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白晝之夜11/2大安區登場!「夜行動物派對」下午就開始,巴黎藝術總監客座策展、100+展演搶先看

2024白晝之夜11/2大安區登場!下午就開始的「夜行動物派對」,廖小子操刀主視覺公開

「臺北白晝之夜」邁入第九年,將於2024年11月2日至3日回歸,以公園裡的「夜行動物派對」為主題選在大安區登場,本次呼應城市中的自然生態,特別提前從下午2點開始,邀請大眾一起重返自然萬物的懷抱。

改期至11月舉辦、從下午2點就開始

今年白晝之夜最大的不同,就是日期與時間的改變。考量過往常遇到下雨等天氣因素影響展演品質與觀看體驗,本屆改於氣候較穩定的11月第一個週末舉辦;另外也呼應「打造最全民的生態文化行動」總概念,將活動時間提早為下午2點至凌晨2點,一方面維持白晝之夜12小時的跨夜精神,另一方面尊重城市中的公園自然生態,也避免在深夜時段影響到周遭鄰里。

2024白晝之夜11/2大安區登場!下午就開始的「夜行動物派對」,廖小子操刀主視覺公開
考量過往常遇到下雨等天氣因素影響展演品質與觀看體驗,本屆白晝之夜改於11月第一個週末舉辦。(圖片來源:白晝之夜)

選定大安區,大安森林公園化身主展場

繼去年信義區、前年士林區,以及再之前的北投、南港、內湖等地,今年白晝之夜將以市中心的大安區作為主場域,適逢大安森林公園落成三十週年,聚焦以此作為主要展區,其餘展區橫跨C-LAB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忠泰美術館、蒙藏文化中心、師大美術館、臺北科技大學藝文中心、臺北市立動物園、東區商圈、永康商圈、建國花市、玉市及假日藝文特區等,並為不同個性的參加者打造多種白晝遊走路線。

2024白晝之夜11/2大安區登場!下午就開始的「夜行動物派對」,廖小子操刀主視覺公開
去年白晝之夜活動現場。(圖片來源:白晝之夜)
2024白晝之夜11/2大安區登場!下午就開始的「夜行動物派對」,廖小子操刀主視覺公開
去年白晝之夜活動現場。(圖片來源:白晝之夜)

本屆白晝之夜的藝術總監陳怡潔,曾操刀國慶總統府光雕、北門古蹟建築光雕、嘻哈故宮等大型展演。透過前期走訪、田野調查,團隊發想自大安森林公園,以「夜行動物派對」為主題,特別設計生態走讀、當代藝術、表演藝術、露天電影院、文創市集、藝文講演等豐富活動。

廖小子執掌主視覺,打造動物夜行意象

目前搶先公開的2024白晝之夜主視覺由廖小子設計,將主題「夜行動物派對」視覺化,參考大安森林公園內特色物種,包括斯文豪氏攀蜥、中華鱉、赤腹松鼠、夜鷺、盤古蟾蜍等,以熱成像檢測物體輻射的想像,將動物的生命能量與體型動作呈現於畫面中;也利用像素圖形反映在地特色,像是大安森林公園前身的眷村窗花、公園植物意象等,組合起來象徵此處的豐富多采,創造人與動物們和諧共處的意涵。

2024白晝之夜11/2大安區登場!下午就開始的「夜行動物派對」,廖小子操刀主視覺公開
2024臺北白晝之夜主視覺。(圖片來源:白晝之夜)

不僅如此,廖小子還將主視覺延伸設計為面具,邀請大家至官網下載使用,彩繪變裝成「夜行動物」,於白晝之夜當天一起上街遊走。

2024白晝之夜11/2大安區登場!下午就開始的「夜行動物派對」,廖小子操刀主視覺公開
廖小子參考大安森林公園內特色物種,以熱成像檢測物體輻射的想像,將動物的生命能量與體型動作呈現於畫面中。(圖片來源:白晝之夜)

2024白晝之夜 亮點參展團隊

今年參與展演團隊陣容一樣橫跨國內外,有以創造超現實想像聞名的舞團「何曉玫MeimageDance」、國內頂尖馬戲「創造焦點」「發現特技劇場」、百人搖擺舞「SwingTaiwan」等;也有一系列音樂表演,包含巴奈、黑袍樂隊、春麵樂隊、XTRUX X Lujiachi、音速死馬 x 夜較瘦、陳沛元、烏尼德、圖孟其其格等;也邀請到戴開成、瀟湘神帶來的深夜都市傳說講演,共將有多達百場精彩節目。

2024白晝之夜11/2大安區登場!
何曉玫劇團《極相林 01》演出以盛重的儀式感開場,舞者象徵人、神、萬物的凝聚與分解,「極相林」則指涉大自然和人生經歷後達至的身心靈穩定。(圖片提供:台北市文化局)
2024白晝之夜11/2大安區登場!
「創造焦點」運用肢體、特技、獨特裝置,深入淺出用肢體與觀眾傳達,創造當下獨特的臨時反應與互動。(圖片提供:台北市文化局)
2024白晝之夜11/2大安區登場!
「SwingTaiwan」 社交搖擺舞成為都市人的日常交流語言,讓白晝之夜更拉近人們之間的距離。(圖片提供:台北市文化局)

日本藝術家高田冬彥也帶來超現實錄像作品《Dream Catcher(夢的捕手)》,呼應生態主題;臺灣藝術團隊則有屢次受邀參與國際大型燈節的「有用主張」,推出以自然生態循環為創作靈感的光影裝置《洄・尋》;而擅長虛實互動的「2ENTER貳進」,以及郭嘉羚、陳怡如、詹昱筑等藝術家作品,也能在本次白晝之夜上看到。

2024白晝之夜11/2大安區登場!
「有用主張」以自然界的循環為創作靈感,試圖呈現生生不息的狀態,如同不斷重複的遷徙與生命記憶的延續。(圖片提供:台北市文化局)
2024白晝之夜11/2大安區登場!
「貳進」建構出結合臺北街景與大安森公園的虛擬地景,即時資訊流竄其中,透過數位轉譯成各種3D物件與符碼,觀眾透過掃描QR code與作品即時互動。(圖片提供:台北市文化局)

除此之外,前兩屆巴黎白晝之夜的策展藝術家Kitty Hartl也將擔任客座策展人,在亞洲首度展出《Animal Pride(法國動物大遊行)》,由20位身穿「普普雪怪」裝的滑輪舞者引領民眾穿越公園遊行,數百名頭戴貓頭鷹面具的參與民眾將緊隨其後,遊行過程中還有打擊樂手為這場夜間漫遊增添歡快的節奏。

2024白晝之夜11/2大安區登場!
Kitty Hartl受邀擔任2024臺北白晝之夜客座策展人,提出「動物驕傲」演出計畫,以呼應「夜行動物派對」主題。(圖片提供:法國在台協會)

還有這些不能錯過的豐富活動!

延續生態永續主題,大安森林之友基金會將舉辦生態博覽會Eco Fair,「眾森自然工作室」也將推出7場「生態講堂」、10場「生態走讀」與「萬物議會」等活動,還有特色動物身體彩繪、露天電影院、身心療癒課程等不同形式的體驗,更特別解鎖活動地區附近的藝術家和設計職人工作室,帶大家進入平日無法參與的幕後實境。

而週邊藝文據點如忠泰美術館,將於白晝之夜前日11/1邀請曾於辦理東京六本木、巴黎、臺北辦理大型跨夜活動的策展人,暢談他們的策展心法與如何透過藝術行動塑造城市文化;位於C-LAB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的臺北數位藝術節,將同步與白晝之夜一起開展;戶外沉浸式光廊Taipei Lumitree則推出「夜行動物派對:夢醒時分」特別節目;此外各場域與地方商圈也響應白晝之夜,推出延長營業或限定優惠。

更多2024臺北白晝之夜「夜行動物派對」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白晝之夜Facebook粉絲專頁或白晝之夜Instagram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畫作藏玄機!奇美博物館「畫師們」特展,用科學解謎藝術

奇美博物館年度特展《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正如火如荼展開,這場穿越時空的藝術盛宴,不僅展示了奇美博物館的豐富珍藏,還藉由科學檢測與藝術史研究的結合,揭開了畫作背後隱藏的故事與細節,讓觀眾得以一窺這些作品的歷史軌跡與創作過程,值得民眾前往觀展,細細品味。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特展《畫師們》,以畫作搭配科學檢測圖像,呈現畫作底下的祕密。(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歷時12年研究 科學檢測與藝術史結合

近年來,科學檢測技術在國際藝術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奇美博物館自12年前開始結合藝術史與科學檢測進行藏品研究,揭示畫作肉眼無法察覺的細節與背後隱藏的訊息。《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即是歷時12年的研究成果,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與大眾分享畫作背後的祕密。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特展《畫師們》,民眾可以透過互動裝置,察看作品影像與隱藏在畫作底下的細節。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表示,當學者對作品的風格、圖像或歷史背景產生疑問時,會希望藉由科學檢測找到新線索,例如透過X光、紅外線等技術,可以發現肉眼無法觀察到的底稿、修改細節,甚至後人修補的痕跡。有時科學檢測也能帶來意外的發現,例如畫作的顏料成分或繪畫技法與預期不符,或者畫作曾被修改、甚至被後人添加了新的元素。這些發現不僅豐富了對作品的理解,更開啟了新的研究方向。

館方強調,雖然透過科學檢測仍然無法完全重建作品的生命史,但希望盡可能地評估作品原本的樣貌或使用的材料,讓研究人員能對作品有更完整的分析與詮釋,進而讓觀眾有機會深入認識這些珍貴的藝術品。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特展《畫師們》,單元四「會遇到哪些研究難題?」,透過燈箱互動展示,認識紅外線、紫外光、X光等光線特性,了解科學檢測的方法。(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作品分享一:風車前的旅人 找到遺失的拼圖

作品〈風車前的旅人〉為楊.布魯赫爾二世的風景畫作品,呈現了典型尼德蘭的村落景致。館方表示,一般來說,布魯赫爾家族的風車風景畫,經常會在鄉間的道路上放置動物的枯骨,暗示人生旅途不一定都是美好,而是充滿各種苦難。然而,在這件作品中並沒有看到枯骨,因此,希望透過科學檢測看看能否找到肉眼看不見的物件。而運用X射線螢光光譜分析儀(XRF)掃描後的鉛元素圖像,真的發現了畫家當時用鉛白顏料所描繪的動物枯骨原貌。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珍藏展《畫師們》,作品〈風車前的旅人〉經科學檢測發現有肉眼看不見的獸骨藏在畫作圖層下方,推測為後人所做的塗改,此一發現也完整了畫家創作這件作品的意圖。(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作品分享二:果實環串中的聖露西 不同畫布拼成一幅畫

作品〈果實環串中的聖露西〉是結合宗教人物與花果靜物的特別類型。以肉眼檢視這件作品時,可以發現沿著聖露西的四周有一道銳利的細線凹痕,將聖露西與水果環串分隔開來,彷彿兩者之間的顏料層並不連續,然而從現有的畫面中已無法得到更多資訊。但經過科學檢測後發現,原來聖露西的肖像與周圍的環串果實靜物屬於不同的畫布。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珍藏展《畫師們》,作品〈果實環串中的聖露西〉透過科學檢測發現,黃色標示出來的區域與環串果實靜物屬於不同畫布。(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作品分享三:裝扮為牧羊女的女子肖像 發現「換臉」真相

作品〈裝扮為牧羊女的女子肖像〉是16世紀起流行的肖像畫類型。從科學檢測的鋅元素分布圖來看,推測其面部修改應是使用含有鋅白的顏料,但鋅白在19世紀後才廣為使用,可見此修改應為19世紀後人手筆。此外,當使用大面積X 射線螢光光譜分析儀掃描時,發現畫中女子原本的臉不是我們在畫作上面所看到的樣子,而是曾有過大幅度的修改,甚至到了「換臉」的程度。從鉛元素分布圖來看,位於現有圖像底下的這張臉使用含鉛量較高的顏料描繪,眼睛看起來較大、臉頰與嘴唇也顯得較寬大。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珍藏展《畫師們》,作品〈裝扮為牧羊女的女子肖像〉經科學檢測的鉛元素分布圖,發現畫中的女子曾被大幅度「換臉」,檢測下所呈現的臉,眼睛看起來較大、臉頰與嘴唇也較寬大。(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珍藏展《畫師們》,作品〈裝扮為牧羊女的女子肖像〉經科學檢測的鋅元素分布圖,推測其面部修改應是使用含有鋅白的顏料,但鋅白在19世紀後才廣為使用,可見此修改應為後人手筆。(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更多的精采內容,歡迎前往奇美博物館《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觀賞。

【展覽資訊】

  • 展覽名稱:《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

  • 展出地點:奇美博物館 特展廳

  • 展覽日期:2024.10.26-2025.8.31(週三、除夕休館)

  • 展覽時間:9:30-17:30

  • 票價資訊:全票400元、優惠票350元、雙展套票(常設展+特展)450元

  • 售票通路:奇美博物館官網、奇美博物館售票櫃台、Klook、KKday、ibon售票系統、易遊網、Trip.com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免費入場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睽違六年,日本建築師平田晃久即將來台舉辦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將於2025年2月15日至3月30日在NOKE忠泰樂生活三樓Uncanny登場,開放大眾免費參觀。

平田晃久睽違六年在台個展

平田晃久師承伊東豊雄,兼具論述與設計實力,曾榮獲多項新銳及新秀建築獎項,是日本中生代建築師的重要代表之一。繼2019年的《人間自然》後,忠泰美術館再度邀請平田晃久來台舉辦個展,分享近期的重要創作與理論突破。本次展覽將呈現平田晃久如何將人類角色與自然想像融為一體,探索其更深層的創作思維。

「我們身處的時代,「人類」的概念與生命的世界相連,並不斷轉變著。我想建築亦是如此。然而,新的建築形態唯有在超越以現代為前提預設的人類群像——在各種事物與人類交織互動的臨界處,才能窺見其面貌。」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平田晃久(圖片來源:忠泰美術館)

展開未來建築與居住想像

忠泰美術館的長期藝術實踐「奧夫塞計畫」(Off-Site Project)致力邀請不同創作者離開美術館的既定場域,在非典型的展演現場,以建築與藝術詮釋「Off」的定義。作為2025奧夫塞計畫之主題,觀眾將可以一窺平田晃久的建築哲學,激發出充滿生命力的思考與碰撞,展開對於城市、居住環境的未來想像。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展覽海報(圖片來源:忠泰美術館)

《物我交織的臨界》展覽延續平田晃久一直以來的創作概念「纏繞的相容性」(karamari shiro),藉由對自然界秩序的觀察,來詮釋建築空間的型態,並將建築視為人類、生物與自然彼此纏繞相容的生態系統。本展更進一步探討人類的意識、感知、時空等非肉眼可見的物質,將其轉化成可產生共鳴的建築與「迴響」,試圖探索未來建築的可能性。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Long House / House in Los Vilos, Chile(圖片來源: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物我交織的臨界》展覽亮點作品

平田晃久除在日本有許多代表作外,亦在臺灣設計不少建築作品。《物我交織的臨界》展覽精選其最新作品、位於東京原宿的新地標「HARAKADO」,以及多個臺灣在地重要建築案,透過珍貴的草稿與模型,全面展現平田晃久在建築創作中的歷程與變遷。

▸ HARAKADO

HARAKADO於2024年開幕,是位於日本東京原宿的複合式購物商場。整棟建築物以「編織街區」為設計概念,運用大量立體玻璃帷幕打造鏡面效果,映照出外在的天氣變化與人潮車潮,使 建築物如同周邊環境的一部分。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HARAKADO(圖片來源: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HARAKADO(圖片來源: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 富富話合

位於臺北市中山區的住宅建案「​富富話合」,層次錯落的外觀吸引不少行人的目光。在這座建築中,平田晃久利用陽台在建築外部創造出立體且舒適的區域,將光線、微風和雨水溫和地導入這座如同生態系般的建築中。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富富話合(圖片來源: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富富話合(圖片來源: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 太田美術館

「​太田美術館」坐落於群馬縣的太田車站前,純白的建物與周邊綠意交織。該展館以促進地方創新發展為設立理念,開幕以來也吸引人潮回流,成為市民匯集的據點。在設計與規劃過程中,平田晃久團隊也多次舉辦工作坊,邀請民眾一同發想、討論,讓太田美術館成為一座市民參與的建築。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太田美術館(圖片來源: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平田晃久個展《物我交織的臨界》2/15開幕!展覽免費參觀,集結最新力作與多件台灣建築代表作
太田美術館(圖片來源: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平田晃久建築展─物我交織的臨界

展覽日期|2025.2.15–2025.3.30
展覽地點|NOKE忠泰樂生活 3F Uncanny(臺北市中山區樂群三路200號3樓)
開放時間|週日至週四11:00-21:30、週五至週六11:00-22:00
參觀辦法|免費參觀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