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英國建築最高榮譽「史特靈獎」誰拿下?伊莉莎白線、國王十字都更計畫等6件入圍作品

2024英國建築「史特靈獎」6件入圍作品!伊莉莎白線、英國國家肖像藝廊整修計畫皆入選

由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RIBA)頒發、象徵英國建築最高榮譽的「史特靈獎」(Stirling Prize),日前公布2024年入圍名單——涵蓋社會住宅、交通建設、知名建築地標翻新等,包含倫敦地鐵伊莉莎白線(The Elizabeth Line)、國王十字(King’s Cross)都更計劃在內的6個項目將角逐桂冠,得主將於10月16日揭曉。以下分別望向6件入圍建築作品:

2024英國建築「史特靈獎」6件入圍作品!伊莉莎白線、英國國家肖像藝廊整修計畫皆入選
Park Hill Phase 2 © Tim Crocker(圖片來源:RIBA)

▍伊莉莎白線

倫敦城的劃世代新路

2022年通車的伊莉莎白線,將倫敦地鐵線路從倫敦主要機場希斯洛(Heathrow Airport)往西延伸至雷丁(Reading)、向東至申菲爾德(Shenfield),預計每年載客量為驚人的2億人次,不只大大提升機場到市區的方便性,也為倫敦東西向交通開了新路。這場從2001年開始籌備的交通建設計畫極其浩大,新建部分包含近42公里的隧道、10座車站,另有31座既有車站改建升級,當中更有深至地下十層的工程。

2024英國建築「史特靈獎」6件入圍作品!伊莉莎白線、英國國家肖像藝廊整修計畫皆入選
The Elizabeth Line © Hufton + Crow(圖片來源:RIBA)

雖是新建鐵路,但伊莉莎白線期待能帶給乘客熟悉之感,即使動員10數個建築及設計團隊,仍歸納出清晰的視覺語言,全線採用一致的材料、色彩計畫等,並將指標等元素標準化,盡可能為乘客提供「連貫」的地鐵乘坐體驗,縮減乘客適應新線路的適應期。RIBA認為,伊麗莎白線的成功是建築師、工程師、燈光設計師、導視專家、製造商等跨學科團隊合作的成果,更將其譽為「傑作」。

2024英國建築「史特靈獎」6件入圍作品!伊莉莎白線、英國國家肖像藝廊整修計畫皆入選
The Elizabeth Line © Hufton + Crow(圖片來源:RIBA)

▍英國國家肖像藝廊整修計畫

指標性博物館門面重塑

還記得奇美博物館2022年度大展《時代的臉孔》嗎?當時英國國家肖像藝廊(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正進行大規模整修,館內從未離開英國的重要肖像作品才有機會出海與台灣觀眾見面。擁有160多年歷史的英國國家肖像藝廊,此番大規模改造目的主要有二:提升遊客參觀體驗、振興館內的歷史空間。

2024英國建築「史特靈獎」6件入圍作品!伊莉莎白線、英國國家肖像藝廊整修計畫皆入選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 olivierhess.com(圖片來源:RIBA)
2024英國建築「史特靈獎」6件入圍作品!伊莉莎白線、英國國家肖像藝廊整修計畫皆入選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 Jim Stephenson圖片來源:RIBA)
2024英國建築「史特靈獎」6件入圍作品!伊莉莎白線、英國國家肖像藝廊整修計畫皆入選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 olivierhess.com(圖片來源:RIBA)

經過改造後,藝廊有了全新的對外入口和前院,原先面向南方的入口被遷到另一面,面朝氛圍更年輕有活力的社區,建築團隊Jamie Fobert Architects從藝廊的窗戶設計汲取靈感,形塑新入口的外觀,並特意在門口底部保留切割標記,像是為改造留下紀念。此外,藝廊原本的辦公空間也被改造為公共場域,更新設學習中心,其位於一座連接入口和前院的橋下方,巧妙藉建築結構將自然光引入室內。

2024英國建築「史特靈獎」6件入圍作品!伊莉莎白線、英國國家肖像藝廊整修計畫皆入選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 olivierhess.com(圖片來源:RIBA)
2024英國建築「史特靈獎」6件入圍作品!伊莉莎白線、英國國家肖像藝廊整修計畫皆入選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圖片來源:RIBA)

▍國王十字都更計畫

縫合新舊倫敦

國王十字車站(King's Cross Station),因作為《哈利波特》中九又四分之三月台的所在地而聲名大噪,其與鄰近的聖潘克拉斯車站(St Pancras Station)組合,即是倫敦甚至全英國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地鐵、火車和歐洲之星在此交會。從19世紀發展至今,國王十字一帶因運河、鐵路的興建,從田園鄉村轉變為工業中心,但在二戰後逐漸沒落,街區充斥著廢棄廠房、鐵道及大量受污染的土地,終在1996年展開重建之路。

2024英國建築「史特靈獎」6件入圍作品!伊莉莎白線、英國國家肖像藝廊整修計畫皆入選
King's Cross Masterplan © John Sturrock(圖片來源:RIBA)

主導都更的專案小組以「人類城市原則」(principles for a human city)為主軸,為都更區賦予多樣性,不僅修復和翻新數十座歷史建築、上千座住宅,更新設大量街道及公共空間,其中包含由海澤維克工作室(Heatherwick Studio)操刀的「Coal Drops Yard」,從早期的煤礦貯存所搖身一變為時髦商店、餐廳聚集的城市休憩熱點;此外倫敦藝術大學也搬遷至此,更吸引Google等國際企業進駐。都更之後,昔日的工業遺跡不再灰頭土臉,而與當代創意融合華麗轉身,更貼近倫敦市民的日常生活。

2024英國建築「史特靈獎」6件入圍作品!伊莉莎白線、英國國家肖像藝廊整修計畫皆入選
King's Cross Masterplan © John Sturrock(圖片來源:RIBA)

RIBA指出,專案小組並不特意追求「宏偉」的部署方式,而是深入理解既有建築及環境後,對其進行重塑,將城市中被「切斷」的部分重新「縫合」到更廣泛的都市結構中,以應對快速變化的社會和經濟模式。雖是一場浩大的翻新計畫,但仍保留了倫敦市民與國王十字之間的歸屬感。

2024英國建築「史特靈獎」6件入圍作品!伊莉莎白線、英國國家肖像藝廊整修計畫皆入選
King's Cross Masterplan © John Sturrock(圖片來源:RIBA)

▍公園山公寓重建計畫二期

粗獷主義建築的現代詮釋

坐落於雪菲爾(Sheffield)的公園山公寓(Park Hill),源於當地市議會在1950年代的社會住宅計畫,當時適逢二戰後的復員時期,以建築師Jack LynnIvor Smith為首的團隊授命打造一個大規模、高密度居住的住宅區,以應對雪菲爾房屋供不應求的問題。洋溢粗獷主義風格、有著鮮明混凝土框架的公園山公寓,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誕生,而兩位主持建築師深受柯比意(Le Corbusier)影響,在公寓內引入了新穎的甲板通道(deck access),並以天橋連結各住宅單元,為社區居民提供相互交流的空間,試圖創造一座「城中城」。

2024英國建築「史特靈獎」6件入圍作品!伊莉莎白線、英國國家肖像藝廊整修計畫皆入選
Park Hill Phase 2 © Tim Crocker(圖片來源:RIBA)
2024英國建築「史特靈獎」6件入圍作品!伊莉莎白線、英國國家肖像藝廊整修計畫皆入選
Park Hill Phase 2 © Tim Crocker(圖片來源:RIBA)

目前公園山公寓為英國二級登陸建築,更是歐洲最大規模的受保護建築,其重建計畫於2000年代就已經展開,目前邁入第二階段,建築師Mikhail Riches與修復專家密切合作,盡可能維持建築本身結構及粗獷主義特色,保留網格外觀、空中街道等重要識別,同時為公寓訂定全新的色彩計畫,並重整內部的空間佈局,新設大量陽台及開放式空間,創造一個更符合現代的生活環境。

2024英國建築「史特靈獎」6件入圍作品!伊莉莎白線、英國國家肖像藝廊整修計畫皆入選
Park Hill Phase 2 © Tim Crocker(圖片來源:RIBA)
2024英國建築「史特靈獎」6件入圍作品!伊莉莎白線、英國國家肖像藝廊整修計畫皆入選
Park Hill Phase 2 © Tim Crocker(圖片來源:RIBA)

▍Wraxall Yard

為身障人士打造的無障礙度假村

Wraxall Yard位於古城多徹斯特(Dorchester),前身為廢棄牧場,2018年被Read父女收購後,改建為一座身障人士友善的無障礙度假村,園區內也規劃了社區交流空間、教育農場等。事實上,廣義來說Wraxall Yard是由Read父女經營的非營利組織,兩人觀察到身障人士在社會生活中所面臨的困境,期待透過這座度假村為其創造更友善、無歧視的環境;另外,他們認為親近鄉村是每個人的權利,因此將自己視為土地監護者而非所有人,邀請人們來此親近農業、野生動物和土地。

2024英國建築「史特靈獎」6件入圍作品!伊莉莎白線、英國國家肖像藝廊整修計畫皆入選
Wraxall Yard © Lorenzo Zandri(圖片來源:RIBA)
2024英國建築「史特靈獎」6件入圍作品!伊莉莎白線、英國國家肖像藝廊整修計畫皆入選
Wraxall Yard © Lorenzo Zandri(圖片來源:RIBA)

為了深入理解身障人士使用空間的習慣與需求,建築團隊Clementine Blakemore Architects與身障人士展開對話,以「無障礙」為核心規劃度假村,並避免任何臨床感的設施,不讓客人在度假時還要想起令人難耐的醫療機構場景。因此,度假村內的5座小屋皆為單層,園區內也幾乎不見坡道、扶手等,並透過精心的景觀設計創造生意盎然的戶外休憩空間,為訪客提供身心皆感到安全、舒適的放鬆環境。

2024英國建築「史特靈獎」6件入圍作品!伊莉莎白線、英國國家肖像藝廊整修計畫皆入選
Wraxall Yard © Emma Lewis(圖片來源:RIBA)
2024英國建築「史特靈獎」6件入圍作品!伊莉莎白線、英國國家肖像藝廊整修計畫皆入選
Wraxall Yard © Lorenzo Zandri(圖片來源:RIBA)

來到Wraxall Yard,不只能在園區內放鬆休息,也能參與農業工作坊、與野生動物互動,到附近的田野、濕地和河岸散散步,探索英國南方鄉村的自然美景。

2024英國建築「史特靈獎」6件入圍作品!伊莉莎白線、英國國家肖像藝廊整修計畫皆入選
Wraxall Yard © Lorenzo Zandri(圖片來源:RIBA)

▍Chowdhury Walk

隱密與開放性兼具的社會住宅

1919年英國通過《艾迪生法案》(Addison Act)後,地方政府為補助弱勢群體而興建大量社會住宅(council house,又被稱為政府福利房、公營房屋等),熱潮一直延燒到1980年代左右,其後新案逐漸漸少。而由倫敦哈克尼議會(Hackney Council)主導的Chowdhury Walk,正是新興的社會住宅計畫之一。

2024英國建築「史特靈獎」6件入圍作品!伊莉莎白線、英國國家肖像藝廊整修計畫皆入選
Chowdhury Walk © Rory Gardiner(圖片來源:RIBA)

Chowdhury Walk所在之地原為停車場及車庫,地塊重新開發後以新建的人行及自行車道為核心,建築團隊Al-Jawad Pike將11棟兩層樓的住宅沿路而建,屋房輪廓方正、俐落,如風格鮮明的大型雕塑,每棟都面朝主要道路,後方皆設有私人庭院。為了確保住戶隱私,建築團隊透過巧妙佈局,讓住戶在庭院內活動時,不必擔心被鄰居從上俯瞰,在家能享有絕對的安心及舒適。

2024英國建築「史特靈獎」6件入圍作品!伊莉莎白線、英國國家肖像藝廊整修計畫皆入選
Chowdhury Walk © Rory Gardiner(圖片來源:RIBA)

社區全11棟房屋形式及用途稍有不同,其中包含兩房、三房及無障礙四房房屋,大部分作為社會住宅出租,僅4間供私人出售。

2024英國建築「史特靈獎」6件入圍作品!伊莉莎白線、英國國家肖像藝廊整修計畫皆入選
Chowdhury Walk © Rory Gardiner(圖片來源:RIBA)
2024英國建築「史特靈獎」6件入圍作品!伊莉莎白線、英國國家肖像藝廊整修計畫皆入選
Chowdhury Walk © Ståle Eriksen(圖片來源:RIBA)

針對2024史特靈獎入圍名單,RIBA主席Muyiwa Oki表示,在這個保護地球資源相較過往更加迫切的時代,6件入圍作品都將『再生』和『恢復』置於核心,對現有的建築及其周邊環境悉心調整,既展現了當今建築的多樣性,也為後世創造具高度可持續性的場所,因此值得表揚。「這些具目的性卻不張揚的建築,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歡樂,同時加強了我們社會的結構。」

2024英國建築「史特靈獎」6件入圍作品!伊莉莎白線、英國國家肖像藝廊整修計畫皆入選
Chowdhury Walk © Rory Gardiner(圖片來源:RIBA)

資料來源|RIBA

用建築傳承也創造歷史!牛津大學新學院校舍Gradel Quadrangles,讓600年傳統「方庭」從封閉走向開放

牛津大學新學院「Gradel Quadrangles」建築亮點!融哥德式建築語彙,創新演繹方庭

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擁有近千年歷史,各大學院(college)內不同時期建造的校舍建築,見證了數個世紀人文風貌的遞嬗,也反映了跨時代的建築美學。2024年,牛津大學新學院(New College)完成了「Gradel Quadrangles」擴建計畫,其由英國建築團隊David Kohn Architects擘劃,延續新學院原有的哥德式建築語彙、特殊「方庭」(Quadrangle)格局,結合現代元素,打造學生宿舍及一系列學習交流空間。

牛津大學新學院「Gradel Quadrangles」建築亮點!融哥德式建築語彙,創新演繹方庭
牛津大學新學院於2024年竣工的新校舍Gradel Quadrangles。(圖片來源:David Kohn Architects)
牛津大學新學院「Gradel Quadrangles」建築亮點!融哥德式建築語彙,創新演繹方庭
牛津大學新學院於2024年竣工的新校舍Gradel Quadrangles。(圖片來源:David Kohn Architects)

《哈利波特》取景地!牛津大學最美學院

雖然名稱中有個「新」字,但新學院是牛津大學最古老的學院之一,成立於1379年。新學院保留了許多古老建築,加上後續擴建的新校舍,構築新舊時代交織的校園風景,被公認是牛津最美學院之一。要感受新學院的古香,有建於14世紀的主教堂(Chapel),其以華麗拱頂、木雕聖壇、彩色玻璃窗為特色;也有修道院風格的迴廊(Cloisters),曾吸引《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劇組來此取景。

牛津大學新學院「Gradel Quadrangles」建築亮點!融哥德式建築語彙,創新演繹方庭
牛津大學新學院中建造於14世紀的主教堂。(圖片來源:New College Oxford)
牛津大學新學院「Gradel Quadrangles」建築亮點!融哥德式建築語彙,創新演繹方庭
牛津大學新學院迴廊。(圖片來源:New College Oxford)

獨特「方庭」格局影響大學建築數百年

新學院在14世紀率先採用的「方庭」(Quadrangle)格局,成了後來英國、甚至是世界各地學院的典範。方庭就像是「學院的心臟」,以露天庭院為中心,周邊由教堂、禮堂、圖書館、宿舍、教室、鐘樓、餐廳等建築包繞,形成一處學術、社交與生活共融的場域,傳承至今已是牛津校園生活方式的象徵。自14世紀最早的方庭「Front Quad」建設以來,新學院陸續於17世紀末打造「The Garden Quadrangle」、19世紀末擴建「The Holywell Quadrangle」,近年更展開「Gradel Quadrangles」建設計畫。

牛津大學新學院「Gradel Quadrangles」建築亮點!融哥德式建築語彙,創新演繹方庭
牛津大學新學院Front Quad。(圖片來源:New College Oxford)
牛津大學新學院「Gradel Quadrangles」建築亮點!融哥德式建築語彙,創新演繹方庭
牛津大學新學院The Garden Quadrangle。(圖片來源:New College Oxford)

「Gradel Quadrangles」融入哥德式建築語彙,創新演繹方庭

Gradel Quadrangles」坐落於新學院主要院區幾個街區外,設有宿舍、學術中心、表演廳、綠意庭院、餐廳、公共學習空間、辦公室等新設施,為在校師生創造更優良的學術交流及生活環境。建築團隊David Kohn Architects將現代元素與新學院代表性的哥德式風格建築調和,並對方庭格局做出新的詮釋,打造「Main Quad」及「New Warham House」兩棟主要建築。

牛津大學新學院「Gradel Quadrangles」建築亮點!融哥德式建築語彙,創新演繹方庭
(圖片來源:David Kohn Architects)
牛津大學新學院「Gradel Quadrangles」建築亮點!融哥德式建築語彙,創新演繹方庭
Gradel Quadrangles學生宿舍臥室。(圖片來源:David Kohn Architects)
牛津大學新學院「Gradel Quadrangles」建築亮點!融哥德式建築語彙,創新演繹方庭
Gradel Quadrangles學生宿舍共用廚房。(圖片來源:David Kohn Architects)

外觀彎繞、呈現ㄇ字型的「Main Quad」,是學生宿舍的所在地,建築的木結構屋頂如波浪般起伏,呼應並更加凸顯建築本身蜿蜒的造型,頂部鋪滿多邊形鋁材,形成鱗片般的視覺效果。辦公大樓「New Warham House」則位在校區角落,是一棟21.5公尺高的塔樓,其立面與「Main Quad」一樣都由約7公分厚的石牆打造,並與混凝土結構連接;表面如浪漫夕照的色彩由石灰石、紅砂岩拼接而成;屋頂則點綴手工雕刻的怪獸及怪誕動物石雕,呼應古老哥德式建築中常見的元素。

牛津大學新學院「Gradel Quadrangles」建築亮點!融哥德式建築語彙,創新演繹方庭
Gradel Quadrangles中的Main Quad。(圖片來源:David Kohn Architects)
牛津大學新學院「Gradel Quadrangles」建築亮點!融哥德式建築語彙,創新演繹方庭
Gradel Quadrangles中的New Warham House。(圖片來源:David Kohn Architects)
牛津大學新學院「Gradel Quadrangles」建築亮點!融哥德式建築語彙,創新演繹方庭
建築屋簷的怪誕石雕由石匠手工打造。(圖片來源:David Kohn Architects)

值得一提的是,「Gradel Quadrangles」既延續了新學院的方庭傳統,也在格局上迎來創新。新學院最初的「Front Quad」庭院四面都被建築圍繞;幾世紀後新設的方庭則有一面朝向花園,形成更開闊的格局;時間來到2020年代,David Kohn Architects再次賦予方庭新的表現形式,在「Main Quad」翼樓和其兩側的建築之間,安排了三座露天庭院,形成更具開放性的一系列方庭,讓新學院校舍以更有趣、更透明、更能讓使用者玩味的方式呈現,鬆動方庭最早予人封閉、排外的印象。

牛津大學新學院「Gradel Quadrangles」建築亮點!融哥德式建築語彙,創新演繹方庭
(圖片來源:David Kohn Architects)
牛津大學新學院「Gradel Quadrangles」建築亮點!融哥德式建築語彙,創新演繹方庭
David Kohn Architects記錄新學院方庭演變的手稿。(圖片來源:David Kohn Architects)
牛津大學新學院「Gradel Quadrangles」建築亮點!融哥德式建築語彙,創新演繹方庭
從Gradel Quadrangles環境配置圖可看出3座一面向外、三面蓋有建築的方庭。(圖片來源:David Kohn Architects)

資料來源|David Kohn ArchitectsNew College OxfordDezeen

2025大阪世博「科威特館」:如雙翼展翅的建築設計,融入沙漠星空意象的沉浸體驗

2025大阪世博「科威特館」:如雙翼展翅的建築設計,融入沙漠星空意象的沉浸體驗

2025大阪世博將在4月13日至10月13日舉行,科威特館以「遠見燈塔」(Visionary Lighthouse)為主題,展現融合傳統魅力與現代精神交織的沙漠國家文化。建築由LAVA建築團隊操刀設計,大膽融合科威特的自然地景與文化傳統,如雙翼展翅般的屋頂造型,也完美體現款待精神!

科威特館將展示國家壯闊的自然景觀、豐富的文化底蘊與前瞻願景,編織出一段關於成長、韌性,以及與人民一同共創美好未來的故事,呼應2025大阪世博「生命閃耀未來社會的設計」核心主題。以燈塔為概念的展覽與建築,也進一步強調科威特作為阿拉伯文化、藝術與社會的遠見燈塔,將持續照亮未來,啟發世界。

科威特館以「遠見燈塔」為主題,展現融合傳統魅力與現代精神交織的沙漠國家文化,建築由澳洲建築團隊LAVA操刀設計。(圖片來源:Kuwait Pavilion / LAVA)
科威特館以「遠見燈塔」為主題,展現融合傳統魅力與現代精神交織的沙漠國家文化,建築由澳洲建築團隊LAVA操刀設計。(圖片來源:Kuwait Pavilion / LAVA)

展開雙翼歡迎的遠見燈塔

不過比起傳統高聳入雲的燈塔建築,科威特場館邀來LAVA建築團隊,打造一幢大膽而優雅的「展翼」建築,將科威特的沿海沙漠自然景緻元素與傳統工藝文化巧妙交織,構築出一座具沉浸體驗的美麗場館。

(圖片來源:Kuwait Pavilion / LAVA)
(圖片來源:Kuwait Pavilion / LAVA)

寬闊的雙翼型屋頂象徵著科威特文化中「慷慨迎賓」的手勢,輕盈具流動感的波紋曲線,讓建築結構與動線一氣呵成,巧妙轉化了科威特的自然地景,以及傳統飄逸布料的紋理。通透明亮的場館,當夜間燈光亮起時,更強化了「遠見燈塔」的主題意象。

科威特場館邀來LAVA建築團隊,打造一幢大膽而優雅的「展翼」建築。(圖片來源:Kuwait Pavilion / LAVA)
科威特場館邀來LAVA建築團隊,打造一幢大膽而優雅的「展翼」建築。(圖片來源:Kuwait Pavilion / LAVA)

走入這座燈塔前,遊客將先體驗自翼型屋頂灑下的光影變化,進入館內後,串聯而上的展廳則將帶領每個人展開一段打開多重感官的旅程,涵蓋了貿易傳承、社會肌理與科學成就等文化,穿越科威特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間。

(圖片來源:Kuwait Pavilion / LAVA)
(圖片來源:Kuwait Pavilion / LAVA)

接著將來到建築核心,一座寧靜擁有圓形穹頂的展廳,充滿包覆感的沉浸式投影,讓人彷彿置身星空下的浪漫沙漠夜晚,邀請人們在此思考並共創屬於自己的未來願景。而建築後方的室內庭院,則沿襲傳統伊斯蘭建築風格,將種植代表科威特特色的植栽,營造出靜謐優雅的空間。

科威特場館夜景(圖片來源:Kuwait Pavilion / LAVA)
科威特場館夜景(圖片來源:Kuwait Pavilion / LAVA)

LAVA創辦人之一Christian Tschersich表示:「透過『遠見燈塔』這個概念,我們希望在2025大阪世博上,展現科威特對未來的宏大願景與永恆精神。展館不僅僅是一座建築,還代表著科威特『2035願景』的未來藍圖,希望遊客能親身感受其文化與價值。」

(圖片來源:Kuwait Pavilion / LAVA)
科威特館室內(圖片來源:Kuwait Pavilion / LAVA)

傳統與高科技融合的視覺盛宴

展覽內容由創意公司insglück負責策畫,希冀打造出一場結合傳統與高科技的沉浸式體驗。展覽分為四大主題展區,整體設計融合互動空間與多感官體驗,並以壯闊的穹頂投影結尾,讓參觀之旅達到極致沉浸。

(圖片來源:Kuwait Pavilion / LAVA)
科威特館室內(圖片來源:Kuwait Pavilion / LAVA)

展覽以一場精彩的前導秀開場,邀請大家走進一顆巨型珍珠,探索科威特的秘密。接著進入呈現貿易歷史的沙漠場景展區。第三展區則聚焦科威特人民,將沿著巨大的互動牆面,呈現科威特社會的縮影,也讓大家能認識到科威特的重要人物與特色項目,親身感受這個國家的多元文化、經濟與科學發展。最後,在壯麗的穹頂投影之下,遊客將透過自己的願景與夢想,共同描繪未來藍圖。

(圖片來源:Kuwait Pavilion / LAVA)
科威特館室內餐廳(圖片來源:Kuwait Pavilion / LAVA)
科威特館室內餐廳(圖片來源:Kuwait Pavilion / LAVA)
(圖片來源:Kuwait Pavilion / LAVA)

2025大阪世博「科威特館」
展期:2025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
更多資訊可至科威特館官網查詢

資料來源|Kuwait PavilionLAVA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