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將登場!首設「RAN Focus」邀7組台灣藝術家,裝置、影像、表演展現創作能量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將登場!首設「RAN Focus」邀7組台灣藝術家,裝置、影像、表演展現創作能量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將於9月27日至29日在東京六本木登場,今年新設「RAN Focus」聚焦臺灣這片充滿活力的藝術沃土,由策展人吳達坤攜手7組藝術家參展,作品形式涵蓋裝置藝術、影像、舞台表演等。

六本木藝術之夜(Roppongi Art Night)今年將邁入第13屆,每年將世界各地的藝術愛好者齊聚一堂,已成為東京首屈一指的藝術節。歷來,六本木藝術之夜以多元的藝術形式和包容的文化氛圍著稱,今年也首度以「城市、藝術、未來節日」為活動精神,以永續和向新世代扎根為目標,企圖將「六本木藝術之夜」進化為更具全球性的新型夜間活動。活動期間,六本木地區的美術館和文化機構將延長展覽開放時間,並結合周邊的街道與商業設施,透過設計、裝置藝術、音樂、表演、影像等多種形式讓大眾認識城市與藝術結合的新面貌。

首度設立「RAN Focus」台灣特別單元

隨著大眾對於臺灣文化藝術的興趣提升,越來越多的藝術節、影展、漫畫節、音樂節等,開始策劃臺灣為主題國或展演的核心。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就特別設立「焦點臺灣」(RAN Focus - Taiwan)單元,由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策展人吳達坤攜手7組藝術家合作參展,透過裝置藝術、影像、舞台表演等形式,用臺灣的獨特魅力點亮六本木藝術之夜。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RAN Focus」參展藝術家

01 何曉玫MeimageDance《默島新樂園 New Paradise of Silent Island 》

有「創造超現實想像的高手」之稱的何曉玫,作品深受台灣文化與社會現實啟發,透過當代性的符號及鮮明的視覺風格,挖掘人心深處的微妙情感。她的2019年作品《極相林》探討生命本源,而2018年則有《默島新樂園》重製版透過金光浮世繪反映台灣與外來文化的交織。自2011年起,她創立了「鈕扣*New Choreographer」計畫,邀請優秀的台灣旅外舞者回國創作。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將登場!首設「RAN Focus」邀7組台灣藝術家,裝置、影像、表演展現創作能量
編舞家何曉玫MeimageDance舞團再現經典作品《默島新樂園》,邀請觀眾進入一段繽紛美麗的迷幻之旅。(攝影:Liu Chen-Hsiang)

02 袁廣鳴YUAN Goang-Ming《日常戰爭Every Day War》

作為台灣錄像藝術的先鋒,袁廣鳴今年代表台灣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其作品融合科技媒材與象徵隱喻手法,深入探討當代人的生存狀態。繼雙年展後,《日常戰爭Every Day War》首度在六本木藝術之夜同步呈現,作品中以詩意的語言、富含隱喻及批判的影像詩學為基底,交織著焦慮與希望,探索人類對於棲居概念的追尋。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將登場!首設「RAN Focus」邀7組台灣藝術家,裝置、影像、表演展現創作能量
藝術家袁廣鳴的作品《日常戰爭》,反映對家、和平、安全等生存問題的探問。(圖:藝術家提供)

03 辛綺Xin Qi《榕光樹下》

辛綺以「樹下聚會」這一台灣常見的景象為靈感,創作了《榕光樹下》。這件作品結合傳統水墨技法與螢光金屬線風格,期望探索公共空間中的交流行為,並重現榕樹下人們分享故事的場景。作品傳遞了「找回消失親密性」的願景,也呼應了台灣與日本之間的文化交流。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將登場!首設「RAN Focus」邀7組台灣藝術家,裝置、影像、表演展現創作能量
藝術家辛綺的藝術裝置以螢光與金屬構建「場域」,結合在地調查、編織及多媒體技術,表達對「消逝」的執念。(圖:藝術家提供)

04 陳普CHEN Pu《光獸Mossmo》

《光獸》是陳普的跨媒介作品,結合了手繪圖像、實體裝置與AR技術,打造出虛實交錯的生態系統。藉由跨維度的藝術表現,這件作品象徵了當代虛擬意識的生長,並以生物形態學、分類學、考古學等科學視角,構建出一個未來的虛擬世界,暗示著人類意識生成未來生命的可能,企圖打開未來生物與衍生生命的虛實想像。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將登場!首設「RAN Focus」邀7組台灣藝術家,裝置、影像、表演展現創作能量
藝術家陳普透過充氣裝置,融合科學視角與跨越虛實空間,探索未來生物與新生命的想像。(圖:藝術家提供)

05 張方禹Aka CHANG《環Ring》

媒體藝術家張方禹專注於各種發光媒材的質感與溫度感知,擅長運用光線創造出獨特的視覺與聲音空間。早期他以VJ身份進入視覺藝術領域,創立了台灣當代VJ文化平台「燧人氏Zuirens」,是臺灣當代VJ文化興起的重要推手。2022年,其首次個人創作展「空間中的光結構」於 C-LAB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舉行 。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將登場!首設「RAN Focus」邀7組台灣藝術家,裝置、影像、表演展現創作能量
藝術家張方禹的光線裝置,利用電腦和雷射在空間中形成純粹的光束與光結構,探索光在空間中的表現。(圖:藝術家提供)

06 西瓜姐妹Watermelon Sisters《六本木西瓜緣Watermelon Love in Roppongi》

由余政達和黃漢明組成的表演組合「西瓜姐妹」,靈感來自20世紀60年代的京劇電影與台灣電影,命名則來自兩人合作的計畫《西瓜緣》。他們以變裝形式化身為仙女姐妹,結合饒舌音樂與現場表演,表達對多元性別的想像,也傳遞愛與歡樂。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將登場!首設「RAN Focus」邀7組台灣藝術家,裝置、影像、表演展現創作能量
藝術組合西瓜姐妹利用性別轉換,變裝成一對仙女姐妹,看見凡間的種種不平等。(圖:藝術家提供)

07 蔡筱淇 & 吉川公野HSIAO-CHI TSAI & KIMIYA YOSHIKAWA

蔡筱淇與吉川公野的合作作品擅長以獨特的使用手法,將生活中看似平凡無奇的素材,巧妙轉化成富有生命力的大型立體裝置。他們大量運用了色彩搭配、大膽的形狀,構建出視覺張力強烈的作品,本次展覽作品融合了花朵與氣球雕塑,呈現出多層次的空間體驗,宛如在古老建築中沉睡的祕密生物,隨著觀眾的到來而逐漸甦醒。

2024六本木藝術之夜將登場!首設「RAN Focus」邀7組台灣藝術家,裝置、影像、表演展現創作能量
藝術家雙人組蔡筱淇&吉川公野的作品將平凡素材轉化為大型立體花朵裝置,色彩繽紛、視覺張力強烈。(圖:藝術家提供)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桃園市立美術館2025年度展覽亮點:攜手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推國際兒童藝術展,臺灣當代女性書藝展秋季登場

桃園市立美術館2025年度展覽亮點!攜手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推國際兒童藝術展,橫山書法藝術館展出臺灣當代女性書藝展

桃園市立美術館將首次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合作,推出「國際兒童藝術展」,以及臺灣首次以女性書藝研究為專題的「自由自在—臺灣當代女性書藝展」。

桃園市立美術館自2018年成立以來,隨著2021年10月橫山書法藝術館開幕、2024年4月3日桃園市兒童美術館開幕,以及12月1日連接兒美館與桃美館的「桃園市美術館新建人行連通空橋工程」開工動土典禮後,宣告大美術館時代的到來。而桃園市立美術館將於2025年推出4檔國際專題展及4檔以上深掘桃園地方紋理的館內策劃展。

桃園市立美術館最新工程外觀(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桃園市立美術館最新工程外觀(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桃源國際藝術獎揭幕

3月初,由「桃源國際藝術獎」揭幕,將由來自澳洲昆士蘭美術館與現代藝術館(Queensland Art Gallery | Gallery of Modern Art)、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Asian Art Museum)及本地策展人擔任評審委員,決選11位來自各國的藝術家,選出每年受國際矚目的首獎。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複審評審團陣容(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複審評審團陣容(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展出當代書藝家朱振南作品

橫山書法藝術館則展出「當下.朱振南書藝展」,將由當代書藝家朱振南精選其代表性書法作品60餘件,將呈現創作者在當代生活中新的藝術及審美感知,縱深的文化探尋,展現了傳統與當代的交融。

「當下 · 朱振南書藝展」主視覺(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當下 · 朱振南書藝展」主視覺(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館群共同開啟藝術嶄新視野

4月,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將展出由策展徵件獲選者「InTW舞影工作室」與參展團隊「思樂樂劇場」、「部落文化藝術團」、「陪你長大工作室」共同策劃的「故事從『不見的秋天』開始」展,以及由兒美館策劃展出的「桃源文化繪本走讀散策」,前者以大型劇場打造開放式孩童展演空間,後者則以桃園文化生活出發,將在地讀本透過展覽延伸為一場春日小旅行。

「故事從『不見的秋天』開始 」策展雙人組謝筱瑋(左)、謝筱婷(右)(圖片提供:策展團隊)
「故事從『不見的秋天』開始 」策展雙人組謝筱瑋(左)、謝筱婷(右)(圖片提供:策展團隊)

桃美館攜手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暑假期間,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將推出國際兒童藝術展,本次展覽為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首度攜手合作,由該館學習與推廣副總監Annabelle TAN、學前教育助理總監Elaine CHAN、學習與推廣助理總監WANG Tingting三位教育策展人與本館機構策展人組成策展團隊,共同策劃國際兒童藝術展。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吉寶美術教育中心(Keppel Centre for Art Education)(圖片提供: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吉寶美術教育中心(Keppel Centre for Art Education)(圖片提供: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本展邀請臺灣與新加坡兩地藝術家以「自然」為主題,針對兒童及家庭觀眾全新發想創作兒童藝術作品,藉此邀請兒童重新認識探索生活周遭的自然世界,進而深化兒童對於自然永續、生態保育、環境保護等重要價值的認識與理解。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吉寶美術教育中心(Keppel Centre for Art Education)(圖片提供: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吉寶美術教育中心(Keppel Centre for Art Education)(圖片提供: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首度大規模女性書藝專題展

橫山書法藝術館預計於秋季推出「自由自在—臺灣當代女性書藝展」,邀請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盧慧紋教授擔任策展人,大規模呈現耗時2年的研究專題展。本次展覽重大意義為臺灣女性書法藝術的研究填補歷史空白,透過匯聚臺灣與中國、日本、韓國及歐美地區的作品共計9個國家、56名/組不同世代之女性書藝家共同參與,其中更將針對本次展覽專題推出13組委託新作。本展除重新審視臺灣當代女性書藝家在書法領域中歷史與現狀,促進跨區域女性視野對話,也將推動性別議題在書法藝術領域的討論與認識。

橫山書法藝術館「自由自在—臺灣當代女性書藝展」策展人盧慧紋(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橫山書法藝術館「自由自在—臺灣當代女性書藝展」策展人盧慧紋(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書藝雙年展年末壓軸登場

年末橫山書法藝術館則將推出邁入第二屆的「2025橫山書藝雙年展」,由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教授龔卓軍、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副教授林俊臣擔任雙策展人,展覽名稱以「運動中的書法:從文人的案頭到諸眾的街頭」為題,從今日當代藝術策展和國際書法發展現況,回望「日常書寫」的書法視角,反思書法藝術對於當代社會的各類參與,發掘書法在今日社會、文化,乃至於政治運動場域中扮演的角色。

「2025橫山書藝雙年展」策展人林俊臣(左)、龔卓軍(右)(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2025橫山書藝雙年展」策展人林俊臣(左)、龔卓軍(右)(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更多展覽活動詳情可桃園市立美術館官網查詢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文藝復興時期的理想城市:2025大阪世博「義大利館」建起木造劇院與迷宮花園,用現代手法詮釋經典

文藝復興時期的理想城市:2025大阪世博「義大利館」建起木造劇院與迷宮花園,用現代手法詮釋經典

一座「理想的城市」是什麼樣子?藝術是否能促進生命的循環與再生?2025大阪世博義大利館透過木構沉浸劇場、義式迷宮花園、經典文藝復興畫作等展出,以當代手法回應理想城市的定義。

當代的「理想城市」為何?

2025大阪世博會義大利館主題為「L'Arte regenera la vita」(藝術使生命重生)。義大利館表示,藝術的定義很廣泛,而創造力更是不拘一格的;而義大利設計之所以享譽全球,正是因為他們「用手思考」的創意力。該展館由建築師Mario Cucinella設計,秉持著「以現代手法重新詮釋文藝復興時期的理想城市」概念,打造劇院、廣場和花園等場域,並於曲面牆展示文藝復興時期作品《The Ideal City》。

文藝復興時期的理想城市:2025大阪世博「義大利館」建起木造劇院與迷宮花園,用現代手法詮釋經典
大阪世博義大利館模擬圖(圖片來源:Italy Expo 2025)

《The Ideal City》是三幅極其相似的畫作,其作者被推測為不同人,但至今未能確定作者身份;畫作誕生於15世紀左右,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對於完美城市比例的理論。義大利館期望《The Ideal City》的展出能引發觀眾反思人類、自然、永續性與生活,重新想像一座「理想的城市」。

文藝復興時期的理想城市:2025大阪世博「義大利館」建起木造劇院與迷宮花園,用現代手法詮釋經典
大阪世博義大利館模擬圖(圖片來源:Italy Expo 2025)

木造沉浸劇場、義式迷宮花園

觀眾將穿越一座大型門廊來到義大利館,展開他們的體驗。以木材建成的劇院,展示著義大利的藝術、工藝與文化故事;展館頂樓則是以當代視角重塑經典的義式迷宮花園,工整的幾何設計中,裝飾著雕塑、噴水池等。

文藝復興時期的理想城市:2025大阪世博「義大利館」建起木造劇院與迷宮花園,用現代手法詮釋經典
大阪世博義大利館模擬圖(圖片來源:Italy Expo 2025)

館內的每個物件,無論是材質上、設計上、技術上都經過精心規劃,能在世博會結束後被再生再利用,無需進一步處理;這也呼應了義大利館的主題「藝術使生命重生」。

文藝復興時期的理想城市:2025大阪世博「義大利館」建起木造劇院與迷宮花園,用現代手法詮釋經典
大阪世博義大利館模擬圖(圖片來源:Italy Expo 2025)

梵蒂岡館同步登場

此外,本次大阪世博的梵蒂岡館也由義大利館主辦,設置於義大利館內,是為世博會歷年首見的情形。在展館中,梵蒂岡將帶來卡拉瓦喬的名作之一《Deposition》(埋葬基督),該作象徵著愛、虔誠和信仰的改變力量,並在建築師Mario Cucinella所設計的空間中,凸顯出對於希望與和平的願景。透過展覽和藝術裝置的獨特視角,梵蒂岡館期望將「美」化為催化劑,團結人們走向精神復興的未來。

文藝復興時期的理想城市:2025大阪世博「義大利館」建起木造劇院與迷宮花園,用現代手法詮釋經典
Caravaggio, Deposition(圖片來源:Vatican Museums)

此外,梵蒂岡館也特別設計了充滿日式風格的視覺識別,融合了日本傳統文化與西方天主教元素,將聖伯多祿大殿與日本的太陽標誌結合,傳遞普世流通的視覺語言。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