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朝陽社區早秋一日散策!體驗數位遊牧工作者的山海療癒生活,推動地方再造計畫

宜蘭朝陽社區早秋一日散策!體驗數位遊牧工作者的山海療癒生活,推動地方再造計畫

因種植苦茶而與茶籽堂結緣宜蘭朝陽社區,自2016年起陸續致力於社區品牌形象、空間美學改造、共享辦公空間設置等,茶籽堂更於今(2024)年宣布認養緊鄰社區的「朝陽步道」,推動朝陽社區成為「台灣數位游牧第一站」,藉由打開門即可走入的山海療癒體驗,提供自然和諧與遠端工作同時擁有的美好想像,也期盼號召更多人潮回流社區,串聯人群的力量推動地方創生。

擁有山海療癒力量的朝陽步道

南澳處於絕佳地勢,左邊看到中央山脈美景、右邊遠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而轄區內的朝陽步道,過去曾是居民經濟活動的交通要道,如今則是登山、觀光和自然教育的理想場所,每年吸引大批遊客前來感受山海的療癒力量。

宜蘭朝陽社區早秋一日散策!體驗數位遊牧工作者的山海療癒生活,推動地方再造計畫
朝陽步道與朝陽社區緊鄰相連,最遠的入口處為社區出發5分鐘即抵達,輕鬆享受山海療癒。(圖片提供:茶籽堂)

朝陽步道全長共2.2公里、步行全程約1.5小時,屬於難度1的入門級步道,不僅有五色鳥、大冠鷲等蟲鳴鳥叫隨季節變換,迎太平洋而來的海浪聲、加上附近南澳車站火車駛過的聲音,讓步道充滿活力。在此成立品牌第一間土地概念店「朝陽社區店」後,茶籽堂更宣布認養朝陽步道,以淨山與環境教育活動為開端,未來導入公民科學家的理念,規劃更多元的體驗行程,讓更多人知道朝陽步道,並感受特色獨具的山海療癒。

延伸閱讀:茶籽堂首間土地概念店開幕!進駐宜蘭朝陽社區,同步推出「浪速計劃」共享空間

宜蘭朝陽社區早秋一日散策!體驗數位遊牧工作者的山海療癒生活,推動地方再造計畫
茶籽堂第一間土地概念店「朝陽社區店」。(圖片提供:茶籽堂)

打造數位遊牧的理想社區

自設立首間土地概念店以來,茶籽堂也攜手社區發展協會陸續推動社區品牌、空間美學改造、漁港公園三期工程的整治;更更呼應後疫情「Workation工作度假」的趨勢,落成「浪速計劃Naniwa House 1」共享辦公空間,推動「里海生活計畫」等。

宜蘭朝陽社區早秋一日散策!體驗數位遊牧工作者的山海療癒生活,推動地方再造計畫
「浪速計劃Naniwa House 1」共享辦公空間。(圖片提供:茶籽堂)
宜蘭朝陽社區早秋一日散策!體驗數位遊牧工作者的山海療癒生活,推動地方再造計畫
「浪速計劃Naniwa House 1」共享辦公空間成為異地辦公新選項。(圖片提供:茶籽堂)

疫情後,異地辦公的模式日漸普及、數位游牧工作者快速成長,在工作的同時也不斷在遊歷各地的風土民情與生活體驗,而朝陽社區也致力推動「數位游牧社區」,期盼吸引數位遊牧者藉由異地辦公在此停留更久時間,成為推動社區復興的一股潛在力量。與社區緊鄰的朝陽步道,讓數位遊牧工作者更容易回到土地、打造最短離線路徑,走進步道聆聽山海人聲,從自然獲得充足愉悅與平衡後,再度專心投入工作。

宜蘭朝陽社區早秋一日散策!體驗數位遊牧工作者的山海療癒生活,推動地方再造計畫
由社區老宅改造而成的「浪速計劃Naniwa House 1」共享辦公空間。(圖片提供:茶籽堂)
宜蘭朝陽社區早秋一日散策!體驗數位遊牧工作者的山海療癒生活,推動地方再造計畫
茶籽堂推動「數位游牧社區」,期盼吸引數位遊牧者藉由異地辦公在朝陽社區停留更久時間,成為社區復興力量。(圖片提供:茶籽堂)

朝陽早秋一日散策

茶籽堂在大南澳地區自2016年契作至今,已有超過17公頃的苦茶園。隨著10月迎來苦茶園結籽季節,遊客與數位游牧者將有機會一同感受採果的豐收樂趣,而茶籽堂也特別為這美好的時節推出給數位游牧者的「朝陽早秋一日散策」。

宜蘭朝陽社區早秋一日散策!體驗數位遊牧工作者的山海療癒生活,推動地方再造計畫
茶籽堂在大南澳地區自2016年契作至今,已有超過17公頃的苦茶園。(圖片提供:茶籽堂)

▸ 朝陽步道看日出

隨著時序入秋,清晨天還未亮,進入朝陽步道一路爬升到龜山最高點,欣賞自太平洋冉冉升起的日出,以心神領會這片土地的名字。

宜蘭朝陽社區早秋一日散策!體驗數位遊牧工作者的山海療癒生活,推動地方再造計畫
為數位游牧工作者整理的「朝陽早秋一日散策」,感受朝陽社區24小時的美好。(圖片提供:茶籽堂)

▸ 朝陽小舖採買生鮮

接著,到販售當地農土產的朝陽小舖,一邊挑選當季當令蔬菜,一邊享用新鮮現磨的早餐豆漿,10月還有滿天星百香果汁、桑葚果、山泉水灌溉的玉米筍等季節限定。

時間:週一到週五,8:00-17:00

▸ 漁港公園的閒逸單車午後

工作疲乏的下午,可以到茶籽堂里海門市租借單車,前往海邊的漁港公園,在徐徐海浪聲中放鬆身心。

時間:9:00-18:00,週四休息

宜蘭朝陽社區早秋一日散策!體驗數位遊牧工作者的山海療癒生活,推動地方再造計畫
借台單車,悠閒前往海邊的漁港公園聽太平洋的海浪聲。(圖片提供:茶籽堂)

▸ 神秘海灘探險

朝陽地區的這座神秘海灘為「觀音海岸自然保護區」,悠藍平靜的太平洋波浪,輕輕地拍打石礫沙灘,感受山海靜謐之美。

時間:每日白天、退潮時刻按氣象署公布為準

▸ 朝陽漁港搶魚

傍晚時分,則不能錯過朝陽漁港特色的搶魚活動。經過夏季休捕後,各種漁產在秋日盛大回歸,除煙仔虎、正鰹,還有肥美鯖魚和鬼頭刀,選購新鮮的食材後,晚餐煮一桌山珍海味。

時間:每日7:00、16:00

▸ 採收苦茶園茶籽

10月是果實豐收時節,不妨把握難得機會,一同感受豐收樂趣!

時間:9:00-18:00,週四休息

宜蘭朝陽社區早秋一日散策!體驗數位遊牧工作者的山海療癒生活,推動地方再造計畫
數位游牧工作者在朝陽社區產銷班長阿凱帶領下採收苦茶籽。(圖片提供:茶籽堂)

▸ 烘豆沖泡咖啡DIY

除了悠哉樂活的日常外,也可以到朝陽咖啡園體驗烘豆與咖啡沖泡。這些高品質阿拉比卡咖啡果實種植於蘇花古道大南澳越嶺山腳下,吸收山海精華孕育而成,口感甘醇濃郁。

報名方式:洽朝陽社區發展協會

▸ 攀樹體驗

朝陽咖啡園內還舉辦攀樹體驗活動,穿戴裝備後,在專業攀樹師引導之下,登上超過兩層樓高的大樹,親身體會高空微風與農耕景致。

報名方式:洽朝陽社區發展協會

資料提供|茶籽堂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去(2024)年甫開幕的「漢來日月行館」坐落於日月潭涵碧半島的隱密湖畔,結合頂級旅宿與當代藝術,於飯店空間展出8件來自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家的作品,為藝術愛好者、旅行者和文化探索者開啟無與倫比的心靈饗宴。

日月潭美景結合當代藝術

漢來日月行館以「藝術與生活共融」為核心理念,將當代藝術與自然景觀巧妙結合,為每一位到來的賓客打造一場跨越時間與空間的文化旅程。

延伸閱讀:日月潭旅宿新選「漢來日月行館」!坐落涵碧半島幽謐湖畔,天光湖水揉入空間設計

本次「日影水月」展覽精選國際與台灣在地藝術作品,並策劃一系列藝術展演計畫,包括作品展出、美學講座、學生共創體驗及藝術導覽之旅等,邀請到國際級設計師Daniel Wong聯合策展,將飯店空間化為一座流動的美術館,讓旅客在欣賞日月潭自然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藝術與生活的緊密連結。

飯店內目前共展出八件藝術作品,涵蓋國際當代藝術和台灣在地藝術兩個類別,各自呈現不同創作特色與文化底蘊。當代藝術部分包括草間彌生代表作《南瓜》(中國信託銀行典藏借展)、瑞士藝術家Ugo Rondinone的作品《西北海峽》,還有朱銘《太極系列》張大千齊白石的傑作,充分展現當代藝術多面向的深刻魅力。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草間彌生《南瓜》(圖片提供:漢來日月行館)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Ugo Rondinone《西北海峽》(圖片提供:漢來日月行館)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朱銘《太極系列》(圖片提供:漢來日月行館)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紫藤》、《海棠八哥》(圖片提供:漢來日月行館)

在地藝術部分,由Daniel Wong邀請多位台灣在地藝術家,結合日月潭自然與文化特色,為飯店空間量身進行創作。徐暋盛《日月映輝》以竹子、自然為主題,完美詮釋自然生命律動;林芳仕《蔓蔓日茂》以窯燒琉璃、金箔與不銹鋼為主要材質,透過流動的線條隱喻日月的交融,勾勒出自然的蓬勃生機;王雅蘭與廖曉蓉《四季相映》則以構樹皮與薯榔染料為材質,描繪日月潭四季更迭中的自然律動。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徐暋盛《日月映輝》(圖片提供:漢來日月行館)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林芳仕《蔓蔓日茂》(圖片提供:漢來日月行館)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王雅蘭、廖曉蓉《四季相映》(圖片提供:漢來日月行館)

支持在地藝術,推動藝術教育與文化傳承

同時,漢來日月行館也特別規劃日影水月跨界藝術座談會,並與地方學校規劃合作交流,邀請學校師生參與藝術導覽與工作坊互動體驗,不僅能欣賞大師級的代表作,更能了解台灣藝術家如何結合日月潭的自然特色進行創作。

到日月潭看草間彌生《南瓜》!漢來日月行館蒐羅8件國際大師與在地工藝之作,呼應四季湖景律動
藝術家徐暋盛老師指導潭南國小學生做竹編風車(圖片提供:漢來日月行館)

漢來日月行館

地址|南投縣魚池鄉中興路139
電話|049-2898889
官網|https://sunmoonlake.grand-hilai.com.tw/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新北市美術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攜手6位藝術家呈現9件作品,勾勒藝術與地景共生的樣態

新北市美術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登場!攜手6位藝術家展出9件作品,勾勒藝術與地景共生的樣態

為迎接新北市美術館(新美館)4月25日正式開館,戶外園區展「穿山而過(Passing Through)」邀請到6位藝術家參展,共展出9件作品,展期至3月30日。

新美館與策展團隊而行計劃工作室攜手莊普、魏柏任、林淑鈴、張文菀、張博智與黎志文6位藝術家,以美術館園區為畫布,藉由不同媒材勾勒藝術與地景共生的樣態。邀請觀眾跟著藝術家的足跡,在群山環繞的園區裡,如同寫生般,一邊觀察、一邊行走,遠眺自然的曲線,於形色各異的作品中自在穿梭,悠然漫步。

「穿山而過」展覽講述作品如何與自然相互依存,藉由其形貌與美術館周遭的地景對焦,想像一種如寫生一般,描摹眼前所見景物的姿態。本圖為林淑鈴〈在彩虹的起點與終點〉。(圖片提供:新美館)
「穿山而過」展覽講述作品如何與自然相互依存,藉由其形貌與美術館周遭的地景對焦,想像一種如寫生一般,描摹眼前所見景物的姿態。本圖為林淑鈴〈在彩虹的起點與終點〉。(圖片提供:新美館)

9件作品一次看

莊普〈臥〉是由鋼材廢料製成,這件「以臂為枕」、橫躺在草地上,遙望著美術館建築的作品,更將在展覽後捐贈給新美館,作為館方的公共藝術藏品留存於園區中。本次亦展出莊普的大型雕塑〈三竹節〉,作品運用鋼骨結構模擬竹節蟲的姿態,三座角鋼靜靜地矗立在園區的草地上,以洗鍊的造型撐起一方天地。

莊普〈臥〉作品(圖片提供:新美館)
莊普〈臥〉作品(圖片提供:新美館)
莊普〈三竹節〉(圖片提供:新美館)
莊普〈三竹節〉(圖片提供:新美館)

魏柏任〈浮沉中片刻寧靜〉為現地製作,藝術家用金屬、陶器與枕木模擬燒陶時的窯火,在風和水氣裡,以金屬的鏽蝕為園區素描,以有機的造型回應鶯歌的產業風景。林淑鈴〈在彩虹的起點與終點〉則利用美術館的特殊造型,將繽紛的線束與光影結合,串聯質地堅硬的鋼管柱身,編織出綿延流動、隨風變化的軟雕塑。

魏柏任〈浮沉中片刻寧靜〉(圖片提供:新美館)
魏柏任〈浮沉中片刻寧靜〉(圖片提供:新美館)
林淑鈴〈在彩虹的起點與終點〉作品局部(圖片提供:新美館)
林淑鈴〈在彩虹的起點與終點〉作品局部(圖片提供:新美館)

張文菀〈彩色筆的野餐〉讓活潑童趣的線條躍出畫紙,搭配繽紛色彩,在草地上恣意舞動,揮灑創作與空間的無限可能。張博智〈流變的光景〉是新美館的公共藝術作品,透過演算法的即時運算,將觀眾在鏡頭前的動作以絢爛的流光波紋呈現在大螢幕上,在數據交錯的流域中,描畫人與環境的互動。

張文菀〈彩色筆的野餐〉作品局部(圖片提供:新美館)
張文菀〈彩色筆的野餐〉作品局部(圖片提供:新美館)
張博智〈流變的光景〉(圖片提供:新美館)
張博智〈流變的光景〉(圖片提供:新美館)

黎志文的三件作品〈從火山變成性感的山〉、〈雕塑家的筆山〉、〈小心火警〉為藝術家在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駐廠時,運用廢料創作而成,透過對鋼材的切割與焊接,結合金屬的延展性,展現如繪畫般的流暢線條。

黎志文〈從火山變成性感的山〉(圖片提供:新美館)
黎志文〈從火山變成性感的山〉(圖片提供:新美館)
黎志文〈雕塑家的筆山〉(圖片提供:新美館)
黎志文〈雕塑家的筆山〉(圖片提供:新美館)
黎志文〈小心火警〉(圖片提供:新美館)
黎志文〈小心火警〉(圖片提供:新美館)

另外,「穿山而過」也將於農曆新年間2月1日至2日(初四、初五)舉辦「沿山而行,景框寫生親子工作坊」,歡迎民眾走入園區,一同在想像的山巒中探索,於藝術曠野裡漫遊。

穿山而過 Passing Through
展期:2025.01.18-03.30 
地點:新北市美術館戶外園區
活動詳見新美館官方網站

資料提供|新美館、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