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藝術幕後談!「安娜琪舞蹈劇場」 ✕ 「NAXS FUTURE 」對談,科技藝術展演為什麼/要怎麼好看?

安娜琪舞蹈劇場、NAXS FUTURE 涅所未來對談科技藝術展演

有了科技後,看一場展演越來越接近做一場夢。隨著新技術不停歇誕生,科技藝術展演如同變形蟲,線上、線下各自進化,亦虛實交融。這次幕後「造夢人」們現身,聊聊時下科技藝術展演的力量、侷限和可能的體驗視角。

當代舞團「安娜琪舞蹈劇場」,在純舞蹈中融入科技,探問人與科技間的進退哲思;新媒體藝術工作室「NAXS FUTURE」(涅所)近年專注於高度實驗性的線上展演及沉浸式XR體驗,以新媒體為語言連結國際。

一個以實體肉身探問科技,一個以虛擬語言對話真實,兩個團隊都已在科技藝術領域耕耘逾10年,各自的創辦人也不約而同,早早在對方首件原創作品中便收穫觸動——2017年,謝杰樺行走在NAXS的沉浸式劇場《Render Ghost》中,第一次體驗在VR展場中與他人相遇,馮涵宇則猶記在學生時代的電腦螢幕前,因《第七感官》(2011)在當年結合投影技術與舞蹈的新穎嘗試而驚艷。而創造這般新鮮又深刻的生命體驗,也正是他們甘願投身這一領域的使命感召,和持續為世界勾勒的想像。

安娜琪舞蹈劇場作品《第七感官》(2011),發生在一個互動式裝置場域,觀眾與舞者的一舉一動被偵測並與空間進行互動,在當年是結合投影技術與舞蹈的新穎嘗試。(圖:安娜琪舞蹈劇場提供)
安娜琪舞蹈劇場作品《第七感官》(2011),發生在一個互動式裝置場域,觀眾與舞者的一舉一動被偵測並與空間進行互動,在當年是結合投影技術與舞蹈的新穎嘗試。(圖:安娜琪舞蹈劇場提供)

謝杰樺

安娜琪舞蹈劇場創辦人暨藝術總監,編舞家。背景橫跨建築與舞蹈,擅以空間概念結合科技元素,融入舞蹈與身體創作。知名作品包括科技舞作《第七感官》、《Second Body》、《永恆的直線》及《肉身賽博格》。參與共創一系列舞蹈裝置作品《日常編舞》及《健康操》,延伸舞蹈的表現形式至表演以外。曾任2017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開幕典禮文化演出導演之一。

馮涵宇

NAXS STUDIO共同創辦人與創意總監,創作跨越新媒體藝術、XR、遊戲式線上體驗、平面設計、電子音樂和劇場等領域。NAXS工作室以「遊戲」為核心方法論,持續製作高度實驗性的作品,遊走於實驗藝術和創新商業製作,同時積極與全球藝術家和品牌合作,探索沉浸式內容的潛力。多年來亦以別名Software2050進行創作,從非人類中心的視角探索人工智慧與人類世界之間的關係。

Q:為什麼想投身科技藝術展演?是被什麼魅力收服?


馮涵宇
我大學時的技能和夢想其實都是平面設計,但同時間開始和NAXS的共同創辦人知藝參與很多電子樂派對,沒事就往 The Wall、Korner、Pipe 跑,因緣際會,也受邀做一些裝置藝術,漸漸嘗試使用雷射、煙霧、投影、 VJ,往適合電音跟party的方向創作、組團參與台北數位藝術節,也才順理成章去讀北藝大的新媒體研究所。

近年比較被「遊戲式線上體驗」吸引,一是本來就喜歡玩遊戲(笑),也因為其中的 「連結」——玩遊戲時很快就可以跟來自世界各地、說著不同語言、不同族群的人玩在一起,就會想像,如果這件事結合其他藝術領域會怎樣?甚至如果可以用各個想要的視角去觀看、參與到作品裡,跟表演者產生關係,這都是遊戲媒材的潛力。遊戲就是「世界建構」 (world building),每個遊戲都是一個架空的小世界,可以在幻想時空裡做任何事,能這樣在日常生命經驗之外去體驗不同世界觀還滿重要的。

NAXS FUTURE與「夕陽音樂」合作的台灣首場線上音樂祭《夕陽小鎮SUNSET TOWN》(2023),在虛擬世界中打造出街頭舞台。(圖:NAXS FUTURE提供)
NAXS FUTURE與「夕陽音樂」合作的台灣首場線上音樂祭《夕陽小鎮SUNSET TOWN》(2023),在灑滿落日餘暉的虛擬世界中打造出街頭舞台。(圖:NAXS FUTURE提供)

謝杰樺 我大學讀建築,但根基的喜好還是所謂「在舞台上跳舞的肢體」,畢業後念了跳舞、成立舞團、做了《第七感官》,那是2010年左右,整個硬體環境有滿大躍進,我理解到「科技真的可以跟我的身體做對話」,就真的一直往這個方向走下去。我的作品大多一定會處理到人與科技的互動,當科技成為我的雙人舞舞伴,我們可以一起做出什麼?是我至今一直想挖掘的可能性。

在現代,科技帶來最大的潛力是「互動」——作為觀眾時,觀看經驗改變,「第四面牆」不再,可以經由行動產生跟作品的關係,科技也像是一面新的鏡子,讓人看到生命經驗之外的事。對表演者、創作者來說,則不同於過往,每一刻都是雕刻的、每一幕都是精心處理好的,觀眾進來後的事不一定都會照你想的發生,會產生新的關係和詮釋,處理這樣的作品是很大的挑戰,也非常吸引我。

安娜琪舞蹈劇場作品《永恆的直線》(2019),聯手科技藝術創作團隊「叁式」、燈光設計團隊「瓦豆」,與煙霧藝術家林書瑜,探討死亡在數位時代的全新定義與存在。(圖:參式攝影、安娜琪舞蹈劇場提供)
安娜琪舞蹈劇場作品《永恆的直線》(2019),聯手科技藝術創作團隊「叁式」、燈光設計團隊「瓦豆」,與煙霧藝術家林書瑜,探討死亡在數位時代的全新定義與存在。(圖:參式攝影、安娜琪舞蹈劇場提供)

Q:近年「虛實整合」已成趨勢,如何看待實體與虛擬展演的關係?


馮涵宇
疫情之後我們常被問到:實體展演不可取代,你們怎麼看?我百分之百同意實體展演絕對不可取代,我們過去也創作實體展演作品、我也喜歡看,但是我們現在之所以做線上或虛實整合展演,本身出發點就不是為了取代實體,它們本來就是不一樣的東西。

以虛實整合展演來說,虛擬科技可以和實體展演互補甚至互為主體,可以平等地互相對話、交流、影響,進而產生出一種新的觀看方式。線上展演也是一樣的邏輯,本身就應該被視為一種完整的體驗形式——所以反過來講,線上展演也不會被實體展演取代,就像《魔獸世界》和遊樂場互不干涉,有不同的特色、表現方式和客群。

安娜琪舞蹈劇場作品《Second Body》 於2015年首演,以360度全身投影形塑出對應自然人體(First Body)的「第二身體」運動經驗。(圖:謝岱汝攝影(左)、鄭敬儒攝影(右)
安娜琪舞蹈劇場作品《Second Body》 於2015年首演,以360度全身投影形塑出對應自然人體(First Body)的「第二身體」運動經驗。(圖:謝岱汝攝影(左)、鄭敬儒攝影(右)

謝杰樺 我的創作是探索身體在所謂數位時代會發生的改變,過程中透過和科技的互動,產生新的體驗或反思,所以表現形式上多少一定要有虛實內容的merge。

之前疫情期間大量思考,跳舞是很肉身的、很強調實際經驗的,那要如何找到一個切入點,讓它和線上展演結合?對舞團來說,要讓線上跟現場真的融合,其實要先回到舞者訓練打造起,目前「數位訊號進到表演後會如何影響身體?」對於接受典型學院派訓練的舞者來講,還不是這麼熟悉。做《Second Body》時,我花了2年把舞者傳統的表演方法打掉、重新建構,和NAXS合作虛實整合的數位實驗版時,看他們創造的畫面引出來的想像,也持續push我思考, 當科技跟生活可以如此混合的時候,我要怎麼準備我的身體?

兩方藉2022年桃園科技藝術節的契機,重新演繹安娜琪舞作《Second Body》虛實整合的數位 實驗版,展場被一道大幕分隔出虛實兩座場域,虛擬空間中有一即時捕捉真人舞者動作而生成的虛擬舞 者一同演出;NAXS也設計遊戲引擎機制,讓觀眾可以透過手機登入虛擬世界,操控像光球般的角色四處 游移,隨心選擇想要的視角觀看。(圖:NAXS FUTURE提供)
兩方藉2022年桃園科技藝術節的契機,重新演繹安娜琪舞作《Second Body》虛實整合的數位 實驗版,展場被一道大幕分隔出虛實兩座場域,虛擬空間中有一即時捕捉真人舞者動作而生成的虛擬舞 者一同演出;NAXS也設計遊戲引擎機制,讓觀眾可以透過手機登入虛擬世界,操控像光球般的角色四處 游移,隨心選擇想要的視角觀看。(圖:NAXS FUTURE提供)

馮涵宇 杰樺對舞蹈、對身體的觀察很細膩,他會談肌肉、汗滴、紋理,這是我們做純數位創作比較不會觀察到、也無法挑戰的事情,但我們可以嘗試為舞者做出更抽象、流動的皮膚,以動作帶動空間中的粒子等等,把想像空間延伸出來,做一些實體展演做不到的事情,再將虛實並行在一起,就可以有新的對話產生。

Q:時下科技展演的侷限是?如何降低體驗過程中「介面」帶來的疏離感?


馮涵宇
常會遇到的侷限可能是成本 (笑),當然現在也一定會慢慢被解決,大眾可以接觸到的科技越來越厲害,透過科技創作的成本會持續下降,AI 就是很大的例子。另一個問題是「時效性」,雖然大家會講藝術是「永恆」 的,觀念可以一直打動人,但有些科技藝術,尤其是VR 畫面,只要一過再回頭看,那個技術就是不會再那麼「酷」。

至於對介面的疏離,首先我覺得要依照群體來界定,對 Z 世代、Alpha世代來說,螢幕這個介面非常親切,使用鍵盤、滑鼠穿梭在虛擬世界裡是很舒適的。但如果把他帶到兩廳院,坐在固定的椅子上、面對鏡框式的舞台,這個介面對他來說或許反而是疏離的。

NAXS FUTURE與澳洲舞者合作《Body Crysis》(2023),台北、墨爾本、 線上虛擬空間三方共演,成功拉動世界各地觀眾跳到虛構世界跟舞者互動。(圖:NAXS FUTURE提供)
NAXS FUTURE與澳洲舞者合作《Body Crysis》(2023),台北、墨爾本、 線上虛擬空間三方共演,成功拉動世界各地觀眾跳到虛構世界跟舞者互動。(圖:NAXS FUTURE提供)

謝杰樺 對於舞蹈而言,每個人一出生的零分零秒開始就擁有「身體」,人類有天生的趨性會使用身體,進而產生經驗、情感和思考,所以用身體表演時,召喚的是我們整個生命歷程,只是可能因文化跟地域的關係而不同。但科技並不是這樣時刻陪伴我們,經由科技經驗產生的思考或觀察,也不會跟每個人都有關,所以在科技展演的創作過程中,創作者要去橋接處理的,是怎樣再拉回觀眾的生命經驗去回應,所謂「介面」事實上只是要 透過什麼方式讓觀眾共感。那時在《Second Body》數位實驗版的展場中,同時有實體舞者和虛擬兩種觀看選擇, 可以很明顯看見不同年齡層的觀眾,會隨成長經驗的不同聚集到自己熟悉的觀賞介面前,就發現「線上」跟「現場」兩種感知經驗要怎麼交融這題,到頭來好像也跟生命經驗有關。

《Second Body》數位實驗版的展場中,同時有實體舞者和虛擬兩種觀看選擇,也映現出觀眾不同的生命經驗與觀看偏好。(圖:劉薳粲攝影)
《Second Body》數位實驗版的展場中,同時有實體舞者和虛擬兩種觀看選擇,也映現出觀眾不同的生命經驗與觀看偏好。(圖:劉薳粲攝影)

馮涵宇 生命經驗有兩個面向,一個是杰樺說的「連結原有的」,另一個也正是科技藝術有趣的地方——創造一種新的生命經驗。NAXS早期滿著迷於去尋找人類生命經驗的「原型」,很多作品都會探索afterlife(死後生活)、奇點的概念,這是人類未知的經驗,但我們試圖用科技讓大家感受到。神祕的,大家也真的可以被感動,可能這些就是某種很底層,刻在大家的基因裡面的東西吧。

Q:手邊正進行什麼新創作?認為接下來科技藝術還會往哪走?


馮涵宇
目前正在和丹麥、德國的團隊合製VR作品《Dark Rooms》,以4D的體驗討論非主流的Kink文化;明年3月預計舉辦第二季虛擬音樂節《夕陽小鎮》,在第一季的基礎上加入更多遊戲機制,非常難做(笑)!也正在幫藝術家許家維製作一個location based的VR作品。

我認為接下來的科技藝術,最直觀也最大的趨勢就是AI,剛提到技術的「民主化」,隨著高深技術的普及,可能讓「原創」的概念、既有從業者的身分被挑戰,但也會促成創造力的大躍進,令人擔憂也令人期待。 我自己還很期待更下一個階段,一個獨立思考、有主體性的AI出來向世界宣示,它做了一些突破性、超過人類想像邊界的事,會很有趣也很恐怖,我們應該滿快可以看到。

謝杰樺 數位科技帶來時間跟空間的跳接,人們在不同的地方卻可以共享一些時間、過程,甚至混合過去和現在,折疊時空,這也和重力、黑洞的議題相關,我們現在正跟台大的天文物理教授研究這題,預計在C-LAB的球形空間演繹「當時間空間不連續,身體會發生什麼事?」另一個是和英國合作探索,是否有可能讓AI去理解各個國家、東西方不同文化舞者表現身體的差異。

「科技」二字,本身就有時間性,隨著技術的進步,「科技」會不斷變成「日常生活」,而隨著創作者的熟稔、觀眾的理解越來越深,科技藝術展演基本上一定還是會回到「怎麼樣好好說一個故事」,我想,如何讓人類的身體,透過科技接收感受的過程更細緻、豐富,會是藝術家、創作者們持續要努力的方向。

安娜琪在近作《肉身賽博格》中以舞者的身體動態串接AI辨識,透過大量螢幕拼接軀幹,打破眼見為憑的確切。(圖:陳韋勝攝影、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安娜琪在近作《肉身賽博格》中以舞者的身體動態串接AI辨識,透過大量螢幕拼接軀幹,打破眼見為憑的確切。(圖:陳韋勝攝影、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採訪整理|李尤
攝影|謝岱汝、林峻永、劉宸吟、鄭敬儒、陳長志、叁式
圖片提供|安娜琪舞蹈劇場、NAXS FUTURE、臺中國家歌劇院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4/9月號《賦予自由律動的當代設計》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夏永康 X 井上嗣也《Chaos》聯展:回歸赤子之眼,發現生活中散落的「命中注定」

夏永康 X 井上嗣也《Chaos》攝影集展覽!回歸赤子之眼,發現生活中散落的「命中注定」

攝影 X 設計的神仙組合!即日起至9月8日於奇想會展出的《Chaos》聯展,由香港攝影大師夏永康(Wing Shya)、日本殿堂級設計師井上嗣也(Tsuguya Inoue)聯手呈獻。一位是曾與導演王家衛合作《春光乍洩》、《花樣年華》及《2046》等電影,以濃烈美學幾乎定義一代「港風」的攝影師;一位是曾擔任坂本龍一於YMO時期的藝術總監,替PARCO、Comme des Garçons等操刀廣告的大設計師,兩人的相遇會碰撞出什麼火花?

《Chaos》,混沌中自有註定

《Chaos》一名源於兩人合作的攝影書,井上嗣也以充滿玩心的拼貼,重組了夏永康近幾年捕捉的日常碎片——書中各佔據拼貼影像左、右或上、下的兩半照片,多不在同一時間、地點拍攝,兩個被定格的瞬間可能相隔20年,卻被安排在紙上相遇,並融為一體。兩人透過《Chaos》,演繹了海海人生中,人們想也想不到的、彷彿有神秘之手在操縱的「命中注定」。

夏永康 X 井上嗣也《Chaos》攝影集展覽!回歸赤子之眼,發現生活中散落的「命中註定」
(圖片提供:奇想會)

上萬張照片之間的「引力」

《Chaos》成書之前,是夏永康橫跨數十年間、拍攝地點散落各處的三萬多張照片,有大自然、路上遇到的孩子,也有他為眾多名演員拍攝的時尚大片、片場花絮,當然也有他鏡頭下一向令人神往的香港。這些漂流於時間洪流的片刻,由夏永康在加拿大攻讀設計時就非常欣賞的井上嗣也編輯、設計,最終有了躍於紙上、展場間的《Chaos》。

夏永康 X 井上嗣也《Chaos》攝影集展覽!回歸赤子之眼,發現生活中散落的「命中註定」
(圖片提供:奇想會)

兩人決定合作後,井上嗣也凝視這些來自不同時間和空間的照片,觀察著它們不同的意義和功能,竟發現每個圖像如磁極般相互吸引、融合,浮現出奇妙且出乎意料的形象。在拼貼、裁剪之中,圖像在破壞中重生,展現出「混沌」的生命力。

夏永康也特別提到,因井上嗣也對華人影星並不熟悉,讓他在拼組照片時沒有「包袱」、視野更不受拘束,成果自然更有意思。

夏永康 X 井上嗣也《Chaos》攝影集展覽!回歸赤子之眼,發現生活中散落的「命中註定」
(圖片提供:奇想會)

萬物都是因各種因緣和合而成

《Chaos》出版前,夏永康得為攝影集寫引言,他從近年的生命經驗汲取靈感,用源於佛教的「Engi」(縁起,相依起生)觀念為書下註解——世間一切萬物都是因各種因緣和合而成,彼此相生相依。

試著看向你眼前的一張紙,它曾是一棵樹,這棵樹又因著陽光、雨水、風、候鳥、昆蟲等等而得以成長,一切的存在促成了它的存在,一切的緣起又使它可以來到你的面前,缺少任何一環,這張紙都不復存在。夏永康認為,沒有什麼是獨立自存的,一切的東西都是由來有自,包括鏡頭下裡所有出現的一切。

夏永康 X 井上嗣也《Chaos》攝影集展覽!回歸赤子之眼,發現生活中散落的「命中註定」
(圖片提供:奇想會)

沒有名字的照片

對於夏永康而言,《Chaos》所展出的照片裡所出現的人、事、物都是無意識地,它們經過種種的因緣際會,最終出現在夏永康的鏡頭前、被顯影於相紙上,最終出現在觀者眼前。這一切並非巧合,更像是因緣際會造就的結果,看似只是一個瞬間、卻能延伸為一段過程,而夏永康選擇不刻意定義這些過程,所以這次展間的攝影作品,全都沒有名字。

夏永康 X 井上嗣也《Chaos》攝影集展覽!回歸赤子之眼,發現生活中散落的「命中註定」
(圖片提供:奇想會)
夏永康 X 井上嗣也《Chaos》攝影集展覽!回歸赤子之眼,發現生活中散落的「命中註定」
(圖片提供:奇想會)

展場中最愜意的角落

展覽現場除了展出夏永康、井上嗣也的作品之外,還有獨立書店「moom bookshop」、設計家具選品單位「MTBLM新陳代謝」於一樓共同呈現的「Time TOGO 閱覽室」,現場Togo沙發隨意置放,形成一個自由、流動的交流與沈思空間,歡迎入座翻閱moom選書,再轉往地下室看展。

夏永康 X 井上嗣也《Chaos》攝影集展覽!回歸赤子之眼,發現生活中散落的「命中註定」
(圖片提供:奇想會)

用味覺品味《Chaos》

離奇想會不遠的亞洲百大酒吧入選者「unDer Lab」也呼應展覽,策劃《Chaos》攝影展風味酒單,發揮擅以風味勾勒畫面的專長,透過3款調酒回應書中混沌卻和諧的世界觀。

夏永康 X 井上嗣也《Chaos》攝影集展覽!回歸赤子之眼,發現生活中散落的「命中註定」
(圖片提供:unDer Lab)

「CHAOS」以龍舌蘭為底,加入辣椒、辛香料,創造刺激、充滿張力的強烈感受;上層的蛋白泡泡幽默呼應了《Chaos》封面的鬥雞,酸甜平衡的酒體以辣椒絲點綴,視覺上亦呼應圖像中的線條感。

夏永康 X 井上嗣也《Chaos》攝影集展覽!回歸赤子之眼,發現生活中散落的「命中註定」
(圖片提供:unDer Lab)

「LOTUS」以蓮藕湯呼應蓮池畔的意象,酒體中帶點葡萄柚的柑橘調性、及一絲四季春茶尾韻,琴酒香氣淡雅,如午夜夢迴時腦海裡的一池春水。

「YOUNG & INNOCENT」以麥卡倫威士忌為基底,使用優格澄清、蘋果氣泡等滑順、帶乳酸香氣的元素,鼻腔嗅到聖木燃燒後若有似無的香氣,讓酒體更加沈穩平衡;搭配花生醬夾心餅,濃郁甜感如兒時放學後吃點心的純粹愉悅。

夏永康 X 井上嗣也《Chaos》攝影集展覽!回歸赤子之眼,發現生活中散落的「命中註定」
(圖片提供:unDer Lab)

夏永康 x 井上嗣也展覽《Chaos》

展覽期間|2024.08.23-09.08

時間|13:00-20:00(週二公休)

地點|奇想會(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一段21巷7號)

門票|入場費為低消飲品一杯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臺東國際青年工藝設計營,展現青年創作藝力與土地人文風景!

我感受臺東、我在臺東創作

今年夏天,臺東迎來令人期待的工藝活動臺東國際青年工藝設計營暨競賽!來自國內外與臺東本地的青年創作者紛紛響應,呼應主題「I feel, I create. 我感受,我創作」參與營隊習藝課程。

深入部落文化與工藝世界,激發創作靈感之旅

活動期初,學員走訪建和部落,由木雕藝術家哈古頭目介紹豐富的個人創作,並由部落青年帶領認識族人過往遷徙歷史及卑南族神鹿與公主的美麗神話;另前往太麻里「角琉璃」工坊,了解琉璃珠製作過程與不同花紋代表的意義;最後抵達「沙拔壤工坊」導師德日尚(羅安聖)位於金峰的私人博物館,生動的背景故事讓每件收藏文物都鮮活起來。踏查之旅親臨創作場域,認識不同工藝、材質及族群文化故事等,加速學員與臺東產生共感,也為後續的創作汲取靈感及養分。也特別邀請日本設計師長友大輔和AI輔助設計專家吳俊延設計師進行講座與分享,解析不同工藝設計內涵,也讓學員實作體驗如何將AI融入工藝設計,並透過與專業設計師互動機會,開拓視野。

台東
臺東縣長饒慶鈴親臨展場,感受學員11天努力的成果,並對學員的創作表示肯定。

青年創作者齊聚臺東,探索多元工藝之美

本年度工藝設計營吸引近百位青年創作者報名,從中選出27位,分別進駐5家臺東在地工坊,由「角琉璃」呂鈞、「福貴家的玩皮爸」黃正達、「賽妃手作」章嘉慧、「線織屋」葉薇臻及「沙拔壤工坊」羅安聖共5位資深優秀的工藝師教授如沙勒竹、藤、羊角鉤織、琉璃珠、皮革等多元材質之工藝知識及運用技巧;另搭配劉晨旭、周育潤、駱毓芬、李雅靖、何忠堂5位專業設計導師,給予方向修正與指導。

台東
金獎作品由「角琉璃」學員李筱媛與張雅芸共同創作的《族韻變奏》脫穎而出。

緊湊的11天中,工藝師貢獻所學並引領探索工藝本質、在地美學與多元人文,學員也全心投入學習並發揮技藝,製作如從傳統漁具發想及飛魚造型的藤編品項、蘊含與在地交換及臺東風景的羊角鉤織服飾與手作書,也有連結山林()及土地概念衍生的皮件作品、表現狩獵與海洋文化的琉璃珠物件,以及象徵豐年祭盛典與自然、生物的沙勒竹創作等多件亮眼且充滿創意與活力的作品,具有極佳的工藝與藝術表現也反映臺東不同面向的美。難得的營隊競賽經驗,也為臺東的工藝設計領域注入更多活力。

台東
在工坊導師的指導下,一針一線將已經分割好的皮料進行縫合。

《族韻變奏》奪金獎,臺東工藝設計成果展熱烈開幕

本次營隊競賽決選由「角琉璃」學員李筱媛與張雅芸共同創作的《族韻變奏》脫穎而出,榮獲金獎(獎金8萬元),在718日頒獎典禮上由臺東縣長饒慶鈴親自頒獎,同時期勉學員將這次駐地經驗化為未來創作能量,進而推廣臺東的工藝與美學。為呈現參與學員及在地工藝師精緻作品並展現臺東工藝設計潛力,即日起至84日在臺東美術館園區內野室珈琲舉行成果展覽,歡迎對工藝美學有興趣的朋友到場觀賞,一同感受臺東這片土地迷人的工藝魅力!

台東
學員與臺東縣長饒慶鈴、長友大輔、林昶戎、張維忠三位評審,一同分享獲獎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