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步》山海圳跨界創作展:百年町屋化身主題式展間,攜手10組藝術家開啟對自然的想像維度

《找一步》山海圳跨界創作展:百年町屋化身主題式展間,攜手10組藝術家開啟對自然的想像維度

《找一步 Hike and Seek – 山海圳跨界創作展》由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林業保育署)主辦、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孩在 Hi!Kidult 共同策劃,攜手台灣10組跨領域創作者,以山海圳國家綠道為主題,共同打造情境式體驗空間。

《找一步》展覽旨在帶領民眾認識「山海圳國家綠道」,其為由民間倡議、國家發展委員會規劃,交由林業保育署整合14個機關共同串連完成的長距離步道,全長177公里,從海拔0公尺的台江內海爬升至3,952公尺的玉山山巔,山海圳國家綠道一如其名,串聯內海、大圳、原鄉、聖山4大路線,承載著臺灣近代400年的歷史與自然環境,見證了臺灣的島嶼身世,更展現了族群文化的豐富多樣性。

本次展覽由林業保育署主辦、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受託執行、孩在 Hi!Kidult 共同策劃,邀請臺灣十組跨領域創作團隊,以山海圳國家綠道為主題,共同打造情境式體驗空間。(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
本次展覽由林業保育署主辦、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受託執行、孩在 Hi!Kidult 共同策劃,邀請臺灣十組跨領域創作團隊,以山海圳國家綠道為主題,共同打造情境式體驗空間。(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攝影:李宥融 )

百年町屋化身主題式展間

而展覽地點位於臺北市大安區林業保育署之展示空間——保育小站,建物原為日治時期總督府山林課的宿舍群,展場空間巧妙運用日式宿舍的民居結構,將每個房間轉換成主題式展間,分別以山海圳4大路線為主軸,回望百年前,山林課以此作為據點巡山踏查的探索精神,並在百年後由藝術家透過創作轉譯自然,引導觀者來趟山海圳的藝術之旅,結合鄰近的「勤美0km山物所」,成為城市生活切入山林藝文想像的起點。

➔ 台北「0KM山物所」開張:百年日式町屋化身台灣山系概念店

此次以博物學精神探究山海圳國家綠道,展出藝術家PÊIHU《奇幻博物誌》插畫作品。(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
此次以博物學精神探究山海圳國家綠道,展出藝術家PÊIHU《奇幻博物誌》插畫作品。(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攝影:李宥融 )

10 組創作者跨界共創

本次參展的每位創作者,經由實地走訪山海圳,親身感受沿途的人文風光,再由其創作視角進行轉譯,將自身感受的內在經驗化為創作風景。而這10組創作者橫跨纖維編織、剪紙、金工、刺繡、景觀植栽、攝影、插畫、香氛、聲音等領域,他們將田野採集的山海圳探訪經驗,轉化成不同形式的創作,希望讓參觀民眾身歷其境,體驗到山海圳隱藏其中的獨特風景。

博物學展區引導觀者一步步邁向山海圳,探索自然生態及動植物有趣的切面,疊加閱讀層次。(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
博物學展區引導觀者一步步邁向山海圳,探索自然生態及動植物有趣的切面,疊加閱讀層次。(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攝影:李宥融 )
博物學展區中的臺大植物標本館精選山海圳代表性植物、肯園以氣味找路,5種森林香氣喚醒感官。(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
博物學展區中的臺大植物標本館精選山海圳代表性植物、肯園以氣味找路,5種森林香氣喚醒感官。(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攝影:李宥融 )

比如創作品牌phytooo描述在鹿林山的田調過程:「我們沿著山路望上走,走進雲裡、觀看日照、起風、湧霧,每個轉彎都與山巒交疊出不同風景。」作品透過刺繡,勾勒出玉山群峰的細緻景色,並以金色繡線的紋理層次,呈現玉山曙光乍現的片刻。

phytooo《見漸》壯美的金色繡線描繪玉山群峰、感官花子《存在》透過植物的拼接,打造玉山孤寂遼闊之感。(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
phytooo《見漸》壯美的金色繡線描繪玉山群峰、感官花子《存在》透過植物的拼接,打造玉山孤寂遼闊之感。(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攝影:李宥融 )

而從台江內海0km出發,途經嘉南大圳,這是山海圳的起始路段:內海之路和大圳之路。纖維藝術家趙麗萍以在地回收蚵殼製成的紗線、魚鱗構成作品《粼粼之徑》,流線型的漩渦意象,以沿途著名景點「西口小瑞士」為造型,透過紗線上魚鱗的律動,再現沿途水路的波光粼粼。

趙麗萍以纖維編織創作《粼粼之徑》,使用魚鱗與蚵線手工製成。(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
趙麗萍以纖維編織創作《粼粼之徑》,使用魚鱗與蚵線手工製成。(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攝影:李宥融 )

走進一片原野竹林,彷彿來到鄒族神話的森林秘境。這是曾獲義大利波隆那插畫獎的剪紙藝術家Fafa作品《巨之影》,她以圖像重新詮釋亙古的鄒族神話,巨幅的布幔自天頂垂掛落地,娓娓道出鄒族神話動物擎天的故事。隨著布幅擴展,觀者猶如打開立體繪本,走進楓樹造人、射日神話以及巨鹿傳說的故事中。

《巨之影—鄒族神話五畫:擎天·木生·獵陽·大洪水·巨鹿神》細細感受神話與自然交織的文化底蘊。(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
《巨之影—鄒族神話五畫:擎天·木生·獵陽·大洪水·巨鹿神》細細感受神話與自然交織的文化底蘊。(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攝影:李宥融 )
魏少君《在山的庇蔭中前行》,以紙雕詮釋過往鄒族獵徑的豐富生態。(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
魏少君《在山的庇蔭中前行》,以紙雕詮釋過往鄒族獵徑的豐富生態。(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攝影:李宥融 )

藝術家感官花子以竹子交錯叢生打造阿里山原生的山林意象,蜿蜒在竹林步道中,更能深刻感受鄒族四百多年定居在阿里山與環境交織的人文、歷史、地理脈絡。

感官花子《領地》植栽作品,隱藏在等待被發現的神祕角落。(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
感官花子《領地》植栽作品,隱藏在等待被發現的神祕角落。(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攝影:李宥融 )
臍加厝手路金工《森林微觀》毬果、箭竹與蝴蝶的三件式作品。(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
臍加厝手路金工《森林微觀》毬果、箭竹與蝴蝶的三件式作品。(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攝影:李宥融 )

藝術家親自獻聲的語音導覽

展間除了藝術作品,10組藝術家也透過語音導覽,分享從田調轉化成創作的歷程,並陸續推出系列講座與工作坊,帶著大家深入山海圳地理人文交織出的地景風貌,開啟對山海圳知識里程的新思維。

高啟舜《青山海屋》以巡山員的角色,延伸記憶的曲線。(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
高啟舜《青山海屋》以巡山員的角色,延伸記憶的曲線。(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攝影:李宥融 )

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
展覽日期:2024/11/9-2025/5/11
開放時間:週二~週日11:00~18:00(週一公休)
地址:保育小站(臺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二段203巷24號)

資料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南美館「吾妄之境」開展!以「BL」為主題,從視覺藝術角度探討ACG中的現象級發展

南美館「吾妄之境」開展!以「BL」為主題,從視覺藝術角度觀察ACG中的現象級發展

臺南市美術館全新展覽「吾妄之境 The Fantasy Wonderland」,以「BL」(Boy’s Love)為主題,帶領觀眾深入探討ACG(動畫、漫畫、遊戲)架空世界中的男子戀愛關係,以及BL與社會時代變遷之間的關聯性。

「吾妄之境」展覽從1970年代少女漫畫中率先出現的「少年愛」題材出發,探索BL如何在社會變遷的推動下,從一個小眾題材發展為獨立類別,並呈現女性觀點的男性美型角色欣賞。

本展將從BL主題萌芽的起源,連結到現況發展,探討此主題所蘊含的時代思維及性別凝視轉換。(圖片提供:南美館)
本展將從BL主題萌芽的起源,連結到現況發展,探討此主題所蘊含的時代思維及性別凝視轉換。展期為即日起至明年3月16日,(圖片提供:南美館)
「吾妄之境」帶領觀眾深入探討ACG(動畫、漫畫、遊戲)架空世界中的男子戀愛關係。(圖片提供:南美館)
「吾妄之境」帶領觀眾深入探討ACG(動畫、漫畫、遊戲)架空世界中的男子戀愛關係。(圖片提供:南美館)

重現男子同性愛主題萌芽過程

展覽的開場作品以兩位美男子的畫像迎接觀眾,引導大家觀看「男性之美」。其中,日本藝術家木村了子擅長透過其精湛的傳統日本畫技法,詮釋亞洲當代男性之美。第一子題藉「花之24年組」重量級少女漫畫家竹宮惠子及山岸凉子的作品,重現男子同性愛主題開始萌芽的過程。

展覽中可見早期日本漫畫家手繪原畫,讓觀眾仔細欣賞創作者的細膩筆觸。(圖片提供:南美館)
展覽中可見早期日本漫畫家手繪原畫,讓觀眾仔細欣賞創作者的細膩筆觸。(圖片提供:南美館)

展覽室內也可看到笠井亞由美為竹書房《麗人》雙月刊繪製的封面原畫,道出90年代BL主題已茁壯成型。本展覽室中亦包含延伸議題,展示同志漫畫名家田龜源五郎的作品,探討BL漫畫及同志漫畫在人物外型表現上的差異。展覽中並特別展示京都精華大學國際漫畫研究中心的「Genga’ (Dash) 原畫’(複製畫)計畫」,此計畫提供漫畫原稿長期保存與展示的方式,本次是這些漫畫複製原稿首次在臺灣展出。 

笠井亞由美為竹書房《麗人》雙月刊繪製的封面原畫,道出90年代BL主題已茁壯成型。(圖片提供:南美館)
笠井亞由美為竹書房《麗人》雙月刊繪製的封面原畫,道出90年代BL主題已茁壯成型。(圖片提供:南美館)

描繪男性之美與男子間的情感關係

BL作品中的男性形象,常以理想的「美型」樣貌呈現,展覽第二子題即聚焦在探析能讓觀者產生愉悅情感共鳴的美型角色等視覺元素。本區匯集來自臺灣、日本、馬來西亞等地的創作者,如陳珮怡、每日青菜、山本タカト、紗久樂さわ及黃向藝等,以多元的媒材或繪畫技法,描繪出男性之美及男子間的情感關係,並且藉由畫面細節暗示所提供的想像空間,促成觀者與創作者間一種看不見卻緊密的有趣互動關係。

藝術家每日青菜為此次展覽製作全新的空間裝置,讓《Day Off》角色的情感互動突破二次元限制。(圖片提供:南美館)
藝術家每日青菜為此次展覽製作全新的空間裝置,讓《Day Off》角色的情感互動突破二次元限制。(圖片提供:南美館)
展覽室中亦可看見藝術家木村了子的兩幅巨大屏風作品《王子成真-王子之國》。(圖片提供:南美館)
展覽室中亦可看見藝術家木村了子的兩幅巨大屏風作品《王子成真-王子之國》。(圖片提供:南美館)
第二子題聚焦在探析能讓觀者產生愉悅情感共鳴的美型角色等視覺元素。(圖片提供:南美館)
第二子題聚焦在探析能讓觀者產生愉悅情感共鳴的美型角色等視覺元素。(圖片提供:南美館)

呈現作品的多元樣貌

第三子題以「樂園」這個充滿娛樂性及理想性的概念,回應展覽命題及ACG藝術類別的特性,將架空世界中的想像在展覽中呈現。在展示規劃上以作品的多元樣貌為主,展現臺灣當代創作者的原創實力。餅乾及桂兩位漫畫家的作品,把閱讀時的觀看經驗,轉換成與實體空間呼應的型態,提供觀者不同以往的體驗。

第三子題空間提供觀眾許多互動,讓民眾可以更近距離接觸BL的架空世界。(圖片提供:南美館)
第三子題空間提供觀眾許多互動,讓民眾可以更近距離接觸BL的架空世界。(圖片提供:南美館)

動畫及遊戲分別展出正在動映有限公司以日治時期大稻埕為背景的全臺語配音動畫《竇蓮魁》和相關延伸作品,以及自推出後即人氣居高不下的BL成人遊戲《新世界狂歡》,展出著重於觀眾較少看到的前期發展過程,包含角色設計、分鏡腳本、色彩計畫等手稿原畫,讓觀眾更加了解製作團隊的發想過程。 

正在動映有限公司以日治時期大稻埕為背景的《竇蓮魁》角色設定解析。(圖片提供:南美館)
正在動映有限公司以日治時期大稻埕為背景的《竇蓮魁》角色設定解析。(圖片提供:南美館)
民眾可在舒適的沙發放觀賞以日治時期大稻埕為背景的全臺語配音動畫《竇蓮魁》。(圖片提供:南美館)
民眾可在舒適的沙發放觀賞以日治時期大稻埕為背景的全臺語配音動畫《竇蓮魁》。(圖片提供:南美館)
漫畫家桂的暢銷BL台漫《我的網紅男友》,在展覽室中被賦予了民眾可與角色互動自拍的設置。(圖片提供:南美館)
漫畫家桂的暢銷BL台漫《我的網紅男友》,在展覽室中被賦予了民眾可與角色互動自拍的設置。(圖片提供:南美館)
第三子題中仍有日本藝術家木村了子的巨幅創作《男子樂園圖屏風》。(圖片提供:南美館)
第三子題中仍有日本藝術家木村了子的巨幅創作《男子樂園圖屏風》。(圖片提供:南美館)
漫畫家餅乾的超人氣BL漫畫《我的室友帥哥學長》在展覽中以巨型的漫書書翻頁方式呈現。(圖片提供:南美館)
漫畫家餅乾的超人氣BL漫畫《我的室友帥哥學長》在展覽中以巨型的漫書書翻頁方式呈現。(圖片提供:南美館)
展覽中更安排了《我的室友帥哥學長》互動裝置,觀眾透過手溫感應摩擦黑色圖塊即可看見隱藏版畫面。(圖片提供:南美館)
展覽中更安排了《我的室友帥哥學長》互動裝置,觀眾透過手溫感應摩擦黑色圖塊即可看見隱藏版畫面。(圖片提供:南美館)

吾妄之境 The Fantasy Wonderland
展出時間:2024年11月15日至2025年3月16日
展出地點:臺南市美術館2館3樓展覽室K-M

資料提供|南美館、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探索嘉義的新路徑!嘉美館《移動觀察者》用藝術建構阿里山小火車、嘉義八景新體驗

嘉美館2024展覽《移動觀察者》建構阿里山小火車、嘉義八景新體驗

我們生活在城市、遊走於地景,無論走路、觀看、搭車或開車,各種遊走其中的移動方式,都是個人面對城市地景的觀察行為——這是英國文化地理學者約翰威利(John Wylie)在著作《地景》(Landscape)中所提出的論述。

以此為出發點,嘉義市立美術館(嘉美館)在嘉義建城320週年之際策劃《移動觀察者》(Mobile Observers)特展,邀集4組新銳當代藝術家:游雅蘭、2enter貳進、黃韶瑩、吳依宣,透過藝術作品打開「隱匿的城市」,引領觀者在非日常的路徑中發現獨特地景,打開感受嘉義文化的新切角。

嘉美館2024展覽《移動觀察者》建構阿里山小火車、嘉義八景新體驗
(圖片提供:嘉義市立美術館)
嘉美館2024展覽《移動觀察者》建構阿里山小火車、嘉義八景新體驗
(圖片提供:嘉義市立美術館)

用藝術創造探索嘉義的新路徑

《移動觀察者》作品媒材橫跨版畫、空間裝置、軟雕塑及新媒體互動影像,創作故事涵蓋嘉義的過去與未來,以嶄新而獨特的視角看待阿里山林鐵、木屋、「嘉義八景」等在地景色。四組藝術家穿梭在嘉義不同時空下的地景當中,且各有各的方式與姿態,游雅蘭、2enter貳進以藝術回應城市地景與歷史的交織變換;黃韶瑩、吳依宣則探索美術館的公共性,藉雕塑與裝置開啟觀眾身體與地景之間的對話,引領人們品味嘉美館建築新舊融合之美。

嘉美館2024展覽《移動觀察者》建構阿里山小火車、嘉義八景新體驗
(圖片提供:嘉義市立美術館)

帶逛《移動觀察者》4件作品

▍按圖索驥,穿梭古今探索嘉義八景

曾就讀嘉義高中美術班的游雅蘭,將求學時對於城市歸屬感的觀察與體悟,融入版畫作品當中,本次展出的〈桃城八景圖繪〉、〈山景〉系列呈現於窗戶與燈箱,透過廣為人知的「嘉義八景」,帶出對自然景觀的觀察,及民眾參與其中的民主性。

嘉美館2024展覽《移動觀察者》建構阿里山小火車、嘉義八景新體驗
(圖片提供:嘉義市立美術館)

有趣的是,嘉美館特別將〈桃城八景圖繪〉融入《移動觀察者》展覽摺頁當中,並結合google map、文學創作者許蕣紘撰寫的文字介紹,邀民眾按圖索驥,從嘉美館出發,展開一場嘉義古今八景小旅行。

嘉美館2024展覽《移動觀察者》建構阿里山小火車、嘉義八景新體驗
(圖片提供:嘉義市立美術館)

▍在美術館「搭上」阿里山小火車

新媒體藝術團隊2enter貳進帶來沈浸影像裝置〈Data Verse Chiayi,以遊戲引擎打造鏡像虛擬城市。只要透過手機與作品互動,不僅可在虛擬世界搭上阿里山小火車全新檜木列車「福森號」,還能隨著真實世界的天氣預報及Google關鍵字搜尋熱度的變化,移動觀察不斷變化的未來城市景觀。

嘉美館2024展覽《移動觀察者》建構阿里山小火車、嘉義八景新體驗
(圖片提供:嘉義市立美術館)

▍石頭或棉被?從嘉義傳統手工藝展開的視覺戲法

以雕塑、立體裝置見長的黃韶瑩,從嘉義傳統手工棉被行汲取靈感,創作〈一個臨時的安排:從推倒一座石墩開始〉,其以嘉美館戶外空間為場域,創造一系列可移動、可坐下休息的石墩軟雕塑,巧妙玩轉材質於視覺、觸覺予人的印象,同時邀請觀者在美術館庭院相遇交流。

嘉美館2024展覽《移動觀察者》建構阿里山小火車、嘉義八景新體驗
(圖片提供:嘉義市立美術館)

▍步入作品、成為作品,領會木都傳統文化之美

帶來〈過渡空間(走廊)〉裝置作品的吳依宣,經常利用影像、雕塑轉化世界已存在的經驗,並創造令觀者重新體驗的可能,本作從嘉美館建築與空間體驗出發,結合在地採集的木屋影像、竹製香腳、棉紙等嘉義元素,呈現一件從二樓玻璃帷幕延伸至四樓瞭望台的作品,邀觀者踏上台座,體驗不同於以往的觀看視野,並成為構築作品的一部分。

嘉美館2024展覽《移動觀察者》建構阿里山小火車、嘉義八景新體驗
(圖片提供:嘉義市立美術館)

跟藝術家一起成為「移動觀察者」

透過《移動觀察者》特展,嘉美館期待藉藝術作品提供探索、體驗嘉義市的精采線索,觀者將隨展覽摺頁上游雅蘭的「嘉義八景」認識今昔嘉義市的著名地景;乘坐貳進創作的虛擬火車,從嘉義市出發,感受城市人文風光;接著在黃韶瑩、吳依宣於嘉美館呈現之作,透過棉被、香腳、老屋等嘉義文化資產,打開身體感官與美術館及城市對話。 

嘉美館2024展覽《移動觀察者》建構阿里山小火車、嘉義八景新體驗
(圖片提供:嘉義市立美術館)

《移動觀察者》

展期|2024.11.02-2025.03.02

展場|嘉義市立美術館戶外庭院、本館棟2樓與4樓、古蹟棟3樓圖書室

時間|週二至週日 09:00-17:00(週一休館)