北堤防風林內展開「台西風力發電計畫」,意欲打造四部風力發電機的時刻。當時台電在環境調查時發現當地豐富的蝙蝠生態,因此除了特意調整工程整地時程,巧妙避開蝙蝠繁殖季節;也設置即時感應系統,只要偵測到蝙蝠或鳥類大量遷徙,工作人員便能讓風機降載或停機,兼顧綠電發展與動物生態保育;更重要的是,為了避免風機運轉影響蝙蝠活動,台電特意透過「棲地補償」方式,在風機預定地附近打造遷移廊道,引導東亞家蝠遷移至風場南側防風林。

台灣電力公司
位於雲林縣的台電台西風場。

為此,台電不只設置100個蝙蝠巢箱,也為蝙蝠戴上塑膠翼環,並搭配聲波偵測器,有效掌握其活動狀況。如今,蝙蝠巢箱已累積超過1700隻次使用,「住房率」高達95%。發現東亞家蝠對於新居相當滿意後,台電更再次增設70個巢箱,擴大東亞家蝠的喬遷計畫。

台灣電力公司
東亞家蝠(台西風力發電站,雲林縣台西鄉)
台灣電力公司
台電在風機預定地附近防風林設置蝙蝠巢箱。

穩定供電與生態保育,不再是終極二選一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表示,台電營造電力設施的生態共識,既為人類營造便利的電力環境,也為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做更多設想,將對環境的疼惜及對環境永續的關注,內化為自身的DNA與價值。

而透過這樣的台西風場東亞家蝠的搬家紀錄,人們或許更能發現,穩定供電與生態保育,從來不是一個終極二選一。只要抱持著關心環境生態的熱情與初心,透過縝密思考與日日篤行,發電廠周遭也能是棲地,風力發電與東亞家蝠更能相存相依。

 

台電廣告

文 / 郭慧  圖 / 台灣電力公司、導演許鴻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