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西班牙》當代設計展登陸松菸!6大主題展出產品、平面與建築設計,感受從經典到創新的力量

《遇見西班牙》當代設計展登陸松菸!6大主題展出產品設計、平面設計與建築,感受經典到創新的力量

緊鄰地中海的西班牙,自古以來受到不同政權與藝文流派的洗禮,以其獨特的文化多樣性和創新精神著稱。於台灣設計館登場的《遇見西班牙!朝聖當代設計》特展,邀請到來自瓦倫西亞的知名設計團隊OdosDesign創辦人Luis Calabuig、共同創辦人Ana Segovia,從6大主題切入西班牙當代設計輪廓,展出67件產品設計、平面設計與建築等領域作品,展現西班牙對於全球設計未來的探索與貢獻。

《遇見西班牙》當代設計展登陸松菸!6大主題展出產品設計、平面設計與建築,感受經典到創新的力量
OdosDesign創辦人Luis Calabuig、共同創辦人Ana Segovia。(圖片提供:設研院)
《遇見西班牙》當代設計展登陸松菸!6大主題展出產品設計、平面設計與建築,感受經典到創新的力量
《遇見西班牙!朝聖當代設計》從6大主題切入西班牙當代設計輪廓,展出67件產品設計、平面設計與建築等領域作品。(圖片提供:設研院)

關於西班牙當代設計:結合歷史與創新精神的重要力量

對於西班牙設計,你有什麼了解?這個富有地中海風情的半島,在歷史上經歷羅馬帝國、伊斯蘭文明、天主教統治等不同時期的政權影響,又歷經文藝復興、巴洛克時期洗禮,多元文化的交融在建築、裝飾藝術與手工藝中體現。而後,西班牙更成為20世紀現代藝術運動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誕生出畢卡索(Pablo Picasso)、達利(Salvador Dalí)等藝術家,開創了全新視覺語言。

《遇見西班牙》當代設計展登陸松菸!6大主題展出產品設計、平面設計與建築,感受經典到創新的力量
展覽現場詳列出67件展品的歷史推演。(圖片提供:設研院)
《遇見西班牙》當代設計展登陸松菸!6大主題展出產品設計、平面設計與建築,感受經典到創新的力量
各展品與其設計團隊的所在地。(攝影:Lucinda Chen)

西班牙在藝術設計方面的豐富遺產和創新精神,使其成為全球設計與藝術領域中不可忽視的力量。回到當代社會,西班牙又是如何運用設計改善人們的生活,持續發揮影響力?

6大主題展出:看見地中海風情的設計美學與卓越工藝

在《遇見西班牙!朝聖當代設計》展覽中,策展團隊Odosdesign著眼於設計的跨領域結合,結合產品設計、平面設計、建築設計等類別,透過輕鬆畫風及活潑繽紛的展覽視覺,傳遞西班牙居家生活日常。展覽分為6大主題:當代經典日常符號地中海精神創新態度都會生活永續循環,與西班牙層層堆疊的地景紋理相互呼應,描繪出當代設計的輪廓。

《遇見西班牙》當代設計展登陸松菸!6大主題展出產品設計、平面設計與建築,感受經典到創新的力量
「地中海精神」展區以輕鬆且時尚的生活節奏,強調自然材料的使用,訴說西班牙對傳統文化和美好事物的熱愛。(圖片提供:設研院)
《遇見西班牙》當代設計展登陸松菸!6大主題展出產品設計、平面設計與建築,感受經典到創新的力量
「日常符號」展示結合功能性和美感的設計作品。(圖片提供:設研院)

展場以方塊隔間區分主題,匯集從知名設計經典到創意新銳品牌等67件當代設計師作品,包含Loewe以自然植物為主題的純淨香氛蠟燭;家具品牌SANCAL結合創意與工藝,跳脫既定形貌,同時強調永續材料運用的設計傑作;LLADRÓ雅緻瓷偶攜手設計鬼才Jaime Hayon創作的《The Guest》,以幽默手法和生動形象,從柔和的色調到最強烈的色彩,創造顏色與裝飾的無限可能。

《遇見西班牙》當代設計展登陸松菸!6大主題展出產品設計、平面設計與建築,感受經典到創新的力量
「當代經典」展區迎接永恆的優雅和精緻,體現超越時尚潮流的精緻美學。(圖片提供:設研院)
《遇見西班牙》當代設計展登陸松菸!6大主題展出產品設計、平面設計與建築,感受經典到創新的力量
「創新態度」展出大膽又前衛的產品設計,展現西班牙勇於突破框架的精神。(圖片提供:設研院)
《遇見西班牙》當代設計展登陸松菸!6大主題展出產品設計、平面設計與建築,感受經典到創新的力量
(左)《The Guest》、(右)Loewe《Scented Candle》。(圖片提供:設研院)

此外,還有近年備受國際矚目、2022年榮獲西班牙國家設計獎的Inma Bermúdez之代表作《FollowMe》,一款因無線且便於攜帶的燈飾,將創新與實用性巧妙融合;50年代設計先鋒Miguel Milá的經典燈飾《Cestita》,則融合在地文化與現代工業技術,展示西班牙設計的創造爆發力。

《遇見西班牙》當代設計展登陸松菸!6大主題展出產品設計、平面設計與建築,感受經典到創新的力量
(左)Inma Bermúdez《Follow me》、(右)Miguel Milá《Cestita Bateria》。(圖片提供:設研院)

在建築作品展出部分,有著名建築師Enrique Miralles設計的《Espacio Fundación Telefónica》博物館,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前衛的設計理念,成為西班牙重要的藝文重鎮;Ramon Esteve Estudio文化與醫療建築部門負責人Anna Boscà從當代的視角出發,強調建築遺產的重要性,並推動城市以新經濟模式重新詮釋,體現建築領域的前瞻性和多樣性,如《Conjunto Industrial Rodes》等作。

《遇見西班牙》當代設計展登陸松菸!6大主題展出產品設計、平面設計與建築,感受經典到創新的力量
《遇見西班牙!朝聖當代設計》建築作品展區。(圖片提供:設研院)
《遇見西班牙》當代設計展登陸松菸!6大主題展出產品設計、平面設計與建築,感受經典到創新的力量
Enrique Miralles《Espacio Fundación Telefónica》。(圖片提供:設研院)
《遇見西班牙》當代設計展登陸松菸!6大主題展出產品設計、平面設計與建築,感受經典到創新的力量
Anna Boscà《Conjunto Industrial Rodes》。(圖片提供:設研院)

平面設計領域則有Oscar Mariné為阿莫多瓦(Pedro Almodovar)經典電影《Todo sobre mi madre》創作的電影海報,透過視覺藝術的形式,將一位強大母親的形象與濃烈的情感故事以大膽色塊的方式詮釋出來,傳遞西班牙設計在不同領域的無限創意。

《遇見西班牙》當代設計展登陸松菸!6大主題展出產品設計、平面設計與建築,感受經典到創新的力量
《遇見西班牙!朝聖當代設計》平面設計作品區。(圖片提供:設研院)

對西班牙而言,設計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連接文化與產業的關鍵樞紐,其超越單純的實用功能,是同時滿足文化價值、社會敘事和群眾期望等的溝通工具,讓議題持續對話。《遇見西班牙!朝聖當代設計》展覽透過西班牙當代設計的多樣性與創意,為觀眾提供引導、感受設計所帶來的美好與驚喜,即日起於台灣設計館盛大展出。

《遇見西班牙》當代設計展登陸松菸!6大主題展出產品設計、平面設計與建築,感受經典到創新的力量
《遇見西班牙!朝聖當代設計》即日起於台灣設計館展出。(圖片提供:設研院)

遇見西班牙!朝聖當代設計

展覽日期|2024年9月3日-2024年11月17日
展覽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台灣設計館03展間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朱銘美術館雕塑大展《方物》集20位亞洲藝術家!藉金繼、半人半獸等作探索「物質」意義

朱銘美術館2024雕塑大展《方物》!20位亞洲藝術家齊聚探索物質意義

由台灣代表性雕塑家朱銘創辦的「朱銘美術館」,自1999年開館以來便致力推廣雕塑藝術,2024新展《方物-亞洲當代雕塑展》集結亞洲20位藝術家,藉由當代雕塑作品打開觀眾看待「物」的新視野,並聚焦探索「物」的意義。

朱銘美術館2024雕塑大展《方物》!20位亞洲藝術家齊聚探索物質意義
潘娜潘.尤蔓妮〈禱〉,2024。複合媒材、現成物、鐵、混凝土、漆。(圖片提供:朱銘美術館)
朱銘美術館2024雕塑大展《方物》!20位亞洲藝術家齊聚探索物質意義
羅懿君〈蔗渣飛彈〉,2024。甘蔗渣、菸草、硫磺粉、竹筌。(圖片提供:朱銘美術館)

朱銘美術館的野心之作

《方物-亞洲當代雕塑展》由臺灣和韓國兩位策展人劉俊蘭(LIU Chu-Lan)和崔泰晚(CHOI Tae Man)共同策展,集結臺灣、韓國、日本、中國、香港、印尼、泰國等地雕塑家之作,是朱銘美術館主辦過集結最多國際藝術家的大型群展,被視為館方邁向品牌國際化的重要一步。

朱銘美術館2024雕塑大展《方物》!20位亞洲藝術家齊聚探索物質意義
延伎栢〈加里峰-133〉,2014。壁紙、木頭、尼龍線。(圖片提供:朱銘美術館)

從地方出發,探索新的物質觀點

展名中的「方物」,原指地方產物,也有描述或識別的意思,而展覽本身企圖從「地方」出發、以「去中心化」為立足,藉由「地方」的異質與多元、複雜與變動,不論是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傳統知識、歷史文化或社會生活等,探索新的物質觀點。

朱銘美術館2024雕塑大展《方物》!20位亞洲藝術家齊聚探索物質意義
陳淑燕〈輕擊著 那回聲〉,2003。樹皮布,樹藤,草木染色,紗布,鐵網,布,各種線,紙,瓊麻、苧麻、絲瓜絡等 植物纖維。(圖片提供:朱銘美術館)

預習《方物》6件亮點作品

中國藝術家傅中望的《大木作》,利用大量傳統木建築碎片,尤其是「榫卯」構件,叩問傳統智慧的承繼和物質文化的今昔。

朱銘美術館2024雕塑大展《方物》!20位亞洲藝術家齊聚探索物質意義
傅中望〈大木作〉,2014。木頭。(圖片提供:朱銘美術館)

臺灣藝術家劉柏村的《天地一方》,延伸他與臺灣史前冶鐵文明對話的系列創作,以鐵為媒介構築隕石風景,表現人類的微渺存在,也融合人類與非人類世界。

朱銘美術館2024雕塑大展《方物》!20位亞洲藝術家齊聚探索物質意義
金妲芭〈凸・起-神話起源〉,2022。絲綢、刺繡。(圖片提供:朱銘美術館)

出身中醫世家的香港藝術家蘇詠寶帶來《散發》,從藥用植物取材發想,探索人類與植物的互文性,以及萬物存有的相對關係。

朱銘美術館2024雕塑大展《方物》!20位亞洲藝術家齊聚探索物質意義
蘇詠寶〈散發〉,2017-2018。無籽使君子乾、銅管、LED燈管。(圖片提供:朱銘美術館)

韓國藝術家李受徑的作品《瓷瓶轉譯》以傳統的「金繼」修復手法,用純金熔接、重組瓷器碎片,探討文化傳統可能的起死回生與異變發展。

朱銘美術館2024雕塑大展《方物》!20位亞洲藝術家齊聚探索物質意義
李受俓〈瓷瓶轉譯〉,2016-2023。陶瓷碎片、環氧樹脂、24k 金箔。(圖片提供:朱銘美術館)

同樣來自韓國的藝術家金維政所作的《滲流的森林》,則呈現了蔓延室內牆面的無根植物,暗喻人工與自然之間的碰撞與共生。

朱銘美術館2024雕塑大展《方物》!20位亞洲藝術家齊聚探索物質意義
金維政〈滲流的森林〉,2024。松蘿鳳梨。(圖片提供:朱銘美術館)

印尼藝術家赫立.多諾的《基因操弄》,以半人半獸的造型探究生命複製、賽博格和基因改造等科技發展,並反思其可能對人類文明帶來的潛在風險。

朱銘美術館2024雕塑大展《方物》!20位亞洲藝術家齊聚探索物質意義
赫立.多諾〈基因操弄〉,2017。玻璃纖維、木頭、電力裝置、風扇。(圖片提供:朱銘美術館)

《方物-亞洲當代雕塑展》也同步規劃一系列工作坊、文化體驗營等豐富體驗,多檔活動貼心為不同年齡層特別設計,有興趣不妨到朱銘美術館粉絲專頁了解更多資訊。

朱銘美術館2024雕塑大展《方物》!20位亞洲藝術家齊聚探索物質意義
詹士泰〈無題〉,2024。大理石、金屬。(圖片提供:朱銘美術館)
朱銘美術館2024雕塑大展《方物》!20位亞洲藝術家齊聚探索物質意義
金妲芭〈凸・起-神話起源〉,2022。絲綢、刺繡。(圖片提供:朱銘美術館)

解放物質的既定身份,凸顯萬物共存的意義

策展人劉俊蘭表示,《方物-亞洲當代雕塑展》重新反思作為雕塑基礎的「物質」,不只將它當作媒介或材料,而是承認其「能動性」。這個觀點回應了新物質主義,也就是對於人類中心主義的批判發展而來的物質理論。然而,本展不僅激發觀者對人類與物質關係的思索,更意圖透過重新審視人類與物質的關係,解構階級支配與從屬邏輯,從而突顯「萬物並存共在」的相對性、突顯亞洲作為「地方」的獨特性乃至「超地方」的意義,以探尋亞洲當代雕塑的重新定義。

朱銘美術館2024雕塑大展《方物》!20位亞洲藝術家齊聚探索物質意義
楊偉林〈書七絕〉,2018。書、藍染、蠟線。(圖片提供:朱銘美術館)
朱銘美術館2024雕塑大展《方物》!20位亞洲藝術家齊聚探索物質意義
FX哈索諾〈漫長旅程後遺留下的文化〉,2024。竹子、織品、現成物、LED燈泡、塑膠和木材。(圖片提供:朱銘美術館)

《方物-亞洲當代雕塑展》

展期|2024.09.13-2025.01.12

地點|朱銘美術館(新北市金山區西勢湖2號)

策展人|崔泰晚(CHOI Tae Man)、劉俊蘭(LIU Chu Lan

參展藝術家|詹士泰(CHAN Shin-Tai,臺灣)、陳淑燕(CHEN Shu-yen,臺灣)、赫立.多諾(Heri DONO,印尼)、傅中望(FU Zhong Wang,中國)、FX哈索諾(FX HARSONO,印尼)、金妲芭(KIM Dabal,韓國)、金維政(KIM Yujung,韓國)、岸 かおる(KISHI Kaoru,日本)、李明學(LEE James Ming-Hsueh,臺灣)、劉柏村(LIU Po-Chun,臺灣)、羅懿君(LO Yi-Chun,臺灣)、大卷伸嗣(OHMAKI Shinji,日本)、申美璟(SHIN Meekyoung,韓國)、蘇詠寶(SO Wing Po,香港)、成東勳(SUNG Dong-Hun,韓國)、鳥光桃代(TORIMITSU Momoyo,日本)、楊偉林(YANG Wei-Lin,臺灣)、李受徑(Yeesookyung,韓國)、潘娜潘.尤蔓妮(Pannaphan YODMANEE,泰國)、延伎栢(YUON Kibaik,韓國)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將登場!首設「RAN Focus」邀7組台灣藝術家,裝置、影像、表演展現創作能量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將登場!首設「RAN Focus」邀7組台灣藝術家,裝置、影像、表演展現創作能量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將於9月27日至29日在東京六本木登場,今年新設「RAN Focus」聚焦臺灣這片充滿活力的藝術沃土,由策展人吳達坤攜手7組藝術家參展,作品形式涵蓋裝置藝術、影像、舞台表演等。

六本木藝術之夜(Roppongi Art Night)今年將邁入第13屆,每年將世界各地的藝術愛好者齊聚一堂,已成為東京首屈一指的藝術節。歷來,六本木藝術之夜以多元的藝術形式和包容的文化氛圍著稱,今年也首度以「城市、藝術、未來節日」為活動精神,以永續和向新世代扎根為目標,企圖將「六本木藝術之夜」進化為更具全球性的新型夜間活動。活動期間,六本木地區的美術館和文化機構將延長展覽開放時間,並結合周邊的街道與商業設施,透過設計、裝置藝術、音樂、表演、影像等多種形式讓大眾認識城市與藝術結合的新面貌。

首度設立「RAN Focus」台灣特別單元

隨著大眾對於臺灣文化藝術的興趣提升,越來越多的藝術節、影展、漫畫節、音樂節等,開始策劃臺灣為主題國或展演的核心。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就特別設立「焦點臺灣」(RAN Focus - Taiwan)單元,由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策展人吳達坤攜手7組藝術家合作參展,透過裝置藝術、影像、舞台表演等形式,用臺灣的獨特魅力點亮六本木藝術之夜。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RAN Focus」參展藝術家

01 何曉玫MeimageDance《默島新樂園 New Paradise of Silent Island 》

有「創造超現實想像的高手」之稱的何曉玫,作品深受台灣文化與社會現實啟發,透過當代性的符號及鮮明的視覺風格,挖掘人心深處的微妙情感。她的2019年作品《極相林》探討生命本源,而2018年則有《默島新樂園》重製版透過金光浮世繪反映台灣與外來文化的交織。自2011年起,她創立了「鈕扣*New Choreographer」計畫,邀請優秀的台灣旅外舞者回國創作。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將登場!首設「RAN Focus」邀7組台灣藝術家,裝置、影像、表演展現創作能量
編舞家何曉玫MeimageDance舞團再現經典作品《默島新樂園》,邀請觀眾進入一段繽紛美麗的迷幻之旅。(攝影:Liu Chen-Hsiang)

02 袁廣鳴YUAN Goang-Ming《日常戰爭Every Day War》

作為台灣錄像藝術的先鋒,袁廣鳴今年代表台灣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其作品融合科技媒材與象徵隱喻手法,深入探討當代人的生存狀態。繼雙年展後,《日常戰爭Every Day War》首度在六本木藝術之夜同步呈現,作品中以詩意的語言、富含隱喻及批判的影像詩學為基底,交織著焦慮與希望,探索人類對於棲居概念的追尋。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將登場!首設「RAN Focus」邀7組台灣藝術家,裝置、影像、表演展現創作能量
藝術家袁廣鳴的作品《日常戰爭》,反映對家、和平、安全等生存問題的探問。(圖:藝術家提供)

03 辛綺Xin Qi《榕光樹下》

辛綺以「樹下聚會」這一台灣常見的景象為靈感,創作了《榕光樹下》。這件作品結合傳統水墨技法與螢光金屬線風格,期望探索公共空間中的交流行為,並重現榕樹下人們分享故事的場景。作品傳遞了「找回消失親密性」的願景,也呼應了台灣與日本之間的文化交流。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將登場!首設「RAN Focus」邀7組台灣藝術家,裝置、影像、表演展現創作能量
藝術家辛綺的藝術裝置以螢光與金屬構建「場域」,結合在地調查、編織及多媒體技術,表達對「消逝」的執念。(圖:藝術家提供)

04 陳普CHEN Pu《光獸Mossmo》

《光獸》是陳普的跨媒介作品,結合了手繪圖像、實體裝置與AR技術,打造出虛實交錯的生態系統。藉由跨維度的藝術表現,這件作品象徵了當代虛擬意識的生長,並以生物形態學、分類學、考古學等科學視角,構建出一個未來的虛擬世界,暗示著人類意識生成未來生命的可能,企圖打開未來生物與衍生生命的虛實想像。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將登場!首設「RAN Focus」邀7組台灣藝術家,裝置、影像、表演展現創作能量
藝術家陳普透過充氣裝置,融合科學視角與跨越虛實空間,探索未來生物與新生命的想像。(圖:藝術家提供)

05 張方禹Aka CHANG《環Ring》

媒體藝術家張方禹專注於各種發光媒材的質感與溫度感知,擅長運用光線創造出獨特的視覺與聲音空間。早期他以VJ身份進入視覺藝術領域,創立了台灣當代VJ文化平台「燧人氏Zuirens」,是臺灣當代VJ文化興起的重要推手。2022年,其首次個人創作展「空間中的光結構」於 C-LAB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舉行 。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將登場!首設「RAN Focus」邀7組台灣藝術家,裝置、影像、表演展現創作能量
藝術家張方禹的光線裝置,利用電腦和雷射在空間中形成純粹的光束與光結構,探索光在空間中的表現。(圖:藝術家提供)

06 西瓜姐妹Watermelon Sisters《六本木西瓜緣Watermelon Love in Roppongi》

由余政達和黃漢明組成的表演組合「西瓜姐妹」,靈感來自20世紀60年代的京劇電影與台灣電影,命名則來自兩人合作的計畫《西瓜緣》。他們以變裝形式化身為仙女姐妹,結合饒舌音樂與現場表演,表達對多元性別的想像,也傳遞愛與歡樂。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將登場!首設「RAN Focus」邀7組台灣藝術家,裝置、影像、表演展現創作能量
藝術組合西瓜姐妹利用性別轉換,變裝成一對仙女姐妹,看見凡間的種種不平等。(圖:藝術家提供)

07 蔡筱淇 & 吉川公野HSIAO-CHI TSAI & KIMIYA YOSHIKAWA

蔡筱淇與吉川公野的合作作品擅長以獨特的使用手法,將生活中看似平凡無奇的素材,巧妙轉化成富有生命力的大型立體裝置。他們大量運用了色彩搭配、大膽的形狀,構建出視覺張力強烈的作品,本次展覽作品融合了花朵與氣球雕塑,呈現出多層次的空間體驗,宛如在古老建築中沉睡的祕密生物,隨著觀眾的到來而逐漸甦醒。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將登場!首設「RAN Focus」邀7組台灣藝術家,裝置、影像、表演展現創作能量
藝術家雙人組蔡筱淇&吉川公野的作品將平凡素材轉化為大型立體花朵裝置,色彩繽紛、視覺張力強烈。(圖:藝術家提供)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