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時期的地下奢華!拉斯維加斯的這座神秘豪邸,是1970年代的創新居住型態先驅

冷戰時期的地下奢華!拉斯維加斯的這座神秘豪邸,是1970年代的創新居住型態先驅

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有這麼一棟建築——從街道上看起來像是平凡的私人樓房,然而其看不見的地表下卻深藏令人驚嘆的寶藏。這是建於1970年代的「地下房屋」,見證了當時冷戰背景所誕生出的新興豪華居住型態與室內設計風格。

地底下的豪華生活?

這座位於拉斯維加斯的地下房屋由建築師Jay Swayze建造,並由時任美容產品品牌雅芳的董事Jerry Henderson贊助。該計畫起源對地下住宅深感興趣的Jay Swayze,他堅信只要環境舒適且兼具風格品味,人們就會願意搬到地下生活。

冷戰時期的地下奢華!拉斯維加斯的這座神秘豪邸,是1970年代的創新居住型態先驅
這座地下房屋由建築師Jay Swayze建造。(圖片來源:The Underground House)
冷戰時期的地下奢華!拉斯維加斯的這座神秘豪邸,是1970年代的創新居住型態先驅
對地下住宅深感興趣的Jay Swayze,堅信只要環境舒適且兼具風格品味,人們就會願意搬到地下生活。(圖片來源:The Underground House)

首先,Jay Swayze在德州為自己的家人打造了面積約2,800平方英尺、擁有10個房間的地下住宅,而後吸引到Jerry Henderson的委託與贊助,在拉斯維加斯建造了這座最著名的地下房屋。Jay Swayze甚至還曾於1964年的紐約世界博覽會展示其設計的地下住宅之一,不過由於從地面上幾乎看不到建築本身,且又必須支付門票才能參觀,因此地下住宅成為當年最少人觀賞的展品之一。

冷戰時期的地下奢華!拉斯維加斯的這座神秘豪邸,是1970年代的創新居住型態先驅
Jay Swayze受到Jerry Henderson的委託與贊助,在拉斯維加斯建造了如今所見的這座地下房屋。(圖片來源:The Underground House)
冷戰時期的地下奢華!拉斯維加斯的這座神秘豪邸,是1970年代的創新居住型態先驅
位於拉斯維加斯的這座地下房屋,曾是Jerry Henderson的住處。(圖片來源:The Underground House)

當年的前衛住宅先驅

Jay Swayze聲稱,地下住宅比傳統房屋更能控制溫度、濕度與噪音,還具備防火、隔絕輻射落塵的功能,是當代居住形式的先驅。不過隨著冷戰時期結束,人們對核戰的恐懼減弱,也對於地下住宅失去了興趣。Jay Swayze和兄弟成立了建築團隊「Geobuilding Systems」、也提筆撰寫了一本關於地下住宅的書,希望重新喚起人們對此居住型態的關注。

冷戰時期的地下奢華!拉斯維加斯的這座神秘豪邸,是1970年代的創新居住型態先驅
許多影視作品也曾於地下房屋取景拍攝。(圖片來源:The Underground House)
冷戰時期的地下奢華!拉斯維加斯的這座神秘豪邸,是1970年代的創新居住型態先驅
許多影視作品也曾於地下房屋取景拍攝。(圖片來源:The Underground House)

裡頭各種設施應有盡有

目前位於拉斯維加斯的這棟地下住宅已轉手他人,成為對外開放的觀光景點。訪客將在導覽員的帶領下,踏著寬敞的階梯抵達房屋前門。整個區域以混凝土殼體包圍,屋頂和地板約10英吋厚,牆壁厚度更達13英吋,為位在沼澤地帶的這座房屋提供加倍的防水保護與支撐。

冷戰時期的地下奢華!拉斯維加斯的這座神秘豪邸,是1970年代的創新居住型態先驅
目前,這座地下房屋對外開放參觀。(圖片來源:The Underground House)

「戶外庭園」牆上佈滿風景壁畫,描繪著世界各地的生態,還搭配人工樹木、仿真岩石等造景;除了可以調節燈光,模擬一天中的不同時間外,天花板上還打造了閃爍的「星空」,希望藉此降低居住在地下空間的壓迫感。

冷戰時期的地下奢華!拉斯維加斯的這座神秘豪邸,是1970年代的創新居住型態先驅
「戶外庭園」牆上佈滿風景壁畫,描繪著世界各地的生態。(圖片來源:The Underground House)
冷戰時期的地下奢華!拉斯維加斯的這座神秘豪邸,是1970年代的創新居住型態先驅
各種人工造景,都是為了降低居住在地下空間的壓迫感。(圖片來源:The Underground House)

房屋的內部裝潢,則充分反映的其建造時期所流行的裝潢風格。除了有起居室、廚房、兩間臥室、三套衛浴,還設有一個四洞迷你高爾夫球場、兩個熱水浴池、一個游泳池、一間桑拿房、一座舞池、酒吧和燒烤區等,即使作為避難所使用也不感到封閉、無聊。Jerry Henderson持有該建築時,也曾在此舉辦婚禮、私人接待會、公司會議等活動,而後更有不少影劇作品於此拍攝。

冷戰時期的地下奢華!拉斯維加斯的這座神秘豪邸,是1970年代的創新居住型態先驅
內部裝潢充分反映的其建造時期所流行的裝潢風格。(圖片來源:The Underground House)
冷戰時期的地下奢華!拉斯維加斯的這座神秘豪邸,是1970年代的創新居住型態先驅
屋外設有浴池,一旁還有人工植栽。(圖片來源:The Underground House)
冷戰時期的地下奢華!拉斯維加斯的這座神秘豪邸,是1970年代的創新居住型態先驅
地下房屋擁有眾多娛樂設施。(圖片來源:The Underground House)

參觀完地下房屋後,訪客若有興趣,也可以進一步向工作人員了解如何訂購一座豪華地下別墅。

資料來源|Underground HouseWorld's Fair Photos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2025大阪世博將於4月13日至10月13日舉行,主題為「讓生命更光輝的未來社會藍圖」,展會現場的重點環形建築「大屋根」邀請到建築師藤本壯介設計,希望成為團結161個參展國的團結象徵。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2025大阪世博將於4月13日開幕,展會現場的重點環形建築「大屋根」邀請到建築師藤本壯介設計(圖片來源:Expo 2025 Osaka)

「大屋根」展場交流的中心

佔地6萬平方公尺的木結構建築「大屋根」,是本次世博會的中心活動場域與主要通道,不僅將為遊客提供流暢的動線體驗,還能遮擋烈陽與雨水,創造舒適的休息空間。「大屋根」的內部設計以和諧的空間規劃滿足展覽、互動體驗及大型活動的需求,遊客也能登上建築頂部休憩,成為遊客與參展國之間交流的重要樞紐。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大屋根」是本次世博會的中心活動場域與主要通道(圖片來源:Expo 2025 Osaka)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遊客也能登上「大屋根」頂部休憩(圖片來源:Expo 2025 Osaka)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遊客也能登上「大屋根」頂部休憩(圖片來源:Expo 2025 Osaka)

藤本壯介的設計理念以「在多元中追求的統一性」為核心,建築靈感來自日本傳統木造建築,如京都著名的清水寺舞台等,融合傳統工藝概念與現代工程技術,並採用接合技法「nuki」讓結構更穩定。整體環形結構直徑達675公尺,高度介於12至22公尺間,步道周長超過2公里,將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木造建築之一。擁有壯觀視覺效果的「大屋根」不僅展現了日本傳統建築精神,亦象徵了全球文化交融的未來願景。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建築靈感來自日本傳統木造建築,如京都著名的清水寺舞台等,融合傳統工藝概念與現代工程技術(圖片來源:Sou Fujimoto)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採用接合技法「nuki」讓建築結構更穩定(圖片來源:Sou Fujimoto)

為避免世博會結束後資源浪費,主辦方也向公共組織與私人企業開放提案,針對「大屋根」的未來提出創意解方,期望將其轉化為永久性建築。未來,「大屋根」或將改建為城市公共空間、社區中心或創意文化園區等多種可能,也十分令人期待。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大阪世博開放各界為「大屋根」的未來提出創意解方(圖片來源:Expo 2025 Osaka)

延伸閱讀

RECOMMEND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隈研吾建築團隊的最新力作,位於日本岡山縣的公園內,是一座承載著災後重建意涵的竹造建築。在重創當地的「西日本豪雨」後,團隊特別選用當地特產——竹子,透過竹材的自然曲線與透明玻璃窗構成的空間,將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巧妙融合,重新定義社區與自然的連結。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這座竹造建築位於岡山縣倉敷市的防災重建公園內(圖片來源:KKAA)

這座竹造建築位於岡山縣倉敷市的防災重建公園內,該地區在2018年7月「西日本豪雨」水災中受到嚴重破壞,而這座公園的基地,正是豪雨造成堤防潰決的地點。日本政府攜手隈研吾建築團隊與當地居民共同設計,重建起這座結合防災、社區活動功能的公園。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這座公園的基地,正是2018年「西日本豪雨」造成堤防潰決的地點(圖片來源:KKAA)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日本政府攜手隈研吾建築團隊與當地居民共同設計,重建起這座結合防災、社區活動功能的公園(圖片來源:KKAA)

隈研吾團隊在公園裡設計了兩座設施,分別作為社區活動中心和緊急儲存倉庫使用,兩者以巨大的竹結構連接,就像一座大門般。其中,社區活動中心僅由玻璃窗組成,帶來通透、開放的感受,歡迎居民們入內。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團隊在公園裡設計了兩座設施,分別作為社區活動中心和緊急儲存倉庫使用(圖片來源:KKAA)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社區活動中心僅由玻璃窗組成,帶來通透、開放的感受(圖片來源:KKAA)

橫向向外延伸的竹構造,原料來自於當地特產的竹子,增強居民對於建築的共感。而具有自然曲線的屋簷,通風之餘也為訪客遮擋烈陽和雨水,不僅呼應了日本傳統建築技術,同時也擁抱當代創新概念,展現公園熱情好客的姿態。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具有自然曲線的屋簷,通風之餘也為訪客遮擋烈陽和雨水(圖片來源:KKAA)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竹構造原料來自於當地特產的竹子,呼應日本傳統工法(圖片來源:KKAA)

從建築之間的留白看出去,一面能看見城市熱鬧的氛圍,另一面則能看見周圍山脈的自然美景,兩者彷彿透過這座建築相互串連,成為完整的一體。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從建築之間的留白看出去,一面能看見城市熱鬧的氛圍(圖片來源:KKAA)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另一面則是周圍山脈的自然美景(圖片來源:KKAA)

資料來源|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