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好市繞境」文化深度遊!10條路線探訪百年水道、貴族避寒別墅,揭開輕軌歷史密碼

高雄「好市繞境」10條文化深度遊程!踏入百年古水道、煉油廠遺跡,探索百年好市

還記得2022文博會在高雄,「文博遶境」那30條文化深度遊程嗎?當時高雄市政府打開城市秘境,帶人們走進軍事境地、工業遺跡、新生的文資館舍,壽山張學良故居、雄鎮北門、中都磚窯廠等都是目的地,引起熱烈迴響。錯過沒關係,2024適逢高雄設市100週年,網友敲碗許久的遶境企劃2.0「好市繞境」即將展開!

「好市繞境」共有10條路線,以與高雄密不可分的「工業」、「海洋」、「鐵道」以及「歷史」為4大主題,引領旅人步入日式歷史館舍、登上遊艇、潛入地道和精密工業的最前線,探索從未見過的港都面貌,看高雄從1924年升格為市至今,如何一步步隨時代變遷煉成「百年好市」。

高雄「好市繞境」10條文化深度遊程!踏入百年古水道、煉油廠遺跡,探索百年好市
(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百年好市官方網站)

01/日式貴族輕旅行

從日治時期開始,高雄逐漸發展為南方大城。在這片土地上,日本華族大谷光瑞創立了在台唯一的農園別莊;港口與鐵路交會的哈瑪星,造就了金融機構林立的「驛前大通」;作為昔日高雄州的心臟,更保留台灣現存年代最早、行政層級最高的武德殿。

高雄「好市繞境」10條文化深度遊程!踏入百年古水道、煉油廠遺跡,探索百年好市
逍遙園。(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這趟旅程以高雄的日本味為索引,帶你前往貴族的海外別邸「逍遙園」,在京都傳統編織工法的「網代天井」下,欣賞和洋混合的建築語彙;在前身是銀行的咖啡廳「新濱·駅前」享用洋菓子,感受舊時的摩登氣息;在武德殿穿上護具,來一場劍道打擊體驗!

高雄「好市繞境」10條文化深度遊程!踏入百年古水道、煉油廠遺跡,探索百年好市
劍道體驗。(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百年好市官方網站)

02/古水道踏查,高雄供水系統大公開

高雄的自來水從何而來?最早又是從哪裡開始的呢?這趟遊程領你與水同行,探訪1913年完工、目前仍在供應高雄市用水的「打狗水道」,步入大樹古蹟「竹寮取水站」、量水器室及「旗山水道」的現存設施,探索與城市一同成長的百年水道系統,展開港都溯源之旅。

高雄「好市繞境」10條文化深度遊程!踏入百年古水道、煉油廠遺跡,探索百年好市
竹寮取水站。(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百年好市官方網站)

03/從約翰湯姆生視角看旗鼓,走進150年前的高雄老照片

高雄最早的一張照片,誕生於一百五十多年前。當時英國攝影家朱利安.愛德華茲(St Julian Hugh Edwards)、美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分別來到台灣,拍下了哨船頭、旗後街、打狗海岸、沿岸漁民等地,照片中的舢舨、帆船、船塢、潟湖、矮平房都是今日不可見的場景,提供了我們從建築地圖、交通工具、自然地形等線索,一探清末臺灣人的生活方式。究竟百年前攝影家拍下的場景在今天的哪裡?本趟遊程領你從灣澳、山巒等線索,踏入高雄最早的相片裡。

高雄「好市繞境」10條文化深度遊程!踏入百年古水道、煉油廠遺跡,探索百年好市
(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百年好市官方網站)

04/尋訪半屏山下的火炬,高雄煉油廠的神秘領域

搭著火車往高雄市區方向前進,經過高雄煉油廠時,可以看到許多煙囪和燃燒塔,聞見空氣中瀰漫的特殊氣味,這就代表高雄市到了。

1930年代起,日本為了貫徹南進政策,台灣成為前進南洋的基地,燃料廠也隨之興建。二戰後國民政府來台,燃料廠改為中油高雄煉油廠營運,數十年間支撐了台灣的工業化,卻也帶來環境汙染,最終在2015年關廠。現在的高雄煉油廠,從烈焰騰騰的惡地轉變為綠意盎然廊道,仍保存著日治時期興建的辦公區、宿舍區,本次遊程將帶旅人一探這隱身在高牆後的神祕地帶。

高雄「好市繞境」10條文化深度遊程!踏入百年古水道、煉油廠遺跡,探索百年好市
高雄煉油廠宿舍群。(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百年好市官方網站)

05/鐵道迷必訪,揭開輕軌的歷史密碼

2024年全線通車的輕軌,是高雄最新的鐵道設施,但輕軌其實並不年輕!列車下方的鐵道,甚至藏了通往高雄歷史的密碼。

日治時期,官方以長達40年的工程打造國際大港「高雄港」,更鋪設了與港口連結、用於貨品運輸的「臨港線」,串連起商業、輕工業與運輸業,奠定了日後高雄發展的雛形。當年的臨港線,就是今日的輕軌路線,本次由高雄歷史博物館前館長王御風老師領隊,沿著鐵道探訪城市第一座水泥廠、商業重鎮哈瑪星、戲獅甲工業區等,回望高雄如何崛起。

高雄「好市繞境」10條文化深度遊程!踏入百年古水道、煉油廠遺跡,探索百年好市
(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百年好市官方網站)

06/世界無法忽視的高雄製造,揭秘岡山螺絲窟

說到岡山,你會先想到羊肉爐還是大崗山夜景?其實岡山還有個隱藏版冠軍,那就是螺絲產業。被稱為「螺絲窟」的岡山,在地螺絲廠一條龍式包辦了整個產業鏈,從上游的金屬材料,到下游的半導體、航太、醫材、船舶、電動車等精密扣件,精良的品質讓螺絲廠們「鎖」住了特斯拉、波音等全球知名大廠的單。遊程將開箱岡山螺絲工廠和車體製造工廠,深入平時禁入的工廠內部,一窺隱形冠軍的秘密。

高雄「好市繞境」10條文化深度遊程!踏入百年古水道、煉油廠遺跡,探索百年好市
岡山螺絲工廠。(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07/踏入岩雕守護者的領地,萬山部落深度遊

深藏在中央山脈原始森林中的「萬山岩雕遺址群」,岩石上史前時代的圈狀紋、重圓紋、人形紋、足狀紋圖騰,至今神祕難解。可惜的是,岩雕所在地難以抵達,甚至被認為是全台最難抵達的國定遺址。不過幸運的是,我們可以到茂林萬山部落,聽族人訴說岩雕傳說,拜訪魯凱族石板屋,體驗岩雕石板拓印、手作油芒餅乾,還有獵人親自傳授攀樹、陷阱製作、射箭和傳統舞蹈。歡迎前進山林,在族人的帶領下,親探魯凱族與原住民文化。

高雄「好市繞境」10條文化深度遊程!踏入百年古水道、煉油廠遺跡,探索百年好市
萬山部落石板屋。(圖片來源:茂林國家風景區)
高雄「好市繞境」10條文化深度遊程!踏入百年古水道、煉油廠遺跡,探索百年好市
萬山部落原住民風味午餐。(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08/親臨高級遊艇製造現場

2017年起,台灣躋身世界前十大遊艇製造國,遊艇產業更成為高雄的特色產業之一。作為國內遊艇製造的重鎮,高雄不僅具備遊艇所需的完整供應鏈,也因位在亞洲航運樞紐,且擁有製造、保養、維修、後勤支援等實力,成為亞洲遊艇使用者的重要保修基地。這趟遊程橫跨陸與海,從陸上遊艇的生產過程,看到高雄港的貨櫃碼頭、加工出口區的中島,接著搭上遊艇出海,用多重視角看港都的遊艇產業。

高雄「好市繞境」10條文化深度遊程!踏入百年古水道、煉油廠遺跡,探索百年好市
遊艇出海體驗。(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百年好市官方網站)

高雄百年好市「好市遶境」

全10條文化旅行路線請見官方網站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去(2024)年甫開幕的「漢來日月行館」坐落於日月潭涵碧半島的隱密湖畔,結合頂級旅宿與當代藝術,於飯店空間展出8件來自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家的作品,為藝術愛好者、旅行者和文化探索者開啟無與倫比的心靈饗宴。

日月潭美景結合當代藝術

漢來日月行館以「藝術與生活共融」為核心理念,將當代藝術與自然景觀巧妙結合,為每一位到來的賓客打造一場跨越時間與空間的文化旅程。

延伸閱讀:日月潭旅宿新選「漢來日月行館」!坐落涵碧半島幽謐湖畔,天光湖水揉入空間設計

本次「日影水月」展覽精選國際與台灣在地藝術作品,並策劃一系列藝術展演計畫,包括作品展出、美學講座、學生共創體驗及藝術導覽之旅等,邀請到國際級設計師Daniel Wong聯合策展,將飯店空間化為一座流動的美術館,讓旅客在欣賞日月潭自然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藝術與生活的緊密連結。

飯店內目前共展出八件藝術作品,涵蓋國際當代藝術和台灣在地藝術兩個類別,各自呈現不同創作特色與文化底蘊。當代藝術部分包括草間彌生代表作《南瓜》(中國信託銀行典藏借展)、瑞士藝術家Ugo Rondinone的作品《西北海峽》,還有朱銘《太極系列》張大千齊白石的傑作,充分展現當代藝術多面向的深刻魅力。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草間彌生《南瓜》(圖片提供:漢來日月行館)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Ugo Rondinone《西北海峽》(圖片提供:漢來日月行館)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朱銘《太極系列》(圖片提供:漢來日月行館)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紫藤》、《海棠八哥》(圖片提供:漢來日月行館)

在地藝術部分,由Daniel Wong邀請多位台灣在地藝術家,結合日月潭自然與文化特色,為飯店空間量身進行創作。徐暋盛《日月映輝》以竹子、自然為主題,完美詮釋自然生命律動;林芳仕《蔓蔓日茂》以窯燒琉璃、金箔與不銹鋼為主要材質,透過流動的線條隱喻日月的交融,勾勒出自然的蓬勃生機;王雅蘭與廖曉蓉《四季相映》則以構樹皮與薯榔染料為材質,描繪日月潭四季更迭中的自然律動。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徐暋盛《日月映輝》(圖片提供:漢來日月行館)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林芳仕《蔓蔓日茂》(圖片提供:漢來日月行館)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王雅蘭、廖曉蓉《四季相映》(圖片提供:漢來日月行館)

支持在地藝術,推動藝術教育與文化傳承

同時,漢來日月行館也特別規劃日影水月跨界藝術座談會,並與地方學校規劃合作交流,邀請學校師生參與藝術導覽與工作坊互動體驗,不僅能欣賞大師級的代表作,更能了解台灣藝術家如何結合日月潭的自然特色進行創作。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藝術家徐暋盛老師指導潭南國小學生做竹編風車(圖片提供:漢來日月行館)

漢來日月行館

地址|南投縣魚池鄉中興路139
電話|049-2898889
官網|https://sunmoonlake.grand-hilai.com.tw/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新北市美術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攜手6位藝術家呈現9件作品,勾勒藝術與地景共生的樣態

新北市美術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登場!攜手6位藝術家展出9件作品,勾勒藝術與地景共生的樣態

為迎接新北市美術館(新美館)4月25日正式開館,戶外園區展「穿山而過(Passing Through)」邀請到6位藝術家參展,共展出9件作品,展期至3月30日。

新美館與策展團隊而行計劃工作室攜手莊普、魏柏任、林淑鈴、張文菀、張博智與黎志文6位藝術家,以美術館園區為畫布,藉由不同媒材勾勒藝術與地景共生的樣態。邀請觀眾跟著藝術家的足跡,在群山環繞的園區裡,如同寫生般,一邊觀察、一邊行走,遠眺自然的曲線,於形色各異的作品中自在穿梭,悠然漫步。

「穿山而過」展覽講述作品如何與自然相互依存,藉由其形貌與美術館周遭的地景對焦,想像一種如寫生一般,描摹眼前所見景物的姿態。本圖為林淑鈴〈在彩虹的起點與終點〉。(圖片提供:新美館)
「穿山而過」展覽講述作品如何與自然相互依存,藉由其形貌與美術館周遭的地景對焦,想像一種如寫生一般,描摹眼前所見景物的姿態。本圖為林淑鈴〈在彩虹的起點與終點〉。(圖片提供:新美館)

9件作品一次看

莊普〈臥〉是由鋼材廢料製成,這件「以臂為枕」、橫躺在草地上,遙望著美術館建築的作品,更將在展覽後捐贈給新美館,作為館方的公共藝術藏品留存於園區中。本次亦展出莊普的大型雕塑〈三竹節〉,作品運用鋼骨結構模擬竹節蟲的姿態,三座角鋼靜靜地矗立在園區的草地上,以洗鍊的造型撐起一方天地。

莊普〈臥〉作品(圖片提供:新美館)
莊普〈臥〉作品(圖片提供:新美館)
莊普〈三竹節〉(圖片提供:新美館)
莊普〈三竹節〉(圖片提供:新美館)

魏柏任〈浮沉中片刻寧靜〉為現地製作,藝術家用金屬、陶器與枕木模擬燒陶時的窯火,在風和水氣裡,以金屬的鏽蝕為園區素描,以有機的造型回應鶯歌的產業風景。林淑鈴〈在彩虹的起點與終點〉則利用美術館的特殊造型,將繽紛的線束與光影結合,串聯質地堅硬的鋼管柱身,編織出綿延流動、隨風變化的軟雕塑。

魏柏任〈浮沉中片刻寧靜〉(圖片提供:新美館)
魏柏任〈浮沉中片刻寧靜〉(圖片提供:新美館)
林淑鈴〈在彩虹的起點與終點〉作品局部(圖片提供:新美館)
林淑鈴〈在彩虹的起點與終點〉作品局部(圖片提供:新美館)

張文菀〈彩色筆的野餐〉讓活潑童趣的線條躍出畫紙,搭配繽紛色彩,在草地上恣意舞動,揮灑創作與空間的無限可能。張博智〈流變的光景〉是新美館的公共藝術作品,透過演算法的即時運算,將觀眾在鏡頭前的動作以絢爛的流光波紋呈現在大螢幕上,在數據交錯的流域中,描畫人與環境的互動。

張文菀〈彩色筆的野餐〉作品局部(圖片提供:新美館)
張文菀〈彩色筆的野餐〉作品局部(圖片提供:新美館)
張博智〈流變的光景〉(圖片提供:新美館)
張博智〈流變的光景〉(圖片提供:新美館)

黎志文的三件作品〈從火山變成性感的山〉、〈雕塑家的筆山〉、〈小心火警〉為藝術家在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駐廠時,運用廢料創作而成,透過對鋼材的切割與焊接,結合金屬的延展性,展現如繪畫般的流暢線條。

黎志文〈從火山變成性感的山〉(圖片提供:新美館)
黎志文〈從火山變成性感的山〉(圖片提供:新美館)
黎志文〈雕塑家的筆山〉(圖片提供:新美館)
黎志文〈雕塑家的筆山〉(圖片提供:新美館)
黎志文〈小心火警〉(圖片提供:新美館)
黎志文〈小心火警〉(圖片提供:新美館)

另外,「穿山而過」也將於農曆新年間2月1日至2日(初四、初五)舉辦「沿山而行,景框寫生親子工作坊」,歡迎民眾走入園區,一同在想像的山巒中探索,於藝術曠野裡漫遊。

穿山而過 Passing Through
展期:2025.01.18-03.30 
地點:新北市美術館戶外園區
活動詳見新美館官方網站

資料提供|新美館、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