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巴黎飯店重生為美術館: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搬新家,Jean Nouvel打造實驗性策展空間

19世紀巴黎飯店重生為美術館: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搬新家,Jean Nouvel打造實驗性策展空間

擁有40年歷史的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即將於2025年底搬遷至巴黎市中心的皇家宮殿廣場一帶,由長期合作的法國建築師Jean Nouvel設計,將帶來更大、更具實驗性的展覽空間,也令人期待未來的策展計畫。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慶祝40週年

適逢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成立40週年,回顧最初,該組織成立於凡爾賽區的Jouy-en-josas小鎮,十年後才搬遷至巴黎現址。基金會以三大原則運作多年:將藝術家放在第一位,無論是名聞遐邇的大師、或是初出茅廬的新銳皆如是;廣納各種創作形式,從繪畫到攝影,從建築到電影,從設計到時尚;最後,則是必須嚴格區分基金會活動與卡地亞品牌的商業發展。歷年來,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舉辦許多大大小小的藝術展覽,展出藝術家包含Sarah Sze、Ron Mueck、Matthew Barney、Malick Sidibé、Claudia Andujar等。

19世紀巴黎飯店重生為美術館: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搬新家,Jean Nouvel打造實驗性策展空間
Matthew Barney, SECONDARY.(圖片來源:Fondation Cartier)
19世紀巴黎飯店重生為美術館: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搬新家,Jean Nouvel打造實驗性策展空間
Ron Mueck展覽現場。(圖片來源:Fondation Cartier)
19世紀巴黎飯店重生為美術館: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搬新家,Jean Nouvel打造實驗性策展空間
Sarah Sze, Night into Day.(圖片來源:Fondation Cartier)

Jean Nouvel再度負責建築設計

曾獲得普利茲克獎的Jean Nouvel與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的淵源深遠,不僅執掌本次建築設計,位於Raspail大道上的基金會現址,也是他的作品之一。這棟建築以透明玻璃、鋼結構組成,館內幾乎沒有實體牆壁,讓策展人與藝術家有更多自由構思的空間。

19世紀巴黎飯店重生為美術館: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搬新家,Jean Nouvel打造實驗性策展空間
位於Raspail大道上的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現址。(圖片來源:Fondation Cartier)

除此之外,Jean Nouvel也曾經手多座國際重要博物館建築,像是卡達國家博物館阿布達比羅浮宮巴黎布朗利河岸博物館、2005年擴建的馬德里蘇菲亞王后國家藝術中心博物館等。

19世紀巴黎飯店重生為美術館: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搬新家,Jean Nouvel打造實驗性策展空間
卡達國家博物館。(圖片來源:Jean Nouvel)
19世紀巴黎飯店重生為美術館: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搬新家,Jean Nouvel打造實驗性策展空間
阿布達比羅浮宮。(圖片來源:Jean Nouvel)
19世紀巴黎飯店重生為美術館: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搬新家,Jean Nouvel打造實驗性策展空間
馬德里蘇菲亞王后國家藝術中心博物館。(圖片來源:Jean Nouvel)

19世紀「羅浮宮大飯店」的當代重生

那麼,基金會即將遷入的這棟建築,又有什麼樣的故事呢?它建於19世紀,位於巴黎市中心、正面對著皇家宮殿廣場,擁有絕佳的地理位置。建築本身是巴黎常見的經典奧斯曼風格,最初為拿破崙三世城市重建計畫的一部分。1855年時,該建築首次啟用,以「羅浮宮大飯店」的名義對外開放;1863年時,它被改建為「羅浮宮百貨公司」使用,而後於1978年轉型為古董店兼畫廊。如今,這座歷史建築的大門將被重新打開,迎接前來觀展、參加活動的民眾。

19世紀巴黎飯店重生為美術館: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搬新家,Jean Nouvel打造實驗性策展空間
19世紀的「羅浮宮百貨公司」。(圖片來源:fr.wikipedia)

融入創新思考,館內空間規劃搶先看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的新居雖尚未落成,但Jean Nouvel的工作室目前釋出室內設計計畫與裝修現場照,讓我們能一窺其未來樣貌。這棟建築佔地8,500平方公尺,其中包含6,500平方公尺的展覽空間,三個立面分別緊鄰Rue du Faubourg Saint-Honoré、里沃利街(Rue de Rivoli)和和皇家宮殿廣場(Place du Palais-Royal),以大面落地窗相望城市景觀。

19世紀巴黎飯店重生為美術館: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搬新家,Jean Nouvel打造實驗性策展空間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裝修現場照。(圖片來源:Jean Nouvel)
19世紀巴黎飯店重生為美術館: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搬新家,Jean Nouvel打造實驗性策展空間
新的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將有6,500平方公尺展覽空間。(圖片提供:)

Jean Nouvel將現代創新思考融入建築本身的歷史元素,設置五個可移動平台,讓策展團隊能夠根據展覽需求靈活調整空間配置與觀眾動線。如此一來,不僅跨樓層整合了垂直空間,最高11公尺的天花高度也加深了空間感,還將搭建空中步道,讓訪客從步道上俯瞰不同型態的空間。

19世紀巴黎飯店重生為美術館: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搬新家,Jean Nouvel打造實驗性策展空間
Jean Nouvel將現代創新思考融入建築本身的歷史元素,賦予靈活的空間結構。(圖片來源:Jean Nouvel)

Jean Nouvel賦予建築靈活的結構,也呼應了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以藝術家為本的理念,邀請藝術家大膽地在空間中實驗:「這個空間開放各種創作方式的可能,讓藝術家發揮更強大的表達力量,這是其他傳統機構未必展現的特質。」

資料來源|artnetdesignboom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2025大阪世博將於4月13日至10月13日舉行,主題為「讓生命更光輝的未來社會藍圖」,展會現場的重點環形建築「大屋根」邀請到建築師藤本壯介設計,希望成為團結161個參展國的團結象徵。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2025大阪世博將於4月13日開幕,展會現場的重點環形建築「大屋根」邀請到建築師藤本壯介設計(圖片來源:Expo 2025 Osaka)

「大屋根」展場交流的中心

佔地6萬平方公尺的木結構建築「大屋根」,是本次世博會的中心活動場域與主要通道,不僅將為遊客提供流暢的動線體驗,還能遮擋烈陽與雨水,創造舒適的休息空間。「大屋根」的內部設計以和諧的空間規劃滿足展覽、互動體驗及大型活動的需求,遊客也能登上建築頂部休憩,成為遊客與參展國之間交流的重要樞紐。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大屋根」是本次世博會的中心活動場域與主要通道(圖片來源:Expo 2025 Osaka)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遊客也能登上「大屋根」頂部休憩(圖片來源:Expo 2025 Osaka)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遊客也能登上「大屋根」頂部休憩(圖片來源:Expo 2025 Osaka)

藤本壯介的設計理念以「在多元中追求的統一性」為核心,建築靈感來自日本傳統木造建築,如京都著名的清水寺舞台等,融合傳統工藝概念與現代工程技術,並採用接合技法「nuki」讓結構更穩定。整體環形結構直徑達675公尺,高度介於12至22公尺間,步道周長超過2公里,將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木造建築之一。擁有壯觀視覺效果的「大屋根」不僅展現了日本傳統建築精神,亦象徵了全球文化交融的未來願景。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建築靈感來自日本傳統木造建築,如京都著名的清水寺舞台等,融合傳統工藝概念與現代工程技術(圖片來源:Sou Fujimoto)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採用接合技法「nuki」讓建築結構更穩定(圖片來源:Sou Fujimoto)

為避免世博會結束後資源浪費,主辦方也向公共組織與私人企業開放提案,針對「大屋根」的未來提出創意解方,期望將其轉化為永久性建築。未來,「大屋根」或將改建為城市公共空間、社區中心或創意文化園區等多種可能,也十分令人期待。

2025大阪世博「大屋根」環形廊道:藤本壯介設計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以日本傳統工法為靈感
大阪世博開放各界為「大屋根」的未來提出創意解方(圖片來源:Expo 2025 Osaka)

延伸閱讀

RECOMMEND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隈研吾建築團隊的最新力作,位於日本岡山縣的公園內,是一座承載著災後重建意涵的竹造建築。在重創當地的「西日本豪雨」後,團隊特別選用當地特產——竹子,透過竹材的自然曲線與透明玻璃窗構成的空間,將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巧妙融合,重新定義社區與自然的連結。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這座竹造建築位於岡山縣倉敷市的防災重建公園內(圖片來源:KKAA)

這座竹造建築位於岡山縣倉敷市的防災重建公園內,該地區在2018年7月「西日本豪雨」水災中受到嚴重破壞,而這座公園的基地,正是豪雨造成堤防潰決的地點。日本政府攜手隈研吾建築團隊與當地居民共同設計,重建起這座結合防災、社區活動功能的公園。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這座公園的基地,正是2018年「西日本豪雨」造成堤防潰決的地點(圖片來源:KKAA)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日本政府攜手隈研吾建築團隊與當地居民共同設計,重建起這座結合防災、社區活動功能的公園(圖片來源:KKAA)

隈研吾團隊在公園裡設計了兩座設施,分別作為社區活動中心和緊急儲存倉庫使用,兩者以巨大的竹結構連接,就像一座大門般。其中,社區活動中心僅由玻璃窗組成,帶來通透、開放的感受,歡迎居民們入內。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團隊在公園裡設計了兩座設施,分別作為社區活動中心和緊急儲存倉庫使用(圖片來源:KKAA)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社區活動中心僅由玻璃窗組成,帶來通透、開放的感受(圖片來源:KKAA)

橫向向外延伸的竹構造,原料來自於當地特產的竹子,增強居民對於建築的共感。而具有自然曲線的屋簷,通風之餘也為訪客遮擋烈陽和雨水,不僅呼應了日本傳統建築技術,同時也擁抱當代創新概念,展現公園熱情好客的姿態。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具有自然曲線的屋簷,通風之餘也為訪客遮擋烈陽和雨水(圖片來源:KKAA)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竹構造原料來自於當地特產的竹子,呼應日本傳統工法(圖片來源:KKAA)

從建築之間的留白看出去,一面能看見城市熱鬧的氛圍,另一面則能看見周圍山脈的自然美景,兩者彷彿透過這座建築相互串連,成為完整的一體。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從建築之間的留白看出去,一面能看見城市熱鬧的氛圍(圖片來源:KKAA)
隈研吾團隊打造日本岡山防災公園!運用當地特產,以竹材串起豪雨重創後的社區與自然
另一面則是周圍山脈的自然美景(圖片來源:KKAA)

資料來源|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