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格蘭攝影通訊社 X UNIQLO攝影展登陸台北!隨慈善行動的紀實影像,看見困頓生活中的生命力

馬格蘭攝影通訊社 X UNIQLO攝影展登陸台北!橫跨亞、非三地的社會紀實

致力透過紀實攝影反映社會景象、引發民眾思考的馬格蘭攝影通訊社,受UNIQLO之邀共創《PEACE FOR ALL X MAGNUM PHOTOS》國際攝影展,即日起台北同步全球各大城市展開。

UNIQLO《PEACE FOR ALL X MAGNUM PHOTOS》展覽靈感源自對世界和平的想望、望所有人皆能安然生活的期許,由攝影師Cristina de MiddelOlivia ArthurLindokuhle Sobekwa,各自走訪亞、歐與非洲三地,以各自獨特視角為UNIQLOPEACE FOR ALL」慈善計畫行動留下生動紀錄,傳達困頓生活中暗藏的動人生命力。

馬格蘭攝影通訊社 X UNIQLO攝影展登陸台北!橫跨亞、非三地的社會紀實
(圖片來源:UNIQLO)

馬格蘭攝影通訊社,紀實攝影不可或缺的要角

馬格蘭攝影通訊社(Magnum Photos)成立於1947年,最初為了忠實呈現二戰後的社會影像紀實而組成,創辦成員都是當時知名的新聞攝影師,包含布列松、喬治.羅傑、曾於北美館舉辦大型回顧展《視覺爆炸》的勒內.布里等,他們都將鏡頭對準社會及大地上的人文風景,以紀實攝影聞名於世,無論是中國天安門廣示威、柏林圍牆倒塌等國際歷史重要一頁,都有馬格蘭成員穿梭現場拍攝的身影。

馬格蘭攝影通訊社 X UNIQLO攝影展登陸台北!橫跨亞、非三地的社會紀實
勒內.布里《馬格蘭攝影通訊社成員攝於年會期間的攝影拼貼,皮弗通道,巴黎,法國》1990 © René Burri / Magnum Photos. Foundation René Burri, courtesy Photo Elysée, Lausanne

紀錄亞、非三地的困境與生命力

PEACE FOR ALL X MAGNUM PHOTOS》由馬格蘭攝影通訊社主席Cristina de Middel領軍,攜手攝影師Olivia ArthurLindokuhle Sobekwa,分別前往3個「PEACE FOR ALL」捐款受益組織支持的主要地區——越南、羅馬尼亞和衣索比亞,捕捉於當地支援行動的珍貴瞬間。最終展覽呈現63幅作品,融合新聞紀實與藝術手法,展現購買和穿著UNIQLOPEACE FOR ALL」慈善T-Shirt背後的意義,並具體展示這些行動為難民與弱勢孩童帶來的實質幫助。

馬格蘭攝影通訊社 X UNIQLO攝影展登陸台北!橫跨亞、非三地的社會紀實

3位馬格蘭攝影師作品亮點一次看

Cristina de Middel › 越南

現生活及工作於家鄉西班牙、墨西哥兩地的Cristina de Middel,這次前往越南拍攝國際培幼會在當地的援助行動,包含支持女童教育、翻修學校宿舍、建立衛生設施等內容。

馬格蘭攝影通訊社 X UNIQLO攝影展登陸台北!橫跨亞、非三地的社會紀實
(圖片來源:UNIQLO)

她期待自己的作品能夠喚起人們天生的「創造力」,這是每個人在孩童時期就具備的能力,讓我們能將一張紙變成一艘船、把一支鉛筆想像成火箭,她也分享了這趟越南行的心得:「我相信,如果想要改變世界,必須提醒下一代:這個世界是可以被改造和改變的。」

馬格蘭攝影通訊社 X UNIQLO攝影展登陸台北!橫跨亞、非三地的社會紀實
(圖片來源:UNIQLO)

Olivia Arthur › 羅馬尼亞

出身英國的攝影師Olivia Arthur,長年以影像探討個人及其文化認同之間的關係,這次她隨救助兒童會前往羅馬尼亞一座諮商中心,參與組織為逃離俄烏戰爭的兒童和家庭所籌辦的遊戲和工作坊,紀錄其為戰爭難民所提供的教育、心理、健康等援助。

馬格蘭攝影通訊社 X UNIQLO攝影展登陸台北!橫跨亞、非三地的社會紀實
(圖片來源:UNIQLO)

過程中Olivia Arthur亦有所感悟,並將其融入T-shirt設計當中:「孩子們最強大的工具就是想像力,所以我希望創造一個能讓孩子們自由表達的空間,讓他們可以盡情玩耍,釋放腦海中的奇思妙想。現場充滿了歡笑聲,以及各種富有創意的生物和姿勢,展現了孩子們無限的創造潛力。」

馬格蘭攝影通訊社 X UNIQLO攝影展登陸台北!橫跨亞、非三地的社會紀實
(圖片來源:UNIQLO)

Lindokuhle Sobekwa › 衣索比亞

來自南非的攝影師Lindokuhle Sobekwa,早期攝影涉及鄉鎮的貧困、失業等議題,雖近期鏡頭轉向自身生活,仍持續透過影像表達對社會的關懷,這次他與聯合國難民署來到衣索比亞,為被迫流離失所的人們提供食物、生活必需品、教育等援助,並留下一系列拍攝於衣索比亞、索馬利亞邊境的紀實影像,呈現在地的生活樣貌。

馬格蘭攝影通訊社 X UNIQLO攝影展登陸台北!橫跨亞、非三地的社會紀實
(圖片來源:UNIQLO)

這趟非洲之行,對Lindokuhle Sobekwa是次學習,「在與Aw-barre營地的難民合作時,我深刻感受到希望、夢想與復原力,這些也成為我作品的核心主題。T-shirt的設計以彩虹作為隱喻,象徵希望與對美好未來的承諾。」

馬格蘭攝影通訊社 X UNIQLO攝影展登陸台北!橫跨亞、非三地的社會紀實
(圖片來源:UNIQLO)

PEACE FOR ALL,各界名人表達對和平的想望

此次馬格蘭攝影通訊社參與的UNIQLOPEACE FOR ALL」慈善計畫,於2022年夏天正式啟動,其以UNIQLO擅長的服裝為載體,邀文學、時尚、建築、設計等領域名人跨界設計特別款T-Shirt,闡述各自對和平的想望和期許。在馬格蘭攝影通訊社之前,文學家村上春樹、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設計師吉岡德仁、德國名導Wim WendersLOEWE創意總監Jonathan Anderson、執掌時尚品牌LemaireUNIQLO U系列的服裝設計師Christophe Lemaire等人都曾參與。

馬格蘭攝影通訊社 X UNIQLO攝影展登陸台北!橫跨亞、非三地的社會紀實
UNIQLO「PEACE FOR ALL」慈善T-shirt:Christophe Lemaire/Jonathan Anderson。(圖片來源:UNIQLO)

截至20247月底,此計畫已在全球銷售超過四千萬件T-shirt,募集超過15億日圓,而銷售所得的100%利潤(相當於銷售價格的20%)皆捐贈給3個國際援助組織:聯合國難民署、拯救兒童基金會、國際培幼會,以幫助受到貧困、歧視、暴力和衝突影響的人們。

馬格蘭攝影通訊社 X UNIQLO攝影展登陸台北!橫跨亞、非三地的社會紀實
UNIQLO X 馬格蘭攝影通訊社「PEACE FOR ALL」慈善T-shirt。(圖片來源:UNIQLO)

UNIQLO《PEACE FOR ALL X MAGNUM PHOTOS》國際攝影展

展期|2024.09.20-11.30 11:0022:00

地點|UNIQLO TAIPEI 全球旗艦店(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2004樓)

北美館地下影院開張!集電影及藝術影像,高達監製《電影史》、鍾孟宏早期短片接力播映

北美館地下影院「開放式結局放映計畫」!集尚盧高達、蔡明亮、鍾孟宏等人作品

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不停打破美術館常為白盒子的疆界,先後於館區策劃綠意露天中庭、每年變換的X-site空間實驗等,如今更嘗試於地下樓打造一座藝術影院,以「類影展」的形式推出「開放式結局:TFAM放映計畫」。

「開放式結局:TFAM放映計畫」邀請亞、歐為主的重量級導演和影像藝術家,精選多部難得一見、甚至是臺灣首映的電影與影像作品,選片涵蓋錄像、短片、紀錄片、動畫、藝術及實驗電影等。首波企劃以17支作品組成「白噪音」與「羊皮紙」兩大單元,從法國新浪潮代表尚盧.高達到亞洲導演蔡明亮、鍾孟宏等人鮮少曝光之作都將接連登場。

北美館地下影院「開放式結局放映計畫」!集尚盧高達、蔡明亮、鍾孟宏等人作品
尚盧‧高達 Jean-Luc Godard。(圖片提供:高蒙電影公司)

首波片單集結17部電影及藝術影像

「開放式結局:TFAM放映計畫」第一階段選片由17支長、短片組成,大多是較難在一般影展或商業性影院能看到的作品,導演國籍橫跨臺灣、中國、日本、越南、法國等地,其中多位創作者擁有跨界身份狀態,作品具有高度的藝術實驗和前衛性,也透露了當代電影與美術館之間的再次交匯。

北美館地下影院「開放式結局放映計畫」!集尚盧高達、蔡明亮、鍾孟宏等人作品
「開放式結局:TFAM放映計畫」主視覺。(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羊皮紙」聚焦身份、場域等的轉換效應 + 3部作品推薦

「羊皮紙」單元將展廳轉譯為類似複寫紙的空間文本,書寫著電影所涉入關於歷史、記憶的對話,也透過作品凸顯創作者在電影導演與錄像藝術家之間的身分轉換,及其所造就的影像風格轉型;同時也藉由混用空間裝置、採行多頻道等不同的藝術表達,以及特別選用與影展有異的播映版本,加深觀者身在電影院之外(美術館)觀影的體感。

北美館地下影院「開放式結局放映計畫」!集尚盧高達、蔡明亮、鍾孟宏等人作品
慶典 Festival|鍾孟宏 Mong-Hong Chung|臺灣Taiwan|1995|彩色Color|16 min。(圖片提供:甜蜜生活製作有限公司)

▍尚盧.高達監製鉅作《電影史》

法國新浪潮導演尚盧.高達監製的鉅作《電影史》(Histoire(s) du cinéma),片中有多達495部電影、148本圖書和眾多圖像片段被重新剪輯混接。策展團隊曾炫淳表示:「高達通常以『電影導演』的身分被認識,但其創作上的叛逆與實驗,使其影像超越了『電影』,影響當代藝術深遠。」《電影史》可說是一件大型創作計畫,這件鉅作除了影片,還曾公開發行過圖文專書及音樂唱盤。從法文片名「加s的複數型態」可以推敲,對高達而言,歷史是可被多重組構成不同版本的複合式意涵,曾受法國龐畢度中心邀請展映的《電影史精選時刻》便是其中一套再衍生的方案。

北美館地下影院「開放式結局放映計畫」!集尚盧高達、蔡明亮、鍾孟宏等人作品
電影史精選時刻 Histoire(s) du cinéma - Moments choisis|尚盧‧高達 Jean-Luc Godard|法國、瑞士France & Switzerland|2001|彩色Color|80 min。(圖片提供:高蒙電影公司)

▍蔡明亮《是夢》

蔡明亮導演的《是夢》,內容帶有創作者自傳色彩,來自導演童年時代的老戲院印象。有別於坎城影展60週年的3分鐘紀念短片,本次選映22分鐘的長版本,原為錄像裝置,曾在第52屆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展出;此次特別以單頻道影片放映,與其他作品一同展映,更完整地呈現蔡明亮對於人物、時間、空間的凝視命題與獨特影像美學,也呼應「羊皮紙」單元反映創作者影像範式多樣化的策展理念。

北美館地下影院「開放式結局放映計畫」!集尚盧高達、蔡明亮、鍾孟宏等人作品
是夢 It’s A Dream|蔡明亮 Tsai Ming-Liang|臺灣Taiwan|2007|彩色Color|22 min。(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陳界仁《殘響世界》

陳界仁《殘響世界》拍攝樂生療養院被迫拆遷的五年後,興建捷運機廠的情景與殘餘院區的傷痛形成鮮明對比。此片首先作為四頻道錄像作品發表在美術館,其後亦曾出現在雙年展、紀錄片影展、或甚至在樂生療養院旁的空地實體播映,傳遞藝術家結合複數展映形式與實踐、藝術、行動的多形態創作。

北美館地下影院「開放式結局放映計畫」!集尚盧高達、蔡明亮、鍾孟宏等人作品
殘響世界 Realm of Reverberations|陳界仁 Chen Chieh-Jen|臺灣 Taiwan|2014|黑白Black & White|108 min。(圖片提供:陳界仁)

「羊皮紙」單元完整片單

尚盧.高達《電影史精選時刻》、蔡明亮《你的臉》、《是夢》、《化生》、《漫不經心》、楊福東《陌生天堂》、陳界仁《殘響世界》

「白噪音」藉影像反思人類世議題 + 4部作品推薦

「白噪音」單元則從美國文學家唐.德里羅(Don Delillo)於1985年出版的小說《白噪音》為靈感,選片聚焦在人類世的當代處境,從資訊的氾濫、迫近的環境威脅,再到科技帶來的進步與毀滅,讓影像擴延為眾聲喧嘩的載體,縈繞著當代議題的留白省思。

▍鍾孟宏早期短片作品

本次北美館一次選進以《陽光普照》及《瀑布》導演鍾孟宏早期作品,包含較少曝光的三部短片:《逃亡》、《驅魔》及《慶典》,這三部曾獲金穗獎的影片拍攝於19931994年間,是他進入廣告業前那段探索時期的創作,多方嘗試聲音及影像組合的可能性。

北美館地下影院「開放式結局放映計畫」!集尚盧高達、蔡明亮、鍾孟宏等人作品
驅魔 Exorcism|鍾孟宏 Mong-Hong Chung|臺灣Taiwan|1994|黑白Black & White|9 min。(圖片提供:甜蜜生活製作有限公司)

▍趙亮《無去來處》

中國紀錄片運動的先驅趙亮帶來《無去來處》,片中以一男一女串連起人類核災害的歷史軌跡及現狀,運用日本能劇的舞臺元素、大量全景式的無人物空鏡頭,及挪用紀實寫作《車諾比的悲鳴》的部份內容作為人物對白,嘗試透過音像書寫人類的近未來寓言。

北美館地下影院「開放式結局放映計畫」!集尚盧高達、蔡明亮、鍾孟宏等人作品
無去來處 I’m So Sorry|趙亮 Zhao Liang|香港、法國、荷蘭 Hong Kong & France & the Nederlands|2021|彩色Color|96min。(圖片提供:赤角國際發行)

▍荒木悠《炉》

荒木悠《炉》聚焦環境議題,透過和緩的剪輯節奏,配合沉思、簡約的燉煮畫面,含蓄而巧妙地暗示人與火的關係,如同當代電影的民族誌般,帶出阿伊努原住民文化的反思。

北美館地下影院「開放式結局放映計畫」!集尚盧高達、蔡明亮、鍾孟宏等人作品
炉 Fuel|荒木悠 Yu Araki|日本 Japan|2019|彩色Color|16 min。(圖片提供:荒木悠、無人島プロダクション)

▍曹斐《霾》

曹斐的《霾》拍攝於2013年的北京,與《炉》同樣著眼環境議題,片中黑暗的詩意影像描繪人們在灰霾籠罩的城市中生活的情景,也訴說了中國迅速都市化之下,人類慾望、孤立、環境污染與社會分化的敘事。

北美館地下影院「開放式結局放映計畫」!集尚盧高達、蔡明亮、鍾孟宏等人作品
霾 Haze and Fog|曹斐 Cao Fei|中國 China|2013|彩色Color|47 min。(圖片提供:M+)

「白噪音」單元完整片單

鍾孟宏《逃亡》、《驅魔》、《慶典》、荒木悠《炉》、趙亮《無去來處》、蘇匯宇《未來的衝擊-永恆的消逝》、《未來的衝擊》、曹斐《霾》、阮純詩《賓童龍的來信》、螺旋槳小組《生者要光,死者賞樂》

「開放」的定義任你書寫

北美館表示,「開放式結局:TFAM放映計畫」並非一般的視覺藝術展出,而是帶狀式的影片播映計畫,名稱中的「開放」除了意指觀者詮釋的自由,更多是一種對影像形式方法的解構、對另類浪潮的致敬,以及對藝術定義的不設限。為了強化放映的臨場感,北美館特別在臨時影廳的空間設計中融入復古元素,除了隱約可見的售票口意象,搭配定時的播映、海報的張貼,讓美術館一隅化為聲光融匯的大型沉浸裝置。

北美館地下影院「開放式結局放映計畫」!集尚盧高達、蔡明亮、鍾孟宏等人作品
電影史精選時刻 Histoire(s) du cinéma - Moments choisis|尚盧‧高達 Jean-Luc Godard|法國、瑞士France & Switzerland|2001|彩色Color|80 min。(圖片提供:高蒙電影公司)

全計畫區分為三階段選片,將延續至20256月,第一階段將從1012日起至1229日為止,放映時間為每周二至日下午2點至4點,及周六夜限定時段晚上6點至8點。若想了解詳細節目資訊,可見北美館官方展覽頁面及社群。

基隆美術館《第25小時》正式開展!7國17組國際藝術家汲取特殊生命經驗,遊走另一個時空次元

基隆美術館《第25小時》正式開展!7國17組國際藝術家汲取特殊生命經驗,遊走另一個時空次元

開幕不久的基隆美術館正式迎來首檔國際大展《第25小時》,邀請來自7個國家、共17組藝術家共同參與,以藝術家們的特殊生命經驗為引,透過大規模的裝置、影像、互動等形式,探討個人和社會的相互影響,遊走於不同時空次元。

緊鄰港口的基隆美術館,由傳統文化中心轉型而成,期望以地方人文指標建築之姿帶動城市文化藝術發展,從核心概念「藝術委託行」出發,融入歷史感與當代性,打造出一座屬於基隆人、台灣人,甚至世界各地訪客的美術館,邀請藝術家和觀眾對話,賦予基隆和藝術新色彩。

基隆美術館《第25小時》正式開展!7國17組國際藝術家汲取特殊生命經驗,遊走另一個時空次元
《第25小時》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基隆美術館)

《第25小時》回望時空扭曲的錯覺

《第25小時》由林裕軒、黃郁捷擔任策展人,兩人都擁有豐富的策展與國際經驗。兩位策展人從與藝術家的談話間發想,挖掘出彷彿在日復一日之外延伸出的另一個時空,並邀請17組國內外藝術家,藉由作品呈現無法言喻的感受與經驗。

基隆美術館《第25小時》正式開展!7國17組國際藝術家汲取特殊生命經驗,遊走另一個時空次元
《第25小時》由林裕軒、黃郁捷擔任策展人,邀請17組國內外藝術家,藉由作品呈現無法言喻的感受與經驗。(圖片提供:基隆美術館)

其中,全球性的疫情可說是大家最普遍、最歷歷在目的共同經驗。黃郁捷表示,除了談「事件」本身,也希望能從中細緻地提取、描繪個人感受,並以小見大地回應社會思考,探索世界還有什麼可能?林裕軒則舉例分享,自己年初在日本Tokyo Arts and Space進行駐村計畫時,深入研究面對自然災害的應變方法、再到對於人造災難(勞動與政治)的解度,這些都成為《第25小時》的養分,也讓他與參展藝術家下道基行碰面時,展開一場詮釋災難與政治對話,進而為展覽選入《Bridge》這件作品。

基隆美術館《第25小時》正式開展!7國17組國際藝術家汲取特殊生命經驗,遊走另一個時空次元
鄭栖英 《2013,四點鐘》。(圖片提供:基隆美術館)

《第25小時》亮點作品介紹

▍黃博志《一週八天》

藝術家黃博志長期透過訪談,紀錄世界各地女工的生命經驗,挖掘其中的相似與迥異之處。《一週八天》啟發自藝術家母親「我沒有空」的自嘲,似乎在超時工作的狀態下,唯有一週八天才真正擁有空閒和時間;藝術家的母親說,如果一週有八天,她想去木柵動物園看大象林旺——長時間的工作在她身上留下了痕跡,所以她總說自己的腿「腫得像象腿一樣」。本次展覽中,藝術家更與風箏師傅合作,將母親繪製的大象製作成真的能夠飛行、掙脫束縛的風箏。

基隆美術館《第25小時》正式開展!7國17組國際藝術家汲取特殊生命經驗,遊走另一個時空次元
黃博志《一週八天》。(圖片提供:基隆美術館)

▍Clédat & Petitpierre《蔓舞奇境》

法國雙人組Clédat & Petitpierre的《蔓舞奇境》,是整個展覽量體最大的作品。這件作品曾在法國龐畢度當代藝術中心、上海西岸龐畢度中心、澳門等地展出,以一株奇異的巨型藤蔓植物為發想,結合多種形狀、色彩繽紛的物件,邀請觀眾踏入空間,透過肢體動作自由探索作品。

基隆美術館《第25小時》正式開展!7國17組國際藝術家汲取特殊生命經驗,遊走另一個時空次元
伊凡・克萊達特&可可・佩蒂皮耶 《蔓舞奇境》。(圖片提供:基隆美術館)

▍鄺鎮禧《綠燈》、《紅氊》

香港藝術家鄺鎮禧藉由重組日常物件,改變其物質狀態與使用方式,來回應自己對社會的觀察。像是《綠燈》就將綠光水平珠置於LED燈版中,把光線過濾成綠色,呈現他在疫情期間體驗到的奇異時間感;而《紅氊》則是剪下紅白相間的防滑磨砂帶中的紅色部分,拼貼出一整面的磚紅色。行走於空間中所感受到的磨砂帶阻力,引導觀眾產生異於平時的身體感,繼而思考人、物件、空間三者關係。

基隆美術館《第25小時》正式開展!7國17組國際藝術家汲取特殊生命經驗,遊走另一個時空次元
鄺鎮禧《紅氈》和《綠燈》。(圖片提供:基隆美術館)

▍Olaf Nicolai《如何想像蠟燭熄滅後的光》

這種異於日常體驗的關係,也可於德國藝術家Olaf Nicolai的作品中感受到。他擅長在空間裝置內,藉由變化媒材的特性,對日常瑣事和既定認知提出圍觀的論點,利用觀者的直覺為支點,放大和提醒特定的感知。《如何想像蠟燭熄滅後的光》互動裝置邀請觀眾步入暗間,用光線在另一面由紫外線燈照射的牆上留下痕跡,彷彿捕捉光和時間。

基隆美術館《第25小時》正式開展!7國17組國際藝術家汲取特殊生命經驗,遊走另一個時空次元
歐拉夫・尼可萊《如何想像蠟燭熄滅後的光》。(圖片提供:基隆美術館)

▍毛利悠子《Piano Solo - Ohara》

今年代表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的藝術家毛利悠子,則帶來裝置作品《Piano Solo - Ohara》。疫情期間,藝術家獨自住在琵琶湖山中小屋,錄製大自然的各種聲音,創作了這件作品。麥克風收入預錄的海浪聲響和現場環境音,透過程式演算轉成即興鋼琴演奏曲,往來間產生了失準和延遲,而鋼琴當然也無法模擬出海浪的聲響,作品進而點出了自然和人工之間的不協調,與窗戶外的基隆港景色,產生有趣的內外對比。

基隆美術館《第25小時》正式開展!7國17組國際藝術家汲取特殊生命經驗,遊走另一個時空次元
毛利悠子《Piano Solo-Ohara》。(圖片提供:基隆美術館)

▍鈴木悠哉《內庭/外庭》

日本藝術家鈴木悠哉以基隆作為田野調查的基礎,觀察家戶前那些擺放著植栽和無用之物的小花園,將這些物件以繪畫形式抽象化,映照出「私人/公眾」之間的灰色地帶,從個人的內心世界和記憶與外頭的物質和社會之間的連結,試圖呈現這個想像中的花園,以及人類如何與周遭環境連結和抵抗。

基隆美術館《第25小時》正式開展!7國17組國際藝術家汲取特殊生命經驗,遊走另一個時空次元
鈴木悠哉《內庭/外庭》。(圖片提供:基隆美術館)

▍下道基行《橋》

作為一名以攝影為主要手法的藝術家,在311地震發生後,下道基行思索自己是否該拍下災難現場、是不是要為這個當下留下些什麼東西?他買了一台機車、騎著它環遊日本,拍下一系列「類似橋」但其實只是放在路邊排水溝的板子,將這些影像串連成一本長達63公尺的書,加上與當地居民的互動、採訪,把埋沒在其中的故事重新傳述。

基隆美術館《第25小時》正式開展!7國17組國際藝術家汲取特殊生命經驗,遊走另一個時空次元
下道基行《橋》。(圖片提供:基隆美術館)

展覽期間,下道基行也將帶領工作坊,跟觀眾一同在基隆以「看不見的風景」跟個大家走入基隆街區,用自己的方式紀錄、找尋那延伸自日常生活的感知不同時空。

▍車在民 《綠幕與迷宮》

這是一支由韓國勞動部與藝術家車在民合作的錄像作品。影片內容非常單純,就是紀錄一位電纜工人的每日日常,藝術家捕捉工人全身繫滿了鋼鎖然後爬上電線桿、徒步走在大街小巷鋪設電纜線等。最特別的畫面,是對於工人手部動作的特寫——當電纜線被抽離、工人的手卻持續操作,邀請觀眾反思在價值至上的社會裡,勞動剩下什麼意義?

基隆美術館《第25小時》正式開展!7國17組國際藝術家汲取特殊生命經驗,遊走另一個時空次元
車在民《綠幕與迷宮》。(圖片提供:車在民)

《第25小時》展覽期間規劃多場策展人、跨界專家帶領的導覽和活動,還有日本藝術家下道基行於基隆舉辦「看不見的風景」工作坊,帶領大家走入基隆街區,而驫舞劇場也將策劃2場親子和樂齡專屬的〈自由步〉工作坊等。

參展藝術家名單:
車在民、陳為榛、丘智偉、鄭栖英、伊凡・克萊達特&可可・佩迪皮耶、黃博志、高雅婷、鄺鎮禧、賴科維、林冠名、毛利悠子、歐拉夫・尼可萊、下道基行、鈴木悠哉、曾家偉、亞魯、楊健生(依英文姓氏字母順序)

《第25小時》

展覽日期|2024年9月26日至12月1日
展覽地點|基隆美術館(基隆市中正區信一路181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9:00-17:00,週一固定休館,國定假日除外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