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回望1980後動盪三十年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時代思潮造就不同型態的建築,建築映現各時代存在過的痕跡。1987年(民國76年),臺灣解嚴,結束長達38年多的戒嚴時期,出生並養成於這動盪時代的建築人,如何看待和表現臺灣建築?社會的撕裂與縫合如何影響他們的思想?

為探究這道提問,忠泰美術館推出《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特展,特邀建築師龔書章擔任總策劃,探問解嚴之於臺灣建築的意義,爬梳臺灣建築於1980~2010這三十年間的發展變化,了解臺灣建築如何演變至今,並試圖勾勒其豐富而多元發展的初步脈絡。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先搞懂「解嚴世代」的族群輪廓

《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以「解嚴世代」稱呼約1963年前後出生於臺灣,並於1987年解嚴前後完成大學建築教育的建築人。展覽聚焦於解嚴世代的作品或行動所展現出非傳統、非傳承的「不連續性」特質,透過4大面向:「建築展覽」、「建築媒體」、「九二一地震」、「建築設計」,梳理出解嚴世代的特殊群像,並試圖辯證解嚴世代所代表的新價值觀,及其形成的反轉力如何改變了臺灣建築。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解嚴世代養成於什麼樣的時代?

臺灣戒嚴時期,人民集會、結社、言論、出版及人身自由等皆受限制,將近40年的戒嚴也禁錮了許多人對自由的記憶與想像。然而,解嚴前夕的70年代隨著國際政治局勢影響,臺灣迎來經濟奇蹟,GDP攀升、外匯湧入、房地產興起,充滿個人意志的文學、音樂、藝術也在檯面下活躍著。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1986年5月19日反戒嚴行動,台北龍山寺外 © 聯合報系(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1987年正式解嚴,標誌著社會體制的轉變,無殼蝸牛運動、野百合學運,股市突破萬點,報章雜誌蓬勃發展,迎來眾聲喧嘩的時代。本展展出珍貴歷史影像,帶觀眾回顧臺灣從戒嚴到解嚴急速變化的社會氛圍,了解形塑解嚴世代成長的時代背景。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1990年3月19日野百合學運 © 聯合報系(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1989年6月17日股市萬點,號子裡開香檳慶祝 © 聯合報系(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雖養成於戒嚴時代,但解嚴世代所處的建築教育環境已逐漸鬆動、質變,他們在啟蒙導師的帶領下,藉由議題式的集體研究與實作,逐漸打開對於未來社會城市的想像,建構出關注「文化資產」、「社區營造」與「設計美學」議題的群島。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解嚴世代群島浮現」展區。(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1980~2010年臺灣建築大事記。(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建築媒體」的轉向,如何影響人們閱讀建築的方式?

解嚴解放了言論自由,關注各領域的報章雜誌也遍地開花。1988年,《天下》與《人間》雜誌不約而同推出「臺灣四十年」回顧特輯,分別從經濟發展、本土關懷角度,探討與反映臺灣認同與主體性,也影響了1990年創刊的建築媒體《雅砌》。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建築媒體」展區。(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展覽以此切入,爬梳了臺灣建築媒體近半世紀的發展。回望1970年代,由當時臺灣省建築師公會發起成立的《建築師》雜誌,專注於建築技術與實務報導,讀者以建築專業從業居多。1990年創刊的《雅砌》突破傳統,秉持「跨域多元」的編輯理念,並強調「本土意識」,從建築角度探討社會和生活議題,使建築逐漸接近大眾視野。此後,《空間》、《台灣建築》、《建築Dialogue》和《egg》等雜誌相繼推出,轉向更廣泛的一般大眾,涵蓋了更多元的建築話題。2000年後網際網路興起,〈準建築人手札網站〉成為建築愛好者和從業者的重要交流平台。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建築媒體」展區。(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回顧1980年至今,「建築展覽」爬梳臺灣建築的脈絡轉變

隨著解嚴後的社會與都市急速變化,關於建築的理解與論述,也透過文化機構中的公開展覽被持續討論與建構。公開展覽本身就是各種力量、意識形態的角力場,除了一般大眾,建築學習者也在觀展或實際參與籌備的過程中,省思「何謂自身的建築」。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建築展覽」展區。(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1985年的《中國建築之美》,仍以中國史觀的歷代建築型態為脈絡;到了2000年,臺灣首次進入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國際舞台,於2002年起透過競圖決定每屆「臺灣館」的參展團隊、作品與論述,轉而對國際展現臺灣的建築與文化;2010年前後,更多跨世代、跨國界的建築展覽,也多向度展開自身的建築觀。

回顧這段歷程,讓我們再次看見在各種意識形態與認同轉變的交織過程中,臺灣建築是如何被論述、實踐與呈現。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建築展覽」展區。(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九二一地震」之於建築的震盪

1999年9月21日凌晨,規模7.3的大地震,震垮無數人的家園與日常。面對災後重建的工作讓建築人思考:「建築可以為臺灣做什麼?」,這些思考逐步反映在2000年後解嚴世代的思考與行動中。因災後重建而啟動的「新校園運動」、保存地震記憶的「地震教育園區」競圖,以及解嚴世代在地震後開始反思臺灣建築文化的自主性,都反映了因應天災劇變對建築文化領域造成的影響,如同地殼迸發前、那股隱而未見的能量。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九二一地震」展區。(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10個案例分析,帶你看懂解嚴世代反轉了什麼

透過實際的建築空間設計,解嚴世代反轉了什麼?這些設計與空間思考蘊含了什麼樣的理念和價值觀,又如何連結社會,如何影響都市與建築的發展?《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透過分析10個案例,呈現解嚴世代在行動中展現出的非傳統、非傳承的「不連續性」特質。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建築設計」展區作品「第一維管束」。(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案例包含「好茶部落」聚落保存與復興計畫、蘊含歷史記憶的「臺北市二二八紀念碑」、顛覆建築教育模式的「建築繁殖場」、翻轉都市公共空間的「凱旋公園暨新福宮廣場」和「新竹市東門城廣場」、不同思維的都市規劃「第一維管束」、創新校園規劃的「潭南國小」和「西寶國小」、住宅建築「青田主人」、宗教建築「菩薩寺」。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建築設計」展區作品「青田主人」。(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建築設計」展區作品「臺北市二二八紀念碑」。(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無限次觀展票卷販售中

展覽期間,《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也規劃講座、專場導覽等活動,邀請觀眾從多元視角回看時代、世代與臺灣建築的故事。忠泰美術館也首度推出展期間「無限次」參觀通行票(299元),限時限量販售,售完為止。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

展覽日期|2024年8月31日(六)-2025年1月12日(日)

展覽地點|忠泰美術館(臺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參觀資訊|全票150元/優待票100元(學生、65歲以上長者、10人以上團體)/身心障礙者與其陪同者一名、12歲以下兒童免票(優待票及免票須出示相關證件)

週三學生日|每週三憑學生證可當日單次免費參觀

 

主辦.策劃單位|忠泰美術館

總策劃|龔書章

研究小組|王俊雄、王增榮、吳光庭、林芳慧、郭文亮、詹偉雄、褚瑞基、黃姍姍、陳妍秀

館際合作|國立臺灣美術館、 臺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閱讀

RECOMMEND

高雄新車站「綠之丘天棚」、「空中花園」啟用!荷蘭團隊Mecanoo歷時15年打造城市新地標

高雄新車站「綠之丘天棚」、「空中花園」啟用!荷蘭團隊Mecanoo歷時15年打造城市新地標

耗時15年建造的「高雄新車站」,由荷蘭建築團隊Mecanoo操刀,其中名為「綠之丘」的天棚圓頂與其上方的空中花園,終於在2024年底正式完工啟用。

保留帝冠式舊站建築

高雄新車站以「擁抱高雄歷史」為理念,將歷史傳承與創新設計融合,保留舊有元素並重新詮釋,定位為「串聯過去與未來的城市地標」。有著超過八十年歷史的高雄車站舊站,屬於日式帝冠式建築,在新站興建過程中被保留下來,期間經歷二次遷移等創舉,展現團隊的工程技術。此外,施工的同時也必須維持鐵路運作,並確保乘客往來順暢、安全,於團隊而言充滿挑戰。

高雄新車站「綠之丘天棚」、「空中花園」啟用!荷蘭團隊Mecanoo歷時15年打造城市新地標
高雄新車站以「擁抱高雄歷史」為理念,將歷史傳承與創新設計融合(圖片來源:Mecanoo)

兼具通勤與休閒的自行車道

除了鐵路部分的工程外,高雄新車站還彙整了捷運、公車、客運等運輸系統,並打造一條全長15.3公里的自行車道,為全台唯一一條可「飛越」鐵路的自行車道,兼具通勤與休閒功能,為市民帶來嶄新體驗。

高雄新車站「綠之丘天棚」、「空中花園」啟用!荷蘭團隊Mecanoo歷時15年打造城市新地標
高雄新車站彙整了捷運、公車、客運等運輸系統(圖片來源:Mecanoo)

2,700片幾何雲朵打造天棚

這次正式啟用的天棚,不僅僅是高雄新車站的入口,也像一座城市舞台般。其圓頂佈滿2,700片潔白雲朵,由近80支造型各異的榕樹花柱支撐、挑高6公尺,展現高雄晴朗天空的意象,通透視野營造出寬闊的感受。

高雄新車站「綠之丘天棚」、「空中花園」啟用!荷蘭團隊Mecanoo歷時15年打造城市新地標
天棚不僅僅是高雄新車站的入口,也像一座城市舞台般(圖片來源:行政院)
高雄新車站「綠之丘天棚」、「空中花園」啟用!荷蘭團隊Mecanoo歷時15年打造城市新地標
天棚圓頂佈滿2,700片潔白雲朵(圖片來源:Mecanoo)

台灣原生種空中花園

天棚的上方,是佔地17,500平方公尺的空中花園,全數採用台灣原生種植物,共有超過三十萬株植栽灌木,並分為五大景觀區,為高雄新車站塑造綠意盎然的環境,也讓這座熱帶城市擁有可呼吸、充滿生機的空間。未來,這裡將舉辦各種市集、展演活動,更計畫設置流動圖書館,迎接更多可能。

高雄新車站「綠之丘天棚」、「空中花園」啟用!荷蘭團隊Mecanoo歷時15年打造城市新地標
空中花園全數採用台灣原生種植物,共有超過三十萬株植栽灌木(圖片來源:Mecanoo)

集飯店與商業空間於一地

目前高雄新車站施工分成南、北區塊兩階段施工,南區塊已經大致完成,剩下北區塊以及四棟大樓。除車站本體外,也將結合飯店與商業空間,打造複合式的大型公共區域,成為高雄與外部接軌的樞紐。

高雄新車站「綠之丘天棚」、「空中花園」啟用!荷蘭團隊Mecanoo歷時15年打造城市新地標
高雄新車站將結合飯店與商業空間(圖片來源:Mecanoo)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米蘭ACPV ARCHITECTS建築設計事務所操刀!以融合西方美學和東方哲學的設計,重新定義台中天際線

米蘭ACPV ARCHITECTS建築設計事務所操刀!以融合西方美學和東方哲學的設計,重新定義台中天際線

總部位於米蘭的建築與室內設計事務所 ACPV ARCHITECTS Antonio Citterio Patricia Viel 與聯聚建設共同發佈了台中市3個重要的開發項目,包括住宅理安大廈和方維大廈,以及商辦中衡大廈,以融合西方美學和東方哲學的顛覆性設計改觀城市面貌,為台中市的天際線注入新的活力。

由 Antonio Citterio 和 Patricia Viel 於 2000年創立的ACPV ARCHITECTS,此次負責的這3個項目的建築設計與室內設計,強調自然與建築的融合,以創造出具有永恆美感和非凡品質的空間,同時著重運用恒久經典的元素,營造出視覺和精神層面上寧靜致遠的美感,期盼透過微妙精湛的設計,展現建築所在地獨特的和諧之感,為城市的天際線帶來持久的影響。

ACPV ARCHITECTS 由 Antonio Citterio 和 Patricia Viel 於 2000 年創立,目前有 190 多名富有創造力的專業人員和 11 名合夥人。(圖片提供:ACPV ARCHITECTS )
ACPV ARCHITECTS 由 Antonio Citterio 和 Patricia Viel 於 2000 年創立,目前有 190 多名富有創造力的專業人員和 11 名合夥人。(圖片提供:ACPV ARCHITECTS )

融入獨特的義大利風格

ACPV ARCHITECTS分享,理安大廈、中衡大廈和方維大廈的設計,和諧呼應了它們所在的城市及其文化背景。這些建築具有獨特的義大利風格,其設計旨在打造寬敞的共用空間,營造怡人的氛圍,並精心構築了向公眾開放的綠色公共空間,讓更多活力能湧入建築周圍。另外,這3個高層建築專案的設計,都十分注重細節,材料、質感與色彩的搭配,將形成獨一無二的住宅和辦公空間。

ACPV ARCHITECTS團隊(圖片提供:ACPV ARCHITECTS )
ACPV ARCHITECTS團隊(圖片提供:ACPV ARCHITECTS )

重新定義台中天際線

其中,理安大廈位於台中市充滿活力、以市政建築密集而聞名的七期,毗鄰指標性的台中國家歌劇院,俯瞰著夏綠地公園的開闊美景。在設計這座 39 層的住宅樓時,ACPV ARCHITECTS 以一個新的垂直量體呼應周邊的都市景觀,創造出一種視覺的連續性,同時也重新定義該地區的形象。

理安大廈(聯聚建設)
理安大廈外觀(圖片提供:聯聚建設)
(圖片提供:聯聚建設)
(圖片提供:聯聚建設)
(圖片提供:聯聚建設)
(圖片提供:聯聚建設)

賦予獨特的建築立面

這座 160 米高塔樓的底層,將設有一系列以精美義大利大理石和藝術品裝飾的共用設施,包括接待區、大廳、輕食Café、圖書館和器材先進的健身房。每個樓層有兩戶,每戶110坪、每戶都有景觀陽臺,同時還最大程度確保了私密性;不同樓層的陽臺交錯布置,也讓建築立面擁有獨特的設計感。

(圖片提供:聯聚建設)
(圖片提供:聯聚建設)
(圖片提供:聯聚建設)
(圖片提供:聯聚建設)
(圖片提供:聯聚建設)
(圖片提供:聯聚建設)

另外,大樓的庭院設有泳池和spa中心,氛圍溫馨怡人,讓人能夠親近自然。Sky Lounge為住戶提供了一個欣賞城市全景的專屬空間。

(圖片提供:聯聚建設)
(圖片提供:聯聚建設)
(圖片提供:聯聚建設)
(圖片提供:聯聚建設)

資料提供|聯聚建設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