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台灣設計展將落腳彰化,也順勢為彰化火車站週邊最熱鬧的「小西商圈」帶來嶄新面貌,巷口的公園廣場、馬路上的標線、經整理後的小吃老店面,都為街區注入了不同以往的活力。
位於彰化車站週邊的小西街,在清朝時期曾是連接舊城西門與北門的捷徑,隨著火車站的興建,鐵路運輸便利更讓這裡成為繁華的商業中心。當時,小西街一帶聚集了成衣、布料、旅社和酒樓等商家,形成熱鬧非凡的市集景象。
隨著時代變遷與交通改變,這些產業逐漸式微,現在穿梭於小西巷弄間,傳承數十年的老字號小吃攤位和復古風情的建築仍隨處可見,同時也有不少青年進駐開設個性小店,為街區注入新的活力,讓小西商圈逐漸成為融合懷舊與年輕風格的慢遊之地。
小西商圈與一般招牌林立的商業街有很大的不同,光是進入街區的方式就充滿探險樂趣。從彰化火車站前三角公園(中正路口摩斯漢堡旁)隔壁不起眼的巷弄鑽進進入小西街巷(長安街100巷),並一路來到長安街、永興街、陳陵路範圍,行經綠意盎然的生活感巷弄、有歷史故事的屋舍、轉角的藝術裝置,每個角落都有驚喜。
重塑商圈品牌「小西伴線」
小西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由經濟部商業發展署及台灣設計研究院共同策劃、嶼人設計工作室設計統籌,期望打造出非典型的商圈品牌。
前面提到,小西商圈自古就是彰化市的核心地帶,而如何強化地方與彰化市連結的記憶點,就是嶼人設計工作室最著重的目標。團隊將「小西」加上彰化老地名「半線」,並變化為「伴線」、「拌線」,表達小西不僅是商業街,更是以人情味為本、還有美食好手藝的地方。
除了源自在地文化脈絡的品牌概念「小西伴線」外,設計團隊也運用地方商家常有的吉祥物「錢鼠」,轉化原先象徵富裕繁榮的意象,將布業的代表物件「線」畫成一隻「錢鼠」Logo,長長的尾巴捲成圓圓的錢幣,帶領旅人進入小西街巷內尋寶。
以「線」為核心概念,貫穿平面意象
「小西伴線」計畫期望強調鄰里生活與商業街共構的環境氛圍,用「線」這個元素,將原本小西商圈裡無形且分散的點,串聯為「有形」且「連續」的生活空間。「線」的概念簡單、好應用,可以勾勒出小西當地知名歷史建物「高賓閣」、代表美食的叉子湯匙、小吃攤等形象,還可以繪製成地面上的標線,在空間中穿針引「線」,邀請旅人隨著指引遊逛街巷。
3處街角特色空間,兼具遊客與居民需求
「線」甚至還可以3D化,從地面上飄浮起來,在城市空間轉變為實體街道家具,成為街角的多處特色空間,包含火車站出來就能看見的「車站前公園廣場」、小西特色街巷中酒樓遺址與醫生巷交界處的「小西巷微廣場」,以及鄰近歷史建物「高賓閣」的「空地口袋公園」。
在這三處街道家具的設計概念是「線」從地面上漂浮了起來,變成高高低低的椅子、地圖和指標,並延伸品牌視覺形象,增設拒馬、花台和交通錐等街道設施,提供遊客蒐集地方資訊、居民日常休憩聚集。
在材料選擇上,嶼人設計工作室選用了多項環保材,盡可能以新技術達到環境友善,如地面標線使用冷塑型止滑塗料,不含溶劑,施作時不產生額外的碳排放,且抗滑性高、耐磨耗、耐紫外線;而隨著座椅線條一路延伸至天際線的燈具,則採用太陽能板照明。
7商圈店家重塑空間,老字號小吃視覺更跳脫
除了商圈公共空間的重整外,許多地方商家也響應本次計畫,與設計團隊合作品牌形象與空間規劃。像是彰化限定的古早味老字號「堂記糯米炸」,保留原有的復古的攤車意象加入年輕化的視覺設計,讓街口轉角的小吃更加吸睛;專售手工蛋捲的「⾃然捲⼿感烘焙所」透過視覺阻隔打造「前店後廠」,並優化原本商品陳設空間。
擁有超過60年歷史的「阿樹擔仔麵」以店內招牌餐點做為新的視覺形象,也規劃新的菜單組合;主打手沖精品咖啡的「桔萬咖啡」選入新的室內家具、改變陳設,讓店面更加簡潔俐落。
老店「阿璋肉圓」運用店面對外形象(招牌橫招及帆布等),統一原本分離兩側的店面視覺,也以減法設計重新整理菜單與牆面資訊;建於1937年的「高賓閣」則從建築外立面品牌旗幟強化視覺辨識度,並對一樓場域進行功能重新分配,打造具有整體感的消費環境。
資料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