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地鐵作為「城市藝廊」,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

地鐵作為「城市藝廊」: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一探「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

說大巴黎快線是一座「城市藝廊」,一點也不為過。每個車站都找來不同建築師設計,還攜手Sophie Calle、JR等藝術家為各站量身創作,為巴黎近郊帶來獨一無二的在地風景。

為了疏通城市裡擁擠不堪的交通狀況,繞過巴黎市區行駛、連接郊區與郊區的「大巴黎快線」因應而生。這個全新的地鐵網絡共有6條線:其中2條為延伸既有路線(巴黎地鐵11號線、巴黎地鐵14號線號線)、另外4條則是新增的(巴黎地鐵15號線、巴黎地鐵16號線、巴黎地鐵17號線、巴黎地鐵18號線)。最近,隨著2024巴黎奧運開幕的將至,大巴黎快線14號線也正式開通啟用,其中「Saint-Denis Pleyel」站位於奧運三大場館交叉路口,預計將於賽事期間迎來大量人流。

地鐵作為「城市藝廊」:一探「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
「大巴黎快線」共有6條線,連接巴黎周邊的近郊。(圖片來源:Grand Paris Express)

01 車站建築融入各地特色

大巴黎快線上的每個車站都邀請到不同建築師分別設計,各自富有特色外,也更好地融入周遭社區環境。車站間的共通點是採用可持續的生態設計元素,包括耐磨地板、自然光、節能材料等。

地鐵作為「城市藝廊」:一探「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
大巴黎快線上的每個車站都邀請到不同建築師設計。(圖片來源:Grand Paris Express)

02 藝術家量身創作作品

除了獨一無二的車站設計,大巴黎快線還集結了超過70件當代藝術作品,由各站建築師與藝術家討論、共創,形式涵蓋雕塑、壁畫、新媒體等,成為一系列具有紀念意義,且與建築形成對話的永久收藏。參與此計畫的藝術家包含國際知名的Sophie Calle、JR、Daniel Buren、Tatiana Trouvé等,還有新銳藝術家Noémie Goudal、Duy Anh Nhan Duc等人。

地鐵作為「城市藝廊」:一探「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
各站建築師也分別與藝術家共創獨一無二的公共藝術作品。(圖片來源:Grand Paris Express)

03 月台壁畫也獨一無二

大巴黎快線的藝術計畫可不止於此。《描繪大巴黎》是一系列展示於月台上的壁畫作品,有些更延伸至車廂內部,邀請到30位藝術家如Enki Bilal、Rutu Modan、Roxane Lumeret、Philippine Joyeux等人共同參與,透過插畫、漫畫、動畫等媒介,將地下運輸與地面城市生活連結。

地鐵作為「城市藝廊」:一探「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
《描繪大巴黎》是一系列展示於月台上的壁畫作品。(圖片來源:Grand Paris Express)

更多巴黎地鐵美學 >>> 從巴黎地鐵站一窺現代藝術史!盤點9大特色車站,整個城市就是一座博物館

奧運前夕通車的14號線

在奧運開幕一個月前通車的14號線是一條南北向的地鐵,從南方的巴黎奧利機場(Aéroport de Paris - Orly)一路延伸到北邊奧運選手村、比賽場館所在的聖但尼(Saint-Denis)地區,沿途共有8站。以下我們精選了5個車站,一探其中的設計亮點:

▸ Saint-Denis Pleyel

Saint-Denis Pleyel站位於三大奧運場館——選手村、水上運動中心和法蘭西體育場交會的十字路口,邀請到日本建築師隈研吾設計,強調木材和玻璃的運用,讓自然光穿透每個樓層;法國藝術家Prune Nourry的作品​​《維納斯》則預計於2026年登場,將懸掛在車站中庭,以108個維納斯型態的雕塑,呼應該地區的多元性。

地鐵作為「城市藝廊」:一探「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
Saint-Denis Pleyel站。(圖片來源:Grand Paris Express)
地鐵作為「城市藝廊」:一探「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
Saint-Denis Pleyel站。(圖片來源:Grand Paris Express)
地鐵作為「城市藝廊」:一探「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
Saint-Denis Pleyel站。(圖片來源:Grand Paris Express)

▸ Maison Blanche

這是大巴黎快線網絡中唯一一個在巴黎市內的車站,由美國藝術家Ned Kahn與建築師Nicolas Tricard合作,在車站入口上方設計了一個可隨風移動的裝置,如面紗一般飄揚,又如河流般波光粼粼地反射陽光。

地鐵作為「城市藝廊」:一探「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
Maison Blanche站。(圖片來源:Grand Paris Express)
地鐵作為「城市藝廊」:一探「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
Maison Blanche站。(圖片來源:Grand Paris Express)
地鐵作為「城市藝廊」:一探「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
Maison Blanche站。(圖片來源:Grand Paris Express)

▸ Hôpital Bicêtre

藝術家Eva Jospin與建築師Jean-Paul Viguier攜手,在Hôpital Bicêtre站的外牆上創作了巨大的浮雕作品。雕塑的靈感來自義大利導演費里尼的作品《羅馬風情畫》,藝術家引用電影中「在建設地鐵過程挖掘到古代遺跡」的概念,以一層層的混凝土疊加而成,期望喚起大眾關注大巴黎快線工程中的考古發現。

地鐵作為「城市藝廊」:一探「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
Hôpital Bicêtre站。(圖片來源:Grand Paris Express)
地鐵作為「城市藝廊」:一探「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
Hôpital Bicêtre站。(圖片來源:Grand Paris Express)

▸ Thiais-Orly

Thiais-Orly站有著幾何交織的拱頂天花板,從中心向四個方向延展開來。為了回應這個空間感的建築,藝術家Lyes Hammadoche與建築團隊Valode & Pistre合作,在大廳創作了四座雕塑,如同衛星一樣旋轉著,取代一般車站配備的傳統時鐘,運用巧思為來往車站的乘客報時。

地鐵作為「城市藝廊」:一探「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
Thiais-Orly站。(圖片來源:Grand Paris Express)
地鐵作為「城市藝廊」:一探「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
Thiais-Orly站。(圖片來源:Grand Paris Express)

▸ Aéroport d’Orly

奧利機場所在的Aéroport d’Orly站,由葡萄牙藝術家Vhils與建築師François Tamisier共同打造。牆上名為「Strates Urbaines」的作品,使用了11,000多塊葡萄牙傳統阿茲勒赫(Azulejo)瓷磚,拼貼出數個臉孔與大巴黎的地標建築,圖案彼此重疊、融合,象徵著城市與其居民之間相互塑造的過程。

地鐵作為「城市藝廊」:一探「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
Aéroport d’Orly站。(圖片來源:Grand Paris Express)
地鐵作為「城市藝廊」:一探「大巴黎快線」5個特色車站,每站都由不同建築師和藝術家聯手打造
Aéroport d’Orly站。(圖片來源:Grand Paris Express)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如森林般的木造波浪形機場!波特蘭機場擴建計畫落成,融合傳統編織工藝與自然地景

如森林般的波浪形木造機場建築!波特蘭機場擴建計畫落成,融合傳統編織工藝與自然地景

經過數十年的計畫與執行,美國波特蘭國際機場(Portland International Airport,PDX)的主航廈擴建工程終於告一段落並宣布開放。受傳統工藝啟發的波浪形木造屋頂,是前所未有的創新設計;而綠意盎然的室內更融入了當地豐富的綠植,營造出如同身處森林般的舒適環境,無論是自然面、文化面,都令旅客感受到鮮明的奧勒岡州特色。

橫跨數十年的擴建計畫

波特蘭國際機場(PDX)自1965年起與在地建築團隊ZGF Architects合作,展開為期數十年的大規模擴建計畫,期望在2045年將載客量提升至每年3500萬人次。針對主航廈建築,波特蘭國際機場設定了明確的目標:具備可變性與靈活度的空間、兼顧可持續性,創造出一個融合當地意象的機場。

如森林般的波浪形木造機場建築!波特蘭機場擴建計畫落成,融合傳統編織工藝與自然地景
波特蘭機場自1965年起與ZGF Architects合作,展開為期數十年的大規模擴建計畫。(圖片來源:PDX)

波浪形木造屋頂,體現傳統工藝與自然地景

新航廈的最大亮點,就是上方佔據36,000平方公尺的波浪形木造屋頂。這是美國首個擁有木造屋頂的機場,從在地取材道格拉斯冷杉打造,還結合奧勒岡州原住民的傳統編織技術,呈現出手工製作的質感。

如森林般的波浪形木造機場建築!波特蘭機場擴建計畫落成,融合傳統編織工藝與自然地景
波特蘭機場是美國首個擁有木造屋頂的機場。(圖片來源:ZGF Architects)

屋頂所使用的木材,皆取自於機場近郊的森林。建築團隊與當地四個印地安部落合作,盡可能追溯每一根木頭的來源,製作成膠合樑、夾板、以及木格柵三種建材。這些建材不僅成就優美的造型線條,更體現了工藝的細膩。受到陽光灑進森林的景象啟發,屋頂以49個不同形狀和大小的格柵天窗組成,讓自然光照亮航廈內60%的空間。

如森林般的波浪形木造機場建築!波特蘭機場擴建計畫落成,融合傳統編織工藝與自然地景
屋頂從在地取材道格拉斯冷杉建造。(圖片來源:PDX)
如森林般的波浪形木造機場建築!波特蘭機場擴建計畫落成,融合傳統編織工藝與自然地景
建築團隊將木材製作成膠合樑、夾板、以及木格柵三種建材。(圖片來源:ZGF Architects)

另外,作為至關重要的公共建築,波特蘭機場的結構設計也將制震納入考量。木造屋頂由34根巨大的Y形柱支撐,能夠承受高達9.0級的地震。

如森林般的波浪形木造機場建築!波特蘭機場擴建計畫落成,融合傳統編織工藝與自然地景
木造屋頂由34根巨大的Y形柱支撐,以達到制震效果。(圖片來源:ZGF Architects)

運用綠植元素,踏入機場彷彿置身森林

波特蘭機場所在的奧勒岡州,其近一半土地被豐富的森林資源覆蓋,而ZGF Architects攜手環境顧問團隊Terrapin Bright Green、景觀設計師PLACE,運用大量的木質與植栽打造航廈內部空間,希望每位乘客一抵達機場,就能有置身森林的感受。

如森林般的波浪形木造機場建築!波特蘭機場擴建計畫落成,融合傳統編織工藝與自然地景
團隊運用大量的木質與植栽打造航廈內部空間,營造置身森林的感受。(圖片來源:PDX)

走入報到大廳,訪客將被72顆高達7.6公尺的大樹環繞,遍布空間的5,000多株中小型植物在柔和的自然光下搖曳,除了提升視覺上的享受,這些自然元素也有助於減輕處理行前手續的壓力。

如森林般的波浪形木造機場建築!波特蘭機場擴建計畫落成,融合傳統編織工藝與自然地景
航廈大廳內有72棵大樹與5,000多株中小型植物。(圖片來源:ZGF Architects)
如森林般的波浪形木造機場建築!波特蘭機場擴建計畫落成,融合傳統編織工藝與自然地景
綠植在柔和的自然光下搖曳,減少繁複旅行手續所帶來的壓力。(圖片來源:ZGF Architects)

充滿代表性的經典花紋地毯回歸

自1988年至2015年被撤下為止,羊毛地毯一直是波特蘭機場的象徵之一,這款經典地毯的花紋曾被印在T恤、運動鞋,甚至是波特蘭拓荒者的球衣上,已然成為這座城市的標誌。

如森林般的波浪形木造機場建築!波特蘭機場擴建計畫落成,融合傳統編織工藝與自然地景
自1988年至2015年被撤下為止,羊毛地毯一直是波特蘭機場的象徵之一。(圖片來源:PDX)
如森林般的波浪形木造機場建築!波特蘭機場擴建計畫落成,融合傳統編織工藝與自然地景
這款經典的地毯圖紋,對許多居民而言已然成為這座城市的標誌。(圖片來源:PDX)

這次擴建計畫中,波特蘭機場決定回應當地居民的呼聲,復興這塊經典的地毯,將其重新鋪設於主航廈的多個休息區,而其他通行區域則鋪上水磨石與白橡木地板,以利行李箱、輪椅等設備快速移動。

如森林般的波浪形木造機場建築!波特蘭機場擴建計畫落成,融合傳統編織工藝與自然地景
這次擴建計畫中,經典的地毯再次被引進機場內。(圖片來源:PDX)

重新配置空間,呼應波特蘭城市景觀

波特蘭機場嶄新的主航廈除了在設計上體現在地自然特色,也融入了豐富的城市文化。ZGF Architects重新配置航廈內的各個空間,從美食街、公共休憩區到不對外開放的辦公室,這些空間從波特蘭「以人為本」的小街區尺度汲取靈感,構成了宛如波特蘭城市的縮影。

如森林般的波浪形木造機場建築!波特蘭機場擴建計畫落成,融合傳統編織工藝與自然地景
ZGF Architects重新配置航廈內的各個空間,並從波特蘭「以人為本」的小街區尺度汲取靈感。(圖片來源:ZGF Architects)
如森林般的波浪形木造機場建築!波特蘭機場擴建計畫落成,融合傳統編織工藝與自然地景
機場宛如波特蘭城市的縮影。(圖片來源:ZGF Architects)

另外,團隊也與Half Sister Studio、Dot Dot Dash、Ivan McClellan等藝術家合作,打造24小時輪播的即時藝術裝置《Extraordinary Windows》,根據不同時間、天氣及人流量變換畫面,帶來獨特的視覺體驗。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紐約河道上出現一座漂浮泳池!「+POOL」邀你暢泳曼哈頓大橋下,用創新設計推動水質保護觀念

紐約河道上出現一座漂浮泳池!「+POOL」邀你暢泳曼哈頓大橋下,用創新設計推動水質保護觀念

美國紐約Pier 35河面上,近期迎來一座漂浮泳池「+ POOL」。除了有別具特色的「+」字號外型,+ POOL更代表著革命性的創新——經過數十年的水質改善後,紐約州的河水終於達到可游泳的標準,從池壁過濾後即可供民眾使用。目前,+ POOL即將進行最終測試,以確保為紐約市民帶來安全又親近自然的游泳設施。

把自然河道變成公共游泳池

+ POOL是一個設置於紐約內港的漂浮泳池,有著「+」符號的造型外觀,透過池壁的三層過濾系統,把外部的自然水域轉變為符合游泳水質標準的場所。泳池不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每天就能夠淨化超過100萬加侖的河水,展現先進的環境技術和創新設計。

紐約河道上出現一座漂浮泳池!「+POOL」邀你暢泳曼哈頓大橋下,用創新設計推動水質保護觀念
紐約Pier 35河面上,近期迎來一座漂浮泳池「+ POOL」。(圖片來源:+ POOL)

過去數十年來,紐約市投入大量資源改善水質,如今這些水道具備有史以來最乾淨的水質,準備好供大眾使用。然而,城市裡缺乏安全的游泳設施,許多紐約市民無從學習游泳,進而增加了其溺水風險。+ POOL不僅能提供安全的游泳場域,也幫助市民重新與自然環境連結,更能有效緩解越來越嚴重的極端高溫現象。

紐約河道上出現一座漂浮泳池!「+POOL」邀你暢泳曼哈頓大橋下,用創新設計推動水質保護觀念
過去數十年來,紐約市投入大量資源改善水質。(圖片來源:+ POOL)

彈性設計滿足市民需求

+ POOL的設計靈活,有多種不同用途,如游泳訓練、娛樂活動、水上運動等。它可以佈置成奧運比賽規格,也可以完全展開成為9,000平方英尺的娛樂用泳池。其過濾系統擁有臨時專利,並符合游泳海灘的水質標準,確保使用者的安全。在經過最終測試階段後,+ POOL計劃在整個紐約州陸續設置多個地點。

紐約河道上出現一座漂浮泳池!「+POOL」邀你暢泳曼哈頓大橋下,用創新設計推動水質保護觀念
+ POOL的設計靈活,可以佈置成比賽規格,也可以完全展開成為9,000平方英尺的娛樂泳池。(圖片來源:+ POOL)

未來策劃一系列免費活動

未來,+ POOL將為青少年提供免費游泳課程,並推出免費暑期夏令營「Bluefish」、志願河道清理活動以及校內教育課程等,幫助推動社區參與,也提高紐約市民對水質和環境保護認知。除此之外,每年也將舉辦「CitySplash」城市暢泳活動,打破年齡、背景、游泳能力的隔閡,邀請全民一起到泳池玩耍。

紐約河道上出現一座漂浮泳池!「+POOL」邀你暢泳曼哈頓大橋下,用創新設計推動水質保護觀念
+ POOL未來將提供免費游泳課程、暑期夏令營、志願河道清理活動以及校內教育課程等。(圖片來源:+ POOL)

隨著對外開放與各項活動的推展,+ POOL不只成為此類應用的首個案例,也期望為全球其他城市提供靈感與範例。

紐約河道上出現一座漂浮泳池!「+POOL」邀你暢泳曼哈頓大橋下,用創新設計推動水質保護觀念
+ POOL模擬圖。(圖片來源:+ POOL)

資料來源|+ POOL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