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回望1980後動盪三十年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時代思潮造就不同型態的建築,建築映現各時代存在過的痕跡。1987年(民國76年),臺灣解嚴,結束長達38年多的戒嚴時期,出生並養成於這動盪時代的建築人,如何看待和表現臺灣建築?社會的撕裂與縫合如何影響他們的思想?

為探究這道提問,忠泰美術館推出《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特展,特邀建築師龔書章擔任總策劃,探問解嚴之於臺灣建築的意義,爬梳臺灣建築於1980~2010這三十年間的發展變化,了解臺灣建築如何演變至今,並試圖勾勒其豐富而多元發展的初步脈絡。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先搞懂「解嚴世代」的族群輪廓

《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以「解嚴世代」稱呼約1963年前後出生於臺灣,並於1987年解嚴前後完成大學建築教育的建築人。展覽聚焦於解嚴世代的作品或行動所展現出非傳統、非傳承的「不連續性」特質,透過4大面向:「建築展覽」、「建築媒體」、「九二一地震」、「建築設計」,梳理出解嚴世代的特殊群像,並試圖辯證解嚴世代所代表的新價值觀,及其形成的反轉力如何改變了臺灣建築。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解嚴世代養成於什麼樣的時代?

臺灣戒嚴時期,人民集會、結社、言論、出版及人身自由等皆受限制,將近40年的戒嚴也禁錮了許多人對自由的記憶與想像。然而,解嚴前夕的70年代隨著國際政治局勢影響,臺灣迎來經濟奇蹟,GDP攀升、外匯湧入、房地產興起,充滿個人意志的文學、音樂、藝術也在檯面下活躍著。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1986年5月19日反戒嚴行動,台北龍山寺外 © 聯合報系(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1987年正式解嚴,標誌著社會體制的轉變,無殼蝸牛運動、野百合學運,股市突破萬點,報章雜誌蓬勃發展,迎來眾聲喧嘩的時代。本展展出珍貴歷史影像,帶觀眾回顧臺灣從戒嚴到解嚴急速變化的社會氛圍,了解形塑解嚴世代成長的時代背景。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1990年3月19日野百合學運 © 聯合報系(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1989年6月17日股市萬點,號子裡開香檳慶祝 © 聯合報系(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雖養成於戒嚴時代,但解嚴世代所處的建築教育環境已逐漸鬆動、質變,他們在啟蒙導師的帶領下,藉由議題式的集體研究與實作,逐漸打開對於未來社會城市的想像,建構出關注「文化資產」、「社區營造」與「設計美學」議題的群島。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解嚴世代群島浮現」展區。(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1980~2010年臺灣建築大事記。(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建築媒體」的轉向,如何影響人們閱讀建築的方式?

解嚴解放了言論自由,關注各領域的報章雜誌也遍地開花。1988年,《天下》與《人間》雜誌不約而同推出「臺灣四十年」回顧特輯,分別從經濟發展、本土關懷角度,探討與反映臺灣認同與主體性,也影響了1990年創刊的建築媒體《雅砌》。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建築媒體」展區。(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展覽以此切入,爬梳了臺灣建築媒體近半世紀的發展。回望1970年代,由當時臺灣省建築師公會發起成立的《建築師》雜誌,專注於建築技術與實務報導,讀者以建築專業從業居多。1990年創刊的《雅砌》突破傳統,秉持「跨域多元」的編輯理念,並強調「本土意識」,從建築角度探討社會和生活議題,使建築逐漸接近大眾視野。此後,《空間》、《台灣建築》、《建築Dialogue》和《egg》等雜誌相繼推出,轉向更廣泛的一般大眾,涵蓋了更多元的建築話題。2000年後網際網路興起,〈準建築人手札網站〉成為建築愛好者和從業者的重要交流平台。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建築媒體」展區。(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回顧1980年至今,「建築展覽」爬梳臺灣建築的脈絡轉變

隨著解嚴後的社會與都市急速變化,關於建築的理解與論述,也透過文化機構中的公開展覽被持續討論與建構。公開展覽本身就是各種力量、意識形態的角力場,除了一般大眾,建築學習者也在觀展或實際參與籌備的過程中,省思「何謂自身的建築」。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建築展覽」展區。(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1985年的《中國建築之美》,仍以中國史觀的歷代建築型態為脈絡;到了2000年,臺灣首次進入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國際舞台,於2002年起透過競圖決定每屆「臺灣館」的參展團隊、作品與論述,轉而對國際展現臺灣的建築與文化;2010年前後,更多跨世代、跨國界的建築展覽,也多向度展開自身的建築觀。

回顧這段歷程,讓我們再次看見在各種意識形態與認同轉變的交織過程中,臺灣建築是如何被論述、實踐與呈現。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建築展覽」展區。(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九二一地震」之於建築的震盪

1999年9月21日凌晨,規模7.3的大地震,震垮無數人的家園與日常。面對災後重建的工作讓建築人思考:「建築可以為臺灣做什麼?」,這些思考逐步反映在2000年後解嚴世代的思考與行動中。因災後重建而啟動的「新校園運動」、保存地震記憶的「地震教育園區」競圖,以及解嚴世代在地震後開始反思臺灣建築文化的自主性,都反映了因應天災劇變對建築文化領域造成的影響,如同地殼迸發前、那股隱而未見的能量。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九二一地震」展區。(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10個案例分析,帶你看懂解嚴世代反轉了什麼

透過實際的建築空間設計,解嚴世代反轉了什麼?這些設計與空間思考蘊含了什麼樣的理念和價值觀,又如何連結社會,如何影響都市與建築的發展?《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透過分析10個案例,呈現解嚴世代在行動中展現出的非傳統、非傳承的「不連續性」特質。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建築設計」展區作品「第一維管束」。(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案例包含「好茶部落」聚落保存與復興計畫、蘊含歷史記憶的「臺北市二二八紀念碑」、顛覆建築教育模式的「建築繁殖場」、翻轉都市公共空間的「凱旋公園暨新福宮廣場」和「新竹市東門城廣場」、不同思維的都市規劃「第一維管束」、創新校園規劃的「潭南國小」和「西寶國小」、住宅建築「青田主人」、宗教建築「菩薩寺」。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建築設計」展區作品「青田主人」。(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建築設計」展區作品「臺北市二二八紀念碑」。(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無限次觀展票卷販售中

展覽期間,《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也規劃講座、專場導覽等活動,邀請觀眾從多元視角回看時代、世代與臺灣建築的故事。忠泰美術館也首度推出展期間「無限次」參觀通行票(299元),限時限量販售,售完為止。

忠泰美術館《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開展!看解嚴、921大地震如何影響建築演變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

展覽日期|2024年8月31日(六)-2025年1月12日(日)

展覽地點|忠泰美術館(臺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參觀資訊|全票150元/優待票100元(學生、65歲以上長者、10人以上團體)/身心障礙者與其陪同者一名、12歲以下兒童免票(優待票及免票須出示相關證件)

週三學生日|每週三憑學生證可當日單次免費參觀

 

主辦.策劃單位|忠泰美術館

總策劃|龔書章

研究小組|王俊雄、王增榮、吳光庭、林芳慧、郭文亮、詹偉雄、褚瑞基、黃姍姍、陳妍秀

館際合作|國立臺灣美術館、 臺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照亮城市的療癒燈籠:高雄「高禾醫院」以柔和流線外型、棕櫚樹中庭花園重新定義醫療建築

照亮城市的療癒燈籠:高雄「高禾醫院」以柔和流線外型、棕櫚樹中庭花園重新定義醫療建築

位於高雄的高禾醫院,沒有醫療機構常見的單調冰冷,外型是溫潤的柔和弧線,令來訪的病患感到放鬆;在夜間更透出柔和的光線,如同一盞燈籠般照亮城市。

高禾醫院座落於市中心,佔地12,000平方公尺,共八層樓高。整棟建築分為臨床區與辦公區,兩區以中庭相連,無論在哪層樓都能欣賞到棕櫚樹花園景觀,增加了空間的開闊感。一樓設有大廳、咖啡廳、藥局及診療室;二樓和三樓是預防醫學中心;住院部安排在四樓和五樓;六樓和七樓是樣本檢測與研究的實驗室;而頂樓設有圖書館與戶外花園,為訪客提供休憩空間。

照亮城市的療癒燈籠:高雄「高禾醫院」以柔和流線外型、棕櫚樹中庭花園重新定義醫療建築
高禾醫院建築分為臨床區與辦公區,兩區以中庭相連,增加了空間的開闊感。(圖片來源:Schneider + Schumacher)
照亮城市的療癒燈籠:高雄「高禾醫院」以柔和流線外型、棕櫚樹中庭花園重新定義醫療建築
高雄高禾醫院。(圖片來源:Schneider + Schumacher)

台灣建築團隊攜手德國事務所共創

高禾醫院的設計由德國建築事務所Schneider + Schumacher譚俊彥建築師事務所共同規劃。Schneider + Schumacher以「既務實又詩意」的風格著稱,重視設計的清晰度、對細節的嚴謹態度。團隊於德國、奧地利及中國等地設有分佈,其建築作品涵蓋商業、文化、科研、交通等多個領域。

而譚俊彥建築師事務所成立於1996年,擅長設計醫療及教育類建築,近期作品包括台北榮總新建醫療大樓、台大醫院癌症整合性尖端研究中心、高雄榮總屏東分院等,為各大醫療機構帶來現代化的設計解決方案。

照亮城市的療癒燈籠:高雄「高禾醫院」以柔和流線外型、棕櫚樹中庭花園重新定義醫療建築
台北榮民總醫院新建醫療大樓。(圖片來源:譚俊彥建築師事務所)

以四合院、傳統燈籠為概念發想

高禾醫院的設計靈感源自傳統四合院,建築外觀潔白素雅,弧形流線的外型宛如一盞燈籠,朦朧之中散發柔和光線。醫院內部的中庭花園加強通風與採光,使整體環境明亮宜人,創造讓訪客感到舒適放鬆的空間。

照亮城市的療癒燈籠:高雄「高禾醫院」以柔和流線外型、棕櫚樹中庭花園重新定義醫療建築
建築外觀潔白素雅,弧形流線的外型宛如一盞燈籠,朦朧之中散發柔和光線。(圖片來源:Schneider + Schumacher)
照亮城市的療癒燈籠:高雄「高禾醫院」以柔和流線外型、棕櫚樹中庭花園重新定義醫療建築
醫院內部的中庭花園加強通風與採光,使整體環境明亮宜人。(圖片來源:Schneider + Schumacher)

高溫釉燒玻璃打造柔霧外觀

至於建築的外牆,採用德國皮爾金頓(Pilkington Germany)所生產的的U型霧面玻璃,每片玻璃經過高達800度的高溫釉燒處理,呈現出霧面效果。整棟醫院共使用了5,091片玻璃片,每片長4.2公尺、寬26公分,組合而成的外牆完美融入高雄都市景觀。

照亮城市的療癒燈籠:高雄「高禾醫院」以柔和流線外型、棕櫚樹中庭花園重新定義醫療建築
建築外牆以U型霧面玻璃拼接而成。(圖片來源:Schneider + Schumacher)

另外,建築的兩個主體部分和內部庭院也同樣使用此種玻璃幕牆,使整體結構在視覺上統一,也為建築帶來柔和的外觀,在夜間如燈籠般溫暖地點亮城市。

照亮城市的療癒燈籠:高雄「高禾醫院」以柔和流線外型、棕櫚樹中庭花園重新定義醫療建築
建築其他部分也大量使用玻璃幕牆材質,在整體視覺上統一。(圖片來源:Schneider + Schumacher)
照亮城市的療癒燈籠:高雄「高禾醫院」以柔和流線外型、棕櫚樹中庭花園重新定義醫療建築
高禾醫院內部。(圖片來源:Schneider + Schumacher)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探索綠色療癒力 紐約ODA來台打造綠色烏托邦「豐莚」

紐約ODA建築作品

綠⾊潮流、療癒⼒建築席捲全球,既是回應ESG永續趨勢,更凸顯現代⼈追求內在修復與⾝⼼安定。擅長與國際頂尖團隊合作的⼤陸建設,⼒邀「國際綠⼿指」紐約明星建築團隊ODA,來台打造綠⾊烏托邦建築「豐莚」,透過⾯向公園的陽台設計、開放綠⾊空間,ODA持續尋找可以塑造和⿎勵⼈際互動的「潛在口袋」, 在台中種下⼀座深具「紐約精神」的國際綠⾊院落。

鏈結建築與⾃然 變革性建築正夯

發跡紐約、作品已遍佈全球的ODA,成立短短⼗七年即快速竄紅,成為全球新⼀代深受矚⽬的建築師事務所,樂於分享想法的ODA,透過著作《拆箱紐約》、《ODA:設計與建築辦公室》闡述建築理念。創始⼈Eran Chen認為,紐約是極端的,在最極端的場景下驗證想法,讓紐約成為進⾏研究與製訂建築最好的平台。

Eran Chen表⽰,在城市中常看到花園與⼀⼩片綠地,但它們被牆所包圍,如何將室內⽣活與室外⽣活緊密地聯繫起來,讓⾃然輕鬆地成為室內的⼀個空間? 為此,ODA在建築中設計陽台時,會試圖將其納入內部⽣活中,如同ODA在紐約的名作「251號公寓」,陽台為梯⽥式設計,住⼾竟然可以在層層疊疊、階梯式的陽台間拋接球、傳遞物品,建築物在外觀和功能上都更像活的有機體,如此「串聯⾃然與⼈際互動」的變⾰性建築,已漸漸在全球各地發酵。

甲桂林廣告股份有限公司
大陸建設首跨台中14期ESG第一案「豐莚」

從紐約到台中14期  ODA持續引領綠色潮流

長期與國際頂尖團隊合作的⼤陸建設,⾃2010年以來已陸續攜⼿紐約⽩派⼤師Richard Meier、荷蘭OMARem Koolhaas及英國DCADavid Chipperfield等多位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合作,加上義⼤利ACPV、⻄班牙EMBT、法國RDAI、美國KPF、新加坡SCDA、紐約ODA等國際建築團隊,頂規設計已然成為⼤陸建設作品的標配。

此次邀引領全球綠建築話語權的紐約ODA建築團隊,操台中14期新作「豐莚」,要獻給綠領新貴回歸然的美麗新世界。在深入研究台中⼈⽂風情後,傳統四合院那種「無論在何處,都能享受到不同開放庭院的經驗」,這讓Eran Chen留下深刻印象,於是ODA這種表達式並將其豎立90度,讓這些庭院在結構中開放,讓住與住與建築物之間,在不同度、不同向、不同的程序之間有了相互聯繫。

「豐莚」基地與近萬坪四張犁公園直接⾯對⾯,這也讓Eran Chen感性地表⽰, 在公園裡看到綠⾊建築,在綠⾊建築中看到公園,這種動態關係,就像是建築與環境之間的愛情故事。

甲桂林廣告股份有限公司
「豐莚」對綠入座向陽採光

秘密花園與陽台⽣活 「豐莚」專屬的療癒呼吸室

ODA⽽⾔,綠⾊不只代表種植,更是花園與開放空間,與光的連結的想法, 為了將有機建築鑲嵌在綠意景觀中,ODA透過貫穿雙⾨廳的「前庭後院」、⼀覽公園景緻的「宜居⼤陽台」、位於6個不同樓層主題的「海拔庭園」及「頂樓空中花園」等建築⼿法呈現,⼀系列開放式綠⾊空間都是建築的⼼臟、Outdoor 的療癒呼吸室。

ODA試圖以最⼤限度發揮建築的那種翱翔、⿎舞⼈⼼的感覺,6個不同樓層主題的庭園景觀設計概念是關於草地、森林和⼭的,運⽤不同地形與情境切換的感官花園,要讓⼈們進入建築的那⼀刻,感覺像是進入療癒的度假勝地。漫步在公共空間像是走在森林中,這感覺不僅僅停留在地⾯層,也會垂直延伸到整個建築,這正是擅長透過說故事表達設計概念的ODA,為「豐莚」寫下的綠⾊莊園故事。

豐莚

基地位置:台中市北屯區昌平路與四平路交叉口

基地面積:1,436

投資營建:大陸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建築規劃:紐約ODA建築師事務所

工程營建:大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企劃銷售:甲桂林廣告股份有限公司

樓層規劃:20 F / B2

戶數規劃:94

坪數規劃:405260

接待會所:台中市北屯區崇德十路與四平路交叉口

預約專線:04-2296-8989

官方網站:https://greenutopia.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