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台灣文博會「台灣百面」於8月26日至9月1日在大台南會展中心展開,台東知名風格選品店「東東市」今年也首度參加文博會,以「編織纖維工藝」為主題,邀集6種媒材X6組工藝家,帶來「東東有藝市-台東風土工藝計畫」的前哨發表展,於大台南會展中心1樓的「品牌商展區」,獨特的工藝生活情境氛圍成為本次逛展新亮點。
東東市主理人黃秀玲(show)表示,東東市從台東風格選品出發,倡議「美美地⽣活、吃好的食物、友善⼟地」為快樂的東岸⽣活風格,透過「選品、策展、出版」向旅⼈介紹最當代美好的台東,成為最新⽂化風景地標。這次東東市在文博會展出6種媒材X6組工藝家,是因應2024年底,東東市即將成立的新據點「東東有藝市」,定位為工藝學校與風土策展場域,將透過各種工藝體驗,搭配選品及各種飲食、閱讀、快閃活動,讓旅人感受慢活幸福時光、探索在地深度文化;同時成為支持工藝職人技藝保存與傳承的小搖籃。
東東市這次展出的6種媒材包括:月桃、苧麻、構樹皮、椰子葉、傘繩和回收布料,分別代表臺東的多元文化,不同族群的工藝跟技法和生活方式;特別強調臺東的工藝跟生活方式是與大自然相連結,更是跟土地共處的共好智慧,傳達出永續、環保的方式與內涵。並邀請「一粒工作室、阿布斯工作室、光織屋、椰女郎、徐映工作室、台11開放工作室」六組工藝家作品展出,跟市場溝通,以工藝去製作日常用品,設計成實用的、大家喜歡的物品,讓工藝可以進入日常生活,用行動去活化復振工藝。
本次展出中最吸睛即是入口的一大張180*180公分的「月桃席」,讓民眾可以親自體驗與月桃葉鞘編織親近的感覺、感受月桃的淡淡香氣,席上有各種月桃提袋、紅酒袋等更是讓人愛不釋手、買氣旺盛。月桃是台灣野外山區常見的植物,有著美麗的白色花串、全株用途廣泛,尤其葉鞘主要拿來編織草蓆、籃袋等容器,同時也是代表各原住民傳統編織重要的素材。
這系列月桃用品由台東阿美族《一粒工作室》的Ily高梅禎老師親手編製,透過一編一折,織入對大自然的敬意,Ily老師並以創新手法將傳統工藝融合,將自然素材融入生活。月桃製品強調「從自然來、到自然去」的環保精神,除了樸實、極簡、時尚感特色外,也是追蹤我們生活的足跡,履行地球環境保護的行動方案。之後在「東東有藝市」也會規劃相關月桃工藝體驗,帶大家現地採集月桃、晾乾、製作、編織等,親自體驗與大自然結合的心流美感。
展場中另外一大亮點就是「構樹皮」,代表作品為《光織屋》陳淑燕老師的「微光花樹」系列,取自構樹脫芯後再全株敲打成輕薄如膚般、開展出花朵姿態的樹皮燈,因為樹皮敲打後可見纖維的細微變化,所以透光出很溫暖溫潤的感覺,彷彿一棵在發光的樹,製作成各式立燈與吊燈,都讓現場觀眾很驚艷。
《光織屋-巴特虹岸手作坊》由噶瑪蘭族工藝家 杜瓦克·都耀Tuwak·Tuyaw,與喜愛大自然及原住民族文化的藝術家陳淑燕老師,結合部落工藝師成立。回歸人與土地最初的約定,持續將有原質精神的Sanku竹藤編魚筌、樹皮布等古老手藝和在地素材,創新設計出簡樸溫暖的當代藝術創作、生活燈藝與空間環境裝置,因此展場現場「森林系列竹燈」及「旅行的梭光」立燈也是讓大家讚不停聲的作品。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構樹」是間接證明臺灣是南島語言文化的發源地的重要證據,由中研院鍾國芳老師交叉比對了整個太平洋六百個構樹樣本DNA,發現它們的最源頭都是來自於臺灣,是南島文化研究中重要的素材。因為構樹皮是台灣早期原住民,尤其阿美族使用的生活物品、或衣服、帽子,甚至是包裹嬰兒用輕暖的材料,現在整個太平洋地區都有使用樹皮製作生活用品或裝飾的傳統,在臺東則有都蘭部落沈太木頭目,回憶小時候長輩敲打樹皮製作過程,把它重新做回來。之後在「東東有藝市」也會規劃相關樹皮工藝體驗課程工作坊,讓大家更進一步貼近南島文化,也為自己的民藝生活增添幸福感。
另外,現場滿桌的「椰葉」籃編也超吸引目光,有點夏威夷風情的椰子樹,採集大片葉子下來後經過處理,可以手作編製成各種尺寸的掛籃和圓盤籃,尤其受到日本人與設計師的喜愛。椰子葉編織需要把握新鮮時的韌度,採摘下來就開始製作,與大眾所熟悉的月桃葉及藺草曬乾後才可編織相當不同。展場內也可看見剛編好的作品還帶著新鮮的綠,自然乾燥過程中漸漸轉變成素雅的淺褐色。這系列作品由台東都蘭部落的《The coconut woman 椰女郎》廖堾雨老師以精湛的手工藝細心地將椰子葉互相編織,傳達出獨樹一格的台東海島情調。
展場主區亮點則是「苧麻」傳統織布做的桌旗與餐墊,由台東延平鄉的《阿布斯布農傳統服飾工作室》abus邱春女老師親手製作,有五種設計圖案色彩搭配,但皆有代表家族凝聚的菱格紋圖案穿插其中,深具文化內涵意義,且每片織布皆版面中變換各式織法,簡單中有豐富的美感。苧麻生長快速,從種植到採收只要三個月,但是要將採收回來的苧麻製作成布料,卻要花上至少一年,非常耗時費力。這系列苧麻織品皆是從從種植、培育到取纖及清洗,最後搓成線等處理程序完整保存後以地織機手工製作而成,非常限量珍貴,也得到品味人士的好評與收藏。之後「東東有藝市」也有小型織布 DIY 體驗,讓大家在兩小時內即可擁有自己的一條織帶;對於時間寬裕的學習者,再另安排規劃以週為單位的學習工作營。
最後兩種材質「回收布料」和「降落傘繩」也是頗受好評,鮮麗的顏色搭配更令人好奇創作者的企圖為何。東東市選擇這兩種材料做為在地風土工藝的呈現,則是傳達在現代生活中,因應使用功能需求,材料的轉變。比如阿美族《徐映工作室》以傘繩編織的「情人袋」,符合阿美族上山下海採集時揹帶,強韌堅固的材料,讓部落族人的情人袋使用的長長久久、更耐用,也更環保。
都蘭部落的《台11工作室》高敏書老師則長期以「回收彈性布料」創作不同項目的織品,長年旅居非洲、環遊世界各地的她,定居台東後,選擇環保永續的態度回應台東在地風土環境,並展現獨特的世界色彩美感,這次展出有面紙盒、紅酒袋、手提包等等,色彩繽紛、獨特美感,更受到許多買家的青睞。
全台灣有16族原住民,而台東就有七族,但是臺東最特別的是它不但有原住民,還有很多外國人、移居者,或者是很多流浪世界各地、最後定居在臺東的人,因為台東是一個多元文化、多元民族可以在這邊互相包容、相處的地方。東東市表示,這次帶來這六種工藝跟材質,也是代表著不同族群,他們的生活方式跟他們跟土地相處的方式,也希望分享給旅人們來到台東更深度認識在地文化與多元性的體驗,東東市作為進入台東的入口,今年參加文博會,在大台南會展中心D54區,活動自8月26日至9月1日止,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來展場交流。
了解更多,請上東東市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dondonstyle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